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工裝治具,尤其涉及一種密封圈組裝治具。
背景技術:
1、目前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包括錐狀部和導向軸部,密封圈從錐狀部套入至導向軸部上,最后密封圈擴大并經導向軸部進入至工件的環(huán)形密封槽中;現有的密封圈組裝治具,降低了密封圈的裝配難度,提升了密封圈的裝配速度。
2、現有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存在以下技術問題,錐狀部直連導向軸部,且導向軸部呈圓柱狀且外徑大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徑;因此,密封圈在導向軸部的停留時間較長時,將容易導致密封圈產生較大的變形;此外,密封圈套設在導向軸部上時,容易出現密封圈向導向軸部兩端滑動的情況,導致密封圈不能很好地暫存在密封圈組裝治具上。
3、有鑒于此,需要設計一種密封圈組裝治具,以改善套設在密封圈組裝治具上的密封圈容易滑落的問題,有利于提升密封圈的組裝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圈組裝治具,以改善套設在密封圈組裝治具上的密封圈容易滑落的問題。
2、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密封圈組裝治具,包括順序連接的錐狀部、緩存軸部和導向軸部,所述錐狀部的中心線、所述緩存軸部的中心線和所述導向軸部的中心線相互重合;
4、所述導向軸部遠離所述緩存軸部的端部設置有用于套設在工件端部的插接孔,所述緩存軸部的最大外徑小于所述錐狀部的最大直徑,且所述緩存軸部的最大外徑小于所述導向軸部的最大外徑。
5、可選地,所述導向軸部呈圓柱狀;
6、所述錐狀部和所述導向軸部之間形成用于儲存密封圈的環(huán)形凹槽,且所述導向軸部的最大外徑小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孔直徑。
7、可選地,所述錐狀部的最大外徑大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孔直徑;所述導向軸部的最大外徑大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孔直徑。
8、可選地,所述錐狀部的外周面和緩存軸部的外周面之間圓滑過渡;所述導向軸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緩存軸部的外周面之間圓滑過渡。
9、可選地,所述導向軸部包括導向柱部和錐形擴充部,所述錐形擴充部較小的一端連接所述緩存軸部,另一端連接所述導向柱部;
10、所述插接孔設置于所述導向柱部遠離所述錐形擴充部的端部上。
11、可選地,所述錐狀部呈圓錐狀;
12、所述錐狀部較大的端部連接所述緩存軸部,尖端部的最小直徑小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孔直徑。
13、可選地,所述錐狀部的最大直徑小于所述導向軸部的最大直徑。
14、可選地,所述錐狀部、所述緩存軸部和所述導向軸部可拆卸連接。
15、可選地,所述錐狀部和所述緩存軸部的連接部形成限位臺階。
16、可選地,所述錐狀部、所述緩存軸部和所述導向軸部一體成型。
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實施例中,通過在錐狀部和導向軸部之間設置有緩存軸部,且緩存軸部的最大外徑均小于錐狀部的最大外徑和導向軸部的最大外徑,這樣使得密封圈能暫時存在緩存軸部上而不用擔心密封圈滑落的情況,因此可以提前將密封圈套在緩存軸部上,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密封圈的組裝效率。
1.一種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順序連接的錐狀部(1)、緩存軸部(2)和導向軸部(3),所述錐狀部(1)的中心線、所述緩存軸部(2)的中心線和所述導向軸部(3)的中心線相互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軸部(3)呈圓柱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的最大外徑大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孔直徑;所述導向軸部(3)的最大外徑大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密封圈的內孔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的外周面和緩存軸部(2)的外周面之間圓滑過渡;所述導向軸部(3)的外周面和所述緩存軸部(2)的外周面之間圓滑過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軸部(3)包括導向柱部(301)和錐形擴充部(302),所述錐形擴充部(302)較小的一端連接所述緩存軸部(2),另一端連接所述導向柱部(30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呈圓錐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的最大直徑小于所述導向軸部(3)的最大直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所述緩存軸部(2)和所述導向軸部(3)可拆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和所述緩存軸部(2)的連接部形成限位臺階(4)。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組裝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狀部(1)、所述緩存軸部(2)和所述導向軸部(3)一體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