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禮堂椅站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日常生活用品領域,涉及一種禮堂椅站腳。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禮堂椅一般由椅座、椅背、扶手和站腳四部分構成。一般情況下站腳 和扶手結為一體構,成牢固安裝的扶手架,組成結構一般為鋼木結構或鋼塑結構。站腳是 禮堂椅支撐的基礎,一般情況下用錨栓直接固定在地面上。現(xiàn)有的禮堂椅站腳椅背是鋼制 或鐵制的,存在著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等技術問題。申請?zhí)枮?CN03247375. 3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禮堂椅,它包括靠背體,座體,兩個扶手,兩 個角碼;兩個角碼之間還連接有一金屬管,以使角碼與金屬管一體形成一角碼框架。雖然此 結構使禮堂椅的安裝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從成本上未有所降低,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改進。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 種低成本、生產效率高的禮堂椅站腳。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禮堂椅站腳,包括站腳主骨架,還包括扶手主架,扶手主架的一端與站腳主骨 架鉸接,扶手主架的下端面連接有書寫板,書寫板與扶手主架鉸接,站腳主骨架上部設有用 于放置書寫板的空腔,所述的扶手主架和站腳主骨架均為一體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站腳 主骨架上部設有用于放置書寫板的空腔,書寫板平時放置于空腔內,使用時打開扶手主架, 放平寫字板即可,使產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增加了使用功能。由于扶手主架和站腳主 骨架均采用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使得禮堂椅站腳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大大 提尚。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站腳主骨架與扶手主架的鉸接處設有擋塊,扶手主架上設有與 擋塊相配合的“C”形限位槽。擋塊在“C”形限位槽內滑動,以控制扶手主架的打開角度,一 般扶手主架的打開角度控制在180度左右。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書寫板與扶手主架通過書寫板連接鐵鉸接。此結構使書寫板在 使用時打開比較方便。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扶手裝飾塊、站腳裝飾板和站腳前裝飾塊,扶手裝飾塊的上端面 為一平面,扶手裝飾塊與扶手主架固定,站腳裝飾板固定于站腳主骨架的兩側,站腳前裝飾 塊固定在站腳主骨架的前端并與站腳主骨架的形狀相配合,站腳前裝飾塊的側面與站腳裝 飾板外表面齊平,所述的扶手裝飾塊、站腳裝飾板和站腳前裝飾塊均為一體注塑成型的整 體結構。扶手裝飾塊、站腳裝飾板和站腳前裝飾塊主要用于美化禮堂椅站腳,由于均為一體 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增加了禮堂椅的美觀度。扶手裝飾塊、站腳裝飾板 和站腳前裝飾塊的表面可做拋物弧線等表面處理,或者采用烤漆,使椅腳的色彩與椅面及 會場劇院等色調和諧。[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站腳主骨架上部設有茶杯架,所述的茶杯架為帶有圓形槽的筒 狀結構。茶杯架的設置增加了禮堂椅站腳的使用功能,方便實用。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擋塊和限位槽各設有兩個,兩個擋塊之間留有間隙,擋塊的側面 為“L”形。兩個擋塊之間的間隙用于將扶手主架與站腳主骨架安裝在一起。因此,本實用新型與鐵制禮堂椅站腳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例如,三個人聯(lián)合制造鐵制站腳,它的日產量在100只左 右,而采用塑料制禮堂椅站腳,同樣三個人聯(lián)合制造,那么它的日產量就是600只左右(它 的日產量是常規(guī)注塑機的日脫模數(shù))。2、產品功能的提高。本實用新型在設計中加入了茶杯架和可翻式扶手及隱藏式書 寫板等結構,使產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增加了使用功能。3、產品成本的降低。本實用新型采用裝飾板另外制作,注塑抽空,網(wǎng)狀加強筋等方 法,在產品變得更美觀的前提下,相對于原制鐵站腳,可節(jié)省30%左右的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爆炸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擋塊的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扶手裝飾塊1,扶手主架2,書寫板連接鐵3,書寫板4,站腳裝飾板5,茶 杯架6,站腳主骨架7,站腳前裝飾塊8,椅背連接鐵9,椅座連接鐵10,空腔11,擋塊12,限位 槽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如說明書附圖1、2、3所示的禮堂椅站腳,由扶手裝飾塊1、扶手主架2、站腳主骨架 7、站腳裝飾板5和站腳前裝飾塊8組成,扶手主架2的一端與站腳主骨架7鉸接,站腳主骨 架7的鉸接處設有擋塊12,擋塊12與站腳主骨架7為一體式注塑成型結構,扶手主架2上 設有與擋塊12相配合的“C”形限位槽13。擋塊12和限位槽13各設有兩個,兩個擋塊12 之間留有間隙供扶手主架與站腳主骨架7的連接,擋塊12的側面為“L”形(見圖4),即兩個 限位槽13對稱分布于扶手主架2與站腳主骨架7相鉸接的一端,擋塊12位于站腳主骨架7 上與限位槽13相應的位置并對稱設置兩個與限位槽13相配合,擋塊12在限位槽13內滑 動,使得扶手主架2的打開角度為180度左右(水平放置)。扶手主架2的下端面連接有書寫板4,書寫板4與扶手主架2通過書寫板連接鐵3 鉸接,書寫板4可以書寫板連接鐵3上的軸旋轉90度左右,使其在使用時水平放置。站腳 主骨架7上部設有用于放置書寫板4的空腔11。站腳主骨架7上部設有茶杯架6,茶杯架 6為帶有圓形槽的筒狀結構。扶手裝飾塊1的上端面為一平面,扶手裝飾塊1與扶手主架2固定,站腳裝飾板5 固定于站腳主骨架7的兩側,站腳前裝飾塊8固定在站腳主骨架7的前端并與站腳主骨架7的形狀相配合,站腳前裝飾塊8的側面與站腳裝飾板5外表面齊平。扶手裝飾塊1、扶手 主架2、站腳裝飾板5、站腳主骨架7和站腳前裝飾塊8均為一體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禮堂椅站腳的后面固定有椅背連接鐵9,用于禮堂椅椅背與站腳的固定連接;禮 堂椅站腳的側面固定有椅座連接鐵10,用于禮堂椅椅座與站腳的固定連接。安裝使用時,首先將扶手裝飾塊1、扶手主架2、書寫板連接鐵3和書寫板4組合, 再將該組合扶手與站腳主骨架7連接,然后扣上站腳前裝飾塊8,將兩塊站腳裝飾板5罩上 與椅座、椅背同色的布(皮革)后與站腳主骨架7固定,再裝上椅背連接鐵9和椅座連接鐵 10,最后裝上椅座和椅背。應理解,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 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 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禮堂椅站腳,包括站腳主骨架(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扶手主架(2),扶手主架(2)的一端與站腳主骨架(7)鉸接,扶手主架(2)的下端面連接有書寫板(4),書寫板(4)與扶手主架(2)鉸接,站腳主骨架(7)上部設有用于放置書寫板(4)的空腔(11),所述的扶手主架(2)和站腳主骨架(7)為一體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腳主骨架(7)與扶手主架 (2)的鉸接處設有擋塊(12),扶手主架(2)上設有與擋塊(12)相配合的“C”形限位槽1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書寫板(4)與扶手主架(2) 通過書寫板連接鐵(3)鉸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扶手裝飾塊(1)、 站腳裝飾板(5 )和站腳前裝飾塊(8 ),扶手裝飾塊(1)的上端面為一平面,扶手裝飾塊(1)與 扶手主架(2)固定,站腳裝飾板(5)固定于站腳主骨架(7)的兩側,站腳前裝飾塊(8)固定 在站腳主骨架(7)的前端并與站腳主骨架(7)的形狀相配合,站腳前裝飾塊(8)的側面與站 腳裝飾板(5)外表面齊平,所述的扶手裝飾塊(1)、站腳裝飾板(5)和站腳前裝飾塊(8)均為 一體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腳主骨架(7)上 部設有茶杯架(6),所述的茶杯架(6)為帶有圓形槽的筒狀結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腳主骨架(7)上部設有茶 杯架(6),所述的茶杯架(6)為帶有圓形槽的筒狀結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塊(12)和限位槽(13)各 設有兩個,兩個擋塊(12)之間留有間隙,擋塊(12)的側面為“L”形。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塊(12)和限位槽(13)各 設有兩個,兩個擋塊(12)之間留有間隙,擋塊(12)的側面為“L”形。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塊(12)和限位槽(13)各 設有兩個,兩個擋塊(12)之間留有間隙,擋塊(12)的側面為“L”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禮堂椅站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塊(12)和限位槽(13) 各設有兩個,兩個擋塊(12)之間留有間隙,擋塊(12)的側面為“L”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日常生活用品領域,涉及一種禮堂椅站腳,包括站腳主骨架和扶手主架,扶手主架的一端與站腳主骨架鉸接,扶手主架的下端面連接有書寫板,書寫板與扶手主架鉸接,站腳主骨架上部設有用于放置書寫板的空腔,扶手主架和站腳主骨架均為一體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站腳主骨架上部設有用于放置書寫板的空腔,書寫板平時放置于空腔內,使用時打開扶手主架,放平寫字板即可,使產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增加了使用功能。由于扶手主架和站腳主骨架均采用注塑成型的整體結構,使得禮堂椅站腳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解決了現(xiàn)有的禮堂椅站腳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等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A47C7/68GK201767455SQ20102050126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3日
發(fā)明者樓建明 申請人:樓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