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模版印刷機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和油墨供應方法以及油墨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向模版印刷機供應油墨的系統(tǒng)和方法。本發(fā)明還涉及安裝在模版印刷機上用來向模版印刷機供應油墨的油墨容器。
背景技術:
利用按圖像穿孔的模版來進行印刷的模版印刷機是已知的。在這樣的模版印刷機中,模版例如是通過使具有多個按行或列排列的加熱元件的熱敏頭與熱敏模版材料接觸同時使加熱元件按照要印刷的圖像有選擇地被激勵,從而按圖像將模版材料穿孔,來實現(xiàn)的。然后模版被卷繞在印刷鼓上并使印刷紙靠壓在模版上,從而油墨通過所述孔傳遞到印刷紙上。用于將油墨供應到模版印刷機的裝置已采用包括油墨供應輥、分布器和刮刀輥的機構,油墨供應輥由一對相對的板支撐以繞其自身的軸線旋轉,分布器將油墨供應到油墨供應輥上,刮刀輥設置成與油墨供應輥隔開以控制油墨供應輥上形成的油墨膜的厚度。那種包括設有多個小孔的管狀件或包括多個管嘴的分布器是已知的。油墨容器中的油墨通過油墨泵吸入并被成滴地供應到油墨供應輥,從而在油墨供應輥和刮刀輥之間的楔形空間內形成墨斗。墨斗中的墨通過油墨供應輥和刮刀輥之間的間隙被供應到印刷鼓。在墨斗中恒定地保持預定量的油墨,使得油墨可以被均勻地供應。也就是說,每當油墨傳感器檢測墨斗中的油墨不足時,就啟動油墨泵來給墨斗補充油墨。在開動油墨泵一段預定時間后仍沒有油墨被補充到墨斗時,可以認為油墨容器已經用盡并要提醒使用者更換該油墨容器。
對于模版印刷機中采用的油墨容器,例如已經知道,包括由波紋板形成的外殼和容納在該外殼內的柔性內袋,從而使內袋一端上形成的油墨排放管伸出到外殼之外同時使其外端被封蓋緊密密封的油墨容器(下面將稱為“BIC型油墨容器”);以及包括前端設有油墨排放端口的圓筒和插入該圓筒的活塞的油墨容器(下面稱為“活塞型油墨容器”)。后者活塞型油墨容器比前者BIC型油墨容器更有優(yōu)勢,因為在油墨被吸到最低部后油墨容器中剩余的油墨量較少,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油墨。在這種油墨容器中,油墨排放端口形成在一小直徑部分的前端,并且油墨容器是通過擰在油墨排放端口上的封蓋密封的。當使用該油墨容器時,封蓋被擰開并且油墨容器被從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容器保持器插入到模版印刷機中,使得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端口與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裝配起來。
當油墨容器被用盡并且其中的油墨無法被吸出時,就必須用一個新的油墨容器來替換該油墨容器。當替換該油墨容器時,除非很仔細地對油墨容器進行操作,否則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端口附近會被從該油墨容器中噴出的油墨沾污。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端口附近的油墨會沾污裝載的油墨容器的外表面,而當該裝載的油墨容器被用盡并從模版印刷機卸去時,裝載的油墨容器外表面上的油墨又會沾污使用者的手。
即使用盡的油墨容器也不是完全沒有油墨,一些油墨會殘留在油墨排放端口附近。而且,由于油墨被從油墨容器通過油墨吸入端口吸入,油墨容器內部和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端口處于真空(包括完全真空和部分真空)狀態(tài)下。當油墨容器被迅速拔出脫離該狀態(tài)時,殘留在油墨容器的接合部附近的油墨會在拔油墨容器的沖擊下噴出來。這種現(xiàn)象在活塞型油墨容器中易于發(fā)生,在BIC型油墨容器中比較不容易發(fā)生。人們相信,這是因為在BIC型油墨容器的情況下當內袋恢復其初始形狀時,油墨排放端口附近殘留的油墨會返回到內袋中,而在活塞型油墨容器的情況下,活塞基本是剛性的,不能預想到會有這種效應。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評論和描述,本發(fā)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利用活塞型油墨容器將油墨供應到模版印刷機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和油墨供應方法,所述系統(tǒng)或方法可以防止油墨容器的更換過程中由于油墨容器內的負壓力引起的油墨噴出。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適于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活塞型油墨容器。
根據本發(fā)明,油墨容器包括設有大致圓柱形的主體部分以及形成于該主體部分的一端的小直徑部分的圓筒,該小直徑部分在其自由端上設有油墨排放端口;被插入圓筒的主體部分從而可按照主體部分的軸向沿主體部分的內周表面向著小直徑部分滑動的活塞;被填充到主體部分的內表面和面對小直徑部分的活塞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的油墨,該油墨容器被插入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容器保持器內,使得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與將油墨容器內的油墨通過油墨排放端口吸入的油墨吸入管嘴裝配起來,并且當將油墨容器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通過在所述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利用真空釋放裝置至少部分地釋放由油墨吸入管嘴抽空的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本發(fā)明中真空包括完全真空和部分真空)。
油墨吸入管嘴可以裝配到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內或其上。也就是說,油墨吸入管嘴可以插入小直徑部分內或小直徑部分可以插入油墨吸入管嘴內。
用于密封所述管嘴和小直徑部分的密封裝置優(yōu)選地設于管嘴和小直徑部分之間。密封裝置可以是環(huán)形的彈性密封元件,其例如可以是O型環(huán)。環(huán)形的彈性密封元件可設在所述管嘴或小直徑部分上。
例如,當管嘴和小直徑部分處于圖5D所示的相對位置時,“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
只要能夠至少部分地釋放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內表面與面對小直徑部分的活塞表面之間的空間內的真空,真空釋放裝置可以是任何裝置,而不限于那些完全釋放真空的裝置。
真空釋放裝置可以包括例如設在油墨容器的外表面及油墨容器保持器(其基本是圓筒形)的內表面兩者之一上的突出部分,以及形成于油墨容器的外表面和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兩者中另一個上的導引槽,所述導引槽用于在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與所述突出部分接合以導引突出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或者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例如,所述導引槽包括螺旋狀部分,在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與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的時刻之間,突出部分移動通過該螺旋狀部分;并且該螺旋狀部分是傾斜的,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蛘撸瑢б劭梢栽O有一彎折部分,在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與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的時刻之間,突出部分移動通過該彎折部分;并且該彎折部分被彎折成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是從管嘴拔出小直徑部分的過程中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
另外,突出部分可以設在安裝到油墨容器的圓筒的主體部分外表面上用于繞主體部分軸線旋轉的環(huán)形件上,而用于與該突出部分接合的導引槽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并設有螺旋狀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使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表面與環(huán)形件之間或者突出部分與導引槽之間產生預定摩擦。
在一個實施例中,突出部分在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表面上沿主體部分的軸向延伸一個不小于主體部分半徑的長度,而導引槽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突出部分的前端(靠近排放端口的那端)抵靠導引槽的端面,以在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導引該突出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降低或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
優(yōu)選地使突出部分的前端與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前面的距離處在不小于0mm并不大于35mm的范圍內。
此外,優(yōu)選地使圓筒的主體部分的直徑不小于100mm,同時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大于120mm。
另外,在油墨吸入管嘴被裝配到小直徑部分中的情況下,真空釋放裝置可以包括沿著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形成的多個小通氣孔。
根據本發(fā)明,可以防止油墨噴濺,因為在油墨吸入管嘴被完全從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拔出(即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并因而由一直處于真空狀態(tài)下的所述空間突然受到大氣壓力的作用而導致油墨噴出之前,填充油墨的空間內的真空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在突出部分設在安裝于油墨容器的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表面上用于旋轉的環(huán)形件上的情況下,當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不必旋轉油墨容器本身。
當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小于主體部分的半徑時,突出部分和導引槽相互接合的面積較大,因而在將油墨容器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或向其中插入的過程中,油墨容器的相對位置是穩(wěn)定的,從而改善了可用性并改善了突出部分的強度和耐用性。由于突出部分的前端距離油墨容器的前端較近,突出部分的前端由于油墨容器膨脹導致的偏移變得較小,并且可以在從保持器拔出油墨容器時更精確地導引油墨容器。特別是,當突出部分的前端與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前面的距離不大于35mm時,可以抑制由油墨容器的膨脹導致的尺寸變化,并且即使是在用舊的油墨容器中也可以抑制油墨的噴濺。
當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大于120mm且圓筒的直徑不小于100mm時,可以抑制由油墨容器的膨脹引起的尺寸變化。
圖1是一透視圖,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中采用的油墨容器,圖2是一剖面圖,示出所述的油墨容器,圖3是一透視圖,示出所述油墨供應系統(tǒng)的油墨容器保持器,圖4是一剖面圖,示出裝配在所述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中的油墨吸入管嘴,圖5A到5E是示出所述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與油墨吸入管嘴在將油墨容器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的不同階段的關系的視圖,圖6A到6D是示出油墨容器保持器上形成的導引槽的變型的視圖,圖7A是一透視圖,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油墨容器,圖7B是圖7A中示出的油墨容器的前視圖,圖8是示出將與圖7A和7B中所示油墨容器上形成的突出部分接合的導引槽的視圖,圖9A和9B是示出圖7A和7B中所示油墨容器的變型的視圖,圖10是示出圖7A和7B中所示油墨容器的另一變型的視圖,圖11是示出圖8中所示導引槽的變型的視圖,圖12是示出真空釋放裝置的變型的視圖,圖13A和13B是示出真空釋放裝置的另一變型的視圖,圖14是一透視圖,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油墨容器,圖15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的各部分的尺寸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模版印刷機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包括圖1所示的油墨容器。如圖1所示,該油墨容器1包括一圓筒。該圓筒包括大致圓柱形的主體部分13和小直徑部分12,小直徑部分形成在主體部分13的一端并且在其自由端設有油墨排放端口11?;钊?4被插入圓筒的主體部分13以便可沿著主體部分13的內周表面按照主體部分13的軸向向著小直徑部分12滑動。油墨被注入在主體部分13的內表面與面對小直徑部分12的活塞14的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間15(如圖2所示)。一突出部分16被靠近主體部分13的小直徑部分側的端部固定地設于主體部分13的外表面上。
油墨容器1被插入設在模版印刷機(未示出)上的油墨容器保持器內。如圖3所示,油墨容器保持器2大致是圓筒形元件,其相對的端部開放。油墨容器1通過位于油墨容器保持器2一端(后端)的開口20A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2,從而靠近油墨容器保持器2的另一端(前端)的開口20B設置的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管嘴31(如圖4所示)被裝配到油墨容器1的小直徑部分12內。在油墨容器保持器2的內表面上形成有曲柄狀導引槽21,以便在油墨容器1被插入和油墨容器保持器2和從其中拔出時與突出部分16接合來導引突出部分16。也就是,導引槽21包括一個周向部分和一對沿主體部分13的軸向延伸的軸向部分,其中從周向部分的上端和下端開始油墨容器1被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2和從其中拔出。當油墨容器1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時,油墨容器1首先被向后拉,使得突出部分16抵靠在周向部分的一個端壁上(在圖3中看到的右端壁),油墨容器1一度在此處停留,然后油墨容器1被逆時針方向旋轉,以使突出部分16沿著周向部分移動直到突出部分16與導引槽21的上軸向部分對齊,然后使突出部分16沿著導引槽21的上軸向部分移動直到突出部分16與導引槽21脫開。導引槽21的周向部分形成于主體部分13的兩個軸向位置之間,一個軸向位置是在填充有油墨的空間的密封被打破時突出部分16所處的位置,另一個軸向位置是在管嘴31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12的末端相互對齊時突出部分16所處的位置(不必在所述軸向位置的正中間形成)。從便于將油墨容器1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2和從其中拔出的角度來看,最好將周向部分的長度選擇成使油墨容器1旋轉的角度不大于180°。
如圖4所示,油墨吸入管嘴31被裝配到小直徑部分12內同時在它們之間設有O型環(huán)32,以便通過油墨排放端口11吸入油墨容器1中的油墨。
下面將描述該實施例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的操作。當油墨容器1被更換時,在將新油墨容器1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2中之前,首先將舊油墨容器1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此時,由于主體部分13的內表面和活塞14的表面之間的空間15是密封的,并且該空間內的油墨已被油墨吸入管嘴31吸走,舊油墨容器1內部保持在真空狀態(tài)。在該油墨容器1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的同時,油墨容器1的突出部分16保持與油墨容器保持器2的內表面上的導引槽21接合并沿著導引槽21移動。當油墨容器1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時,油墨容器1被向后拉,處于圖5A所示的狀態(tài),這時油墨吸入管嘴31裝配在油墨容器1的小直徑部分12內同時O型環(huán)氣密地密封它們之間的接合部。此時,突出部分16被沿著導引槽21的下軸向部分移動,直到突出部分16抵靠導引槽21的周向部分的右端壁,并且通過突出部分16抵靠在導引槽21的周向部分的右端壁,油墨容器1一度停留。圖5B示出了在小直徑部分12和油墨吸入管嘴31之間的接合部的密封正要被打破之前的狀態(tài)。之后,油墨容器1被逆時針旋轉,以使突出部分16沿著周向部分運動(圖5C示出了在這種狀態(tài)下小直徑部分12和管嘴21之間的關系),直到突出部分16抵靠導引槽21的周向部分的上端壁并且突出部分16與導引槽21的上軸向部分對齊,然后將油墨容器1進一步向后拉,從而使突出部分16沿導引槽21的上軸向部分運動,直至油墨容器1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拉出并且小直徑部分12被從管嘴31拉開,如圖5E所示。圖5D示出管嘴31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12的末端彼此對齊時的狀態(tài)。
在該實施例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中,由于在將油墨吸入管嘴31移到小直徑部分12之外以前,油墨容器1一度停留并且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允許被至少部分地釋放,油墨吸入管嘴31阻止油墨在拔出油墨容器1的沖擊下噴到外面。
在油墨容器保持器21的內表面上形成的導引槽21的形狀不必限于圖3所示的形狀,而是可以進行各種改變,例如可以是圖6B至6D所示的形狀。圖6A是第一實施例中采用的導引槽21的展開圖,而圖6B至6D是導引槽21的變型的展開圖。圖6A到6D中示出的點B、C、D分別對應于管嘴31和小直徑部分12處于圖5B、5C和5D的相對位置時的軸向位置。
在圖6B所示的變型中,導引槽21a包括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的前端到點C延伸的螺旋狀部分以及從點C以螺旋部分和軸向部分之間形成的角θ1向后延伸的軸向部分,角θ1足以使油墨容器1一度停留。角θ1優(yōu)選地大于90°但不大于150°,更優(yōu)選地其大于90°但不大于135°。只要能夠使油墨容器1在點C一度停留,導引槽21a的從點C向后延伸的部分不必沿平行于油墨容器1的主體部分13的軸向的方向延伸。
在圖6C所示的變型中,導引槽21b包括螺旋狀部分和軸向部分,螺旋狀部分從點B延伸到點D并且適于減少油墨容器拔出速度,以使所述空間15內的真空至少部分被釋放,軸向部分從點D以螺旋部分和軸向部分之間形成的角θ2向后延伸。角θ2優(yōu)選地大于90°但不大于150°,更優(yōu)選地大于90°但不大于120°。導引槽21b的從點D向后延伸的部分不必平行于油墨容器1的主體部分13的軸向延伸。導引槽21b可以包括任何代替螺旋部分的另外部分,只要其可以將油墨容器的拔出速度減小至允許所述空間15內的真空至少部分被釋放。例如,導引槽21b可以包括代替螺旋部分的波紋狀部分。
根據圖6D所示變型的導引槽21c與第一實施例中采用的導引槽21相同,但與導引槽21的不同之處在于導引槽21c部分地比突出部分16寬。導引槽21c的比突出部分16寬的部分可以是任何形狀,只要導引槽21c可以使油墨容器1一度停留在點C,例如可以是三角形。
雖然,在上述實施例及其變型中突出部分16設在油墨容器1上并且導引槽21設在油墨容器保持器21上,突出部分16也可以設在油墨容器保持器2上同時導引槽21設在油墨容器1上。從嚴格意義上說,導引槽21不必是槽,而例如可以是一對成行的突出部分之間的槽狀部分或者抵靠著突出部分16的一行突出部分,從而導引油墨容器1的插入和拔出。
圖7A和7B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油墨容器1。如圖7A和7B所示,在主體部分13的外表面上設置了突出部分50,該突出部分50是由一對分支突出部分形成的,分支突出部分沿著圓筒的主體部分13的軸向彼此平行地延伸一個大于主體部分13的半徑的長度。突出部分具有前端51和后端52。圖8是在油墨容器保持器2的內表面上形成的用于與突出部分50接合的導引槽21d的展開圖。導引槽21d包括螺旋狀寬部60和直的窄部63。寬部60與直的窄部63成θ3角(下面將該角度θ3稱為“拔出角θ3”)。寬部60具有前端61和后端62以及下邊緣64a和上邊緣64b。前端61和后端62彼此隔開的距離基本等于突出部分50的長度。寬部60的下邊緣64a與窄部63的下邊緣齊平。當裝載該實施例的油墨容器1時,油墨容器1被直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2內,使得突出部分50沿著導引槽21d的窄部63移動,直到后端52越過寬部60的后端62。然后油墨容器1被逆時針旋轉,直到突出部分50抵靠寬部60的上邊緣64b(下面將油墨容器旋轉的角度稱為“周向旋轉角度”),在旋轉過程中,寬部60的后端62推壓突出部分50的后端52,從而使油墨吸入管嘴31插入油墨容器1的小直徑部分12,即寬部60的后端62將油墨容器1導引到配合位置,在該位置油墨吸入管嘴31被插入油墨容器1的小直徑部分12。
舊油墨容器1被以下述方式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在油墨吸入管嘴31與油墨容器1的小直徑部分處于如圖5A所示那樣氣密接合狀態(tài)時,突出部分50的前端51處于點A。油墨容器1被順時針旋轉并且突出部分50的前端51移動到點C,當突出部分50的前端51移動到點C時,所述空間15的密封被打破,但油墨吸入管嘴31仍位于小直徑部分12內,因而油墨吸出管嘴阻止油墨在拔出油墨容器1的沖擊下噴到外部。當突出部分50的前端51移動到點C時,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減小或油墨容器一度停留并且所述空間15內的真空可以被至少部分地釋放。隨后,油墨容器1被向后拉,使突出部分50沿著導引槽21d的窄部63移動。在突出部分50的前端51通過點D的時間點,管嘴31的末端以及小直徑部分12的末端相互對齊。
突出部分50不必如圖7A和7B所示那樣由一對平行的分支突出部分形成,而是根據突出部分50的機械強度可以采取各種形狀。例如,突出部分可以形成于安裝在圓筒的主體部分13上用于繞主體部分13軸線旋轉的環(huán)形件上。突出部分50可以被沿其縱向分成兩個或更多突出部分,如圖9A和9B所示。在這種情況下,突出部分的長度是最前面的部分的前端與最后面的部分的后端之間的距離,如圖9A和9B中的L1或L2所示。在所述突出部分是由多個分支突出部分形成的情況下,突出部分可以通過如圖10所示那樣將分支突出部分連接起來而得到加強。盡管在圖10中分支突出部分是在其后端被連接起來的,分支突出部分也可以被在其前端連接起來。
導引突出部分50的導引槽不必限于圖8中所示的形狀,而是可以具有任何形狀,只要它設有用于導引突出部分的前端和后端的端部。例如,導引槽可以是如圖11所示的21e,其設有相對主體部分13的軸向以一預定角度傾斜并從點A延伸到點E的螺旋狀部分。
真空釋放裝置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如圖12所示的通氣孔41,或者波紋狀O型環(huán)33,波紋狀O型環(huán)具有位于其外周表面上的波紋并被裝配在O型環(huán)32外側(更靠近管嘴31的末端那側)的油墨吸入管嘴31上,如圖13A和13B所示。
在圖12所示的真空釋放裝置中,在管嘴31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13的末端相互對齊以前,當O型環(huán)32通過通氣孔41時,空間15通過通氣孔41與大氣連通以打破空間15內的真空。在圖13A和13B所示的真空釋放裝置中,在管嘴31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13的末端相互對齊以前,當O型環(huán)32通過小直徑部分12的端部時,空間15通過波紋狀O型環(huán)33的凹入部分與大氣相通以打破空間15內的真空。
突出部分16可以設在安裝在油墨容器1的圓筒的主體部分13的外表面上的一環(huán)形件18上,該環(huán)形件用于如圖14所示那樣繞主體部分13的軸線旋轉。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在圓筒的主體部分13的外表面與環(huán)形件18之間或突出部分16與導引槽21之間在導引槽21的內表面上產生預定的摩擦。另外,在這種情況下,用于導引突出部分16的導引槽21優(yōu)選地采用圖6C所示的導引槽21b的形式。在該真空釋放裝置中,當突出部分16沿導引槽21b的螺旋部分旋轉移動時,由于環(huán)形件18相對于主體部分13旋轉,所以不必用手旋轉油墨容器1。
為了證明本發(fā)明的效果,進行了實驗1和實驗2。
實驗1(油墨容器)準備了兩種類型的油墨容器(與可從RISO KAGAKU CORPORATION獲得的GR系列油墨容器等效)。其中的一種(容器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容器并設有突出部分,而其中的另一個(容器2)不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容器并且沒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從圓筒的主體部分13的前端到突出部分的前端距離是20mm,且其長度為105mm。兩個油墨容器都是由聚丙烯制成的,排放端口的內徑、小直徑部分的長度、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徑和圓筒厚度分別是16.0mm、15.5mm、79.5mm和1.5mm,如圖15所示。
(油墨容器保持器)如圖11中所示并且適于與油墨容器1上的突出部分接合導引槽21e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由于導引槽被設計成使油墨容器被自點A到點E經過點C螺旋式地從所述保持器拔出,當真空被打破時(點C),不論導引槽與突出部分之間是否有間隙,油墨保持器都可以被螺旋式地拔出。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導引槽21e的軸向長度是107.5mm,周向旋轉角度是17°,拔出角θ3是135°。
(油墨)通過用溶劑AF-6(NIPPON OIL CORPORATION)稀釋RP-HD油墨(可從RISO KAGAKU CORPORATION獲得)來準備油墨A(粘度6.13Pa·s),油墨B(粘度3.18Pa·s),油墨C(粘度2.86Pa·s),油墨D(粘度1.07Pa·s)和油墨E(粘度0.87Pa·s)。油墨的粘度可以利用應力控制型粘度計(可從HAAKE獲得的RHEO-STRESS RS75型)。也就是說,采用錐角是1°且直徑是20mm的錐體,并且當應力在23℃下從0Pa以每秒20Pa增加時測量100sec-1時的粘度。
(實驗方法)填充有油墨A和油墨E的油墨容器被依次安裝到設有油墨容器保持器和油墨泵(可從RISO KAGAKU CORPORATION獲得的RP3790型)的夾具上。當油墨容器被用盡并且油墨不再從油墨容器排出時,油墨泵停止并進行三次(n=3)拔出試驗,然后以視覺評估沾污有油墨的狀況。在拔出試驗中,容器1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同時油墨容器1借助突出部分被導引槽旋轉,之后通過沿油墨容器保持器2的軸向直向后拉來從油墨容器保持器2拔出油墨容器1。當油墨容器保持器2即使只被一滴油墨沾污時,在表1中也將該油墨容器標記為×,而當油墨容器保持器2沒有被油墨沾污時,在表1中將該油墨容器標記為○。本實驗是在23℃下進行的。從下面的表1可以看到,通過將油墨容器從油墨容器保持器中拔出,同時通過導引槽導引油墨容器,不論采用哪種油墨都不會有油墨從油墨容器噴出。
表1
實驗2活塞型油墨容器主要由聚丙烯形成,因而可以知道,當將該油墨容器擱置較長時間并且油墨仍保留在內部空間15中時,該油墨容器會膨脹到一定程度。
準備多個根據本發(fā)明的油墨容器,其中這些油墨容器的突出部分或突起的前端到圓筒(105mm長)的主體部分的前端的距離不同,并在膨脹試驗后對被油墨沾污的狀況進行評估。油墨容器的主體部分的外直徑是79.5mm。膨脹試驗是在每個填充有油墨A的油墨容器被在70℃下擱置7天后通過測量突出部分或突起的前端到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前端的距離變化來進行的。采用了圖11中所示的導引槽21e。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導引槽21e的油墨容器旋轉部分的軸向長度是107.5mm,拔出角度θ4是135°。在將油墨容器最大程度地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的情況下,在膨脹試驗之前,O型環(huán)到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的前端的距離是10mm。在膨脹試驗之后,每個油墨容器被裝載到油墨容器保持器中并經受拔出試驗。在拔出試驗中,每個油墨容器在螺旋地旋轉17°后被直地拔出。除了突出部分或突起外,油墨容器與圖15中所示的相同。評估進行了三次。其結果在下面的表2中示出。從下面的表2中可以看出,當突出部分的前端與圓筒(105mm長)的主體部分的前端的距離不大于35mm(優(yōu)選是30mm)時,甚至在油墨容器膨脹后,可以防止拔出油墨容器時的油墨噴出。當油墨容器保持器2被沾污兩次或更多次時,在表2中將油墨容器標記為×,當油墨容器保持器2只被沾污一次時,圖2中將油墨容器標記為△,而當油墨容器保持器2完全沒有被沾污時,在表2中將油墨容器保持器標記為○。
表2
準備多個本發(fā)明的油墨容器,其中突出部分的長度(突出部分的前端與突出部分的后端之間的距離)不同,并且對膨脹之前將油墨容器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內的穩(wěn)定性以及膨脹之后突出部分與導引槽之間的干涉進行評估。油墨容器的主體部分的外直徑是79.5mm。每個油墨容器上的突出部分在圖7A和7B中示出,突出部分的前端到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前端的距離是20mm。在膨脹試驗之前,油墨容器被安裝在具有與圖11所示的導引槽等效的導引槽的油墨容器保持器內,并在膨脹之前對將油墨容器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的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紤]到小直徑部分與油墨吸入管嘴的裝配,膨脹前油墨容器旋轉處的導引槽部分的長度比突出部分的長度要大2.5mm。然后油墨容器按照與上述相同的方式經受膨脹試驗,之后對突出部分長度的改變進行測量,并對突出部分與導引槽之間的干涉進行評估。與此同時,考慮到小直徑部分與油墨吸入管嘴的裝配,膨脹前油墨容器旋轉處的導引槽部分的長度比突出部分的長度要大2.5mm。除了所述突出部分或突起,該油墨容器與圖15所示的相同。評估只進行一次(n=1)。其結果在下面的表3中示出。在下面的表3中,當膨脹前穩(wěn)定性良好時,油墨容器被標記為○;盡管主體部分有些格嗒格嗒地行進但實際上沒有問題時,油墨容器被標記為△;當油墨容器的實際使用中存在問題時,油墨容器被標記為×;當膨脹后沒有干涉時,油墨容器被標記為○;盡管油墨容器的旋轉有些困難但實際上沒有問題時,油墨容器被標記為△;當油墨容器的實際使用中存在問題時,油墨容器被標記為×。
表3
由表3可以看到,當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小于40mm且不大于120mm(優(yōu)選地不小于60mm并不大于100mm)時,可以防止膨脹后突出部分與導引槽之間的干涉,并可保證將油墨容器插入油墨容器保持器的穩(wěn)定性。
根據表2和表3,可以發(fā)現(xiàn),當如圖7A和7B所示的突出部分被設置到聚丙烯制成的活塞型油墨容器上時,通過將突出部分的前端到圓筒的主體部分前端的距離設計成不大于35mm(優(yōu)選是30mm),同時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小于40mm且不大于120mm(優(yōu)選地不小于60mm并不大于100mm),可以避免油墨容器被擱置較長時間后膨脹的負面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模版印刷機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包括一油墨容器,它包括一設有大致圓柱形主體部分以及在所述主體部分的一端上形成的小直徑部分的圓筒,該小直徑部分的自由端設有一油墨排放端口;一被插入圓筒的主體部分以便可按照主體部分的軸向沿著主體部分的內周表面向小直徑部分滑動的活塞;填充到主體部分的內表面和面對小直徑部分的活塞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的油墨,一油墨吸入管嘴,它與所述小直徑部分配合以通過油墨排放端口吸入油墨容器內的油墨,一用于密封所述管嘴和所述小直徑部分之間的接合部的裝置,一真空釋放裝置,當小直徑部分被從油墨吸入管嘴拔出時,在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它至少部分地釋放由油墨吸入管嘴抽空的所述空間內的真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用于密封管嘴和小直徑部分之間的接合部的裝置是環(huán)形的彈性密封元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的彈性密封元件是一O型環(huán)。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釋放裝置包括設在油墨容器的外表面和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兩者之一上的突出部分,以及形成于油墨容器的外表面和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兩者中另一個上的導引槽,所述導引槽用于在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與所述突出部分接合以導引該突出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或者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槽包括螺旋狀部分,在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與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的時刻之間,突出部分移動通過該螺旋狀部分;并且該螺旋狀部分是傾斜的,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導引槽設有一彎折部分,在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與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的時刻之間,突出部分移動通過該彎折部分;并且該彎折部分被彎折成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設在安裝到油墨容器的圓筒的主體部分外表面上用于旋轉的環(huán)形件上,而用于與該突出部分接合的導引槽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并設有螺旋狀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在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表面上沿主體部分的軸向延伸一個不小于主體部分半徑的長度,而導引槽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的前端抵靠導引槽的端面,以在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導引該突出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降低或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的前端與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前面的距離處在不小于0mm并不大于35mm的范圍內。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直徑不小于100mm,同時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大于120mm。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供應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油墨吸入管嘴被裝配到小直徑部分中,并且真空釋放裝置包括沿著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形成的多個小通氣孔。
13.一種油墨容器,包括一設有大致圓柱形主體部分以及在所述主體部分的一端上形成的小直徑部分的圓筒,該小直徑部分的自由端設有一油墨排放端口;一被插入圓筒的主體部分以便可按照主體部分的軸向沿著主體部分的內周表面向小直徑部分滑動的活塞;填充到主體部分的內表面和面對小直徑部分的活塞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的油墨,該油墨容器被插入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容器保持器內,使得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管嘴與所述小直徑部分裝配起來以通過油墨排放端口吸入油墨容器內的油墨,其中,改進包括一真空釋放裝置,當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在所述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該真空釋放裝置至少部分地釋放由油墨吸入管嘴抽空的所述空間內的真空。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釋放裝置包括設在油墨容器的外表面及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兩者之一上的突出部分,以及形成于油墨容器的外表面和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兩者中另一個上的導引槽,所述導引槽用于在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與所述突出部分接合以導引該突出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或者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槽包括一螺旋狀部分,在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與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的時刻之間,突出部分移動通過該螺旋狀部分;并且該螺旋狀部分是傾斜的,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導引槽可以設有一彎折部分,在所述空間的密封被打破的時刻與管嘴的末端和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的時刻之間,突出部分移動通過該彎折部分;并且該彎折部分被彎折成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設在安裝到油墨容器的圓筒的主體部分外表面上用于旋轉的環(huán)形件上,而用于與該突出部分接合的導引槽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并設有螺旋狀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被降低,以允許所述空間內的真空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釋放。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在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外表面上沿主體部分的軸向延伸一個不小于主體部分半徑的長度,而導引槽形成于油墨容器保持器的內表面上。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的前端抵靠導引槽的端面,以在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導引該突出部分,從而使油墨容器拔出速度降低或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分的前端與圓筒的主體部分的前面的距離處在不小于0mm并不大于35mm的范圍內。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圓筒的主體部分的直徑不小于100mm,同時突出部分的長度不大于120mm。
22.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油墨吸入管嘴被裝配到小直徑部分中,并且真空釋放裝置包括沿著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形成的多個小通氣孔。
23.一種用于向模版印刷機供應油墨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將一油墨容器插入到所述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容器保持器中,其中所述油墨容器包括一設有大致圓柱形主體部分以及在所述主體部分的一端上形成的小直徑部分的圓筒,該小直徑部分的自由端設有一油墨排放端口;一被插入圓筒的主體部分以便可按照主體部分的軸向沿著主體部分的內周表面向小直徑部分滑動的活塞;填充到主體部分的內表面和面對小直徑部分的活塞表面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的油墨,使得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管嘴與所述小直徑部分裝配起來以通過油墨排放端口吸入油墨容器內的油墨,在油墨容器用盡時,從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油墨容器,其中改進包括下述步驟當小直徑部分被從油墨吸入管嘴拔出時,在所述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至少部分地釋放由所述油墨吸入管嘴抽空的空間內的真空。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通過降低油墨容器拔出速度來釋放所述真空。
25.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通過使油墨容器一度停留來釋放所述真空。
全文摘要
一種活塞型油墨容器被插入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容器保持器中,使得模版印刷機的油墨吸入管嘴裝配到油墨容器的小直徑部分中,以通過小直徑部分頂端上的油墨排放端口吸入油墨容器內的油墨。當油墨容器被從油墨容器保持器拔出時,一真空釋放機構在管嘴的末端與小直徑部分的末端相互對齊之前至少部分地釋放由油墨吸入管嘴抽空的所述空間內的真空。
文檔編號B41L13/04GK1468726SQ03138660
公開日2004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6月6日
發(fā)明者橋元博英, 荒井正勝, 木村薰, 大島健嗣, 嗣, 勝 申請人:理想科學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