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具有改進透鏡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78439閱讀:39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改進透鏡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使用隆起路面標志器作為交通車道的圖型,向駕駛員警告諸如小山、彎路和出口坡道之類的道路改變,并改進車道線指引,特別在晚上或駕駛條件惡劣時。隆起路面標志器許多應用中的一些使識別交通車道分隔、邊緣線、消防栓、機場出租車道以及其它特殊應用成為可能。通常,隆起路面標志器包括附著于標志器主體的后向反射透鏡。與鏡子型(或鏡面)反射相反,一般后向反射透鏡直接使光返回到它的源。后向反射透鏡向光源附近的觀看者顯示最大亮度-例如,車頭燈和駕駛員。這對任何觀察角度處的駕駛員幾乎都是真實的,這使后向反射透鏡的晚間能見度極優(yōu)良。隆起路面標志器中兩種常用的后向反射透鏡包括真空鍍金屬后向反射透鏡和全內反射透鏡。
      真空鍍金屬后向反射透鏡是立方隅角棱鏡單元,它具有直接沉積在棱鏡單元表面上的鏡子狀金屬表面。立方體和鏡子狀表面使來自車頭燈的光后向反射回車輛駕駛員處。用于制造這種類型透鏡的直接勞動和材料是相當便宜的,但是制造最初需要購買形成鏡子狀表面的昂貴沉積設備。鏡子狀表面吸收一些光。還有,滲入透鏡中的潮氣可能腐蝕鏡子狀表面,進一步降低效率。
      另外類型的后向反射透鏡是全內反射透鏡,它包括與立方隅角棱鏡單元有間隔并在立方隅角棱鏡單元后面的剛性襯底(backing),以在棱鏡單元和襯底之間形成密封的空隙。在物理原理下選擇棱鏡單元的折射率,致使空隙使進入棱鏡的光在棱鏡-空隙界面處被全內后向反射。全內反射透鏡是極有效的后向反射產品。然而,全內反射透鏡通常較昂貴,并且制造起來比真空鍍金屬后向反射透鏡困難。通常,用超聲波焊接剛性襯底,或直接熱焊封到棱鏡單元,形成提供密封空隙的隔板。一般,全內反射透鏡比它們對應的真空鍍金屬后向反射透鏡更昂貴。
      許多團體根據價值來購買隆起路面標志器,即,他們根據給定應用所要求的性能來選擇合適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然而,對于某些團體,低成本比價值更重要。由于預算或其它原因,即使交通應用需要較佳性能的標志器,這些團體也必須滿足于低成本的標志器。當然,交通安全是所有人關心的并影響每一個人。因此,存在對低成本、高性能隆起路面標志器的需求。
      概要本揭示涉及具有全內反射透鏡的經改進的隆起路面標志器。本揭示還涉及制造隆起路面標志器的方法。下述隆起路面標志器包括連接到全內反射透鏡的外殼。全內反射透鏡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后向反射單元,一般所述光滑表面與多個立方隅角單元相對。在立方隅角單元的頂點處,把薄膜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上,以形成薄膜和立方體之間的間隔,即空隙。薄膜和后向反射單元一起形成全內反射透鏡。通過光滑表面進入后向反射單元的光在立方體/空氣界面處被后向反射。例如,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具有后向反射單元的殼體,并把薄膜附加到立方隅角單元的頂點處。
      下面揭示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包括優(yōu)于其它標志器的數個優(yōu)點,下面描述這些優(yōu)點中的一些。優(yōu)點之一是該標志器是高性能的,但是制造成本相當低。例如,可以制造全內反射透鏡而無需隔板。如上所述,隔板使可用于后向反射的表面面積減少。此外,下面揭示的隆起路面標志器明顯地比蒸汽涂覆透鏡更能后向反射。在近代實驗室分析中,每次測量具有0度的水平入射角,0.2度的觀察角以及0度的旋轉角(根據ASTM-D 4280-96),對于下面描述的標志器,發(fā)現后向反射發(fā)光強度(以每勒克司的毫燭光,或mcd/lx,為單位測量)是1349mcd/lx,而對于蒸汽涂覆透鏡是487mcd/lx。同樣,每次測量具有20度的水平入射角,0.2度的觀察角以及0度的旋轉角(根據ASTM-D 4280-96),對于下面描述的標志器,發(fā)現后向反射發(fā)光強度是849mcd/lx,而對于蒸汽涂覆透鏡是303mcd/lx。
      附圖簡述

      圖1示出共同應用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幾個例子的透視圖。
      圖2示出圖1中示出的隆起路面標志器例子的透視圖。
      圖3示出圖1中示出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另一個例子的透視圖。
      圖4示出圖2的標志器的分解圖。
      圖5示出一部分全內反射透鏡,所述全內反射透鏡是圖1中標志器的一部分。
      圖6a-c示出全內反射透鏡一個例子中一部分的截面圖,所述全內反射透鏡是圖1中標志器的一部分。
      圖7-9示出在一個制造實例中,圖1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各階段。
      圖10-11示出在另一個制造實例中,圖1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各階段。
      圖12-13示出在另一個制造實例中,圖1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各階段。
      詳細說明本揭示涉及具有改進透鏡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包括附圖的本揭示參考幾個例子來描述隆起路面標志器。本發(fā)明的范圍不限于幾個例子,即,所描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是,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定義本發(fā)明的范圍。可以對例子(包括未揭示的另外的設計)作出改變,以致仍屬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圖1示出共同應用幾種形式的隆起路面標志器的一個例子的透視圖。把例子中的隆起路面標志器30附加到道路表面32,以加強諸如交通車道轉移線34和邊緣線36之類的路面標志。在一個例子中,用特殊粘合劑把隆起路面標志器30附加到瀝青或混凝土道路表面上。在另一個例子中,隆起路面標志器包括鑄鐵外殼(保護器)38,以防止例如掃雪機等損壞隆起路面標志器。把一部分鑄鐵外殼(保護器)38埋在道路表面中。當車頭燈44(光源)照射到標志器30時,標志器30產生高強度的后向反射光40。因為駕駛員與車頭燈44相當接近,所以駕駛員46看到后向反射光。除了提供可見告警之外,當車輛輪胎越過隆起路面標志器時,標志器還使車輛48產生“震擊聲”,給予駕駛員46一個聲音告警。
      圖2和3示出隆起路面標志器兩個例子50、52的透視圖,一般,隆起路面標志器50、52如同圖1中的標志器30。圖4示出圖3中標志器52的部分分解圖。在這些例子中,標志器50、52的相同單元在附圖和說明中具有相同的標號。每個標志器50、52包括具有側面56的外殼54。至少一個側面56包括后向反射單元58。已知標志器50是單向標志器,而已知標志器52是雙向標志器。具體而言,標志器50包括一個具有后向反射單元58的側面,而標志器52包括兩個側面56,一般這兩個側面在外殼54上彼此相對,其中兩個側面56中的每一個包括一個后向反射單元58。薄膜60接觸后向反射單元58以形成一般封閉的空隙,并提供全內反射透鏡62。具有一個全內反射透鏡62的單向標志器50通常可用于標記邊緣線36和坡道線,其中后向反射的光從單一交通方向發(fā)出。具有兩個全內反射透鏡62的雙向標志器52可用于標記交通車道轉移線34,其中后向反射的光從相對交通方向發(fā)出。此外,可以對外殼54、后向反射單元58或兩者著色,以配合交通標志。
      可以根據應用或指定的使用來構成各種形狀、尺寸或材料的外殼54。在一個例子中,外殼包括基座表面64,基座表面64適用于通過粘合劑或其它連接器附加到道路表面32上。為了便于安放和處理標志器50、52,標志器還可以包括指狀抓取器(未示出)。根據應用,外殼包括一個或多個帶有接收區(qū)域68的側面56。在例子中,使每個接收區(qū)域68從基座64的垂線傾斜一個角度。一般,該角度與垂線成約45到75度的角度(或與基座表面成15到45度的角度)。在所示的例子中,該角度與垂線成60度的角度。傾斜的接收區(qū)域68提供斜面,以減少對于輪胎的沖擊,并提供使全內反射透鏡62被最佳定位使用的接收區(qū)域。
      外殼54能夠經受一般的沖擊,并構造成各種形式。例如,可以把外殼54制造成實心的,其中,把全內反射透鏡62附加到具有接收區(qū)域68的側面56上,即,附加到接收區(qū)域68頂部的外殼54。接收區(qū)域68可以是平面的(光滑)或有紋理的。在圖4中示出的例子中,外殼54包括凹形殼體72內的填充物70。填充物70可以包括現有本領域中已知的封裝復合物或封裝混合物。還有,填充物70可以包括本領域中已知的模制肋狀基座。設想其它填充物70。在圖4中示出的例子中,殼體72是凹形的,并且至少部分包圍填充物70。填充物70提供基座表面64的大部分。在例子中,殼體72還提供側面56和接收區(qū)域68。接收區(qū)域68包括框架76圍繞的開口74。把全內反射透鏡62連接到接收區(qū)域68,其中,一部分透鏡62放置在開口74中,并且例如通過粘合劑連接到框架76。在下面用圖8-10更詳細地描述的另一個例子中,接收區(qū)域包括整體形成的后向反射單元58。
      圖4和5示出具有后向反射單元58的全內反射透鏡62,所述后向反射單元58具有與結構表面82相對的觀看表面80。入射在觀看表面80上的光通過后向反射單元58傳播,并在結構表面82處后向反射回光源。在一個例子中,把單元58整體形成在外殼54的側面56中,因此單元58由與殼體7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造。在所示的例子中,用與外殼54所用材料不同的材料制造單元58。選擇材料使外殼54以及單元58的性能最優(yōu)化,并把單元58附加到外殼54上。用基本上透明的、尺寸穩(wěn)定的、耐用的、抗寒耐熱的,且容易形成期望結構的材料形成后向反射單元58。在一個例子中,一般單元58是剛性的。形成單元58所用材料的一個例子是丙烯酸類,諸如從Rohm and Haas可購得的Plexiglas牌樹脂。
      在隆起路面標志器50、52中,觀看表面80面向外朝著環(huán)境。為了減少入射在表面80上的光的散射,一般在例子中的觀看表面80是光滑的,或一般是平面的。在一個例子中,后向反射單元還包括耐磨損涂層82或覆蓋層,以便減少損壞或磨損。在例子中,后向反射單元58在多個層中形成,并用不同的材料。例如,陶瓷(ceramer)涂層增加觀看表面80的耐磨損性。其它例子包括單片單元58。
      結構表面82包括多個立方隅角單元88,也熟知為棱鏡、三垂面反射鏡或本領域中使用的其它術語。如圖5中所示,一般每個立方隅角單元88是具有三個相互基本垂直表面92、94、96(光學表面)的結構,這三個表面相結合使入射光后向反射。光學表面在頂點98處交叉。因此,多個頂點98從結構表面82上的后向反射單元58凸出。在垂直表面92、94、96之間形成腔體100。每個立方隅角單元88還具有光軸102,這是通過立方隅角頂點98延伸的軸。把光軸102偏離后向反射單元58平面的法線方向的立方隅角單元88稱為“傾斜的立方隅角單元”。在所示的例子中,立方隅角單元88以約60度的角度傾斜。從性能方面考慮,可以使立方體單元傾斜以對應于接收區(qū)域68的傾斜角。
      設想立方隅角單元88配置的許多例子。在所示的例子中,在本領域中眾知的立方隅角單元88相對于也可使用的斜立方體是“全立方體”。通常,模制全立方體使之成形。在一個例子中,一般通過在平坦表面上劃出相互成120度的3條凹槽,而制成斜立方體,3條線的交點形成60度的凹槽角。在本領域中眾知許多不同型式的斜立方體。還有,立方隅角單元88的尺寸一般不重要。例子示出宏立方體(立方體的光軸102高度大于10mm),但是也可以使用微立方體(小于10mm)。
      把薄膜60連接到頂點98處的結構表面82,致使一部分立方隅角單元88與薄膜60隔開,以形成全內反射透鏡62。圖6a示出薄膜60連接到結構表面82的全內反射透鏡62的一個例子的橫截面。理想地,薄膜60只在頂點98處接觸結構表面82。然而,實際上這是困難的-通常薄膜60還接觸頂點周圍的垂直表面94、96、98的一部分。由于制造公差,頂點98還可以是圓形的。即使頂點98“沉入”薄膜60中,一部分立方隅角單元88仍不接觸薄膜60,因此與薄膜60隔開。接觸薄膜的立方隅角單元88部分的量可以變化,但是在所示的例子中,薄膜60盡可能少地接觸立方隅角單元88,以使薄膜保持在原位。在薄膜60和立方隅角單元88的不接觸部分之間形成空隙108,它們一起形成全內反射透鏡62。
      本發(fā)明選用的薄膜60足夠柔韌,以致可以圍繞后向反射單元58的外圍彎折,并且還有足夠的剛性,不至于緊壓立方隅角單元88的表面94、96、98。在制造中,對于固化粘合劑所需要的時間周期和溫度循環(huán),薄膜強度最好強到足以支持在封裝混合物期間的壓力,所述混合物包括含有諸如環(huán)氧樹脂之類的粘合劑的混合物。如果薄膜60太柔軟,則粘合劑上的封裝壓力將把薄膜60過多地推向表面94、96、98。薄膜60為立方體的面提供空隙。薄膜可以向透鏡62提供彩色的外觀,隔絕灰塵和水,并提供設計靈活性和提供襯墊以吸收輪胎對透鏡的沖擊。在所示的例子中,薄膜60具有約0.001mm到約1cm之間的厚度,尤其,在約0.01mm到約1.6mm之間。一般,薄膜越厚,薄膜的柔性越差,但是吸收輪胎對透鏡的沖擊的能力更強。相反,一般降低薄膜的厚度試圖使薄膜更柔軟或更可彎折。
      用于薄膜的一些示例的材料例子包括熱塑的、熱激勵的、紫外線固化的以及電子束固化的聚合物系統。已經發(fā)現合適的薄膜包括對于諸如黏合膠帶之類的各種物品,一般作為襯底和載體使用的那些薄膜。因此,薄膜的組成包括聚氯乙烯、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氟聚合物、丙烯酸酯類、以及它們的組合。也可以選擇多層的薄膜。
      存在合適的薄膜60的許多例子,下面只列出這種例子中的幾個例子。作為薄膜使用的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包括來自Morton的MORTHANE熱塑聚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它包括基于聚己酸內酯的無環(huán)的熱塑聚氨基甲酸乙酯,諸如MORTHANEPN03-214,以及基于聚酯的無環(huán)的熱塑聚氨基甲酸乙酯,諸如MORTHANE PN343-101、PN343-200、PN343-201、PN343-203以及PN3429-105。作為薄膜使用的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包括來自杜邦的ELVAX樹脂以及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來自Quantum/Equistar的ULTRATHENE高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本發(fā)明的薄膜中使用的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包括來自Chevron的EMAC和EMAC+樹脂。在薄膜吸收輪胎對透鏡的沖擊的應用中,可以使用自然的和人工的橡膠,諸如三種成分(例如,乙烯、丙烯、和二烯烴)組成的三元共聚物(EPDM)。也可以使用包括空氣單元或氣泡的薄膜以及“發(fā)泡帶”來吸收輪胎對透鏡的沖擊。
      在圖6b中示出的例子中,用粘合劑把薄膜60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58。在一個例子中,薄膜包括黏合層110,諸如壓敏黏合層。在另一個例子中,薄膜60是一片黏合帶。全部可從3M購得的,以產品號SCOTCH牌355、845書帶、471、以及4101DSL002AC91130識別的黏合帶,可作為薄膜60使用。尤其,SCOTCH牌355封箱帶是聚酯襯底層上的壓敏熱融橡膠-樹脂黏合層。橡膠-樹脂PSA層粘合到許多表面并提供可靠的封閉,并且聚酯襯底層是強固和防撕裂的。如圖6c中所示,可以使用雙面黏合薄膜111來形成全內反射透鏡62,并把透鏡62附加到外殼54上,當實心時,附加到接收區(qū)域68的頂部。
      在一個例子中,把薄膜60壓到后向反射單元58的結構表面82的頂點98,以形成全內反射透鏡62。在一個例子中,薄膜60所具有的尺寸稍大于后向反射單元58的外圍,并且形狀與后向反射單元58的外圍相似。因此,可以圍繞后向反射單元58的外圍折疊薄膜60,有助于空隙108與環(huán)境隔離。在另一個例子中,薄膜60和后向反射單元58的尺寸相同和形狀相同。可以預先拉伸或拉伸薄膜60,以致薄膜60沒有皺紋并保持平坦??梢杂迷S多方法把薄膜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例如,當薄膜60包括壓敏黏合層時,可以用橡膠滾筒使薄膜60緊貼后向反射單元58。另外的方法是使用一種薄膜60,這種薄膜60具有與后向反射透鏡的化學成分可熱兼容的化學成分,然后使薄膜60熱密封到結構表面88的頂點。第三種方法是用超聲波把薄膜60密封到結構表面88的頂點98。這是如何產生全內反射透鏡的例子的短清單,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應該會明了其它的例子。
      存在許多形成隆起路面標志器的方法,下面討論幾種方法。在這些例子中,形成具有后向反射單元58的殼體72,其中把薄膜60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58的結構表面82。對于單向和雙向隆起路面標志器50、52兩者都可以使用這些例子。
      圖7-9示出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制造,其中,后向反射單元58與殼體整體形成。圖7示出與后向反射單元58整體形成的殼體72。在一個例子中,用注模法制造殼體72以形成單塊結構。然而,設想形成或模制殼體的其它方法。圖8示出把薄膜60放置在后向反射單元的結構表面82上以形成全內反射透鏡62。圖9示出具有薄膜的殼體適當地充滿填充物70。
      圖10-11示出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制造,其中,把后向反射單元58附加到殼體72上。在圖10中示出的例子中,可以形成具有接頭114的殼體72,可以使用接頭114來適當地支撐后向反射單元58。在這個例子中,殼體72是用注模法制造的。在模制殼體72之后,把后向反射單元58附加到殼體的內部,并粘合到殼體72的框架76上,如在圖11中所示。在把后向反射單元58插入殼體72之前或之后,可以把薄膜60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58上。接著,把填充物70放置在殼體72內部。
      圖12-13示出隆起路面標志器的制造,其中,殼體72是圍繞后向反射單元58用注模法制造的。圖12示出放在殼體72的模子112內部的后向反射單元。后向反射單元58可以包括所附加的薄膜60,或可以在添加填充物70之前某個時間附加薄膜60。后向反射單元58在模子112中的適當位置,用注模法制造殼體,所以殼體就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58上,如圖13中所示。如果不是在模制之前先加薄膜60,則現在把薄膜60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58上,并把填充物70添加到殼體72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至少一個后向反射單元的側面,其中,后向反射單元包括與結構表面相對的一般光滑表面,結構表面具有多個立方隅角單元,所述立方隅角單元具有三個一般相互垂直的表面,立方隅角單元的垂直表面形成從后向反射單元凸出的多個頂點;以及薄膜,所述薄膜在多個頂點中的至少一些處接觸結構表面,致使至少一部分立方隅角單元與薄膜隔開,以形成全內反射透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與外殼一起整體形成后向反射單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外殼和后向反射單元,并且把全內反射透鏡附加到外殼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外殼包括兩個相對的側面,并且每個相對側面包括一個形成全內反射透鏡的后向反射單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用封裝混合物填充外殼。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一般所有頂點都接觸薄膜。
      7.一種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一個基座表面和至少一個具有接收區(qū)域的側面,其中,使側面從垂直于基座的一個角度傾斜;在接收區(qū)域處連接到外殼的全內反射透鏡,全內反射透鏡具有連接到薄膜的后向反射單元,其中后向反射單元包括與結構表面相對的一般平面表面,結構表面具有多個立方隅角單元,每個立方隅角單元具有三個一般相互垂直的表面,立方隅角單元的垂直表面形成多個從后向反射單元凸出的頂點;以及柔性薄膜,所述柔性薄膜在多個凸出的頂點處接觸結構表面,致使每個立方隅角單元的至少一部分與薄膜隔開,以形成薄膜和部分立方隅角單元之間的間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外殼包括一般凹形的殼體,致使在殼體上形成至少一個側面和接收區(qū)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接收區(qū)域包括一個開口,并且把至少一部分全內反射透鏡放置在開口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開口包括邊緣,并把全內反射透鏡粘合到邊緣上。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用封裝材料填充一般凹形的殼體,以形成外殼。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外殼包括平面接收區(qū)域,其中把全內反射透鏡附加到接收區(qū)域頂部的外殼上。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后向反射單元的立方隅角單元是斜立方體。
      14.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薄膜包括襯底和粘合劑,粘合劑在粘合劑處接觸立方隅角單元。
      15.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其特征在于,外殼包括多個接收區(qū)域,其中每個接收區(qū)域連接一個全內反射透鏡。
      16.一種制造隆起路面標志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形成殼體,所述殼體具有后向反射單元,其中后向反射單元包括與結構表面相對的一般光滑表面,結構表面具有多個立方隅角單元,所述立方隅角單元具有三個一般相互垂直的表面,立方隅角單元的垂直表面形成從后向反射單元凸出的多個頂點;以及把薄膜附加到多個頂點中至少一些處的結構表面,致使至少一部分立方隅角單元與薄膜隔開,以形成全內反射透鏡。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殼體是注模法制造的。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殼體是圍繞后向反射單元用注模法制造的。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圍繞后向反射單元用注模法制造殼體之前把薄膜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上。
      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注模法制造殼體之后把后向反射單元附加到殼體上。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把后向反射單元附加到殼體上之前把薄膜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的結構表面上。
      22.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與殼體一起整體地形成后向反射單元。
      23.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把薄膜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的結構表面上之后用封裝混合物填充殼體。
      24.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殼體之后把后向反射單元附加到殼體上。
      全文摘要
      本揭示涉及具有全內反射透鏡的改進隆起路面標志器(52)。本揭示還涉及制造隆起路面標志器的方法。下面描述的隆起路面標志器(52)包括連接到全內反射透鏡的外殼(54)。全內反射透鏡包括后向反射單元(58),后向反射單元(58)具有一般與多個立方隅角(88)單元相對的光滑表面。在立方隅角單元(88)的頂點(98)處把薄膜(60)附加到后向反射單元,以在薄膜和立方體之間形成間隔(108),即空隙。使薄膜(60)和后向反射單元(58)相配合,以形成全內反射透鏡。通過光滑表面入射后向反射單元的光在立方體/空氣界面處被后向反射。例如,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具有后向反射單元的殼體,并把薄膜附加到立方隅角單元的頂點。
      文檔編號E01F9/04GK1404542SQ01805516
      公開日2003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2月24日
      發(fā)明者S·S·喬, G·E·吉利根, T·R·博登 申請人:3M創(chuàng)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