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所述鋼筋框架柱為中柱時,沿框架柱四周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在框架柱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十”字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本發(fā)明中空心方鋼管與柱采用膨脹螺栓連接,共同受力,從而提高原框架柱的抗剪、抗彎能力和整體抗側移剛度。另外,施工材料易得,施工方法簡單,施工周期短,經濟效益好,通用性強,可適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框架柱加固。
【專利說明】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柱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重要的傳力構件,在結構中起著承載上部荷載及抗側移作用。在地震火災后,鋼筋混凝土建筑物(構筑物)往往強度降低,需要進行加固和補強搶修,需要一種有效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可有效增加災后(地震或火災)結構的耐久性、抗震性、且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0003]另外,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的加快和地震災難的不斷發(fā)生,結構抗震加固顯得越來越重要,而這過程都需要有效的加固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提出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其加固效果優(yōu)良、經濟效益好、實用性強、方便施工。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框架柱為中柱時,沿框架柱四周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在框架柱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十”字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
[0006]進一步地,所述鋼筋框架柱為邊柱時,沿框架柱外周三個側面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在框架柱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丁”字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
[0007]進一步地,所述鋼筋框架柱為角柱時,沿框架柱外周相鄰兩個側面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兩個相互垂直的角狀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
[0008]進一步地,所述框架柱、翼墻豎向貫穿樓板及梁,與相鄰上下框架柱、翼墻的豎向通長空心方鋼管連接形成一體。
[0009]進一步地,所述豎向空心方鋼管與框架柱通過膨脹螺栓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相鄰兩框架柱間距沿長度方向大于等于寬度方向的兩倍時,沿寬度方向框架柱內側加固一空心方鋼管,并現澆混凝土形成單個翼墻。
[0011]進一步地,所述框架柱外層設置成鑿毛處理層,鑿毛處理層的鑿毛深度為5-10mm,鑿毛痕的間距為10-30mm。
[0012]進一步地,所述水平連接筋相互交錯。
[0013]本發(fā)明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鑿毛處理以及開洞:首先對框架柱外層進行鑿毛處理,鑿毛深度5-10mm,鑿毛痕的間距為10-30mm,使新澆混凝土與原有混凝土更加牢固的結合,并在樓板及梁對應的空心方鋼管位置開洞;
步驟二:連接:用膨脹螺栓將空心方鋼管與框架柱固定,水平連接筋采用焊接方式,將相鄰的空心方鋼管連接,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翼墻,與原框架柱成為一體;
步驟三:所述框架柱、豎向通長空心方鋼管貫穿樓板及梁,與相鄰上下層對應的框架柱、空心方鋼管連接形成一體。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作為建筑物或構筑物的抗震耐火加固灌漿材料,可有效增加災后(地震、火災)結構的抗震性,耐久性能好,且經濟效益明顯。
[0015]2.本發(fā)明通過框架柱外增設豎向空心方鋼管,采用膨脹螺栓與框架柱連接,空心方鋼管采用水平對稱焊接,與原有框架柱形成一體,共同受力,提高原框架柱的抗剪、抗彎能力和整體抗側移剛度。
[0016]3.本發(fā)明通過空心方鋼管加固后,框架柱的有效截面面積及豎向承載力增大。
[0017]4.本發(fā)明在施工過程中,取材方便,整體性能好,應用范圍廣,經濟效益良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fā)明中柱整體加固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中的中柱豎向立面圖。
[0020]圖3是圖2的A-A剖面示意圖。
[0021 ] 圖4是本發(fā)明邊柱整體加固示意圖。
[0022]圖5是本發(fā)明角柱整體加固示意圖。
[0023]圖6是本發(fā)明水平連接筋示意圖。
[0024]圖中:1.框架柱,2.豎向通長縱筋,3.空心方鋼管,4.膨脹螺栓,5.水平連接筋,
6.樓板,7.梁,8.鑿毛處理層,9翼墻。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圖3、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中柱加固示意圖。所述鋼筋框架柱I為中柱時,沿框架柱I四周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3,在框架柱I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3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5,所述水平連接筋5相互交錯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十”字翼墻,與框架柱I成為一體。
[0026]在所述框架柱I外層設置成鑿毛處理層8,所述鑿毛處理層8的鑿毛深度為5-10mm,鑿毛痕的間距為10_30mm。
[0027]所述框架柱I豎向通長空心方鋼管3貫穿樓板6及梁7,與相鄰上下層對應的框架柱1、空心方鋼管3機械連接形成一體。
[0028]本發(fā)明的施工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鑿毛處理以及開洞:首先對框架柱I外層進行鑿毛處理,鑿毛深度5mm,鑿毛痕的間距為10mm。其目的在于使新澆混凝土與原有混凝土更加牢固的結合,并在樓板6及梁7對應的空心方鋼管3位置開洞。
[0029]步驟2:連接:用膨脹螺栓4將空心方鋼管3與框架柱I固定,水平連接筋5采用焊接方式,將相鄰的空心方鋼管3連接起來,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十”字翼墻9,與原框架柱I成為一體。
[0030]步驟3:所述框架柱豎向通長空心方鋼管3貫穿樓板6及梁7,與相鄰上下層對應的框架柱1、空心方鋼管3機械連接形成一體。
[0031 ] 所述豎向空心方鋼管3與框架柱I通過膨脹螺栓4連接,共同受力,提高原框架柱的抗剪、抗彎能力和整體抗側移剛度。
[0032]實施例2:如圖4所示,本為本發(fā)明邊柱的加固示意圖,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沿框架柱I外周三個側面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3,在框架柱I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3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4,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丁”字翼墻,與框架柱I成為一體。
[0033]所述鑿毛處理層8的鑿毛深度為8mm,鑿毛痕的間距為25mm。
[0034]實施例3:如圖5所示,本例為本發(fā)明角柱的加固示意圖,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沿框架柱I外周相鄰兩個側面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3,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3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4,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兩個相互垂直的角狀翼墻,與框架柱I成為一體。所述鑿毛處理層8的鑿毛深度為10mm,鑿毛痕的間距為30mm。
[0035]實施例4:本例與實施例3不同的是:所述框架柱I配置一組水平連接筋5,當相鄰兩框架柱I間距 沿長度方向大于等于寬度方向的兩倍時,沿寬度方向框架柱內側加固一空心方鋼管3,并現澆混凝土形成單個翼墻9。所述鑿毛處理層8的鑿毛深度為5_,鑿毛痕的間距為ICtam。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框架柱為中柱時,沿框架柱四周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在框架柱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十”字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
2.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框架柱為邊柱時,沿框架柱外周三個側面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在框架柱相鄰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丁”字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
3.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框架柱為角柱時,沿框架柱外周相鄰兩個側面配置豎向通長的縱向空心方鋼管,兩側的豎向空心方鋼管間設置至少一組水平連接筋,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兩個相互垂直的角狀翼墻,與框架柱成為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翼墻豎向貫穿樓板及梁,與相鄰上下框架柱、翼墻的豎向通長空心方鋼管連接形成一體。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空心方鋼管與框架柱通過膨脹螺栓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兩框架柱間距沿長度方向大于等于寬度方向的兩倍時,沿寬度方向框架柱內側加固一空心方鋼管,并現澆混凝土形成單個翼墻。
7.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外層設置成鑿毛處理層,鑿毛處理層的鑿毛深度為5-10mm,鑿毛痕的間距為10_30mm。
8.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連接筋相互交錯。
9.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鑿毛處理以及開洞:首先對框架柱外層進行鑿毛處理,鑿毛深度5-10mm,鑿毛痕的間距為10-30mm,使新澆混凝土與原有混凝土更加牢固的結合,并在樓板及梁對應的空心方鋼管位置開洞; 步驟二:連接:用膨脹螺栓將空心方鋼管與框架柱固定,水平連接筋采用焊接方式,將相鄰的空心方鋼管連接,現澆鋼筋混凝土形成翼墻,與原框架柱成為一體; 步驟三3:所述框架柱、豎向通長空心方鋼管貫穿樓板及梁,與相鄰上下層對應的框架柱、空心方鋼管連接形成一體。
【文檔編號】E04G23/02GK103590617SQ201310612345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fā)明者】趙海南, 孫長征, 趙同峰, 張曉平 申請人: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