一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刺繡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一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刺繡是利用繡針和繡線,采用一種或多種技法在繡料正面刺繡出花紋等圖案的全部或局部的方法。壯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婦女尤其擅長刺繡,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人物、鳥獸和花丼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傳統(tǒng)的刺繡技法有:平針繡、錯針繡、亂針繡、網(wǎng)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但這些傳統(tǒng)的刺繡技法使繡品立體感不強、真實感不足,缺乏表現(xiàn)力和渲染力。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壯族布貼繡的刺繡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解決繡品中立體感不強、真實感不足,缺乏表現(xiàn)力和渲染力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繪制底畫:采用一種布上繪畫用粘膏,將需要繡刺的圖案繪制于底布上; 步驟二,刺繡:利用繡針和繡線在刺繡區(qū)域上按照所述圖案進行刺繡,其包括以下步驟:
a、將至少2根絲線作為一根繡線,用繡針將繡線穿出底布正面,靠近底布正面的繡線為根部繡線;
b、將所述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將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完成一個籽繡;這樣沿著所述圖案的花紋打籽繡,直至繡出產(chǎn)品。
[0005]上述技術(shù)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shù)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粘膏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驟: al、采集粘膏汁:每年的3月至4月之間,在粘膏樹干上砍鑿出直徑為0.8厘米至I厘米的多個小洞,并在這些洞的下方設(shè)置承接粘膏汁的盛具,直到粘膏汁從樹洞中自然流出,將所述盛具裝滿為止;
bl、制備牛油:將肥牛肉洗凈放入鍋中煉制出油后濾除油渣即得,備用;
Cl、制備臘:將蜂巢制取蜜糖時濾除的雜質(zhì),放入有水的鍋中煮沸騰至水面浮有臘,將此臘撈出,放入溫度為I攝氏度至10攝氏度的水中,直到凝結(jié)成塊即得,備用;
dl、制作粘膏:將10份粘膏汁、3份牛油和3份臘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直至完全溶化,冷卻凝固即得。
[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了布上繪畫用粘膏,使繪出的底畫清晰、易干燥,不互相沾連,而且粘結(jié)牢固,可清洗。
[0007]2、由于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不同于目前的往一個方向纏繞的繡法,當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時,在底布上形成的顆粒,渾圓、自然,使繡品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強,真實自然增強了繡品的表現(xiàn)力和渲染力。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打籽繡針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jié)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一
這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繪制底畫:采用一種布上繪畫用粘膏,將需要繡刺的圖案繪制于底布上; 步驟二,刺繡:利用繡針和繡線在刺繡區(qū)域上按照所述圖案進行刺繡,其包括以下步驟:
a、將2根絲線作為一根繡線,用繡針將繡線穿出底布正面,靠近底布正面的繡線為根部繡線;
b、如圖1所示將所述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將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完成一個籽繡;這樣沿著所述圖案的花紋打籽繡,直至繡出產(chǎn)品。
[0010]步驟一中粘膏的制作步驟是:
al、采集粘膏汁:每年的3月至4月之間,在粘膏樹干上砍鑿出直徑為0.8厘米的12個小洞,并在這些洞的下方設(shè)置承接粘膏汁的竹筒,直到粘膏汁從樹洞中自然流出,將竹筒裝滿為止;
bl、制備牛油:將肥牛肉洗凈放入鍋中煉制出油后濾除油渣即得,備用;
Cl、制備臘:將蜂巢制取蜜糖時濾除的雜質(zhì),放入有水的鍋中煮沸騰至水面浮有臘,將此臘撈出,再放入溫度為I攝氏度的水中,直到結(jié)成塊即得,備用;
dl、制作粘膏:將I公斤粘膏汁、0.3公斤牛油和0.3公斤臘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直至完全溶化,此時將一根麻繩放入該粘膏液中,粘膏液自然冷卻,即得,同時麻繩與粘膏凝結(jié)為一體,并將麻繩連同粘膏吊至屋檐下,備用。
[0011]實施例二
這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繪制底畫:采用一種布上繪畫用粘膏,將需要繡刺的圖案繪制于底布上; 步驟二,刺繡:利用繡針和繡線在刺繡區(qū)域上按照所述圖案進行刺繡,其包括以下步驟:
a、將4根絲線作為一根繡線,用繡針將繡線穿出底布正面,靠近底布的繡線為根部繡線;
b、如圖1所示將所述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將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完成一個籽繡;這樣沿著所述圖案的花紋打籽繡,直至繡出產(chǎn)品。
[0012]步驟一中粘膏的制作步驟是:
al、采集粘膏汁:每年的3月至4月之間,在粘膏樹干上砍鑿出直徑為I厘米的15個小洞,并在這些洞的下方設(shè)置承接粘膏汁的塑料袋,直到粘膏汁從樹洞中自然流出,將塑料袋裝滿為止;
bl、制備牛油:將肥牛肉洗凈放入鍋中煉制出油后濾除油渣即得,備用;
Cl、制備臘:將蜂巢制取蜜糖時濾除的雜質(zhì),放入有水的鍋中煮沸騰至水面浮有臘,將此臘撈出,再放入溫度為10攝氏度的水中,直到結(jié)成塊即得,備用;
dl、制作粘膏:將3公斤粘膏汁、0.9公斤牛油和0.9公斤臘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直至完全溶化,此時將一根麻繩放入該粘膏液中,粘膏液自然冷卻,即得,同時麻繩與粘膏凝結(jié)為一體,并將麻繩連同粘膏吊至屋檐下,備用。
[0013]實施例三
這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繪制底畫:采用一種布上繪畫用粘膏,將需要繡刺的圖案繪制于底布上; 步驟二,刺繡:利用繡針和繡線在刺繡區(qū)域上按照所述圖案進行刺繡,其包括以下步驟:
a、將6根絲線作為一根繡線,用繡針將繡線穿出底布正面,靠近底布的繡線為根部繡線;
b、如圖1所示將所述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將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完成一個籽繡;這樣沿著所述圖案的花紋打籽繡,直至繡出產(chǎn)品。
[0014]步驟一中粘膏的制作步驟是:
al、采集粘膏汁:每年的3月至4月之間,在粘膏樹干上砍鑿出直徑為0.91厘米的20個小洞,并在這些洞的下方設(shè)置承接粘膏汁的橡膠袋,直到粘膏汁從樹洞中自然流出,將橡膠袋裝滿為止;
bl、制備牛油:將肥牛肉洗凈放入鍋中煉制出油后濾除油渣即得,備用;
Cl、制備臘:將蜂巢制取蜜糖時濾除的雜質(zhì),放入有水的鍋中煮沸騰至水面浮有臘,將此臘撈出,再放入溫度為4攝氏度的水中,直到結(jié)成塊即得,備用;
dl、制作粘膏:將4公斤粘膏汁、1.2公斤牛油和1.2公斤臘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直至完全溶化,此時將一根麻繩放入該粘膏液中,粘膏液自然冷卻,即得,同時麻繩與粘膏凝結(jié)為一體,并將麻繩連同粘膏吊至屋檐下,備用。
【主權(quán)項】
1.一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繪制底畫:采用一種布上繪畫用粘膏,將需要繡刺的圖案繪制于底布上; 步驟二,刺繡:利用繡針和繡線在刺繡區(qū)域上按照所述圖案進行刺繡,其包括以下步驟: a、將至少2根絲線作為一根繡線,用繡針將繡線穿出底布正面,靠近底布正面的繡線為根部繡線; b、將所述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將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完成一個籽繡;這樣沿著所述圖案的花紋打籽繡,直至繡出產(chǎn)品。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膏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驟: al、采集粘膏汁:每年的3月至4月之間,在粘膏樹干上砍鑿出直徑為0.8厘米至I厘米的多個小洞,并在這些洞的下方設(shè)置承接粘膏汁的盛具; bl、制備牛油:將肥牛肉洗凈放入鍋中煉制出油后濾除油渣即得,備用; Cl、制備臘:將蜂巢制取蜜糖時濾除的雜質(zhì),放入有水的鍋中煮沸騰至水面浮有臘,將此臘撈出,放入溫度為I攝氏度至10攝氏度的水中,直到凝結(jié)成塊即得,備用; dl、制作粘膏:將10份粘膏汁、3份牛油和3份臘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攪拌,直至完全溶化,冷卻凝固即得。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壯族打籽繡的刺繡方法,屬刺繡技術(shù)領(lǐng)域,該方法包括:步驟一,繪制底畫,用粘膏將需要繡刺的圖案繪制于底布上;步驟二,刺繡,利用繡針和繡線在刺繡區(qū)域上按照所述圖案進行刺繡,其包括以下步驟:a、將至少2根絲線作為一根繡線,用繡針將繡線穿出底布正面,靠近底布正面的繡線為根部繡線;b、將所述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順時針纏繞一圈后將繡針鉤住底布的纖維定位,再將根部繡線以繡針為軸逆時針纏繞一圈,然后以此循環(huán)兩次,將繡針從繡錢中拉出,再穿向底布背面,完成一個籽繡;這樣沿著所述圖案的花紋打籽繡,直至繡出產(chǎn)品。本發(fā)明可以解決繡品中立體感不強、真實感不足,缺乏表現(xiàn)力和渲染力的問題。
【IPC分類】D06M15-17, D06M15-01, D05C17-00
【公開號】CN10459396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04211
【發(fā)明人】譚秀仙
【申請人】南丹繡玉工藝品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