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
[0001]
一、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枕頭裝置,尤其是一種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
[0002]二、
【背景技術】
在人們進行休息時,通常把頭部放到枕頭裝置上,方便人們進行休息,因此枕頭裝置是一種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現(xiàn)有的枕頭裝置中,還都是直接使用矩形的枕頭,還沒有一種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利于人們在失眠狀態(tài)下,改善人們的睡眠。
[0003]三、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因此改善人們的失眠狀態(tài)、促進睡眠。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枕頭本體、設置為與枕頭本體聯(lián)接并且作用在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上的靠桿裝置、設置為與靠桿裝置聯(lián)接并且的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頭部枕體。
[0005]由于設計了枕頭本體、頭部枕體和靠桿裝置,當人們失眠時,把頭部放到頭部枕體上,通過靠桿裝置分別對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進行放松,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不再直接使用枕頭本體,因此改善人們的失眠狀態(tài)、促進睡眠。
[0006]本發(fā)明設計了,按照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的方式把頭部枕體和靠桿裝置與枕頭本體聯(lián)接。
[0007]本發(fā)明設計了,靠桿裝置設置為包含有頸椎靠桿、頸部靠桿、連接布和連接帶,在枕頭本體的一個側面部設置有頸椎靠桿并且頸椎靠桿設置為通過連接布與枕頭本體聯(lián)接,在頸椎靠桿的一個端端面上設置有頸部靠桿并且頭部枕體設置為通過連接帶與頸椎靠桿聯(lián)接。
[0008]本發(fā)明設計了,枕頭本體設置為矩形枕頭。
[0009]本發(fā)明設計了,頸椎靠桿和頸部靠桿分別設置為圓環(huán)體的一部分并且頸椎靠桿和頸部靠桿分別設置為注入蕎麥皮的布袋體。
[0010]本發(fā)明設計了,頭部枕體設置為U字形且頭部枕體設置為注入蕎麥皮的布袋體。[0011 ]本發(fā)明設計了,連接布設置為三角形體。
[0012]本發(fā)明設計了,連接帶設置為帶狀體。
[0013]本發(fā)明設計了,頸部靠桿和頭部枕體設置為沿頸椎靠桿的端面部向一個方向延伸分布并且頸椎靠桿設置為沿枕頭本體的中心線延伸分布。
[0014]本發(fā)明設計了,在頸椎靠桿和頸部靠桿中設置有加熱器并且加熱器設置為電加熱
目.ο
[0015]在本技術方案中,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的枕頭本體、頭部枕體和靠桿裝置為重要技術特征,在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的技術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在本技術方案中的術語都是可以用本技術領域中的專利文獻進行解釋和理解。
[0016]四、【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為本發(fā)明的示意圖。
[0018]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19]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例,包含有枕頭本體1、頸椎靠桿2、頸部靠桿3、頭部枕體4、連接布5和連接帶6,
在枕頭本體I的一個側面部設置有頸椎靠桿2并且頸椎靠桿2設置為通過連接布5與枕頭本體I聯(lián)接,在頸椎靠桿2的一個端端面上設置有頸部靠桿3并且頭部枕體4設置為通過連接帶6與頸椎靠桿2聯(lián)接。
[0020]在本實施例中,枕頭本體I設置為矩形枕頭。
[0021]在本實施例中,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分別設置為圓環(huán)體的一部分并且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分別設置為注入蕎麥皮的布袋體。
[0022]在本實施例中,頭部枕體4設置為U字形且頭部枕體4設置為注入蕎麥皮的布袋體。
[0023]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布5設置為三角形體。
[0024]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帶6設置為帶狀體。
[0025]在本實施例中,頸部靠桿3和頭部枕體4設置為沿頸椎靠桿2的端面部向一個方向延伸分布并且頸椎靠桿2設置為沿枕頭本體I的中心線延伸分布。
[0026]在正常睡眠時,人們的頭部放到枕頭本體I的上端端面,把頸椎靠桿2、頸部靠桿3、頭部枕體4、連接布5和連接帶6放到人們的頭部的上端,當人們失眠時,把頸椎靠桿2貼附在人們的頸椎部、把頸部靠桿3貼附在人們的頸部,把頭部放到頭部枕體4上,通過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分別對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進行放松,通過頭部枕體4對人們的頭部擔負,促進人們睡眠。
[0027]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在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中設置有加熱器并且加熱器設置為電加熱裝置。
[0028]本發(fā)明具有下特點:
1、由于設計了枕頭本體1、頭部枕體4和靠桿裝置,當人們失眠時,把頭部放到頭部枕體4上,通過靠桿裝置分別對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進行放松,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不再直接使用枕頭本體I,因此改善人們的失眠狀態(tài)、促進睡眠。
[0029]2、由于設計了頸椎靠桿2、頸部靠桿3和頭部枕體4,呈C字形分布,對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放松的效果更好。
[0030]3、由于設計了連接布5和連接帶6,方便取放并且利用枕頭本體I的重量,提高了頸椎靠桿2、頸部靠桿3和頭部枕體4的穩(wěn)定性能。
[0031]4、由于設計了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通過熱輻射,改善人們的失眠狀態(tài)、促進睡眠的效果更好。
[0032]5、由于設計了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在技術特征的單獨和相互之間的集合的作用,通過試驗表明,本發(fā)明的各項性能指標為現(xiàn)有的各項性能指標的至少為1.7倍,通過評估具有很好的市場價值。
[0033]還有其它的與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的枕頭本體1、頭部枕體4和靠桿裝置聯(lián)接的其它技術特征都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滿足專利法、專利實施細則和審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的實施例都進行描述。
[0034]因此在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技術領域內(nèi),凡是包含有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枕頭本體1、設置為與枕頭本體I聯(lián)接并且作用在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上的靠桿裝置、設置為與靠桿裝置聯(lián)接并且的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頭部枕體4的技術內(nèi)容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枕頭本體(1)、設置為與枕頭本體(I)聯(lián)接并且作用在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上的靠桿裝置、設置為與靠桿裝置聯(lián)接并且的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頭部枕體(4)。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按照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的方式把頭部枕體(4)和靠桿裝置與枕頭本體(I)聯(lián)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靠桿裝置設置為包含有頸椎靠桿(2)、頸部靠桿(3)、連接布(5)和連接帶(6),在枕頭本體(I)的一個側面部設置有頸椎靠桿(2)并且頸椎靠桿(2)設置為通過連接布(5)與枕頭本體(I)聯(lián)接,在頸椎靠桿(2)的一個端端面上設置有頸部靠桿(3)并且頭部枕體(4)設置為通過連接帶(6)與頸椎靠桿(2)聯(lián)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枕頭本體(I)設置為矩形枕頭。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分別設置為圓環(huán)體的一部分并且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分別設置為注入蕎麥皮的布袋體。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頭部枕體(4)設置為U字形且頭部枕體(4)設置為注入蕎麥皮的布袋體。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連接布(5)設置為三角形體。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連接帶(6)設置為帶狀體。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頸部靠桿(3)和頭部枕體(4)設置為沿頸椎靠桿(2)的端面部向一個方向延伸分布并且頸椎靠桿(2)設置為沿枕頭本體(I)的中心線延伸分布。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其特征是:在頸椎靠桿(2)和頸部靠桿(3)中設置有加熱器并且加熱器設置為電加熱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基于改善睡眠的枕頭裝置,包含有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枕頭本體(1)、設置為與枕頭本體(1)聯(lián)接并且作用在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上的靠桿裝置、設置為與靠桿裝置聯(lián)接并且的用于人們頭部靠附的頭部枕體(4),當人們失眠時,把頭部放到頭部枕體(4)上,通過靠桿裝置分別對人們的頸椎部和頸部進行放松,作用在頸椎部和頸部上的穴位,不再直接使用枕頭本體(1),因此改善人們的失眠狀態(tài)、促進睡眠。
【IPC分類】A47G9/10
【公開號】CN10549612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78667
【發(fā)明人】劉照新
【申請人】劉照新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