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沖擊工具的擺動配重組件的制作方法
用于沖擊工具的擺動配重組件相關(guān)申請本申請要求2009年5月四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No. 61/182,514號以及2009 年9月3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No. 12/553,370的優(yōu)先權(quán),這里通過引用并入該兩個申請的全部內(nèi)容。
背景技術(shù):
本發(fā)明涉及可整合到?jīng)_擊工具內(nèi)的擺動配重組件。
發(fā)明內(nèi)容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沖擊機構(gòu),包括錘,所述錘限定了錘軸線,并且包括錘突出部、與錘突出部隔開的凸輪突出部和在錘突出部與凸輪突出部之間的凹槽; 錘砧,所述錘砧限定錘砧軸線,所述錘砧軸線與錘軸線大致平行但不共線,錘砧包括與錘砧軸線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卡爪、接合凸輪表面和與錘砧軸線大致垂直并且與卡爪互連的凸緣;和連接器,所述連接器適于安裝到馬達輸出軸并且響應于馬達輸出軸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連接器包括脫離凸輪表面,脫離凸輪表面支承于凸輪突出部以使錘響應于連接器的旋轉(zhuǎn)而繞錘砧旋轉(zhuǎn);其中凸緣的一部分容納在錘的在錘突出部與凸輪突出部之間的弓形凹部中,以用于錘繞錘砧的旋轉(zhuǎn)運動的至少一部分;其中錘響應于錘的一部分沿錘砧的接合凸輪表面移動而繞錘軸線樞轉(zhuǎn)到接合位置,當錘突出部處于接合位置并且錘以超過臨界速度的速率移動時,錘突出部撞擊錘砧的卡爪,錘突出部撞擊卡爪導致錘砧繞錘砧軸線旋轉(zhuǎn);并且其中錘響應于連接器的脫離表面支承凸輪突出部而在錘撞擊錘砧的卡爪之前繞錘軸線樞轉(zhuǎn)到脫離位置,同時錘以比臨界速度低的速率移動,使得錘突出部移動過錘砧的卡爪。該沖擊機構(gòu)可進一步包括殼體,所述殼體支撐錘以在接合位置和脫離位置之間樞轉(zhuǎn)運動;其中所述殼體隨錘繞錘砧旋轉(zhuǎn)而可繞錘砧軸線旋轉(zhuǎn)。在一些實施例中,錘突出部是第一錘突出部;其中錘進一步包括第二錘突出部;其中錘砧的卡爪是第一卡爪并且錘砧的接合凸輪表面是第一接合凸輪表面;其中錘砧進一步包括第二卡爪和第二接合凸輪表面; 其中當錘在第一方向上繞軸線旋轉(zhuǎn)時,第二錘突出部沿第一接合凸輪表面的運動導致錘樞轉(zhuǎn)到第一接合位置以撞擊第一卡爪;并且其中當錘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繞軸線旋轉(zhuǎn)時,第一錘突出部沿第二接合凸輪表面的運動導致錘樞轉(zhuǎn)到第二接合位置以撞擊第二卡爪。在一些實施例中,錘砧的卡爪是第一卡爪,錘砧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卡爪大致平行的第二卡爪;其中凸緣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兩者互連。在一些實施例中,錘砧的卡爪包括相對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凸緣是與所述錘砧的第一端互連的第一凸緣;并且其中錘進一步包括與錘砧軸線大致垂直并且與卡爪的第二端互連的第二凸緣。在一些實施例中,錘砧的卡爪是第一卡爪,錘砧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卡爪大致平行的第二卡爪;其中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兩者每個均包括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其中凸緣是與第一和第二卡爪的第一端互連的第一凸緣,所述錘砧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凸緣大致平行并且與第一和第二卡爪的第二端互連的第二凸緣。在一些實施例中,凸緣是大致環(huán)狀的并且在錘繞錘砧的大致整個旋轉(zhuǎn)期間位于錘的弓形凹部內(nèi)。通過考慮到詳細說明和附圖,本發(fā)明的其它方向?qū)⒆兊们宄?
圖1是整合有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擺動配重組件的氣動工具的透視圖。圖2是該氣動工具的分解圖。圖3是擺動配重組件的第一分解透視圖。圖4是擺動配重組件的第二分解透視圖。圖5是擺動配重組件的子組件的側(cè)視圖。圖6是沿圖2中的線6-6截取的橫截面圖,圖示了與錘砧的沖擊卡爪形成余隙的
鍾ο圖7是沿圖2中的線6-6截取的橫截面圖,圖示了樞轉(zhuǎn)到?jīng)_擊位置中的錘。圖8是沿圖2中的線6-6截取的橫截面圖,圖示了沖擊錘砧的錘。圖9是沿圖2中的線6-6截取的橫截面圖,圖示了在沖擊之后回彈的錘。圖10是沿圖2中的線6-6截取的橫截面圖,圖示了在錘的操作循環(huán)的回彈部分結(jié)束時的錘。圖11是沿圖2中的線6-6截取的橫截面圖,圖示了樞轉(zhuǎn)到余隙位置中的錘。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任意實施例之前,應理解,本發(fā)明的應用并不局限于在下面的說明中提出的或者在附圖中圖示的部件的構(gòu)造細節(jié)和布置細節(jié)。本發(fā)明能夠以其它實施例實現(xiàn)并且能夠方式實踐或執(zhí)行。圖1和圖2圖示了沖擊工具10的示例,其中整合有本發(fā)明的擺動配重組件100。 在擺動配重組件100之外,圖示的沖擊工具10包括手柄15、動力流體接頭20、觸發(fā)器25、具有輸出軸35的氣動馬達30、后工具殼體45和前工具殼體50。諸如空氣壓縮機的動力流體源被連接到動力流體接頭20以將諸如壓縮空氣的動力流體供給提供到?jīng)_擊工具10。操作人員致動觸發(fā)器25以調(diào)節(jié)動力流體到氣動馬達30的流動。氣動馬達30和擺動配重組件100被支撐在工具殼體(包括后工具殼體45和前工具殼體50)內(nèi)。如所示的,后工具殼體45可與手柄15 —體形成,或者可以是單獨的部件。動力流體到氣動馬達30的流動驅(qū)動輸出軸35旋轉(zhuǎn)。輸出軸35包括與擺動配重組件100中的花鍵嚙合的花鍵,使得輸出軸35的旋轉(zhuǎn)驅(qū)動擺動配重組件100的操作。擺動配重組件100 提供附接連接部105(例如,如圖示的用于插口的方形驅(qū)動器),適當?shù)母綄傺b置可安裝到該附接連接部105。擺動配重組件100對附屬裝置提供沖擊載荷以緊固或松脫連接件?,F(xiàn)在轉(zhuǎn)向圖3和圖4,擺動配重組件100包括凸輪件或連接器110、錘115、錘砧 120、錘框架125和前板130。連接器110包括軸轂140和突緣145。軸轂140包括內(nèi)花鍵或陰花鍵,所述內(nèi)花鍵或陰花鍵與馬達輸出軸35上的外花鍵或陽花鍵嚙合以將轉(zhuǎn)矩從馬達的輸出軸35傳輸?shù)竭B接器110。連接器110的突緣145是大致的環(huán)狀并且具有比軸轂140大的直徑。突緣145 包括切口或切除部150,所述切除部150提供了第一脫離凸輪表面155和第二脫離凸輪表面160。錘115包括樞轉(zhuǎn)軸170,所述樞轉(zhuǎn)軸170限定了同樣也作為錘115的樞轉(zhuǎn)軸線的錘縱向軸線或者錘軸線175。樞轉(zhuǎn)軸170包括第一端180和與第一端180相對的第二端185。 錘115還包括第一錘突出部190 (也稱為第一錘凸起部)和第二錘突出部195 (也稱為第二錘凸起部)以及凸輪突出部200 (也稱為凸輪凸起部),所述凸輪突出部200與第一錘突出部190和第二錘突出部195沿錘軸線175隔開。弓形凹部210限定在錘突出部190、195與凸輪突出部200之間。錘砧120包括軸部M0,軸部240包括上述的附接連接部105。軸部240限定了在沖擊工具10的操作期間同樣也作為錘砧120的旋轉(zhuǎn)軸線的錘砧縱向軸線或錘砧軸線250。 錘砧120進一步包括第一卡爪255、第二卡爪沈0、第一接合凸輪表面沈5、第二接合凸輪表面270、第一凸緣275和第二凸緣觀0。第一卡爪255和第二卡爪260大致相互平行并且大體朝向于彼此。第一卡爪255和第二卡爪260大致與錘砧軸線250平行地延伸并且每個均包括第一和第二端。第一凸緣275和第二凸緣280是大致的環(huán)狀并且具有比軸部240大的直徑。第一凸緣275與第一卡爪255和第二卡爪沈0的第一端互連,而第二凸緣280與第一卡爪255和第二卡爪沈0的第二端互連。圖5圖示了擺動配重組件100的子組件,包括連接器110、錘115和錘砧120。錘 115和凸輪突出部200容納在連接器110的突緣145中的切除部150中。錘砧120的第二凸緣觀0的一部分容納在凸輪突出部200與錘突出部190、195之間弓形凹部210中。錘突出部190位于錘砧120的第一凸緣275與第二凸緣280之間。再參考圖3和圖4,前板130是大致的環(huán)狀并且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半圓凹槽300。 前板130包括中心孔310,錘石占120的軸部240延伸穿過中心孔310。錘框架125包括總體上被封閉的第一框架端315。在錘框架125的整個長度上形成槽,并且該槽在第一框架端315處形成半圓開口 325,半圓開口 325與前板130中的半圓凹槽300對準以限定第一錘支撐件。第二框架端320限定連接器支撐孔330和第二錘支撐件335。連接器110的軸轂140和馬達輸出軸35延伸穿過連接器支撐孔330以通過花鍵互連匹配。當前板130安裝到第一框架端315時,錘樞轉(zhuǎn)軸170的第一端180容納在(包括槽300和開口 325的)第一錘支撐件中,而錘樞轉(zhuǎn)軸170的第二端185容納在第二錘支撐件335中。由于錘115形成相對于馬達輸出軸35旋轉(zhuǎn)軸線(其與錘砧軸線250共線)的偏心荷重,錘框架125通過在徑向上與錘115相對的其它材料345而被偏心配重,以降低或消除操作期間的振動。一旦被組裝,則連接器110通過第一脫離凸輪表面155或第二脫離凸輪表面160 抵靠于凸輪突出部200而與錘115聯(lián)接。錘115可相對于錘框架125和前板130繞錘軸線 175樞轉(zhuǎn)。隨著連接器110在馬達軸35的旋轉(zhuǎn)的影響下繞錘砧軸線250旋轉(zhuǎn),其導致錘115 繞錘砧軸線250旋轉(zhuǎn)。錘115又導致錘框架125和前板130繞錘砧軸線250旋轉(zhuǎn)。換句話說,連接器110、錘115、錘框架125和前板130被聯(lián)接以在馬達輸出軸35的影響下一起旋轉(zhuǎn)。錘砧120并不持續(xù)地與錘115聯(lián)接,而是受到來自錘115的周期性沖擊載荷以使錘砧 120(以及錘砧120連接到的連接件)繞錘砧軸線250旋轉(zhuǎn)?,F(xiàn)在參考圖6至圖11,將說明擺動配重組件100的完整的循環(huán)。圖示的組件是對稱的,使得其能夠在前向和反向方向上操作,其中錘砧120在(從沖擊工具10的后方觀察的)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上的沖擊載荷作用下旋轉(zhuǎn),以分別地緊固和松脫標準的右手螺紋連接件(例如,緊固件、螺母等)。為簡要起見,下面將參考組件的導致錘砧120的順時針緊固旋轉(zhuǎn)的順時針旋轉(zhuǎn)來描述操作循環(huán)。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明顯的是,通常將標注為 “第一”和“第二”的部件的功能性相互轉(zhuǎn)換,即可以描述在相反方向(逆時針方向)上工作的組件圖6至圖11的橫截面圖是在從工具的前方向后朝向馬達觀察的透視圖中截取 (見圖2中的橫截面線6-6)的,以最清楚地圖示錘突出部190、195和凸輪突出部200的操作。因此,雖然圖6至圖11中圖示的并且在下面說明的操作循環(huán)使錘115和錘砧120在 (常規(guī)來講,從工具的后方朝向前方觀察而取得的)順時針方向上旋轉(zhuǎn),錘115和錘砧120 在這些圖中的透視圖中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zhuǎn)。圖6、圖7、圖9和圖11中的箭頭標示錘115 的運動方向。在圖6中,第一錘突出部190與錘砧120的第一卡爪255形成余隙或移動過第一卡爪255。在該圖示中,錘115樞轉(zhuǎn)到脫離位置,在該位置中,第一錘突出部190向上樞轉(zhuǎn), 而第二錘突出部195向下樞轉(zhuǎn)(“向上”在本文中是指從錘砧軸線250徑向背離,而“向下” 在本文中是指徑向朝向錘砧軸線250)。錘115在作用于凸輪突出部200以使錘115繞錘軸線175樞轉(zhuǎn)的第一脫離凸輪表面155的影響下樞轉(zhuǎn)到該脫離位置。在擺動配重組件100在前向上的整個操作期間,凸輪突出部200通過第一脫離凸輪表面155對錘115施加凸輪作用力,而偏壓錘錘115使其繞錘軸線175朝向該脫離位置樞轉(zhuǎn)。盡管圖示的示例僅考慮了擺動配重組件100的前向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組件100的反向操作中,第二脫離凸輪表面160支承凸輪突出部200以偏壓錘115使其進入第二脫離位置,在該位置中,第二錘突出部195上行而第一錘突出部190下行,從而錘115能夠與第二卡爪260形成余隙。如圖6中觀察到的,隨著錘115繼續(xù)在順時針方向上繞錘砧120旋轉(zhuǎn),第二錘突出部195移動而與第一卡爪255抵接,這導致第一錘突出部190向下樞轉(zhuǎn)而第二錘突出部195 向上樞轉(zhuǎn)。錘115以此姿態(tài)繼續(xù)繞錘砧120移動直到第一錘突出部190抵接并移動過第一接合凸輪表面沈5,這導致第一錘突出部190向上樞轉(zhuǎn)而第二錘突出部195向下樞轉(zhuǎn)。這些樞轉(zhuǎn)步驟未圖示。參考圖7,由于第一錘突出部190與第一接合凸輪表面265形成余隙并且第二錘突出部195移動過第一接合凸輪表面沈5,錘115樞轉(zhuǎn)到接合位置,在該位置中,第一錘突出部190繞錘軸線175向下樞轉(zhuǎn)并且第二錘突出部195向上樞轉(zhuǎn),如圖中所示。當處于接合位置中,錘115準備撞擊錘砧120的第一卡爪255。由于已經(jīng)繞錘砧120完整地進行旋轉(zhuǎn), 在錘115能夠樞轉(zhuǎn)回到脫離位置之前,錘115已經(jīng)獲得了足夠的速度以撞擊第一卡爪255。 換句話說,在用第一卡爪255沖擊第一錘突出部190之前,第一脫離凸輪表面155的作用于凸輪突出部200的凸輪作用力沒有時間使錘115樞轉(zhuǎn)到脫離位置。在圖8中,第一錘突出部190沖擊第一卡爪255。如在圖9中看到的,該沖擊導致錘砧120旋轉(zhuǎn)某些量并且導致錘115回彈。尤其是,錘砧120的旋轉(zhuǎn)量以及錘115的回彈量依賴于組件所附接到的連接件的剛性以及構(gòu)造錘115和錘砧120的材料的硬度。錘115 抵抗馬達軸的前向旋轉(zhuǎn)轉(zhuǎn)矩而繼續(xù)回彈,這導致馬達抵抗動力流體的影響而向后旋轉(zhuǎn)。圖10示出了當作用于馬達的動力流體的力吸收錘115的回彈并且開始使錘115 重新向前旋轉(zhuǎn)時的錘115的位置。錘115在前向方向上的起始位置相對地低,因為動量仍未增大。錘錘115再次移動過第一接合凸輪表面沈5以再次樞轉(zhuǎn)到接合位置(如圖7所示)。 參考圖11,但這時錘115足夠慢地移動,使得在第二錘突出部195與第一接合凸輪表面265 形成余隙之后而在第一錘突出部190撞擊第一卡爪255之前,第一脫離凸輪表面155對于凸輪突出部200的作用導致錘115樞轉(zhuǎn)到脫離位置。結(jié)果,第一錘突出部190能夠與錘砧 120的第一卡爪255形成余隙(如圖6中所示),由此完成操作循環(huán)。錘115樞轉(zhuǎn)到脫離位置并且避免沖擊卡爪255,260所要求的時間可稱為臨界時間,該臨界時間將形成“臨界速度”,錘以該“臨界速度”行進以在與接合凸輪表面(圖示示例中的第一接合凸輪表面26 形成余隙的后錘突出部(圖示示例中的第二錘突出部195) 和撞擊所述沖擊卡爪(圖示示例中的第一卡爪25 的前錘突出部(圖示示例中的第一錘突出部190)之間獲得臨界時間。如果錘115以低于臨界速度的速度移動,則錘115將與沖擊卡爪255或260形成余隙,而如果錘以大于臨界速度的速度移動,則錘115將撞擊擊卡爪 255 或 260。本發(fā)明通過利用弓形凹部210使錘突出部190、195與凸輪突出部200隔離,而使錘115的凸輪作用特征與沖擊特征分離。換句話說,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錘115,其中凸輪突出部200并未與錘突出部190、195—體形成。應認為,弓形凹部210將錘突出部190、195 的沖擊載荷分布到錘115的材料中并且降低了凸輪突出部200與脫離凸輪表面155、160之間的反作用載荷。另外,本發(fā)明用凸緣275、280加強了卡爪255 J60,以提高卡爪255 J60 和錘砧的循環(huán)失效值(cycles-to-failure)。凸緣275、280可以稱作加強軸轂。錘突出部 190、195與凸輪突出部200的分離(經(jīng)由弓形凹部210)提供了用于第二(后)凸緣觀0的余隙。因為本發(fā)明通過凸輪突出部200和沖擊卡爪255 J60降低了根部載荷負擔,根據(jù)本發(fā)明構(gòu)造的擺動配重機構(gòu)可通過更小、更輕的設(shè)計制成并且具有更有利的功率重量比 (power to weight ratio)。盡管圖示的實施方式包括前向和后向沖擊卡爪255 J60以及前向和后向錘突出部190、195,并且?guī)в械谝缓偷诙咕?75380,其它的實施方式可包括僅一個這些特征的每個特征,并且仍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由此,本發(fā)明尤其提供了包括用于錘砧的沖擊卡爪的加強凸緣的擺動配重組件。 在下面的權(quán)利要求書中提出了本發(fā)明的各種特征和優(yōu)點。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沖擊機構(gòu),包括錘,所述錘限定錘軸線,并且包括錘突出部、與所述錘突出部隔開的凸輪突出部,和所述錘突出部與所述凸輪突出部之間的凹部;錘砧,所述錘砧限定錘砧軸線,所述錘砧軸線與所述錘軸線大致平行但不共線,所述錘砧包括卡爪、接合凸輪表面,和凸緣,所述卡爪與所述錘砧軸線大致平行延伸,所述凸緣與所述錘砧軸線大致垂直并且與所述卡爪互連;和連接器,所述連接器適于安裝到馬達輸出軸并且響應于所述馬達輸出軸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所述連接器包括脫離凸輪表面,所述脫離凸輪表面支承在所述凸輪突出部上以使所述錘響應于所述連接器的旋轉(zhuǎn)而繞所述錘砧旋轉(zhuǎn);其中所述凸緣的一部分容納在所述錘的在所述錘突出部與所述凸輪突出部之間的所述凹部中,用于所述錘繞所述錘砧的所述旋轉(zhuǎn)運動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錘響應于所述錘的一部分沿所述錘砧的接合凸輪表面移動而繞所述錘軸線樞轉(zhuǎn)到接合位置,當所述錘突出部處于所述接合位置并且所述錘以超過臨界速度的速率移動時,所述錘突出部撞擊所述錘砧的卡爪,所述錘突出部撞擊所述卡爪導致所述錘砧繞所述錘砧軸線的旋轉(zhuǎn);并且其中所述錘響應于所述連接器的脫離表面支承在所述凸輪突出部上而在所述錘撞擊所述錘砧的卡爪之前繞所述錘軸線樞轉(zhuǎn)到脫離位置,同時所述錘以比臨界速度低的速率移動,使得所述錘突出部移動過所述錘砧的卡爪。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進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支撐所述錘用于所述接合位置與所述脫離位置之間的樞轉(zhuǎn)運動;其中所述框架隨所述錘繞所述錘砧旋轉(zhuǎn)而能夠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進一步包括配重,所述配重與所述錘大致相對地聯(lián)接到所述框架,所述配重可操作以在操作過程中限制所述沖擊機構(gòu)的振動。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其中所述錘突出部是第一錘突出部;其中所述錘進一步包括第二錘突出部;其中所述錘砧的卡爪是第一卡爪并且所述錘砧的接合凸輪表面是第一接合凸輪表面;其中所述錘砧進一步包括第二卡爪和第二接合凸輪表面;其中當所述錘在第一方向上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時,所述第二錘突出部沿所述第一接合凸輪表面的運動導致所述錘樞轉(zhuǎn)到第一接合位置以撞擊所述第一卡爪;并且其中當所述錘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時,所述第一錘突出部沿所述第二接合凸輪表面的運動導致所述錘樞轉(zhuǎn)到第二接合位置以撞擊所述第二卡爪。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其中所述錘砧的卡爪是第一卡爪,所述錘砧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第一卡爪大致平行的第二卡爪;其中所述凸緣與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兩者互連。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其中所述錘砧的卡爪包括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凸緣是與所述錘砧的第一端互連的第一凸緣;并且其中所述錘進一步包括第二凸緣,所述第二凸緣與所述錘砧軸線大致垂直并且與所述卡爪的第二端互連。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其中所述錘砧的卡爪是第一卡爪,所述錘砧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第一卡爪大致平行的第二卡爪;其中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兩者每個均包括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凸緣是與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第一端互連的第一凸緣,所述錘砧進一步包括第二凸緣,所述第二凸緣與所述第一凸緣大致平行并且與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第二端互連。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其中所述凸緣是大致環(huán)狀的并且在所述錘繞所述錘砧的大致整個旋轉(zhuǎn)期間位于所述錘的凹部內(nèi)。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進一步包括加強軸轂,所述加強軸轂鄰近所述卡爪定位在所述錘砧上。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沖擊機構(gòu),其中所述加強軸轂插入在所述錘突出部與所述凸輪突出部之間,由此允許所述錘相對于所述錘砧旋轉(zhuǎn)。
11.一種使沖擊機構(gòu)的輸出軸旋轉(zhuǎn)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錘在第一旋轉(zhuǎn)方向上繞錘砧旋轉(zhuǎn);當所述錘以第一速度旋轉(zhuǎn)時,使錘突出部抵靠錘砧卡爪;響應于使所述錘抵靠所述錘砧卡爪,使所述錘砧在所述第一旋轉(zhuǎn)方向上繞錘砧軸線旋轉(zhuǎn);使所述錘突出部在與所述第一旋轉(zhuǎn)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zhuǎn)方向上回彈;并且當所述錘以比所述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旋轉(zhuǎn)時,使所述錘突出部滑過所述錘砧卡爪。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使所述錘聯(lián)接到框架,用于與所述框架一起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使所述錘相對于所述框架繞與所述錘砧軸線隔開的錘軸線旋轉(zhuǎn)。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使所述錘在所述第一旋轉(zhuǎn)方向上繞所述錘砧旋轉(zhuǎn),并且在所述錘突出部滑過所述錘砧卡爪之后使所述錘突出部抵靠所述錘砧卡爪。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使所述錘在所述第二旋轉(zhuǎn)方向上繞所述錘砧旋轉(zhuǎn);當所述錘以第三速度旋轉(zhuǎn)時,使第二錘突出部抵靠第二錘砧卡爪;響應于所述第二錘抵靠所述第二錘砧卡爪,使所述錘砧在所述第二旋轉(zhuǎn)方向上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 使所述第二錘突出部在與所述第二旋轉(zhuǎn)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一旋轉(zhuǎn)方向上回彈;以及當所述錘以比所述第三速度低的第四速度旋轉(zhuǎn)時,使所述第二錘突出部滑過所述第二錘砧卡爪。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將所述錘和所述錘砧聯(lián)接到所述輸出軸,以使所述輸出軸響應于所述錘和所述錘砧的旋轉(zhuǎn)而旋轉(zhuǎn)。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使所述錘與所述錘砧一起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并且使所述錘相對于所述錘砧繞所述錘軸線旋轉(zhuǎn)。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通過將質(zhì)量塊定位成與所述錘相對并使所述質(zhì)量塊與所述錘一起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而衰減所述沖擊機構(gòu)的振動。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利用凸輪突出部支承所述錘砧卡爪,并且使所述凸輪突出部繞所述錘砧軸線旋轉(zhuǎn)。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將所述凸輪突出部插入連接器中的狹槽中,以使所述連接器聯(lián)接到所述錘,用于與所述錘一起旋轉(zhuǎn)。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沖擊工具的擺動配重組件,該擺動配重組件包括錘砧,該錘砧具有沖擊卡爪,所述沖擊卡爪利用周向凸緣加強。錘包括錘突出部和凸輪突出部,所述凸輪突出部用于使錘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樞轉(zhuǎn),在接合位置中,錘突出部撞擊沖擊卡爪,而在脫離位置中,錘移動過沖擊卡爪。凸輪突出部與凸輪突出部隔開以限定容納加強凸緣的空間。
文檔編號B25D17/06GK102448675SQ201080023932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凱爾·D·格林, 帕特里克·利文斯通, 理查德·J·布克霍特, 瑞安·S·阿蒙德 申請人:英格索爾-蘭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