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修補流道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修補損壞的流道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當?shù)叵鹿艿?,諸如管線或通道,出現(xiàn)損壞或者由于過于老化而無法進行正常操作時,可在不用挖開地面以露出管道以及不用拆開管道部分的情況下修補和修復管道。用于修補地下管的這種非挖掘方法是公知的,并且通常應用于土木工程領(lǐng)域。
具體地,該管道方法使用由充滿可硬化樹脂的樹脂吸收材料制成的管道袋,并且外表面覆蓋有高氣密性的塑料膜。通過加壓流體將管道袋插入到待修補的管道中,以使得當管道袋行進到管道中較深處時被翻轉(zhuǎn)為里朝外。在下文中,將該插入方式稱為“外翻”。當在管道中將管道袋的整個長度外翻(也就是,轉(zhuǎn)為里朝外)時,所翻轉(zhuǎn)的管道再一次被加壓流體壓在管道的內(nèi)壁上,并且當充滿在管道中的可硬化樹脂被加熱時,管狀撓性襯硬化,所述硬化通過加熱充入到管道袋中的流體而實現(xiàn)。因此可在管道中形成塑料管道以修補所述管道。
在如上所述的管道方法中,必須在遭受修補的管道部分臨時阻斷或分流維護流體(諸如污水),以防止維護流體從中流過。
然而,必須分流大量維護流體,特別是在修補大直徑管道的情況中,在安置用于分流維護流體的大尺寸裝置時,修補操作會遇到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發(fā)明人提出了一種在維護流體流經(jīng)其中時修補管道的方法。參照
圖18,該方法包括在管道120中形成其外徑小于管道120內(nèi)徑的小管狀組件115,在管狀組件115和管道120之間的間隙S中充入灌漿物質(zhì)135,并使得灌漿物質(zhì)135硬化。
在圖18中所示的方法中,分成多塊(在圖18中所示的實施例中為5塊)的塊體101在管道120中被裝配在一起以形成管狀組件115。接著,從與管狀組件115的孔101e相連接的灌漿軟管134中將灌漿物質(zhì)135注入到管狀組件115和管道120之間的間隙S中。
當將灌漿物質(zhì)135注入到管狀組件115和管道120之間的間隙S中時,管狀組件115由于浮力而升起,因此減小了上側(cè)的間隙S的寬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管套140和設置在其中的桿141將管狀組件115展開以確保管狀組件115的圓柱形形狀。另外,螺栓136被設置在管狀組件115的最高點處以調(diào)整管道120的內(nèi)壁和管狀組件115之間的間隙S,以使得間隙S整體上是基本均勻的。
另外,手柄142的轉(zhuǎn)動致使設置在管狀組件115中的管套140徑向向外移動上部和下部桿141(由圖18中的箭頭所指示),并且附于相應桿141端部的弓形支撐板143上下地壓在管狀組件115的內(nèi)表面上,以便于徑向向外推開管狀組件115,從而使得管狀組件115保持圓柱形形狀。
然而,實際上已經(jīng)證實,充入到間隙S中的灌漿物質(zhì)135的壓力使得管狀組件115變形為圖18中的單點劃線所表示的基本為心形的形狀(圖18中的單點劃線表示管狀組件115中心線的變形),因此無法在硬化以后使管狀組件115保持為需要的圓柱形形狀。
另外,由于是從偏斜到穿過管道120中心的垂直面的左右位置處將灌漿物質(zhì)135注入到間隙S中的,因此灌漿物質(zhì)135不是被均勻地注入到間隙S中的,這構(gòu)成了導致管狀組件115變形的其他原因。
另外,在圖18中所示的結(jié)構(gòu)中,由于管套140被設置在管狀組件115的中心,其中桿141從管套140處上下延伸,因此在操作期間操作者不能夠在管狀組件115中移動,從而降低了可操作性。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修補流道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夠防止硬化后管狀組件的變形,以便于使管狀組件保持為期望的圓柱形形狀。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修補流道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夠使得操作者在形成于流道中的管狀組件中移動,從而提高可操作性。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修補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管道中形成管狀組件,所述管狀組件的外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內(nèi)徑;將灌漿物質(zhì)充入到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沿所述管道的縱向?qū)⒐軤畹目膳蛎洸⒖墒湛s的壓力袋放置在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流體以使得所述壓力袋膨脹;以及用所述膨脹的壓力袋支撐所述管狀組件。
最好,在上述方法中,沿所述管道的縱向放置管狀的可膨脹并可收縮的壓力袋的所述步驟可包括將所述壓力袋連接到粘附于所述管道內(nèi)壁上的鉤-環(huán)型緊固件上。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流體的所述步驟可包括以預定壓力下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壓力水。
該方法還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充入到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的灌漿物質(zhì)硬化以后,排出充在所述壓力袋中的流體;以及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灌漿物質(zhì)并使得灌漿物質(zhì)硬化。
該方法還可包括以下步驟將三角形支撐物引入到所述管狀組件中,以便于用所述三角形支撐物在所述管狀組件的內(nèi)表面上的三點處支撐所述管狀組件。可在所述管狀組件的內(nèi)表面上的最高點處、左側(cè)位置和右側(cè)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
在上述方法中,充入灌漿物質(zhì)的所述步驟包括多次交替進行注入部分灌漿物質(zhì),及停止注入直到該部分灌漿物質(zhì)硬化。
依照本發(fā)明,由于膨脹的壓力袋在左手側(cè)和右手側(cè)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通過壓力袋的彈性變形可吸收由于灌漿物質(zhì)的壓力所導致的管狀組件的輕微變形,從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狀組件的局部變形,因此可使整個管狀組件保持為期望的圓柱形形狀。
由于壓力袋被附于粘附在管道內(nèi)壁上的鉤-環(huán)狀的緊固件上以使得壓力袋沿管道的縱向延伸,因此可在管狀組件形成于管道中之前預先將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壓力袋放置在管道中。
另外,由于每個壓力袋中都充滿預定壓力下的壓力水,因此與充滿可高度壓縮氣體(諸如空氣)的壓力袋相比,可有效地防止管狀組件的變形。
由于充入到管狀組件與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S中的灌漿物質(zhì)被硬化,因此在灌漿物質(zhì)被充入到壓力袋中并硬化之前,充入到每個壓力袋中的流體被排出,因此壓力袋也用作灌漿物質(zhì)。
引入到管狀組件中的三角形支撐物用于在其內(nèi)表面上的最高點、左低點和右低點的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從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狀組件的變形。另外,由于操作者可穿過三角形支撐物,操作者可在管狀組件中走來走去,從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由于灌漿物質(zhì)是以分部分多次的方式注入到間隙中的,因此均勻地注入到整個間隙中的灌漿物質(zhì)從下面逐漸硬化,從而進一步有效地防止管狀組件的變形。
在結(jié)合附圖進行閱讀時,從以下對于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中將更加明白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優(yōu)點和特征。
附圖的簡要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補管道的塊裝置的側(cè)視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塊裝置的外部圖(沿圖1中箭頭A所指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圖3是沿圖2中的線B-B所截的塊裝置的橫截面圖;圖4示出了當沿圖2中箭頭C所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塊裝置的圖示;圖5是沿圖4中的線D-D所截的塊裝置的橫截面圖;圖6是沿圖2中的線E-E所截的塊裝置的橫截面圖;圖7是用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修用蓋子的側(cè)視圖;圖8是沿圖7中的線F-F所截的蓋子的橫截面圖;圖9和圖10是管道的橫截面圖,用于示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修補流道的方法;圖11是局部透視圖,示出了如何將壓力袋引入到管道中的方法;圖12是其中設置有壓力袋的管道的橫截面圖;圖13和14是分解側(cè)視圖,示出了沿縱向使相鄰的環(huán)形元件相連接的一種方法;圖15是沿圖14中的線H-H所截的橫截面圖;圖16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管狀組件的管道的橫截面圖;圖17是壓力袋的橫截面圖;以及圖18是管道的橫截面圖,用于示出一種修補管道的傳統(tǒng)方法。
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述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結(jié)合本發(fā)明的若干優(yōu)選實施例來描述本發(fā)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補管道的塊裝置的側(cè)視圖;圖2是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補管道的塊裝置的外部圖(沿圖1中箭頭A所指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圖3是沿圖2中的線B-B所截的橫截面圖;圖4示出了當沿圖2中箭頭C所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塊裝置的圖示;圖5是沿圖4中的線D-D所截的橫截面圖;圖6是沿圖2中的線E-E所截的橫截面圖;圖7是蓋子的側(cè)視圖;圖8是沿圖7中的線F-F所截的橫截面圖。
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補流道的塊裝置1(在下文中簡稱為“塊裝置1”)構(gòu)成了短管2的部分,所述短管2的外徑小于圖9和圖10中所示的管道20的內(nèi)徑(短管2被分成許多塊(在本實施例中被分成5塊))。塊裝置1包括限定了內(nèi)表面的弧形平坦內(nèi)板1A;沿內(nèi)板1A的周邊向外植入的外板1B;用于加固內(nèi)板1A和外板1B的多個加強肋1C;用于防止加強肋1C變形的多個凸狀板1D;以及設在塊裝置1兩個圓周端的盒1E。這些部件可用塑料材料以整體的方式構(gòu)成。
構(gòu)成塊裝置1部分的塑料材料可由,諸如氯乙烯、ABS、DurasterPolymer(商品名)等等透明塑料,諸如PVC、聚乙烯等等的半透明塑料,或諸如PVC、聚酯、ABS、聚乙烯、聚丙烯等等不透明塑料制成。塊裝置1是通過注塑法使用具有從1Kg到10Kg范圍內(nèi)重量的上述塑料材料整體模制而成的。內(nèi)板1A和外板1B都具有1.0mm到10.0mm的厚度。如從圖2中可看到的,將圓周尺寸L設定得大于寬度尺寸b(管道20的縱向)(L>b)。
在塊裝置1中,沿內(nèi)板1A上的圓周方向(在圖2中從左至右)延伸的多個(本實施例中為5個)加強肋1C以平行的方式被以適當間隔設置在寬度方向(圖2中的垂直方向,和管道20的縱向)上上。多個(本實施例中為13個)凸狀板1D以平行的方式被設置在圓周方向上,彼此相距適當間隔,所述凸狀板1D沿垂直于相應的加強肋1C(寬度方向)的方向在內(nèi)板1A上延伸。因此,塊裝置1的內(nèi)板1A和外板1B由以柵格形式布置的多個加強肋1C和多個凸狀板1D加固以增加剛度。
如圖2中所示的,在外板1B和加強肋1C的凸狀板1D所限定區(qū)域中,在寬度方向(圖2中的垂直方向)上沿一條直線形成了具有較大直徑的螺栓通孔3和具有較小直徑的螺栓通孔4。
這里,如圖6中所示的,由每個凸狀板1D的加強肋1C所圍繞的每個區(qū)域都形成有切成V形的空間5,所述空間5具有與內(nèi)板1A相接觸的前端。或者,如圖7中所示的,在由每個凸狀板1D的加強肋1C所圍繞的每個區(qū)域內(nèi)可形成與內(nèi)板1A相接觸的環(huán)形空間6′。
形成于塊裝置1每個圓周端處的盒1E的內(nèi)表面和外表面是打開的。如圖2中所示的,盒1E的內(nèi)部被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6個)沿寬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加強肋6所隔開。另外,如圖4和5中所示的,穿通外板1B形成了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5個)螺栓通孔7和氣孔8,所述外板1B限定了圓周外端面。此外,如圖5中所示的,氣孔9以偏斜的方式形成于外板1B的內(nèi)壁中。如圖5中所示的,兩個矩形槽1a在其整個長度上形成于外板1B的一個圓周端面中,同時兩個凸起1b在其整個長度上形成于另一個圓周端面中。
如圖4中所示的,兩個矩形槽1c形成于塊裝置1的外板1B的一個外端面(縱向上的外端面)中,同時兩個凸起1d以整體的方式形成于外板1B的另一個外端面中。
返回來參照圖1,在塊裝置1的兩個外板1B的兩個圓周端處都還形成了兩個內(nèi)部和外部矩形孔10(在圖1中只示出了一個外板1B)。
接下來,將參照圖9到17來描述使用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圖1到圖6中所示的塊裝置1的修補流道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尤其適用于修補管道。
圖9和圖10是管道的橫截面圖,用于示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修補流道的方法;圖11是示出一部分管道的透視圖,示出了如何將壓力袋引入到管道中的方法;圖12是裝有壓力袋的管道的橫截面圖;圖13和14是分解側(cè)視圖,示出了沿縱向使相鄰的環(huán)形元件相連接的一種方法;圖15是沿圖14中的線H-H所截的橫截面圖;圖16是其中形成有管狀組件的管道的橫截面圖;以及圖17是壓力袋的橫截面圖。
首先參照圖9和圖10,管道20,諸如以基本水平的方式埋置于地下的污水管,包括開口于地面的出入孔21。在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修補方法中,如圖12中所示的,首先將兩個可膨脹并可收縮的管狀壓力袋11沿管道20的縱向設置在管道20的內(nèi)壁上。具體地,如圖11中所示的,管道20裝有多個鉤-環(huán)型緊固件12,所述緊固件12以左右兩列的方式以適當?shù)拈g距沿縱向被布置于管道20內(nèi)壁的上部中。每個壓力袋11都在其外圓周表面上以與縱向上的管道20上的鉤-環(huán)型緊固件12相同的間距裝有多個鉤-環(huán)型緊固件13。
為了如上所述將壓力袋設置在管道20中,將壓力袋11引入到管道20中。接著,使得附于壓力袋11上的鉤-環(huán)型緊固件13與固定于管道20內(nèi)壁上的鉤-環(huán)型緊固件12對準并連接。此外,用粘合劑將相連接的鉤-環(huán)型緊固件12、13相互粘結(jié),以便于以良好的可加工性沿管道20的縱向?qū)毫Υ?1布置于管道20底壁的上部中。應該注意的是,圖9和圖10中省略了壓力袋11的圖示。
在將兩個壓力袋11布置于管道20底壁的上部中以后,多個環(huán)形短管2沿管道20的縱向相互連接以便于形成如圖10中所示的管道20中的一個管狀組件15,每個短管2都由多個(5個)沿圓周方向連接的相鄰塊裝置1構(gòu)成。
通過沿圓周方向?qū)K裝置1一個接一個地連接在管道20中而形成短管2。通過沿縱向?qū)⒏鱾€短管2相連接而構(gòu)成管狀組件15??稍诰S護諸如污水等流體流經(jīng)管道20的同時執(zhí)行這些操作。另外,甚至可在維護流體滯留在管道底部上時執(zhí)行這些操作。
以下述方式沿圓周方向連接塊裝置1以形成短管2。
首先,如圖12中所示的,將所要裝配的塊裝置1從出入孔21引入到管道20的入口中。由于多個塊裝置1被裝配成構(gòu)成管狀組件15的每個短管2,因此每個塊裝置1都是小尺寸的。因此,即使管道20具有大直徑(600mm或以上),也可容易地將用作管道20的修補中的塊裝置1從出入孔21中引入并裝配成短管2。
在裝配之前的塊裝置1中,用圖7和圖8中所示的蓋子16將形成于每個圓周端的盒1E的外部開口覆蓋。
蓋子16是用塑料材料整體模制而成的,并且如圖7中所示的,蓋子16具有以整體的方式形成于兩個橫向端部的接合爪16a。另外,總數(shù)為8個的錨固爪16b以整體的方式形成于蓋子16的下表面上。蓋子16被覆蓋在塊裝置1的盒1E中以便于封閉外部開口。兩端上的接合爪16a與形成于塊裝置1的外板1B中的矩形孔10(見圖1)相接合,接著如上所述,粘結(jié)或焊接蓋子16以覆蓋塊裝置1的盒1E的外部開口。
另外,在裝配之前的塊裝置1中,其長度大于塊裝置1的長度b(見圖2)的7個螺栓22(在圖13中只示出了2個)交替地插在穿通外板1B和加強肋1C所形成的具有不同直徑的螺栓通孔3、4中。用與之擰緊的螺母23將每個螺栓22緊固于塊裝置11上。如圖所示的,螺栓22的螺紋部分從塊裝置1的一個端面向外突出。同樣,在裝配成短管2的每個塊裝置1中,利用其向外突出的螺紋部分,將螺栓22插入到塊裝置1中并緊固在一個端面上。
每個螺栓22的頭穿過穿通外板1B所形成的具有大直徑的螺栓通孔3中,并與加強肋1C相接觸。與螺栓22相接合的螺母23也與加強肋1C相接觸。因此,螺栓22的頭和螺母23將不會暴露于塊裝置1的外部。螺栓22和螺母23是用諸如不銹鋼、鐵等等金屬或諸如尼龍、聚酯等等塑料材料制成的。可將墊圈、墊料或類似物放置在每個螺栓22所緊固的位置處。
沿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塊體1以下述方式相互接合。
沿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塊裝置1的盒1E沿圓周方向彼此緊密接觸。穿通塊裝置1所形成的多個螺栓通孔7和氣孔8彼此相通,并且形成于一個塊裝置1的端面上的凸起1b被裝配于形成于另一個塊裝置1的端面中的槽1a中,以便于沿圓周方向密封兩個塊裝置1的接頭。這樣,可將粘合劑涂覆于槽1a和凸起1b上以提高它們之間的粘著性。此處所使用的粘合劑可為以環(huán)氧樹脂或四氫呋喃溶劑為基礎的粘合劑、或為硅-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或丁基橡膠基粘合劑。
由于兩個盒1E的內(nèi)表面都是打開的,因此從一個盒1E的開口中將螺栓24插入到螺栓通孔7中,同時從另一個盒1E的開口中插入螺母25并將其裝配在螺栓24上(見圖11)。重復此項操作以便于將沿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塊裝置1相互連接。
接著,如圖14中所示的,當將沿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塊裝置1如上所述那樣相互連接時,將油灰填充到兩個塊裝置1的盒1E中,并且以上面所述的方式用圖7和圖8中所示的蓋子16覆蓋內(nèi)表面上的相應開口。這樣,由于蓋子16形成有多個錨固爪16b,因此可通過油灰中的錨固爪16b的錨固效應避免蓋子16脫落。此處所使用的用于填充盒1E的油灰可為樹脂油灰,諸如環(huán)氧樹脂、聚脂樹脂、硅酮樹脂等等、及水泥油灰等等。盒1E可不必充滿油灰,而是可在裝配以后充滿灌漿物質(zhì)。
由于短管2是如上所述那樣形成的,因此如圖9中所示的,多個短管2沿管道20的縱向相互連接,以便于如圖10中所示的,在管道20中形成一個管狀組件15。接下來,將描述如何沿縱向連接短管2。
參照圖13,從裝配好的短管2(沿管道20的縱向相鄰的短管2)處伸出的螺栓22被插入到未裝配好的短管2的未被插入螺栓的剩余螺栓通孔3、4中,并且未裝配好的短管2與裝配好的短管2緊密接觸。因此,如圖15中所示的,未裝配好的短管2的端面上的凸起1d被裝配到形成于裝配好的短管2的端面中的槽1c中,以便于對準兩個短管2同時密封兩個短管2的接頭。
隨后,如圖14中所示的,用從具有較大直徑的螺栓通孔3中引入的工具緊固裝配在螺栓22端部上的螺母23,以便于將未裝配好的短管2裝配為裝配好的短管2。此時,如上所述的,由于螺栓22的頭和螺母23沒有暴露于塊裝置1的外部,因此,沿管道20的縱向相鄰的這兩個短管2緊密接觸。
當如上所述沿管道20的縱向相鄰的這兩個短管2緊密接觸時,以相同的方式在管道20的縱向上順序地裝配好短管2,以便于在管道20中形成一個管狀組件15。
由于形成于管道20中的管狀組件15具有小于管道20內(nèi)徑的外徑,因此在管狀組件15與管道20之間形成間隙S(見圖16)。浮力使得管狀組件15浮起,從而減小管狀組件15上方的間隙S的上部徑向縫隙。
為了解決該不便,在本實施例中,如從圖16中可看到的,將設置在管道20中的間隙S上方的左右側(cè)上的壓力袋11充滿預定壓力(0.05Mpa到0.5Mpa范圍內(nèi))下的壓力水以膨脹壓力袋11,以使得膨脹的壓力袋11在外部圓周上的上部左右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15,從而防止管狀組件15由于浮力而浮起,從而使得間隙S基本上總是整體均勻的。或者,通過在管道20的下游側(cè)上堆積多個篾筐以阻斷儲存在管狀組件15中的維護水,利用水上面的重力作用以防止管狀組件15浮起,可防止管狀組件15由于浮力而浮起。
如圖17中所示的,壓力袋11由撓性軟管11a和覆蓋撓性軟管11a外表面的無紡織物(諸如聚丙烯)11b制成,并且由圖16中所示的一種裝置始終充滿定壓力下的壓力水。
具體參照圖16,密閉水箱30容納有水,其中壓力袋11的一端浸在水中??諝廛浌?2從空氣氣缸31處延伸并與密閉水箱30的頂部相連接。自動調(diào)壓閥33沿空氣軟管32設在中途。
當壓力水的輕微泄漏等等導致密閉水箱30中的水位降低從而降低密閉水箱30中的內(nèi)壓力時,自動調(diào)壓閥33被打開以便于通過空氣軟管32將空氣氣缸31中的壓縮空氣供應到密閉水箱30中,從而始終保持密閉水箱30中的恒定內(nèi)壓力,以使得壓力袋11中始終充滿定壓力下的壓力水。
另外,如圖16中所示的,將三角形支撐物40設置在管狀組件15中,以便于在三角形支撐物40的各個頂點處通過設置在支撐物40的各個頂點處的弓形支撐板41和調(diào)整螺栓42,從管狀組件15的內(nèi)部支撐管狀組件15內(nèi)表面上的最高點、左低點和右低點。
這里,可通過旋轉(zhuǎn)調(diào)整螺栓42來調(diào)節(jié)由支撐物40施加于管狀組件15上的支撐力,從而以均勻的壓制力在該三點處支撐管狀組件15。
另一方面,如圖16中所示的,在左手側(cè)和右手側(cè)的位置處穿通管狀組件15的上部形成了孔1e。灌漿軟管34與相應的孔1e相連接,以便于將灌漿物質(zhì)35,諸如水泥砂漿、樹脂灰漿等等,從兩個灌漿軟管34中同時注入到管狀組件15與管道20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S中。
這里,在本實施例中,灌漿物質(zhì)35以多次分部分的方式注入。具體地,分三次注入所述灌漿物質(zhì)35。初次注入灌漿物質(zhì)35,在灌漿物質(zhì)35充滿到圖16中所指示的線a時,停止灌漿物質(zhì)35的注入。在所注入的灌漿物質(zhì)35硬化以后,重新開始灌漿物質(zhì)35的注入,并且在灌漿物質(zhì)35充滿到圖16中所指示的線b時,再次停止灌漿物質(zhì)35的注入。接著,在第二次充入的灌漿物質(zhì)35硬化以后,將灌漿物質(zhì)35最終注入殘余間隙S中并使之硬化。
為了增加粘合劑的黏著性,可在水泥砂漿中混以乳膠,或者為了防止放氣,可在水泥砂漿中混以放氣抑制劑。而樹脂灰漿可主要由環(huán)氧樹脂、聚酯樹脂等等構(gòu)成。
在已充入到管狀組件15與管道20之間所形成的間隙S中的灌漿物質(zhì)35硬化以后,在將灌漿物質(zhì)35充入到壓力袋11中并硬化之前,壓力袋11中所充滿的壓力水被排出,其中灌漿物質(zhì)35使得管狀組件15與管道20相結(jié)合,因此管道20的內(nèi)壁是有襯里的,從而可由管狀組件15修補。
在前述操作中,如圖16中所示的,在灌漿物質(zhì)35被注入并硬化之后,管狀組件15由支撐物40在內(nèi)表面上的三點(最高點、左低點和右低點)處從內(nèi)部支撐,并且還由其外表面的上部中的左手側(cè)和右手側(cè)位置處的兩個壓力袋11從外部支撐管狀組件15。這樣,即使受到灌漿物質(zhì)35的壓力,管狀組件15也很少變形,并保持所期望的圓柱形形狀。
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膨脹的壓力袋11在左手側(cè)和右手側(cè)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15,通過壓力袋11的彈性變形可吸收由于灌漿物質(zhì)35的壓力所導致的管狀組件15的輕微變形,從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狀組件15的局部變形,因此可將整個管狀組件15保持為期望的圓柱形形狀。另外,由于壓力袋11充滿預定壓力下的壓力水,因此與充滿可高度壓縮的氣體,諸如空氣,的壓力袋11相比,可有效地防止管狀組件15的變形。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灌漿物質(zhì)35從形成于管狀組件15的上部左手側(cè)和右手側(cè)位置處的兩個孔1e中同時被注入到管狀組件15與管道20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S中,因此灌漿物質(zhì)35從左側(cè)孔和右側(cè)孔1e中被均勻地注入到間隙S中,從而防止管狀組件15的變形。另外,由于灌漿物質(zhì)35是以分部分多次的方式注入到整個間隙S中的,因此均勻地注入到整個間隙S中的灌漿物質(zhì)35從下面逐漸硬化,從而進一步有效地防止管狀組件15的變形。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三角形支撐物40被引入到管狀組件15中以便于在內(nèi)表面上的三點,即,最高點、左低點和右低點,支撐管狀組件15,從而由支撐物40防止已硬化的管狀組件15的變形。另外,由于操作者可穿過三角形支撐物40,操作者可在管狀組件15中走來走去,從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在充入到管狀組件15與管道20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S中的灌漿物質(zhì)35硬化以后,在灌漿物質(zhì)35被充入到壓力袋11中并硬化之前,充入到壓力袋11中的壓力水被排出,因此壓力袋11也用作灌漿物質(zhì)35。
雖然在本發(fā)明的應用方面作出了關(guān)于將多個塊裝置裝配到一個管道中以在管道中形成管狀組件的前述描述,但是無疑本發(fā)明還可適用于以下方法,即,將充滿可硬化樹脂的管道袋外翻為管道,并使得可硬化樹脂硬化以在管道中形成圓柱管(塑料管)。
如從以上描述中可明白的,依照本發(fā)明,由于膨脹的壓力袋將管狀組件支撐在上部左右位置中,因此可通過壓力袋的彈性變形吸收由于所注入的灌漿物質(zhì)的壓力而導致的管狀組件的輕微的變形,以防止硬化的管狀組件的局部變形,從而使整個管狀組件保持為期望的圓柱形形狀。
由于壓力袋被連接在粘附于管道內(nèi)壁上的鉤-環(huán)狀的緊固件上以使得壓力袋沿管道的縱向延伸,因此可在管狀組件形成于管道中之前預先將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壓力袋放置在管道中。
另外,由于每個壓力袋中都充滿預定壓力下的壓力水,因此與充滿可高度壓縮氣體,諸如空氣,的壓力袋相比,可有效地防止管狀組件的變形。
由于充入到管狀組件與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S中的灌漿物質(zhì)被硬化,因此在灌漿物質(zhì)被充入到壓力袋中并硬化之前,充入到每個壓力袋中的流體被排出,因此壓力袋也用作灌漿物質(zhì)。
引入到管狀組件中的三角形支撐物用于在其內(nèi)表面上的最高點、左低點和右低點的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從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狀組件的變形。另外,由于操作者可穿過三角形支撐物,操作者可在管狀組件中走來走去,從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由于灌漿物質(zhì)是以分部分多次的方式注入到間隙中的,因此均勻地注入到整個間隙中的灌漿物質(zhì)從下面逐漸硬化,從而進一步有效地防止管狀組件的變形。
雖然已結(jié)合其優(yōu)選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應該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的情況下,本領(lǐng)域熟練人員可對其進行各種修正。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只是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來確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修補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管道中形成管狀組件,所述管狀組件的外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內(nèi)徑;將灌漿物質(zhì)充入到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沿所述管道的縱向,將管狀的可膨脹并可收縮的壓力袋放置在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流體以使得所述壓力袋膨脹;以及利用所述膨脹的壓力袋支撐所述管狀組件。
2.依照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道的縱向放置管狀的可膨脹并可收縮的壓力袋的所述步驟包括將所述壓力袋連接于鉤-環(huán)型緊固件上,所述鉤-環(huán)型緊固件附在所述管道內(nèi)壁上。
3.依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流體的所述步驟包括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預定壓力下的壓力水。
4.依照權(quán)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充入到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的灌漿物質(zhì)硬化以后,排出充在所述壓力袋中的流體;以及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灌漿物質(zhì)并使得灌漿物質(zhì)硬化。
5.依照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將三角形支撐物引入到所述管狀組件中,以便于利用所述三角形支撐物在所述管狀組件的內(nèi)表面上的三個點處支撐所述管狀組件。
6.依照權(quán)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狀組件的內(nèi)表面上的最高點、左側(cè)點和右側(cè)點的位置處支撐管狀組件。
7.依照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充入灌漿物質(zhì)的所述步驟包括多次交替進行注入部分灌漿物質(zhì)、停止注入灌漿物質(zhì)直到該部分灌漿物質(zhì)硬化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修補流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可防止灌漿物質(zhì)硬化以后管狀組件的變形,從而將管狀組件保持為期望的圓柱形形狀。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管道中形成管狀組件,所述管狀組件的外徑小于所述管道的內(nèi)徑;將灌漿物質(zhì)充入到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沿所述管道的縱向?qū)⒐軤畹目膳蛎洸⒖墒湛s的壓力袋放置在所述管狀組件和所述管道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中;將所述壓力袋中充滿流體以使得所述壓力袋膨脹;以及用所述膨脹的壓力袋支撐所述管狀組件。通過本發(fā)明的程序,通過壓力袋的彈性變形可吸收由于灌漿物質(zhì)的壓力所導致的管狀組件的輕微變形,從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狀組件的局部變形,因此可將整個管狀組件保持為期望的圓柱形形狀。
文檔編號E03F7/00GK1493812SQ0313287
公開日2004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神山隆夫, 橫島康弘, 弘 申請人:株式會社湘南合成樹脂制作所, 有限會社橫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