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泄水管,尤其涉及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
背景技術:
現有的橋梁結構一般包括混凝土梁以及設置在混凝土梁上面的浙青混凝土橋面鋪裝,為了將橋面上的雨水快速的排出行車區(qū)域,一般會在橋梁低處邊緣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根泄水管,泄水管的安裝大多在橋面鋪裝完成后進行。現有的橋梁泄水管或泄水管的安裝方法常存在以下一點或幾點問題:1、為了確保泄水管能順利安裝,泄水管的外徑往往較梁體預留孔的內徑稍小,安裝完成后兩者之間仍留有一定的間隙;此外,泄水管在安裝時,泄水管的喇叭口底部與砂漿粘結不密合,導致泄水管的喇叭口底部與梁體頂面之間也存在滲水通道,橋面上的雨水會通過這些間隙或通道慢滲到梁體翼緣板的底部,長此以往,會造成泄水管附近混凝土漿體剝落、骨料裸露、鋼筋銹蝕,這種現象在橋面雨水中夾雜除冰鹽的區(qū)域尤甚。2、泄水管通常由PVC或鑄鐵加工制成,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PVC會逐漸變脆、粉化,鑄鐵會不斷銹蝕,有效斷面逐漸減小,這將使得泄水管與梁體預留孔之間的間隙逐漸變大,滲入梁體翼緣板的雨水量也會加大。3、對于風速較大的區(qū)域,大風可將匯入直排式泄水管的雨水吹起,雨水重新散落在橋面上,降低了排水的效果和行車的安全性。由此可見,現有技術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和提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包括泄水管本體,所述泄水管本體包括進水管和下接管,所述進水管和下接管呈一體固連;所述進水管呈喇叭狀,所述下接管呈圓柱狀;所述進水管的頂端管口直徑大于所述下接管的直徑,所述進水管的底端管口直徑與下接管的直徑相等;所述下接管埋設在梁體的預留孔內,所述進水管的上部埋設在梁體上方的鋪裝層之間,所述進水管的下部埋設在上述預留孔上方的梁體之間;所述進水管下部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棱條,所述棱條插接在梁體與進水管之間的砂漿內;所述下接管的頂端外側套設有橡膠圈;所述下接管的底端設置有擋風板。所述橡膠圈的橫斷面的直徑比梁體的預留孔的內徑與下接管的外徑之差大3 10_,所述橡膠圈實現了泄水管與梁體的預留孔之間的密合。所述棱條的棱高為5 20mm,兩條棱條之間的間距為10 50mm,所述棱條加強了泄水管與砂漿的連接,且防止了水分從進水管的底部邊緣進入泄水管與梁體的預留孔之間的間隙。[0013]所述下接管的底端設置有銷軸,上述擋風板可繞該銷軸旋轉,以該銷軸為界,所述擋風板被分為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所述第一、第二擋風板均呈半圓狀。所述第一擋風板的直徑比下接管的內徑小I 5mm ;所述第二擋風板的直徑與下接管的外徑相等;無風時,在自重作用下,所述第一擋風板位于下接管內部,第二擋風板位于下接管外部;有風時,擋風板繞上述銷軸旋轉,其最大旋轉角度為90°。所述進水管的頂端設置有雨水篦子。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1、本實用新型中棱條及橡膠圈實現了泄水管與梁體的預留孔之間的密合,從而降低了雨水的滲透率,減小了對梁體的侵蝕和損壞,降低了橋梁的安全隱患。2、本實用新型中的擋風板可有效防止大風天氣下,匯入直排式泄水管內的雨水被吹起而重新散落在橋面上,從而提高了大風天氣下泄水管的排水效率。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安裝維修方便,排水效果明顯,特別適用于降雨量大、風速高、存在自然凍融循環(huán)的區(qū)域。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其中,1、進水管2、下接管3、梁體4、橡膠圈5、棱條6、鋪裝層7、砂漿8、銷軸9、第一擋風板10、第二擋風板11、雨水篦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及圖2所示,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包括泄水管本體,所述泄水管本體包括進水管I和下接管2,所述進水管I和下接管2呈一體固連;所述進水管I呈喇叭狀,所述下接管2呈圓柱狀;所述進水管I的頂端管口直徑大于所述下接管2的直徑,所述進水管I的底端管口直徑與下接管2的直徑相等;所述下接管2埋設在梁體3的預留孔內,所述進水管I的上部埋設在梁體3上方的鋪裝層6之間,所述進水管I的下部埋設在上述預留孔上方的梁體3之間;所述進水管I的頂端設置有雨水篦子11。所述進水管I下部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棱條5,所述棱條5插接在梁體3與進水管I之間的砂漿7內;所述棱條5的棱高為5 20mm,兩條棱條之間的間距為10 50mm,所述棱條5加強了泄水管與砂漿7的連接,且防止了水分從進水管I的底部邊緣進入泄水管與梁體3的預留孔之間的間隙。所述下接管2的頂端外側套設有橡膠圈4 ;所述橡膠圈4的橫斷面的直徑比梁體3的預留孔的內徑與下接管2的外徑之差大3 10mm,所述橡膠圈4實現了泄水管與梁體3的預留孔之間的密合。所述下接管2的底端設置有擋風板和銷軸8,所述擋風板可繞該銷軸8旋轉,所述擋風板包括第一擋風板9和第二擋風板10,所述第一擋風板9和第二擋風板10均呈半圓狀,所述第一擋風板9的直徑比下接管2的內徑小I 5mm ;所述第二擋風板10的直徑與下接管2的外徑相等;所述擋風板可繞上述銷軸旋轉的最大角度為90°,在大風天氣下,擋風板可旋轉近90°,從而阻擋絕大部分風量,防止了匯入直排式泄水管內的雨水被吹起而重新散落在橋面上,雨水在自重作用下將從第一擋風板9、第二擋風板10與下接管2的底端邊緣排出,從而提高了大風天氣下泄水管的排水效率;在無風或微風的天氣下,擋風板處于垂直狀態(tài),未減小泄水管的過水斷面,保證了積水能順利流過。本實用新型排水效果明顯,特別適用于降雨量大、風速高、存在自然凍融循環(huán)的地區(qū)。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包括泄水管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本體包括進水管和下接管,所述進水管和下接管呈一體固連;所述進水管呈喇叭狀,所述下接管呈圓柱狀;所述進水管的頂端管口直徑大于所述下接管的直徑,所述進水管的底端管口直徑與下接管的直徑相等;所述下接管埋設在梁體的預留孔內,所述進水管的上部埋設在梁體上方的鋪裝層之間,所述進水管的下部埋設在上述預留孔上方的梁體之間;所述進水管下部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棱條,所述棱條插接在梁體與進水管之間的砂漿內;所述下接管的頂端外側套設有橡膠圈;所述下接管的底端設置有擋風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圈的橫斷面的直徑比梁體的預留孔的內徑與下接管的外徑之差大3 1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條的棱高為5 20mm,兩條棱條之間的間距為10 50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管的底端設置有銷軸,上述擋風板可繞該銷軸旋轉,以該銷軸為界,所述擋風板被分為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所述第一、第二擋風板均呈半圓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風板的直徑比下接管的內徑小I 5mm ;所述第二擋風板的直徑與下接管的外徑相等;無風時,在自重作用下,所述第一擋風板位于下接管內部,第二擋風板位于下接管外部;有風時,擋風板繞上述銷軸旋轉,其最大旋轉角度為9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頂端設置有雨水篦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橋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包括泄水管本體,所述泄水管本體包括進水管和下接管,所述進水管和下接管呈一體固連;所述進水管呈喇叭狀,所述下接管呈圓柱狀;所述下接管埋設在梁體的預留孔內,所述進水管的上部埋設在梁體上方的鋪裝層之間,所述進水管的下部埋設在上述預留孔上方的梁體之間;所述進水管下部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棱條,所述棱條插接在梁體與進水管之間的砂漿內;所述下接管的頂端外側套設有橡膠圈;所述下接管的底端設置有擋風板,所述擋風板可旋轉。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安裝維修方便,排水效果明顯,特別適用于降雨量大、風速高、存在自然凍融循環(huán)的地區(qū)。
文檔編號E01D19/08GK203065961SQ20132009331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fā)明者王紅華, 郭保林, 林暉, 崔潤竹, 韓英, 侯方潔, 李偉, 李鎮(zhèn), 郭忠良 申請人:青島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寶基利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山東高速青島公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