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橋墩防撞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的專用設備或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橋墩的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經濟繁榮和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國的公路建設也經歷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過程,目前,中國的公路總里程已達到了 398. 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的總里程達7. 4萬多公里,位居世界前列。在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筑中,橋梁是公路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交通業(yè)的發(fā)展,跨線立交的設計越來越多,裸露在道路兩旁的橋墩也逐進而增多, 同時伴隨著汽車工業(yè)的崛起,載重卡車的噸位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車輛對橋梁安全運營的威脅越來越大。加之最近幾年由于車輛和船舶撞擊橋墩而導致橋墩破壞進而導致橋梁整體失穩(wěn)、垮塌的例子也不少見,影響到交通安全,因此對橋墩的防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橋梁的專用設備技術領域,當前需迫切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對橋墩提供一種保護設備。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為橋梁的橋墩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防護效果好、便于加工、易于安裝和拆卸的橋墩防撞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橋墩的柱體側面設置有內保護圈,內保護圈的柱體側面設置有外防護圈,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縱向設置有縱向加勁肋、橫向設置有橫向加勁肋,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的空間填充有緩沖層。本實用新型的內保護圈由在豎向平面內的至少2塊與橋墩外側面形狀相同的鋼板用聯(lián)接件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由在豎向平面內的至少2塊與內保護圈外側面形狀相同的鋼板用聯(lián)接件聯(lián)接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外防護圈的中心與內保護圈的中心相重合。本實用新型的內保護圈的厚度為20mm,外防護圈的厚度為5mm,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的高度相同。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加勁肋和橫向加勁肋為5mm厚的鋼板。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層為泡沫金屬鋁。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橋墩外設置內保護圈,內保護圈外設置外防護圈,內保護圈與外防護圈之間焊接有縱向和橫向加勁鋼板,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填充有緩沖層,當車輛碰撞在外防護圈上時,外防護圈、內保護圈和縱橫加勁肋發(fā)生塑性變形,可損耗汽車對橋墩碰撞的一部分動能,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的緩沖層可損耗車輛碰撞橋墩時的大量的沖擊動能,減少了汽車動能向橋墩傳遞,實現(xiàn)對橋墩保護目的。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 結構簡單、防護效果好、便于加工、易于安裝和拆卸等優(yōu)點,可用于公路橋梁和鐵路橋梁的橋墩防護。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1在圖1、2中,本實施例的橋墩防撞裝置由外防護圈2、內保護圈3、縱向加勁肋4、橫向加勁肋5、緊固螺栓6、緩沖層7聯(lián)接構成。在橋墩1的外表面套裝有內保護圈3,本實施例的橋墩1為圓柱形,內保護圈3由在豎向平面內的4塊圓心角為90°的圓弧形鋼板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內保護圈3的厚度為20mm,內保護圈3的內表面緊貼在橋墩1的外表面上。在內保護圈3的外表面套裝有外防護圈2,外防護圈2由在豎向平面內的4塊圓心角為90°的圓弧形鋼板用緊固螺栓6 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2的圓心與內保護圈3的圓心相重合,外防護圈2的厚度為5mm,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的高度相同。在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縱向焊接聯(lián)接有縱向加勁肋4,內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橫向焊接聯(lián)接有橫向加勁肋5,縱向加勁肋4和橫向加勁肋5為5mm厚的鋼板,縱向加勁肋4和橫向加勁肋5將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的空間分割成網狀結構,縱向加勁肋4和橫向加勁肋5用于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的聯(lián)接以及加強作用。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的空間內填充有緩沖層7,本實施例的緩沖層7采用泡沫金屬鋁填充材料,緩沖層7可損耗車輛碰撞橋墩時的大量的沖擊動能,同時可以提高縱向加勁肋4和橫向加勁肋5的耗能作用。這種結構的橋墩防撞裝置,當受到汽車撞擊時,外防護圈2、內保護圈3、縱向加勁肋4和橫向加勁肋5發(fā)生塑性變形,可損耗汽車對橋墩碰撞的一部分動能,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的緩沖層7可損耗車輛碰撞橋墩1時的大量的沖擊動能,減少了汽車動能向橋墩1傳遞。而且,內保護圈3對混凝土橋墩1的套箍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橋墩1的強度, 從而提高整個橋墩1的抗沖擊能力及其承載力,達到保護橋梁1的目的,避免橋梁出現(xiàn)嚴重的事故。本實用新型的外防護圈2和內保護圈3分成幾部分用緊固螺栓6相聯(lián)接,屬于橋梁建成后的防護,不需要在橋梁施工階段安裝,便于加工,易于安裝和拆卸,可以方便地用于橋墩1的防護。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橋墩1為圓柱形,內保護圈3由在豎向平面內的3塊圓心角為120°的圓弧形鋼板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內保護圈3的外表面套裝有外防護圈2,外防護圈2由在豎向平面內的3塊圓心角為120°的圓弧形鋼板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2的圓心與在內保護圈3的圓心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聯(lián)接關系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橋墩1為圓柱形,內保護圈3由在豎向平面內的2塊圓心角為180°的半圓形鋼板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內保護圈3的外表面套裝有外防護圈2,外防護圈2由在豎向平面內的2塊圓心角為180°的半圓形鋼板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2的圓心與在內保護圈3的圓心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聯(lián)接關系與實施例1相同。[0022]實施例4本實施例的橋墩1為棱柱形,內保護圈3由鋼板焊接成2個矩形槽在豎向平面內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內保護圈3的外表面套裝有外防護圈2,外防護圈2由鋼板焊接成 2個矩形槽在豎向平面內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2的中心與在內保護圈3的中心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聯(lián)接關系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5本實施例的橋墩1為棱柱形,內保護圈3由4塊鋼板在豎向平面內用緊固螺栓6 聯(lián)接構成,內保護圈3的外表面套裝有外防護圈2,外防護圈2由4塊鋼板在豎向平面內用緊固螺栓6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2的中心與在內保護圈3的中心相重合。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聯(lián)接關系與實施例1相同。根據上述原理,還可設計出另外一種具體結構的橋墩防撞裝置,但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橋墩(1)的柱體側面設置有內保護圈(3),內保護圈(3)的柱體側面設置有外防護圈O),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縱向設置有縱向加勁肋G)、橫向設置有橫向加勁肋(5),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之間的空間填充有緩沖層(7)。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保護圈(3)由在豎向平面內的至少2塊與橋墩外側面形狀相同的鋼板用聯(lián)接件聯(lián)接構成,外防護圈O)由在豎向平面內的至少2塊與內保護圈(3)外側面形狀相同的鋼板用聯(lián)接件聯(lián)接構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防護圈O)的中心與內保護圈⑶的中心相重合。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保護圈(3)的厚度為20mm,外防護圈O)的厚度為5mm,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的高度相同。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保護圈(3)的厚度為 20mm,外防護圈O)的厚度為5mm,外防護圈(2)與內保護圈(3)的高度相同。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向加勁肋(4)和橫向加勁肋(5)為5mm厚的鋼板。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層(7)為泡沫金屬ο
專利摘要一種橋墩防撞裝置,在橋墩的柱體側面設置有內保護圈,內保護圈的柱體側面設置有外防護圈,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縱向設置有縱向加勁肋、橫向設置有橫向加勁肋,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的空間填充有緩沖層。這種結構的橋墩防撞裝置,當車輛碰撞在外防護圈上時,外防護圈和縱橫加勁肋發(fā)生塑性變形,可損耗汽車對橋墩碰撞的一部分動能,外防護圈與內保護圈之間的緩沖層可損耗車輛碰撞橋墩時的大量的沖擊動能,提高縱橫加勁肋的耗能作用,減少了汽車動能向橋墩傳遞,實現(xiàn)對橋墩保護目的。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防護效果好、便于加工、易于安裝和拆卸等優(yōu)點,可用于公路橋梁和鐵路橋梁的橋墩防護。
文檔編號E01F15/14GK202152450SQ20112025198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5日
發(fā)明者任偉, 周敉, 王超, 耿波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