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包括第一窗葉(7)和位于第一窗葉(7)下方的多個第二窗葉(15),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上均設有光敏傳感器(8),第一窗葉(7)上設有角度傳感器(17);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上均設有窗葉軸;第一窗葉軸(6)的一端及第二窗葉軸(14)的兩端均通過端軸和窗框(16)固定;第一窗葉軸(6)的另一端和操縱桿(3)連接,操縱桿(3)通過聯(lián)軸器(2)和電機(1)連接;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的兩端均設有齒輪(5),縱向相鄰的齒輪(5)通過惰輪(11)傳動;光敏傳感器(8)、角度傳感器(17)和電機(1)均與控制器(20)連接。
【專利說明】
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百葉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
【背景技術】
[0002]百葉窗美觀大方,不僅能阻擋紫外線,還能夠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深受現(xiàn)代人的推崇和喜愛。目前百葉窗的光線調(diào)整方案主要是利用摩擦輪和牽引繩來控制葉片的偏轉(zhuǎn)角度,牽引繩容易和其他部件打纏,導致傳動失效;且整個工作裝置完全外露,容易受到灰塵和潮濕空氣的影響,工作壽命較短。
[0003]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tǒng)的百葉窗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對窗戶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的需求。近年出現(xiàn)的光控百葉窗雖然滿足了利用外界光線強度實現(xiàn)自動調(diào)節(jié)窗戶開度大小,但是其控制模式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周末打算休息時間長點的需求或者個性化的控制需求。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牽引繩容易和其他部件打纏,導致傳動失效及控制模式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個性化控制需求的問題。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0006]—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包括控制器、遙控器、第一窗葉和位于第一窗葉下方的多個第二窗葉;所述第一窗葉、第二窗葉上分別設有光敏傳感器,所述第一窗葉上設有角度傳感器;所述第一窗葉上設有第一窗葉軸,第二窗葉上分別設有第二窗葉軸;
[0007]所述第一窗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端軸,第一端軸通過第一軸承設置在窗框上部;所述第一窗葉軸的另一端連接有操縱桿,操縱桿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有電機;所述第二窗葉軸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端軸,第二端軸通過第二軸承設置在窗框上;所述第一窗葉軸、第二窗葉軸的兩端分別設有齒輪,每兩個縱向相鄰的齒輪之間通過惰輪傳動;
[0008]所述光敏傳感器的輸出端和角度傳感器的輸出端分別對應電連接控制器的光強信號輸入端和角度信號輸入端,控制器的輸出端電連接電機的控制端;所述遙控器無線連接的所述控制器,所述遙控器上設置有百葉窗的初始化模式按鈕、光控自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和電源開關按鈕。
[0009]優(yōu)選地,所述每個惰輪連接有惰輪軸,惰輪軸分別通過第三軸承設置在窗框上;所述齒輪、惰輪、惰輪軸和第三軸承均設在窗框內(nèi)部。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端軸、第一軸承均設在窗框內(nèi)部。
[0011]優(yōu)選地,所述操縱桿包括圓柱狀的電機連接端和圓柱狀的窗葉軸連接端,窗葉軸連接端的直徑小于電機連接端的直徑。
[0012]優(yōu)選地,所述電機連接端穿出窗框,電機連接端與窗框間設有第四軸承。
[0013]優(yōu)選地,所述操縱桿的窗葉軸連接端和第一窗葉軸過盈配合,其中,第一窗葉軸連接端的頂部形狀為圓錐狀,操縱桿的窗葉軸連接端設有一個與第一窗葉軸頂部形狀相匹配的凹孔。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窗葉軸、第二窗葉軸分別與對應的第一端軸、第二端軸過盈配合連接;其中,第一窗葉軸、第二窗葉軸兩端頂部的形狀均為圓錐狀;所述第一端軸、第二端軸的接口處分別設有與第一窗葉軸、第二窗葉軸兩端頂部形狀相匹配的凹孔。
[0015]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器與蓄電池通過導線連接,蓄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導線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窗葉、第二窗葉、第一窗葉軸、第二窗葉軸、齒輪、惰輪、光敏傳感器、控制器、遙控器等組合而成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牽引繩容易和其他部件打纏,導致傳動失效及控制模式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個性化控制需求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的結構圖;
[0019]圖2是圖1的左側放大圖;
[0020]圖3是圖1的右側放大圖;
[0021]圖4是圖1的操縱桿示意圖;
[0022]圖5是圖1的端軸示意圖;
[0023]圖6是圖1的電路連接框圖;
[0024]圖7是圖6的遙控器示意圖。
[0025]圖中,1、電機;2.聯(lián)軸器;3、操縱桿,301、電機連接端,302、窗葉軸連接端;4、第四軸承;5、齒輪;6、第一窗葉軸;7、第一窗葉;8、光敏傳感器;9、第一端軸;10、第一軸承;11、惰輪;12、惰輪軸;13、第三軸承;14、第二窗葉軸;15、第二窗葉;16、窗框;17、角度傳感器;18、遙控器,1801、光控自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2、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3、初始化模式按鈕,1804、電源開關按鈕;19、功率放大器;20、控制器;21、A/D轉(zhuǎn)換器;22、蓄電池;23、太陽能電池板;24、第二端軸;25、第二軸承;26、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的結構,包括第一窗葉7和和位于第一窗葉7下方的多個第二窗葉15;所述第一窗葉7和第二窗葉15上均設有光敏傳感器8,所述第一窗葉7上設有角度傳感器17;所述第一窗葉7上設有圓柱狀的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15上均設有圓柱狀的第二窗葉軸14,第一窗葉軸6和第二窗葉軸14直徑相同;第一窗葉軸6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端軸9,第一端軸9通過第一軸承10設置在窗框16上部;第一窗葉軸6的另一端連接有操縱桿3,操縱桿3通過聯(lián)軸器2連接有電機I;第二窗葉軸14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端軸24,第二端軸24通過第二軸承25設置在窗框16上。
[0027]參照圖2和圖3,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直齒圓柱齒輪5,每兩個縱向相鄰的齒輪5之間通過惰輪11傳動,每個惰輪11均配有惰輪軸12,所述每個惰輪軸12均通過第三軸承13和窗框16固定。所述齒輪5、第一端軸9、第一端軸9、第四軸承4、第一軸承10、惰輪11、惰輪軸12和第三軸承13均設在窗框16內(nèi)部。
[0028]參照圖4,操縱桿3包括圓柱狀的電機連接端301和圓柱狀的窗葉軸連接端302,窗葉軸連接端302的直徑小于電機連接端301的直徑;所述第一窗葉軸6和窗葉軸連接端302過盈配合連接,其中,第一窗葉軸6兩端頂部的形狀均為圓錐狀,窗葉軸連接端302設有一個與第一窗葉軸6端口形狀相匹配的凹孔。所述電機連接端301穿出窗框16,電機連接端301與窗框16間設有第四軸承4。
[0029]參照圖5,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與對應的第一端軸9、第二端軸24過盈配合連接;其中,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兩端頂部的形狀均為圓錐狀;所述第一端軸9、第二端軸24的接口 26處設有與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端口形狀相匹配的凹孔。
[0030]參照圖6,光敏傳感器8的輸出端和角度傳感器17的輸出端通過A/D轉(zhuǎn)換器21分別對應電連接控制器20的光強信號輸入端和角度信號輸入端,控制器20的輸出端通過功率放大器19電連接電機I的控制端;控制器20與蓄電池22通過導線連接,蓄電池22與太陽能電池板23通過導線連接。
[0031]遙控器18無線連接控制器20,遙控器18上設置有百葉窗的初始化模式按鈕1803、光控自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1、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2和電源開關按鈕1804。
[0032]參照圖7,遙控器18上設有光控自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1、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2、初始化模式按鈕1803及電源開關按鈕1804。
[0033]其中,光控自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是根據(jù)室內(nèi)外光線強度差自動調(diào)節(jié)百葉窗葉片的開合的角度,從而控制照射進入室內(nèi)的光亮度,以滿足人們自動控制百葉窗開合的需求,控制原理為:光敏傳感器8將檢測到的光線強度信息傳送給控制器20,當光線強度信息高于預設信息時,控制器20給電機I下達指令,電機I正轉(zhuǎn),帶動第一窗葉軸6轉(zhuǎn)動,第一窗葉軸6帶動齒輪5轉(zhuǎn)動,齒輪5通過惰輪11帶動下面的第二窗葉軸14轉(zhuǎn)動,依此類推,從而將百葉窗的窗葉打開。當光線強度信息低于預設信息時,控制器20給電機I下達指令,電機I反轉(zhuǎn),從而帶動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閉合。
[0034]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是根據(jù)人們自己的實際需求去手動控制百葉窗的開合角度大小,用來實現(xiàn)人們的個性化的需求的一種控制模式。即按下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2后,控制器20接到指令,給電機I發(fā)出正轉(zhuǎn)的信息,電機I帶動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轉(zhuǎn)動,打開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當?shù)谝淮叭~7和第二窗葉15打開到最大角度時,角度傳感器17將信號發(fā)送給控制器20,控制器20控制電機I反轉(zhuǎn),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開始閉合。期間,在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打開到需要的角度時,用戶按下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2,控制器20命令電機I停止轉(zhuǎn)動,窗葉保持當前的角度。
[0035]初始化模式是用來控制百葉窗葉片恢復到閉合狀態(tài),以滿足人們周末延長睡眠時間的需求。即按下初始化模式按鈕后,控制器20命令電機I反轉(zhuǎn),窗葉完全閉合時,角度傳感器17將信息傳給控制器20,控制器20控制電機I停止轉(zhuǎn)動。
[0036]本實用新型的通過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齒輪5、惰輪11、光敏傳感器8、控制器20、遙控器18等組合而成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牽引繩容易和其他部件打纏,導致傳動失效及控制模式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個性化控制需求的問題。
[0037]以上內(nèi)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20)、遙控器(18)、第一窗葉(7)和位于第一窗葉(7)下方的多個第二窗葉(15);所述第一窗葉(7)、第二窗葉(15)上分別設有光敏傳感器(8),所述第一窗葉(7)上設有角度傳感器(17);所述第一窗葉(7)上設有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15)上分別設有第二窗葉軸(14); 所述第一窗葉軸(6)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端軸(9),第一端軸(9)通過第一軸承(10)設置在窗框(16)上部;所述第一窗葉軸(6)的另一端連接有操縱桿(3),操縱桿(3)通過聯(lián)軸器(2)連接有電機(I);所述第二窗葉軸(14)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端軸(24),第二端軸(24)通過第二軸承(25)設置在窗框(16)上;所述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的兩端分別設有齒輪(5),每兩個縱向相鄰的齒輪(5)之間通過惰輪(11)傳動; 所述光敏傳感器(8)的輸出端和角度傳感器(17)的輸出端分別對應電連接控制器(20)的光強信號輸入端和角度信號輸入端,控制器(20)的輸出端電連接電機(I)的控制端;所述遙控器(18)無線連接所述控制器(20),所述遙控器(18)上設置有百葉窗的初始化模式按鈕(1803)、光控自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1)、手動調(diào)節(jié)模式按鈕(1802)和電源開關按鈕(1804)。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惰輪(11)連接有惰輪軸(12),惰輪軸(12)分別通過第三軸承(13)設置在窗框(16)上;所述齒輪(5)、惰輪(11)、惰輪軸(12)和第三軸承(13)均設在窗框(16)內(nèi)部。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軸(9)、第一軸承(10)均設在窗框(16)內(nèi)部。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桿(3)包括圓柱狀的電機連接端(301)和圓柱狀的窗葉軸連接端(302),窗葉軸連接端(302)的直徑小于電機連接端(301)的直徑。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連接端(301)穿出窗框(16),電機連接端(301)與窗框(16)間設有第四軸承(4)。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桿(3)的窗葉軸連接端(302)和第一窗葉軸(6)過盈配合,其中,第一窗葉軸(6)連接端的頂部形狀為圓錐狀,操縱桿(3)的窗葉軸連接端(302)設有一個與第一窗葉軸(6)頂部形狀相匹配的凹孔。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分別與對應的第一端軸(9)、第二端軸(24)過盈配合連接;其中,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兩端頂部的形狀均為圓錐狀;所述第一端軸(9)、第二端軸(24)的接口處分別設有與第一窗葉軸(6)、第二窗葉軸(14)兩端頂部形狀相匹配的凹孔。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控制百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0)與蓄電池(22)通過導線連接,蓄電池(22)與太陽能電池板(23)通過導線連接。
【文檔編號】E06B9/32GK205502957SQ201620256133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fā)明人】楊永奎, 文程祥, 鄭恒玉, 郭云欣, 羅麗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