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石灰窯有關,特別與豎斜式天然氣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有關。
技術背景活性石灰是一種性能活潑、反應能力強,在煉鋼造渣(或其它工業(yè))過程中熔解度 塊,含硫量低的優(yōu)質石灰。其活性通常可達300ML以上。目前通用的豎式立窯產量大,但煅 燒石灰質量不穩(wěn)定,熱量利用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煅燒石灰質量穩(wěn)定,熱量利用率高,利于環(huán)保 的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包括豎直安裝的窯體,位于窯體頂部的有進料 預熱室,與預熱室相通的至少一個燃燒室,與燃燒室相通的冷卻室,冷卻室底部有出料口, 窯體上與燃燒室相對應的位置有多個天然氣噴孔,燃燒室下部有斜向安裝的帶煙道的分料 板,在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處裝有煅造加熱爐,煅造加熱爐上有與冷卻室連通的余熱空氣 進口,燃燒室的數量視需要而定,可為一個也可為多個。上述的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和鑄造加熱爐處裝有退火爐,退火爐與鑄造加熱爐間 有第一余熱空氣通道,退火爐與冷卻室間有第二余熱空氣通道。上述的窯體上相對燃燒室處裝有與燃燒室煙道相通的第一換熱器,第一換熱器的 熱空氣出口通過管道與燃燒室噴孔相通。上述的窯體底部裝有水箱和第二換熱器。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石灰礦石經進料預熱室預熱后進入燃燒室,石灰在下移時自 由翻滾,保證了煅燒的均勻性,煅燒后的活性石灰經冷卻室出料口排出窯外,隨活性石灰經 冷卻室的余熱空氣此時溫度很高、經余熱空氣進口進入鍛造加熱爐并預熱鍛造加熱爐可使 鍛造加熱爐的溫度高達900 1050°C,通過預熱鍛造加熱爐的空氣可以通過第一余熱空氣 通道進入退火爐中,同時冷卻室內的余熱空氣也通過第二余熱空氣通道進入退火爐中,使 退火爐中的溫度達900 1000°C,窯體底部的第二換熱器和水箱里的水分別利用窯壁的熱 量預熱,窯體上的第一換熱器吸收煙道中的煙氣熱量預熱空氣,預熱后的空氣通過管道和 燃燒室上的噴孔噴入燃燒室中,充分利用了余熱。本實用新型鍛燒石灰質量穩(wěn)定,產品氧化鈣含量穩(wěn)定(CaO ^ 90% ),石灰中含硫 量優(yōu)于煤炭生產的產品,含硫量低(0. 02%),生過燒率低(,活性度高,熱量利用率 高、節(jié)能,利于環(huán)保。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12]圖2為退火爐鍛造加熱爐、冷卻室位置圖。圖3為燃燒室形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包括豎直安裝的窯體1,窯體頂部有進料預熱 室2,與進料預熱室相通的三個燃燒室4,與燃燒室相通的冷卻室5,冷卻室底部有出料口 6。 窯體上與燃燒室相對應的位置有多個天然氣噴孔7。燃燒室下部有斜向安裝的帶煙道8的 分料板9。在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處裝有煅造加熱爐10。煅造加熱爐上有與冷卻室連通的 余熱空氣進口 11。窯體上相對燃燒室處裝有與燃燒室煙道相通的第一換熱器12。第一換 熱器的熱空氣出口通過管道與燃燒室噴孔相通。窯體底部裝有水箱13和第二換熱器14。參見圖2,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和鑄造加熱爐處裝有退火爐15。退火爐與鑄造加 熱爐間有第一余熱空氣通道16。退火爐與冷卻室間有第二余熱空氣通道3。參見圖3,窯體位于燃燒室處為拱型。
權利要求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安裝的窯體,位于窯體頂部的進料預熱室,與預熱室相通的至少一個燃燒室,與燃燒室相通的冷卻室,冷卻室底部有出料口,窯體上與燃燒室相對應的位置有多個天然氣噴孔,燃燒室下部有斜向安裝的帶煙道的分料板,在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處裝有煅造加熱爐,煅造加熱爐上有與冷卻室連通的余熱空氣進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其特征在于在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和鑄 造加熱爐處裝有退火爐,退火爐與鑄造加熱爐間有第一余熱空氣通道,退火爐與冷卻室間 有第二余熱空氣通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其特征在于窯體上相對燃燒室處裝 有與燃燒室煙道相通的第一換熱器,第一換熱器的余熱空氣出口通過管道與燃燒室噴孔相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其特征在于窯體底部裝有水箱和第二換熱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余熱互補多功能窯爐,包括豎直安裝的窯體,位于窯體頂部的進料預熱室,與進料預熱室相通的至少一個燃燒室,與燃燒室相通的冷卻室,冷卻室底部有出料口,窯體上與燃燒室相對應的位置有多個天然氣噴孔,燃燒室下部有斜向安裝的帶煙道的分料板,在窯體下部相鄰冷卻室處裝有煅造加熱爐,煅造加熱爐上有與冷卻室連通的余熱空氣進口。本實用新型煅燒石灰質量穩(wěn)定,熱量利用率高,利于環(huán)保。
文檔編號C04B2/12GK201648244SQ20102012345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4日
發(fā)明者易延康 申請人:易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