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泵卡箍剪斷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具鉗,特別是電泵卡箍剪斷鉗。
目前,高產油田均采用電泵從幾千米深的井下抽油,幾千米的電纜是用電泵卡箍(由22mm×1.25mm的不銹鋼條制成)固定在油管外壁上的。當電泵需要檢修、移位或更換時,必須將電泵從幾千米深的油層中提升到地面,同時須將電纜從油管外壁上解下來,即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地將電泵卡箍剪斷。目前采用的解箍方法,大都是用各種刃具硬鉸或鈍器(如括蠟器)硬砸,一方面易損壞電纜和油管,另一方面要連續(xù)不斷地砸斷幾百個電纜卡箍,工人的勞動強度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具鉗,使工人在短時間內方便及連續(xù)不斷地剪斷電泵卡箍,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護電纜、油管,使其免受損傷。
本實用新型采用由三把刀組成的三刃口剪切機構,由操縱桿、滑塊肖、蓋板、連桿、旋剪刀片組成連桿滑塊機構,并通過固定在連桿及旋剪刀片上的滾輪同時推動上推刀片前移,由三刃口同時完成剪切動作。由于扛桿作用,使刃口處的剪切力可大大增加。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電泵卡箍的安裝位置圖;圖3為旋剪刀片的另件圖;圖4為上推刀片的另件圖;圖5為滑塊肖的另件圖;圖6為鎖肖的另件圖;圖7為定位塞塊的另件圖8為凸輪與凸輪肖的裝配圖;圖9為連桿的另件圖。
圖中1┉旋剪刀片刃口23┉電泵卡箍、輸油管與2┉上推刀片刃口電纜間的間隙處3┉鎖肖24┉電泵卡箍4┉插板肖25┉電泵卡箍的兩端面5┉鎖緊螺母26┉電泵卡箍的外表面6┉上蓋板27┉孔7┉定位肖28┉孔8┉定位塞塊29┉孔9┉導向槽30┉燕尾10┉內側孔31┉導向槽11┉滑塊肖32┉導向槽12┉限位塊33┉推進曲面13┉操縱桿34┉刀體14┉外側孔35┉扁位15┉肖36┉插口16┉連桿37┉定位面17┉下蓋板38┉筋18┉凸輪肖39┉凸輪肖工作面19┉上推刀片40┉凸輪20┉旋剪刀片41┉孔21┉輸油管42┉孔22┉電纜兩根操縱桿13前端內側活動相連,兩者可相對轉動,且能作前后方向的移動。為防止零件意外損壞,造成操作人員在操作時碰傷手,在兩根操縱桿13的內側分別設有限位塊12。兩根操縱桿13的前端外側分別與旋剪刀片20及連桿16活動連接,旋剪刀片20及連桿16分別置于操縱桿13前端上、下兩側面。旋剪刀片20與連桿16之間的中間部位安有凸輪肖18,凸輪肖18上裝有兩只凸輪40,凸輪40置于上推刀片19的刀體34與燕尾30連接的過渡區(qū)內,上推刀片19的前移是靠凸輪40在推進曲面33上的滾動來實現(xiàn)的,上推刀片19向前運動完成剪切動作。燕尾30的厚度比刀體34的厚度薄,略小于兩凸輪40之間的距離,當上推刀片19復位時,由凸輪肖工作面39推動燕尾30向后移,使上推刀片19復位。上推刀片19位于旋剪刀片20和連桿16之間并空套在鎖肖3上,用鎖肖3將上推刀片19、旋剪刀片20及連桿16與上蓋板6、下蓋板17連接,使旋剪刀片20及連桿16只能在上蓋板6、下蓋板17之間繞鎖肖3轉動,上推刀片19只能做前后運動,從而由上推刀片刃口2及兩旋剪刀片刃口1同時完成剪切任務。在上推刀片19的刀體34上及燕尾30上分別開有導向槽32、31,分別與鎖肖3及定位肖7相配,對上推刀片19的前后運動起導向作用。定位肖7固定在上蓋板6及下蓋板17上,定位肖7上還裝有定位塞塊8,定位塞塊8的兩端設有筋38,筋38分別嵌入上蓋板6及下蓋板17上的導向槽9內,對定位塞塊8起固定作用,當完成剪切任務后,操縱桿13的前端便與定位塞塊8的定位面37相接觸,停止操作。由于電泵卡箍24均由不銹鋼條制成,為有效剪斷電泵卡箍24,并延長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上推刀片19、旋剪刀片20均采用高速合金鋼經熱處理制成。
實施例在兩根操縱桿13的前端鉆有內側孔10、外側孔14,兩內側孔10采用滑塊肖11連接,使操縱桿13可繞滑塊肖11轉動,滑塊肖11的兩端為扁位35,其分別與上蓋板6及下蓋板17上的導向槽9相配,使操縱桿13的前端內側只能隨滑塊肖11沿上蓋板6、下蓋板17上的導向槽9作前后運動。兩根操縱桿13的外側孔14采用肖15與旋剪刀片20上的孔29及連桿16上的孔41活動連接,肖15的兩端面分別與旋剪刀片20、連桿16的外平面相平,使旋剪刀片20及連桿16在操縱桿13的帶動下繞肖15在上蓋板6及下蓋板17之間運動。旋剪刀片20上的孔28及連桿16上的孔42與凸輪肖18的兩端緊配,凸輪肖18上套有兩只凸輪40,兩凸輪40之間的肩格為凸輪肖工作面39。由于上推刀片19在鎖肖3及定位肖7的作用下,只能沿導向槽32、31作前后運動,因此,當需剪切時,操縱桿13向內側運動,通過連桿16及旋剪刀片20帶動凸輪40繞鎖肖3向外側轉動,此時,兩凸輪40沿上推刀片19的刀體34與燕尾30的連接過渡區(qū)的推進曲面33滾動,從而推動上推刀片19向前運動,完成剪切動作,該推進曲面33最好采用雙曲面。在三刃口完成剪切動作后,操縱桿13向兩側撐開,通過連桿16及旋剪刀片20帶動凸輪40繞鎖肖3向內側運動,使凸輪40脫離推進曲面33,由兩凸輪40之間的凸輪肖工作面39作用于燕尾30的側邊,推動上推刀片19向后運動復位。鎖肖3與旋剪刀片20上的孔27的配合為動配合,與上蓋板6及下蓋板17的配合為過盈配合。為防止旋剪刀片20在剪切過程中鎖肖3相對于上蓋板6及下蓋板17運動,在鎖肖3上開有插口36,待零件裝配好后,將插板肖4插入鎖肖3上的插口36中,使鎖肖3固定。定位肖7兩端有螺紋,螺紋與鎖緊螺母5相配,對上蓋板6、下蓋板17及插板肖4起固定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上推刀片19、旋剪刀片20最好采用Cr12高速合金鋼,并經熱處理。另外,為提高使用壽命,增加耐磨性,鎖肖3、凸輪40、連桿16、凸輪肖18、滑塊肖11及肖15均應經過熱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剪切時,先將兩旋剪刀片刃口1在電泵卡箍24、輸油管21與電纜22之間的間隙處23夾住電泵卡箍24的兩端面25,而后,兩操縱桿13向里收緊,由于滑塊肖11的作用,使操縱桿13的前端內側向上運動,操縱桿13前端外側向外運動,并帶動旋剪刀片20繞鎖肖3轉動,旋剪刀片刃口1開始做剪切動作;與此同時,位于旋剪刀片20中部的凸輪40作用于推進曲面33,由于鎖肖3及定位肖7的導向作用,使上推刀片19向上運動,直至上推刀片刃口2抵住電泵卡箍24的外表面26為止。剪切動作完成之后,操縱桿13的前端內側抵住定位塞塊8,旋剪刀片20及上推刀片19則停止剪切動作;復位時,將兩操縱桿13向外側推開,由于滑塊肖11的作用,使操縱桿13前端內側向下運動,操縱桿13前端外側向內運動,并帶動旋剪刀片20繞鎖肖3轉動,使旋剪刀片刃口1向外分開、復位,同時,位于旋剪刀片20中部的凸輪40向內運動,使凸輪肖工作面39作用于燕尾30的側邊,由于鎖肖3及定位肖7的導向作用,使上推刀片19向下運動、復位。
采用本實用新型,可方便地進行電泵的檢修、移位或更換,只需花很小的力氣即可快速地將電泵卡箍剪斷,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使電纜、輸油管免于損傷。
權利要求1.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由操縱桿13、旋剪刀片20、連桿16、上推刀片10、凸輪40、上蓋板6、下蓋板17組成,旋剪刀片20上設有旋剪刀片刃口1,上推刀片19上設有上推刀片刃口2,兩操縱桿13的前端內側活動連接,其外側分別與旋剪刀片20、連桿16活動連接,旋剪刀片20與連桿16前端分別與固定在上蓋板6、下蓋板17上的鎖肖3活動連接,上推刀片19上的導向槽31、32分別空套在定位肖7、鎖肖3上,上推刀片19的后部為燕尾30,燕尾30與上推刀片19的刀體34的連接部位為推進曲面33,旋剪刀片20及連桿16中部的凸輪肖18上裝有兩只凸輪40。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兩操縱桿13的前端內側由滑塊肖11連接,滑塊肖11兩端為扁位35,分別與上蓋板6、下蓋板17上的導向槽9相配。
3.按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兩操縱桿13內側設有限位塊12。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上蓋板6、下蓋板17的外側面設有插板肖4,插板肖4插入鎖肖3的插口36中。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定位肖7上裝有定位塞塊8,定位肖7的螺紋部分與鎖緊螺母5相配。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上推刀片19上的推進曲面33為雙曲面。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泵卡箍剪斷鉗,其特征在于旋剪刀片20、上推刀片19的制做材料為高速合金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田用電泵卡箍剪斷鉗,現(xiàn)行電泵卡箍的解箍辦法大都采用各種刃具硬鉸或鈍器硬砸,工人勞動強度大,輸油管、電纜易損壞。本實用新型采用操縱桿、滑動銷、蓋板、連桿、旋剪刀片組成連桿滑塊機構,由一把上推刀片和二把旋剪刀片的三刃口共同完成剪切動作,采用杠桿放大原理,使操作者只需花很小的力氣,便可在刀片的刃口處獲得很大的剪切力。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輸油管、電纜免于損傷。
文檔編號B25B27/00GK2056114SQ8920532
公開日1990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1989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89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李維龍 申請人:鹽城市城區(qū)新潮機電配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