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彈簧升降臺虎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虎鉗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氣彈簧升降臺虎鉗。
由于目前國內所使用的臺虎鉗,普遍是將臺虎鉗固定在工作臺上,它一般具有兩種功能,一種是夾緊功能,一種是定位功能。而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對較長工件進行豎直加工時,位置偏高,而不利于操作,由其是在已經(jīng)規(guī)范化的鉗工訓練中,因為臺虎鉗的高度滿足不了相對于人體的高度差,且沒有升降功能,因而給規(guī)范化訓練帶來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具有升降功能的臺虎鉗,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氣彈簧升降臺虎鉗,臺虎鉗底板固定在一個氣彈簧升降裝置上,該升降裝置與一臺面固定座連接,在氣彈簧升降裝置上還設有一升降定位機構。
所述的氣彈簧升降裝置可采用以下兩種結構或其他結構氣彈簧升降裝置的結構是支承筒內套有氣缸,氣缸的頂部與臺虎鉗底板固定連接,氣缸上部設有充氣單向閥,氣缸內的活塞與氣缸內壁留有上、下腔氣體連通的間隙,活塞桿穿出氣缸底部的密封蓋頂在支承筒的底部,偏心輪與夾緊操作手柄固定,夾緊塊設在偏心軸與氣缸的外壁之間。
另一種氣彈簧升降裝置的結構是氣缸作為固定筒與臺面固定座連接,氣缸內活塞桿的上端穿出氣缸頂部的密封蓋與臺虎鉗底板固定,氣缸上設有充氣單向閥,偏心輪與夾緊操作手柄固定,夾緊塊設在偏心軸與活塞桿之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氣彈簧升降臺虎鉗的主視圖。
圖2為另一種氣彈簧升降臺虎鉗的主視圖。
在
圖1、2中,1、臺虎鉗,2、支承筒,3、底板,4、固定座,5、定位機構,6、氣缸,7、充氣單向閥,8、活塞,9、活塞桿,10、偏心塊。
如
圖1所示,氣缸裝入支承筒內,支承筒有一臺面固定座與工作臺固定。氣缸內活塞桿底部頂在支承筒的筒底上,由于活塞與氣缸內壁周邊有一定間隙,便上、下氣腔連通,使氣缸內頂部密封蓋的有效工作面積大于氣缸內底部密封蓋的有效工作面積,造成壓力差,從而推動氣缸升高;需降低鉗體高度時,人為施加壓力即可。當鉗體處在合適的位置后,用定位機構的偏心軸頂住夾緊塊,將氣缸鎖定,完成臺虎鉗的升降工作。
如圖2所示,氣缸作為支承筒與臺面固定座連接,氣缸內活塞桿的上端穿出氣缸頂部的密封蓋與臺虎鉗底板固定,氣缸內活塞與氣缸內壁周邊留有間隙,氣缸上部設有充氣單向閥。當鉗體處在合適位置后,用定位機構的偏心軸頂住夾緊塊,將氣缸鎖定,完成升降工作。
本實用新型采用氣彈簧作為升降裝置,操作省時省力,升降裝置內的氣缸使用空氣作為壓縮氣體,其效果與氮氣相同,一次充氣,可長期使用,當壓縮氣體泄漏時,可用自行車充氣筒或普通氣泵充氣即可。本升降裝置安全、方便、實用。
權利要求1.一種氣彈簧升降臺虎鉗,其特征在于臺虎鉗底板(3)固定在一個氣彈簧升降裝置上,該升降裝置與一臺面固定座(4)連接,在氣彈簧升降裝置上還設有一升降定位機構(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彈簧升降臺虎鉗,其特征在于氣彈簧升降裝置的結構是支承筒(2)內套有氣缸(6),氣缸(6)的頂部與臺虎鉗底板(3)固定連接,氣缸(6)上部設有充氣單向閥(7),氣缸(6)內的活塞(8)與氣缸(6)內壁留有上、下腔氣體連通的間隙,活塞桿(9)穿出氣缸(6)底部的密封蓋頂在支承筒(2)的底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氣彈簧升降臺虎鉗,其特征在于氣彈簧升降裝置的定位機構(5)的結構為偏心輪與夾緊操作手柄固定,夾緊塊(10)設在偏心軸與氣缸(6)的外壁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彈簧升降臺虎鉗,其特征在于氣彈簧升降裝置的結構是氣缸(6)作為支承筒與臺面固定座(4)連接,氣缸(6)內活塞桿(9)的上端穿出氣缸(6)頂部的密封蓋與臺虎鉗底板(3)固定,氣缸上設有充氣單向閥(7)。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氣彈簧升降臺虎鉗,其特征在于氣彈簧升降裝置的定位機構(5)的結構為偏心輪與夾緊操作手柄固定,夾緊塊(10)設在偏心軸與活塞桿(9)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臺虎鉗,它是將原有臺虎鉗固定在一底板上,底板的下面連接一氣彈簧式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的支承部分設有定位機構和支承并固定整個裝置的臺面固定座,利用升降機構使臺虎鉗的位置處在合適高后鎖緊、定位。從而滿足了對較長工件豎直加工和規(guī)范化訓練鉗工時的不同需要,使臺虎鉗具有升降功能,且有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等特點。
文檔編號B25B1/00GK2206700SQ9422050
公開日1995年9月6日 申請日期1994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張海南 申請人:張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