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暢心立交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公路建設領域,具體地說是“貫通暢心立交橋”。
【背景技術】
[0002]交通擁堵,行車困難和停車困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病,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車輛日益增長,兩難隨之嚴重,擁堵的主因是通行的交義,消除交義唯一方法是采用立交橋,現(xiàn)擬發(fā)明一種創(chuàng)新的立交橋技術,實現(xiàn)通行暢通,同時利用閑置地面,設為停車場,解決停車難。
【發(fā)明內容】
[0003]一種城市道路兼有停車場的技術,貫通式暢心立交橋(簡稱貫通暢立心橋附圖2)暢、無阻、快、舒心也,讓你無阻快速舒心通行的立交橋,取名為貫通暢心立交橋,貫通暢心橋有二系統(tǒng)組成,一是路口的暢心立交橋,(簡稱暢心橋附圖1) 二是各路段間的貫通橋,二系統(tǒng)有機組合,構成縱橫道路的暢行無阻,并可在適當?shù)孛骈_辟為停車場。
[0004]附圖1是暢心橋的示意圖。附圖1說明
[0005]1、跨越路口的直行立交橋(簡稱過口直橋);2、進入路口的直行立交橋(簡稱入口直橋);3、路口四角的右彳丁橋(簡稱右橋);4、路口四角的右轉橋;5、右轉橋到右轉橋的連接橋(簡稱右轉連接橋);6、右轉橋到右轉橋的下上引橋;7、右橋到過口直橋的連接橋和直橋到右橋的連接橋;8、右橋到入口直橋的連接橋和直橋到右橋的連接橋。
[0006]附圖2是貫通暢心立交橋的示意圖,附圖2說明
[0007]1、貫通道路的直行立交橋;2、貫通二路口的直行立交橋;3、路口四角貫通的右行橋;4、路口四角的右轉橋;5、右轉橋到右轉橋的連接橋;6、右轉橋到右轉橋的下上引橋;7、右橋到過口直橋的連接橋和直橋到右橋連接橋;8、右橋到入直橋的連接橋和直橋到右橋的連接橋。
[0008]一種十字路口暢通且兼有停車場的技術,暢心立交橋,其技術特征是:A向跨越路口的一層高直行立交橋,其二側右轉邊接橋邊緣鉛垂線外方二座B向的一層高直行立交橋;路口四轉角,右側為一層高右行立交橋,左側鄰接一層高右轉立交橋;過口直橋與入口直橋分別和右轉橋并接形成連通口,上橋不過中心線為直橋進右轉橋的口,名為進右口,過中心線后,由右轉橋進直橋的口名為進直口 ;右橋在一層高處分別有進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和直橋進右橋的連接橋;A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一層高的右轉的連接橋并靠旁通過口直橋,B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下上引橋;每一路段有四條地面通道左右對側的右轉下上間的地面有左折轉通道二條,用于左行和折回通行使用,前后右轉橋下上橋間有直行通道二條,用于公交出租和短暫停留車及路側出入車使用,(簡稱公交直行道)路口 A向橋下地面和B向入口直橋引橋半層高橋下地面,設人行橫道;人行橫道與左折轉通道間的地面,設為停車場。右行橋位于自行車道上方,便左折轉180度的通道獲得最大的通行半徑,提高效率。
[0009]縱橫道路的各路口。均設暢心橋,則道路可實現(xiàn)暢通無阻,把各路段中的過口直橋,入口直橋和右行橋,不入地在一高處連接貫通則就是貫通暢心立交橋。
[0010]一種縱橫道路暢通兼有停車場的技術,貫通暢心立交橋的技術特征是:A向貫通道路的一層高過口直行立交橋;路口二側右轉連接橋邊緣鉛垂線外方B向的連通二端路口的一層高入口直行立交橋;路口四角貫通四方的一層高右行橋;右鄰接一層高右轉立交橋,右轉橋左鄰接且并靠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右橋在一層尚處分別有進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和直橋進右橋的連接橋;A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一層高的右轉連接橋并靠旁通過口直橋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下上引橋;左右對側的右轉橋下上橋間地面設左折轉通道,前后右轉橋下上橋間,設地面公交直行道;A向橋下地面和B向入口直橋半層高橋下地面設人行橫道;人行橫道與左折轉通道間及二條左折轉通道外方,均設停車場。
[0011]實施方式
[0012]通行方法:A向直行走過口直橋,B向直行,走入口直橋下地過路口,又上入口直橋;右行走右橋;左行的先右轉再左折轉,折回的直行過口,再左轉實現(xiàn),(下面詳述)行人走人行橫道,實現(xiàn)人車路口通行無阻。
[0013]下面詳述A、B向路段來車的通行徑路和方法:
[0014]A向有三條來車徑路,過口直橋,公交直行道上右轉橋和右橋。過口直橋通行方法:
[0015]1、折回的:過口直橋-右轉連接橋-右轉橋下地-左折轉通道-上右轉橋-右轉連接橋-過口直橋。此徑路為過口直橋的折回模式。
[0016]2、左行的:邊口直口 -進右口-右轉橋到B向下地-左折轉通道-上右轉橋-進直口-入口直橋。此徑路為過口直橋的左行模式。
[0017]3、右行的:過口直橋-進右口 -右轉橋-右橋。
[0018]4、直行的:公交等車過口直橋-右轉連接橋-右轉橋下地。其他車,走過口直橋。
[0019]公交直行道來車通行方法:
[0020]1、直行的:公交車上右轉橋-右轉連接橋-右轉橋下地,
[0021]其他車:上右轉橋-進直口 -過口直橋。
[0022]2、右行的:右轉橋-右橋。
[0023]3、折回的:右轉橋-右轉連接橋,下接過口直橋的折回模式。
[0024]4、左行的:右轉橋B向下地,下接過口直橋的左行模式。
[0025]右橋來車的通行方法:
[0026]1、折回的:右橋-右到直連接橋-過口直橋的折回模式。
[0027]2、左行的:右行-右到直連接橋-過口直接的左行模式。
[0028]3、直行的:公交等車徑路:右橋-右轉橋-右轉連接橋-右轉橋下地。
[0029]其他車:右橋-右到直連接橋-過口直橋。
[0030]B向有三條來車徑路,入口直橋,公交直行道上右轉橋和右橋。
[0031]除B向由下橋引橋下地過路口,A向橋上過路口不同外,其他徑路和通行方法相同。
[0032]公交出租和需短暫停留的車,均入公交地面道,停留后,繼續(xù)由直行道上右轉橋,路側的出入車都經公交直行道通行。暢心立交橋,不論A向、B向三條徑路來車,均可通過右轉連接橋經右轉橋下地,左折轉后上右轉橋,由進右口右轉實現(xiàn)左行,直行的不但可以走直橋,也可以走右轉橋下地,走公交直行道實現(xiàn),到直行的可以由直橋直行的可以由直到右連接橋,到右行橋實現(xiàn)右行,徑路的可變和多樣,一旦有意外堵停,后續(xù)車輛,均可改道通行,實現(xiàn)少阻與無阻。
[0033]停車場設置方案:
[0034]1、在左折轉通道和人行橫道之間的地面可設四個停車場。2、在路段二條在折轉通道間的地面,可開發(fā)利用,為了交通,可做成停車場,為了環(huán)境,可做成小公園,為了經濟可做為市場。車輛出入均由折轉道通行,人員出入有人行橫道,出入無阻,與正常通行影響干擾。
[0035]實施效果
[0036]貫通暢心橋可實現(xiàn)道路通行的全能安全暢通,通行效率提高三倍以上,可滿足日益增長車輛的通行需求,節(jié)省通行時間,改善民生節(jié)油減少排污,改善環(huán)境生態(tài),主干道設停車場,方便停車。
[0037]人走地面車行橋,體現(xiàn)人本位理念,公交不設專用道,且直正實現(xiàn)無阻優(yōu)先,公交站臺設于橋下,人員上下車和行走可遮風檔雨防日曬,改善通行環(huán)境。
【主權項】
1.一種縱橫道路暢通兼有停車場的技術,貫通暢心立交橋的技術特征是:A向貫通道路的一層高過口直行立交橋;路口二側右轉連接橋邊緣鉛垂線外方B向的連通二端路口的一層高入口直行立交橋;路口四角貫通四方的一層高右行橋;右鄰接一層高右轉立交橋,右轉橋左鄰接且并靠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右橋在一層高處分別有進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和直橋進右橋的連接橋;A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一層高的右轉連接橋并靠旁通過口直橋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下上引橋;左右對側的右轉橋下上橋間地面設左折轉通道,前后右轉橋下上橋間,設地面公交直行道;A向橋下地面和B向入口直橋半層高橋下地面設人行橫道;人行橫道與左折轉通道間及二條左折轉通道外方,均設停車場。
2.一種十字路口暢通且兼有停車場的技術,暢心立交橋,其技術特征是:A向跨越路口的一層高直行立交橋,其二側右轉邊接橋邊緣鉛垂線外方二座B向的一層高直行立交橋;路口四轉角,右側為一層高右行立交橋,左側鄰接一層高右轉立交橋;過口直橋與入口直橋分別和右轉橋并接形成連通口,上橋不過中心線為直橋進右轉橋的口,名為進右口,過中心線后,由右轉橋進直橋的口名為進直口 ;右橋在一層高處分別有進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和直橋進右橋的連接橋;A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一層高的右轉的連接橋并靠旁通過口直橋,B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下上引橋;每一路段有四條地面通道左右對側的右轉下上間的地面有左折轉通道二條,用于左行和折回通行使用,前后右轉橋下上橋間有直行通道二條,用于公交出租和短暫停留車及路側出入車使用,(簡稱公交直行道)路口 A向橋下地面和B向入口直橋引橋半層高橋下地面,設人行橫道;人行橫道與左折轉通道間的地面,設為停車場。右行橋位于自行車道上方,便左折轉180度的通道獲得最大的通行半徑,提高效率。
【專利摘要】一種縱橫道路暢通兼有停車場的技術,貫通暢心立交橋的技術特征是:A向貫通道路的一層高過口直行立交橋;路口二側右轉連接橋邊緣鉛垂線外方B向的連通二端路口的一層高入口直行立交橋;路口四角貫通四方的一層高右行橋;右鄰接一層高右轉立交橋,右轉橋左鄰接且并靠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右橋在一層高處分別有進過口直橋和入口直橋和直橋進右橋的連接橋;A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一層高的右轉連接橋并靠旁通過口直橋;B向右轉橋與右轉橋間有下上引橋;左右對側的右轉橋下上橋間地面設左折轉通道,前后右轉橋下上橋間,設地面公交直行道;A向橋下地面和B向入口直橋半層高橋下地面設人行橫道;人行橫道與左折轉通道間及二條左折轉通道外方,均設停車場。
【IPC分類】E01C1-04
【公開號】CN10453271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27689
【發(fā)明人】繆龍琯
【申請人】繆龍琯
【公開日】2015年4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