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震自動避險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地震自動避險床。
技術背景地震是一場災害。在地震發(fā)生時首要任務是保護人們生命。地震發(fā)生在白 天時,因人們一般都處于清醒狀態(tài),反映能力比較快,對突發(fā)情況能夠快速逃 離開建筑物。但是,地震發(fā)生在夜晚時,特別是人們處于睡眠當中,對突發(fā)情 況的反映是比較慢的。因此,如何能夠有效保護處于睡眠當中人們的生命安全, 最大限度避免地震對人們造成的傷害,是目前有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震自動避險床,它能夠在地震發(fā)生時自動將床板 下移,并能夠自動使床靠背瞬間扣合在床支架上,以保護睡眠者不會因建筑物 的坍塌而被直接傷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它包括 床支架,床支架上分別安裝床板及床靠背,床靠背通過鉸連器與床支架相鉸連; 床靠背內連接落球筒,落球筒內設置托球架,托球架設置在床靠背上,鋼球安 放在托球架上;床支架前部頂端上連接懸吊器及支承架,懸吊器及支承架分別 設置在床靠背內,撞擊開啟器安裝在支架上,并與其相鉸連;撞擊開啟器前部 與落球筒下口相對應、后部與懸吊器相配合并接觸;床支架內側后部安裝托床 板器,床板后端安放在托床板器上;床板前端通過鋼纜與懸吊器相連接;床支
架前部連接定位軸,拐臂安裝在定位軸上,相互之間相鉸連,拐臂上端與床靠 背相接觸、下端與床板前端相對應。為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完成所述懸 吊器分別由內安裝有前滑動桿的前側管和內安裝有后滑動桿的后側管組成,前 滑動桿與前側管相互之間相滑動配合,后滑動桿與后側管相互之間相滑動配 合;前滑動桿上開設第一凹槽,前側管壁上開設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 槽相互對應;后滑動桿上開設第三凹槽,后側管壁上開設第四凹槽,第三凹槽 與第四凹槽相互對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彼此相互對 應;撞擊開啟器的后部設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內, 并分別與其相配合并接觸;前滑動桿左端及后滑動桿右端分別與鋼纜兩端相連 接。床支架前部內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呈圓弧形的左滑軌及右滑軌,床板前部的 左右側面上分別安裝左滾輪及右滾輪;左滾輪與左滑軌相對應并相配合,右滾 輪與右滑軌相對應并相配合;左滑軌下端與拐臂下端相對應。床板前端分別安 裝左滑輪及右滑輪,與懸吊器相連接的鋼纜分別與左滑輪及右滑輪相接觸。所 述床靠背形狀為圓弧拱形。所述托床板器為轉輥。所述托床板器為至少兩個滾 輪。撞擊開啟器前部為呈水平向的平板形狀、后部為呈垂直向的立板形狀。床 板底部連接彈性塊。床板設置在床支架的邊框內,相互之間相接觸。本實用新型能夠產生的有益效果因床靠背內設置托球架,托球架上安放 鋼球,托球架與床支架上的撞擊開啟器相對應,撞擊開啟器控制懸吊器的動作, 所以當地震發(fā)生鋼球能夠下落到撞擊開啟器上,使懸吊器動作;因將床板的前 端通過鋼纜懸吊形式與床支架上的懸吊器連接,而床板的后端搭放在床支架上 的托床板器上,所以當懸吊器動作時,床板則向下位移;因床支架上安裝的拐
臂,其上端與床頭靠背相接觸,其下端與床板前端相對應,所以當床板下移撞擊到拐臂時,拐臂則驅動床靠背瞬間扣合在床支架上,以此保護睡眠者不會因建筑物的坍塌而被直接傷害。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震發(fā)生時對處于睡眠當中人們的危險,廣泛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地震災害對人們的傷害。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向視圖,主要示意撞擊開啟器35及懸吊器的結構形式, 并示意撞擊開啟器35的后部分別與懸吊器中的第一凹槽13c、第二凹槽13b、 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相配合并接觸的結構形式;圖3為圖1的B向視圖,主要示意床板2前部的左右側面上分別安裝左 滾輪21、右滾輪21a,以及左滾輪21、右滾輪21a分別與床支架1前部左右 內側面上的左滑軌18、右滑軌18a相對應的結構形式;圖4為圖1的C向視圖,主要示意床板2前端分別安裝左滑輪22、右滑 輪22a,以及與懸吊器相連接的鋼纜15套裝在左滑輪22、右滑輪22a上的結 構形式。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它包括床支架l,床支架l上分別安裝床 板2及床靠背3,床靠背3通過鉸連器16與床支架1相鉸連;床靠背3內連 接落球筒31,落球筒31內設置托球架33,托球架33設置在床靠背3上,鋼 球32安放在托球架33上;床支架1前部頂端上連接懸吊器及支承架12,懸 吊器及支承架12分別設置在床靠背3內,撞擊開啟器35安裝在支架12上,并與其相鉸連;撞擊開啟器35前部與落球筒31下口相對應、后部與懸吊器相 配合并接觸;床支架1內側后部安裝托床板器,床板2后端安放在托床板器上; 床板2前端通過鋼纜15與懸吊器相連接;床支架l前部連接定位軸ll,拐臂 34安裝在定位軸11上,相互之間相鉸連,拐臂34上端與床靠背3相接觸、下 端與床板2前端相對應。所述懸吊器分別由內安裝有前滑動桿13a的前側管 13和內安裝有后滑動桿14a的后側管14組成,前滑動桿13a與前側管13相 互之間相滑動配合,后滑動桿14a與后側管14相互之間相滑動配合;前滑動 桿13a上開設第一凹槽13c,前側管13壁上開設第二凹槽13b,第一凹槽13c 與第二凹槽13b相互對應;后滑動桿14a上開設第三凹槽14c,后側管14壁 上開設第四凹槽14b,第三凹槽14c與第四凹槽14b相互對應;第一凹槽13c、 第二凹槽13b、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彼此相互對應;撞擊開啟器35的 后部設置在第一凹槽13c、第二凹槽13b、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內, 并分別與其相配合并接觸;前滑動桿13a左端及后滑動桿14a右端分別與鋼纜 15兩端相連接。床支架1前部內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呈圓弧形的左滑軌18及右 滑軌18a,床板2前部的左右側面上分別安裝左滾輪21及右滾輪21a;左滾輪 21與左滑軌18相對應并相配合,右滾輪21a與右滑軌18a相對應并相配合; 左滑軌18下端與拐臂34下端相對應。床板2前端分別安裝左滑輪22及右滑 輪22a,與懸吊器相連接的鋼纜15分別與左滑輪22及右滑輪22a相接觸。所 述床靠背3形狀為圓弧拱形。所述托床板器為轉輥17。所述托床板器為至少 兩個滾輪。撞擊開啟器35前部為呈水平向的平板形狀、后部為呈垂直向的立 板形狀。床板2底部連接彈性塊。床板2設置在床支架1的邊框內,相互之間 相接觸。 制作時,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種部件組裝即可。床支架1下部為通透形式,以使人們能夠從各個通透口中爬出。安裝時,可將托球架33固定在床靠背3 內;最佳方案應將托球架33固定在房屋內的墻壁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當地震發(fā)生時,托球架33上的鋼球32在地震作 用下,通過落球筒31下落到撞擊開啟器35上,撞擊開啟器35動作開啟懸吊 器,即前滑動桿13a及后滑動桿14a動作,床板2前端向前下方傾斜位移,而 床板2后端則脫離轉輥17下落,此時,床板2前端在位移的同時撞擊拐臂34, 促使拐臂34的上端驅動呈拱形的床靠背3瞬間扣合在床支架1上,以此在下 落后的床板2與扣合后的床靠背3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空間,使得處于睡眠當中 的人們在此空間內不會因建筑物的坍塌而受到直接傷害。床板2前端通過鋼纜15直接與懸吊器相連接。最佳方案應將床板2前端 分別安裝左滑輪22、右滑輪22a,鋼纜15通過與左滑輪22、右滑輪22a接觸 后再與懸吊器相連接,使床板2在下落時更加順暢。床支架1上可以不采用左滑軌18、右滑軌18a形式;床板2上可以不采用 左滾輪21、右滾輪21a形式。最佳方案應在床支架1前部內左右兩側分別安 裝呈弧形的左滑軌18、右滑軌18a,并在床板2前部的左右側面上分別安裝左 滾輪21、右滾輪21a。左滾輪21、右滾輪21a分別與左滑軌18、右滑軌18a 相對應并相配合,它能夠使床板2有規(guī)則平穩(wěn)下落,并使得床板2撞擊拐臂 34更加可靠。也可以使拐臂34下端與右滑軌18a下端相對應。托床板器可為轉輥17,也可為滾輪。床板2底部連接彈性塊,彈性塊包括左彈性塊23、前右彈性塊23a、后左 彈性塊24及后右彈性塊,即在床板2前端底部分別連接前左彈性塊23及前右
彈性塊23a,在床板2后端底部分別連接后左彈性塊24及后右彈性塊,也可 在床板2底部設置一整塊彈性塊,其目的都是在床板2下落到地面時能夠起到 一定的緩沖作用,以減輕對睡眠者的驚嚇。床支架1及床靠背3選用堅固材料制作,以增加其抗撞擊和抗壓強度,確 保人們的生命安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不僅限于本實施例記載的實施方式, 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完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未詳細描述的技術、形狀部分均為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1、地震自動避險床,它包括床支架(1),床支架(1)上分別安裝床板(2)及床靠背(3),其特征在于床靠背(3)通過鉸連器(16)與床支架(1)相鉸連;床靠背(3)內連接落球筒(31),落球筒(31)內設置托球架(33),托球架(33)設置在床靠背(3)上,鋼球(32)安放在托球架(33)上;床支架(1)前部頂端上連接懸吊器及支承架(12),懸吊器及支承架(12)分別設置在床靠背(3)內,撞擊開啟器(35)安裝在支架(12)上,并與其相鉸連;撞擊開啟器(35)前部與落球筒(31)下口相對應、后部與懸吊器相配合并接觸;床支架(1)內側后部安裝托床板器,床板(2)后端安放在托床板器上;床板(2)前端通過鋼纜(15)與懸吊器相連接;床支架(1)前部連接定位軸(11),拐臂(34)安裝在定位軸(11)上,相互之間相鉸連,拐臂(34)上端與床靠背(3)相接觸、下端與床板(2)前端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懸吊器分 別由內安裝有前滑動桿(13a)的前側管(13)和內安裝有后滑動桿(14a)的 后側管(14)組成,前滑動桿(13a)與前側管(13)相互之間相滑動配合, 后滑動桿(14a)與后側管(14)相互之間相滑動配合;前滑動桿(13a)上開 設第一凹槽(13c),前側管(13)壁上開設第二凹槽(13b),第一凹槽(13c) 與第二凹槽(13b)相互對應;后滑動桿(14a)上開設第三凹槽(14c),后側 管(14)壁上開設第四凹槽(14b),第三凹槽(14c)與第四凹槽(14b)相互 對應;第一凹槽(13c)、第二凹槽(13b)、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 彼此相互對應;撞擊開啟器(35)的后部設置在第一凹槽(13c)、第二凹槽(13b)、 第三凹槽(14c)、第四凹槽(14b)內,并分別與其相配合并接觸;前滑動桿(13a)左端及后滑動桿(14a)右端分別與鋼纜(15)兩端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床支架(1)前 部內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呈圓弧形的左滑軌(18)及右滑軌(18a),床板(2) 前部的左右側面上分別安裝左滾輪(21)及右滾輪(21a);左滾輪(21)與左 滑軌(18)相對應并相配合,右滾輪(21a)與右滑軌(18a)相對應并相配合; 左滑軌(18)下端與拐臂(34)下端相對應。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床板(2)前端 分別安裝左滑輪(22)及右滑輪(22a),與懸吊器相連接的鋼纜(15)分別與 左滑輪(22)及右滑輪(22a)相接觸。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靠背(3) 形狀為圓弧拱形。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床板器 為轉輥(17)。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床板器 為至少兩個滾輪。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撞擊開啟器(35) 前部為呈水平向的平板形狀、后部為呈垂直向的立板形狀。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床板(2)底部 連接彈性塊。
10、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震自動避險床,其特征在于床板(2)設置在床支架(1)的邊框內,相互之間相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震自動避險床,它包括床支架,床支架上分別安裝床板及床靠背,床靠背內連接落球筒,鋼球安放在托球架上;床支架前部頂端上連接懸吊器及支承架,懸吊器及支承架分別設置在床靠背內,撞擊開啟器安裝在支架上,并與其相鉸連;撞擊開啟器前部與落球筒下口相對應、后部與懸吊器相配合并接觸;床支架前部連接定位軸,拐臂安裝在定位軸上,相互之間相鉸連,拐臂上端與床靠背相接觸、下端與床板前端相對應。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震發(fā)生時對處于睡眠當中人們的危險,廣泛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地震災害對人們的傷害。
文檔編號A47C17/00GK201213607SQ20082002377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6日
發(fā)明者張仰國 申請人:張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