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口罩,具體涉及一種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
背景技術 長期工作在具有粉塵或有毒氣體的環(huán)境下,若沒有使用合適的防護口罩,會對人體呼吸系統(tǒng)造成傷害。肺部器官及組織的傷害通常是很嚴重且無法復原的,塵埃越微細,越容易進入支氣管末端,殺傷力越大。
口罩阻塵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對微細粉塵,尤其對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塵的阻隔效率為標準,因為這一粒徑的粉塵能直接吸入肺泡,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最大。一般的紗布口罩,其阻塵原理是機械式過濾,就是當粉塵沖撞到紗布時,經(jīng)過—層層的阻隔,將一些大顆粒粉塵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對一些微細粉塵,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塵,就會從紗布的網(wǎng)眼中穿過去,進入呼吸系統(tǒng)。
當口罩形狀與人臉不密合,空氣中的危險物一樣會從不密合處泄漏進去,一部分空氣根本未經(jīng)口罩過濾,就直接進入了人體呼吸道,致使許多有害病菌隨同空氣一同進入人體口腔、鼻腔直達氣管及肺部,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紗布口罩的濾料一般多是一些機械織物,這種濾料要達到高的阻塵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厚度,而增加厚度的負面作用就是讓使用者感到呼吸阻力很大。即便選用濾料再好的口罩,也無法保障人體的健康。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具有阻塵效率高和能吸附異味功能的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是一種半橢圓碗形口罩,口罩的右內(nèi)側有可容納鼻子和嘴巴的凹槽空腔,口罩與人體面部相接觸部分向凹槽空腔(3)內(nèi)傾斜2~10度,在口罩的正面鉆有4個通孔。
將用水濕潤的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劑,加入口罩模具中,使用壓力機壓制成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的毛坯,送入晾干房內(nèi)進行自然晾干,當毛坯的含水量小于15%以后,將毛坯輸送到焙燒窯內(nèi)進行焙燒,焙燒時間為12~16小時,焙燒溫度控制在300~400℃,冷卻后為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
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強度好,半橢圓碗形口罩內(nèi)部有大量的微孔,而且這些微孔呈迷宮狀,不但能滿足人的正常呼吸所需要從口罩通過過濾的新鮮空氣,而且阻塵效果好,能吸附過濾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塵和有害病菌,避免粉塵和有害病菌直接吸入肺泡,確保使用者的人體健康。
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的右內(nèi)側有一個半橢圓碗形凹槽空腔,給人的鼻子和嘴巴一個很大的空間,使用者講話和呼吸能自如通暢;半橢圓碗形口罩與人面部接觸平穩(wěn),邊緣密封好,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的微孔能增加使用者面部的舒適感。
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具有呼吸阻力小、重量輕、能吸附異味的特點,經(jīng)消毒和干燥后可反復多次使用。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生產(chǎn)半橢圓碗形的吸附過濾口罩。
圖1是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如圖所示1是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2是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劑,3是凹槽空腔,4是口罩與人體面部接觸部分,5是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1)是一種半橢圓碗形口罩,口罩(1)的右內(nèi)側有可容納鼻子和嘴巴的凹槽空腔(3),口罩(1)與人體面部相接觸部分(4)向凹槽空腔(3)內(nèi)傾斜6度,在口罩(1)的正面鉆有4個通孔(5)。
將用水濕潤的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劑(2),加入口罩模具中,使用壓力機壓制成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1)的毛坯,送入晾干房內(nèi)進行自然晾干,當毛坯的含水量小于15%以后,將毛坯輸送到焙燒窯內(nèi)進行焙燒,焙燒時間為12小時,焙燒溫度控制在300~350℃,冷卻后為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1)。
權利要求1.一種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其特征在于,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1)是一種半橢圓碗形口罩,口罩(1)的右內(nèi)側有可容納鼻子和嘴巴的凹槽空腔(3),口罩(1)與人體面部相接觸部分(4)向凹槽空腔(3)內(nèi)傾斜2~10度,在口罩(1)的正面鉆有4個通孔(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是一種半橢圓碗形口罩,口罩的右內(nèi)側有可容納鼻子和嘴巴的凹槽空腔,口罩與人體面部相接觸部分向凹槽空腔(3)內(nèi)傾斜2~10度,在口罩的正面鉆有4個通孔。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能有效的吸附過濾5微米以下的煙塵、有毒氣體和有害病菌,避免了煙塵、有毒氣體和有害病菌直接吸入肺泡,確保使用者的人體健康。天然礦物吸附過濾口罩具有呼吸阻力小、重量輕、能吸附異味的特點,經(jīng)消毒和干燥后可反復多次使用,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生產(chǎn)半橢圓碗形的吸附過濾口罩。
文檔編號A62B9/06GK201088788SQ20072004397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李業(yè)陽, 許慶華, 許盛英 申請人:李業(y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