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旋轉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在建筑物通行入口處大多使用旋轉門。旋轉門在滿足雙向通行能力的基礎上,能夠有效防止冷熱空氣交換,以符合節(jié)約能源和隔絕噪音等技術發(fā)展趨勢。根據單體使用數量進行劃分,現有的旋轉門主要包括單體旋轉門和雙體旋轉門兩大類。其中,雙體旋轉門由兩個單體旋轉門并列設置,相比之下,雙體旋轉門的單位時間通流效率較高。文獻號為DE1021M78C1的德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雙體旋轉門,該雙體旋轉門由兩個單體鏡像并列設置,請參見圖1,該圖示出了該雙體旋轉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每個單體包括一個固定弧壁1’、一個移動弧壁1和設置在中心軸2上的四個門翼3,其中,兩個單體的移動弧壁1橫向相鄰設置,且分別與相應單體的固定弧壁1’形成斜向通道。通常情況下,每個單體均按照旋轉門的運行方式獨立運行,如圖1所示狀態(tài)。此外,該方案中的兩個門翼3可相對于中心軸2折疊,以調整旋轉門內通道的設置方向。使用過程中,兩個單體的移動弧壁1可以中心軸2為圓心做弧向移動,直至與固定弧壁1’縱向相對;中心軸2帶動門翼3轉動至兩個可折疊門翼3位于中部后,每個單體的兩個可折疊門翼3同時向兩邊打開,在兩個單體中心軸之間形成固定的寬通道。具體請參見圖2,該圖示出了該雙體旋轉門處于固定寬通道運行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顯然,該雙體旋轉門在固定寬通道運行狀態(tài)下,為特殊的通行要求提供了可靠保障,比如,禮儀接待、大型物品通行等。然而,受其自身結構的限制,該雙體旋轉門的兩個單體在獨立運行狀態(tài)存在以下兩點不足其一,行人在通過旋轉門時必須改變通行方向,不符合使用習慣,影響行人的直觀感受。其二,兩個旋轉門的旋轉門翼在入口處形成運動的動態(tài)交叉,嚴重干擾進口處人流的進入,存在不安全隱患。有鑒于此,亟待針對該雙體旋轉門進行優(yōu)化設計,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針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 以使得行人通過單體旋轉門時無需改變通行方向,且可有效規(guī)避兩個旋轉門的入口處所存在的不安全隱患。本發(fā)明提供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包括橫向并列設置的兩個單體旋轉門, 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左右相對設置并形成縱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動弧壁,且兩個單體旋轉門的所述移動弧壁相鄰設置;所述移動弧壁由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每個單體旋轉門的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可繞各自中心軸分別向內外兩側轉動與所述固定弧壁圍合, 且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用于形成中部寬通道的與中心軸鉸接的折疊門翼。優(yōu)選地,所述移動弧壁由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優(yōu)選地,每個單體旋轉門的所述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均由弧壁驅動機構驅動向內外兩側轉動。優(yōu)選地,所述弧壁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頂板上方的柔性傳送部件、內側導向輪、中部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在水平投影面內,所述內側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對稱設置在所述中部導向輪的兩側,所述柔性傳送部件首尾相連繞成近“8”字形,且近“8”字形的兩個環(huán)部分別套裝在所述內側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上,近“8”字形的交叉部均與所述中部導向輪的遠離中心軸側相抵;所述內側導向輪與中部導向輪之間的遠離中心軸側的所述柔性傳送部件形成內傳送段,所述外側導向輪與中部導向輪之間的遠離中心軸側的所述柔性傳送部件形成外傳送段,所述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分別掛裝在呈外凸圓弧狀的所述內傳送段和外傳送段上。優(yōu)選地,所述柔性傳送部件由電機驅動,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內側導向輪和/ 或外側導向輪相聯(lián)接。優(yōu)選地,所述柔性傳送部件由電機驅動,所述弧壁驅動機構還包括帶動所述柔性傳送部件的驅動輪,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驅動輪相聯(lián)接。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輪與所述內傳送段或外傳送段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相抵,且在所述驅動輪與所述中部導向輪之間設置有配合導向輪,所述內傳送段或外傳送段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依次繞經所述驅動輪、配合導向輪及所述內側導向輪或外側導向輪。優(yōu)選地,每個單體旋轉門的所述折疊門翼由門翼驅動機構驅動其相對中心軸轉動。優(yōu)選地,所述門翼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頂板上方的主、被動鏈輪和鏈條,所述折疊門翼的鉸接軸與所述被動鏈輪同軸轉動,所述主動鏈輪由電機驅動。優(yōu)選地,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四個繞所述中心軸轉動的門翼,其中至少一個為所述折疊門翼。根據實際需要,本發(fā)明提供的雙體旋轉門可在普通旋轉門功能和固定寬通道功能之間切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進行了結構優(yōu)化設計,每個單體旋轉門的固定弧壁和移動弧壁左右相對設置,從而在兩者之間形成縱向通道;同時,兩個單體旋轉門的移動弧壁相鄰設置,該移動弧壁由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并可繞各自的中心軸向內外兩側轉動。在旋轉門的狀態(tài)下,分體式的弧壁移動體圍合在固定弧壁的相對側;而當分體式的弧壁移動體圍合在固定弧壁的內外兩側,并配合折疊門翼的轉動后,即可滿足敞開式固定寬通道的功能需求。本方案在旋轉門狀態(tài)下運行時,每個單體門供出入用的通道縱向設置,與行人的通行方向平行,在滿足固定寬通道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有效規(guī)避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 一方面,行人通過旋轉門時無需改變通行方向,給使用者帶來較佳的直觀感受,符合旋轉門的常規(guī)使用習慣;另外,本方案在旋轉門狀態(tài)下運行時,其出入口均分別獨立,其旋轉門翼在入口處不會形成運動的動態(tài)交叉,提高了整機運行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兩個單體門旋轉門的使用者之間也不會產生人流干擾,大大增強了行人通行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同時提升了通行量。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中,移動弧壁由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 每個單體旋轉門的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均通過弧壁驅動機構驅動向內外兩側轉動。具體地,柔性傳送部件首尾相連繞成近“8”字形,并與內側導向輪、中部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相配合形成外凸圓弧狀的內傳送段和外傳送段,分別用于掛裝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在電機驅動下,該全封閉的柔性傳送部件受三個導向輪的引導按照既定的軌跡運行,以中部導向輪為分界,內傳送段和外傳送段可同步相對或相向作弧向轉動, 這樣,掛裝在內傳送段和外傳送段上的分體式移動弧壁可隨著電機的正、反轉向兩個方向打開或關閉,從而可靠地在普通旋轉門功能和固定寬通道功能之間切換。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動作可靠的特點。本發(fā)明提供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可適用于任何建筑物通行出入口,特別適用于具有特殊通行要求的建筑物。
圖1是現有技術中DE1021M78C1的德國專利文獻所公開雙體旋轉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所示現有雙體旋轉門處于固定通道運行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的軸側示意圖;圖4為圖3中所示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圖6和圖7分別示出了具體實施方式
中雙體旋轉門自旋轉門狀態(tài)切換到固定通道功能狀態(tài)操作順序的示意圖;圖8為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弧壁驅動機構的軸側示意圖;圖9為圖8的A部放大圖;圖10為圖8的B部放大圖;圖11為圖10的C向視圖;圖12為圖8中所示柔性傳送部件與各輪在水平投影面內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13為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弧壁驅動機構的柔性傳送部件與各輪在水平投影面內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14是具體實施方式
中門翼驅動機構與折疊門翼之間的裝配關系軸側示意圖。圖中固定弧壁1、移動弧壁2、內側弧壁移動體21、外側弧壁移動體22、中心軸3、折疊門翼4、鉸接軸41、弧壁驅動機構5、柔性傳送部件51、內側導向輪52、中部導向輪53、外側導向輪M、驅動輪55、配合導向輪56、第一電機6、門翼驅動機構7、主動鏈輪71、被動鏈輪 72、鏈條73、頂板8、第二電機9、電磁鎖裝置10、張緊輪11。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以使得行人通過單體旋轉門時無需改變通行方向,且可有效規(guī)避兩個旋轉門的入口處所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方式。[0040]請參見圖3,該圖為本實施方式所述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的軸側圖。如圖所示,該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包括橫向并列設置的兩個單體旋轉門,根據實際需要,該雙體旋轉門可在普通旋轉門功能和固定寬通道功能之間切換。需要明確的是,此處所使用的方位詞“橫向”是以兩個單體旋轉門的轉動中心所在直線為基準定義的,相應地,下文所使用的方位詞“縱向”以該“橫向,,為基準,兩者大致呈相互垂直的狀態(tài)。應當理解,方位詞“橫向”和“縱向”的使用并不限定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為詳細說明本申請的發(fā)明點所在,請一并參見圖4,該圖為圖3中所示雙體旋轉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結合圖4所示,每個單體旋轉門均具有左右相對設置并形成縱向通道的固定弧壁 1和移動弧壁2,且兩個單體旋轉門的移動弧壁2相鄰設置,以便于根據實際需要轉動移動弧壁2,在兩個單體旋轉門的相鄰位置處形成固定的寬通道。本方案中,移動弧壁2由內側弧壁移動體21和外側弧壁移動體22圍合而成,每個單體旋轉門的側弧壁移動體21和外側弧壁移動體22可繞各自中心軸3分別向內外兩側轉動與固定弧壁1圍合。每個單體旋轉門均為四翼旋轉門。本方案中,其中一個門翼與中心軸3鉸接可折疊,即折疊門翼4,以便于與移動弧壁2配合操作形成中部寬通道。也就是說,在旋轉門功能狀態(tài)下,該折疊門翼4與其他三個門翼均布對稱設置,在固定寬通道狀態(tài)下,該折疊門翼 4相對于中心軸3之間的鉸點轉動,形成中部寬通道??梢岳斫獾氖?,該中心軸3的結構形式可以任意選擇,只要滿足與頂板(圖3中未示出)連接并可帶動門翼4轉動實現旋轉門通行的基本功能,均在本申請請求保護范圍內, 而不局限于軸類。本文中所述“內”、“外”方位詞是以建筑物為基準定義的,同樣,此處“內”、 “外”方位詞的應用并不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在旋轉門狀態(tài)下運行時,移動弧壁2的位置狀態(tài)如圖4中所示。每個單體門供出入用的通道縱向設置,與行人的通行方向平行,這樣,行人通過旋轉門時無需改變通行方向, 給使用者帶來較佳的直觀感受,符合旋轉門的常規(guī)使用習慣;另外,此狀態(tài)下,每個單體的出入口均分別獨立,其旋轉門翼在入口處不會形成運動的動態(tài)交叉,提高了整機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時,兩個單體門旋轉門的使用者之間也不會產生人流干擾,大大增強了行人通行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同時提升了通行量。當特殊寬通道通行要求時,需要將移動弧壁2和折疊門翼4分別進行操作。請一并參見圖5、圖6和圖7,分別示出了移動弧壁2和折疊門翼4的操作順序示意圖。以下簡述該雙體旋轉門自旋轉門狀態(tài)切換到固定通道功能狀態(tài)的操作過程。首先,四個門翼停留位置的排列方式為“ + ”字狀,如圖4所示,兩個單體旋轉門的折疊門翼4相對設置;然后,內側弧壁移動體21和外側弧壁移動體22如圖5中箭頭所示分別向內外兩側轉動;直至內側弧壁移動體21和外側弧壁移動體22分別與相應的固定弧壁 1圍合,如圖6所示;最后,折疊門翼4分別相對于各自的中心軸3轉動折疊,如圖7所示, 在該雙體旋轉門的中部形成固定的寬通道。特別說明的是,本申請的核心設計思想對于二翼、三翼等旋轉門同樣適用,而不僅局限于圖中所示的四翼旋轉門。此外,對于多翼旋轉門而言,其折疊門翼4也不局限于圖中所示的一個,實際上,各門翼可均采用折疊門翼的設計。顯然,采用一個折疊門翼4配合形成固定的寬通道,從加工制造成本的角度考慮為最優(yōu)方案。另外,本方案的移動弧壁2由內外兩個弧壁移動體構成,當然也可以由三個以上的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只要滿足使用需要均可。本方案中,每個單體旋轉門的內側弧壁移動體21和外側弧壁移動體22均通過弧壁驅動機構驅動向內外兩側轉動。具體請參見圖8、圖9、圖10和圖11,其中,圖8是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弧壁驅動機構的軸側示意圖,圖9為圖8的A部放大圖,圖10為圖8的B部放大圖,圖11為圖10的C向視圖。該弧壁驅動機構5包括設置在頂板(圖中未示出)上方的柔性傳送部件51、內側導向輪52、中部導向輪53和外側導向輪M。在水平投影面內,內側導向輪52和外側導向輪M對稱設置在中部導向輪53的兩側,柔性傳送部件51首尾相連繞成近“8”字形,結合圖12所示,該圖為各導向輪在水平投影面內的位置關系示意圖。顯然,本方案中近“8”字形的柔性傳送部件51即為數字“8”的變形,該近“8”字形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對稱形狀。近“8”字形的兩個環(huán)部分別套裝在內側導向輪52和外側導向輪M上,近“8”字形的交叉部均與中部導向輪53的遠離中心軸側相抵。在內側導向輪52與中部導向輪53 之間的遠離中心軸3 —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形成內傳送段E,在外側導向輪M與中部導向輪53之間的遠離中心軸3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形成外傳送段F,內傳送段E和外傳送段F均呈外凸圓弧狀。這樣,內側弧壁移動體21和外側弧壁移動體22體分別掛裝在呈外凸圓弧狀的所述內傳送段E和外傳送段F上,該柔性傳送部件51由第一電機6驅動沿導向輪確定的運動軌跡位移,從而帶動弧壁移動體相對于中心軸3實現轉動。對于該折疊門翼 4的折疊轉動操作,即可以采用電動方式,也可以采用手推動或者普通彈簧閉門器的方式進行折疊開啟。顯然,中部導向輪53與柔性傳送部件51同時存在兩個導向接觸位置,如圖9所示,該中部導向輪53軸向設置兩個與柔性傳送部件51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導向槽,以確保柔性傳送部件51能夠順暢地沿著預定的運動軌跡位移。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可以通過驅動輪帶動柔性傳送部件51位移。如圖所示,該弧壁驅動機構5還包括帶動柔性傳送部件51的驅動輪55和配合導向輪56。驅動輪55與內傳送段E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相抵,且在驅動輪55與中部導向輪53之間設置有配合導向輪56,內傳送段E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依次繞經驅動輪55、配合導向輪56及內側導向輪52。當然也可以是這樣的設計(圖中未示出),驅動輪55與外傳送段F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相抵,且在驅動輪55與中部導向輪53之間設置有配合導向輪56,外傳送段F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依次繞經驅動輪55、配合導向輪56及外側導向輪M。在電機6驅動下,該全封閉的柔性傳送部件51受三個導向輪的引導按照既定的軌跡運行,以中部導向輪53為分界,內傳送段E和外傳送段F可同步相對或相向作弧向轉動,這樣,掛裝在內傳送段E和外傳送段F上的分體式移動弧壁可隨著電機6的正、反轉向兩個方向打開或關閉,從而可靠地在普通旋轉門功能和固定寬通道功能之間切換。實際上,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還可以與內側導向輪52和/或外側導向輪53相聯(lián)接,該方式中柔性傳送部件51與各輪在水平投影面內的位置關系如圖13所示,通過內側導向輪52和/或外側導向輪53帶動柔性傳送部件51,可最大限度的減少機械損失。為確保柔性傳送部件51的張力始終不變,可在內傳送段E和外傳送段F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51處設置張緊輪11。本方案中,每個單體旋轉門的折疊門翼4通過門翼驅動機構7驅動其相對中心軸 3轉動。請一并參見圖14,該圖是門翼驅動機構與折疊門翼4之間的裝配關系軸向示意圖。如圖所示,該門翼驅動機構7包括設置在頂板8上方的主動鏈輪71、被動鏈輪72 和鏈條73,折疊門翼4的鉸接軸41與被動鏈輪72同軸轉動,主動鏈輪71由第二電機9驅動。特別說明的是,第一電機6和第二電機9的參數選配可根據實際旋轉門的尺寸及所需驅動力等參數設定,同時電機至執(zhí)行部件之間的動力傳輸路徑上可選擇的設置減速器,以提高輸出扭矩,由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實現上述技術選擇,故本文不再贅述。此外,如圖14所示,每個單體旋轉門的門翼驅動機構7還具有電磁鎖裝置10,當折疊門翼4相對于中心軸3折疊轉動至特定位置后,通過該電磁鎖裝置10鎖定,以避免出現折疊門翼4偏離特定位置出現非正常的轉動。同樣,該電磁鎖裝置10可以采用多種現有結構實現,本文不再贅述。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包括橫向并列設置的兩個單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左右相對設置并形成縱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動弧壁,且兩個單體旋轉門的所述移動弧壁相鄰設置;所述移動弧壁由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每個單體旋轉門的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可繞各自的中心軸分別向內外兩側轉動與所述固定弧壁圍合,且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用于形成中部寬通道的與中心軸鉸接的折疊門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弧壁由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每個單體旋轉門的所述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均由弧壁驅動機構驅動向內外兩側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壁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頂板上方的柔性傳送部件、內側導向輪、中部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在水平投影面內,所述內側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對稱設置在所述中部導向輪的兩側,所述柔性傳送部件首尾相連繞成近“8”字形,且近“8”字形的兩個環(huán)部分別套裝在所述內側導向輪和外側導向輪上,近“8”字形的交叉部均與所述中部導向輪的遠離中心軸側相抵;所述內側導向輪與中部導向輪之間的遠離中心軸側的所述柔性傳送部件形成內傳送段,所述外側導向輪與中部導向輪之間的遠離中心軸側的所述柔性傳送部件形成外傳送段,所述內側弧壁移動體和外側弧壁移動體分別掛裝在呈外凸圓弧狀的所述內傳送段和外傳送段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傳送部件由電機驅動,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內側導向輪和/或外側導向輪相聯(lián)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傳送部件由電機驅動,所述弧壁驅動機構還包括帶動所述柔性傳送部件的驅動輪,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驅動輪相聯(lián)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輪與所述內傳送段或外傳送段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相抵,且在所述驅動輪與所述中部導向輪之間設置有配合導向輪,所述內傳送段或外傳送段相對側的柔性傳送部件依次繞經所述驅動輪、配合導向輪及所述內側導向輪或外側導向輪。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每個單體旋轉門的所述折疊門翼由門翼驅動機構驅動相對中心軸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門翼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頂板上方的主、被動鏈輪和鏈條,所述折疊門翼的鉸接軸與所述被動鏈輪同軸轉動,所述主動鏈輪由電機驅動。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其特征在于,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四個繞所述中心軸轉動的門翼,其中至少一個為所述折疊門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具有寬通道的雙體旋轉門,包括橫向并列設置的兩個單體旋轉門,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左右相對設置并形成縱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動弧壁,且兩個單體旋轉門的移動弧壁相鄰設置;移動弧壁由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圍合而成,每個單體旋轉門的至少兩個弧壁移動體可繞各自中心軸分別向內外兩側轉動與固定弧壁圍合,且每個單體旋轉門具有用于形成中部寬通道的與中心軸鉸接的折疊門翼。與現有技術相比,一方面,行人通過旋轉門時無需改變通行方向,具有較佳的直觀感受;另外,其出入口均分別獨立,旋轉門翼在入口處不會形成運動的動態(tài)交叉。此外,兩個單體門旋轉門之間也不會產生人流干擾,大大增強了行人通行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并可提升通行量。
文檔編號E06B3/90GK202055701SQ20112013535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林自立, 費向紅 申請人:北京寶盾門業(yè)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