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墻壁擱板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框架,特別是一種固定在墻壁上,在其上鋪放玻璃、板材、金屬板、有機玻璃等板塊,用于擺設書籍、工藝品、花木、廚房用具等使用的墻壁擱板架。
傳統(tǒng)的擱板架是用金屬或木板制成的三角封閉框架,不僅不美觀、而且安裝、拆卸都很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種墻壁擱板架,造型美觀、實用,而易安裝、拆卸、運輸,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墻壁擱板架由各連接桿相互連接成的框架整體組成,而所述的各連接桿是通過直連角、上連角、下連角相互連接成框架整體。
圖1.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示意圖。
圖2.
圖1的左視圖。
圖3.
圖1的俯視圖。
圖4.直連角剖面圖。
圖5.上連角剖面圖。
圖6.下連角剖面圖。
圖7.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案結(jié)構示意圖。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連接桿為橫桿(3)、斜桿(6)、直桿(8)。
橫桿(3)、斜桿(6)、直桿(8)都由截面為矩形,并一面上有開口的不銹鋼型材制作,也可用其它形狀的型材制作。而橫桿(3)、斜桿(6)朝外兩端面的兩端上分別有一凸起的止動扣(2),直桿(8)的兩端各有一通孔。
直連角(1)截面為直角形,一端面上有矩形通孔(9)與橫桿(3)上的止動扣(2)配合,一端面中間有開口槽與直桿(8)配合,兩邊緣上有通孔。
上連角(4)一端為相交叉的兩矩形管,一端為兩面都有相同的凹槽、中間為隔板,朝外的兩端面上分別有兩矩形通孔(9),并一端面邊緣上有凸出的止擋筋(5)。
下連角(7)一端為相交叉的兩矩形管,一端為兩面都有相同的凹槽、中間為隔板,朝外的一端面上有兩矩形通孔(9),另外一端面中間有一半為開口槽,兩邊緣上有通孔。
直桿(8)的兩端分別嵌入直連角(1)、下連角(7)的開口槽中,并用螺釘通過其上的通孔固定在直連角(1)、下連角(7)上,再分別將橫桿(3)、斜桿(6)的一端插入直連角(1)和下連角(7)的矩形管內(nèi),另端分別插入上連角(4)的兩矩形管內(nèi),使其上的止動扣(2)分別與直連角(1)、上連角(4)、下連角(7)上的矩形通孔(9)配合,連接成三角形的框架整體,如
圖1所示,墻壁擱板架。
根據(jù)需要也可用直連角(1)、上連角(4)、下連角(7)將橫桿(3)、斜桿(6)連接成有開口的框架整體,如圖7所示,墻壁擱板架。
使用時,只需將兩擱板架讓其上的直連角(1)及下連角(7)緊貼墻壁,再通過其兩邊緣上的通孔,用螺釘固定在墻壁上,再在兩擱板架的橫桿(3)上鋪放玻璃、木板等板塊,就可在上面放置所需要的東西。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因擱板架由橫桿、直桿、斜桿和直連角、上連角、下連角兩部分組裝成,橫桿、直桿、斜桿都分別插入直連角,上、下連角的矩形管孔內(nèi),并靠其上的矩形通孔和止動扣連接成一整體,因此易安裝、拆卸、運輸。而上連角邊緣有止擋筋,擱板放上去不會滑出來,使用方便、安全、造型美觀。
權利要求1.一種墻壁擱板架,由各連接桿相互連接成的框架整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連接桿是通過直連角(1)、上連角(4)、下連角(7)相互連接成框架整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擱板架,其特征在于連接桿為橫桿(3)、斜桿(6)、直桿(8),通過直連角(1)、上連角(4)、下連角(7)相互連接成三角形的框架整體;橫桿(3)、斜桿(6)、直桿(8)由截面為矩形,并一面上有開口的不銹鋼型材制作,也可用其它形狀的型材制作,而橫桿(3)、斜桿(6)朝外兩端面的兩端上分別有一凸起的止動扣(2),直桿(8)的兩端各有一通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擱板架,其特征在于直連角(1)截面為直角形,一端面上有矩形通孔(9)與橫桿(3)上的止動扣(2)配合,一端面中間有開口槽與直桿(8)配合,兩邊緣上有通孔;上連角(4)一端為相交叉的兩矩形管,一端為兩面都有相同的凹槽、中間為隔板,朝外的兩端面上分別有兩矩形通孔(9),并一端面邊緣上有凸出的止擋筋(5);下連角(7)一端為相交叉的兩矩形管,一端為兩面都有相同的凹槽、中間為隔板,朝外的一端面上有兩矩形通孔(9),另外一端面中間有一半為開口槽,兩邊緣上有通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擱板架,其特征在于連接桿為橫桿(3)、斜桿(6)、通過直連角(1)、上連角(4)、下連角(7)相互連接成有開口的框架整體。
專利摘要一種墻壁擱板架,特別是固定在墻壁上,在其上鋪放玻璃、板材、金屬板、有機玻璃等板塊,用于擺設書籍、工藝品、花木、廚房用具等使用。由各連接桿相互連接成的框架整體組成,而所述的各連接桿是通過直連角、上連角、下連角相互連接成框架整體。連接桿為橫桿、直桿、斜桿都分別插入直連角、上、下連角的矩形管孔內(nèi),靠其上的矩形通孔和止動扣連接成一體,易安裝、拆卸,并使用方便、安全、造型美觀。
文檔編號A47B57/00GK2387788SQ99216118
公開日2000年7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張國強 申請人:張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