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通信終端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93318閱讀:23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通信終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一種通信終端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將接收到的圖象數據密碼化后,即可打印輸出的傳真通信功能的傳真機等的通信終端裝置。
      在傳真通信中,作為非標準功能,有一種所謂稱為親啟接收功能。在本端中,具有傳真通信功能的通信終端裝置,它具有保密功能,即將接收到的圖象數據暫存到存儲器中,只有在其傳真通信被指定的發(fā)送對方對應的用戶予先設定的密碼號與接收其傳真通信后用戶所輸入的密碼號對上時,方可打印輸出或者顯示,這種傳真通信除發(fā)送對方外,發(fā)信內容不會泄漏。
      在上述以往傳真通信的親啟功能中,將接收到的圖象數據存儲到存儲器中,這顯然是必要的,但,一旦存儲器容量超過,就不能實施親啟接收。另外,有可能因停電而數據消失,或者數據被第三者竊視等,因此,有些用戶對存儲器中存入圖象數據表示憂慮。
      有監(jiān)于此,提供一種將傳真數據即可轉化成密碼化(加擾)圖象,此后再把其圖象讀取后進行與密碼化處理時的逆處理(解擾)而還原成為原圖象的傳真機。然而,在這種傳真機中,仍然存在的問題是將密碼化圖象復原后,打印其密碼化圖象的記錄紙浪費了。再則,即使接收端用戶不希望密碼化,但只要發(fā)送端已指定密碼化,為了打印密碼化的圖象來,這樣,將其復原的作業(yè)是復雜的,并存在不可能100%完全復原的問題。
      對以往傳真通信的親啟功能,它是在發(fā)送端和接收端雙方裝置都同意的基礎上,才能做為非標準功能定位,事實上,只能在同一個廠家的裝置間方可實現。因此,如果用戶接收問題。這樣,對于例如大企業(yè)等的大需求用戶來說,就意味著必須使用只有同一廠家的裝置,因此,恐怕會產生種種問題。
      監(jiān)于此種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當接收端用戶接收予先登錄好電話號碼的用戶發(fā)來的信息時,可把其圖象信號轉化成密碼化的圖象,并打印在記錄紙上的通信終端裝置。
      這時,在傳真通信前過程中,借助含有非標準過程的發(fā)送終端識別信號來對對方應加以識別,或者在電話通信的人呼叫時借助從交換機向終端裝置發(fā)送的發(fā)信人信息來對對方應加以識別的這兩種識別中均可任一利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一個通信終端裝置上分配給多個電話號碼,當對其中的特定號碼發(fā)生人呼叫時,可把其圖象信號轉化成密碼化圖象后,打印的通信終端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其將接收到的圖象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后并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為接收圖象信號而先進行的通信程序中,在接收發(fā)信人發(fā)來的信號中含有的發(fā)信人的信息應予先被登錄的情況下,將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將接收到的圖象信號經縮小,并縮小的圖象數據再經密碼化后,可在縮小的圖象信號中插入控制線,并打印在記錄紙上。
      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記錄紙空白處,以文字形式打印發(fā)信人的信息。
      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將圖象信號的一定部分不經密碼化而打印在記錄紙上。
      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對應發(fā)信人信息,登錄密碼號,并依據此密碼號,將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
      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密碼號可按因子分解法展開,以建立密碼化規(guī)則。
      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其將接收到的圖象信號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并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在與人呼叫用的交換機的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之間,在將從上述交換機傳來的發(fā)信人信息予先被登錄的情況下,將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并打印在記錄紙上。
      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它可分配多個電話號碼,并將接收的圖象信號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并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在對被分配的多個電話號碼中予先被指定的電話號碼進行人呼叫時,將其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并打印在記錄紙上。
      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就是把接收到的圖象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復原的密碼化,并在記錄紙上記錄的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是為接收圖象信號而比其先進行的通信程序中,在接收的發(fā)信人發(fā)來的信號中含有發(fā)信人信息就予先登錄的情況下,才能把圖象信號經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就是把接收到的圖象,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復原的密碼化后,在記錄紙上記錄,其特征是在與人呼叫用的交換機的信號接收和發(fā)送之間,當從交換機發(fā)送的發(fā)信人信息予先登錄的情況下,把圖象信號經密碼化后,可打印在記錄紙上。
      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就是一種可配置多個電話號碼,并將接收到的圖象信號,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后,可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在對配置的多個電話號碼中予先被指定的電話號碼產生人呼叫時,可把圖象信號經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在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中,當接收從預先登錄好的發(fā)信人發(fā)來的信息時,可把其圖象信號經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在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中,亦同樣,當接收從鄧先登錄好的發(fā)信人發(fā)來的信息時,可把其圖象信號經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在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中,在對予先被指定的電話號碼產生人呼叫時,將其圖象信號經密碼化后可打印在記錄紙上。
      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如上詳述,據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在傳真通信前過程之際,當發(fā)送的發(fā)報人信息與予先登錄好的發(fā)信人信息對上時,方可把接收到的圖象信號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所以,當用戶希望得到親啟接收且只是從予先登錄好的對方那里接收來的,方可密碼化,而從其它對方那里接收來的,則不被密碼化,因此不致于浪費記錄紙。
      據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在人乎叫的瞬間,從交換機發(fā)送的發(fā)明人信息與予先登錄好的發(fā)信人信息對上時,方可把接收到的圖象信息密碼化,而從其它對方接收來的則不被密碼化。于是,如同上述,當用戶希望得到親啟接收且只是從予先登錄好的對方那里接收來的,方可密碼化,因此不致于浪費記錄紙。但在第1發(fā)明中,在傳真通信的前過程,即在接收和發(fā)送的信號中必須含有發(fā)信人信息,但在第2發(fā)明中,則不再受這種限制。
      在本發(fā)明有關通信終端裝置中,在對多個電話號碼中,當予先被指定的電話號碼產生人呼叫時,將其圖象經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于是,如果把予先指定的電話號碼僅向希望得到的用戶通知一下,則這些用戶,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親啟通信。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適用于傳真機時結構示例框圖。
      圖2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表內容模式圖。
      圖3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設定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4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5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6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7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模式圖。
      圖8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9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模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模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模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13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適用于傳真機另一結構示例框圖。
      圖14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另一結構示例親啟接收時動作過程流程圖。
      圖15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另一結構示例親啟接收時交換機之間發(fā)送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圖。
      下面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圖,對本發(fā)明作一詳細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適用于傳真機時第1實施形態(tài)結構示例方框圖。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不僅適用于下述的傳真機,還可適用于具有傳真通信功能的個人計算機、復印機組合裝置等,各種通信終端裝置中。
      參照符號11是作為控制器功能的CPU(中央處理機),它經母線10與下列各部分相連作為顯示器功能的LCD(液晶顯示器)12及其驅動器13,作為輸入裝置功能的鍵矩陣14及其接口(I/F)15,存儲于此傳真機動作程序等的ROM(只讀存儲器)16,作為暫存后述親啟信箱有關數據等存儲器功能的RAM(隨機存取存儲器)117以及作為雙態(tài)圖象信號編碼/解碼器功能的編確解碼器(CODEC)18等數字信號處理部分。
      CPU11經母線10又與下列部分相連作為讀出原稿讀出器的CCD(電荷耦合器)21以及將讀出的模擬信號經雙態(tài)處理后轉化成數字圖象信號的圖象處理電路22以及將數字圖象信號打印在記錄紙上的打印機23等圖象讀出部分和打印部分。再則,CPU11經母線10與將此裝置接入通信線路網40的網絡控制器(NCU)31以及調制解調器(MODEM)32等通信功能部分相連。
      在圖1所示傳真機中,不設將發(fā)送的圖象數據和接收到的圖象數據存儲用存儲器,一般是接收到的圖象數據立即通過編碼解碼器18進行解碼后,原樣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然而,在此所示之傳真機中,為生成后述加擾圖象的需要,配置一個數行用的行存儲器35。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其動作是可按照存入于ROM16中的程序并由CPU11進行控制,其一般的動作過程有如下五個階段進行傳真通信根據ITU-T(國際電信聯盟)規(guī)定,在兩個裝置間通信線路連接用階段A(呼叫設定),信息(本應接收和發(fā)送的原稿數據)發(fā)送用的種種約定事項比其先行交換用階段B(予置信息過程),信息交換用階段C(信息傳輸),信息終了及其確認用階段D(算后信息過程)以及兩個裝置間通信線路切斷用階段E(呼叫開放)。
      通常發(fā)送傳真時,即成為主叫機時,由用戶操作鍵矩陣14來提示可以進行發(fā)報的同時,撥通對方電話號碼。據此,CPU11首先進行階段A之呼叫設定。也就是CPU11向NCU31發(fā)出指令,使之與通信線路40相連,便進行呼叫動作。通過呼叫設定,一旦通信對方傳真機與線路接通時,CPU11即可進行階段B的予置信息過程,并對雙方裝置所要求的功能進行識別和選擇。
      用戶將應要發(fā)送的原稿在CCD21上讀出時,可由CCD21從原稿中讀出的模擬信號,通過圖象處理電路22得到雙態(tài)信號后,轉化成數字圖象信號,再經過編碼解碼器18,按所謂掃描亮度編碼方式進行編碼(壓縮),并CPU11對于經呼叫設定相接的通信對方的傳真機邊對準信號的相位和同步,邊傳送階段C信息,也就是將從本應發(fā)給通信對方原稿中得到的編碼化數字圖象信號(信息)通過調制解調器32和NCU31來發(fā)送。
      一旦所有信息發(fā)送完畢,CUP11即可進行階段D的算后信息過程,也就是進行對信息的終了確認。待確認后,CPU11向NCU13發(fā)出指令,使之切斷線路,即進行階段E的呼叫開放。
      以上是對一般傳真通信主叫機一側的基本動作,下面僅就被叫機接收時的基本動作作一說明。
      在被叫機中,通過從對方裝置(主叫機)的呼叫設定而NCU31與通信線路網40相連時,CPU11首先進行階段B的予置信息過程,使之與主叫機間便可進入通信狀態(tài)。此后,CPU11則通過NCU31和調制解調器32來接收從階段C傳輸來的應接收的原稿編碼數字圖象信號。此編碼數字圖象信號,立即從調制解調器32送至編碼解碼器18,以行單位依次解碼成原數字圖象信號后,暫存到行存儲器中,然后由打印機23打印在記錄紙上,或者從LCD驅動器13轉發(fā)至LCD12后,以圖象顯示。
      當應接收的原稿信號全部接收完畢時,CPU11則與主叫機間進行階段D的尾信息過程的交換,并對此確認后進行階段E的呼叫斷開,通信即告結束。
      下面僅就圖1所示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親啟接收時的動作作一說明。要提請注意的是對以往傳真通信中的親啟功能是發(fā)端與收端間雙方均同意利用親啟功能的情況下,方可實現。但在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中,由接收端可任一選擇發(fā)送端,以便進行親啟接收。
      圖2是在RAM17內給定區(qū)中設定的親啟表17T內容模式圖。當接收從此親啟表17T中登錄的電話號碼發(fā)來的信息時,親啟接收,具體地說,將接收數據轉化成密碼化(加擾)圖象數據后打印。
      在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機,要利用親啟功能進行傳真接收時,應該予先登錄一個與此對應的擾頻(密碼化)以及解擾(復原)用號密碼號是十分必要的。再則,從密碼號中制定一個加擾和解擾所需之數據(加擾號碼)也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在親啟表17T中分別設有親啟號碼區(qū)域171,對方號碼區(qū)域172、密碼號區(qū)域173和加擾號碼區(qū)域174,如圖2所示。
      親啟號碼區(qū)域171,在此例中,予先設有從親啟號碼“0”至親啟號碼“9”對應的10個區(qū)域,并在各自親啟號碼對應的對方號碼區(qū)域172中分別對應登錄有對方(發(fā)送端傳真機)電話號碼,在密碼號區(qū)域173中分別對應登錄有密碼號,在加擾號碼區(qū)域174中分別對應登錄有用后述方法生成的加擾號碼。
      下面參照圖3所示流程圖,說明一下作為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傳真機親啟設定時的動作過程。在以下說明中,有一個前提是,在傳真通信前程序中,從主叫機向被叫機發(fā)送“TSI”信號(發(fā)送終端識別信號)后,緊接著借助“FIF”字段(傳真信息字段),主叫機的電話號碼向被叫機發(fā)送。
      例如,用戶要求利用親啟功能來接收從某一電話號碼傳真機發(fā)來的信息時,首先通過規(guī)定鍵的操作向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輸入要利用親啟設定,此后,通過鍵矩陣14的操作輸入對方電話號碼(如“012-34-5678”)和自己任一規(guī)定的密碼號(如“1234”),然而,在此實施形態(tài)中,密碼號為4位數,但不再僅限于此。
      CPU11對鍵矩陣14的操作進行檢測后,就可識別出親啟設定(步驟S11)并確保親啟號碼區(qū)域171的空間先頭區(qū)域(號碼k)(步驟S12),接著當用戶輸入電話號碼時(步驟S13),輸入數字便存入到與親啟號碼k對應的對方號碼區(qū)域172中(步驟S14),下次當用戶再輸入密碼號時(步驟S15),所輸入的4位數字即可作為排列“dec”便存入到與親啟號碼k對應的密碼號區(qū)域173中(步驟S16、S17)。
      加擾號碼m生成方法如下。將上述步驟S16中輸入的密碼號排序“dec”變換成2進制“n”(步驟S18),再用初始轉換f來替換位(bit)位置就可制定加擾號碼m(步驟S19),便存入到與親啟號碼k對應的加擾號碼區(qū)域174中(步驟S20)。
      例如在親啟號碼區(qū)域171的親啟號碼“0”對應的對方號碼區(qū)域172中便存入電話號碼“012-34-5678”,在密碼號區(qū)域173中便存入暗密碼號“1234”,在加擾號碼區(qū)域174中便存入加擾號碼“m”。
      當用戶希望得到從多個對方發(fā)來的親啟接收時,用上述同樣的操作則登錄多個對方號碼與此相應的密碼號即可。
      下面參照圖4、圖5和圖6流程圖說明一下利用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接收傳真通信接收時的動作過程。
      在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中,CPU11通常對有無來話呼叫進行監(jiān)視(步驟S81),一旦有來話呼叫,CPU11可先進行階段A的線路關閉(步驟S82),而后進行階段B的予置信息。具體地說,CPU11首先向主叫機(發(fā)端裝置)發(fā)送信號“CED”(步驟S83)。“CED”表示自己(被叫局)為非話音終端的提示信號。
      CPU11向主叫機發(fā)送一個自己(被叫機)標準CCITT(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能力的提示信號“DIS”后,以待對此從主叫機返回信號“TSI”和“DCS”(步驟S84、S85)。信號“TSI”表示此后繼續(xù)的傳真信息字段“FIF”內容為識別主叫機信息(電話號碼)的發(fā)送終端識別信號。另外,信號“DCS”是由上述“DIS”進行識別的對標準功能的應答數字指令信號。
      對于向主叫機發(fā)送的信號“DIS”,若信號“TSI”和“DCS”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返回(步驟S86),則CPU11使線路開放,處理即告結束(步驟S92)。若信號“TSI”和“DCS”在規(guī)定時間內返回,則CPU11向主叫機發(fā)送一個信號“CFR”(步驟S87)。此“CFR”是接收準備確認信號,即向主叫機確認可在予置信息過程全部結束后,可開始發(fā)送信息的數字應答。
      通過以上方法,一旦予置信息全部結束,則CPU11可先查明接收到的“TSI”內的“FIF”字段中含有的電話號碼是否登錄親啟表17T中(步驟S88),而后進行階段C的信息傳輸。這時,如接收到的電話號碼在親啟表17T中無登錄時,則作為階段C的信息傳輸,可進行通常的傳真接收(步驟S89)。也就是說,CPU11將接收到的數據信號立即通過編碼解碼器18進行解碼后,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步驟S89)。
      在步驟S88中,如接收到的電話號碼在親啟表17T中有登錄時,則CPU11把接收數據加擾后,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步驟S90)。在此步驟S90之處理作為要程序如圖5所示,詳細后述。此后,CPU11可進行階段D的后過程(算后信息),以便接收和發(fā)送信號(步驟S91)。而后進行階段E的線路開放(步驟S92)。
      下面參照圖5和圖6子程序流程圖對上述步驟S90處理的詳細情況作一說明。CPU11首先從接收到的“FIF”字段中讀取對方(主叫機)的電話號碼(步驟S22),并根據其電話號碼,可從與RAM17親啟表17T中的親啟號碼區(qū)域171親啟號碼相對應的加擾號碼區(qū)域174中讀出加擾號碼m來(步驟S23)。
      CPU11將加擾號碼m可按后述因子分解法展開,其結果將所得的系數存放在排序“fac
      ”中(步驟S24),然后,CPU11根據排序“fac
      ”把加擾用置換表,可作為排序“Scr
      ”制定出來(步驟S25)。
      下面對因子分解法的展開作一說明。因子分解法可用算式表達式表示如下。但F式是在4位數字按因子分解法展開的情況。
      m=f7·7!+f6·6!+f5·5!+f4·4!+f3·3!+f2·2!+f1·1!作為具體示例當m=3937時,則下式成立3937=0·7!+5·6!+2·5!+4·4!+0·3!+0·2!+1·1!。因此,各系數為f7=0,f6=5,f5=2,f4=4,f3=0,f2=0,f1=1。這些各系數可作為排序“fac
      ”而存入。
      圖6是CPU11從加擾號碼m中求得排序“fac
      ”用流程圖。首先CPU11從親啟表17T輸入一個加擾號碼m,(步驟S101),使變量i為“0”初始化(步驟S102),并將m除以i+1取余而余量即作為排序“fac
      ”i位的元素(步驟S103)。最初可求得fac
      。接著CPU11將除以i+1之商作為m(步驟104)并對i進行加“1”(步驟S105),而i不成為8時即可返回步驟S105(步驟S106)。
      以上通過步驟S103至步驟10循環(huán)進行處理,并對4位數m進行因子分解法的展開,其結果可求得排序“fac
      ”。從這排序fac
      ”中,加擾用置換表,作為排序“scr
      ”進一步求出,其過程參照圖7模式圖作一說明。
      對圖7所示單元號碼,后文詳述,將接收到的圖象1行就是用給定點陣數(本實施形態(tài)為8個點陣)區(qū)分的單位,加擾是通過各單元位置的替換來實現。因此,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中,0至7的8個單元是根據密碼號進行替換,因此分別與各個密碼號相對就應便可一味地加擾。
      上述加擾號碼m可以從密碼號中求得,并根據其加擾號碼m,一旦求得如上所述排序“fac
      ”,那么,將單元0至7一味地分配成任一置換的初始排序(圖6示例中按單元0至7順序可分配為1、2、3、4、5、6、7、0),將其排序作為出發(fā)點,以排序“fac
      ”的元素j(當上述m=3937時,排序為1、0、0、4、2、5、0)與單元號碼i之間的位置號碼依次進行替換。
      例如,由于最初i=1,j=1,因此單元號碼1位置的“2”與單元號碼1位置的“2”進行替換時(實際上不產生替換),對“1、2、3、4、5、6、7、0”轉變?yōu)椤?、2、3、4、5、6、7、0”。再則,由于i=2,j=0,因此單元號碼2位置的“3”與單元號碼0位置的“1”進行替換時,對“1、2、3、4、5、6、7、0”轉為為“3、2、1、4、5、6、7、0”。以下同樣,可按i和j進行置換。則最終得到的結果為“0、2、6、3、5、7、1、4”。
      將此結果與置換前的單元號碼“0、1、2、3、4、5、6、7”作為對應表的排序“Scr
      ”存儲起來,可對后述單元單位加擾。
      圖8是由CPU11為制定加擾表的流程圖。首先CPU11使變量i為0初始化后(步驟S201),在排序“Scr[i]的各要素上,對上述初始排序ivi的各要素進行增量分配,做法是可把變量從i到7為止依次進行增量分配(步驟S202、S203、S204)。
      CPU11使變量i為“1”初始化后(步驟S205),對排序“scr[i]”的各要素內容與排序“Scr[fac[i]]”內容進行替換(步驟S206)并對如圖7(a)所示替換操作的一次分量進行處理后,對變量i進行1增量(步驟S207)。CPU11可對這步驟S206和S207的處理及變量i對從1至7為止的各自然數的處理都依次執(zhí)行(步驟S208),從而可制定出個上述如圖7(b)所示加擾表。
      CPU11將接收到的數據由編碼解碼器18進行解碼后,再用上述的方法,邊加擾邊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至于最初給定數的行由編碼解碼器18進行解碼、縮小的原樣,換句話說,不經加擾直接送至打印機23后打印輸出(步驟S26)。如前所述,這是為了寫明其傳真通信的收件人地址和發(fā)信用戶等。至于縮小內容后述。
      將給定數的行原樣向打印機23輸出后,首先對1行數據由編碼解碼器18進行解碼(步驟S217)。而后,CPU11判斷其行是否為了縮小副掃描方向而進行隔行掃描。若隔行掃描,則進入步驟S34,若不是隔行掃描,則進入步驟S29處理,其結果,數據得到配對(步驟S30),并根據步驟S25制定的排序“Scr
      ”加擾(步驟S31)。在已被加擾的行中,按每一規(guī)定的點陣插入一控制線(步驟S32)。用以上方法得到的數據送至打印機23便打印輸出(步驟S33)。另外,這些處理是對1行數據都是在存儲器35中存放狀態(tài)下進行。
      以上步驟S27、S28、S29、S30、S31、S32、S33處理一直重復進行到數據完全消失為止(步驟S34),并接收到的數據全部加擾的狀態(tài)下,由打印機23打印出來。
      下面對上述步驟S30進行的配對處理、步驟S31進行的加擾處理、步驟S32進行的控制線插入處理分別作一說明。
      先參照圖9模式圖說明一下步驟S30進行的配對處理。如圖9(a)所示,1行數據在A4版時,從基本上是1728點陣。CPU11把此1728點陣縮小成如圖9(b)所示1664點陣。如圖9(c)所示,CPU11對兩端部的4個單元不替換而保留原樣,除此以外部分以X字形進行替換。
      用上述方法,就對配對完的1行數據的各塊(8個單元即64個點陣)作為對象,并按照上述如圖7所示置換前與置換后單元號碼的加擾表進行加擾(參照圖9(d))。由于此單元單位的加擾是根據如前所述的密碼號制定的排序“Scr
      ”進行的,因此多個密碼號各都是行之有效。
      而后,進行控制線的插入。此控制線是為了提高解擾的精度。在傳真信號的副掃描方向,即與各行成直交方向,以規(guī)定的間距插入控制線。插入控制線的必要性及原因如下。
      如圖10模式圖所示,設根據所接收的傳真信號的有一行信號作為打印行PL在記錄紙上打印輸出。此打印行PL在解擾時,將記錄紙P的左端側起始點SP對齊,并僅是以角度θ斜行的讀取行RL向右方向讀取時,對打字行PL的長度a,讀取行RL的長度,則下式成立b(=a/cosθ),但此長度b大于本來的長度a。
      如上所述,對于打字行PL,當讀取行RL斜行時,由于原圖象就像放大后讀取的狀況一樣,因此將產生很輕微的移位錯,而在記錄紙p上的右端側移位錯最大。此移位錯將成為后述解擾時的噪聲并以從線出現在記錄紙p上。
      在解擾時,讀取行RL對打印行PL的斜行影響,當以光學方式讀取原稿時,不僅限于傳真機,也就某種程度很難避免的問題。然而,通常利用傳真機發(fā)送和接收原稿時可得到記錄紙上輕微傾斜的硬拷貝,這在實際上不成為問題。但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中,如前所述,由于8個單元作為一個單位進行位置替換的加擾方式,因此已被加擾的圖象,為了解擾讀取時,如果不是按8(bit)單位正對準,則不能復原成原圖象來。
      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中,一經加擾的各行在打印輸出是出以規(guī)定的點陣間距予先插入-控制線(黑點陣)打印出,并從為解擾讀取的數字中,邊去掉相當于其從線的黑點陣,邊其位置上加以對位,從而使上述讀取行RL的斜行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
      圖11是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中,插入控制線后打印出的加擾圖象示例模式圖。在此例中,記錄紙上插有控制線GL1-GL8。在此種情況下,對于打印行PL,當讀取行RL將記錄紙p左端側起始點SP對齊并僅是以角度θ斜行時,在控制線GL1與GL2間的打印行PL一讀取行RL間產生移位錯。但通過對控制線GL2與讀取行RL交點SPi進行檢測,則處于一次被復位狀態(tài),因此控制線GL2和GL3之間重新從準確位置上,以單元單位可以進行處理。
      用以上方法,在各行里插入多個控制線GL1、GL2…并可打印出加擾圖象,這樣,在每一條控制線和GL1、GL2…與每一行讀取行RL之間的交點SP1、SP2…即可得到分別重新對位,因此,與不插入控制線情況相比,可把讀取行RL對打印行PL的斜行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
      如上所述,為了插入控制線,予先對主掃描方向的加擾圖作縮小了。實際上,只縮小主掃描方向的圖象即可,但是只縮小主掃描方向時,縱橫比率改變,因此,本實施示例傳真機也縮小了副掃描方向。也可以更改設計使不縮小加擾圖象而插入控制以便使行端部的點陣脫落下來。
      另外,一旦加擾圖象向副掃描方向縮小時,記錄紙上將產生空白B,在此空白B上,以字符形式可記錄從TSI得到的電話號碼TN。在此情況下,圖5的S26處理可省略。也就是可以對最初給定行加擾和插入控制線。
      利用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接收的且打印出的圖象就是如前所述,各行是由8個點陣組成的單元位置進行替換后加以配對,在這狀態(tài)下,8個單元可作為一塊而各塊內單元可根據密碼號進行替換后加擾,并以給定點陣間距插入控制線黑點陣的圖象。這種圖象易于判讀是不可能的,因此,一般與存儲在存儲器中的親啟功能相比,例如在因停電而數據消失,或者會被他人竊取數據等方面不會有憂慮,但對其傳真收件方來說,需要復原成可判讀狀態(tài),這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參照圖12流程圖,對打印輸出的圖象復原成原圖象動作過程,即在解擾拷貝時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動作過程一概要說明。
      在解擾考貝時,由用戶操作鍵矩陣14指出解擾模式,而后,原稿(在親啟模式下接收后打印出的硬拷貝)可在CCD上讀取。這時,CPU11首先判斷出是否解擾模式(步驟S41)。在指定出解擾模式的情況下,以待4位密碼號輸入為止(步驟S42)。當用戶操作鍵矩陣14輸入自己予先登錄的4位密碼號時,CPU11用上述親啟設定時同樣過程(步驟S15、S16、S18、S19)制定出一加擾號碼m(步驟S43、S44、S45)。
      在此情況下,將親啟設定時步驟S14中的密碼號便存入到親啟表17T的密碼號區(qū)域173中,這個處理可以不做了。另外,在親啟表17T的密碼號區(qū)域173中,對已經存入的密碼號與這次輸入的密碼號之間也不進行查詢。因此,當親啟設定時被登錄的親啟表17T的密碼號區(qū)域173中,即使已經納入的密碼號解擾模式時輸入的密碼號不一致,其解擾模式時的處理仍繼續(xù)執(zhí)行。
      與親啟接收時相同,CPU11將加擾號碼m可按上述因子分解法展開,其結果計得到的系數可作為排序“fac
      ”存儲起來(步驟S46)。而后,CPU11根據排序“fac
      ”把加擾用置換表,可作為排序“Scr
      ”制定出來(步驟S47)。
      CPU11則由CCD21讀取的數據加擾。CPU11先把1行數據在CCD21上掃描(步驟S48),其結果計得到的數據中含有控制線黑點陣,因此CPU11則去除相當于控制線黑點陣的數據可作為1行數數據而得到(步驟S49)。通過用上述方法得到的1行數據,CPU11劃分成8個點陣單位單元并按前步驟S47求得的排序“Scr
      ”,將單元排序返回原排序后解擾(步驟S50),又把單元配對返回原狀態(tài)(步驟S51)。最后CPU11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數據送至打印機23打印出來(步驟S52)。
      以上步驟S48、S49、S50、S51、S52重復進行處理直到CCD21從1張原稿(已被加擾的原稿)中讀取的數據全部消失為止(步驟S53)。這樣,在親啟設定時被登錄的親啟表17T的密碼號區(qū)域173中,當被存入的密碼號與解擾模式時輸入的密碼號一致的情況下,將接收時已被加擾的且打印出的一張原稿即可復原成發(fā)送前的真實狀態(tài)后,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
      在親啟設定時被登錄的親啟表17T的密碼號區(qū)域173中,當被存入的暗號密碼與執(zhí)行解擾模式時被輸入的密碼號不一致的情況下,解擾結果打印出的圖象與發(fā)送前的圖象是不一樣的,換句話說,解擾模式時,如果不輸入正當密碼號,則不可能重現出發(fā)送前的圖象來。這一點是作為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親啟功能的意義所在。
      在親啟接收時,對最初給定數的行可以不解擾而直接送至打印機23打印出來。然而,至于收件人地址等在親啟接收時已經清楚,因此此部分即使被解擾(只對此部分解擾),實用上不成為問題。
      下面參照其結構示例圖13框圖,對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適用于傳真機情況的第2實施形態(tài)作一說明。
      第2實施形態(tài)與上述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tài)區(qū)別在于在NCU31中不僅連接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1,而且還可連接兩部電話機2和3,并配有4個電話號碼(例如特殊呼叫檢測服務或直接輸入系統)。其中2個電話號碼分配給電話機2和3,剩余2個電話號碼分配給傳真機1,并其中的一個號作為指定密碼化號碼存入RAM17中。因此,用戶將予先指定的密碼化電話號碼通知給希望得到親啟妝收的對方即可。
      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tài)中,作為被叫機對主叫機的識別手段,在階段B通信過程中利用了從主叫機向被呼機發(fā)送的發(fā)送終端識別信號“TSI”,但在第2實施形態(tài)中都利用了所謂「呼叫ID服務」。另外,密碼化和復原(加擾和解擾)方法與第1實施形態(tài)相同,說明從略。
      下面參照圖4所示流程圖和圖15所示交換機4之間表示信號發(fā)送和接收的時間圖,對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的傳真機第2實施形態(tài)動作過程作一說明。
      在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中,CPU11通常對有無束話呼叫進行監(jiān)視(步驟S300),一但有來話呼叫時,傳真機1與交換機4之間的線路極性為反轉,再從交換機4向傳真機1發(fā)送一個終端啟動信號(報警信號),因此,CPU11首先檢測交換機4是否送出報警信號(步驟S301)。一旦對報警信號檢測完,CPU11使線路關閉,便對交換機4進行一次應答(步驟S302)。據此,交換機4把呼叫ID(呼叫電話號碼信息)可作為調制解調器信號向傳真機1發(fā)送。一旦傳真機1對呼叫ID檢測完,CPU11就把其呼叫ID和人呼叫電話號碼暫存到RAM17中(步驟S304)。另外,如果對呼叫ID檢測不到時,則CPU11使線路開放,處理即告結束(步驟S317)。
      CPU11將接收完信號送至交換機4使線路開放(步驟S305),以待從交換機4送回呼叫信號(步驟S306)。如無送回呼叫信號,則進入上述步驟S317,處理即告結束。如送回呼叫信號,則CPU11,將2次應答信號送至交換機4,使線路關閉(步驟S307)。
      以后的處理基本上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tài)相同,向交換機4送出信號“CED”和“DIS”(步驟S310)。一旦從交換機4接收信號“DCS”,則CPU11向交換機4送出信號“CFR”,予置信息即告結束(步驟S311)。
      CPU11即可判斷來話呼叫電話號碼是否存入在ROM17中,也就是CPU11即可判斷被指定的電話號碼是否是密碼化(步驟S312),如果是密碼化與上述處理相同,將接收到的傳真信號邊加密碼化,邊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步驟S313)。另一方面,來話呼叫電話號碼無存入存儲器17中,則CPU11即可判斷RAM中存入的呼叫ID是否登錄在親啟表17T中(步驟S314),如有登當,CPU11與上述處理相同,將接收到的傳真信號,用上述同樣方法,邊加以密碼化,邊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步驟S313),如果無登錄,可作為通常的傳真接收,即不經密碼化處理處理,直接由打印機23打印輸出(步驟S315)。
      此后,CPU11即可對后過程(尾信息)用的信號進行發(fā)送和接收(步驟S316),使線路開放,處理即告結束(步驟S317)。
      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其結構是在來話呼叫號碼或呼叫ID兩者中的一方被指定為密碼化時,將接收到的傳真信號經密碼處理后由打印機35打印輸出,對此種結構也可改為僅在兩者都被指定為密碼化的情況下,經密碼處理后方可打印輸出。
      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說明了本發(fā)明通信終端裝置僅限于適用傳真機的情況,但不再僅限于此,本發(fā)明也可適用于例如具有個人計算機等傳真通信功能的種種通信終端裝置中,這是不言而喻的。
      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作為傳真通信舉例了G3、G4方式,但不再僅限于此,可舉例其它方式的傳真通信方式也可,這是不言而喻的。
      不僅限于利用上述密碼化方式,也可利用其它各種密碼方式也可,這是不言而喻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其將接收到的圖象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后并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為接收圖象信號而先進行的通信程序中,在接收發(fā)信人發(fā)來的信號中含有的發(fā)信人的信息應予先被登錄的情況下,將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將接收到的圖象信號經縮小,并縮小的圖象數據再經密碼化后,可在縮小的圖象信號中插入控制線,并打印在記錄紙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記錄紙空白處,以文字形式打印發(fā)信人的信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將圖象信號的一定部分不經密碼化而打印在記錄紙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對應發(fā)信人信息,登錄密碼號,并依據此密碼號,將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終端裝置,其特征為密碼號可按因子分解法展開,以建立密碼化規(guī)則。
      7.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其將接收到的圖象信號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并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在與人呼叫用的交換機的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之間,在將從上述交換機傳來的發(fā)信人信息予先被登錄的情況下,將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并打印在記錄紙上。
      8.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它可分配多個電話號碼,并將接收的圖象信號根據一定程序,進行可復原的密碼化,并記錄在記錄紙上,其特征是在對被分配的多個電話號碼中予先被指定的電話號碼進行人呼叫時,將其圖象信號進行密碼化,并打印在記錄紙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信終端裝置,其在將接收到的傳真圖象信號根據給定程序復原成密碼化圖象后,可記錄在記錄紙的情況下,為接收傳真圖象信號而比其先行的通信程序中,當接收發(fā)信人發(fā)來的信號中含有的發(fā)信人信息,應預先登錄好親啟表中的情況下,將圖象信號經密碼化處理后打印在記錄紙上。
      文檔編號G09C5/00GK1171692SQ97103758
      公開日1998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桑原哲也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