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及濕紙塑成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以及濕紙塑成品,所述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包含至少一漿槽、至少一模具組件及至少一吸引裝置。所述至少一漿槽用于裝載紙漿。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通過自所述至少一漿槽中撈集所述紙漿的漿體,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之間分別形成至少兩層濕坯層。所述至少一吸引裝置用于加速排放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其中一濕坯層所含的水及/或水蒸氣。能夠避免產(chǎn)生架橋現(xiàn)象。
【專利說明】
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及濕紙塑成品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及一種濕紙塑成品,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濕紙塑產(chǎn)品的成型技術。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有濕紙塑產(chǎn)品的成型技術的撈紙漿制程中,漿槽用于儲存紙漿,紙漿的成分包含如植物碎片、各種纖維、水及其他原料等等,接著通過一模具下降浸入所述漿槽中,再從所述漿槽中上升撈起紙漿以在所述模具上形成一濕紙坯體或一紙塑成品。
[0003]參考圖1,繪示一種現(xiàn)有撈漿系統(tǒng)10的模具11的結構示意圖,當所述濕紙塑14具有截面積較小或深度較大的第一凹槽12時,紙漿往往會產(chǎn)生架橋現(xiàn)象。當沒有架橋現(xiàn)象產(chǎn)生時,所述濕紙塑14會產(chǎn)生具有第一凹槽12以及第二凹槽15的形狀;然而,當架橋現(xiàn)象產(chǎn)生時,所述濕紙塑14在所述第一凹槽12的位置處不會形成所述第一凹槽12,而是形成架橋13(虛線部分)。由于缺乏所述模具11的擠壓及/或支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的所述濕紙塑14的強度在后續(xù)加工中非常容易潰散形成不良品。架橋現(xiàn)象會嚴重的降低后續(xù)產(chǎn)品的良率。一般而言,當?shù)谝话疾?2形成的一濕坯層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小于8mm時,就會產(chǎn)生架橋現(xiàn)象;若是當所述最長距離小于6mm,架橋現(xiàn)象則一定會產(chǎn)生。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問題。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濕紙塑模具結構不僅可用于快速干燥及成型一濕紙塑半成品及/或濕紙塑最終成品,且在脫模時不會破壞所述濕紙塑半成品及/或所述濕紙塑最終成品的結構。
[0006]為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包含至少一漿槽、至少一模具組件及至少一吸引裝置。
[0007]所述至少一漿槽用于裝載紙漿。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通過自所述至少一漿槽中撈集所述紙漿的漿體,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中分別形成至少兩層濕坯層。所述至少一吸引裝置用于加速排放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其中一濕坯層所含的水及/
或水蒸氣。
[0008]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漿槽包括一第一漿槽以及一第二漿槽,所述第一漿槽用于裝載第一紙漿,所述第二漿槽用于裝載第二紙漿。
[0009]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紙漿以及所述第二紙漿兩者的組成成份相同或不相同。
[0010]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與所述第二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相異。
[0011]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所述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自所述至少一漿槽中依次對所述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分別形成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
[0012]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以及一第二模具組件,所述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自所述第一漿槽中對所述第一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第一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層濕坯層,以及所述第二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二上模具及一第二下模具,所述第二下模具自所述第二漿槽中對所述第二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二上模具及所述第二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第二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二上模具及所述第二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層濕坯層。
[0013]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所述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依序自所述第一漿槽中的所述第一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濕坯層,以及所述第一下模具自所述第二漿槽中的所述第二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濕坯層。
[0014]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
[0015]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能夠形成具有至少一凹槽的所述至少一濕坯層,所述至少一濕坯層的所述至少一凹槽在所述至少一凹槽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為0_8mmo
[0016]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最長距離為0_6mm。
[0017]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包括一種濕紙塑成品。通過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系由上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相互堆棧所構成且所述上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形狀彼此對應。
[0018]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在所述至少一漿槽中進行多次撈漿的壓合工序,能夠避免架橋現(xiàn)象的廣生,提尚廣品良率。
【【附圖說明】】
[0019]圖1,繪示一種現(xiàn)有撈漿系統(tǒng)的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前的示意圖;
[0021]圖3,圖2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時的示意圖;
[0022]圖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前的示意圖;
[0023]圖5,圖4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時的示意圖;
[0024]圖6,圖3的第一濕坯層與圖5的第二濕坯層結合的示意圖;
[0025]圖7,圖3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進行第二次合模前的示意圖;
[0026]圖8,圖7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時的示意圖;
[0027]圖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前的示意圖;
[0028]圖10,圖9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圖式,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nèi)」、「外」、「側面」等,僅是參考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0]圖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100合模前的示意圖。所述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100包括第一漿槽175、第一模具組件118及第一吸引裝置190。所述第一漿槽包括第一紙漿177。所述第一模具組件118包括第一上模具140及第一下模具130。所述第一上模具140的第二側邊145上設置有至少一第一凸塊150,用以對應所述第一下模具130的第一側邊135設置的至少一第一凹槽110。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以一大一小的第一凸塊150及相對應的一大一小的第一凹槽110為例。一般而言,在較小的第一凹槽110中易于產(chǎn)生架橋現(xiàn)象。在所述至少一第一凹槽110之上設置有相對應所述至少一第一凹槽110的形狀的至少一第一編網(wǎng)160,所述至少一第一編網(wǎng)160可以是具有多孔性結構的裝置。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組件118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凹槽110的所述第一濕坯層170,所述第一濕坯層170的所述第一凹槽110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小于8mm時可以避免架橋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優(yōu)選地,當所述最長距離小于6mm時也可以避免架橋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圖3,圖2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合模時的示意圖。當所述第一下模具130上移至所述第一紙漿177的液面上后,所述第一上模具140與所述第一下模具1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一濕坯層170。所述至少一第一編網(wǎng)160除了讓所述第一紙漿177在所述至少一第一編網(wǎng)160上形成形狀與所述至少一第一編網(wǎng)160的所述第一濕坯層170,同時讓所述第一吸引裝置190能夠通過所述至少一第一編網(wǎng)160將所述第一濕坯層170中多余的水分抽走。
[0031]圖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200合模前的示意圖。本優(yōu)選實施例與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使用不同的模具組件、漿槽及吸引裝置。所述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200包括第二漿槽275、第二模具組件218及第二吸引裝置290。所述第二漿槽包括第二紙漿277。所述第二模具組件218包括第二上模具240及第二下模具230。所述第二上模具240的第二側邊145上設置有至少一第二凸塊250,用以對應所述第二下模具130的第一側邊135設置的至少一第二凹槽210。在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以一大一小的第二凸塊250及相對應的一大一小的第二凹槽210為例。一般而言,在較小的第二凹槽210中易于產(chǎn)生架橋現(xiàn)象。在所述至少一第二凹槽210之上設置有相對應所述至少一第二凹槽210的形狀的至少一第二編網(wǎng)260,所述至少一第二編網(wǎng)260可以是具有多孔性結構的裝置。所述第一紙漿177以及所述第二紙漿277兩者的組成成份相同或不相同,及所述第一紙漿177的紙纖平均長度與所述第二紙漿277的紙纖平均長度相異,端看不同需求而定。
[0032]圖5,圖4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200合模時的示意圖。當所述第二下模具230上移至所述第二紙漿277的液面上后,所述第二上模具240與所述第二下模具2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二濕坯層174。所述至少一第二編網(wǎng)260除了讓所述第二紙漿277在所述至少一第二編網(wǎng)260上形成形狀與所述至少一第二編網(wǎng)260的所述第二濕坯層174,同時讓所述第二吸引裝置290能夠通過所述至少一第二編網(wǎng)260將所述第二濕坯層174中多余的水分抽走。
[0033]圖6,圖3的第一濕坯層170與圖5的第二濕坯層174結合的示意圖。通過所述第一模具組件118與所述第二模具組件218在尺寸上的差異,可以使所述第一濕坯層170與所述第二濕坯層174完整迭合。
[0034]圖7,圖3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100進行第二次合模前的示意圖。延續(xù)圖3,在所述第一濕坯層170形成后,再將所述第一下模具130沉入所述第一漿槽175的所述第一紙漿177的液面下,進行同一漿槽的第二次撈漿作業(yè)。本發(fā)明并不限定同一模具組件在同一漿槽中進行兩次以上的撈漿作業(yè)。
[0035]圖8,圖7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100合模時的示意圖。當所述第一下模具130再次上移至所述第一紙漿177的液面上后,所述第一上模具140與所述第一下模具1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三濕坯層172。讓所述第一紙漿177在所述第一濕坯170上,形成形狀與所述第一濕坯170雖然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的所述第三濕坯層172。
[0036]圖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300合模前的示意圖。本優(yōu)選實施例與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組件118與所述第一吸引裝置190置入所述第二漿槽275中。延續(xù)圖3,在所述第一濕坯層170形成后,再將所述第一下模具130沉入所述第二漿槽275的所述第二紙漿277的液面下,在第二漿槽中進行第二次撈漿作業(yè)(不同的漿槽)。本發(fā)明并不限定同一模具組件在不同漿槽中進行兩次以上的撈漿作業(yè)。
[0037]圖10,圖9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300合模時的示意圖。當所述第一下模具130再次上移至所述第二漿槽275的所述第二紙漿277的液面上后,所述第一上模具140與所述第一下模具130進行相互壓合,形成第四濕坯層173。讓所述第二紙漿277在所述第一濕坯170上,形成形狀與所述第一濕坯170雖然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的所述第四濕坯層173。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一吸引裝置190與所述第二吸引裝置290只是為了說明方便,在實際操作中,所述第一模具組件118可以跟所述第二吸引裝置290搭配使用,所述第二模具組件218可以跟所述第一吸引裝置190搭配使用。
[0038]在本實用新型中,不論是使用一個模具組件或多個模具組件在一個漿槽或多個漿槽中進行撈漿及壓合,至少兩層濕坯層皆可以相互堆棧,且所述上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形狀能夠彼此對應。
[0039]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均可以做出若干更動與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漿槽,用于裝載紙漿;以及 至少一模具組件,通過自所述至少一漿槽中撈集所述紙漿的漿體,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中分別形成至少兩層濕坯層; 至少一吸引裝置,用于加速排放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其中一濕坯層所含的水及/或水蒸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漿槽包括一第一漿槽以及一第二漿槽,所述第一漿槽用于裝載第一紙漿,所述第二漿槽用于裝載第二紙漿。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紙漿以及所述第二紙漿兩者的組成成份相同或不相同。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與所述第二紙漿的紙纖平均長度相異。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所述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自所述至少一漿槽中依次對所述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分別形成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以及一第二模具組件,所述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自所述第一漿槽中對所述第一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第一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層濕坯層,以及所述第二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二上模具及一第二下模具,所述第二下模具自所述第二漿槽中對所述第二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二上模具及所述第二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第二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二上模具及所述第二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層濕坯層。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模具組件,所述第一模具組件包括一第一上模具及一第一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依序自所述第一漿槽中的所述第一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一濕坯層,以及所述第一下模具自所述第二漿槽中的所述第二紙漿撈集漿體并通過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相互壓合,進而使所述紙漿的漿體在所述第一上模具及所述第一下模具之間形成一第二濕坯層。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尺寸不同但彼此緊密結合。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模具組件能夠形成具有至少一凹槽的所述至少一濕還層,所述至少一濕還層的所述至少一凹槽在所述至少一凹槽的切面部分的一最長距離為0_8mm。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長距離為0-6mm。11.一種濕紙塑成品,通過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紙塑撈漿系統(tǒng),系由上述至少兩層濕 坯層相互堆棧所構成且所述上述至少兩層濕坯層的形狀彼此對應。
【文檔編號】D21J3/00GK205420923SQ201520919738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8日
【發(fā)明人】郭劍寬, 黃俊煌
【申請人】金箭印刷事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