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支撐結構,具體是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1、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出現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guī)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的混凝土帶。按照規(guī)范要求,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支撐體系需要單獨設置。
2、目前越來越多的項目使用盤扣式腳手架進行模板支撐,但是盤扣式腳手架立桿間距固定,無法靈活調整,尤其是后澆帶部位通常無法做到很好的連接與支撐。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提供了一種結構較為簡單、用材較少、工期短且方便后期地下室施工的地后澆帶的支撐結構。
2、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包括方木、方鋼管橫梁、可調節(jié)頂托、方鋼管立柱和柱底板,柱底板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方鋼管立柱與柱底板連接,方鋼管立柱頂端通過可調節(jié)頂托與方鋼管橫梁連接,方鋼管橫梁上端增加方木作為小梁,方木上部鋪設地下室頂板的模板。
4、優(yōu)選的,所述柱底板通過高強螺栓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
5、優(yōu)選的,方鋼管立柱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柱底板連接。
6、優(yōu)選的,所述可調節(jié)頂托為成品,可以通過絲扣調節(jié)長短。
7、優(yōu)選的,所述方鋼管橫梁垂直于后澆帶,且所述方鋼管橫梁連接相鄰兩側的方鋼管立柱。
8、優(yōu)選的,方鋼管立柱布置在后澆帶兩側,距離后澆帶邊緣小于200mm。
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及顯著進步在于:
10、(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結構設計合理,以方鋼管立柱代替盤扣式腳手架,不僅節(jié)約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方便了地下室人員和車輛的通行,解決了盤扣式腳手架立桿間距固定的弊端;
1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施工便捷,成本較低,可靠性好,應用前景好。
1.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木、方鋼管橫梁、可調節(jié)頂托、方鋼管立柱和柱底板,所述柱底板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所述方鋼管立柱與所述柱底板連接,所述方鋼管立柱頂端通過所述可調節(jié)頂托與所述方鋼管橫梁連接,所述方鋼管橫梁上端增加所述方木作為小梁,所述方木上部鋪設地下室頂板的模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底板通過高強螺栓固定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鋼管立柱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所述柱底板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節(jié)頂托為成品,可以通過絲扣調節(jié)長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鋼管橫梁垂直于后澆帶,且所述方鋼管橫梁連接相鄰兩側的方鋼管立柱。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采用方鋼管的后澆帶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鋼管立柱布置在后澆帶兩側,距離后澆帶邊緣小于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