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裝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組裝治具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的組裝治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背光源的不斷開發(fā),背光源越來越朝向薄型化進行發(fā)展,使得嵌入式框架得以廣泛應用。[0003]現(xiàn)有技術中,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發(fā)光二極管)燈組和導光板(LightGuide Plate, LGP)之間的裝配屬于純手動組裝,即一手拿燈管組,一手拿導光板,進行人工組裝卡合操作。由于燈管組不易固定,且組裝人員手法存在差異,所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導光板入光部鋸齒與LED卡合錯位,使得在背光源生產(chǎn)中的導光板與LED卡合步驟中易出現(xiàn)兩者卡合不緊密,造成LED燈與導光板之間的組裝間隙不穩(wěn)定,組裝間隙一般在0.2mm-0.25mm之間,影響光學畫面及光學數(shù)據(jù),導致生成效率比較低下,背光源的品質得不到保障。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4](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裝治具,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LED燈組與導光板之間的結合采用人工方式導致背光源生產(chǎn)中的導光板與LED卡合步驟中易出現(xiàn)兩者卡合不緊密,影響光學畫面及光學數(shù)據(jù)的缺陷。[0006](二)技術方案[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裝治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載面和設置于承載面一端的第一邊框;[0008]所述承載面用于承載導光板;[0009]所述邊框上設有固定發(fā)光單元的卡槽;[0010]承載于承載面上的導光板的入光部與固定在卡槽中發(fā)光單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支撐基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截面為三角形。[0012]進一步地,所述卡槽為T形槽。[0013]進一步地,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LED燈和與LED燈豎直連接的柔性電路板。[0014]進一步地,所述LED燈粘貼在卡槽的橫向部分中,所述柔性電路板位于卡槽的豎直部分中。[0015]進一步地,所述卡槽橫向部分的底部低于所述承載面的表面。[0016]進一步地,所述邊框的兩端垂直連接朝向導光板延伸的第二邊框,所述第二邊框位于承載面兩側的至少部分區(qū)域。[0017]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邊框的截面為L形,所述第二邊框的橫向部分與導光板連接。[0018]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入光部設有鋸齒,所述鋸齒卡合在LED燈的出光面上。[0019](三)有益效果[0020]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實現(xiàn)發(fā)光單元的固定,進而使導光板入光部與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卡合緊密,解決了因組裝人員手法差異造成的背光源畫面品質與光學數(shù)據(jù)異常,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及背光源品質。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組裝治具結構示意圖;[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組裝治具結構示意圖;[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組成治具應用狀態(tài)示意圖。[0024]其中,1:基座;2:支架;3:導光板;4 =LED燈;11:承載面;12:第一邊框;13:第二邊框;111: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0026]實施例一[002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組裝治具包括:基座I,基座I包括承載面11和設置于承載面一端的第一邊框12 ;承載面11用于承載導光板3 ;第一邊框12上設有固定發(fā)光單元的卡槽111 ;承載于承載面11上的導光板3的入光部與固定在卡槽中發(fā)光單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0028]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實現(xiàn)發(fā)光單元的固定,進而使導光板入光部與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卡合緊密,解決了因組裝人員手法差異造成的背光源畫面品質與光學數(shù)據(jù)異常,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及背光源品質。[0029]具體的,該發(fā)光單元包括LED燈4和與LED燈4豎直連接的FPC(FlexibIe PrintedCircuit,軟性線路板)5。為了配合固定發(fā)光單元,該卡槽111設置為T形槽,該LED燈4粘貼在卡槽111的橫向部分中,F(xiàn)PC5位于卡槽111的豎直部分中。其中,導光板3入光部設有鋸齒,鋸齒卡合在LED燈4的出光面上。[0030]為了將導光板3的入光部能夠更好地與LED燈4出光面進行平順的卡合,設置卡槽111橫向部分的底部略低于承載面11的表面,其低于的高度與LED燈4的厚度相匹配,這樣使得已放入LED燈4的卡槽111表面可以與導光板3的表面相持平。[0031]為了使得導光板3在與LED燈4進行卡合的過程中不偏離基座I的承載面11,可較精準地與LED燈4進行有效卡合,設置邊框12的兩端垂直連接朝向導光板3延伸的第二邊框13,第二邊框13位于承載面11兩側的部分區(qū)域。[0032]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導光板較順利地放置在承載面上,較優(yōu)地設置該第二邊框13位于承載面11兩側的部分區(qū)域,當然,該第二邊框13也可位于承載面兩側的全部區(qū)域。[0033]為了加工方便,設置第一邊框12和第二邊框13 —體設置,當然,也可分體設置。[0034]具體的,該第二邊框13的截面為L形,所述第二邊框13的截面為L形,所述第二邊框13的橫向部分與導光板3連接,其豎直部分則起到限制導光板3與LED燈4卡合軌跡的作用。[0035]實施例二[0036]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存在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組裝治具還包括支撐基座I的支架2,該支架2的截面為三角形,通過支架2將基座I支撐起來,使得基座I與水平面保持一定角度,這樣,在組裝過程中可以直接平視整個卡合作業(yè)的過程,可進一步提聞生廣效率。[0037]如圖3所示,具體描述一下組裝模具的組裝過程:[0038](I)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先將LED燈4固定。[0039]具體為:將LED燈4和FPC5分別置于T形的卡槽111中(確保LED燈4的出光面朝上),利用雙面膠將LED燈粘貼在T形卡槽的橫向部分中。[0040](2)將導光板3的入光部與LED燈4的出光面進行卡合。[0041]具體為:將導光板3放置在承載面上,沿圖中的箭頭方向,使導光板3入光部沿基座第二邊框13軌跡與LED燈4的出光面緊密卡合在一起。[0042](3)待導光板3與LED燈緊密卡合在一起后,除去治具即可。[0043]采用本實施例組裝治具進行組裝,使得LED發(fā)光面與LGP入光部之間的組裝間隙控制在公差0.1mm范圍內(nèi),且使間隙波動范圍縮小,從而達到背光源畫面穩(wěn)定的效果。[0044]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實現(xiàn)發(fā)光單元的固定,進而使導光板入光部與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卡合緊密,解決了因組裝人員手法差異造成的背光源畫面品質與光學數(shù)據(jù)異常,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及背光源品質。[004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載面和設置于承載面一端的第一邊框; 所述承載面用于承載導光板; 所述邊框上設有固定發(fā)光單元的卡槽; 承載于承載面上的導光板的入光部與固定在卡槽中發(fā)光單元的出光面卡合在一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支撐基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截面為三角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T形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LED燈和與LED燈豎直連接的柔性電路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燈粘貼在卡槽的橫向部分中,所述柔性電路板位于卡槽的豎直部分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橫向部分的底部低于所述承載面的表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的兩端垂直連接朝向導光板延伸的第二邊框,所述第二邊框位于承載面兩側的至少部分區(qū)域。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邊框的截面為L形,所述第二邊框的橫向部分與導光板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入光部設有鋸齒,所述鋸齒卡合在LED燈的出光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的組裝治具。該組裝治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承載面和設置于承載面一端的第一邊框;承載面用于承載導光板;邊框上設有固定發(fā)光單元的卡槽;導光板的入光部和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貼合。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治具,利用治具的固定性實現(xiàn)發(fā)光單元的固定,進而使導光板入光部與發(fā)光單元的發(fā)光面卡合緊密,解決了因組裝人員手法差異造成的背光源畫面品質與光學數(shù)據(jù)異常,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及背光源品質。
文檔編號B25B27/00GK202952212SQ20122069033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金世佳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東方茶谷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