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折疊門吸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由轉向齒輪(7)、轉向齒輪(8)、齒輪(10)、齒輪(3)、轉軸(4)、支撐軸(9)和旋轉部件組成,所述支撐軸(9)固定在外殼(1)的內壁上,所述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和旋轉桿(6)連接,所述轉向齒輪(8)和齒輪(10)固定安裝在支撐軸(9)上,所述齒輪(3)通過轉軸(4)固定連接,轉軸(4)和門吸桿(2)固定連接,轉向齒輪(7)驅動轉向齒輪(8)轉動,轉向齒輪(8)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驅動齒輪(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該發(fā)明具有抗沖擊性、抗拉動性,安全穩(wěn)固,且整體美觀、制作成本低、適用性廣泛。
【專利說明】一種可折疊門吸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門吸,尤其涉及一種可折疊門吸。
【背景技術】
[0002]門吸也俗稱門碰,也是一種門頁打開后吸住定位的裝置,以防止風吹或碰觸門頁而關閉。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種需要,要求門一直處于打開的狀態(tài),門吸作為一種固定門板的用具廣泛地用于家具上,現(xiàn)有技術中,門吸一般都分為兩部份,一部分裝在門上,一部分裝在墻上或地上,通過磁力的作用將門固定住。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如下缺點:(I)由于這門吸安裝時突出于墻體、地面或門板,當行人走過時,會導致意外絆倒現(xiàn)象,尤其是嬰幼兒在室內爬行或玩耍時,突起物容易對嬰幼兒造成磕碰和傷害,因此,現(xiàn)有的門吸存在極大的危險隱患;(2)門吸大部分安裝在門板的下方,在門通過門吸吸合的過程中,往往產(chǎn)生極大的沖擊力,而在拉開門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極大的拉力,受力不均勻,對沖擊力和拉力的承受力比較小,而且經(jīng)常如此也容易損壞門及門框;(3)現(xiàn)有門吸由于安裝位置具有局限性,門吸安裝好后都是突出于門板、墻體或地面,且裝飾效果差,影響室內布局的美觀,另外,當需要清理室內衛(wèi)生時,還會妨礙清理工作。
【發(fā)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折疊門吸,具有抗沖擊性、抗拉動性,安全穩(wěn)固,結構簡單新穎,安裝便捷,且整體美觀、制作成本低、安裝位置的適用性廣泛。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由轉向齒輪(7)、轉向齒輪(8)、齒輪(10)、齒輪(3)、轉軸(4)、支撐軸(9)和旋轉部件組成,所述支撐軸(9)固定在外殼(I)的內壁上,所述轉向齒輪⑵通過轉軸(5)和旋轉桿(6)連接,所述轉向齒輪⑶和齒輪(10)固定安裝在支撐軸(9)上,所述齒輪(3)通過轉軸⑷固定連接,轉軸⑷和門吸桿(2)固定連接,轉向齒輪⑵驅動轉向齒輪⑶轉動,轉向齒輪⑶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驅動齒輪
(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
[0006]進一步的,所述旋轉部件由轉軸(5)和旋轉桿(6)組成。
[0007]進一步的,所述旋轉部件中的旋轉桿(6)可設置為蝶形、球形、角形等旋轉閥中的
任意一種。
[0008]進一步的,所述門吸桿(2)、齒輪(3)和轉軸(4)為一體式結構。
[0009]進一步的,在門吸桿(2)端部的下方以及門吸桿⑵和外殼⑴的上壁相貼的位置,分別設置微型吸鐵石(11)。
[0010]進一步的,在門吸桿(2)的端部設置一對可互換位置的門吸頭(12)和門吸座
(13),分別通過螺紋和門吸桿⑵或機座(14)連接。
[001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2]1、本發(fā)明的門吸由兩個轉向齒輪、兩個普通齒輪、兩個轉軸以及一個旋轉部件組成,結構簡單新穎,操作方便,通過旋轉部件帶動轉向齒輪7轉動,轉向齒輪7驅動轉向齒輪8轉動,轉向齒輪8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驅動齒輪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使門吸桿2可水平放置或垂直設置,實現(xiàn)了門吸的可折疊性。
[0013]2、本發(fā)明的門吸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門吸桿2與墻面垂直,因此在門通過可折疊門吸吸合的過程中,可承受的沖擊力和拉力非常大,穩(wěn)定性強,且不容易損壞門及門框,同時也延長了折疊門吸的使用壽命。
[0014]3、在門吸桿2端部的下方以及門吸桿2和外殼I的上壁相貼的位置,分別設置微型吸鐵石,便于固定門吸桿2,增強了門吸桿2的穩(wěn)定性。
[0015]4、在門吸桿2的端部設置一對可互換位置的門吸頭12和門吸座13,分別通過螺紋和門吸桿2或機座14固定連接,結構簡單新穎,安裝過程省力快捷,同時能夠滿足用戶的喜好,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便于更換門吸頭和門吸座等部件。
[0016]5、本發(fā)明的門吸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門吸桿2垂直于外殼I的上表面,閑置時,門吸桿2水平安放在外殼I內部,避免了意外絆倒現(xiàn)象,保證了人身安全,同時,也保證了室內布局的美觀,裝飾效果好。
[0017]6、本發(fā)明的門吸具有安裝位置的廣泛適用性,可安裝在門或墻面的任意位置,尤其優(yōu)先選擇安裝在門框的中心位置或與該位置相對的墻面上,受力最均勻。
[0018]7、本發(fā)明中的門吸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門吸安裝在墻體下方時,門吸桿使用完畢后,用戶因匆忙常常忘記將門吸桿閉合,由于門吸桿在齒輪的驅動下可以折疊,人體腳腕的力量可以直接將門吸桿閉合,避免發(fā)生絆腳現(xiàn)象;對于嬰幼兒,當門吸閉合時,隱蔽性好,門吸桿通過底部的吸鐵石固定,嬰幼兒不容易摳出,另外,嬰幼兒的力量比較小,無法轉動旋轉部件,從而避免發(fā)生磕碰和意外現(xiàn)象,保證了嬰幼兒的安全。
[0019]8、本發(fā)明的門吸整體結構小巧精致,安裝便捷,同時還可以與門鎖結合,適用性廣闊。
[0020]9、本發(fā)明的門吸原料來源廣泛,結構簡單新穎,大大降低了門吸的制作成本,組裝便捷,易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應用范圍廣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1。
[0022]圖2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1I。
[0023]圖3為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0025]圖5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0026]圖6為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俯視圖。
[0027]圖7為本發(fā)明中門吸桿端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8]其中,1、外殼;2、門吸桿;3、齒輪;4、轉軸;5、轉軸;6、旋轉桿;7、轉向齒輪8、轉向齒輪;9、支撐軸;10、齒輪;11、微型吸鐵石;12、門吸頭;13門吸座;14、機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0030]實施例1
[0031]一種可折疊門吸,如圖1、2、3所示,其特征在于,由兩個轉向齒輪、兩個普通齒輪、兩個轉軸以及一個旋轉部件組成,所述的兩個轉向齒輪為轉向齒輪7和轉向齒輪8,所述的兩個普通齒輪為齒輪10和齒輪3,所述的兩個轉軸為轉軸4和支撐軸9,支撐軸9固定在外殼I的內壁上,所述旋轉部件由轉軸5和旋轉桿6組成;所述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和旋轉桿6連接,旋轉桿6設置為桿形,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安裝在外殼I的上壁,所述轉向齒輪8和齒輪10同軸固定安裝在支撐軸9上,轉向齒輪8和齒輪10為固定連接,所述齒輪3通過轉軸4固定連接,轉軸4和門吸桿2固定連接,所述門吸桿2、齒輪3和轉軸4為一體式結構,門吸桿2和轉軸4呈90度夾角設置(如圖6所示),轉軸5和轉向齒輪7為同軸固定連接,旋轉桿6通過轉軸5控制轉向齒輪7轉動,轉向齒輪7驅動轉向齒輪8轉動,轉向齒輪8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和齒輪3并排安裝在外殼I的并排安裝在外殼I的內側壁(如圖6所示),齒輪10驅動齒輪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
[0032]在門吸桿2的端部設置一對可互換位置的門吸頭12和門吸座13 (如圖7所示),分別通過螺紋和門吸桿2或機座14連接,門吸頭12和門吸座13上的螺紋連接部位設置相同。門吸頭12通過螺紋和門吸桿2連接,門吸座13通過螺紋和機座14連接。結構簡單新穎,安裝過程省力快捷,同時能夠滿足用戶的喜好,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便于更換門吸頭和門吸座等部件。
[0033]本發(fā)明的可折疊門吸安裝在與門的中心位置相對的墻面上,安裝高度比較適宜,使用時通過齒輪驅動帶動門吸桿2轉動至與墻面垂直的位置,將門打開至門吸位置,二者吸合,防止門板關閉,需要關門時,通過拉力將門和門吸分開,通過齒輪驅動帶動門吸桿2轉動至與墻面平行的位置,保證墻面平整美觀,保證了人身安全,該安裝位置科學合理,在門通過可折疊門吸吸合的過程中,受力均勻,可承受的沖擊力和拉力非常大,不容易損壞門及門框,同時也延長了折疊門吸的使用壽命。
[0034]實施例2
[0035]一種可折疊門吸,如圖1、2、3所示,其特征在于,由兩個轉向齒輪、兩個普通齒輪、兩個轉軸以及一個旋轉部件組成,所述的兩個轉向齒輪為轉向齒輪7和轉向齒輪8,所述的兩個普通齒輪為齒輪10和齒輪3,所述的兩個轉軸為轉軸4和支撐軸9,支撐軸9固定在外殼I的內壁上,所述旋轉部件由轉軸5和旋轉桿6組成;所述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和旋轉桿6連接,旋轉桿6設置為球形,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安裝在外殼I的上壁,所述轉向齒輪8和齒輪10同軸固定安裝在支撐軸9上,轉向齒輪8和齒輪10為固定連接,所述齒輪3通過轉軸4固定連接,轉軸4和門吸桿2固定連接,所述門吸桿2、齒輪3和轉軸4為一體式結構,門吸桿2和轉軸4呈90度夾角設置(如圖6所示),轉軸5和轉向齒輪7為同軸固定連接,旋轉桿6通過轉軸5控制轉向齒輪7轉動,轉向齒輪7驅動轉向齒輪8轉動,轉向齒輪8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和齒輪3并排安裝在外殼I的并排安裝在外殼I的內側壁(如圖6所示),齒輪10驅動齒輪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
[0036]在門吸桿2的端部設置一對可互換位置的門吸頭12和門吸座13 (如圖7所示),分別通過螺紋和門吸桿2或機座14連接,門吸頭12和門吸座13上的螺紋連接部位設置相同。門吸頭12通過螺紋和機座14連接,門吸座13通過螺紋和門吸桿2連接。結構簡單新穎,安裝過程省力快捷,同時能夠滿足用戶的喜好,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便于更換門吸頭和門吸座等部件。
[0037]本發(fā)明的可折疊門吸安裝在門的中心位置,使用時通過齒輪驅動帶動門吸桿2轉動至與門板垂直的位置,將門打開至墻面上門吸位置,墻體和門吸通過吸鐵石吸合,防止門板關閉;需要關門時,通過拉力將門和門吸分開,通過齒輪驅動帶動門吸桿2轉動至與門板平行的位置,保證門板平整美觀,墻體上的吸鐵石占用空間較小,同時還避免了意外絆倒現(xiàn)象,保證了人身安全。該安裝位置科學合理,在門通過可折疊門吸吸合的過程中,受力均勻,可承受的沖擊力和拉力非常大,不容易損壞門及門框,同時也延長了折疊門吸的使用壽命。
[0038]實施例3
[0039]一種可折疊門吸,如圖1、2、3所示,其特征在于,由兩個轉向齒輪、兩個普通齒輪、兩個轉軸以及一個旋轉部件組成,所述的兩個轉向齒輪為轉向齒輪7和轉向齒輪8,所述的兩個普通齒輪為齒輪10和齒輪3,所述的兩個轉軸為轉軸4和支撐軸9,支撐軸9固定在外殼I的內壁上,所述旋轉部件由轉軸5和旋轉桿6組成;所述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和旋轉桿6連接,旋轉桿6設置為蝶形,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安裝在外殼I的上壁,所述轉向齒輪8和齒輪10同軸固定安裝在支撐軸9上,轉向齒輪8和齒輪10為固定連接,所述齒輪3通過轉軸4固定連接,轉軸4和門吸桿2固定連接,所述門吸桿2、齒輪3和轉軸4為一體式結構,門吸桿2和轉軸4呈90度夾角設置(如圖6所示),轉軸5和轉向齒輪7為同軸固定連接,旋轉桿6通過轉軸5控制轉向齒輪7轉動,轉向齒輪7驅動轉向齒輪8轉動,轉向齒輪8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和齒輪3并排安裝在外殼I的并排安裝在外殼I的內側壁(如圖6所示),齒輪10驅動齒輪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
[0040]在門吸桿2端部的下方設置微型吸鐵石11 (如圖3所示),在不使用門吸時,通過吸鐵石11和門吸桿2吸合,增強了門吸桿2閉合后的穩(wěn)定性,同樣,在門吸桿2和外殼I的上壁相貼的位置設置微型吸鐵石11 (如圖4所示),在使用門吸時,通過吸鐵石11和門吸桿2吸合,起到固定門吸桿2的作用,增強了門吸桿2開啟后的穩(wěn)定性。
[0041]本發(fā)明的可折疊門吸安裝在與門板相對的墻面上,門吸與靠近門框下邊緣的位置相對,使用時通過齒輪驅動帶動門吸桿2轉動至與墻面垂直的位置,將門打開至墻面上吸鐵石位置,墻體和門吸通過吸鐵石吸合,防止門板關閉,需要關門時,通過拉力將門和門吸分開,通過齒輪驅動帶動門吸桿2轉動至與墻體平行的位置,本發(fā)明的門吸整體小巧,保證墻面平整美觀,同時避免磁鐵的使用,保證了人身安全,該安裝位置比較低,可以手、腳并用,更便捷的操作門吸的開啟和閉合。
[0042]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發(fā)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由轉向齒輪(7)、轉向齒輪(8)、齒輪(10)、齒輪(3)、轉軸(4)、支撐軸(9)和旋轉部件組成,所述支撐軸(9)固定在外殼(I)的內壁上,所述轉向齒輪(7)通過轉軸(5)和旋轉桿(6)連接,所述轉向齒輪(8)和齒輪(10)固定安裝在支撐軸(9)上,所述齒輪(3)通過轉軸⑷固定連接,轉軸⑷和門吸桿(2)固定連接,轉向齒輪⑵驅動轉向齒輪⑶轉動,轉向齒輪⑶帶動齒輪(10)轉動,齒輪(10)驅動齒輪(3)轉動從而帶動門吸桿(2)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件由轉軸(5)和旋轉桿(6)組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件中的旋轉桿(6)可設置為蝶形、球形、角形等旋轉閥中的任意一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所述門吸桿(2)、齒輪(3)和轉軸(4)為一體式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在門吸桿(2)端部的下方以及門吸桿(2)和外殼(I)的上壁相貼的位置,分別設置微型吸鐵石(11)。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折疊門吸,其特征在于,在門吸桿(2)的端部設置一對可互換位置的門吸頭(12)和門吸座(13),分別通過螺紋和門吸桿⑵或機座(14)連接。
【文檔編號】E05C17/56GK103938961SQ201410209125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石光明 申請人: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