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生產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包括擋風層、種植層和蓄排水層;擋風層設置在種植層的上方;蓄排水層設置在種植層的下方;擋風層包括環(huán)形組件和支撐桿;支撐桿的一端與環(huán)形組件連接,另一端穿過種植層與蓄排水層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在種植層上設置環(huán)形組件,將幼苗種植在環(huán)形組件內,形成幼苗的擋風層,增加了植物在幼苗期的抗風能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不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的情況下,就提高了植物幼苗期的抗風能力。
【專利說明】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生產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
【背景技術】
[0002]我國的耕地本身資源非常短缺,正在用全球7 %的耕地供養(yǎng)22 %的人口,這在當年已經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世界震驚的奇跡。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耕地總面積也在不斷地減少,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正在承受著越來越沉重的壓力。
[0003]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式,走城市生態(tài)農業(yè)路線,應該說是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生態(tài)農業(yè)的相關生產模式和技術尚不完善,但是雛形大致已經形成。城市給我們的普遍印象就是高樓大廈,柏油馬路等等,大部分土壤都被水泥鋼筋隱埋于地下,沒有植物生長的空間。新的一種農業(yè)模式也隨之誕生,其中之一就是屋頂農業(yè)、庭院農業(yè),等等,并隨著農業(yè)技術的不斷開發(fā)創(chuàng)新,高新的農業(yè)栽培技術也隨之產生,比如水耕法、氣耕法等等。
[0004]屋頂農業(yè),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屋頂的空間種植花卉、瓜果、蔬菜、糧、油等作物,并且因為屋頂種植農作物可大大降低太陽輻射,調節(jié)氣溫,從而使房間冬暖夏涼,減少空調負載:夏季高溫時室內氣溫通常可以降低5 — 6°C,嚴寒的冬季要比沒有屋頂花園的室內溫度高2 — 3°C,按18平方米房屋夏季空調使用120天測算,覆綠屋頂比裸屋頂房間少用電量3000KWH以上。一畝綠色植物一年能產氧氣14.4噸,吸收二氧化碳21.6噸。造地的土壤一般的主要原料為腐熟垃圾、鋸木屑、蒿桿、沼氣池渣、菜子餅等,這些生活垃圾經過廢物利用,改變成土壤,通過植物吸收達到了凈化,這也是處理生活垃圾的一種方式。
[0005]這樣不僅大大增加了城市的綠色覆蓋面積,也提供了大量的農產品產出;不僅可以達到美化和凈化環(huán)境的作用,而且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0006]屋頂農業(yè)在中國尤其在北方出現較少,已有的建成項目多是采用水泥和磚石搭配防水、阻根等隔離層建造屋頂菜畦,不利于植物幼苗時期對風災的抵抗,而且施工進度慢,對屋頂承重的要求較高,不便于產品更新。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包括擋風層、種植層和蓄排水層;
[0009]擋風層設置在種植層的上方;
[0010]蓄排水層設置在種植層的下方;
[0011 ] 擋風層包括環(huán)形組件和支撐桿;
[0012]支撐桿的一端與環(huán)形組件連接,另一端穿過種植層與蓄排水層連接。
[0013]進一步的,環(huán)形組件上設置有竹竿固定裝置,用于將竹竿與環(huán)形組件固定在一起提高環(huán)形組件的防風性能。
[0014]進一步的,種植層為槽體容器,槽體容器內設置有生長基質,用于種植植物。
[0015]進一步的,槽體容器的外側的頂端設置有管道連接件。
[0016]進一步的,槽體容器的上開口的邊沿設置有條狀凸緣。
[0017]進一步的,蓄排水層包括蓄排水板和蓄水槽;
[0018]蓄排水板設置在種植層下方,用于將種植層的滲下來的水分排放進蓄水槽內。
[0019]進一步的,種植層與蓄排水板之間設置有過濾層,使種植層內滲透的水分過濾后才能排進蓄排水層。
[0020]進一步的,蓄水槽上設置有排水通風口,用于將蓄水槽內多余的水分排出。
[0021]進一步的,排水通風口距離蓄水槽的底部5cm。
[002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在種植層上設置環(huán)形組件,將幼苗種植在環(huán)形組件內,形成幼苗的擋風層,增加了植物在幼苗期的抗風能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不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的情況下,就提高了植物幼苗期的抗風能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環(huán)形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種植箱平面圖;
[0027]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3的A-A剖視圖;
[0028]圖5為本實用新型蓄排水板的平面示意圖;
[0029]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5的B-B剖視圖。
[0030]圖中,1:環(huán)形組件;2:支撐桿;3:生長基質;4:條狀凸緣;5:槽體容器;6:過濾層;7:蓄排水板;8:蓄水槽;9:排水通風口 ;10:竹竿固定裝置;11:竹竿。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3]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包括擋風層、種植層和蓄排水層;
[0034]擋風層設置在種植層的上方;
[0035]蓄排水層設置在種植層的下方;
[0036]擋風層包括環(huán)形組件I和支撐桿2 ;
[0037]支撐桿2的一端與環(huán)形組件I連接,另一端穿過種植層與蓄排水層連接。
[0038]將整個種植槽分為三層,上部擋風層、中部種植層、下部排水層。擋風層核心部件為環(huán)形組件I,該組件為8 X 8cm空心圓柱體,上方垂下4個支撐桿2與固定于種植層底部的高20cm圓柱連接、卡扣,部件與部件之間有連接扣,可根據情況增減組件數量,最上方的環(huán)形組件I內掛海綿板,以緩解狂風對幼苗的剛性沖擊力。
[0039]進一步的,環(huán)形組件I上設置有竹竿固定裝置10,用于將竹竿11與環(huán)形組件I固定在一起提高環(huán)形組件I的防風性能。
[0040]需要指出的是,竹竿固定裝置10可以是一個很簡單的固定環(huán),也可以是固定夾等,其只要能夠將竹竿11與環(huán)形組件I固定在一起即可。
[0041]還需要指出的是,竹竿固定裝置10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設置多個,其設置數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
[0042]進一步的,種植層為槽體容器5,槽體容器5內設置有生長基質3,用于種植植物。
[0043]種植層為槽體容器5,在容器內設置生長基質3,厚度為15-20cm,種植層上栽植佛甲草等綠化植物或小白菜、菠菜等地被蔬菜,防風組件及種植層中下部栽植高株植物,可以實現空間的充分利用。
[0044]進一步的,槽體容器5的外側的頂端設置有管道連接件。
[0045]在槽體容器5的整體外側的頂端設置管道連接件,以便各個種植容器間的連接。通過管道連接件將各個槽體容器5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防風林,使防風功能更好。
[0046]進一步的,槽體容器5的上開口的邊沿設置有條狀凸緣4。
[0047]在槽體容器5體的上開口的邊沿處可延設條凸緣,以便當各種植容器拼接起來后防止水從容器體的側面流向地面。
[0048]進一步的,蓄排水層包括蓄排水板7和蓄水槽8 ;
[0049]蓄排水板7設置在種植層下方,用于將種植層的滲下來的水分排放進蓄水槽8內。
[0050]下部為排蓄水層,即在容器體內底部為蓄水槽8,使容器體內積蓄既保持有一定的水分,又能減少容器體內種植基料的漏出。
[0051]種植層,即槽體容器5內通過下雨或澆灌等方式會有水分儲存,為植物提供足夠的水分,但是,在水分較大的時候,就需要將水分滲出,避免將植物淹死的情況出現。
[0052]進一步的,種植層與蓄排水板7之間設置有過濾層6,使種植層內滲透的水分過濾后才能排進蓄排水層。
[0053]將種植層,即槽體容器5內通過下雨或澆灌等方式蓄的水向下滲透時,如果不進行過濾,不僅有可能會將槽體容器5內的生長基質3帶出,還有可能會因帶出的生長基質3過多而造成槽體容器5內的植物無法生存。
[0054]因此,在槽體容器5和蓄排水層之間設置過濾層6,可以是一塊簡單的過濾板,也可以是一張簡單的過濾網,將槽體容器5底部的生長基質3防護住,也可以說是相當于減少了水土的流失。
[0055]進一步的,蓄水槽8上設置有排水通風口 9,用于將蓄水槽8內多余的水分排出。
[0056]當雨水比較充足時,蓄水槽8有可能會蓄滿水,如果不及時將水排出的話,槽體容器5內的水分無法及時滲出,就會造成生長基質3中的水分含量過高,使植物可能會被淹死。
[0057]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在蓄水槽8上設置排水通風口 9,不僅可以將過量的水分從蓄水槽8內排出,還可以在槽體容器5內的水分不多時,將蓄水槽8內的水分通過通風帶到槽體容器5內,給植物提供水分。
[0058]進一步的,排水通風口 9距離蓄水槽8的底部5cm。
[0059]排水通風口 9的高度設置太高的話,會增加蓄水槽8的重量,尤其是在蓄水槽8蓄滿水的時候,整個裝置的重量會比較大,這樣設置在屋頂上時,會增加屋頂的負重。
[0060]排水通風口 9的高度設置的太低的話,又無法起到蓄水的作用。因此,通過實驗多次后得出,排水通風口 9的高度在5cm時最佳。
[0061]本實用新型由于設有排水通風孔管道連接件,因此,不僅使槽體容器5的底部不滲漏積水,不腐蝕損壞地面,而且使槽體容器5的底部通風透氣性好,尤其是用于建筑物屋頂時,可起到隔熱的作用。由于槽體容器5內種植面設有可拆卸的防風裝置,可保證在必要的時間或必要的環(huán)境進行增加或拆除組件的操作,既可有效減少北方春季狂風對植物的損害,進而保證屋頂農業(yè)的產量,又可保持整體環(huán)境的美觀。由于設計蓄水板與排水口的配合使用,可防止種植基質或培養(yǎng)基料漏出,既保持了容器外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又保證積蓄適量的水分。
[0062]本實用新型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的最大儲存水量大約10L,種植層內輕型的生長基質在厚度為15-20cm時,每平米的重量不超過120kg,對于可上人屋頂安全系數非常高(可上人屋頂稱重要求最低250kg/ m2)。
[0063]本實用新型除了有防風,屋頂農業(yè)對雨水的節(jié)流、熱島的減弱效應等功能外,還可以增加城市的綠色覆蓋面積,也提供了大量的農產品產出;不僅可以達到美化和凈化環(huán)境的作用,而且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006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在種植層上設置環(huán)形組件1,將幼苗種植在環(huán)形組件I內,形成幼苗的擋風層,增加了植物在幼苗期的抗風能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不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的情況下,就提高了植物幼苗期的抗風能力。
[006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擋風層、種植層和蓄排水層; 所述擋風層設置在所述種植層的上方; 所述蓄排水層設置在所述種植層的下方; 所述擋風層包括環(huán)形組件和支撐桿; 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環(huán)形組件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種植層與所述蓄排水層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組件上設置有竹竿固定裝置,用于將竹竿與所述環(huán)形組件固定在一起提高所述環(huán)形組件的防風性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層為槽體容器,所述槽體容器內設置有生長基質,用于種植植物。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容器的外側的頂端設置有管道連接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容器的上開口的邊沿設置有條狀凸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水層包括蓄排水板和蓄水槽; 所述蓄排水板設置在所述種植層下方,用于將所述種植層的滲下來的水分排放進所述蓄水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層與所述蓄排水板之間設置有過濾層,使所述種植層內滲透的水分過濾后才能排進所述蓄排水層。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上設置有排水通風口,用于將所述蓄水槽內多余的水分排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屋頂農業(yè)的種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風口距離所述蓄水槽的底部5cm。
【文檔編號】E04D13/00GK204047460SQ201420514053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發(fā)明者】于濤, 吳永常, 耿志席, 韋文珊, 閆冬洋, 陳學淵, 石保坤, 吳國勝 申請人: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農業(yè)區(qū)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