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潛式游艇碼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游艇碼頭,具體涉及一種半潛式的游艇碼頭。
技術背景游艇是一種水上娛樂用高級耐用消費品,它集航海、運動、娛樂、體閑等功能于一 體,滿足個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隨著國內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游艇的數(shù)量也開始越來越 多,用作游艇停泊的游艇碼頭也應運而生并不斷增加。游艇碼頭往往采用浮式碼頭。浮式碼頭主要由提供浮力的箱式浮體以及面板組 成,其中若干箱式浮體相互連接形成碼頭的主體,并漂浮于水上,面板鋪設固定在浮體上形 成碼頭面。上述的箱式浮碼頭在使用時,大多需要在水中設置若干個固定樁柱對碼頭進行固 定,如此不僅極大的加大了碼頭的安裝使用難度,提高了碼頭建造成本,同時又不利于水位 落差大的環(huán)境使用。由于箱式浮碼頭都是整體浮在水面上的,所以這類碼頭在水面有一定的波動時, 便會隨著水面波動發(fā)生上下顛簸和搖擺,進而影響??康挠未?,這就大大降低了這類碼頭 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而且碼頭隨水面波動發(fā)生搖擺時,會對用于固定的樁柱產(chǎn)生很大的沖 撞和摩擦,加快了碼頭的磨損和損壞速度。再者,對于水流比較湍急的水面,浮在水面上的碼頭總是受到水流的沖擊呈現(xiàn)不 停的向下游漂移的態(tài)勢,需要固定樁柱提供很大的牽引力。以上一切說明水流湍急、風力較強的環(huán)境下建碼頭都離不開固定樁柱,游艇碼頭 是這樣,貨船、客船的碼頭也是這樣。但是如果水位落差很大或潮位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如水 庫、長江三峽等水面就不太適合。因為要滿足高水位時使用固定樁柱深深扎在水里,深入湖 底江底,結構需要很強,成本很高;一旦低水位時樁柱又高高地聳立在水面。既不美觀又影 響使用。更為不便的是低水位時碼頭在湖旁、江邊,高水位時碼頭就處在離岸十分遠的湖 心、江中,增加了從岸上登碼頭的困難。因此,放棄固定樁柱改用錨泊系統(tǒng)是個很好的辦法。 它不僅去除了價格昂貴的固定樁柱,改善了使用條件,而且高水位時可以整體向岸邊牽引, 增加了碼頭的機動性,也便于移動、拆卸。但是,浮在水面的碼頭僅僅靠錨泊系統(tǒng)固定不能解決在受到水流沖擊或風力、波 浪時所引起碼頭上下顛簸搖擺問題。這就是為什么明知箱式浮碼頭用錨泊系統(tǒng)要比固定樁柱好,還是采用固定樁柱的 原因。因此,設計出一種能在一定流速、較大風力或波浪影響環(huán)境中,不依賴固定樁柱固 定的游艇碼頭是本領域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游艇碼頭在使用過程中不穩(wěn)定,易隨水流的沖擊和水面波動發(fā)生較大搖擺和漂移等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的半潛式游艇碼頭,該碼頭將浮體設計成流 線型并潛入水中,解決其容易隨水流的沖擊和水面變化發(fā)生顛簸搖擺和漂移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半潛式游艇碼頭,該碼頭包括浮體和碼頭面板,所述碼頭還包括錨泊系統(tǒng)和支柱, 所述浮體潛在水中,形成碼頭承重主體,所述浮體通過支柱將碼頭面板支撐在水面上;所述 錨泊系統(tǒng)一端沉于水底,另一端連接碼頭面板。所述碼頭面板包括衍條和鋪設在衍條上的面板構成,其中所述的衍條與所述的支 柱及錨泊系統(tǒng)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浮體上設置有配重。所述浮體為流線型浮體,所述支柱為流線型支柱。在所述面板邊緣設置有金屬強框構架。所述錨泊系統(tǒng)包括沉箱、彈性錨鏈、普通錨鏈,彈性錨鏈串聯(lián)在所述普通錨鏈中, 所述沉箱沉于水底,普通錨鏈的一端與所述沉箱連接,另一端與碼頭面板連接。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得到的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1)采用半潛式,將浮體設計成流線型并潛入水中有效的解決浮體隨水面波動發(fā) 生較大顛簸搖擺和受水流沖擊漂移的問題,使得整個碼頭在使用過程中非常穩(wěn)定;(2)直接采用錨泊系統(tǒng)進行固定,摒棄常規(guī)的固定樁柱,極大的降低了碼頭的安裝 難度和成本,同時使得碼頭便于拆卸、轉移和再重新組裝利用;(3)避免碼頭與固定樁柱的沖撞和摩擦,提高了碼頭使用的安全性和壽命,同時降 低了碼頭的維護費用;(4)結構簡單,成本低,容易實現(xiàn),具有優(yōu)良的穩(wěn)定性、實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浮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眾所周知,水面上受風力或來往船只影響容易發(fā)生波動形成波浪,繼而帶動水面 上的物體發(fā)生較大幅度的顛簸搖擺,可以用水線面的面積作為特征量來恒定,水線面積越 小影響越小。而水面下沒有波浪則比較平穩(wěn);水流對受力面積大的物體沖擊大于對流線型 物體的沖擊?;谏鲜鲈?,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如圖1所示半潛式游艇碼頭,該碼頭在結構 上主要由浮體100、錨泊系統(tǒng)200、碼頭面板300以及支柱400組成。碼頭面板300包括衍條310和鋪設在衍條310上的面板320構成,其中衍條與支 柱400及錨泊系統(tǒng)200的另一端連接。如圖2所示,為了避免碼頭隨水面波動發(fā)生大幅度的顛簸搖擺,本實用新型將浮
4體100設計成流線型浮體,且浮體100是潛在水中并順著水流方向固定。由于水面下沒有 波浪,這樣浮體100就不會隨水面的波動發(fā)生顛簸搖擺,將會非常平穩(wěn)地提供浮力,形成碼 頭的承重主體。由于浮體100是順著水流方向固定的,即便水面下的水流很急時,也不會對 浮體100形成很大的沖擊力,再加上碼頭面板300由錨泊系統(tǒng)200進行多方位的固定,浮體 100仍然會非常平穩(wěn)的潛在水中,減少了碼頭漂移。在浮體100上設置有配重110,這樣可以根據(jù)碼頭安裝的實際情況對浮體100凈浮 力進行調節(jié),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際適用能力。支柱400設計成流線型支柱,其水截面也有一定的面積,以保證當碼頭上人員增 減時碼頭的吃水變化不大。本實用新型在形成碼頭面板300的面板320的邊緣設置有金屬強框構架330,外面 有護舷條340,避免船只與碼頭碰撞時,對雙方造成損傷。浮體100在固定方面摒棄常規(guī)的固定樁柱,而采用錨泊系統(tǒng)200定位,其中錨泊系 統(tǒng)200由沉箱210、普通錨鏈220、彈性錨鏈230組成,彈性錨鏈230串聯(lián)在普通錨鏈220中, 沉箱210沉于水底,普通錨鏈220的一端與沉箱210連接,另一端與碼頭面板300中的衍條 310連接。為了防止碼頭受水流沖擊隨水流方向發(fā)生漂移,可布置多個錨泊系統(tǒng)200,并從所 需不同方向將碼頭面板300固定住,避免其向任何方向發(fā)生漂移。這種固定方式,無需安置 固定樁柱,只要將錨泊系統(tǒng)200按照一定方向放置即可,非常便捷而且安裝成本也非常的 低廉;同時還直接避免碼頭與固定樁柱的沖撞和摩擦,極大提高碼頭的使用壽命和降低了 維修成本。由于浮體100是潛在水中,故浮體100通過支柱400與衍條310組成高于水面的 承載框架,將面板320支撐在水面之上,繼而形成碼頭面板300。這樣整個碼頭處于半潛狀,除支柱400外沒有部件浮在水面上,當水面水流有波 動時,波浪在支柱400中間穿過,碼頭不會發(fā)生上下顛簸和搖擺,整個碼頭非常平穩(wěn)。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 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 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半潛式游艇碼頭,該碼頭包括浮體和碼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碼頭還包括錨泊系統(tǒng)和支柱,所述浮體潛在水中,形成碼頭承重主體,所述浮體通過支柱將碼頭面板支撐在水面上;所述錨泊系統(tǒng)一端沉于水底,另一端連接碼頭面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潛式游艇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碼頭面板包括衍條和鋪設 在衍條上的面板構成,其中所述的衍條與所述的支柱及錨泊系統(tǒng)的另一端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潛式游艇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上設置有配重。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潛式游艇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為流線型浮體,所 述支柱為流線型支柱。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潛式游艇碼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邊緣設置有金屬 強框構架。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潛式游艇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泊系統(tǒng)包括沉箱、彈 性錨鏈、普通錨鏈,彈性錨鏈串聯(lián)在所述普通錨鏈中,所述沉箱沉于水底,普通錨鏈的一端 與所述沉箱連接,另一端與碼頭面板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半潛式游艇碼頭,該碼頭包括浮體和碼頭面板,其還包括錨泊系統(tǒng)和支柱,浮體潛在水中,形成碼頭承重主體,浮體通過支柱將碼頭面板支撐在水面上;錨泊系統(tǒng)一端沉于水底,另一端連接碼頭面板。錨泊系統(tǒng)包括沉箱、彈性錨鏈、普通錨鏈,彈性錨鏈串聯(lián)在普通錨鏈中,沉箱沉于水底,普通錨鏈的一端與沉箱連接,另一端與碼頭面板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浮體為流線型以減少水流對碼頭的沖擊力。本實用新型碼頭摒棄固定樁柱,通過錨泊系統(tǒng)進行定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時非常平穩(wěn),不會隨水面波動和水流沖擊發(fā)生較大幅度升降顛簸搖擺和向下游漂移。
文檔編號E01D15/24GK201704617SQ20102021060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28日
發(fā)明者楊寧翔, 鐘子驊 申請人:楊寧翔;鐘子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