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鎖上下離合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門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離合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鎖具包括機械鎖和電子鎖,電子鎖的核心部件為離合裝置。市場上常見的各類電子鎖其離合結構為上下離合或推動離合,缺少將推動轉為上下離合的離合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鎖具的離合裝置,該裝置可將將推動轉為上下離合。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5]—種電子鎖上下離合裝置,包括手柄、面板、離合座,離合座固定安裝于面板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離合機構、彈簧、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翹動板;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下離合機構、彈簧一起組成制動裝置,制動裝置和翹動板安裝在離合座上,離合座限位了下離合機構做上下移動;
[0006]下離合機構包括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凹面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凹面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一凹面的第一軸,所述第一凹面的下表面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一凹面的第一柱體;
[0007]中離合機構包括第二凹面,所述第二凹面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第二凸臺,第二凹面中心開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凹面下表面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二凹面的第二柱體;
[0008]上離合機構包括第三凹面,所述第三凹面的上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三凹面的第四柱體,所述第三凹面的下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三凹面的第三柱體,第四柱體上開有通孔;
[0009]翹動板包括兩個翹動拔叉和一轉動軸,轉動軸固定在離合座上,兩個翹動拔叉之間形成一 U型凹口,所述U型凹口固定在上離合機構的第四柱體上;翹動板上設置有一推動受力處,當推動受力處受到一定的推力時,會使翹動板的翹動拔叉繞著翹動板的轉動軸旋轉,此時翹動板的翹動拔叉會克服彈簧的阻力將中離合機構向下離合機構方向移動,使中離合機構和下離合機構靠近,當旋動手柄時,中離合機構的第二凸臺與第二凹面和下離合機構的第一凸臺與第一凹面相互咬合,轉動手柄即能帶動上離合機構;
[0010]在安裝時,將下離合機構中的第一柱體安裝在手柄上,將彈簧套入第一軸上,并將其第一軸穿過第一孔、第二柱體、第四柱體,同時將中離合機構的第二柱體插入上離合機構的第四柱體,使得下離合機構的第一軸頂住上離合機構的第三凹面,從而限制了上離合機構朝向下離合機構方向移動;彈簧使下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在翹動板的推動受力處沒有受力時保持下離合機構的第一凸臺、中離合機構的第二凸臺在遠離的位置。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下離合機構以及翹動板的作用,將施加在翹動板推動受力處的推力,經轉動軸運動后轉化為離合機構上下移動的方式,成功將鎖具推動轉為上下離合。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的剖視圖;
[0014]圖3是離合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中離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上離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下離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是翹動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如下:1、手柄;2、面板;3、下離合機構;31、第一凹面;32、第一凸臺;33、第一軸;34、第一柱體;4、彈簧;5、中離合機構;51、第二凹面;52、第二柱體;53、第二凸臺;54、第一孔;6、離合座;7、上離合機構;71、通孔;72、第三凹面;73、第三柱體;74、第四柱體;8、翹動板;81、翹動拔叉;82、推動受力處;83、轉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1]如圖1、2所示,一種電子鎖上下離合的裝置,包括手柄1、面板2、下離合機構3、彈簧4、離合坐6、上離合機構7、中離合機構5、翹動板8 ;
[0022]離合座6固定安裝于面板2上,上離合機構7、中離合機構5、下離合機構3、彈簧4一起組成制動裝置;通過離合座6限位翹動板8,使其只能繞轉動軸83轉動,而且同時離合座6也限位了下離合機構3,限制下離合機構3做上下移動。
[0023]如圖6所示,下離合機構3包括第一凹面31、所述第一凹面31上表面設置有四個第一凸臺32,所述第一凹面31帶有第一凸臺32的上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第一凹面31的第一軸33,所述第一凹面31下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第一凹面31的第一柱體34,第一柱體34為長方體形。
[0024]如圖4所述,為中離合機構5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二凹面51,所述第二凹面51上表面設置有4個第二凸臺53,第二凹面51中心開有第一孔54,所述第二凹面51下表面設置一垂直于第二凹面51的第二柱體52,第二柱體52為長方體形,內部中空。
[0025]如圖5所述,為上離合機構7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三凹面72,所述第三凹面72的上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三凹面72的第四柱體74,所述第三凹面72的下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三凹面72的第三柱體73,第四柱體74上開有通孔71,所述通孔71為方形通孔。
[0026]在安裝時,將下離合機構3中的第一柱體34安裝在手柄1上,將彈簧4套入第一軸33上,并將其第一軸33穿過第一孔54、第二柱體52、第四柱體74,同時將中離合機構5的第二柱體52插入上離合機構7的第四柱體74,使得下離合機構3的第一軸33頂住上離合機構7的第三凹面72,從而限制了上離合機構7朝向下離合機構3方向移動。彈簧4使下離合機構3、中離合機構5在翹動板8的推動受力處82沒有受力時保持下離合機構3的第一凸臺32、中離合機構5的第二凸臺53在遠離的位置。
[0027]翹動板8整體為爪形,包括兩個翹動拔叉81,和位于兩個翹動拔叉81另一側的轉動軸83,轉動軸83固定在離合座6上,兩個翹動拔叉81之間形成一 U型凹口,所述U型凹口固定在上離合機構7的第四柱體74上。翹動板8上還設置有一推動受力處82,推動受力處82位于兩個翹動拔叉81的連接處,且平行于轉動軸83,當推動受力處82受到一定的推力時,會使翹動板8的翹動拔叉81繞著翹動板8的轉動軸83旋轉,此時翹動板8的翹動拔叉81會克服彈簧4的阻力將中離合機構5向下離合機構3方向移動,使中離合機構5和下離合機構3靠近,當旋動手柄1時,中離合機構的第二凸臺與第二凹面和下離合機構的第一凸臺與第一凹面相互咬合,轉動手柄1即能帶動上離合機構7。
[0028]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電子鎖上下離合裝置,包括手柄、面板、離合座,離合座固定安裝于面板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離合機構、彈簧、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翹動板;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下離合機構、彈簧一起組成制動裝置,制動裝置和翹動板安裝在離合座上,離合座限位了下離合機構做上下移動; 下離合機構包括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凹面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凹面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一凹面的第一軸,所述第一凹面的下表面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一凹面的第一柱體; 中離合機構包括第二凹面,所述第二凹面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第二凸臺,第二凹面中心開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凹面下表面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二凹面的第二柱體; 上離合機構包括第三凹面,所述第三凹面的上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三凹面的第四柱體,所述第三凹面的下表面中心設置有一垂直于第三凹面的第三柱體,第四柱體上開有通孔; 翹動板包括兩個翹動拔叉和一轉動軸,轉動軸固定在離合座上,兩個翹動拔叉之間形成一U型凹口,所述U型凹口固定在上離合機構的第四柱體上;翹動板上設置有一推動受力處,當推動受力處受到一定的推力時,會使翹動板的翹動拔叉繞著翹動板的轉動軸旋轉,此時翹動板的翹動拔叉會克服彈簧的阻力將中離合機構向下離合機構方向移動,使中離合機構和下離合機構靠近,當旋動手柄時,中離合機構的第二凸臺與第二凹面和下離合機構的第一凸臺與第一凹面相互咬合,轉動手柄即能帶動上離合機構; 在安裝時,將下離合機構中的第一柱體安裝在手柄上,將彈簧套入第一軸上,并將其第一軸穿過第一孔、第二柱體、第四柱體,同時將中離合機構的第二柱體插入上離合機構的第四柱體,使得下離合機構的第一軸頂住上離合機構的第三凹面,從而限制了上離合機構朝向下離合機構方向移動;彈簧使下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在翹動板的推動受力處沒有受力時保持下離合機構的第一凸臺、中離合機構的第二凸臺在遠離的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鎖上下離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臺、第二凸臺的數量為四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子鎖上下離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柱體、第二柱體為長方體形。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鎖上下離合裝置,包括手柄、面板、離合座,離合座固定安裝于面板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離合機構、彈簧、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翹動板;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下離合機構、彈簧一起組成制動裝置,制動裝置和翹動板安裝在離合座上,離合座限位了下離合機構做上下移動;通過上離合機構、中離合機構、下離合機構以及翹動板的作用,將施加在翹動板推動受力處的推力,經轉動軸運動后轉化為離合機構上下移動的方式,成功將鎖具推動轉為上下離合。
【IPC分類】E05B15/00, E05B47/00
【公開號】CN20502522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83561
【發(fā)明人】章燁, 陳彬
【申請人】杭州城章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