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停車庫領域,特別是涉及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一般包括一由四根立柱11'及其連接梁12'構成
的中空的車架體r,該車架體r上設置有由升降機構5'驅動上下移位的載車板4',當載
車板4'處于車架體上部時載車板上的空間即為上車位7',車架體的中空即為下車位8';
車架體r上設置有能使車架體沿地面上固定的軌道6'前后移動的行走機構2',該行走機
構由帶減速器的行走電機21'、傳動機構22'及行走輪23'組成,其中行走輪由行走電機通 過傳動機構帶動從而在軌道上前后移動,例如申請人已經公開的公告號為CN1328455(專 利號為200510049367. 3)的"一車位停二車設備"、公開號為CN 101033653 (申請?zhí)枮?200710067838. 2)的"旋轉式載車板一車位停二車裝置"和公開號為CN10133654(申請?zhí)?為200710067839.7)的"懸臂式載車板一車位停二車裝置"的中國發(fā)明專利都公開了這種 結構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 但是,上述公開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行走輪一般只設置兩組,其中一組行 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前端,另一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后端,參見附圖1所示。 這樣,為了保證車架體整體能夠位移至庫區(qū)外,預埋在庫區(qū)外軌道長度必須大于等于車架 體的長度。但是埋設在庫區(qū)外的軌道太長,既會損壞路面,又不美觀,容易影響過往車輛和 行人的正常通行;而軌道的上面會開設有凹槽,較長的軌道上面的凹槽內容易堆積雜物,從 而會影響車架體的正常移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提供一種既能保證車架體 整體能夠安全位移至庫區(qū)外,又能縮短庫區(qū)外路面上埋設軌道的長度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 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
包括一由兩側立柱及其連接梁構成的中空的車架體,該車架體上設置有由升降機構驅動上
下移位的載車板,并且車架體上設置有能使車架體沿設置在庫區(qū)內外地面上固定的軌道上
前后移動的行走機構,該行走機構由帶減速器的行走電機、傳動機構及行走輪組成,其中行
走輪由行走電機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從而在軌道上前后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至少
有三組,其中第一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前端,第二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
后端,第三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位于第一組行走輪與第二組行走輪之間。 所述第三組行走輪靠近第二組行走輪,所述軌道在庫區(qū)外的長度至少保證當所述
車架體完全移出至車庫外時,所述第三組行走輪與所述第二組行走輪與所述軌道保持接觸
的導向狀態(tài)。 這樣,庫區(qū)外地面上的軌道只需要埋設第二組行走輪和第三組行走輪之間距離的
3長度即可。當車架體需要整體位移至庫區(qū)外時,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第一組行走輪、第二組行 走輪、第三組行走輪開始在軌道上移動,當車架體前端移至庫區(qū)外沒有軌道的地方時,雖然 第一組行走輪不能在軌道上行駛,但是第二組行走輪和第三組行走輪仍然可以在軌道上行 駛,不會使整個車架體打滑,可以使車架體整體安全位移至庫區(qū)外。 所述傳動機構可以設置在車架體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組行走輪與第三組行走輪 之間,也可以設置在車架體一側并靠近第二組行走輪處;這樣可以縮短傳動機構與第二組 行走輪、第三組行走輪之間的距離,以提升行走輪的傳動剛度以及運行的平穩(wěn)性與安全性, 又可以節(jié)省原材料。 當傳動機構設置在車架體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組行走輪與第三組行走輪之間時,
為了增加車架體在移動時的穩(wěn)定性,所述傳動機構可以與第二組行走輪和第三組行走輪相
連;也可以直接只與第二組行走輪相連接或直接與第三組行走輪相連接。 當傳動機構設置在車架體一側并靠近第二組行走輪處時,為了增加車架體在移動
時的穩(wěn)定性,所述傳動機構可以與第二組行走輪和第三組行走輪相連;也可以直接只與第
二組行走輪相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在車架體底部安裝至少三組行走 輪,將傳動機構設置在中間行走輪和車架體后端行走輪之間,既可以大大縮短庫區(qū)外路面 上埋設軌道的長度,以保持路面的整潔美觀,又能夠保證車架體整體能夠安全地位移至庫 區(qū)外而不會打滑;軌道長度較少,可以減少對庫區(qū)外路面的破壞,軌道上堆積雜物的可能性 也降低,施工安裝方便。
圖1為現(xiàn)有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處于車庫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處于車庫外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包括一兩側共四根立柱11及其連接梁12 構成的中空的車架體l,該車架體1上設置有升降機構5,升降機構5連接有一載車板4,該 載車板4上的空間即為上車位7,車架體1的中空即為下車位8,下車位8中存放的車輛是 停放在車庫中車位10的地平面上,車架體1具有能使車架體1沿地面上固定的軌道6前 后移動的行走機構2,軌道6從車庫中車位10的地平面延伸至車庫外13,該行走機構2包 含有帶減速器的行走電機21、鏈輪與鏈條組成的傳動機構22和行走輪組成,行走輪設有三 組,其中第一組行走輪23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前端,第二組行走輪安裝24在車架體底部的 后端,第三組行走輪25安裝在車架體底部位于第一組行走輪23與第二組行走輪24之間并 靠近第二組行走輪24,傳動機構22設置在車架體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組行走輪與第三組 行走輪之間,而傳動機構的鏈條則與第二組行走輪24和第三組行走輪25相連,帶減速器的行走電機通過鏈輪與鏈條組成的傳動機構帶動第二組行走輪24和第三組行走輪25在軌道 上行走;傳動機構也可以只帶動第二組行走輪24在軌道上行走,或者只帶動第三組行走輪 25在軌道上行走;軌道6埋設在庫區(qū)外13地面上的軌道長度為等于或大于第二組行走輪 和第三組行走輪之間距離。 圖3為車架體整體位移至庫區(qū)外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這時,第二組行走輪24和第三 組行走輪25仍然處于軌道6上方,而第一組行走輪23則處于地面上方。由于有第二組行 走輪24和第三組行走輪25仍然處于軌道上方,而第一組行走輪位于與軌道處于同一水平 面的地面26上,所以雖然車架體1整體位移至庫區(qū)外,但車架體1的穩(wěn)定性依然可以得到 保障。
實施例二 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傳動機構22設置在車架體一側并靠近第二組行走輪處,這 時,這時傳動機構與第二組行走輪和第三組行走輪相連接,可以帶動第二組行走輪24和第 三組行走輪25在軌道上行走;傳動機構也可以只與與第二組行走輪相連接,只帶動第二組 行走輪24在軌道上行走,參見圖4所示。
權利要求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包括一由兩側立柱(11)及其連接梁(12)構成的中空的車架體(1),該車架體(1)上設置有由升降機構(5)驅動上下移位的載車板(4),并且車架體(1)上設置有能使車架體沿設置在庫區(qū)內外地面上固定的軌道(6)上前后移動的行走機構(2),該行走機構(2)由帶減速器的行走電機(21)、傳動機構(22)及行走輪組成,其中行走輪由行走電機(21)通過傳動機構(22)帶動從而在軌道(6)上前后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至少有三組,其中第一組行走輪(23)安裝在車架體(1)底部的前端,第二組行走輪(24)安裝在車架體(1)底部的后端,第三組行走輪(25)安裝在車架體(1)底部位于第一組行走輪(23)與第二組行走輪(24)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組行走輪(25) 靠近第二組行走輪(24),所述軌道(6)在庫區(qū)外的長度至少保證當所述車架體(1)完 全移出至車庫外時,所述第三組行走輪(25)與所述第二組行走輪(24)與所述軌道(6)保 持接觸的導向狀態(tài)。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 (22)設置在車架體(1)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組行走輪(24)與第三組行走輪(25)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2)與 第二組行走輪(24)和第三組行走輪(25)相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2)與 第二組行走輪(24)相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2)與 第三組行走輪(25)相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 (22)設置在車架體(1) 一側并靠近第二組行走輪處(24)。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2)與 第二組行走輪(24)和第三組行走輪(25)相連接。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2)與 第二組行走輪(24)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車位停二車停車裝置,包括一由四根立柱及其連接梁構成的中空的車架體,該車架體上設置有由升降機構驅動上下移位的載車板,并且車架體上設置有能使車架體沿地面上固定的軌道前后移動的行走機構,該行走機構由帶減速器的行走電機、傳動機構及行走輪組成,其中行走輪由行走電機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從而在軌道上前后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至少有三組,其中第一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前端,第二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的后端,第三組行走輪安裝在車架體底部位于第一組行走輪與第二組行走輪之間。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既可以大大縮短庫區(qū)外路面上埋設軌道的長度,又能夠保證車架體整體能夠安全位移至庫區(qū)外而不會打滑。
文檔編號E04H6/06GK201460334SQ20092012218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10日
發(fā)明者朱建華 申請人: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