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百葉門窗、幕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百葉門或百葉窗或百葉幕墻有關,特別是與一種拼格式百葉門窗、眷墻有關
背景技術:
百葉窗起源于中國,而近代百葉窗則由美國人約翰 漢普遜發(fā)明,并于1841年8月取得發(fā)明專利。其主要由若干傾斜一定角度的葉片構成,故得名。百葉窗在起到窗戶作用的同時具有透風不透視的特點,故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追求舒適、健康生活的現代家庭。百葉片是百葉門窗的主要構件,其可繞軸轉動一定角度,當所有百葉片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狀態(tài)時,百葉窗透視透氣,當所有百葉片傾斜到一定角度時,則各百葉片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相互遮擋,就起到透氣但不透視的效果,此乃百葉門窗的主要特點。常見的百葉門窗、幕墻外形美觀大方、結構實用等,但當需要組裝成尺寸較大或組裝成多個拼格的百葉門窗、幕墻時強度不理想,并且加工工藝較復雜也不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由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以及上下調整擋板、中梃調整擋板進行精確定位橫中梃、豎中梃于框架內,從而提供一種拼裝容易、強度高、結構簡單、外形美觀大方的百葉門窗、幕墻。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葉片蓋6、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螺釘12、葉片蓋螺紋孔13、連桿螺釘14、螺釘孔15、槽口 16、平面玻璃17組成。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邊框蓋10通過螺釘、角碼等連接成基礎框架,橫中梃3、豎中梃4由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以及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進行精確定位于基礎框架內,在基礎框架的外側通過設置螺釘12,并將螺釘作用于橫中梃3、豎中梃4上從而達到更高的強度??蚣軆染鶆蜷g隔布置若干百葉片、葉片蓋、連桿等,從而組裝成完整的百葉門窗、幕墻。當百葉片4的材質選用非透明材料時可設置若干平面玻璃17,在葉片與葉片、葉片與調整擋板、葉片與邊框之間設置密封膠條可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上述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和豎中梃4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用于與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以及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相配合的槽口 16,且采用間隙配合。上述平面玻璃17設置于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的槽口上,如圖12、圖13所述。上述上下橫框I、橫中梃3上設置的上下調整擋板8和中梃調整擋板9的一端或兩端伸入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的槽口 16內進行間隙配合,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與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的端面采用平面配合進而將橫中梃3、豎中梃4精確定位于框架內,如分解示意圖9所述。[0010]上述百葉片5的材質為實木或其它實心材料時可省略葉片蓋。上述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
8、中梃調整擋板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的常用材質為鋁合金型材、塑鋼型材、實木、木鋁復合型材、木塑復合型材等。上述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的材質為實木或其它實心材料時型材內部的中空位置需做成實心的結構還可省略邊框蓋10,如圖12所述。 上述葉片蓋6的一端上的轉軸處設置有螺紋孔13,可通過緊上螺釘從而達到更高的強度。上述橫中梃3、豎中梃4的數量及使用形式具體視使用要求而定,可只設置橫中梃3而不設置豎中梃4,或只設置豎中梃4而不設置橫中梃3,且還可把橫中梃3設置成一整體而把豎中梃4設置成兩段或多段,如圖10所述。與已有的百葉門窗、幕墻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1.拼裝容易。2.結構簡單實用。3.外形美觀。4.強度高。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圖4、圖5為圖2所對應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7、圖8為圖6所對應的局部放大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分解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簡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簡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玻璃的結構簡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簡圖。圖中1 一上下橫框,2 —左右豎框,3 —橫中挺,4 一豎中挺,5 —百葉片,6 —葉片蓋,7 一連桿,8 —上下調整擋板,9 一中挺調整擋板,10 一邊框蓋,11 一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2 一螺釘,13 一葉片蓋螺紋孔,14 一連桿螺釘,15 一螺釘孔,16 —槽口,17 —平面玻
3 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圖I 一 9給出了本實施例圖。參見圖I 一 9,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葉片蓋6、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螺釘12、葉片蓋螺紋孔13、連桿螺釘14、螺釘孔15、槽口 16,其特征是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邊框蓋10通過螺釘、角碼等連接成基礎框架,橫中梃3、豎中梃4由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以及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進行精確定位于基礎框架內,在基礎框架的外側通過設置螺釘12,并將螺釘作用于橫中梃3和豎中梃4上從而達到更高的強度??蚣軆染鶆蜷g隔布置若干百葉片、葉片蓋、連桿等,從而組裝成完整的百葉門窗、幕墻。上述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用于與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以及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相配合的槽口 16,且采用間隙配口 。上述上下橫框I、橫中梃3上設置的上下調整擋板8和中梃調整擋板9的一端或兩端伸入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和豎中梃4的槽口 16內,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與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的端面采用平面配合進而將橫中梃3和豎中梃4精確定位于框架內,如分解示意圖9所述。上述葉片蓋6的一端上的轉軸處設置有螺紋孔13,可通過緊上螺釘從而達到更高的強度。實施例2 :圖10給出了本實施例圖。參見圖10,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葉片蓋6、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螺釘12、葉片蓋螺紋孔13、連桿螺釘14、螺釘孔15、槽口 16,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橫中梃3設置成一整體而把豎中梃4設置成兩段或多段。實施例3 :圖11給出了本實施例圖。參見圖11,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葉片蓋6、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
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螺釘12、葉片蓋螺紋孔13、連桿螺釘14、螺釘孔15、槽口 16,本實施例3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上下調整擋板8和中梃調整擋板9的材質為實木或其它實心材料。實施例4 :圖12、圖13給出了本實施例圖。參見圖12、圖13,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葉片蓋6、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螺釘12、葉片蓋螺紋孔13、連桿螺釘14、螺釘孔15、槽口 16、平面玻璃17,本實施例4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框架內設置有若干平面玻璃17。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技術原理所作的百葉門窗、幕墻以及任何屬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由于門窗材質選用的不同或其它原因而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均應納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具體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百葉門窗、幕墻,由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百葉片(5)、葉片蓋(6)、連桿(7)、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邊框蓋(10)、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螺釘(12)、葉片蓋螺紋孔(13)、連桿螺釘(14)、螺釘孔(15)、槽口(16)、平面玻璃(17)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邊框蓋(10)通過螺釘、角碼等連接成基礎框架,橫中梃(3)、豎中梃(4)由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以及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進行精確定位于基礎框架內,在基礎框架的外側通過設置螺釘(12),并將螺釘作用于橫中梃(3)和豎中梃(4)上從而達到更高的強度。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百葉門窗、幕墻,其特征在于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用于與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以及上下調整擋板(8)、中梃調整擋板(9)相配合的槽口(16)。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百葉門窗、幕墻,其特征在于上下橫框(I)、橫中梃(3)上設置的上下調整擋板(8)和中梃調整擋板(9)的一端或兩端伸入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的槽口(16)內進行間隙配合,中梃調整擋板(9)與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11)的端面采用平面配合進而將橫中梃(3)和豎中梃(4)精確定位于框架內。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百葉門窗、幕墻,其特征在于平面玻璃(17)設置于上下橫框(I)、左右豎框(2)、橫中梃(3)、豎中梃(4)的槽口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百葉門窗、幕墻,主要包括上下橫框、左右豎框、橫中梃、豎中梃、百葉片、葉片蓋、連桿、上下調整擋板、中梃調整擋板、邊框蓋、定距條或百葉窗支架、螺釘、葉片蓋螺紋孔、連桿螺釘、螺釘孔、槽口、平面玻璃等,常用的使用形式為固定、平開、外平開、內平開、內開內倒、推拉、拆疊等。與已有的百葉門窗、幕墻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拼裝容易、結構簡單實用、外形美觀、強度高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E06B7/086GK202380941SQ20112031590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韋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