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水箱排水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便器的沖洗水箱中所具備的、能夠切換成小沖洗和大沖洗使用的低水箱排水閥。
背景技術:
以往的便器的沖洗水箱一直使用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這種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是組裝在沖洗水箱的內部,將小沖洗和大沖洗的各自的操作按鈕配置在沖洗水箱的表面上。
做為這種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的例子,例如記載在美國專利說明書第5,657,494號和澳洲專利說明書第692009號中。
在這些說明書中記載的低水箱排水閥具備浮體及重錘,通過這些浮體及重錘檢測水位而可進行閉閥控制。即,在大沖洗時當水位下降到浮體的位置時,浮體產生的浮力減小而閉閥,而在小沖洗時當與重錘連結的外套筒因位于重錘下方的凸輪驅動而置于浮體之上,水箱內的水位下降到重錘的位置時,重錘的重量勝過浮力而閉閥。
但是,上述以往的低水箱排水閥中,由于凸輪設置在外套筒的下端一側,所以要將重錘設置在下方一側時將干擾凸輪,有必要將重錘配置在某一高度的位置。因此,由于將重錘配置在上側,所以小沖洗時的沖洗水量會減少而不能充分地沖洗。
因此,本發(fā)明中,做為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通過將凸輪配置在外套筒的上端一側而可確保小沖洗時的沖洗水量。
而且,上述以往的低水箱排水閥中,凸輪進行的驅動是在小沖洗時進行的。但是,由于小沖洗與大沖洗相比使用頻率更高,凸輪的動作頻繁地進行,所以凸輪的消耗量增大,產生了構件的晃動等,不能夠進行可靠的動作。即,由于在高使用頻率的每次小沖洗時凸輪都動作,所以凸輪周面的磨耗等快速發(fā)展,不能維持穩(wěn)定的動作。
因此,本發(fā)明中,作為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水箱排水閥,通過在低使用頻率的大沖洗時執(zhí)行凸輪的動作,從而能夠使凸輪的動作穩(wěn)定。
而且,上述以往的低水箱排水閥中,是在上端設置操作部,同時設置使下端與水箱水箱排水筒連通的外殼,在下端部設置保持浮體和閥體的內套筒,前述內套筒兼用作溢流排水管。而且,為了在沖洗水向便器的排水結束,低水箱排水閥關閉之后,將水滯留在便器的回水彎中而進行封水,要將封水用的軟管插入到內套筒的溢流排水管中,從封水用的軟管經由溢流排水管向便器內供應封水。
但是,在直接使內套筒上下移動而開閥或閉閥的構造的低水箱排水閥中,將用以供應封水的軟管的中途固定在外殼上,另一方面,為了使軟管的前端不固定地直接插入內套筒中,軟管相對于內套筒的上下移動成為阻力,有可能閥的動作不正常進行。
而且,在水壓高時或重復激烈地操作時等,軟管的前端或從內套筒的溢流排水管中飛出,或被滑動部等夾住,不能夠在長期間的使用中維持穩(wěn)定的動作。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雖然可采用不將內套筒兼用作溢流排水管,將溢流排水管另外設置在外殼外部的結構,但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要在外殼的外部另外設置溢流排水管,所以會使外觀形狀變大,而且有可能使成本增加。
因此,本發(fā)明中,做為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水箱排水閥,可與內套筒的動作無關地可靠地固定軟管的兩端,而且軟管的組裝容易,具有緊湊的外觀形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低水箱排水閥包括在上端上分別設置大沖洗用和小沖洗用的操作部,同時使下端與排水筒連通的外殼;通過大沖洗用的操作部,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地配置在前述外殼內的一個驅動連桿;連接在該驅動連桿上,下端落座在具備朝向前述排水筒的流路的閥座上的閥體,在該閥體的上方具備浮體的內套筒;通過小沖洗用的操作部,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地配置在前述外殼內的另一個驅動連桿;連接在該驅動連桿上,同時外插在前述內套筒中并設置有重錘的外套筒;在前述重錘的上方具備前述外套筒下降時卡合在前述內套筒上的卡合部。
這樣,由于使與外套筒和內套筒聯(lián)動地下降的凸輪位于配置在外套筒周圍的重錘的上方,所以可降低重錘的高度。因此,即使在小沖洗的情況下,也能夠增加向便器排出的沖洗水量,可進行可靠的便器沖洗。而且,由于將凸輪設置在外套筒的上端一側上,所以可從上方簡單地進行沖洗水箱內部的凸輪的維修檢查。
前述卡合部可以由設置在前述內套筒上的突起和可卡合在前述突起上地設置在前述外套筒上的凸輪構成。
在這種情況下,當外套筒下降時凸輪卡合在突起上,可使內套筒與外套筒同時下降。
而且,前述凸輪自由轉動地連接在設置于外套筒上的樞軸上,并且將錘套筒自由轉動地連接在位于樞軸附近的銷上,而且,在外套筒向上方移動時前述錘套筒的自重由凸輪的銷承受,前述凸輪以樞軸為軸轉動而卡合在設置于內套筒上的突起上。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錘套筒可靠地進行將凸輪的轉動卡合及解除這種卡合,可進行大小沖洗的切換。
而且,前述凸輪在設置于外套筒上的橫孔中被彈簧施力,并且跨過外殼導向件地配置,在外套筒向上方移動時前述凸輪向彈簧施力,前述凸輪沿著前述外殼導向件卡合在設置于內套筒上的槽中。
在這種情況下,為凸輪由彈簧施力的結構,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可靠地進行卡合及解除卡合,可進行大小沖洗的切換。
而且,前述凸輪自由轉動地連接在設置于外套筒上的樞軸上,并且載置在外殼導向件上與其接觸,另外,當外套筒向上方移動時,前述凸輪因自重而沿著前述外殼導向件旋轉,前述凸輪的卡合用鉤部卡合在設置于內套筒上的卡合槽中。
在這種情況下,為凸輪因自重而轉動的結構,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可靠地進行卡合及解除卡合,可進行大小沖洗的切換。
而且,前述操作部具備分別壓下前述一對驅動連桿的一對按鈕式的操作按鈕,在這些操作按鈕之間具備隔壁。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置在操作按鈕彼此之間的隔壁而消除了同時按下小沖洗和大沖洗的操作按鈕,可防止誤動作。
而且,本發(fā)明的低水箱排水閥是在前述外套筒和前述內套筒之間設置卡合該外套筒和內套筒的凸輪,前述凸輪的結構為僅前述內套筒升降的大沖洗操作時應解除前述外套筒和內套筒的卡合。
這樣,由于使與外套筒和內套筒聯(lián)動地下降的凸輪僅在使用頻率低的大沖洗時進行轉動動作,所以可提高凸輪的耐久性,同時可在大沖洗和小沖洗的兩種情況下可靠地動作。
而且,在通過大沖洗用的操作桿的上升解除凸輪的卡合的同時,通過設置在內套筒上的卡合突起的下端一側上設置的圓錐形狀誘導凸輪而返回到原來的卡合狀態(tài)。
因此,可不必設置其他構件或使機構復雜,能夠廉價地制造。
而且,本發(fā)明的低水箱排水閥具備向便器供應封水的封水供應部,該封水供應部的排水口位于支承前述驅動連桿的支軸的下方,并且配置在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中空狀的內套筒的上方。
這樣,由于將向便器供應封水的封水供應部配置在支軸的下方,并且是內套筒的上方,所以不必將從浮球塞拉來的封水用軟管直接直接插入內套筒中,消除了封水用軟管相對內套筒上下移動的阻力,可穩(wěn)定地維持正常的閥動作。而且,即使在長期間的使用中水壓變高時或重復劇烈操作時等,也不會象以往那樣封水用軟管的前端從溢流排水管中飛出,或被滑動部夾住,可維持穩(wěn)定的動作,并且可緊湊地組裝。
支承前述驅動連桿的支軸可在內部形成水路,在一端上形成供水口,在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中空狀的內套筒的正上方位置上形成排水口。
這樣,由于是相對內套筒的上下移動不改變其位置地在支軸上設置有封水用水路的結構,所以能夠可靠地固定從浮球塞拉來的封水用軟管,因此,即使在長期間的使用中水壓變高時或重復劇烈操作時等,也不會象以往那樣封水用軟管的前端從溢流排水管中飛出,或被滑動部夾住,可維持穩(wěn)定的動作,并且可緊湊地組裝。
特別是,通過將支軸的排水口配置在內套筒的上方,即使內套筒在開閥或閉閥時向上下方向動作也能夠可靠地供應封水。而且,封水用軟管本身也可以緊湊地收放在沖洗水箱內,可提高封水用軟管的組合性或耐久性。
而且,前述排水口可以是防止排水擴散的結構。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可靠地向內套筒供應封水。
而且,前述排水口可以是通過整流板防止排水擴散的構造。
因此,能夠可靠地向內套筒供應封水。而且,能夠在支軸上一體地形成整流板,在這種情況下,可防止部件成本的增加。
而且,前述排水口可以是通過整流網防止排水擴散的構造。
因此,能夠可靠地向內套筒供應封水。
圖1為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裝備在沖洗水箱上的例子的正面剖視圖。
圖2為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裝備在沖洗水箱上的例子的平面剖視圖。
圖3為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裝備在沖洗水箱上的例子的主要部分縱向剖視圖。
圖4為表示大沖洗時的內套筒上拉開始時期的動作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5為大沖洗時的內套筒到達上限位置時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6為表示大沖洗時的內套筒下降開始時期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7為表示大沖洗時的內套筒下降后期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8為表示小沖洗時的外套筒上拉開始時期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9為表示外套筒及內套筒一起上升到上限為止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0為表示外套筒因自重和重錘內的水的重量而下降,凸輪接觸到卡合突起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1為表示通過凸輪和突起的卡合而外套筒和內套筒一起下降,外套筒落座在外殼的隔壁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2為內套筒因自重和排水力而下降,排水筒為閉閥時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3為外殼的外觀立體圖。
圖14為在將驅動連桿組裝到支軸上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5為從斜上方觀察支軸時的立體圖。
圖16為從斜下方觀察支軸時的立體圖。
圖17為表示在支軸排水口上設置了整流板的支軸的立體圖。
圖18為表示在支軸排水口上設置了整流網的支軸的立體圖。
圖19為表示安裝了封水軟管的封水供應部的支軸的立體圖。
圖20為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裝備在沖洗水箱中的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1為表示外套筒及內套筒的上端部分結構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2為表示大沖洗時的動作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3為在小沖洗時外套筒上升開始時期、凸輪為可與突起卡合的狀態(tài)時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4為表示使外套筒和內套筒一起上升到上限為止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5為表示外套筒因自重和重錘內的水的重量而下降,凸輪接觸到突起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6為表示通過凸輪和突起的卡合而外套筒和內套筒一起下降,外套筒落座在外殼的隔壁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7為表示內套筒因自重和排水力而下降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8為表示內套筒繼續(xù)下降而到達初期的靜止狀態(tài)為止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9是在外套筒具備由彈簧施力的凸輪的例子,為表示靜止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0為表示圖29的例子中大沖洗過程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1為表示圖29的例子中小沖洗過程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2是外套筒具備因自重而可改變姿勢的凸輪的例子,為表示靜止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3為表示圖32的例子中大沖洗過程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4為表示圖32的例子中小沖洗過程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5為表示圖32的例子中凸輪進入內套筒的卡合操槽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6為表示設置在外殼的周壁上的開口的立體圖。
圖37為圖29的例子中的凸輪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低水箱排水閥1如圖1和圖2所示,收容在大致呈矩形箱型狀的沖洗水箱T的內部。圖中,B為浮球塞,H為封水用軟管。
圖3為表示沖洗水箱T上具備作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1的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中,在沖洗水箱T的上端壁101(也可以是分體的箱蓋)和下端壁102之間裝入低水箱排水閥1。該低水箱排水閥1由裝在上端壁101上的操作部2和外殼3構成。
操作部2在殼體2a的內部具備隔著隔壁2b配置的大沖洗用按鈕2c和小沖洗用按鈕2d,在大沖洗用按鈕2c和小沖洗用按鈕2d各自上分別連結有桿2e、2f。另外,隔壁2d位于大沖洗用按鈕2c和小沖洗用按鈕2d之間,這些按鈕2c、2d之間由該隔壁2b阻斷。因此,不會同時按下大沖洗用按鈕2c和小沖洗用按鈕2d。
外殼3在其下端一側形成隔壁3a,同時在下端具備排水筒4,將該排水筒4插入開在沖洗水箱T的下端壁102上的開口102a中。來自排水筒4的沖洗水被供應到便器主體(未圖示)上。另外,如圖13的外觀圖所示,在外殼3的周壁上預先開有與沖洗水箱T的內部連通的開口3b,水從該開口3b流入外殼3內。
在外殼3的上端與桿2e、2f對向的位置上具備中間開關5a、5b。這些中間開關5a、5b通過壓縮彈簧5c、5d的作用而向桿2e、2f一側受力。
在外殼3的內部固定有支軸6,在該支軸6的周圍可自由轉動地保持有一對驅動連桿7、8。而且,在驅動連桿7、8上分別連接有操作柄9、10。
將內套筒11連接在操作柄9的下端,同時將外套筒12連接在操作柄10的下端。內套筒11是在上端一側形成突起11a和卡合突起11b,同時在下端具備做為閥體的襯墊11c,進而在該襯墊11c的上方形成有浮體11d。外套筒12為可調整高度位置地具備能夠預先貯存水的桶狀的重錘12a,同時在上端一側具備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的凸輪13。
凸輪13是在其上端一側一體地形成連桿13a,同時通過設置在該連桿13a的基端上的樞軸13b連接在外套筒12上。而且,連桿13a的前端部分經由銷13c而抵接在操作柄9上。而且,在通過操作柄9的上升,銷13c沿著操作柄9抵接地移動時,凸輪13可繞樞軸13b以順時針方向轉動。而且,在處于靜止位置時,成為外套筒12的下端落座在隔壁3a上,同時操作柄9在外插內套筒11的部分的上端和突起11a之間形成間隙的構件的位置關系。
在以上的結構中,在進行大沖洗時按下大沖洗用按鈕2c。因此,如圖5所示,中間開關5a被按下,使驅動連桿7繞支軸以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該驅動連桿7的旋轉,操作柄9被上提,操作柄9的外插在內套筒11上的部分的上端與突起11a接觸,將內套筒11上拉。而且,通過該內套筒11的上升,襯墊11c從排水筒4的上端的閥座4a離開而開閥。此時,凸輪13因操作柄9的上升而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形成與內套筒11的卡合突起11b不干擾的姿勢。
進而,當按下大沖洗用按鈕2c時,則如圖6所示,內套筒11上升到卡合突起11b到達穿過凸輪13部分的部分為止而達到上限位置。此時,襯墊11c遠離排水筒4的閥座4a而維持在開閥狀態(tài)。通過該開閥而在水箱內貯留到最高水位的水從排水筒4向便器排水,進行便器沖洗。在襯墊11c的上升而開閥之后,水箱內的水位逐漸下降,從排水筒4排出大沖洗所必須的沖洗水,當水位下降到低于浮體11d的位置時,內套筒11的自重和排水力勝過浮體11d的浮力,如圖7所示,內套筒11下降,并如圖3所示使襯墊11c落座在閥座4a上而閉閥。由于在該內套筒11的下降中,卡合突起11b的下端側成為圓錐狀,所以在凸輪13與突起11b接觸之后,如圖7所示,凸輪13仿照該突起11b的圓錐面而以順時針方向轉動并容許內套筒11下降。通過該內套筒11的下降而復位到圖3的靜止狀態(tài)。
根據以上的行程進行大沖洗,向便器供應沖洗所必須流量的沖洗水。而且,凸輪13通過操作柄9的上升和下降而被驅動成繞樞軸13b轉動地動作,可進行內套筒11的升降動作。
然后,在進行小沖洗時,在圖8的靜止狀態(tài)中按下小沖洗用按鈕2d。因此,如圖8所示,驅動連桿8繞支軸6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并使操作柄10上升。因此外套筒12上升,該外套筒12的上端接觸到外插在內套筒11上的操作柄9的下端部分。
當將小沖洗用按鈕2d如圖9所示地按下到全沖程為止時,則隨著操作柄10的上升,外套筒12和內套筒11同時上升。通過該內套筒11的上升,襯墊11c離開閥座4a而開閥,水箱內的水從排水筒4供應到便器。在沖洗水的排水期間,內套筒11和外套筒12因浮體11d產生的浮力而被保持在圖10的位置,通過水箱內的水位下降,如圖11所示,外套筒12因其自重和重錘12a內的水的重量而開始下降。而且,通過該下降,如同圖11所示,凸輪13卡合在內套筒11的突起11b上。
通過凸輪13和卡合突起11b的卡合,外套筒12的自重和重錘12a中的水的重量傳達到內套筒11上,如圖11所示,內套筒11與外套筒12為一體地下降。而且,外套筒12的下端落座在設置在外殼3上的隔壁3a上,外套筒12的下降停止。
然后,如圖11所示,內套筒11因其自重和排水力而繼續(xù)下降。另外,維持在卡合突起11b和凸輪13卡合的狀態(tài)。而且,如圖12所示,當內套筒11進一步下降時,襯墊11c落座在閥座4a上,排水停止。
如上所述,在小沖洗時,凸輪13被保持在圖3的姿勢而且不轉動。因此,在使用頻率高的小沖洗時凸輪13不做任何動作,當外套筒12下降時卡合在內套筒11的卡合突起11b上,僅將內套筒11按下。因此,由于凸輪13僅重復大沖洗時的轉動動作,在小沖洗時不動作,所以可使凸輪13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上述的內套筒11為上下端部開口的筒形狀,具備當水箱內的貯水的水位比該內套筒11高時,經由該內套筒11向便器內排水的溢流機構。
因此,支軸6如圖14~圖16所示,在內部形成有水路,在端部上形成支軸給水口6a,在該支軸給水口6a上連接有封水用軟管H的終端部(參照圖2),該封水用軟管H的起始端部連接在設置于浮球塞B上的封水用取出口Ba上。
而且,支軸6在大致中央下部上形成有支軸排水口6b,該支排水口6b配置在也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內套筒11的正上方(參照圖3)。
而且,在便器沖洗時(大沖洗時和小沖洗時),當沖洗用水箱T內部的水位開始下降,設置在浮球塞B上的浮球塞浮體Bb也隨之沿著水面下降,因而設置在浮球塞B內部的止水閥(圖示省略)打開,從浮球塞噴水口Bc朝向沖洗用水箱T開始供水。即,從浮球塞B的封水用取出口Ba通過封水用軟管H向支軸給水口6a供水,進而,通過支軸6內部的水路將水從支軸排水口6b排出。被排出的水通過內套筒11的中空的管路從排水筒4供應到便器主體中,形成封水用的水。
之后,接近便器沖洗結束,沖洗用水箱T內部的水位上升,當接近于滿水時WL的位置時,浮球塞浮體Bb也沿著水面上升,連動連結在浮球塞浮體Bb上的止水閥(圖示省略)關閉,停止從浮球塞噴水口Bc向沖洗用水箱T供水。
這樣一來,為了從形成在支軸6上的水路經由內套筒11向便器供應封水,不必象以往那樣直接將封水用的給水管連接在內套筒11上,可順利地進行大沖洗或小沖洗時的內套筒11的上下可動。
圖17、圖18所示的支軸6能夠不使來自支軸排水口6b的封水用的水擴散地可靠地排出內套筒11中。
即,圖17所示的支軸6在支軸排水口6b的前端部的內側上設置有十字形的整流板6c。
而且,圖18所示的支軸6在支軸排水口6b的前端部上安裝有作為整流網發(fā)揮功能的蓋6d。
上述的支軸6雖然在內部形成有水路,但也可以是如圖19所示,將形成于封水用軟管H上的封水供給部17固定在支軸6的下部的結構。
封水供給部17具備將從封水用軟管H流入的封水向下方排出的排水口17b。該封水供給部17的排水口17b優(yōu)選地配置在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內套筒11的正上方并為同軸。
在支軸6上向下方突出地設置有支軸固定部18。在支軸固定部18的下表面上設置凹部,另一方面,在封水供給部17的上方設置有凸部,通過使其嵌合可將封水供給部17固定在支軸6上。
而且,封水用軟管保持部19是一端形成環(huán)狀,以便能夠保持封水用軟管H,另一端形成夾子狀,以便可嵌合安裝在支軸6上。通過將封水用軟管H插通保持在環(huán)狀部分上,可更加可靠地固定封水用軟管H。
通過使封水用軟管H為從浮球塞B上與支軸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狀態(tài),可防止與驅動連桿7、8的沖突。
而且,通過將封水供給部17的安裝部也制成可上下調整,可防止與驅動連桿7、8的沖突。
封水供給部17也可以不固定在支軸6上而是固定在外殼3上,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將封水供給部17的排水口17b配置在支軸6的下方、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內套筒11的正上方并且為同軸。
圖20為表示沖洗水箱T中具備作為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雙沖洗閥方式的低水箱排水閥的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20中,在沖洗水箱T的上端壁121(也可以是分體的水箱蓋)和下端壁122之間組裝有低水箱排水閥21。該低水箱排水閥21是由裝入組裝在上端壁121上的操作部22和外殼23構成。
操作部22在殼體22a的內部具備隔著隔壁22b配置的大沖洗用按鈕22c和小沖洗用按鈕22d,在大沖洗用按鈕22c和小沖洗用按鈕22d上分別連結有桿22e、22f。另外,隔壁22b位于大沖洗用按鈕22c和小沖洗用按鈕22d之間,由該隔壁22b將這些按鈕22c、22d之間阻斷。因此,不會將大沖洗用按鈕22c和小沖洗用按鈕22d同時按下。
外殼23在其下端一側上形成有隔壁23a,同時在下端具備有排水筒24,將該排水筒24插入開在沖洗水箱T的下端壁122上的開口122a中。來自排水筒24的沖洗水供應到便器主體(未圖示)中。另外,在外殼23的周壁上,如圖36的外觀圖所示,預先開有連通于沖洗水箱T內部的開口23b,水從該開口23b流入外殼23內。
在外殼23的上端與桿22e、22f對向的位置上具備中間開關25a、25b。這些中間開關25a、25b在壓縮彈簧25c、25d的作用下向桿22e、22f一側受力。
在外殼23的內部固定有支軸26,在該支軸26的周圍自由轉動地保持有一對驅動連桿27、28。而且,在驅動連桿27、28上分別連接有操作柄29、30。
在操作柄29的下端上連接內套筒31,同時在操作柄30的下端上連接外套筒32。內套筒31在上端一側上形成突起31a,同時在下端上作為閥體而具備襯墊31b,進而在該襯墊31b的上方形成浮體31c。外套筒32在下端具備可預先貯存水的桶狀的重錘32a,同時在上端一側具備可在上下方向自由轉動的凸輪33。而且,在外套筒32的下端一側上外插有錘套筒34。在錘套筒34上一體地連結有沿著外套筒32的外表面延伸到凸輪33部分為止的柄34a。
凸輪33如圖21的放大圖所示自由轉動地連接在設于外套筒32上的樞軸32b上,在U字狀的前端部上連接有設置在柄34a上端的銷34b。而且,構件的位置關系為,在處于靜止位置時,在操作柄29的下端29a和外套筒32的上端32c之間形成間隙。
在以上的結構中,在進行大沖洗時將大沖洗用按鈕22c按下。因此,如圖22所示,中間開關25a被按下,使驅動連桿27繞支軸26向順時針方向轉動。通過該驅動連桿27的轉動,操作柄29被上提,將內套筒31上拉。而且,通過該內套筒31的上升,襯墊31b從排水筒24上端的閥座24a離開而開閥。通過該開閥,水箱內貯留到最高水位的水從排水筒24向便器排出,進行便器沖洗。在襯墊31b上升進行的開閥之后,水箱內的水位逐漸下降,從排水筒24排出大沖洗所必須的沖洗水,當水位下降到低于浮體的位置時,內套筒31的自重和排水力勝過浮體的浮力,內套筒31下降并使襯墊31b落座在閥座24a上而閉閥。通過以上的行程進行大沖洗,向便器供應沖洗所必須流量的沖洗水。
其次,在進行小沖洗時,在圖20的靜止狀態(tài)下按下小沖洗用按鈕22d。因此,如圖23所示,驅動連桿28繞支軸26向逆時針方向轉動而使操作柄30上升。因此,外套筒32上升。而且,在成為圖21所示的外套筒32的上端32c抵接在操作柄29的下端29a上的狀態(tài)時,由于錘套筒34因其自重而欲停止在圖20的位置上,所以凸輪33繞樞軸32b向逆時針方向轉動而改變姿勢。
當如圖24所示將小沖洗用按鈕22d按下到全沖程為止時,外套筒32和內套筒31隨著操作柄30的上升而同時上升。通過該內套筒31的上升,襯墊31b從閥座24a上離開而開閥,水箱內的水從排水筒24向便器供應。在沖洗水的排水期間,通過浮體31c產生的浮力,內套筒31和外套筒32被保持在圖24的位置上,由于水箱內的水位下降,如圖25所示,外套筒32因其自重和重錘32a內的水的重量而開始下降。而且,通過該下降,如圖25所示,凸輪33卡合在內套筒31的突起31a上。
通過凸輪33和突起31a的卡合,外套筒32的自重和重錘32a中的水的重量傳達到內套筒31上,如圖26所示,內套筒31與外套筒32成為一體而下降。而且,如圖27所示,由于外套筒32的下降,錘套筒34的下端落座在設于外殼23上的隔壁23a上。外套筒32進一步下降并落座在隔壁23a上。在該外套筒32落座的同時突起31a和凸輪33的卡合被解除。而且,如圖28所示,當內套筒31進一步下降時,襯墊31b落座在閥24a上而停止供水。因此,凸輪33轉動到原來的姿勢,并返回到圖20所示的靜止狀態(tài)。
如上所述,在小沖洗時使內套筒31與外套筒32一起上升,可使襯墊31b從閥座24a上離開而開閥。而且,在沖洗水的排水后,利用外套筒32的自重和重錘32a內的水的重量使內套筒31與外套筒32聯(lián)動地下降,與大沖洗相比能夠快速地閉閥。而且,由于將凸輪33和與其卡合的突起31a配置在重錘32a的上方,所以可將重錘32a降低到比以往例更低的水平,因此,能夠確保小沖洗時的流量,可靠地進行便器的沖洗。而且,由于凸輪33配置在外套筒32的上端一側,所以沖洗水箱T內部的維修檢查可將上端壁121打開而從上方簡單地進行。
圖29~圖35為表示凸輪的卡合部的其他構成例的主要部分的視圖,對于和前例相同的構成構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29~圖31為在外套筒上具備由彈簧施力的凸輪的例子。
圖中,在操作柄29、30上與前例同樣地分別連接有內套筒35和外套筒36。在內套筒35和外套筒36之間具有外殼37的筒部37a,內套筒35和外套筒36以上下自由移動的關系相對于該外殼37的筒部37a連接。在外套筒36的上端部上組裝有由彈簧38a向外套筒36的中心方向受力的凸輪38。凸輪38如該圖的放大圖和圖37的立體圖所示,將前端一側制成圓錐狀,可插入形成在內套筒35的外周上的卡合槽35a中。另外,彈簧38a通過設于外套筒36的外表面上的反力承受器(未圖示)支承。另一方面,在外殼37的筒部37a的上端部上形成與凸輪38前端部的圓錐整合的傾斜的導向面37b。
在以上的結構中,靜止時如圖29所示,為凸輪38前端的圓錐部抵接在導向面37b上的狀態(tài)。因此,在進行大沖洗時,通過按下前例中的大沖洗用按鈕22c,使操作柄29向上移動。從而可如圖30所示僅將內套筒35上拉,通過將設置在該內套筒35下端的襯墊從排水筒的閥座上拉離而開閥。通過該開閥而向便器供應沖洗水,內套筒35在開閥后,從排水筒排出大沖洗所必須的沖洗水,當水位下降到低于浮體的位置時,內套筒35的自重和排水力勝過浮體的浮力,內套筒35下降,使襯墊落座在閥座上而閉閥,返回到圖29的靜止位置。
在進行小沖洗時,通過按下前例中的小沖洗用按鈕22d,使操作柄30上升,并使外套筒36上升。通過該外套筒36的上升,如圖31所示,外套筒36相對于套管37的筒部37a相對上升。因此,與圓錐面接合的凸輪38的前端面沿導向面37b上升,如該圖的放大圖所示,凸輪38的前端通過內套筒35的卡合槽15而卡合。因此,內套筒35也與外套筒36同時地上升,可通過將該內套筒35下端的襯墊從閥座上拉離而開閥。而且,在開閥后因重錘內的水的重量和外套筒36及內套筒35的自重而下降,沖洗水的流量比大沖洗時減少地閉閥。在該內套筒35和外套筒36下降時,凸輪38的圓錐面從圖31的狀態(tài)被外殼37的筒部37a的導向面37b引導而設定在圖29和圖30的位置。因此,內套筒35與凸輪38無關,因自重和排水力而進一步下降,并返回到圖29的靜止狀態(tài)。
本例中,由于也使重錘(未圖示)位于凸輪38和卡合槽35a形成的卡合部的下側,所以在可進行卡合部的維修檢查的同時,適當地確保小沖洗時的沖洗水的流量。
圖32~圖35為在外套筒上具備兼用作重錘的凸輪的例子。
另外,對于與前例相同的構成構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并省略其詳細說明及圖示。
圖32中,在操作柄29、30上與前例同樣地分別連接有內套筒39和外套筒40。在內套筒39和外套筒40之間具有外殼41的筒部41a,內套筒39和外套筒40相對該外殼41的筒部41a以上下自由移動的關系連接。在外套筒40的上端部組裝有兼用作重錘的凸輪42。凸輪42如圖32的放大圖所示,通過樞軸42a可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地連接,前端側作為卡合用鉤部42b形成。另一方面,在外殼41的筒部41a的上端部上形成有凸輪42的前端部抵接的導向面41b。
在以上的結構中,靜止時如圖32所示,為凸輪42的前端部抵接在導向面41b上的狀態(tài)。因此,在進行大沖洗時通過按下前例中的大沖洗用按鈕22c,使操作柄29向上移動。從而如圖33所示可僅將內套筒39上拉,將設于該內套筒39下端上的襯墊從排水筒的閥座上拉離而開閥。通過該開閥而將沖洗水向便器供應,內套筒39在開閥后從排水筒排出大沖洗所必須的沖洗水,當水位下降到低于浮體的位置時,內套筒39的自重和排水力勝過浮體的浮力,內套筒39下降,使襯墊落座在閥座上而閉閥,返回到圖32的靜止位置。
在進行小沖洗時,通過按下前例中的小沖洗用按鈕22d,使操作柄30上升并使外套筒40上升。如圖34所示,通過外套筒40的上升,外套筒40相對于外殼41的筒部41a相對上升。另一方面,外套筒40的上端抵接在內套筒39的上端一側,因而內套筒39與外套筒40同時上升,可通過將該內套筒39下端的襯墊從閥座上拉離而開閥。
而且,通過外套筒40的上升,凸輪42因其自重而從圖34的姿勢位移成圖35的姿勢,凸輪42前端的卡合用鉤部42b進入到在內套筒39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卡合槽39a中。
在開閥后因重錘內的水的重量和外套筒40及內套筒39的自重而下降,沖洗水的流量比大沖洗時減少地閉閥。在該內套筒39和外套筒40下降時,由于凸輪42與導向面41b接觸而從圖35的凸輪42的姿勢繞樞軸42a順時針方向轉動,以圖35、圖34的順序變化,恢復到圖32的靜止狀態(tài)。
本例中,由于也使重錘(未圖示)位于由凸輪42和卡合槽39a形成的卡合部的下側,所以在能夠進行卡合部的維修檢查的同時,可適當地確保小沖洗時的沖洗水的流量。
另外,在上述的任一實施例中,其結構為內套筒是上下端部開口的筒狀,并具備水箱內貯水的水位高于該內套筒時,經由該內套筒向便器內排水的溢流機構。
而且,本實施例也在支軸上形成水路,在大沖洗或小沖洗時向便器排水后,為了使水滯留在便器的回水彎中而封水,使水從該支軸的水路經由內套筒流動。通過采用這種結構,不必象以往那樣在內套筒上直接連接封水用的供水管,能夠順利地進行大沖洗或小沖洗時內套筒的上下移動。
產業(yè)上利用的可能性本發(fā)明中,由于使和外套筒及內套筒聯(lián)動地下降的凸輪位于配置在外套筒周圍上的重錘的更上方,所以可降低重錘的水平。因此,即使在小沖洗的情況下也能夠增加向便器排水的沖洗水量,進行可靠的便器沖洗。而且,由于將凸輪設置在外套筒的上端一側,所以能夠從上方簡單地進行沖洗水箱T內部的凸輪的維修檢查。
而且,本發(fā)明中,由于使和外套筒及內套筒聯(lián)動地下降的凸輪僅在使用頻率低的大沖洗時進行轉動動作,所以可提高凸輪的耐久性,同時可在大沖洗和小沖洗兩種情況下進行可靠的動作。
而且,本發(fā)明中,由于將向便器供應封水的封水供應部配置在支軸的下方、內套筒的上方,所以不必將從浮球塞拉伸過來的封水用軟管直接插入內套筒中,消除了封水用軟管相對內套筒上下移動的阻力,可穩(wěn)定地維持正常的閥作動。而且,即使在長期間使用中水壓增高時或重復劇烈操作時等,也不會象以往那樣封水用軟管的前端從溢流排水管飛出或被滑動部夾住,可維持穩(wěn)定的動作,并且可緊湊地組裝。
權利要求
1.一種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包括在上端上分別設置大沖洗用和小沖洗用的操作部,同時使下端與排水筒連通的外殼;通過大沖洗用的操作部,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地配置在前述外殼內的一個驅動連桿;連接在該驅動連桿上,下端落座在具備朝向前述排水筒的流路的閥座上的閥體,以及在該閥體的上方具備浮體的內套筒;通過小沖洗用的操作部,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地配置在前述外殼內的另一個驅動連桿;連接在該驅動連桿上,同時外插在前述內套筒中并設置有重錘的外套筒;在前述重錘的上方具備前述外套筒下降時卡合在前述內套筒上的卡合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卡合部由設置在前述內套筒上的突起和可卡合在前述突起上地設置在前述外套筒上的凸輪構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凸輪自由轉動地連接在設置于外套筒上的樞軸上,并且將錘套筒自由轉動地連接在位于樞軸附近的銷上,而且,在外套筒向上方移動時前述錘套筒的自重由凸輪的銷承受,前述凸輪以樞軸為軸轉動而卡合在設置于內套筒上的突起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凸輪在設置于外套筒上的橫孔中被彈簧施力,并且跨過外殼導向件地配置,在外套筒向上方移動時前述凸輪向彈簧施力,前述凸輪沿著前述外殼導向件卡合在設置于內套筒上的槽中。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凸輪自由轉動地連接在設置于外套筒上的樞軸上,并且載置在外殼導向件上與其接觸,另外,當外套筒向上方移動時,前述凸輪因自重而沿著前述外殼導向件旋轉,前述凸輪的卡合用鉤部卡合在設置于內套筒上的卡合槽中。
6.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操作部具備分別壓下前述一對驅動連桿的一對按鈕式的操作按鈕,在這些操作按鈕之間具備隔壁。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在前述外套筒和內套筒之間設有卡合該外套筒和內套筒的凸輪,前述凸輪的結構為僅在前述內套筒升降的大沖洗操作時應解除前述外套筒和內套筒的卡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卡合在設置于前述內套筒上的卡合突起上的前述凸輪可上下方向轉動地設置在前述外套筒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各驅動連桿分別經由操作柄連接在內套筒和外套筒上,前述凸輪在其上端一側上一體地形成連桿,同時通過設置在該連桿的基端上的樞軸連接在外套筒上,并且,前述連桿的前端抵接在連接于內套筒上的操作柄上,通過操作柄的上升,前述凸輪繞樞軸轉動,解除向設置在前述內套筒上的卡合突起上的卡合。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卡合突起是下端一側為圓錐狀。
11.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具備向便器供應封水的封水供應部,該封水供應部的排水口位于支承前述驅動連桿的支軸的下方,并且配置在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中空狀的內套筒的上方。
12.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支承前述驅動連桿的支軸在內部形成水路,在一端上形成供水口,在作為溢流排水管發(fā)揮功能的中空狀的內套筒的正上方位置上形成排水口。
13.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排水口為防止排水擴散的結構。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排水口通過整流板防止排水的擴散。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低水箱排水閥,其特征是,前述排水口通過整流網防止排水的擴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低水箱排水閥,包括在上端上設置操作部,同時在下端上設置有與便器連通的外殼;通過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轉動地配置在外殼內操作部的壓下而轉動的一對驅動連桿;連接在一個驅動連桿上,在下端具備落座在排水筒上端的閥座上的閥體的內套筒;連接在另一個驅動連桿上,同時外插在內套筒上并且在下端部上具備重錘的外套筒;在重錘的上方設置有外套筒下降時卡合在內套筒上的卡合部。這樣,通過將卡合部配置在外套筒的上端一側上,可以確保小沖洗的沖洗水流量。
文檔編號E03D1/02GK1511212SQ0281044
公開日2004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上野陽一郎, 福澤英司, 司 申請人:東陶機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