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薄膜剝離方法和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及薄膜剝離機構以及光學薄膜制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方法、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薄膜剝離機構以及光學薄膜制備裝置。更詳細地,涉及一種在由輕剝離薄膜與粘著劑層的剝離力、重剝離薄膜與粘著劑層的剝離力不同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剝離輕剝離薄膜時,能夠抑制粘著劑向輕剝離薄膜轉移粘著的薄膜剝離方法以及利用了該薄膜剝離方法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具有剝離力不同的輕剝離薄膜和重剝離薄膜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大問題, 在粘著劑層上剝離輕剝離薄膜時,可舉出不能進行穩(wěn)定的剝離、在剝離劑面上產生了龜裂、 或者產生了粘著劑向輕剝離薄膜的轉移粘著。為了抑制轉移粘著,研究了增大重剝離薄膜的剝離力與輕剝離薄膜的剝離力的差的方法等,但是,達不到完全的轉移粘著的抑制。另外,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在從液晶顯示面板等被粘物上剝離粘著薄膜時剝下部分粘著薄膜,通過一邊夾入該被剝下的部分并固定旋轉、一邊纏繞粘著薄膜進行剝離,從而剝離速度成為固定,在粘接面上未產生紋路等的粘著薄膜剝離方法,進一步在引用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在剝離光學部件時,在粘貼剝離用片后,通過同時剝離剝離用片和光學部件,從而不對目標部件造成損傷的剝離方法,但是,關于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連續(xù)地剝離輕剝離薄膜的方法,在機械面上討論也不充分,未公開實現穩(wěn)定的剝離的剝離方法。專利文獻1 特開平81擬433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02-4025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以提供一種在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剝離輕剝離薄膜時實現穩(wěn)定的剝離以及轉移粘著的抑制的剝離方法為課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結果發(fā)現了,通過將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以特定的角度剝離輕剝離薄膜,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S卩,本發(fā)明提供了 1、一種薄膜剝離方法,該薄膜剝離方法是從在粘著劑層的一側層壓有輕剝離薄膜、在另一側層壓有重剝離薄膜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連續(xù)地剝離輕剝離薄膜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該薄膜剝離方法包括一邊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改變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和/或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一邊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與輸送轉向輥接觸的部位剝離輕剝離薄膜,并且,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J為觀度以上。2、根據上述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沿著貼著所述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重剝離薄膜側的輸送轉向輥,在該輸送轉向輥側改變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從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所成的角度(θ 2)為超過0度且180度以下。3、根據上述2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所述Q1* θ 2為相同的角度。4、根據上述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所述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速度為 1-50米/分鐘。5、根據上述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所述輸送轉向輥的輥直徑為所述粘著劑層的膜厚的2Χ102-6Χ104倍。6、一種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上述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剝離輕剝離薄膜,在得到的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粘著劑層面上粘貼光學用薄膜。7、一種薄膜剝離機構,該薄膜剝離機構為用于上述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的薄膜剝離機構,其中,該薄膜剝離機構具有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輸送被剝離了的輕剝離薄膜的輸送輥Α、和輸送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輥B,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A的平面、與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B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為觀度以上。8、根據上述7所述的薄膜剝離機構,其中,進一步在輸送轉向輥上具有用于輸送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輥C,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C的平面、與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B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為超過0度。以及9、一種光學薄膜制備裝置,該光學薄膜制備裝置為用于上述6所述的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的光學薄膜制備裝置,其中,該光學薄膜制備裝置具有位于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粘著劑層面上的用于粘貼光學用薄膜的粘貼機構、以及上述7所述的薄膜剝離機構。根據本發(fā)明,在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剝離輕剝離薄膜時,能夠實現穩(wěn)定的剝離以及粘著劑的轉移粘著的抑制。
圖1是表示輕剝離薄膜被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剝離的樣子的側視圖;圖2 (a)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薄膜剝離工序的側視圖;圖2 (b)是表示實施例5中的薄膜剝離工序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a)、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 (b)以及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c)各自不同的薄膜剝離工序的側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機構的一種方式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光學薄膜制備裝置的一種方式的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 無基材兩面粘著片2 粘著劑層3 輕剝離薄膜4 重剝離薄膜
5:輸送轉向輥6 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7:輸送輥A8 輸送輥B9 輸送輥C10 粘貼機構11 薄膜剝離機構12 光學薄膜制備裝置13 表面活化處理機構14 光學用薄膜a 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b 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c 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d 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θ工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2:從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所成的角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方法是從在粘著劑層的一側層壓有輕剝離薄膜、在另一側層壓有重剝離薄膜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連續(xù)地剝離輕剝離薄膜的薄膜剝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薄膜剝離方法包括一邊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改變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和/或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一邊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與輸送轉向輥接觸的部位剝離輕剝離薄膜,并且,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D為觀度以上。在此,所謂的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表示,通過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方法輕剝離薄膜被剝離了的狀態(tài)、即表示層壓了粘著劑層和重剝離薄膜的狀態(tài)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圖1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方法的一個方式中,輕剝離薄膜3被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ι剝離的樣子的側視圖。如圖1所示,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在粘著劑層2的一個面上層壓有輕剝離薄膜3,進一步在另一面上層壓有重剝離薄膜4。通過上述剝離,僅輕剝離薄膜3被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上剝離,直接以粘著劑層2和重剝離薄膜4被層壓的狀態(tài)被輸送。接著,對粘著劑層2進行詳細說明。在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中,如圖1所示,在粘著劑層2的一面上層壓有輕剝離薄膜3,在另一面上層壓有重剝離薄膜4,通過剝離各剝離薄膜,可以粘貼在被粘物上。作為用于粘著劑層2的粘著劑,例如可舉出丙烯酸系粘著劑、聚酯系粘著劑、聚氨酯系粘著劑等。例如,粘著劑為丙烯酸系粘著劑的情況,可以由以賦予粘著性的主要單體成分、賦予粘接性和凝集力的共聚用單體成分、用于改進交聯點和粘接性的含有官能團的單體成分為主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構成。作為主要單體成分,可舉出例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環(huán)己酯、丙烯酸芐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等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環(huán)己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共聚用單體,例如可舉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腈等。作為含有官能團的單體成分,例如可舉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衣康酸等含有羧基的單體;或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N-羥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羥基的單體;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N-乙烯基嗎啉、N-烯丙基嗎啉、N-(甲基)丙烯酰嗎啉等。通過含有這些各個成分,可以提高粘著劑層的粘著力、凝集力。另外,這樣的丙烯酸系樹脂,通常,在分子中不具有不飽和鍵,因此,可以謀求對于光或氧的穩(wěn)定性的提高。進一步,通過適當選擇單體的種類和分子量,可以得到具有與用途相應的質量、特性的粘著劑組合物。實施交聯處理的交聯型和未實施交聯處理的非交聯型均可以用在這樣的粘著劑組合物中。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粘著劑組合物中還可以根據需要含有抗氧劑、增塑劑、粘著賦予劑、穩(wěn)定劑等各種添加劑。粘著劑層2的平均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定,優(yōu)選為 5-200 μ m,更優(yōu)選為 10-100 μ m。另夕卜,可以使用的粘著劑的彈性率,通常為IX IO5-IX IO7Pa左右,優(yōu)選為 IXlO5-IO6Pao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具有先剝離的輕剝離薄膜3、和在將粘著劑層2粘貼到被粘物上后剝離的重剝離薄膜4,輕剝離薄膜3對于粘著劑層2的剝離力,通過適當設置剝離劑層等,與重剝離薄膜4對于粘著劑層2的剝離力相比所規(guī)定的量小。輕剝離薄膜3對于粘著劑層2的剝離力優(yōu)選為l-150mN/25mm,更優(yōu)選為10-100mN/25mm。另一方面,重剝離薄膜4 對于粘著劑層2的剝離力優(yōu)選為50-200mN/25mm,更優(yōu)選為70-150mN/25mm。另外,相對于輕剝離薄膜3的剝離力,重剝離薄膜4的剝離力為1. 2倍以上,優(yōu)選具有1. 4倍以上的剝離力時,剝離輕剝離薄膜3時,粘著劑變得難以轉移粘著到輕剝離薄膜側,在這一點上優(yōu)選。作為輕剝離薄膜3和重剝離薄膜4的具體例子,可舉出具有在剝離片基材上形成有剝離劑層的結構的例子。剝離片基材的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等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或聚甲基戊烯薄膜等聚烯烴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等塑料薄膜;鋁、不銹鋼等金屬箔、玻璃紙、優(yōu)質紙、銅板紙、浸漬紙、 合成紙等紙等構成。在使用塑料薄膜作為剝離片基材的情況下,以提高塑料薄膜與剝離劑層的粘附性為目的,根據需要,可以對該塑料薄膜的設置剝離劑層的一側的面實施氧化法或凹凸化法等物理的或化學的表面處理。作為上述氧化法,例如可舉出電暈放電處理、鉻酸處理、火焰處理、熱風處理、臭氧·紫外線照射處理等。另外,作為凹凸化法,例如可舉出噴砂法、溶劑處理法等。這些表面處理法,根據剝離片基材的種類適當選擇,但是,從效果和操作性等方面考慮,一般優(yōu)選使用電暈放電處理法。另外,還可以實施底漆處理。輕剝離薄膜3和重剝離薄膜4的平均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定,優(yōu)選為10-200 μ m,更優(yōu)選為15-100 μ m。在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方法中,如圖2(a)所示,可以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 的重剝離薄膜4側的輸送轉向輥5,將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6的輸送方向改變?yōu)橹貏冸x薄膜方向;如圖2(b)所示,也可以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輕剝離薄膜3側的輸送轉向輥5,將輕剝離薄膜3的的輸送方向改變?yōu)檎持鴦拥南喾捶较颍换蛘?,如圖3所示,也可以使用兩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5,各自改變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6和輕剝離薄膜3這兩者的輸送方向。通過設置該輸送轉向輥,可以固定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位置、剝離角度、剝離速度。在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方法中,從輕剝離薄膜3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6的剝離面的角度(Q1)為觀度以上,優(yōu)選為觀-95度,更優(yōu)選為28-75度。將上述角度(θ J設定為不足觀度時,輕剝離薄膜3未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上剝離直接通過輸送轉向輥5,之后,在任意的位置剝離,因此,剝離位置不固定。伴隨于此,剝離角度和剝離速度也成為不固定的狀態(tài)了,因此,在與輸送轉向輥5接觸的部位不能進行穩(wěn)定的剝離,變得易產生粘著劑層的部分表面被拉伸到輕剝離薄膜3側的拉絲現象,由于該粘著劑被拉回到重剝離薄膜4側,變得易在剝離后的粘著劑表面上產生龜裂。另外,上述角度(Q1)超過 95度的情況,通過在剝離時大大拉伸粘著劑,根據粘著劑的種類,變得易在粘著劑層整體上產生表面的龜裂。更具體地,所謂的角度(θ J為,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垂直方向(TD)觀察剝離機構時,從剝離后的輕剝離薄膜3通過輸送轉向輥5到與下一個輸送輥相切的直線部分的剝離側、至無基材兩面粘著片6通過輸送轉向輥5到與下一個輸送輥相切的直線部分的剝離側所成的角度。另外,在本發(fā)明的薄膜剝離方法中,優(yōu)選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重剝離薄膜4側的輸送轉向輥5,以它為起點,在輸送轉向輥5側改變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 6的輸送方向(b),從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輸送方向(c)的延長方向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6的剝離面所成的角度(θ 2)優(yōu)選為超過0度,更優(yōu)選為超過觀度,進一步優(yōu)選為觀-90度,特別優(yōu)選為觀-75度。另外,θ2優(yōu)選為Q1-IO度至θ1+10度,更優(yōu)選為9廠5度至θ1+5度,最優(yōu)選為與Q1相同的角度,g卩,在剝離前后,僅改變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剝離后的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未改變輸送方向。通過滿足這些條件,在剝離時,粘著劑層2伸長變形,因此,在輕剝離薄膜3和粘著劑層2的界面上具有更大的剪切力,變得易剝離,因此,粘著劑難以轉移粘著在輕剝離薄膜3上。另外,上述θ2 通常為180度以下的角度。更具體地,所謂的角度(θ 2)為,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垂直方向(TD)觀察剝離機構時,從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至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6通過輸送轉向輥5到與下一個輸送輥相切的直線部分的剝離側所成的角度。為了穩(wěn)定地剝離粘著劑層2和重剝離薄膜4,優(yōu)選輸送轉向輥5的直徑小。無基材兩面粘著帶的粘著劑在開始剝離時從兩側的剝離薄膜被伸長,最終粘著劑殘留在重剝離薄膜4側。輸送轉向輥5的直徑越大,此時粘著劑伸長的時間變得越長,變得易殘留有粘著劑的變形。但是,輸送轉向輥5的直徑過小時,尤其是使用了厚的剛性高的剝離薄膜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情況,有變得不能追隨到輸送轉向輥5的曲面上的可能性。具體地,輸送轉向輥5的直徑通常為粘著劑層2的膜厚的2 X 102-6 X IO4倍左右,優(yōu)選為IX IO3-IX IO4倍。 關于剝離速度,θ工和θ2滿足θ1= θ 2的情況,為1-60米/分鐘,優(yōu)選為1-30米/分鐘, 更優(yōu)選為1-20米/分鐘。另外,θ i和θ 2滿足θ 2 < O1^ θ 2+50度的情況,為1-10米/分鐘;滿足θ 2+50度< θ工的情況,優(yōu)選為1-20米/分鐘。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上述薄膜剝離方法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剝離輕剝離薄膜,在得到的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粘著劑層面上粘貼光學用薄膜。作為上述光學用薄膜的具體例子,可舉出偏振片或相位差板。偏振片,一般由具有在聚乙烯醇系偏振鏡的兩面上粘貼了光學的各向同性薄膜, 例如三醋酸纖維素(TAC)薄膜等的三層結構的偏振薄膜形成,進一步,以粘貼在晶片等光學部件上為目的,在偏振片的一個面上設置有粘著劑層。本發(fā)明的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適合用作設置該粘著劑層的方法。另外,為了謀求視角特性的改善,有時在偏振板和晶片之間直接介由粘著劑配置相位差板。在此作為設置被使用的粘著劑層的方法,優(yōu)選使用本發(fā)明的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接著,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薄膜剝離機構,如圖4所示,該薄膜剝離機構為用于上述薄膜剝離方法的薄膜剝離機構,其中,該薄膜剝離機構具有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5、輸送被剝離了的輕剝離薄膜3的輸送輥A(7)、和輸送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輥B(8),相切于輸送轉向輥5和輸送輥A(7)的平面、與相切于輸送轉向輥5和輸送輥B(8)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為觀度以上。作為上述薄膜剝離機構,進一步優(yōu)選在輸送轉向輥5上具有用于輸送無基材兩面粘著片1的輸送輥C(9),相切于輸送轉向輥5和輸送輥C(9)的平面、與相切于輸送轉向輥 5和輸送輥B (8)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為超過0度,更優(yōu)選為觀度以上。關于上述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A-C,只要能夠輸送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輕剝離薄膜和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就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使用金屬輥,也可以使用樹脂包覆輥等。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光學薄膜制備裝置12,如圖5所示,該光學薄膜制備裝置12 為用于上述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的光學薄膜制備裝置,其中,該光學薄膜制備裝置12具有位于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粘著劑層面上的用于粘貼光學用薄膜 14的粘貼機構10、以及上述薄膜剝離機構11。作為上述光學薄膜制備裝置,優(yōu)選為進一步具有表面活化處理結構13的光學薄膜制備裝置。作為表面活化處理機構13,是能夠實施上述氧化法或凹凸化法等物理的或化學的表面處理的處理機構即可,例如可舉出電暈放電處理機構、鉻酸處理機構、火焰處理機構、熱風處理機構、臭氧·紫外線照射處理機構、噴砂處理機構、溶劑處理機構等。其中,在效果和操作性等方面,最優(yōu)選電暈放電處理機構。實施例以下通過實施例和比較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受這些例子的任何制約?!丛u價方法〉(轉移粘著)對于IOm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以1、3、5、10、30、50米/分鐘的輸送速度剝離后, 目視確認粘著劑向輕剝離薄膜側的轉移粘著的有無,按照以下的評價基準進行判斷。
〇無轉移粘著X 產生了轉移粘著、或者剝離位置發(fā)生變動,在粘著劑面上目視確認了由拉絲等帶來的龜裂(剝離穩(wěn)定性)目視確認在1、3、5、10、30、50米/分鐘的輸送速度下的剝離作業(yè)中的抖動和折皺的產生,按照以下的評價基準進行判斷。〇無抖動、折皺的產生Δ 多少產生了抖動,但是未產生折皺X 確認了抖動,產生了折皺(剝離力的測定方法)在抵座(A 板)上固定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重剝離薄膜側,以剝離角度為180 度、速度為10米/分鐘剝離輕剝離薄膜,測定輕剝離薄膜的剝離力。對剝離了該輕剝離薄膜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介由聚酯薄膜將粘著劑側固定在抵座上,以剝離角度為180度、 速度為10米/分鐘剝下重剝離薄膜,測定重剝離薄膜的剝離力。實施例1制備通過層壓輕剝離薄膜、厚度為15 μ m的由粘著劑形成的粘著劑層、以及重剝離薄膜并在剝離力上賦予差而成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其中,所述輕剝離薄膜是通過在厚度為38μπι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上涂布聚二甲基硅氧烷系剝離劑而形成的;所述粘著劑是通過相對于100質量份的具有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酯(MA)= 75 25的單體成分比的聚合物,添加1.5質量份的作為交聯劑的東洋4 制BHS8515而配制的(均為固體比換算);所述重剝離薄膜是通過在與上述輕剝離薄膜相同的剝離片基材上在同樣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系剝離劑中添加由硅樹脂形成的重剝離添加劑而制備的。在該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重剝離薄膜側貼著輸送轉向輥(輥直徑Φ為50mm、為粘著劑厚的約3300倍),沿著該輸送轉向輥在輸送轉向輥側改變粘著劑層和重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 以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剝離片的剝離面的角度(Q1)以及從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到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所成的角度(θ2)為30度的方式,一邊以如表1和2所示的各個輸送速度進行輸送,一邊在無基材兩面粘著片與輸送轉向輥的接觸部位剝離輕剝離薄膜(參照圖2(a))。另外,輕剝離薄膜的剝離力為90mN/25mm、重剝離薄膜的剝離力為150mN/25mm。實施例2除了輸送轉向輥的直徑Φ為150m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實施例3除了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剝離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以及從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到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所成的角度(θ2)為70度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實施例4除了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剝離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以及從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到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所成的角度(θ2)為90度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
9
實施例5除了在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輕剝離薄膜側貼著輸送轉向輥,沿著該輸送轉向輥在輸送轉向輥側改變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以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剝離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D為30度的方式進行輸送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參照圖2(b))。實施例6除了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剝離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為90度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實施。評價由薄膜的剝離帶來的轉移粘著和剝離穩(wěn)定性。結果表示在表1和表2中。比較例1除了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剝離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以及從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到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所成的角度(θ2)為20度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評價實施例1-6以及比較例1中的由薄膜的剝離帶來的轉移粘著和剝離穩(wěn)定性。 結果表示在表1和表2中。表權利要求
1.一種薄膜剝離方法,該薄膜剝離方法是從在粘著劑層的一側層壓有輕剝離薄膜、在另一側層壓有重剝離薄膜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連續(xù)地剝離輕剝離薄膜的薄膜剝離方法, 其中,該薄膜剝離方法包括一邊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改變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和/或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一邊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與輸送轉向輥接觸的部位剝離輕剝離薄膜,并且,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 i)為觀度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沿著貼著所述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重剝離薄膜側的輸送轉向輥,在該輸送轉向輥側改變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從剝離前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的延長方向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所成的角度(θ 2)為超過0度且180度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所述Q1*θ 2為相同的角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所述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速度為 1-50米/分鐘。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所述輸送轉向輥的輥直徑為所述粘著劑層的膜厚的2Χ102-6Χ104倍。
6.一種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剝離輕剝離薄膜,在得到的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粘著劑層面上粘貼光學用薄膜。
7.一種薄膜剝離機構,該薄膜剝離機構為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剝離方法的薄膜剝離機構,其中,該薄膜剝離機構具有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輸送被剝離了的輕剝離薄膜的輸送輥Α、和輸送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輥B,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A的平面、與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B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為觀度以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剝離機構,其中,進一步在輸送轉向輥上具有用于輸送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輥C,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C的平面、與相切于輸送轉向輥和輸送輥B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為超過0度。
9.一種光學薄膜制備裝置,該光學薄膜制備裝置為用于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有粘著劑層的光學薄膜的制備方法的光學薄膜制備裝置,其中,該光學薄膜制備裝置具有位于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粘著劑層面上的用于粘貼光學用薄膜的粘貼機構、以及權利要求 7所述的薄膜剝離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薄膜剝離方法,該薄膜剝離方法是從在粘著劑層的一側層壓有輕剝離薄膜、在另一側層壓有重剝離薄膜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上連續(xù)地剝離輕剝離薄膜的薄膜剝離方法,其中,該薄膜剝離方法包括一邊沿著貼著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一個以上的輸送轉向輥,改變輕剝離薄膜的輸送方向和/或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輸送方向,一邊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與輸送轉向輥接觸的部位剝離輕剝離薄膜,并且,從輕剝離薄膜的剝離面到剝離后的無基材兩面粘著片的剝離面的角度(θ1)為28度以上。通過上述薄膜剝離方法,能夠在從無基材兩面粘著片剝離輕剝離薄膜時實現穩(wěn)定的剝離以及轉移粘著的抑制。
文檔編號B32B7/10GK102171122SQ20098013870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衛(wèi)藤広行, 早川基行, 杉崎俊夫, 神田敏滿, 稻男洋一 申請人:琳得科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