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木磚和木結構墻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材料,特別是一種木磚;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木結構墻體。
背景技術:
木結構的建筑越來越受到居住者的青睞。但現(xiàn)有技術中的木結構建筑由于采用木板附加防火棉、呼吸紙、石膏板等作為建筑材料,因而其對原料木材的要求較高,且做工復雜,防火、防蟲、防腐、隔音和隔熱效果相對較差,影響了木結構建筑使用。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隔音和隔熱效果好、結構合理、加工方便快捷的新型建筑材料木磚。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木結構墻體。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木磚,其特點是,它由多塊預制木塊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點是,所述的預制木塊均按25mm模數(shù)制成。這樣,可以實現(xiàn)模數(shù)化生產。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點是,所述的預制木塊的形狀為長方體與/或正方體。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點是,所述的預制木塊上設有用于配套連接的連接槽或者連接楔。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點是,其上部和底部分別設有配套連接的凹槽或者楔塊;其左側和右側也分別設有配套連接的凹槽或者楔塊。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點是,它包括相互連接的上磚體和下磚體;所述的上下磚體各由2個平行設置的木塊構件和連接設在平行木塊構件之間的預制連接木塊構成,其中,上磚體的預制連接木塊設在其右端,下磚體的預制連接木塊設在其左端;所述的木塊構件由多塊平行并緊固連接在一起的預制木塊構成,其中處于中部的預制木塊的上底面高于其余2塊預制木塊的上底面,形成楔塊,下底面也高于其余2塊預制木塊的下底面,形成凹槽,且處于中部的預制木塊的左端部分或全部伸出其余2塊預制木塊,在其左端形成楔塊或者楔塊和凹槽,在其右端形成凹槽;上下磚體之間通過楔塊和凹槽連接,并通過膠或緊固件接緊固,上下磚體的木塊構件的平行空間與預制連接木塊之間的空間就形成了中空。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點是,它采用改性速生木材制成。這樣,不僅可以保護生態(tài),而且可以增加其防火、防蟲和防腐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本實用新還公開了一種木結構墻體,其特點是,它由若干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木磚通過自聯(lián)和與金屬構件連接組成中空墻體。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結構墻體,其特點是,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鋼筋與/或金屬型材。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一種木結構墻體,其特點是,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鋼筋和金屬型材,所述的金屬型材選擇性地設在墻體的項部、底部、側部或墻體之中,并通過緊固件緊固在木磚上,所述的鋼筋從木磚的中空中穿過并緊固在金屬型材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木磚均由預制木塊組裝而成,組裝方便,結構合理,工期短,工效快,并可實現(xiàn)模數(shù)化生產。用本實用新型木磚砌成的墻體,內外墻一氣呵成,效率高,方便裝飾或無需裝修,且具有天然木質感,墻體的內外壁和肋體均可以承重;中空木磚及中空木結構墻體不僅可以節(jié)省木材,而且具有很好的隔聲和隔熱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木塊構件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下磚體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上磚體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金屬型材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木結構墻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實施方案。
實施例1。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
實施例2。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所述的預制木塊1均按25mm模數(shù)制成。
實施例3。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所述的預制木塊1的形狀為長方體和正方體。
實施例4。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所述的預制木塊1的形狀為長方體。
實施例5。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所述的預制木塊1的形狀為長方體和其它不規(guī)則形狀配合使用。
實施例6。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所述的預制木塊1上設有用于配套連接的連接槽或者連接楔。
實施例7。參照圖1。一種木磚,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木磚上部和底部分別設有配套連接的凹槽3或者楔塊2;木磚左側和右側也分別設有配套連接的凹槽3或者楔塊2。
實施例8。參照圖1-4。一種木磚,它包括相互連接的上磚體和下磚體;所述的上下磚體各由2個平行設置的木塊構件4和連接設在平行木塊構件4之間的預制連接木塊5構成,其中,上磚體的預制連接木塊5設在其右端,下磚體的預制連接木塊5設在其左端;所述的木塊構件4由多塊平行并緊固連接在一起的預制木塊1構成,其中處于中部的預制木塊1的上底面高于其余2塊預制木塊1的上底面,形成楔塊2,下底面也高于其余2塊預制木塊1的下底面,形成凹槽3,且處于中部的預制木塊1的左端部分或全部伸出其余2塊預制木塊1,在其左端形成楔塊2或者楔塊2和凹槽3,在其右端形成凹槽3;上下磚體之間通過楔塊2和凹槽3連接,并通過膠或緊固件接緊固,上下磚體的木塊構件4的平行空間與預制連接木塊5之間的空間就形成了中空。
實施例9。實施例8所述的木塊構件4由3塊平行并緊固連接在一起的預制木塊1構成。
實施例10。實施例8所述的木磚采用改性速生木材制成。
實施例11。參照圖5-6。一種木結構墻體,它由若干塊上述實施例1-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木磚通過自聯(lián)和與金屬構件連接組成中空墻體。
實施例12。在實施例11中,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鋼筋7。
實施例13。在實施例11中,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金屬型材6。
實施例14。參照圖5-6。一種木結構墻體,它由若干塊上述實施例1-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木磚通過自聯(lián)和與金屬構件連接組成中空墻體,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鋼筋7和金屬型材6,所述的金屬型材6選擇性地設在墻體的項部、底部、側部或墻體之中,并通過緊固件緊固在木磚上,所述的鋼筋7從木磚的中空中穿過并緊固在金屬型材6上。
權利要求1.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它由多塊預制木塊(1)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制木塊(1)均按25mm模數(shù)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制木塊(1)的形狀為長方體與/或正方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制木塊(1)上設有用于配套連接的連接槽或者連接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其上部和底部分別設有配套連接的凹槽(3)或者楔塊(2);其左側和右側也分別設有配套連接的凹槽(3)或者楔塊(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連接的上磚體和下磚體;所述的上下磚體各由2個平行設置的木塊構件(4)和連接設在平行木塊構件(4)之間的預制連接木塊(5)構成,其中,上磚體的預制連接木塊(5)設在其右端,下磚體的預制連接木塊(5)設在其左端;所述的木塊構件(4)由多塊平行并緊固連接在一起的預制木塊(1)構成,其中處于中部的預制木塊(1)的上底面高于其余2塊預制木塊(1)的上底面,形成楔塊(2),下底面也高于其余2塊預制木塊(1)的下底面,形成凹槽(3),且處于中部的預制木塊(1)的左端部分或全部伸出其余2塊預制木塊(1),在其左端形成楔塊(2)或者楔塊(2)和凹槽(3),在其右端形成凹槽(3);上下磚體之間通過楔塊(2)和凹槽(3)連接,并通過膠或緊固件接緊固,上下磚體的木塊構件(4)的平行空間與預制連接木塊(5)之間的空間就形成了中空。
7.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它采用改性速生木材制成。
8.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5中任何一項所述木磚的木結構墻體,其特征在于,它由若干塊木磚通過自聯(lián)和與金屬構件連接組成中空墻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木結構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鋼筋(7)與/或金屬型材(6)。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木結構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構件為鋼筋(7)和金屬型材(6),所述的金屬型材(6)選擇性地設在墻體的項部、底部、側部或墻體之中,并通過緊固件緊固在木磚上,所述的鋼筋(7)從木磚的中空中穿過并緊固在金屬型材(6)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木磚,其特征在于,它由多塊預制木塊固定連接構成中空木磚。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木結構墻體,其特征在于,它由若干塊木磚通過自聯(lián)和與金屬構件連接組成中空墻體。本實用新型木磚均由預制木塊組裝而成,組裝方便,結構合理,工期短,工效快,并可實現(xiàn)模數(shù)化生產。用本實用新型木磚砌成的墻體,內外墻一氣呵成,效率高,方便裝飾或無需裝修,且具有天然木質感,墻體的內外壁和肋體均可以承重;中空木磚及中空木結構墻體不僅可以節(jié)省木材,而且具有很好的隔聲和隔熱效果。
文檔編號E04B2/02GK2934425SQ200620071210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劉建新 申請人:劉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