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結構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混凝土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內基礎建設的蓬勃發(fā)展,眾多地鐵、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基礎建筑開工量不斷增加,對承重件的需求量很大。目前,起承重作用的承重件主要采用混凝土和鋼筋制造,該類結構由于采用鋼筋制造使得制造周期較長,雖然目前有些采用Η型鋼代替鋼筋進行生產(chǎn),但是Η型鋼與混凝土的結合力比較低,所以使用起來效果并不好,并且,承重件要求的承載力也比較高,而現(xiàn)有的混凝土結構并不能滿足需求。
[0003]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混凝土結構,具有承載能力強,并且結合力強。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一種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本體,所述混凝土本體內設有鋼梁,所述鋼梁左右兩端對稱設有鋼梁翼緣,其中,所述鋼梁翼緣與所述鋼梁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窄外寬的等腰梯形,所述鋼梁上下表面沿所述鋼梁長度方向以及所述鋼梁翼緣的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長度方向均設有若干排等間距且間隔分布的凸起和凹槽,所述鋼梁翼緣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長度方向設有若干Τ型加強板,并且,所述鋼梁翼緣外側面與所述Τ型加強板端部之間為剛性連接,所述混凝土本體表面設有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
[0007]進一步的,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形狀為圓形、三角形或矩形。
[0008]進一步的,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表面設有磨耗層。
[0009]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本體與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之間應力吸收層。
[0010]進一步的,所述鋼梁翼緣側面與所述Τ型加強板端部之間的剛性連接方式為焊接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設置的凸起、凹槽以及τ型加強板,有效的提高了鋼梁以及鋼梁翼緣與混凝土本體之間的結合力,從而有效的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結合力低的問題,而混凝土本體表面的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則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3]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混凝土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混凝土結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1、混凝土本體;2、鋼梁;3、鋼梁翼緣;4、凸起;5、凹槽;6、T型加強板;7、超尚強纖維增強砂漿層;8、磨耗層;9、應力吸收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8]如圖1-2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本體1,所述混凝土本體1內設有鋼梁2,所述鋼梁2左右兩端對稱設有鋼梁翼緣3,其中,所述鋼梁翼緣3與所述鋼梁2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窄外寬的等腰梯形,所述鋼梁2上下表面沿所述鋼梁2長度方向以及所述鋼梁翼緣3的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3長度方向均設有若干排等間距且間隔分布的凸起4和凹槽5,所述鋼梁翼緣3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3長度方向設有若干T型加強板6,并且,所述鋼梁翼緣3外側面與所述T型加強板6端部之間為剛性連接,所述混凝土本體1表面設有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
[001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起4和所述凹槽5的形狀為圓形、三角形或矩形。
[002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表面設有磨耗層8。
[002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本體1與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之間應力吸收層9。
[002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鋼梁翼緣3側面與所述T型加強板6端部之間的剛性連接方式為焊接連接。
[0023]為了方便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以下通過具體使用方式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24]在具體使用時,所述鋼梁2上下表面沿所述鋼梁2長度方向以及所述鋼梁翼緣3的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3長度方向設置的若干排等間距且間隔分布的所述凸起4和所述凹槽5,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中僅僅只設置所述凸起4或所述凹槽5時結合力低的問題,同時通過所述T型加強板6則進一步的提高了所述鋼梁翼緣3與所述混凝土本體1之間的結合力,其中,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本體1表面的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則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進而提高了使用壽命以及使用性能。
[0025]綜上所述,借助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的凸起4、凹槽5以及T型加強板6,有效的提高了鋼梁2以及鋼梁翼緣3與混凝土本體1之間的結合力,從而有效的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結合力低的問題,而混凝土本體1表面的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則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本體(1)內設有鋼梁(2),所述鋼梁(2)左右兩端對稱設有鋼梁翼緣(3),其中,所述鋼梁翼緣(3)與所述鋼梁(2 )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窄外寬的等腰梯形,所述鋼梁(2 )上下表面沿所述鋼梁(2 )長度方向以及所述鋼梁翼緣(3)的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3)長度方向均設有若干排等間距且間隔分布的凸起(4)和凹槽(5),所述鋼梁翼緣(3)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3)長度方向設有若干T型加強板(6),并且,所述鋼梁翼緣(3)外側面與所述T型加強板(6)端部之間為剛性連接,所述混凝土本體(1)表面設有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和所述凹槽(5)的形狀為圓形、三角形或矩形。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表面設有磨耗層(8)。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本體(1)與所述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7)之間應力吸收層(9)。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梁翼緣(3)側面與所述T型加強板(6 )端部之間的剛性連接方式為焊接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本體,所述混凝土本體內設有鋼梁,所述鋼梁左右兩端對稱設有鋼梁翼緣,其中,所述鋼梁翼緣與所述鋼梁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窄外寬的等腰梯形,所述鋼梁上下表面沿所述鋼梁長度方向以及所述鋼梁翼緣的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長度方向均設有若干排等間距且間隔分布的凸起和凹槽,所述鋼梁翼緣外側面沿所述鋼梁翼緣長度方向設有若干T型加強板,并且,所述鋼梁翼緣外側面與所述T型加強板端部之間為剛性連接,所述混凝土本體表面設有超高強纖維增強砂漿層。
【IPC分類】E01B1/00
【公開號】CN205088529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50194
【發(fā)明人】張帆, 陳 光, 吳德華, 羅飛飛, 姚亞鵬
【申請人】張帆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