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單人茶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茶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合一單人茶壺。
【背景技術】
[0002]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從小每個人都喝茶、品茶。目前,市場上常見茶壺收納、攜帶極不方便,占用體積大。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
[0003]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一次性可折疊茶壺[申請?zhí)?201010504928.5],包括1壺體,2壺嘴,3壺柄,4壺蓋,5壺捏柄,6壺濾板,其特征在于壺體、壺嘴、壺柄、壺蓋、壺捏柄上分別設有折疊線,可以折疊為片狀,壺底為方形。該發(fā)明是一種一次性可折疊茶壺,由無毒性的塑料、防水紙等不滲水材料制作而成,可以折疊,折疊后體積小,方便攜帶,產(chǎn)品成本極低,一次性使用,可節(jié)約時間,減少清洗茶壺的麻煩。
[0004]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的部分問題,但是,該方案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設計不合理,存在不環(huán)保、浪費嚴重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更合理,收納、攜帶方便且環(huán)保、可循環(huán)利用的三合一單人茶壺。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三合一單人茶壺包括壺體,所述的壺體外圍設有把手,所述的壺體上沿設有壺口,所述的壺體內(nèi)設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內(nèi)可放置茶葉罐、隔熱墊,所述的壺體上方設有倒扣的茶杯。
[0007]所述的空腔開口的直徑大于茶葉罐的直徑。
[0008]所述的茶葉罐包括罐體和與罐體配合的茶葉蓋。
[0009]所述的壺體外壁下部設有一圈凹槽。
[0010]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三合一單人茶壺的優(yōu)點在于:1、設計更合理,收納、攜帶方便。2、可循環(huán)使用,更環(huán)保。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壺體1、把手2、壺口 3、空腔4、茶葉罐5、隔熱墊6、茶杯7、罐體8、茶葉蓋9、
凹槽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如圖1所示,本三合一單人茶壺包括壺體,所述的壺體1外圍設有把手2,所述的壺體1上沿設有壺口 3,所述的壺體1內(nèi)設有空腔4,所述的空腔4內(nèi)可放置茶葉罐5、隔熱墊6,所述的壺體1上方設有倒扣的茶杯7。
[0015]具體的,所述的空腔4開口的直徑大于茶葉罐5的直徑。所述的茶葉罐5包括罐體8和與罐體8配合的茶葉蓋9。所述的壺體1外壁下部設有一圈凹槽10。
[001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壺體1內(nèi)設有空腔4,所述的空腔4內(nèi)可放置茶葉罐5、隔熱墊6,因此大大縮小了體積,方便收納和攜帶。
[001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18]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壺體1、把手2、壺口 3、空腔4、茶葉罐5、隔熱墊6、茶杯7、罐體8、茶葉蓋9、凹槽1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zhì);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項】
1.一種三合一單人茶壺,包括壺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壺體(1)外圍設有把手(2),所述的壺體⑴上沿設有壺口(3),所述的壺體(1)內(nèi)設有空腔(4),所述的空腔(4)內(nèi)可放置茶葉罐(5)、隔熱墊(6),所述的壺體(1)上方設有倒扣的茶杯(7)。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單人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4)開口的直徑大于茶葉罐(5)的直徑。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合一單人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葉罐(5)包括罐體⑶和與罐體⑶配合的茶葉蓋(9)。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單人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壺體(1)外壁下部設有一圈凹槽(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茶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合一單人茶壺。它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設計不合理等技術問題。本三合一單人茶壺包括壺體1,所述的壺體1外圍設有把手2,所述的壺體1上沿設有壺口3,所述的壺體1內(nèi)設有空腔4,所述的空腔4內(nèi)可放置茶葉罐5、隔熱墊6,所述的壺體1上方設有倒扣的茶杯7。本實用新型優(yōu)點在于:1、設計更合理,收納、攜帶方便。2、環(huán)保、可循環(huán)利用。
【IPC分類】A47G19/14
【公開號】CN20501871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680511
【發(fā)明人】蔡萬善, 盧藝舟, 張葉知
【申請人】浙江科技學院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