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烹飪器具,其包括:煲體和蓋體,煲體設置有可取出的內鍋;蓋體可開合地設置于煲體之上,蓋體包括:面蓋;位于面蓋的下方并與面蓋連接的內襯、可拆蓋部件、彈性裝置和密封圈;可拆蓋部件可拆卸地設置在內襯的下表面上,并能夠覆蓋在內鍋上以在可拆蓋部件和內鍋之間構成烹飪空間,可拆蓋部件朝向內襯的表面設置有保溫部件;彈性裝置將保溫板朝向可拆蓋部件方向偏置,密封圈位于保溫部件與內襯之間。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具有彈性裝置和密封圈,能夠使熱量有效傳遞至可拆蓋部件,并且在保溫部件和內襯之間阻隔熱傳遞,避免發(fā)熱片產生的高熱量將內襯燒熔的現(xiàn)象。
【專利說明】
烹飪器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常規(guī)的烹飪器具的保溫方式為在諸如內襯的塑膠件上直接裝配保溫部件,保溫部件具有用于發(fā)熱的發(fā)熱片。保溫部件具有與諸如內襯的塑膠件直接接觸的表面或者卡角。保溫片產生的熱量經由保溫板可傳遞至可拆蓋部件上,從而形成保溫效果。
[0003]但是,保溫板固定在內襯上,同時保溫板與可拆蓋部件具有一定距離的間隙,這樣,發(fā)熱片加熱時,加熱周圍空氣,所熱量輻射到可拆蓋部件上,導致其發(fā)熱使用效率低,但如果提高發(fā)熱片的加熱功率,內襯又有燒熔的危險,危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0004]因此,需要一種烹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在【實用新型內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例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內容】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0006]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煲體,所述煲體設置有可取出的內鍋;以及
[0008]蓋體,所述蓋體可開合地設置于所述煲體之上,所述蓋體包括:
[0009]面蓋;
[0010]內襯,所述內襯位于所述面蓋的下方并與所述面蓋連接;
[0011]可拆蓋部件,所述可拆蓋部件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內襯的下表面上,并能夠覆蓋在所述內鍋上以在所述可拆蓋部件和所述內鍋之間構成烹飪空間,所述可拆蓋部件朝向所述內襯的表面設置有保溫部件,所述保溫部件上設置有用于發(fā)熱的發(fā)熱片;
[0012]彈性裝置,所述彈性裝置設置在所述保溫部件和所述內襯之間,且構造為將所述保溫部件朝向所述可拆蓋部件方向偏置;以及
[0013]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保溫部件和所述內襯之間,使得所述保溫部件和所述內襯之間的蒸汽不會從所述密封圈處進入所述蓋體內部。
[001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彈性裝置的彈力作用在保溫板上,將保溫板朝向可拆蓋部件偏置,使熱量有效傳遞至可拆蓋部件,并且保溫板可以沿軸向往返活動,根據(jù)發(fā)熱片發(fā)熱的實際情況,調整保溫板與可拆蓋部件之間的距離,在發(fā)熱片的功率較高的情況下也可避免發(fā)熱片產生的高熱量將內襯燒熔的現(xiàn)象。
[0015]可選地,所述保溫部件為保溫板,所述保溫板具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卡扣。這樣,可以使得保溫板與內襯更加便捷地連接在一起。
[0016]可選地,所述限位卡扣具有頭部和頸部,所述頭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頸部的尺寸。這樣,可以使得保溫板與內襯連接的更加牢固。
[0017]可選地,所述頭部的構造為倒U形。這樣,使得限位卡扣與內襯容易卡合。
[0018]可選地,所述頭部為折彎件,所述折彎件的構造為Z形??梢愿鼮榉奖愕夭僮飨尬豢邸?br>[0019]可選地,所述內襯上具有卡扣孔,所述限位卡扣穿過所述卡扣孔,以使得所述限位卡扣與所述卡扣孔卡合。使得保溫板與內襯不易分開。
[0020]可選地,所述密封圈構造為使得所述保溫板上的平板部分不與所述內襯相接觸。以此設置方式,密封圈能夠很好的密封住保溫板與內襯,能夠在保溫板和內襯之間阻隔熱傳遞。
[0021]可選地,所述密封圈的形狀與所述保溫板的輪廓相匹配。這樣使得保溫板和內襯之間的蒸汽不會透過密封圈進入蓋體的內部。
[0022]可選地,所述內襯上設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用于限定所述彈性裝置的位置。以此設置方式,可以對諸如彈簧的彈性部件定位,通過限定彈性裝置的位置進一步限定保溫板的受力位置,從而使得發(fā)熱片的熱量能夠很好的傳遞出去。
【附圖說明】
[002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
[0024]圖1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烹飪器具的蓋體的分解視圖;
[0025]圖2為圖1示出的保溫部件的仰視圖;
[0026]圖3為圖1示出的保溫部件的另一仰視圖;
[0027]圖4為圖1示出的內襯的俯視圖;
[0028]圖5為圖1示出的內襯的仰視圖;
[0029]圖6為圖1中的A部局部放大圖;
[0030]圖7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烹飪器具的蓋體的剖視圖;以及
[0031]圖8為圖7中的B部局部放大圖。
[0032]附圖標記說明:
[0033]110蓋體111內襯
[0034]112可拆蓋部件 113保溫部件
[0035]114發(fā)熱片115密封圈
[0036]116彈性部件117限位卡扣
[0037]118、119限位卡扣的頭部
[0038]120突起部121卡扣孔
[0039]122 頸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在下文的討論中,給出了細節(jié)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了解,本實用新型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jié)而得以實施。在特定的示例中,為了避免與本實用新型發(fā)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詳盡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上”、“下”、“前”、“后”、“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0041 ]本實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數(shù)詞僅僅是標識,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義,例如特定的順序等。而且,例如,術語“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術語“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0042]烹飪器具一般包括煲體(未圖示)和蓋體110。煲體基本上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具有圓筒形狀的內鍋收納部,內鍋可以自由地放入內鍋收納部或者從內鍋收納部取出,以方便對內鍋的清洗。內鍋通常由金屬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圓形開口,用于盛放待加熱的材料,諸如米、湯等。煲體中通常包括用于加熱內鍋的加熱裝置。可以理解,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可以為電飯煲、電壓力鍋或其他的電加熱器具,且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除具有煮米飯的功能以外,還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種功能。
[0043]參照圖1,蓋體110基本上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與煲體的形狀基本上對應。蓋體110以可開合地方式連接至煲體,用于蓋合煲體。并且,蓋體110也可以設置為其它形狀和結構,只要其能夠在煮飯過程中蓋合煲體即可。需要說明,為清楚示出蓋體的結構,圖1中的蓋體是反向放置的,即靠近煲體和內鍋的部分在上方,遠離煲體和內鍋的部分在下方。
[0044]蓋體110包括圓角形的面蓋(未圖示)、與面蓋可拆卸地安裝的內襯111,以及可拆卸地設置在內襯111的下表面上的可拆蓋部件112。位于內襯111上的可拆蓋部件112用于蓋合內鍋的上表面開口,以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烹飪空間。通常,內襯111上形成有用于將內鍋中產生的蒸汽排出到蓋體110的外部的蒸汽口。
[0045]如圖1所示,可拆蓋部件112朝向內襯111的下表面(即靠近內鍋的表面),可拆蓋部件112朝向內襯111的表面設置有保溫部件,保溫部件為保溫板113,發(fā)熱片114通過諸如黏貼的方式設置在保溫板113上,發(fā)熱片114可以產生一定的熱量,以使得發(fā)熱片114周圍的區(qū)域,即烹飪空間的上方區(qū)域具有一定溫度,以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
[0046]如圖4所示,彈性裝置116設置在保溫板113和內襯111之間,其優(yōu)選為彈簧。內襯111上設置有諸如十字形的突起部120,彈性裝置116—端套設在突起部120上,從而使得突起部120用于限定彈性裝置116的位置。彈性裝置116的另一端抵靠保溫板113,保溫板113在受到彈簧的軸向作用力下,保溫板113朝向可拆蓋部件112方向偏置。彈性裝置116的彈力作用在保溫板113上,將保溫板113朝向可拆蓋部件112偏置,由此減小了保溫板113和可拆蓋部件112之間的距離,使得發(fā)熱片114產生的熱量更加有效地傳遞至可拆蓋部件112。且保溫板113可以沿軸向往返活動,根據(jù)發(fā)熱片114發(fā)熱的實際情況,調整保溫板113與可拆蓋部件112之間的距離,避免發(fā)熱片114產生的高熱量將內襯111燒熔的現(xiàn)象。
[0047]如圖7和圖8所示,在保溫板113和內襯111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15,密封圈115構造為使得保溫板113上的平板部分不與內襯111相接觸,且密封圈115的形狀與保溫板的輪廓相匹配,以使得密封圈115能夠很好的密封住保溫板113與內襯111,使得保溫板113的邊緣和內襯111之間的間隙被密封圈115填充,從而阻隔保溫板113和內襯111之間的熱傳遞,使得保溫板113和內襯111之間的蒸汽不會透過密封圈116進入蓋體110的內部。
[0048]進一步的,如圖2至圖6所示,保溫板113具有限位卡扣117,內襯111上具有卡扣孔121,限位卡扣117自保溫板113向上延伸,且限位卡扣117穿過卡扣孔121,以使得限位卡扣117與卡扣孔121卡合。保溫板113上設置有多個限位卡扣117,相應的,內襯111上也設置有多個卡扣孔121,以使得每一個限位卡扣117均與卡扣孔121卡合。
[0049]如圖2和圖3所示,限位卡扣117具有頭部118和頸部122,頭部118通過頸部122與保溫板113連接,頭部118的尺寸大于頸部122的尺寸,頭部118的構造為倒U形,這樣,可以使得頭部118與卡扣孔121卡合時更為牢固。當然,如圖3和圖6所示,頭部也可以為折彎件119,折彎件119的構造為Z形,以使得折彎件119在穿過卡扣孔121后,工作人員更方便地將折彎件119折彎,使之與卡扣孔121卡合。
[0050]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中出現(xiàn)的諸如“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例,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例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0051]本實用新型已經通過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例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體,所述煲體設置有可取出的內鍋;以及 蓋體,所述蓋體可開合地設置于所述煲體之上,所述蓋體包括: 面蓋; 內襯,所述內襯位于所述面蓋的下方并與所述面蓋連接; 可拆蓋部件,所述可拆蓋部件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內襯的下表面上,并能夠覆蓋在所述內鍋上以在所述可拆蓋部件和所述內鍋之間構成烹飪空間,所述可拆蓋部件朝向所述內襯的表面設置有保溫部件,所述保溫部件上設置有用于發(fā)熱的發(fā)熱片; 彈性裝置,所述彈性裝置設置在所述保溫部件和所述內襯之間,且構造為將所述保溫部件朝向所述可拆蓋部件方向偏置;以及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保溫部件和所述內襯之間,使得所述保溫部件和所述內襯之間的蒸汽不會從所述密封圈處進入所述蓋體內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部件為保溫板,所述保溫板具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卡扣。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扣具有頭部和頸部,所述頭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頸部的尺寸。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的構造為倒U形。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為折彎件,所述折彎件的構造為Z形。6.根據(jù)權利要求2-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上具有卡扣孔,所述限位卡扣穿過所述卡扣孔,以使得所述限位卡扣與所述卡扣孔卡合。7.根據(jù)權利要求2-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構造為使得所述保溫板上的平板部分不與所述內襯相接觸。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形狀與所述保溫板的輪廓相匹配。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上設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用于限定所述彈性裝置的位置。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5433394SQ201620239931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fā)明人】王成龍, 劉瓊, 劉一瓊, 劉進, 王紅林, 陳華僑, 彭軍, 劉翔
【申請人】浙江蘇泊爾家電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