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床上用品,尤其是一種枕頭。
【背景技術】
[0002]當前枕頭的市場,由于形狀設計的缺陷和質(zhì)地過于柔軟的原因,因枕頭導致的頸椎病非常之多,而頸椎曲度變直患者比比皆是,基本上十個人有九個頸椎變了形。目前市場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類枕頭,醫(yī)學界稱之為致病枕,就是睡了會得頸椎病的枕頭。具體出現(xiàn)的癥狀是頸痛、背痛、和肩痛,以及頸部肌肉僵硬,嚴重時出現(xiàn)頭痛、頭暈、惡心、瘁倒或手麻等情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種具備多功能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
[0004]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其包括左側、右側,和與左側以及右側相連的中間部分,所述左側和右側的高度與人側臥時肩膀的高度相等;所述中間部分的前側設有兩端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相連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面向人仰臥的表面為圓弧形面從而形成類球窩狀結構;所述中間部分的后側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撐柱,所述中間部分后側的中央位置內(nèi)部設有一充填袋。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柱與所述中間部分后側為分離狀,兩者中間設有一縫隙。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側和右側的高度為10?14厘米。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柱的高度比所述左側的高度低3.5?4.5厘米;所述支撐柱大小為長16-22厘米X寬6-9.5厘米X高6?9.5厘米。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部分的后側的高度比所述支撐柱的高度低5?8厘米。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充填袋填充決明子。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柱的寬度與人頸后弧線的寬度相等,其內(nèi)填充蕎麥殼和/或決明子。
[0011 ]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縫隙的大小為長16?22厘米、寬0.5?I厘米。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為布藝性材料制成。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主體由聚氨酯和明膠制成,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表層由天然橡膠制成。
[0014]本實用新型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支撐柱作為人后頸的支撐;中間部分后側中央位置的充填袋作為人后腦勺的支撐,這樣形成了以胸背為座基、頸枕為支點、頭枕為引力點的杠桿力學結構。其作用是產(chǎn)生弧形牽引力,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增加椎間隙寬度并消除對神經(jīng)和血管的壓迫、使錯位的頸椎回歸正常的序列。這樣也形成了以藥療、遠紅外理療、磁療的平臺,起到修復肌腱、肌肉、肌筋膜的作用,實現(xiàn)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全天候使用,同時具備墊托、保健、治療三大功能。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
[001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該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整體的形狀為近似長方體形,但不限于長方體形狀。在本實施例中,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主體是由布藝性材料制成,兩側主要填充蕎麥殼;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主體由聚氨酯和明膠制成,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表層由天然橡膠制成;聚氨酯和明膠塑造硬韌的枕體,一定厚度的天然橡膠使表層柔軟舒適。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分為左側1、右側2,和與左側以及右側相連的中間部分3。中間部分3又分為前側和后側。
[0020]左側I和右側2為長方形平面或淺圓弧面,長18-23cm厘米、寬30?36厘米、高10?14厘米;大小是成人面部面積的2-3倍。左側和右側的高度與人側臥時肩膀的高度相等,這樣,人側臥時,可完整承接面部,在頸腰椎保持同一水平的情況下,使面部承受的單位壓力減到最小。
[0021]中間部分3的前側設有兩端分別與左側I和右側2相連的支撐柱4,該支撐柱4的高度比所述左側的高度低3.5?4.5厘米,這樣,人側臥時,左側和右側即可完整承接面部。該支撐柱大小為長16-22厘米X寬6-9.5厘米X高6?9.5厘米,其寬度與人頸后弧線的寬度大約相等,其內(nèi)填充蕎麥殼和決明子中的一種或混合體。該支撐柱4面向人仰臥的表面為圓弧形面、類球窩狀結構,作為人仰臥時頸椎中部的支撐面。本實用新型支撐柱作為頸枕,是頸椎拉伸牽引的重要支撐支點,其寬度與成人頸后弧線寬度相當,其弧度與成人頸后弧線相吻合,剛好形成類球窩狀結構。由于頸椎生物力學特性,仰臥此圓弧形表面的頸椎會產(chǎn)生弧形下墜力量,而本實用新型支撐柱的支撐面產(chǎn)生圓弧形支撐力,這樣一方面弧形下墜力使頸椎產(chǎn)生弧形彎曲,從而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另一方面,圓弧形支撐面的撐力對頸椎形成擠壓,使排序紊亂或錯位的頸椎回歸正常的序列。另外,頸椎由于得到曲線狀拉伸牽弓丨,椎間隙空間增大,減輕了頸椎的壓迫狀態(tài)。
[0022]在本實施例中,中間部分3的后側5為長方形,此處為最低平面,與頸枕支撐體4的落差5-8厘米,即比所述支撐柱4的高度低5?8厘米。中間部分的后側5主要作為一個牽引平臺,其中央位置內(nèi)部設有一充填袋以作為頭枕,充填袋內(nèi)可以充填決明子等植物種子。中間部分的后側5用于支撐枕骨粗隆部份(即后腦勺),其高度可調(diào)節(jié)頸椎弧形牽引的力度。
[0023]更優(yōu)的是,本實用新型支撐柱4與所述中間部分后側5為分離狀,兩者中間設有一縫隙6,縫隙的大小為長16?22厘米、寬0.5?I厘米。這種設計主要用于可以在支撐柱4上環(huán)繞各種藥療層,藥療層穿過縫隙6包覆住支撐柱4,并且,還可以更換不同的藥療層、或遠紅外理療層,或磁性材料層,這樣,支撐柱4即形成了以藥療、遠紅外理療、磁療的平臺,起到修復肌腱、肌筋膜的作用。
[0024]本實用新型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支撐柱作為人后頸的支撐;中間部分后側中央位置的充填袋作為人后腦勺的支撐,這樣形成了以胸背為座基、頸枕為支點、頭枕為引力點的杠桿力學結構。其作用是產(chǎn)生弧形牽引力,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增加椎間隙寬度并消除對神經(jīng)和血管的壓迫、使錯位的頸椎回歸正常的序列。這樣也形成了以藥療、遠紅外理療、磁療的平臺,起到修復肌腱、肌肉、肌筋膜的作用,實現(xiàn)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全天候使用,同時具備墊托、保健、治療三大功能。
[0025]以上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包括左側、右側,和與左側以及右側相連的中間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和右側的高度與人側臥時肩膀的高度相等;所述中間部分的前側設有兩端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相連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面向人仰臥的表面為圓弧形面從而形成類球窩狀結構;所述中間部分的后側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撐柱,所述中間部分后側的中央位置內(nèi)部設有一充填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與所述中間部分后側為分離狀,兩者中間設有一縫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和右側的高度為10?14厘米。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的高度比所述左側的高度低3.5?4.5厘米;所述支撐柱大小為長16-22厘米X寬6-9.5厘米X高6?9.5厘米。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部分的后側的高度比所述支撐柱的高度低5?8厘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袋填充決明子。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的寬度與人頸后弧線的寬度相等,其內(nèi)填充蕎麥殼和/或決明子。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縫隙的大小為長16?22厘米、寬0.5?I厘米。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為布藝性材料制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主體由聚氨酯和明膠制成,所述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表層由天然橡膠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其左側和右側的高度與人側臥時肩膀的高度相等;中間部分的前側設有兩端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相連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面向人仰臥的表面為圓弧形面從而形成類球窩狀結構;所述中間部分的后側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撐柱,所述中間部分后側的中央位置內(nèi)部設有一充填袋。本實用新型凹形力學頸椎康復枕頭的支撐柱作為人后頸的支撐;中間部分后側中央位置的充填袋作為人后腦勺的支撐,這樣形成了以胸背為座基、頸枕為支點、頭枕為引力點的杠桿力學結構。其作用是產(chǎn)生弧形牽引力,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增加椎間隙寬度并消除對神經(jīng)和血管的壓迫、使錯位的頸椎回歸正常的序列;具備墊托、保健、治療三大功能。
【IPC分類】A47G9-10
【公開號】CN204351483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50736
【發(fā)明人】丁衛(wèi)華
【申請人】丁衛(wèi)華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