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輔助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塑料材質的建筑模板較以往以木質和鋼質為材質的建筑模板具有重量輕、制 造成本低,環(huán)境污染小,易于安裝和拆卸等優(yōu)勢,在建筑行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 CN2758370Y公開的一種塑料材質建筑模板組合,該組合包括塑制模板、塑制拐角和塑制卡 頭,所述塑制模板的外平面的兩個側部設有縱向的脊筋,所述塑制模板用于直線型建筑面 的模板拼接,所述塑制拐角用于在所述建筑面的拐角處連接位于拐角兩側的塑制模板,所 述塑制卡頭用于夾緊相鄰的兩個塑制模板的外平面的側部設有的相鄰的縱向脊筋,從而實 現(xiàn)對拼接在一起的塑制模板和塑制拐角進行組合固定。進一步分析可知,上述技術方案存在如下問題第一、該現(xiàn)有技術通過卡頭夾緊模 板連接邊上成型的脊筋來實現(xiàn)模板間的連接,但是,模板間與澆筑料接觸的內接縫處是應 力集中的地方,由于塑料的剛度較差,必然需要一定的厚度來保證其滿足強度要求,這樣就 導致卡頭的夾持點遠離應力集中的內接縫處,其在內接縫處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再加上塑 料本身的彈性易變形特性,導致使用中內接縫處容易發(fā)生變形,澆筑料極可能從內接縫處 滲出。第二、該現(xiàn)有技術在塑制模板之間的連接處都采用直縫對接的方式,這種拼接方式在 發(fā)生澆筑料滲出的情況下,將難以控制嚴重影響澆筑物的表面澆筑質量。第三,其在直角拼 接處采用塑制拐角及塑制卡頭來限定與其相鄰的塑制模板,這種結構抗壓性較差。同時,在 澆筑區(qū)的拐角處存在塑制拐角與其其相鄰的塑制模板形成的兩道內接縫,嚴重影響澆筑質 量。為解決在澆筑模板拐角處存在的漏漿及直角成型較差,需要二次補灰作業(yè)的問 題,CN201078095Y提出了一種建筑模板用異型陽角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橫截面為中空結構 的直角異形體,該直角異型體的內頂角為三個內角,其中位于中間的為直角,兩邊各有一銳 角,在異型陽角的端部設有與其活動配合的封蓋,支模時,將長邊具有斜度的中空孔板分別 和異型陽角的兩個銳角拼裝,中空孔板兩長邊被直角隔開,澆筑灌漿時,構件陽角是在直角 異型體的直角模腔內形成,因此模板結合處不易出現(xiàn)漏漿,澆筑成角性好,作業(yè)構件表面光 潔、平整。上述技術方案的缺陷在于1、額外增設了異型陽角部件,增加了安裝工序;2、直 角異形體與中空孔板通過設置在直角異形體上的兩個銳角進行拼裝,整體穩(wěn)定性差,容易 產(chǎn)生相對位移,影響澆筑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在澆筑時由于內接縫結合不緊密導致澆注料滲漏, 影響澆筑質量的問題。此外,又進一步解決了建筑模板系統(tǒng)在拐角處連接件抗壓強度較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0008]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相互拼接形成平面模板系統(tǒng)的第一模板,所述第一 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平面連 接頭,所述平面連接頭從所述第一模板的橫截面來看,包括向相鄰模板凸出的第一卡頭和第二卡頭,所述第一卡頭遠離所述第二卡頭的側面 與所述第一模板的一個面板處于同一平面;第一卡槽位于第一卡頭和第二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 一卡槽中;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頭遠離第一卡槽一側,所述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 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時,所述相鄰第一模板兩側面板的外表面分別在同一側處 于同一平面上。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一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一卡頭遠離所述第一卡槽的側壁;第二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二卡頭接近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側壁;所述第一模板拼接時,相鄰模板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所 述封閉凝固區(qū)內澆筑有防止相互耦合的平面連接頭之間相對位移的可凝固體。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一卡點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內,向相鄰模板凸出且所述第一卡點根部與接近于 所述第一卡點一側的面板之間有一定距離;第一卡點卡槽設置于所述第二卡頭的端部;所述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一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第一卡點卡槽中。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二卡點設置在所述第二卡頭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點卡槽與接近于所述第 一卡點卡槽一側的面板之間,所述第二卡點與所述第二卡頭所在面板的一側處于同一平第二卡點卡槽設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點與接近于所述第 一卡點一側面板之間;所述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點卡槽中,且使 得第二卡點遠離所述第一卡點的側面與所述第二卡點卡槽靠近的面板處于同一平面。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頭接近于端部處開設有加強件容置孔,所述加強件容置孔 內裝設有增加所述第一卡頭強度的加強件。進一步地,所述加強件為圓鋼。—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 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 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 裝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所述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 第四卡槽中;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 板以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 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 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 三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 裝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 卡槽中;第三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四卡頭遠離所述第三卡槽的側壁;第四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三卡頭接近于所述第三卡槽的側壁;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 板以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形 成封閉凝固區(qū),所述第二固定槽和第三固定槽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所述封閉凝固區(qū)內澆筑有 防止相互耦合的平面連接頭之間相對位移的可凝固體。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 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 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設置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 第三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 拼裝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 卡槽中;第三卡點設置在所述第四卡槽內且向相鄰第一模板凸出,所述第三卡點適于耦 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點卡槽中;第三卡點卡槽設置在所述第三卡頭的端部,所述第一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 第三卡點卡槽中;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 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 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 三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 裝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 卡槽中;第四卡點設置在所述第三卡頭端部且朝向相鄰第一模板,所述第四卡點適于耦 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點卡槽中;第四卡點卡槽設置在所述第三卡點與接近于所述第三卡點一側面板之間,所述 第二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點卡槽中;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 板以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 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 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 三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 裝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 卡槽中;所述第四卡頭接近于端部處開設有加強件容置孔,所述加強件容置孔內裝設有增 加所述第四卡頭強度的加強件。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 板以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進一步地,所述加強件為圓鋼。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兩面板的加強筋為菱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間裝設有使其結合在一起的連接機 構。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機構為自攻螺釘,且依次穿過第二卡頭、第四卡頭和第一卡 頭。
9[0073]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將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第一卡槽中,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第二卡 槽中,提高了所述建筑模板接縫處的強度,也提高了所述建筑模板的結合緊密性。此外,同 時限定所述相鄰模板的兩側的面板的外表面分別在同一側處于同一平面上,進一步實現(xiàn)了 所述建筑模板在靠近所述注漿一側的表面是平整的,從而保證了所述澆筑成型后的建筑表 面的平整度。2、通過設置彎角連接頭,實現(xiàn)建筑模板系統(tǒng)拐角處的安裝,沒有增加額外的附屬 部件,又保證了拐角處的抗壓、抗彎及抗折性,避免漏漿現(xiàn)象的發(fā)生。3、通過在第一模板的第一卡頭的側壁開設第一固定槽,第二卡頭的側壁開設第二 固定槽,并使得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在相鄰第一模板拼接時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有效地 防止了相鄰第一模板連接頭的相互位移。4、通過在第二模板的第三卡頭的側壁開設第四固定槽,第四卡頭的腰線開設第三 固定槽,并使得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時,第一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和第三 固定槽分別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有效地防止了相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連接頭的相互位移。5、通過在第一卡頭和第四卡頭端部開設加強件容置孔,并在加強件容置孔內加強 件,能夠有效地提高卡頭強度。6、通過在模板兩個面板之間設置菱形加強筋,使得模板具有更大的穩(wěn)定定和強 度,模板的兩個面板也更為平整。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 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模板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二模板結構示意圖;圖3是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示意圖。圖中所示標記為1-第一卡頭,2-第二卡頭,3-第一卡槽,4-第二卡槽,5-第一 固定槽,6-第二固定槽,7-第一卡點,8-第二卡點,9-第一卡點卡槽,10-第二卡點卡槽, 11-加強件容置孔,12-圓鋼,13-第三卡頭,14-第四卡頭14,15-第三卡槽,16-第四卡槽, 17-第三固定槽,18-第四固定槽,19-第三卡點,20-第四卡點,21-第三卡點卡槽,22-第四 卡點卡槽,23-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相互拼接形成平面 模板系統(tǒng)的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23,所述 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平面連接頭,所述平面連接頭從所述第一模板的橫截面來看, 包括向相鄰模板凸出的第一卡頭1和第二卡頭2,所述第一卡頭1遠離所述第二卡頭2 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模板的一個面板處于同一平面;位于第一卡頭1和第二卡頭2之間的第一卡槽3和位于第一卡頭1遠離第一卡槽3 —側的第二卡槽4;設置于所述第一卡頭1遠離所述第一卡槽3的側壁的第一固定槽5和設置于所述 第二卡頭2接近于所述第一卡槽3的側壁的第二固定槽6 ;位于所述第二卡槽4內且向相鄰模板凸出的第一卡點7和設置于所述第二卡頭2 的端部的第一卡點卡槽9,所述第一卡點7根部與接近于所述第一卡點7—側的面板之間有
一定距離;設置在所述第二卡頭2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點卡槽9與接近于所述第一卡點卡 槽9 一側的面板之間的第二卡點8,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二卡槽4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點7 與接近于所述第一卡點7 —側面板之間的第二卡點卡槽10 ;所述第二卡點8與所述第二卡 頭2所在面板的一側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時,所述相鄰第一模板兩側面板的外表面分別在同一側處 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卡頭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3中,所述第二卡頭2適于 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4中;所述第一卡點7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點卡槽9中,所 述第二卡點8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點卡槽10中,且使得第二卡點8遠離所述第一卡 點7的側面與所述第二卡點卡槽10靠近的面板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 固定槽6形成封閉凝固區(qū),封閉凝固區(qū)內澆筑有防止相互耦合的平面連接頭之間相對位移 的可凝固體。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頭1接近于端部處開設有加強件容置孔11,所述加強件容 置孔11內裝設有增加所述第一卡頭1強度的圓鋼12。結合圖2和圖3所示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與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 模板轉角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23,所述第二模板在與 所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13和第四卡頭14 ;位于第三卡頭13和第四卡頭14之間的第三卡槽15和位于第四卡頭14遠離第三 卡槽15 —側的第四卡槽16,所述第三卡槽15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15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 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裝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設置于所述第四卡頭14遠離所述第三卡槽15的側壁的第三固定槽17和設置于 所述第三卡頭13接近于所述第三卡槽15的側壁的第四固定槽18 ;設置在所述第四卡槽16內且向相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點19和設置在所述第 三卡頭13的端部的第三卡點19 ;設置在第三卡頭13端部且朝向相鄰第一模板的第四卡點20和設置在所述第三卡 點19與接近于所述第三卡點19 一側面板之間的第四卡點卡槽22 ;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一卡頭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 15中,所述第二卡頭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16中,所述第一卡點7適于耦合地嵌 入所述第三卡點19中,所述第四卡點20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點卡槽10中;所述第 三卡點19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點卡槽9中,所述第二卡點8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 四卡點卡槽22中;所述第一固定槽5和第四固定槽18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所述第二固定槽6和第三固定槽17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所述封閉凝固區(qū)內澆筑有防止相互耦合的平面連接頭 之間相對位移的可凝固體。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及遠離澆筑 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所述第四卡頭14接近于端部處開設有加強件容置孔11,所述加強件容置孔11內 裝設有增加所述第四卡頭14強度的圓鋼12。所述連接兩面板的加強筋23為菱形結構。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間裝設有使其結合在一起的連接機構(圖中未 示),該連接機構為自攻螺釘,且依次穿過第二卡頭2、第四卡頭14、第一卡頭1和第三卡頭 13。在組裝所述建筑模板系統(tǒng)時,先依次拼接第一模板,在拐角處組裝第二模板,并通 過連接機構使其相互緊固結合,形成封閉的澆筑區(qū)域。為便于組裝,將建筑模板系統(tǒng)中的任一對相鄰第一模板一端的平面連接頭的凸出 部分切除,使得該平面連接頭易于拼接于相鄰的第一模板上,該切除部分包括第一模板上 的第一卡頭1和第一卡點7以及相鄰第一模板上的第一卡點7。雖然該相鄰第一模板之間 不存在相互耦合的關系,但通過設置連接機構即可使其緊固貼合。反之,在建筑模板系統(tǒng)拆 卸時亦然。為避免由于切除了第一卡點7而在靠近澆筑區(qū)一側存在缺口,在第一卡點7與接 近于所述第一卡點7 —側面板之間設置有第二卡點卡槽10,在組裝后第二卡點8的側面于 接近于第一卡點7的面板出于同一平面,使得處于澆筑區(qū)一側的面板整體完整。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 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 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 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1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相互拼接形成平面模板系統(tǒng)的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 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平面連接頭,所述平面連接頭從所述第一模板的橫截 面來看,包括向相鄰模板凸出的第一卡頭和第二卡頭,所述第一卡頭遠離所述第二卡頭的側面與所 述第一模板的一個面板處于同一平面;第一卡槽位于第一卡頭和第二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 槽中;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頭遠離第一卡槽一側,所述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 卡槽中;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時,所述相鄰第一模板兩側面板的外表面分別在同一側處于同一平面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一卡頭遠離所述第一卡槽的側壁; 第二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二卡頭接近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側壁;所述第一模板拼接時,相鄰模板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所述封 閉凝固區(qū)內澆筑有防止相互耦合的平面連接頭之間相對位移的可凝固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點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內,向相鄰模板凸出且所述第一卡點根部與接近于所述 第一卡點一側的面板之間有一定距離;第一卡點卡槽設置于所述第二卡頭的端部;所述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一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點卡槽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卡點設置在所述第二卡頭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點卡槽與接近于所述第一卡 點卡槽一側的面板之間,所述第二卡點與所述第二卡頭所在面板的一側處于同一平面;第二卡點卡槽設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點與接近于所述第一卡 點一側面板之間;所述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點卡槽中,且使得第 二卡點遠離所述第一卡點的側面與所述第二卡點卡槽靠近的面板處于同一平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頭接近于端部處開 設有加強件容置孔,所述加強件容置孔內裝設有增加所述第一卡頭強度的加強件。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平面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件為圓鋼。
7.—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 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述第 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 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 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裝于 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所述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 卡槽中;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 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
8.—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包括權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 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述第 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 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 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裝于 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中;第三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四卡頭遠離所述第三卡槽的側壁; 第四固定槽設置于所述第三卡頭接近于所述第三卡槽的側壁; 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 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四固定槽形成封 閉凝固區(qū),所述第二固定槽和第三固定槽形成封閉凝固區(qū),所述封閉凝固區(qū)內澆筑有防止 相互耦合的平面連接頭之間相對位移的可凝固體。
9.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包括權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 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述第 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 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設置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 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裝 于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中;第三卡點設置在所述第四卡槽內且向相鄰第一模板凸出,所述第三卡點適于耦合地 嵌入所述第一卡點卡槽中;第三卡點卡槽設置在所述第三卡頭的端部,所述第一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 卡點卡槽中;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 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
10.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包括權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 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述第 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 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 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裝于 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中;第四卡點設置在所述第三卡頭端部且朝向相鄰第一模板,所述第四卡點適于耦合地 嵌入所述第二卡點卡槽中;第四卡點卡槽設置在所述第三卡點與接近于所述第三卡點一側面板之間,所述第二 卡點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點卡槽中;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 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
11.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包括權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相互拼接形成模板轉角; 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兩個面板及連接所述兩個面板的加強筋,所述第二模板在與所述第 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 所述彎角連接頭包括向所述第一模板凸出的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第三卡槽位于第三卡頭和第四卡頭之間,所述第一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 槽中;所述第三卡槽底部與所述第三卡槽凹陷方向的面板之間的厚度使得第二模板拼裝于 第一模板時具有足夠的抗彎和抗折強度;第四卡槽位于第四卡頭遠離第三卡槽一側,第二卡頭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中;所述第四卡頭接近于端部處開設有加強件容置孔,所述加強件容置孔內裝設有增加所 述第四卡頭強度的加強件;所述第二模板與第一模板拼接時,所述第二模板與所述第一模板處于澆筑區(qū)的面板以 及遠離澆筑區(qū)的面板分別端部相連且相互形成轉角。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平面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件為圓鋼。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兩面板的 加強筋為菱形結構。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 第二模板之間裝設有使其結合在一起的連接機構。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為自攻螺釘,且依次穿過第二卡頭、第四卡頭、第一卡頭和第三卡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建筑模板系統(tǒng),包括相互拼接形成平面模板系統(tǒng)的第一模板和與所述第一模板相拼接形成拐角的第二模板。在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平面連接頭,在第二模板在與所述第一模板的拼接邊上成型有彎角連接頭,平面連接頭和彎角連接頭相互耦合,使得建筑模板系統(tǒng)接縫處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結合緊密性,同時限定所述相鄰模板的兩側的面板的外表面分別在同一側處于同一平面上,實現(xiàn)了建筑模板系統(tǒng)在靠近所述注漿一側的表面是平整的,保證了所述澆筑成型后的建筑表面的平整度。
文檔編號E04G9/05GK201865334SQ20102061776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王亞運 申請人:王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