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噴淋式煮茶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噴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設有開口的壺體、用于蓋合所述開口的壺蓋以及設置于所述壺體的底部的發(fā)熱盤,所述開口上設置有向所述壺體的內部延伸的盛茶腔,所述壺體內還設有噴淋罩;所述噴淋罩設有上開口和下開口,所述上開口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上端并穿過所述盛茶腔,所述下開口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下端并朝向所述發(fā)熱盤,所述上開口的正投影面積小于所述下開口的正投影面積。本實用新型的噴淋式煮茶器的使用簡單方便,不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節(jié)省了泡茶的工序也可得到質量較佳的茶品。
【專利說明】
一種噴淋式煮茶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茶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噴淋式煮茶器。
【背景技術】
[0002]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人們對于喝茶也有頗多研究。源于潮汕地區(qū)的功夫茶藝日漸普遍,使功夫茶具的需求量增加,促使功夫茶具的更新以適應不同的人群。除了在制作工藝、外觀設計花費心思,人們對功夫茶具的功能也進行了改良。現有的電水壺一般只能用于燒開水,極少有能用于在壺體直接沖茶的茶具。
[0003]現有的電熱煮茶壺,一般包括壺體、設置在壺體上的出水嘴、壺蓋、設置在壺體底板上的電發(fā)熱盤和一上開口的盛茶沖茶盤,該壺體的水被煮沸時,蒸汽經蒸汽導管進入壺蓋和盛茶沖茶盤之間的空間內,進行蒸茶;蒸汽變成熱水后,對放置在盛茶沖茶盤內的茶在蒸的基礎上,進行沖茶。雖然這種電水壺在燒開水的同時也能夠沖茶,但是沸水和蒸汽向上的噴射力小,蒸汽量不足,茶品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既可直接煮水又可煮茶蒸茶、并且茶品質量較佳的噴淋式煮茶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提供一種噴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設有開口的壺體、用于蓋合所述開口的壺蓋以及設置于所述壺體的底部的發(fā)熱盤,所述開口上設置有向所述壺體的內部延伸的盛茶腔,所述壺體內還設有噴淋罩;
[0007]所述噴淋罩設有上開口和下開口,所述上開口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上端并穿過所述盛茶腔,所述下開口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下端并朝向所述發(fā)熱盤,所述上開口的正投影面積小于所述下開口的正投影面積。
[0008]進一步地,所述噴淋罩呈錐形體。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下開口正對所述發(fā)熱盤,所述下開口的正投影面積大于等于所述發(fā)熱盤的發(fā)熱面。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下開口最底端與所述壺體的內底面之間設有補水間隙。
[0011 ]改進之一,所述上開口的上方設有蒸汽發(fā)散蓋,所述蒸汽發(fā)散蓋與所述上開口斷續(xù)連接形成若干個噴淋孔。
[0012]優(yōu)選地,所述上開口延伸至所述壺蓋內使所述噴淋孔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壺蓋的最低邊。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盛茶腔內設有若干個漏水口。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盛茶腔的內底面上設有過濾網。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噴淋式煮茶器在壺體內設置噴淋罩,并使噴淋罩的下開口朝向發(fā)熱盤,則當發(fā)熱盤發(fā)熱工作時,產生的氣泡即水蒸氣回順著噴淋罩向上運動直至盛茶腔內,進入盛茶腔內的水蒸氣由于壺蓋的阻擋冷卻作用,使水蒸氣液化噴淋回流至盛茶腔內的茶葉上以實現煮水和煮茶蒸茶,得到的茶水通過盛茶腔回流入壺體內。該噴淋式煮茶器的使用簡單方便,不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節(jié)省了泡茶的工序也可得到質量較佳的茶品。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噴淋式煮茶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噴淋罩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9]如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噴淋式煮茶器的實施例,包括上方設有開口11的壺體10、用于蓋合開口 11的壺蓋20以及設置于壺體10的底部的發(fā)熱盤30,開口 11上設置有向壺體10的內部延伸的盛茶腔40,壺體10內還設有噴淋罩50。
[0020]其中,如圖2所示,噴淋罩50設有上開口 51和下開口 52,上開口 51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上端并穿過盛茶腔40,下開口 52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下端并朝向發(fā)熱盤30,上開口 51的正投影面積小于下開口 52的正投影面積。
[0021 ]也即是,本實施例的噴淋式煮茶器在壺體10內設置噴淋罩50,并使噴淋罩50的下開口 52朝向發(fā)熱盤,則當發(fā)熱盤發(fā)熱工作時,產生的氣泡即水蒸氣回順著噴淋罩50向上運動直至盛茶腔40內,進入盛茶腔40內的水蒸氣由于壺蓋20的阻擋冷卻作用,使水蒸氣液化噴淋回流至盛茶腔40內的茶葉上以實現煮水和煮茶蒸茶,得到的茶水通過盛茶腔40回流入壺體10內。
[0022]為了進一步擴大噴淋罩對發(fā)熱盤發(fā)熱產生的水蒸氣進行收集,本實施例的噴淋罩50呈錐形體。并且,下開口 52正對發(fā)熱盤30,下開口 52的正投影面積大于等于發(fā)熱盤30的發(fā)熱面,也即是,下開口52應當足夠大,以便盡可能多地收集發(fā)熱盤30產生的氣泡,提高煮茶蒸茶的效率和效果。
[0023]此外,如圖1所示,下開口52最底端與壺體10的內底面之間設有補水間隙G,以保證在水蒸氣不斷蒸發(fā)的同時有新的水流補充至發(fā)熱盤30的上方,使其連續(xù)不斷地產生水蒸氣,如此反復循環(huán)以提尚煮茶的品質。
[0024]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如圖2所示,還可以在上開口51的上方設置一個蒸汽發(fā)散蓋53,蒸汽發(fā)散蓋53與上開口 51斷續(xù)連接形成若干個噴淋孔54。這里所說的斷續(xù)連接,可以是蒸汽發(fā)散蓋53與噴淋罩50—體成型,并使蒸汽發(fā)散蓋53與上開口 51的連接位置上布設一圈通孔,這些通孔即為噴淋孔54。如此制造的生產工藝更為簡便,使用效果也較為理想。蒸汽發(fā)散蓋53的設置可以使從上開口 51冒出的水蒸氣均勻噴淋在盛茶腔40內的茶葉上,既能提高煮茶蒸茶的品質,也能夠提高其效率。實際使用時,蒸汽發(fā)散蓋53可以設置成傘形,并且應當理解的是,蒸汽發(fā)散蓋53的大小應當與上開口 51的大小相適配,無需做得太大,成型不便;也無需做得太小,避免起不到蒸汽發(fā)散的效果。
[0025]較佳地,上開口51延伸至壺蓋20內使噴淋孔54所在的位置高于壺蓋20的最低邊,如圖1所示。也即是,噴淋孔54也設置在壺蓋20內,以使水蒸氣盡可能地均勻液化并噴淋到盛茶腔40內的茶葉上。
[002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盛茶腔40內設有若干個漏水口41,這些漏水口41可以較佳地均勻分布地設置在盛茶腔40的底部上,以保證盛茶腔40內的茶水能夠回流入壺體10內。較佳地,為了增加所得茶水的細膩口感,可以在盛茶腔40的內底面上設置過濾網42,以對茶水進行過濾;在煮茶蒸茶的過程中不斷循環(huán),相當于多次過濾,煮茶的效果更佳。
[002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噴淋式煮茶器的使用簡單方便,不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節(jié)省了泡茶的工序也可得到質量較佳的茶品。
[0028]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噴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設有開口的壺體、用于蓋合所述開口的壺蓋以及設置于所述壺體的底部的發(fā)熱盤,所述開口上設置有向所述壺體的內部延伸的盛茶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內還設有噴淋罩; 所述噴淋罩設有上開口和下開口,所述上開口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上端并穿過所述盛茶腔,所述下開口設置于噴淋罩主體的下端并朝向所述發(fā)熱盤,所述上開口的正投影面積小于所述下開口的正投影面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罩呈錐形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開口正對所述發(fā)熱盤,所述下開口的正投影面積大于等于所述發(fā)熱盤的發(fā)熱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開口最底端與所述壺體的內底面之間設有補水間隙。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開口的上方設有蒸汽發(fā)散蓋,所述蒸汽發(fā)散蓋與所述上開口斷續(xù)連接形成若干個噴淋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開口延伸至所述壺蓋內使所述噴淋孔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壺蓋的最低邊。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茶腔內設有若干個漏水口。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噴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茶腔的內底面上設有過濾網。
【文檔編號】A47J31/00GK205667509SQ201620346079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2日
【發(fā)明人】陳俊平
【申請人】陳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