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橋梁拉索的抗風減振螺紋索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橋梁拉索的抗風減振索夾,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尤其適合于斜拉橋、懸索橋、系桿拱橋等結構的抗風減振,為橋梁拉索抗風減振、防止疲勞提供了新的途徑。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已有減振器的相關報道,申請?zhí)?4117302.X公開的“主要用于減振器的卷成的套筒”由套筒板、凹槽、凸起部分組成。它采用機械原理,使其成為減振器的套筒,沒有真正形成有效的減振器。本發(fā)明可以通過拉桿的反向螺紋調整拉索間距,既消除拉索初始偏心,又改變拉索的約束條件,提高其振動頻率,減小其振幅,防止疲勞,效果理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拉桿的反向螺紋調整拉索間距,改變拉索的約束條件,提高其振動頻率的特征,可對斜拉橋、懸索橋、系桿拱橋等結構起到抗風減振、防止疲勞目的。設計簡單、施工方便、應用廣泛。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設計一種橋梁拉索的抗風減振索夾,包括拉索(1),索夾(2),拉桿(3),橡膠圈(4),螺栓(5),切口(6),反向螺紋(7)組成。索夾(2)由兩個半圓環(huán)組成一個半圓環(huán)與另一個帶套筒把的半圓環(huán),采用螺栓(5)連接;兩組索夾(2)分別套箍拉索(1),套箍前先墊保護橡膠圈(4),兩端套筒把由拉桿(3)連接。套筒把有反向內螺紋,拉桿(3)有反向外螺紋,是為了方便調整拉索(1)的間距,拉桿(3)中部有切口(6),是為了用扳手擰拉桿(3)時方便。
本發(fā)明較好的技術方案是拉索(1)是距離不大的一組,如單索面(雙股)斜拉橋的雙股之間、懸索橋的每組吊桿之間、系桿拱橋雙吊桿之間,縱向間距0.3~3.0米較合理,充分發(fā)揮材料力學性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利用通過拉桿的反向螺紋調整拉索間距,既消除拉索初始偏心,又改變拉索的約束條件,提高其振動頻率,減小其振幅,達到了抗風減振、防止疲勞目的。設計簡單、施工方便,在建筑行業(yè)尤其是橋梁建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
圖1是本發(fā)明的外形結構立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外形結構剖面示意圖;圖1~圖2中,(1)是拉索,(2)是索夾,(3)是拉桿,(4)是橡膠圈,(5)是螺栓,(6)是切口,(7)是反向螺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參照圖1~2,在被套箍的拉索(1)外圍先墊保護橡膠圈(4);將兩組索夾(2)分別套箍拉索(1),采用螺栓(5)連接索夾(2)的兩個半圓環(huán);用扳手擰拉桿(3),使兩根拉索的間距符合設計值,沒有偏心。
權利要求
1.一種橋梁拉索的抗風減振索夾。它由拉索(1),索夾(2),拉桿(3),橡膠圈(4),螺栓(5),切口(6),反向螺紋(7)組成。通過拉桿的反向螺紋調整拉索間距,既消除拉索初始偏心,又改變拉索的約束條件,提高其振動頻率,減小其振幅,達到了抗風減振、防止疲勞目的。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索(1),其特征在于拉索(1)是鋼絞線、高強鋼絲或者有機高強合成材料;其外表有防護層或者無防護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索夾(2),其特征在于索夾(2)是不銹鋼夾,它可以是亞光或者鏡面;索夾(2)也可以是鐵夾或者有機高強合成材料。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桿(3),其特征在于拉桿(3)是不銹鋼,它可以是亞光或者鏡面;拉桿(3)也可以是鐵或者有機高強合成材料。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桿(3),其特征在于拉桿(3)是不銹鋼,它可以是亞光或者鏡面;拉桿(3)也可以是鐵或者有機高強合成材料。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索(1),其特征在于拉索(1)間距為0.1米以上,常用的為0.3~3.0米。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橋梁拉索的抗風減振索夾,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尤其適合于斜拉橋、懸索橋、系桿拱橋等結構的抗風減振,為橋梁拉索抗風減振、防止疲勞的裝置。它由拉索(1),索夾(2),拉桿(3),橡膠圈(4),螺栓(5),切口(6),反向螺紋(7)組成。通過拉桿的反向螺紋調整拉索間距,既消除拉索初始偏心,又改變拉索的約束條件,提高其振動頻率,減小其振幅,達到了抗風減振、防止疲勞目的。設計簡單、施工方便,在建筑行業(yè)尤其是橋梁建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E01D19/16GK1730829SQ20041005106
公開日2006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8月8日
發(fā)明者李勇 申請人: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