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層紙或紙板幅的成形裝置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從具有造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成形多層的紙或紙板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和一個第二成形單元以及一個伏輥裝置,成形單元中至少一個是雙網式成形單元,并具有一個用于成形一幅纖維幅的成形輥,纖維幅的一面比另一面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伏輥裝置用于使所述在一面具有更高微細纖維含量的纖維幅與另一幅纖維幅層疊成多層纖維幅。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從具有造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成形一幅多層的紙或紙板幅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個雙網式的具有一個成形輥的第一成形單元上成形一幅其一面比另一面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的第一纖維幅,-在一個第二成形單元上成形一幅第二纖維幅,以及-將已成形的纖維幅層疊成多層纖維幅。
本發(fā)明特別適于成形試驗襯墊、瓦楞紙、襯墊、“白頂”襯墊、灰膠紙粕板襯墊以及以循環(huán)漿粕纖維為基料的紙板。當然,本發(fā)明也可用于成形其它類型的紙或紙板幅。
背景技術:
生產多層襯墊和紙板時,已知的是例如在造紙機或造紙板機的所謂長網成形單元或雙網式成形單元上成形底層和頂層(一層或多層),然后將這些層層疊成一幅結合的紙幅,結合的紙幅在壓榨部進行壓榨并且在干燥部進行干燥。
已知的是,在長網成形單元上成形頂層和底層而獲得的成品,通常比在雙網式成形單元上成形頂層和底層而獲得的成品具有更高的內部結合強度,即層間結合強度。
文獻DE2020688提出一種結合兩幅紙、紙板或諸如此類的物品的方法,更具體地說是層疊方法,并提出一種使用這種方法的裝置。這種方法包括兩幅在其制造期間沿同一方向前送,并且以第二幅的網面置于第一幅的正面上的方法進行結合。
文獻DE2020688提出的裝置包括一個作為第一網的活動長網以及至少一個作為第二網的循環(huán)布置在長網之上的網。每個網在其網路的最低部位沿著與長網相反的方向運行,其中,每個循環(huán)網用一個轉移輥供料,轉移輥在一個外網面接觸循環(huán)網并且在其正面接觸長網。因此,根據文獻DE2020688,優(yōu)越性是,這種方法制造的一幅紙幅的一個表面總是呈現紙頁正面的特性,例如與一個網面相比較而改進的適印性,其中,用這種方法結合兩幅以上,也是這種情況。
文獻DE4031038A1提出一種通過一個第一網和一個布置在這個之上作為雙網成形單元的第二網制造多層紙或多層紙板的裝置,使多層紙或紙板的一個正面成形到一個底層上。因此,雙網成形單元具有一個作為胸輥的成形輥以構成雙網。在成形輥上游布置有一個壓力施加部件,其中,漿料懸浮液的水線位于成形輥區(qū)域之內。根據文獻DE4031038A1,由于層疊到底層時頂層的干含量較低,因此,所提出的裝置可以獲得較高的內部結合強度。
文獻US5607555提出一種具有兩個用于成形一幅多層紙幅的雙網成形單元的造紙機成形單元。每個雙網成形單元包括一個網前箱、兩個限定一個對以夾層方式成形的紙幅進行成形的共用網路的網環(huán)路以及用于每個網環(huán)路的濾水件。每個成形單元的共用網路具有一個第一區(qū)段和一個第二區(qū)段,第一區(qū)段包括第一下網環(huán)路中的一個曲面吸水濾水件或濾水輥,第二區(qū)段包括相對的濾水凸緣。因此,濾水凸緣在上側面靜止不動,用于有彈性地壓在底側面上。上下側面的濾水凸緣沿網的運行方向彼此交錯布置,其中,至少上側面的濾水凸緣用于吸水。而且,配置至少一個第三區(qū)段,第三區(qū)段在一個網面具有至少一個吸水網分隔件。雙網成形單元布置成,在所有情況下,相同的濾水件都對將成為多層幅每一層的內網面和外網面的層進行濾水。根據文獻US5607555,這樣可成形很均勻的紙。據報道,所含的填料和/或纖維可以借助于根據需要適當布置的濾水凸緣朝紙幅層的外部移動。因此,在彼此緊貼的層的兩個網面上有大量的纖維,其特征在于,這些層在層疊后其間具有良好的附著力。
但是,人們發(fā)現,在已知裝置上成形的多層紙或紙板在Z方向上的內部結合力可能不足。
其原因之一是,許多已知的裝置使用在脫水的漿料懸浮液中產生很高剪力的濾水件。這種濾水件的例子是真空成形輥和具有產生高真空的濾水板的吸水箱。漿料懸浮液中的高剪力會降低對獲得高內部結合強度很重要的微細纖維材料的保有量,或者至少會大大減少脫水時面對這種濾水件的紙層或紙板層層面的微細纖維含量。這樣,往往難以使成品紙或成品紙板獲得足夠高的內部結合強度。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多層的紙或紙板幅的成形裝置,這種裝置在對紙幅中所包括的多個層進行成形時使微細纖維的保有量達到最大,并且確保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層的層面彼此層疊,從而提高多層紙或紙板幅的內部結合強度。
根據權利要求1,本發(fā)明的這個目的通過以下配置即可達到兩個成形單元均為雙網式,并且包括一個用于成形一幅其一面比另一面具有更高微細纖維含量的纖維幅的成形輥;兩個成形單元彼此相對布置,使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幅面彼此相接觸,以層疊成多層紙幅。
根據本發(fā)明一個最佳實施例,成形輥是開放的,適于在初步脫水期間使纖維幅的內網面比外網面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其特征在于,濾水件適于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使內網面處微細纖維的高含量至少基本保持不變,其特征還在于,成形輥彼此相對布置,使兩幅已成形的纖維幅隨著內網面彼此緊貼而結合。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多層紙或紙板幅的成形方法,這種方法在對紙幅中所包括的多個層進行成形時使微細纖維的保有量達到最大,并且確保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層的層面彼此層疊,從而提高多層紙或紙板幅的內部結合強度。
根據權利要求14,本發(fā)明的這第二個目的通過以下方法即可達到-將一個具有一個成形輥的雙網成形單元用作第二成形單元,-成形其一面比另一面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的第二纖維幅,-將纖維幅定位成確保纖維幅的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網面進行層疊,以成形成多層纖維幅。
根據本發(fā)明一個最佳實施例,本發(fā)明方法還包括多個步驟選擇開放式成形輥用于初步脫水;使它們適于在初步脫水期間使纖維幅在內網面處與外網面處至少具有一樣高的微細纖維含量;使濾水件適于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使內網面處微細纖維的高含量至少基本保持不變;使兩幅已成形的纖維幅隨著內網面彼此緊貼而結合。
應當指出,這里所使用的“開放式成形輥”的說法,是指如果可能,則在成形輥上進行兩面脫水而不進行任何外部吸水。
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是,當一個雙網成形單元的網速增大時,將達到這樣一個階段g力變得如此之大以致于外網上由張力產生的內向壓力不再能夠通過內網壓出水分,脫水完全通過外網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在成形輥內產生負壓,以便可以通過內網至少進行部分脫水。只有在根本不存在g力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完全對稱的脫水。
因此,這里所使用的“開放式成形輥”的說法,也包括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中,使用一個具有低負壓至多具有中等負壓的吸水成形輥,以避免完全通過具有高網速的外網進行脫水,但是在這些實施例中,在銅網通過成形輥的周邊曲面期間,銅網張力仍然產生較大的濾水沖擊。
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通過下面的描述將得到更好的理解。
下面參照附圖較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附圖如下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第一有利構形的側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第二有利構形的側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第三有利構形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第四有利構形的側視圖,圖5示出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一些主要步驟,圖6是示出隨第一纖維幅從底部BO到頂部TO的厚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微細纖維的相對百分比的圖表,其中,第一纖維幅已經在本發(fā)明裝置的一個成形單元上成形,用于分析微細纖維含量的試驗標本已經在結合到第二纖維幅上之前被提取,圖7是本發(fā)明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圖1至7對本發(fā)明裝置的不同實施例加以描述。
本發(fā)明裝置包括一個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一個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其中,每個成形單元是一個雙網式成形單元,具有一個成形輥109;209;309;409和111;211;311;411、一個內網105;205;305;405和107;207;307;407以及一個外網106;206;306;406和108;208;308;408,內網和外網圍繞每個相應成形輥的一部分周邊,從而形成使第一纖維幅A和B進行初步脫水和成形的一個成形區(qū)的起始曲面區(qū)段,其具有一個由內網支承的內網面X和Z,和一個由外網支承的外網面Y和W。接著曲面區(qū)段的一個區(qū)段具有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和112;212;312;412,濾水件用于已成形纖維幅A和B的連續(xù)脫水,其中,配有真空轉移裝置113,114,115;213,214,215;313,314,315,327;413,414,415,427,用于使纖維幅A、B結合,以形成一幅多層纖維幅C,多層纖維幅C在壓榨和干燥后構成多層紙或紙板幅D。
因此,根據本發(fā)明,成形輥109;209;309;409和111;211;311;411是開放的,適于在脫水初期使纖維幅A,B中的微細纖維含量在內網面X和Z處高于外網面Y和W處,而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和112;212;312;412適于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使內網面X和Z處的微細纖維高含量至少保持基本不變,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102;202;302;402彼此相對布置,這樣,兩幅已成形纖維幅A,B隨著內網面X和Z彼此緊貼而結合。
本發(fā)明裝置的上述開放式成形輥與現有技術裝置中的真空或吸水成形輥相反,適于“和緩”脫水,基本沒有任何剪力,而且可以使?jié){料懸浮液中高含量微細纖維在懸浮液中一直保持到連續(xù)脫水。但是,漿料懸浮液中可能出現微細纖維沿著朝成形輥的方向進行一定程度的重新分布的現象。
本發(fā)明裝置的適用性特別強的輔助濾水件在內網面沒有任何產生高剪力的構件例如濾水板之類的構件。因此,主要含量的微細纖維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仍然保持在內網面處。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一小部分微細纖維可能從漿料懸浮液中被吸出到網面例如外網面上,本發(fā)明裝置中優(yōu)越的是在這里配有輔助濾水件。本發(fā)明裝置在對紙幅中的多個層進行成形時使所保持的微細纖維含量達到最大程度,確保具有高含量微細纖維的層的網面例如內網面彼此層疊,這樣,由此而成形的多層紙或紙板幅比現有技術裝置中成形的紙或紙板幅具有更大的內部結合強度。
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配有用于完成纖維幅A和B成形的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和112;212;312;412。本說明書中,當所有游離水的主要部分被脫除從而成形成結合的紙張時,成形可以認為已完成。在這個實施例中,輔助濾水件全部布置在外網106;206;306;406和108;208;308;408處,用于從外網面Y和W使纖維幅脫水。
上述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和112;212;312;412尤其最好包括真空吸水箱,真空吸水箱具有一個或多個適于在結合前從纖維幅A和B基本脫除全部游離水的真空區(qū)。但是,在本發(fā)明范圍內,也可以采用具有其它類型的輔助濾水件的實施方式。
如圖7所示,在本發(fā)明裝置500的一個最佳實施例中,成形輥509,511的直徑約為1.4米至1.8米,銅網卷繞角至少為80°以便初步脫水。因此,一個或多個真空轉移裝置513,514構成用于連續(xù)脫水的輔助濾水件。這樣,這個實施例中的裝置包括具有較大直徑和較大銅網卷繞角的成形輥,從而進行有效脫水,初步脫水后具有很高的干度。在這個實施例中,因為使用相同的構件進行連續(xù)脫水和銅網之間的紙幅轉移,所以可以簡化裝置。
根據另一個最佳實施例,本發(fā)明裝置包括網前箱103,104;203,204;303,304;403,404、成形輥109,111;209,211;309,311;409,411、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和銅網105,107;205,207;305,306,307,308;405,406,407,408,它們最好在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中都相同。在該實施例中,因為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備份零件數量,所以具有較大的成本優(yōu)勢。
在一個更為優(yōu)越的實施例中,本發(fā)明裝置還包括傳動輥116,117;216,217;316,317;416,417、校正輥118,119;218,219;318,319;418,419、張緊輥120,121;220,221;320,321;420,421,它們在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中均相同。顯然,也可以實施成校正輥就是傳動輥,或者張緊輥起校正輥的作用。在這個實施例中,儲備備用零件的成本很低。
在一個特別優(yōu)越的實施例中,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基本完全相同。
在其它實施例中,如圖1、2、5所示,本發(fā)明裝置還包括一個將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101;201的內網105;205轉移到外網106;206的第一真空轉移裝置113;213、一個將第二纖維幅B從第二成形單元102;202的內網107;207轉移到外網108;208的第二真空轉移裝置114,214、以及一個將第二纖維幅B從第二成形單元102;202的外網108;208轉移到第一纖維幅A以成形多層纖維幅C的第三真空轉移裝置115,215。在所述的實施例中,這些真空轉移裝置的任務不是進行脫水,而僅僅是將一幅纖維幅從一個銅網轉移到另一個銅網。
在其它實施例中,如圖3、4、5所示,本發(fā)明裝置300;400包括一個用于在至少一個底網330;430上成形一層底層E的、具有一個輔助網前箱329;429的底層成形單元328;428,其中,至少一個真空轉移裝置313,413將第一纖維幅A轉移到底網330;430上的底層E上。在這個實施例中,尤其優(yōu)越的是,本發(fā)明裝置300;400包括至少一個將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301;401的外網306;406轉移到內網305;405的輔助真空轉移裝置327,427。顯然,底層成形單元也包括適當的濾水件331;431。
在其它實施例中,如圖2、4、5所示,本發(fā)明裝置200;400還包括一個頂層成形單元222;422和一個輔助真空轉移裝置226,426,頂層成形單元222;422具有一個輔助網前箱223;423,用于在至少一個頂網224;424上成形一層頂層F,輔助真空轉移裝置226,426將頂層F轉移到第二纖維幅B上,以成形多層纖維幅C。顯然,頂層成形單元也包括適當的濾水件325;425。
本發(fā)明裝置的上述真空轉移裝置或輔助真空轉移裝置最好包括真空吸水箱113,114,115;213,214,215,226;313,314,315,327;413,414,415,426,427和/或真空吸水輥。
下面參照圖1至7對本發(fā)明的多層紙或紙板幅的成形方法的不同本發(fā)明方法包括具有漿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在一個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一個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上進行脫水。每個成形單元是一個雙網式成形單元,具有一個成形輥109;209;309;409和111;211;311;411、一個內網105;205;305;405和107;207;307;407以及一個外網106;206;306;406和108;208;308;408,內網和外網圍繞每個相應成形輥的一部分周邊,從而形成使第一纖維幅A和B進行初步脫水和成形的一個成形區(qū)的起始曲面區(qū)段,其具有一個由內網支承的內網面X和Z和一個由外網支承的外網面Y和W。此后,在曲面區(qū)段下游的一個區(qū)段,通過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和112;212;312;412對已成形的纖維幅A、B進行連續(xù)脫水,此后,纖維幅A、B通過真空轉移裝置113,114,115;213,214,215;313,314,315,327;413,414,415,427進行結合,以形成一幅多層纖維幅C,多層纖維幅C在壓榨和干燥后構成一幅多層紙或紙板幅D。
根據本發(fā)明,開放式成形輥109,111;209,211;309,311;409,411選用進行初步脫水的成形輥,適于在初步脫水期間使纖維幅A,B在內網面X和Z處與外網面Y和W處至少具有一樣高的微細纖維含量,而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適于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使內網面X和Z處的微細纖維高含量至少保持基本不變,其中,兩幅已成形纖維幅A,B隨著內網面X和Z彼此緊貼而結合。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個較好的實施例中,初步干燥后,漿料懸浮液的干含量為2%至3%。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個最佳實施例中,連續(xù)脫水主要發(fā)生在朝纖維幅A和B的外網面Y和W的方向上。在這個實施例中,所保持的微細纖維在要層疊的內網面X和Z處達到盡可能高的含量,從而在層疊后具有盡可能大的內部結合強度。
連續(xù)脫水尤其最好使纖維幅A和B的干度大于6%至8%左右。在這樣比較高的干含量的情況下,成形可以認為已經完成,即使纖維幅以后要經受高真空(例如吸水)處理,纖維幅中的微細纖維也會保持穩(wěn)定。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個最佳實施例中,尤其如圖7所示,選用直徑約為1.4米至1.8米的成形輥509,511。因此,銅網卷繞角至少為80°,其中,初步脫水后,漿料懸浮液的干含量約為6%。連續(xù)脫水后,纖維幅A和B的干含量大于6%至8%左右,連續(xù)脫水由真空轉移裝置513,514中的一個或多個真空轉移裝置予以完成。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個有利的實施例中,一些真空轉移裝置113,114;213,214;313,314,327;413,414,427進行連續(xù)脫水后的輔助脫水,使纖維幅A和B在結合到多層纖維幅C中之前的干度大于8%至10%左右。在這個實施例中,采用本發(fā)明方法而獲得的內網面X和Z處的微細纖維高含量使之可以具有高內部結合強度。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其它實施例中,尤其如圖1、2、5所示,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101;201的內網105;205被轉移到外網106;206,而第二纖維幅B從第二成形單元102;202的內網107;207被轉移到外網108;208,以便由此而被轉移到第一纖維幅A上。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其它實施例中,尤其如圖3、4、5所示,本發(fā)明方法還包括在至少一個底網330;430上成形一層底層E,并且還包括第一纖維幅A此后被轉移到底層E上。在這個實施例中,尤其優(yōu)越的是,第一纖維幅A在被轉移之前先從第一成形單元301;401的外網306;406被轉移到內網305;405。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其它實施例中,尤其如圖2、4、5所示,本發(fā)明方法還包括在至少一個頂網224;424上成形一層頂層F,并且還包括頂層F此后被轉移到第二纖維幅B上。
本發(fā)明絕不限于結合各個不同實施例所作的描述,也不限于附圖所示的實施例,本發(fā)明范圍將在后面的權利要求書中予以限定。
圖1所示的本發(fā)明裝置100特別適合于成形具有一層克重為30-100克/平方米的頂層和一層克重為50-150克/平方米的底層的試驗襯墊或瓦楞紙。但是,當成形要層疊兩層不同的層的其它類型的紙幅或紙板幅時,也可以使用這種裝置。如圖1所示,因為兩個雙網式成形單元101,102的一些零件在兩個部件中相同,所以這種裝置結構緊湊,成本效率高。由于成形輥110,111為開放式,并且不是真空吸水輥,因此,漿料懸浮液中不會發(fā)生微細纖維較大的重新分布現象,可以獲得Z方向上結構相對均勻的紙張。而且,在成形期間,輔助濾水件110,112僅僅作用于纖維幅A和B的不進行層疊的外網面Y和W。因此,在相對的要層疊的內網面X和Z上微細纖維的高含量保持不變(見圖5)。
圖2所示的本發(fā)明裝置200特別適合于成形襯墊、″白頂″襯墊或灰膠紙粕板襯墊。但是,當成形要層疊三層不同的層的其它類型的紙幅或紙板幅時,也可以使用這種裝置。裝置200可以稱為“正面朝下”式成形裝置,因為一層頂層在雙網式成形單元201上成形,一層中層在雙網式成形單元202上成形,以及一層底層在長網成形單元222上成形。頂層的克重最好為40-80克/平方米,中層最好為55-170克/平方米,底層最好為30-50克/平方米,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克重范圍。
圖3所示的本發(fā)明裝置300特別適合于成形襯墊、″白頂″襯墊或灰膠紙粕板襯墊。但是,當成形要層疊三層不同的層的其它類型的紙幅或紙板幅時,也可以使用這種裝置。與圖2所示的裝置相反,圖3所示的裝置是“正面朝上”式成形裝置,即一層底層在長網成形單元328上成形,一層中層在雙網式成形單元301上成形,以及一層頂層在雙網式成形單元302上成形。底層的克重最好為43-80克/平方米,中層最好為55-155克/平方米,頂層最好為40-65克/平方米,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克重范圍。
圖4所示的本發(fā)明裝置400特別適合于成形襯墊或紙板,尤其適合于成形以循環(huán)纖維為主的紙板。但是,當成形要層疊四層不同的層(張)的其它類型的紙幅或紙板幅時,也可以使用這種裝置。在圖4所示的裝置中,一層底層在長網成形單元428上成形,一層單層中層或一層第一中層在雙網式成形單元402上成形,一層襯里層或一層第二中層在雙網式成形單元402上成形,以及一層頂層在長網成形單元422上成形。上述底層的克重最好為25-90克/平方米,上述單層中層最好為40-200克/平方米,上述第一中層最好為60-180克/平方米,上述襯里層最好為30-90克/平方米,上述第二中層最好為60-180克/平方米,上述頂層最好為30-60克/平方米,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克重范圍。
當涉及到本發(fā)明裝置中所包括的不同組件時,這些不必是已知的結構和作用,例如上述文獻中提出的現有技術組件。
圖6的圖表示出隨第一纖維幅從底部BO到頂部TO的厚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微細纖維的相對百分率,其中,第一纖維幅已經在本發(fā)明裝置的一個成形單元上成形,用于分析微細纖維含量的試驗標本已經在結合到第二纖維幅上之前予以抽提。
如圖6所示,標本底部BO的微細纖維的相對比率略低于最大比率100%,稍微進入標本的厚度Z,其中,應當指出,標本底部BO是內網面。
如圖6所示,標本頂部TO(即外網面)的微細纖維的相對百分率低于底部BO,但仍然比較高。
如果具有圖6所示的微細纖維分布情況的兩幅纖維幅以其內網面BO彼此緊貼而層疊在一起,則在壓榨和干燥后獲得具有很高內部結合強度的本發(fā)明多層紙或紙板幅。而且,外網面TO處較高的微細纖維含量使之也可以在層疊到其它層后具有高內部結合強度。
應當指出,圖1至4和7所示的裝置100;200;300;400;500在其成形輥109,111;209,211;309,311;409,411;509,511下游的內網環(huán)路內配有具有支承板的所謂成形板132,133;232,233;332,333;432,433;532,533。但是,圖中所示的網案/支承板不提供任何濾水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從具有造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成形多層的紙或紙板幅(D)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和一個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502)以及一個伏輥裝置(117;217;316,317;416,417),成形單元中至少一個是雙網式成形單元,并具有一個用于成形一幅纖維幅(A或B)的成形輥,纖維幅(A或B)的一面(X或Z)比另一面(Y或W)具有更高微細纖維含量,所述伏輥裝置用于使所述在一面具有更高微細纖維含量的纖維幅(A或B)與另一幅纖維幅(B或A)層疊成多層纖維幅(D);其特征在于,兩個成形單元都是雙網式成形單元,并且具有一個用于成形一幅纖維幅(A和B)的成形輥(109;209;309;409;509和111;211;311;411;511),纖維幅(A和B)的一面(X和Z)比另一面(Y或W)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兩個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和102;202;302;402;502)彼此相對布置,使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幅面彼此接觸,以層疊成多層纖維幅(D)。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每個成形單元是一個雙網式成形單元,具有一個成形輥(109;209;309;409;509和111;211;311;411;511)、一個內網(105;205;305;405和107;207;307;407)以及一個外網(106;206;306;406和108;208;308;408),內網和外網圍繞每個相應成形輥的一部分周邊,從而形成使第一纖維幅(A和B)進行初步脫水和成形的一個成形區(qū)的起始曲面區(qū)段,其具有一個由內網支承的內網面(X和Z)和一個由外網支承的外網面(Y和W),接著曲面區(qū)段的一個區(qū)段具有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513和112;212;312;412;514),這些輔助濾水件用于已成形纖維幅(A和B)的連續(xù)脫水,其中,配有真空轉移裝置(113,114,115;213,214,215;313,314,315,327;413,414,415,427;513,514,515),用于使纖維幅(A和B)結合成一幅多層纖維幅(C),多層纖維幅(C)在壓榨和干燥后構成所述多層紙或紙板幅(D);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輥(109,111;209,211;309,311;409,411;509,511)是開放式的,適于在初步脫水期間使纖維幅(A和B)的內網面(X和Z)比外網面(Y和W)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513,514)適于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使內網面(X和Z)處的微細纖維高含量至少保持基本不變,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和102;202;302;402;502)彼此相對布置,使兩幅已成形纖維幅(A和B)隨著內網面(X和Z)彼此緊貼而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完成所述纖維幅(A和B)的成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濾水件全部都布置在外網(106,108;206,208;306,308;406,408),用于從外網面(Y和W)使纖維幅(A和B)脫水。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包括真空吸水箱,真空吸水箱具有一個或多個適于在結合前從纖維幅(A和B)基本脫除全部游離水的真空區(qū)。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成形輥(509,511)的直徑約為1.4米至1.8米,銅網圍繞成形輥的卷繞角至少為80°以便初步脫水,一個或多個真空轉移裝置(513,514)構成所述用于連續(xù)脫水的輔助濾水件。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網前箱(103,104;203,204;303,304;403,404)、成形輥(109,111;209,211;309,311;409,411)、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以及銅網(105,107;205,207;305,306,307,308;405,406,407,408),它們最好在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中都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傳動輥(116,117;216,217;316,317;416,417)、校正輥(118,119;218,219;318,319;418,419)、以及張緊輥(120,121;220,221;320,321;420,421),它們在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中均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和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基本完全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2至8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一個將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101;201)的內網(105;205)轉移到外網(106;206)的第一真空轉移裝置(113;213)、一個將第二纖維幅(B)從第二成形單元(102;202)的內網(107;207)轉移到外網(108;208)的第二真空轉移裝置(114,214)、以及一個將第二纖維幅(B)從第二成形單元(102;202)的外網(108;208)轉移到第一纖維幅(A)以成形多層纖維幅(C)的第三真空轉移裝置(115,215)。
10.根據權利要求2至8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裝置(300;400)包括一個用于在至少一個底網(330;430)上成形一層底層(E)的、具有一個輔助網前箱(329;429)的底層成形單元(328;428),至少一個真空轉移裝置(313,413)將第一纖維幅(A)轉移到底網(330;430)上的底層(E)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裝置(300;400)包括至少一個將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301;401)的外網(306;406)轉移到內網(305;405)的輔助真空轉移裝置(327,427)。
12.根據權利要求2至11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裝置(200;400)還包括一個頂層成形單元(222;422)和一個輔助真空轉移裝置(226,426), 頂層成形單元(222;422)具有一個輔助網前箱(223;423),用于在至少一個頂網(224;424)上成形一層頂層(F),輔助真空轉移裝置(226,426)將頂層(F)轉移到第二纖維幅(B)上,以成形多層纖維幅(C)。
13.根據權利要求2至12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轉移裝置或輔助真空轉移裝置包括真空吸水箱(113,114,115;213,214,215,226;313,314,315,327;413,414,415,426,427)和/或真空吸水輥。
14.一種從具有造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成形多層的紙或紙板幅(D)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在一個雙網式的具有一個成形輥(109;209;309;409;509)的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上成形一幅其一面(X)比另一面(Z)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的第一纖維幅(A),-在一個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502)上成形一幅第二纖維幅(B),以及-將已成形的纖維幅(A和B)層疊成多層纖維幅(D),其特征在于,-將一個具有一個成形輥(111;211;311;411;511)的雙網成形單元用作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502),-成形其一面(Y)比另一面(W)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的第二纖維幅(B),以及-將纖維幅(A和B)定位成確保纖維幅的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網面(X和Z)進行層疊,以成形成多層纖維幅(D)。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包括使具有造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在一個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和一個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502)上進行脫水,每個成形單元是一個雙網式成形單元,具有一個成形輥(109;209;309;409;509和111;211;311;411;511)、一個內網(105;205;305;405和107;207;307;407)以及一個外網(106;206;306;406和108;208;308;408),內網和外網圍繞每個相應成形輥的一部分周邊,從而形成使第一纖維幅(A和B)進行初步脫水和成形的一個成形區(qū)的起始曲面區(qū)段,其具有一個由內網支承的內網面(X和Z)和一個由外網支承的外網面(Y和W),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曲面區(qū)段下游的一個區(qū)段,通過輔助濾水件(110;210;310;410;513和112;212;312;412;514)對已成形的纖維幅(A和B)進行連續(xù)脫水,并且通過真空轉移裝置(113,114,115;213,214,215;313,314,315,327;413,414,415,427;513,514,515)使纖維幅(A和B)進行結合成一幅多層纖維幅(C),多層纖維幅(C)在壓榨和干燥后構成一幅多層紙或紙板幅(D);其特征在于,選用進行初步脫水的開放式成形輥(109,111;209,211;309,311;409,411;509,511),使這些成形輥適于在初步脫水期間使纖維幅(A和B)在內網面(X和Z)處與外網面(Y和W)處至少具有一樣高的微細纖維含量,使輔助濾水件(110,112;210,212;310,312;410,412;513,514)適于在連續(xù)脫水期間使內網面(X和Z)處的微細纖維高含量至少保持基本不變,使兩幅已成形纖維幅(A和B)隨著內網面(X和Z)彼此緊貼而結合。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行初步脫水,使所述漿料懸浮液的干度為2%至3%。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沿著朝纖維幅(A和B)的外網面(Y和W)的方向進行連續(xù)脫水。
18.根據權利要求15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行連續(xù)脫水,使纖維幅(A和B)的干度大于6%至8%左右。
19.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直徑約為1.4米至1.8米的成形輥(509,511),適于使銅網圍繞成形輥的卷繞角至少為80°,進行初步脫水,使所述漿料懸浮液的干度約為6%,進行連續(xù)脫水,使纖維幅(A和B)的干度大于6%至8%左右,通過一個或多個真空轉移裝置(513,514)進行連續(xù)脫水。
20.根據權利要求15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些真空轉移裝置(113,114;213,214;313,314,327;413,414,427)進行連續(xù)脫水后的輔助脫水,使纖維幅(A和B)在結合到多層纖維幅(C)中之前的干度大于8%至10%左右。
21.根據權利要求15至2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101;201)的內網(105;205)轉移到外網(106;206),將第二纖維幅(B)從第二成形單元(102;202)的內網(107;207)轉移到外網(108;208),以便由此而轉移到第一纖維幅(A)上。
22.根據權利要求15至2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在至少一個底網(330;430)上成形一層底層(E),此后將第一纖維幅(A)轉移到底層(E)上。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轉移第一纖維幅(A)之前先將所述第一纖維幅(A)從第一成形單元(301;401)的外網(306;406)轉移到內網(305;405)。
24.根據權利要求15至2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在至少一個頂網(224;424)上成形一層頂層(F),此后將所述頂層(F)轉移到第二纖維幅(B)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從具有造紙纖維和微細纖維的漿料懸浮液成形多層紙或紙板幅(D)的裝置,它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和一個第二成形單元(102;202;302;402;502)、以及一個伏輥裝置(117;217;316,317;416,417),至少一個成形單元是雙網式成形單元,并具有用于成形一幅纖維幅(A或B)的成形輥,纖維幅(A或B)的一面(X或Z)比另一面(Y或W)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所述伏輥裝置用于使所述一面具有更高微細纖維含量的纖維幅(A或B)與另一幅纖維幅(B或A)層疊成多層纖維幅(D),其特征在于,兩個成形單元都是雙網式成形單元,并且具有用于成形一幅纖維幅(A和B)的成形輥(109;209;309;409;509和111;211;311;411;511),纖維幅(A和B)的一面(X和Z)比另一面(Y或W)具有更高的微細纖維含量,兩個成形單元(101;201;301;401;501和102;202;302;402;502)彼此相對布置,使具有最高微細纖維含量的幅面彼此接觸,以層疊成多層纖維幅(D)。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使用所述裝置成形多層的紙或紙板幅的方法。
文檔編號D21F9/02GK1409787SQ0081719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尤卡·金努寧 申請人:麥特索紙業(y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