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檢驗處的轉閘機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
背景技術:
三輥轉閘機主要用于需要行人有序通行的各類公共場所,如景區(qū)、展覽館、電影院、碼頭、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等需要驗票的場所;工廠考勤、飯?zhí)孟M、高爾夫球場、月卡休閑中心等需要授權進入的場所;電子廠防靜電控制區(qū)、需要識別人臉、識別指紋等保安措施嚴密的單位等場所。傳統的三輥轉閘機均包括一個三輥閘轉盤,該三輥閘轉盤包括安裝在控制系統上 的盤體和固定在盤體上的三根閘桿,控制系統在解除控制后閘桿需要人力推桿放行;放行后另一根閘桿通過控制系統的減震裝置后停留在水平位置,需要再次解控后才能放行。每次推桿只需要O. 5Kg左右的推力。上述現有技術中,三輥閘轉盤的定位和復位分別通過一個定位裝置和一個復位裝置實現的。在將三輥閘轉盤安裝固定后,對定位裝置和復位裝置的安裝要求非常嚴格,要求零件尺寸和裝配尺寸非常精確,而且,在轉盤定位和復位時,將會發(fā)生很大的噪音,閘桿抖動大、閘桿空轉位移大等缺點。使轉盤與定位和復位裝置之間產生較大和長期的機械沖擊,增大定位裝置、復位裝置和轉盤之間的磨損,從而縮短小三輥轉閘機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以減少轉盤與定位和復位裝置之間的機械沖擊和磨損,從而延長三輥轉閘機的使用壽命。為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正面設置有轉盤、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所述轉盤位于所述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之間,且其上對稱地設置有三個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復位臂通過第一支柱固定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二定/復位臂通過第二支柱固定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連接板,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位于其中一個所述定位凹槽內時,所述第二定位部或第一定位部恰好嵌置于另一個所述定位凹槽內;在所述底板的背面還設置有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可通過閥針將所述第一連接板頂起,使所述第一定位部離開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第二電磁閥可通過閥針將所述第二連接板頂起,使所述第二定位部離開所述定位凹槽。優(yōu)選地,所述轉盤整體為凸輪狀結構。優(yōu)選地,所述轉盤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底板。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定位部為設置于所述第一定/復位臂的并可繞中心軸轉動的滾子。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定位部為設置于所述第二定/復位臂的并可繞中心軸轉動的滾子。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凹槽為圓弧形,且其直徑與所述滾子的直徑相同。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定/復位臂與底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一回復彈簧,當所述第一電磁閥斷電時,所述第一回復彈簧的彈力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回復到所述定位凹槽內。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定/復位臂與底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回復彈簧,當所述第二電磁閥斷電時,所述第二回復彈簧的彈力使所述第二定位部回復到所述定位凹槽內。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板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定位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板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二定/復位臂固定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為螺栓,且所述螺栓通過螺母固定于所述底板。相比于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的定位裝置和復位裝置合為一體設置,通過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實現定位和復位作用,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定位凹槽內時,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起著定位功能,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自定位凹槽內脫出時,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起著復位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采用電磁閥將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頂起,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從定位凹槽內脫出,將轉盤解鎖,從而實現三輥閘轉盤的定位和復位功能。而且,在定位和復位的整個過程中,轉盤與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始終保持緊貼狀態(tài),不會出現撞擊和跳動的情形出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噪音小、震動輕,且各相對運動的部件之間為滾動,從而大幅度地減少了磨損,有效延長了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使用壽命。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觀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實質。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參照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100,用于對三輥轉閘機上的三輥閘轉盤進行定位和復位。圖中已示出,該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100包括底板1,底板I包括正、反兩面,在正面設置有轉盤2、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轉盤2位于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之間,并由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夾緊。第一定/復位臂3通過第一支柱5固定于底板I上,其主要包括第一定位部31和第一連接板32,第一定位部31可以繞該第一支柱5轉動。同樣,第二定/復位臂4通過第二支柱6固定于底板I上,主要包括第二定位部41和第二連接板42,第二定位部41可以繞該第二支柱6轉動。具體地,轉盤2呈凸輪狀,其輪沿上設置有三個定位凹槽21,這三個定位凹槽21之間互為120度夾角的關系,使其在轉盤2上處于對稱狀態(tài)。并且,當第一定位部31位于其中一個定位凹槽21內時,第二定位部41也恰好嵌置于另一個定位凹槽21內。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位于定位凹槽21內時可實現三輥閘轉盤的定位,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脫出定位凹槽21內時,則可實現三輥閘轉盤的復位功能。本實施例在轉盤2的兩邊設置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轉盤2被三輥閘轉盤帶動而逆向轉動,導致失去其授權放行功能。本實施例的轉盤2設計為凸輪狀,使得當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將轉盤2夾緊、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為主動件,轉盤2為從動件時,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的相對運動沒有“死點”,從而可以確保在第一定/復位臂3和第二定/復位臂4的夾緊力作用下,轉盤2可以靈活轉動,并使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可以順 利卡入到轉盤2的定位凹槽21內,直到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完全卡入定位凹槽21內為止。同時,在底板I的背面還設置有第一電磁閥7和第二電磁閥8,第一電磁閥7通過其閥針9將第一連接板32頂起,使第一定位部31離開轉盤2上的定位凹槽21?;蛘?,第二電磁閥8通過其閥針9將第二連接板42頂起,使第二定位部41離開定位凹槽21,實現轉盤2的解鎖,從而三輥閘轉盤便可轉動,使行人通行。本實施例中,轉盤2通過軸承固定于底板I上,使轉盤2的轉動更加靈活輕便,也可減少轉盤2與底板I之間的摩擦,延長轉盤2和底板I的使用壽命。同樣,為了延長第一定/復位臂3、第二定/復位臂4與轉盤2的使用壽命,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1為設置于第一定/復位臂3的并可繞中心軸轉動的滾子33,第二定位部41為設置于第二定/復位臂4的并可繞中心軸轉動的滾子43,且上述定位凹槽21也設置為圓弧形,并將該圓弧的直徑設置為與上述滾子33、43的直徑相同,或略大于滾子33、43的直徑,這樣,第一定位部31、第二定位部41與轉盤2之間的相對運動為轉動,避免了滑動所帶來的摩擦,可以延長上述三者的使用壽命。而且,將定位凹槽21設計為圓弧形,且圓弧的直徑等于或略大于滾子33、43的直徑,可以使第一定位部31、第二定位部41卡入定位凹槽21內時不會產生較大的噪音和震動,從而使它們相互之間不會產生較大的機械沖擊,有效保護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100的使用壽命。此外,本實施例還在第一定/復位臂3與底板I之間設置第一回復彈簧10,在第二定/復位臂4與底板I之間設置有第二回復彈簧11,這樣,當上述第一電磁閥7斷電時,第一回復彈簧10和第二回復彈簧11的彈力可以使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壓緊轉盤2,使凸輪狀的轉盤2轉動,并最終使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分別卡入到相應的定位凹槽21內,實現先復位再定位的功能。上述第一回復彈簧1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連接板32上,另一端固定于底板I上,而第一連接板32則通過螺釘與第一定位部31固定連接。同樣,第二回復彈簧11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連接板42上,另一端固定于底板I上,而第二連接板42通過螺釘與第二定位部41固定連接,使得在第一電磁閥7和第二電磁閥8斷電時,第一回復彈簧10和第二回復彈簧11能共同使第一定位部31和第二定位部41可靠地卡入轉盤2的定位凹槽21內。[0033]為簡化整體結構,本實施例的上述第一支柱5和第二支柱6可以采用螺栓,將螺栓從底板I的正面插入,并在底板I的背面用螺母鎖緊,從而將螺栓和第一定/復位臂3、第二定/復位臂4固定于底板I上,并使第一定/復位臂3可以繞第一支柱5轉動,第二定/復位臂4可以繞第二支柱6轉動。如此設計,不僅結構簡單,而且裝配和拆卸方便,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生產成本。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的定位裝置和復位裝置合為一體設置,通過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實現定位和復位作用,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定位凹槽內時,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起著定位功能,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自定位凹槽內脫出時,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起著復位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采用電磁閥將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頂起,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從定位凹槽內脫出,將轉盤解鎖,從而實現三輥閘轉盤的定位和復位功能。而且,在定位和復 位的整個過程中,轉盤與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始終保持緊貼狀態(tài),不會出現撞擊和跳動的情形出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噪音小、震動輕,且各相對運動的部件之間為滾動,從而大幅度地減少了磨損,有效延長了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在底板的正面設置有轉盤、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所述轉盤位于所述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之間,且其上對稱地設置有三個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復位臂通過第一支柱固定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二定/復位臂通過第二支柱固定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連接板,當所述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位于其中一個所述定位凹槽內時,所述第二定位部或第一定位部恰好嵌置于另一個所述定位凹槽內;在所述底板的背面還設置有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可通過閥針將所述第一連接板頂起,使所述第一定位部離開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第二電磁閥可通過閥針將所述第二連接板頂起,使所述第二定位部離開所述定位凹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整體為凸輪狀結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底板。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為設置于所述第一定/復位臂的并可繞中心軸轉動的滾子。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為設置于所述第二定/復位臂的并可繞中心軸轉動的滾子。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為圓弧形,且其直徑與所述滾子的直徑相同。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復位臂與底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一回復彈簧,當所述第一電磁閥斷電時,所述第一回復彈簧的彈力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回復到所述定位凹槽內。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復位臂與底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回復彈簧,當所述第二電磁閥斷電時,所述第二回復彈簧的彈力使所述第二定位部回復到所述定位凹槽內。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板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一定位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板通過螺釘與所述第二定/復位臂固定連接。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為螺栓,且所述螺栓通過螺母固定于所述底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輥閘轉盤定位復位裝置,包括底板,在底板的正面設置有轉盤、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轉盤位于第一定/復位臂和第二定/復位臂之間,且其上對稱地設置有三個定位凹槽;當第一定位部位于其中一個所述定位凹槽內時,第二定位部恰好嵌置于另一個所述定位凹槽內,實現定位功能。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噪音小、震動輕,且各相對運動的部件之間為滾動,從而大幅度地減少了磨損,有效延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E06B11/08GK202706895SQ20122039734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fā)明者楊俊 申請人: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