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生產用的裝置,具體是一種造紙紙漿的除砂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造紙生產過程中,尤其是使用廢紙造紙,在碎漿后需要去除紙漿中的砂粒?,F(xiàn)有的一種“紙漿除砂器”包括下錐形殼體,下錐形殼體上部設有切向進料的進漿管,頂端有紙漿出口,下錐形殼體下端的出砂口連接上排渣閥的進口端,上排渣閥的出口端連接沉砂管的進口端,沉砂管的出口端連接下排渣閥,碎漿后的紙漿,由下錐形殼體上部切向進入并在下錐形殼體內形成旋流,使紙漿與砂粒分離,紙漿由頂端的紙漿出口排出而進入生產過程的下一工序,經(jīng)分離后的砂粒由于重力作用而下落,通過上排渣閥進入沉砂管,通過開啟下排渣閥即排出砂粒等渣物;該“紙漿除砂器”同時設置上排渣閥和下排渣閥,通過交替開啟上排渣閥、下排渣閥,以便在排除沉砂管內的砂粒雜物時,可避免紙漿流失。該“紙漿除砂器”同時設置上排渣閥和下排渣閥,使得整個除砂器結構復雜,再加上設置開啟與閉合上排渣閥和下排渣閥的控制裝置,致使造價高。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的造紙紙漿除砂器,可提高紙漿與砂粒的分離效果和避免紙漿流失,提高廢水回用質量,通過結構優(yōu)化,可明顯減少造價。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下錐形殼體,下錐形殼體上部設有切向進料的進漿管,頂端有紙漿出口,下端有出砂口 ;
[0005]所述下錐形殼體下端的出砂口連接輔助下錐形殼體,所述出砂口與輔助下錐形殼體的內腔相通,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有排砂口,排砂口的截面積小于所述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的截面積。
[0006]進一步的是,所述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的排砂口的下方設有蓄砂槽,蓄砂槽上設有廢水出口。
[000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碎漿后的紙漿由進漿管切向進入下錐形殼體內腔上部,在下錐形殼體內腔內形成旋流,使紙漿與砂粒產生分離,分離后的砂粒因重力而落于輔助下錐形殼體內,由于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排砂口的截面積小于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的截面積,即采用流量變化的技術措施,使得進入輔助下錐形殼體內的砂粒和少量或部分紙漿混合物產生滯留,并在所述下錐形殼體內所形成的旋流作用力的作用下,滯留于輔助下錐形殼體內的砂粒和紙漿混合物即呈旋流狀態(tài),在旋流狀態(tài)的滯留過程中,對進入輔助下錐形殼體內的砂粒與少量或部分紙漿實現(xiàn)二次分離,二次分離后的紙漿即上升與一次分離的紙漿混合,由下錐形殼體頂端的紙漿出口排出而進入生產過程的下一工序,分離后的砂粒及廢水即由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的排砂口排出而落入蓄砂槽。
[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0009]1、由于在下錐形殼體下端設置輔助下錐形殼體,從而有效實現(xiàn)砂粒與紙漿的分離,結構簡單,與【背景技術】比,省去了上排渣閥和下排渣閥及其開啟與閉合的控制裝置,可明顯降低造價。
[0010]2、由于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排砂口的截面積小于所述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的截面積,即采用流量變化的技術措施,使得進入輔助下錐形殼體內的砂粒和紙漿混合物產生呈旋流狀態(tài)的滯留,實現(xiàn)砂粒和紙漿混合物的二次分離,即在結構簡單和明顯降低造價的同時可提高紙漿與砂粒的分離效果,可避免紙漿流失,而且可提高除砂廢水的回用質量,滿足廢水的回用要求。
[0011]3、由于省去了【背景技術】的上排渣閥和下排渣閥及其開啟與閉合控制裝置,減少對上排渣閥和下排渣閥及其控制裝置的維護工作,在可明顯減少造價的同時還可降低運行成本,且構件的簡化可減少運行故障,使得運行穩(wěn)定可靠。
[001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將在【具體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方案的結構示意圖,并確定為摘要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實用新型包括下錐形殼體1,下錐形殼體上部設有切向進料的進漿管2,進漿管2即與下錐形殼體內腔的上部切向相通,頂端有紙漿出口 3,下端有出砂口 4。所述下錐形殼體由立柱8支撐。實施中,所述下錐形殼體I上端可連接圓筒形段,所述進漿管2即與下錐形殼體上端的圓筒形段切向連接,如圖示。所述下錐形殼體I也可為整體的下錐形殼體,進漿管2即與下錐形殼體上部的圓錐段切向連接。
[0015]所述下錐形殼體I下端的出砂口 4連接輔助下錐形殼體5,所述出砂口 4與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內腔相通,輔助下錐形殼體5下端有排砂口 6,排砂口 6的截面積小于下錐形殼體I下端出砂口 4的截面積。
[0016]經(jīng)試驗應用,輔助下錐形殼體5下端排砂口 6的截面積在小于下錐形殼體I下端出砂口 4的截面積的同時,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排砂口 6的直徑(截面積)與紙漿濃度及紙漿中的砂粒相關,所述排砂口 6的直徑宜為15-40毫米,即所述排砂口 6的直徑(截面積)可根據(jù)紙漿濃度及砂粒大小來確定;如紙漿濃度高、砂粒較小時,排砂口 6的直徑宜取較小值,即砂粒與紙漿混合物在輔助下錐形殼體5腔內的滯留時間稍長,以便具有足夠的時間實現(xiàn)紙漿與砂粒的二次分離;反之,如紙漿濃度低及砂粒較大時宜取較大的值,因為紙漿與砂粒較容易實現(xiàn)分離,即砂粒與紙漿混合物在輔助下錐形殼體5腔內的滯留時間可稍短;如:下錐形殼體I下端出砂口 4的直徑為80毫米,紙漿為中等濃度、砂粒顆粒適中時,輔助下錐形殼體5下端排砂口 6的直徑宜為20毫米。經(jīng)中等濃度紙漿的除砂效果對比試驗,與【背景技術】相同結構的除砂器,其排出的砂粒中仍含有明顯的紙漿,而由本實用新型除砂器排出的砂粒中難以見到明顯的紙漿。
[0017]實施中,所述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上口直徑(截面積)大于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4的直徑(截面積),以利于由出砂口 4排出的砂粒和紙漿的混合物能順暢地進入輔助下錐形殼體5內,同時使得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內腔具有相對的容量,且可適當減小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高度,有利于降低本實用新型紙漿除砂器的整體高度,減少所需空間。實施中,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上口直徑(截面積)與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 4的直徑(截面積)的差值不宜過大,以利于二次分離后的紙漿上升。
[0018]所述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排砂口 6的下方設有蓄砂槽7,蓄砂槽7設有廢水出口7a,由排砂口 6排出的砂粒及廢水即落入蓄砂槽7內,作業(yè)時,可向蓄砂槽7內加水進行沖洗,廢水則由廢水出口 7a排出而回用,蓄砂槽7內的砂粒則在停止作業(yè)時定期清除。
[0019]下錐形殼體I和輔助下錐形殼體5均為下圓錐體結構。
[002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種實施結構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任何變形結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包括下錐形殼體,下錐形殼體上部設有切向進料的進漿管,頂端有紙漿出口,下端有出砂口 ; 其特征是: 所述下錐形殼體下端的出砂口連接輔助下錐形殼體,所述出砂口與輔助下錐形殼體的內腔相通,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有排砂口,所述排砂口的截面積小于所述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的截面積。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輔助下錐形殼體(5)下端排砂口(6)的直徑為15-40毫米。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輔助下錐形殼體(5)下端排砂口(6)的下方設有蓄砂槽(7),蓄砂槽上設有廢水出口(7a)。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所述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上口直徑大于下錐形殼體(I)下端出砂口(4)的直徑。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所述輔助下錐形殼體(5)的上口直徑大于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4)的直徑。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所述下錐形殼體(I)的上端連接圓筒形段,所述進漿管(2)即與下錐形殼體上端的圓筒形段切向連接。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所述下錐形殼體(I)為整體的下錐形殼體,所述進漿管(2)即與下錐形殼體上部的圓錐段切向連接。
8.按照權利要求1-7的任一一種所述的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其特征是:下錐形殼體(I)和輔助下錐形殼體(5 )為下圓錐體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造紙紙漿除砂器,涉及造紙用的裝置。包括下錐形殼體(1),下錐形殼體上部設有切向進料的進漿管(2),頂端有紙漿出口(3),下端有出砂口(4);下錐形殼體下端的出砂口連接輔助下錐形殼體(5),輔助下錐形殼體下端有排砂口(6),排砂口(6)的截面積小于下錐形殼體下端出砂口(4)的截面積;下錐形殼體(1)和輔助下錐形殼體(5)為下圓錐體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可明顯降低造價、紙漿與砂粒分離效果好、避免紙漿流失、減少維護成本和運行可靠的特點。
【IPC分類】D21D5-18
【公開號】CN204356581
【申請?zhí)枴緾N201420775660
【發(fā)明人】鐘立福
【申請人】鐘立福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