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成像裝置,尤其是一種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裝置及用于該裝置的排紙托盤。
背景技術:
成像裝置包括例如打印機、傳真機以及復印機。
眾所周知,噴墨成像裝置(噴墨記錄裝置)是成像裝置中的一種。噴墨記錄裝置通過從其記錄頭噴出墨滴,在諸如紙和用于OHP(頭上投影儀)的透明膠片等的記錄介質上記錄圖像。噴墨記錄裝置的優(yōu)點包括低運行成本,低噪聲,以及便于使用多種顏色的墨水進行彩色打印。
電攝影成像裝置是另一種成像裝置,電攝影成像裝置利用例如充電單元、曝光單元和顯影單元在感光單元上形成調色劑圖像;利用轉印單元轉印調色劑圖像到記錄介質上;并利用定影單元對轉印的調色劑圖像進行定影。
日本早期公開專利申請No.11-151841中公開了一種傳統(tǒng)的成像裝置,其中紙盒從該成像裝置的前面裝載,而從該成像裝置的后面送紙。在紙上形成圖像后,紙被排出到位于成像裝置后面的排紙托盤中。在另一種傳統(tǒng)的成像裝置中,紙從裝載在成像裝置后面的送紙托盤送入,而排出到位于成像裝置前面的排紙托盤。
這種成像裝置廣泛地應用于安放成像裝置空間有限的小型辦公室和住宅中。該成像裝置也可以放置在桌上或架子中。
根據(jù)有限的空間,優(yōu)選將成像裝置小型化。相反地,優(yōu)選成像裝置的頂面制造得又寬又平,以便用戶可以在上面放一些東西。
然而,如果成像裝置的頂面簡單地制造成又寬又平,則可能給用戶造成一些負面的視覺印象。如果成像裝置的頂面單純地制造得較寬,送紙托盤的裝載以及對排出到排紙托盤的紙的處理將變得困難。成像裝置的可操作性可能降低。否則,排紙托盤和/或送紙托盤可能從成像裝置的主體大大地突出。成像裝置地占用面積可能增加。
如果操作鍵和顯示屏設置在頂面,則即使將頂面制造得較大,也難以有效地使用頂面。另外,如果成像裝置主體的頂面制造成平面,用戶可以在它的上面放一些東西。然而,設計成像裝置用于支撐重物并不是劃算的。
如上所述,成像裝置的占用面積優(yōu)選要小。然而,如果紙從成像裝置的后面饋送而從前面排出,則即使成像裝置的主體制造得小型化,但整個系統(tǒng)顯著變大。從而難以將該成像裝置放置在桌子上或是架子上。
日本早期公開專利申請No.11-151841公開的傳統(tǒng)的成像裝置的送紙托盤和排紙托盤設置在同一側,在這種情況下,它的總的空間可以變小。然而,該送紙托盤(紙盒)需要與送紙方向相反的方向裝載,相應地,該成像裝置的前面和后面都需要一個相當大的空間來操作(裝載和移除)送紙托盤。這樣在桌子上或是架子上放置成像裝置變得困難。
根據(jù)上述問題,優(yōu)選送紙托盤裝載在成像裝置的前面,從前下方供紙,在成像裝置中被翻轉,并排出到成像裝置前上方。這種情況下,送紙托盤設置在排紙托盤的下面。然而補充紙的時候操作送紙托盤變得困難。
如果成像裝置總的高度需要減少,在成像裝置中,尤其是在噴墨記錄裝置中,紙需要以較短的半徑被翻轉。排紙托盤需要設置成一定程度地低于排出紙的開口,以使排紙托盤中可以堆疊大量的紙。另外,向紙的寬度方向傳送紙也是有效的,這使得成像裝置的深度變短,也使打印操作速度變快。
然而,如果紙以較短的半徑被翻轉,則紙往往會在傳送方向上被卷起,從而可能使紙的排出變得困難。同樣的,如果排紙托盤設置成一定程度地低于所述開口,則紙由于重力落到排紙托盤時,其頂部卷起,這樣就使紙的排出變得困難。使用噴墨在紙上形成圖像使紙容易卷起。由于形成紙的纖維的方向的影響,紙的卷起可能會加劇。
此外,為了提高成像裝置的可操作性,期望不僅僅是送紙和排紙,而且電源開關,與PC連接的例如電纜都可以從前面操作。
同樣優(yōu)選的是例如手冊、USB線、備用墨水以及裝載盤等等附件存放在成像裝置中以避免丟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總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消除了一個或多個上述問題的新型有效的成像裝置。
本發(fā)明的更具體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具有相對較寬的平坦頂面,并在正面進行排紙和送紙。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具有看上去比實際小的相對較寬的平坦頂面。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更方便地補充紙的成像裝置。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順暢地排紙的成像裝置。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無需增加其占用面積而被操作的成像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一個或多個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成像裝置包括一大致平坦的頂面和一傾斜的前表面,所述前表面的底邊向后縮進。
因為傾斜前表面的底邊向后縮進,所以能夠提供平坦的頂面,同時有足夠的空間用來送紙和排紙。
該成像裝置可以包括一設置在傾斜前表面的下部的排紙托盤,該排紙托盤向前伸出。排紙托盤可以向上或向下傾斜。
成像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傾斜前表面的下部的送紙托盤,該送紙托盤向前伸出。
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方面的成像裝置可以包括一被看得見地劃分的大致平坦的頂面。所述劃分可以通過形成在所述頂面上、將所述平面劃分成前部和后部的條紋狀劃分元件來實現(xiàn),或者通過形成在所述頂面上、將所述頂面劃分成前部和后部的臺階來實現(xiàn)。
該劃分使得成像裝置看起來比實際的小。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的成像裝置可以包括一送紙托盤,其向堆疊于其中的紙施加壓力用于饋送紙;一排紙托盤,用于堆疊其上形成圖像的紙,其中所述排紙托盤可雙向傾斜;以及一釋放機構,當所述排紙托盤傾斜時,所述釋放機構釋放施加到所述送紙托盤中堆疊的紙上的壓力。
當排紙托盤被抬起時,釋放機構釋放送紙托盤,并且送紙托盤被推出裝置主體。釋放機構提高了成像裝置的可操作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一其中堆疊從裝置主體排出的紙的排紙托盤包括一斜面,其上用于堆疊紙,所述斜面的第一側比所述斜面的第二側高,其中所述第一邊位于排紙的下游方向。
形成在排紙托盤中的斜面使從裝置主體中排出紙更加順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的成像裝置包括一用于在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一可拆卸的傳送蓋,其設置在成像裝置的后面,用于覆蓋所述成像單元;一存儲單元,其形成在可拆卸傳送蓋的上,用于存儲各種物體。
由于傳送蓋是可拆卸的,并且其上形成有存儲單元,所以成像裝置可以在其中存儲各種物體而不增加它的占用面積。
當結合附圖閱讀以下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說明時,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圖1是根據(jù)一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前透視圖;圖2A是噴墨記錄裝置的前透視圖,其中所述裝置的墨盒裝載單元的蓋是打開的;圖2B是用于說明墨盒裝載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前透視圖;圖3是噴墨記錄裝置后透視圖;圖4是噴墨記錄裝置的側視圖;圖5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一種示例性使用形式的示意圖;圖6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另一種示例性使用形式的示意圖;圖7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示例性頂面的透視圖;圖8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另一示例性頂面的透視圖;圖9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又一示例性頂面的透視圖;圖10A是示出噴墨記錄裝置的結構的側視圖;圖10B是示出噴墨記錄裝置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0C是示出噴墨記錄裝置的結構中的一些元件的透視圖;圖11A和圖11B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排紙托盤和送紙托盤之間的關系的示意圖;圖12是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送紙托盤被拉出裝置主體時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3是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送紙托盤被推入裝置主體時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4是用于說明釋放噴墨記錄裝置的送紙托盤的機構的側視圖;圖15是用于說明釋放噴墨記錄裝置的送紙托盤的機構的俯視圖;圖16是用于說明送紙托盤和裝置主體之間接合的示意圖;圖17是用于說明補充送紙托盤中的紙的示意圖;
圖18是用于說明補充送紙托盤中的紙的透視圖;圖19是用于說明噴墨記錄裝置的排紙托盤的透視圖;圖20是用于說明排紙托盤的示意圖;圖21是用于說明被裝載到裝置主體之前的雙重送紙單元的示意圖;圖22是用于說明被裝載到裝置主體之后的雙重送紙單元的示意圖;圖23是噴墨記錄裝置的后透視圖,用于說明傳送蓋;圖24是示出傳送蓋的橫截面圖;圖25是根據(jù)一實施例的墨盒的透視圖;圖26是墨盒的分解示意圖,其中墨盒的第三外殼被卸下;圖27為示出墨盒的正視截面圖;圖28是根據(jù)一實施例的墨囊的側視圖;圖29是圖28所示的墨囊充有墨時的仰視圖;圖30是示出形成墨囊囊體的鋁層壓膜的橫截面的示意圖;圖31是墨囊的保持構件的側視圖;圖32是圖31所示的保持構件的后視圖;圖33是圖31所示的保持構件的正視圖;圖34是墨囊的墨出口的橫截面圖;圖35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墨囊的側視圖,其中墨囊被儲存在墨盒中;圖36是充有墨水的墨囊的透視圖;圖37是圖35所示的充有墨水的墨囊的仰視圖;圖38是墨盒第一外殼的側視圖;圖39是墨盒第二外殼的側視圖;圖40是墨盒的第一外殼和被固定至第一外殼的墨囊的側視圖;圖41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墨盒的透視圖;圖42是用于說明墨盒和裝置主體之間連接關系的側視示意圖;圖43是用于說明墨盒和裝置主體之間連接關系的正視示意圖;圖44是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墨盒的透視圖;圖45是用于說明根據(jù)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圖46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圖47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圖48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
圖49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圖50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圖51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墨盒的設置的示意圖;圖52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前透視圖,其中墨盒從側面裝載至噴墨記錄裝置;圖53是根據(jù)又一實施里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后透視圖,其中墨盒從后面裝載至噴墨記錄裝置;圖54是根據(jù)又一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前透視圖,用于說明一示例性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前表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是從前面示出根據(jù)一實施例、包括排紙托盤的噴墨記錄裝置的透視圖。圖2A是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裝置的透視圖,其中所述噴墨記錄裝置的墨盒裝載單元是打開的。圖2B是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裝置的透視圖,用于說明墨盒的裝載。圖3是從后面示出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裝置的透視圖。
噴墨記錄裝置包括裝置主體1、送紙托盤2和排紙托盤3。送紙托盤2裝載在裝置主體1上并送紙。排紙托盤3也裝載在裝置主體1上,形成有圖像的紙被堆疊在排紙托盤3上。
裝置主體1的頂面11由能夠打開和閉合的上蓋10形成。頂面11大致平坦。裝置主體1的前表面12由前蓋形成。前表面12從頂面11的前邊緣向后傾斜。
因為裝置主體1的前表面12從頂面11的前邊緣向后傾斜,所以頂面11能夠向裝置主體1的前面突出。根據(jù)這種布置,頂面11變大,而裝置主體1看上去比實際的要小。
排紙托盤3和送紙托盤2在傾斜前表面12的較低位置伸出。因為前表面12傾斜,并且它的下部分向后縮進,包括送紙托盤2和排紙托盤3的系統(tǒng)總深度D(圖6)變短。
根據(jù)這種布置,對于用戶來說排紙托盤3的大部分可以看得見。用戶可以方便地處理排出在排紙托盤3中的紙并檢查形成在紙上的圖像。向送紙托盤2補充紙也變得容易,且設置于送紙托盤2的側導板(side guide)也變得容易操作。
另外,裝置主體1在前表面12的一側包括盒裝載單元4,盒裝載單元4向前伸出。包括操作鍵和顯示單元的操作單元5設置在盒裝載單元4的頂面4a上。一可打開的前蓋15設置在盒裝載單元4上,用于裝載和卸載墨盒38(記錄液盒)。
既然操作單元設置在盒裝載單元4的頂面4a上,用戶就能夠有效地利用大致平坦的頂面11。甚至成像裝置放置在圖5所示的架子18上時,用戶也能夠容易地操作該操作單元5并能看到其中的顯示單元。用戶可以從成像裝置的前面裝載和卸載墨盒38。相應地,該成像裝置的可操作性提高了。
更進一步,裝置主體1的頂蓋10包括能完全打開的頂面11的前邊緣部分11a。前邊緣部分11a的前表面被切成傾斜的,以與傾斜前表面12平齊并處于同一平面。根據(jù)這種布置,用戶可以用他們的手指很容易地打開頂蓋10。
臺階21大致形成在裝置主體1的基本平坦的頂面11(頂蓋10的頂面)的中間位置。頂面11被分隔成前頂面11A和后頂面11B。
頂面11的分隔將對用戶造成各種心理影響。它會使用戶感覺好像裝置主體1的深度較短。頂面11的分隔還使用戶不會將重物放在上面,從而避免了頂面11的破裂。
頂面11用臺階21分隔也增加了頂蓋10的物理強度。由于前頂面11A低于后頂面11B,所以用戶感覺好像裝置主體1的總體高度較低。
根據(jù)本實施例,頂面11被臺階21分隔成前部和后部。根據(jù)如圖7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可以通過在頂面11的前頂面11A和后頂面11B上涂上不同的顏色來代替形成臺階21,以將頂面11分隔成前頂面11A和后頂面11B。
根據(jù)圖8所示的又一個實施例,在頂面11上形成顏色條22以將其分隔成前部和后部。根據(jù)又一個實施例(未示出),在頂面11上形成一小高度的凸起,從而將其分隔成前部和后部。根據(jù)這些實施例的成像裝置對用戶造成相同的心理影響。
如圖7和圖8所示的成像裝置并不具有分隔頂面11的臺階。根據(jù)這種布置,整個頂面11變得平坦(完全平坦)。當用戶放置一個物體到裝置主體1的頂面11上時,該物體能夠直立。
根據(jù)圖9所示的又一實施例,裝置主體1的頂面11被制造得完全地平坦,甚至也沒有在視覺上分隔頂面11(通過圖7所示的給頂面11涂上不同的顏色或者圖8所示的形成一顏色線)。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能夠放置物體到頂面11上,或者更容易操作處理紙盒和排紙托盤中被排出的紙。用戶還能夠容易地操作該操作單元5并看到其上的顯示屏。
參照圖10A、10B和10C,下面描述噴墨記錄裝置的機構。圖10A所示為該機構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圖10B為該機構的俯視圖。圖10C為該機構的供墨系統(tǒng)的透視圖。
框架301在左邊和右邊分別包括側板301A和301B。滑架33由固定在側板301A和301B之間的導桿31和支桿32支撐?;苡芍鲯呙桉R達(未圖示)驅動,并在圖10B所示箭頭指示的方向上可移動,從而在主掃描方向上掃描。
滑架33包括記錄頭34,記錄頭34為分別噴出黃色(Y)、青色(C)、品紅色(M)和黑色(Bk)墨的噴墨頭。每個記錄頭34設置有多個開口用于向下噴墨。
記錄頭34的噴墨頭可以包括諸如下述的能量產(chǎn)生單元例如壓電元件的壓電致動器;通過使用例如發(fā)熱電阻的電熱元件的液體隔膜沸騰(membrane boiling)導致的相態(tài)變化的熱致動器;利用由于溫度變化導致的金屬相位變化的形狀記憶合金致動器;以及利用靜電力的靜電致動器。
驅動IC安裝在記錄頭34上。驅動IC經(jīng)由導線(柔性印刷電纜)302連接到控制單元(未圖示)。
對應于相應顏色的子儲罐(sub-tank)35安裝在記錄頭34上,并提供相應顏色的墨水到記錄頭34。墨從墨盒38(主儲罐)經(jīng)由相應的供墨管36提供到相應的子儲罐35中。每一個墨盒38容納黃色(Y)、青色(C)、品紅色(M)、黑色(Bk)墨水中的一種。
如圖10B所示,墨盒裝載到盒裝載單元4中。盒裝載單元4裝配有供應泵單元304,用于傳送墨盒38中的墨。供墨管36利用一固定構件305被固定到框架301中所包括的后板301C上,處于通向子儲罐35的路上。
紙42堆疊在送紙托盤2的紙堆疊單元(壓力板)41上。用半月形輥43(送紙輥)和與送紙輥43相對設置并用高摩擦材料制成的分離墊44從紙堆疊單元41中傳送一張紙42。分離墊44壓靠在送紙輥43上。送紙輥43和分離墊44形成送紙單元。
作為將由送紙單元饋送的紙42傳送至記錄頭34下方的傳送單元,此機構還包括傳送帶51,其保持并傳送紙42;對立輥(counter roller)52,其與傳送帶51一起夾緊由送紙單元經(jīng)由引導件45饋送的紙42;傳送引導件53,其引導紙42,以將其傳送方向改變90度;以及點壓輥(point press roller)55,其被壓力構件54壓向傳送帶51。此機構還包括一充電輥56,該充電輥是用于對傳送帶51的表面充電的充電單元。
傳送帶51是由傳送輥57和張緊輥58操作的環(huán)形帶。傳送帶在如圖10B所示的帶傳送方向(副掃描方向)上移動。傳送帶51包括一正面層和一背面層,正面層是紙保持面,由例如40μm厚的例如ETFE純質材料的樹脂材料制成,其阻力不受控制;背面層(介質阻力層,接地層(earth layer))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其阻力用碳(carbon)來控制。
充電輥56接觸到傳送帶51的正面層,并隨著傳送帶51的移動而旋轉。2.5N的張力施加到傳送輥57的旋轉軸的兩端,以張緊傳送帶51。傳送輥57也起到上述接地層的作用,其接觸傳送帶51的介質阻力層(背面層)并接地。
引導單元61設置在傳送帶51的背側,與記錄頭34的可打印區(qū)域相對應。引導單元61的頂面從支撐傳送帶51的兩個輥(傳送輥57和張緊輥58)的切線以上向記錄頭34突出。根據(jù)這種布置,傳送帶51在可打印區(qū)域中通過引導單元61的頂面向記錄頭移置,以提高傳送帶51的平整性。
在接觸傳送帶51的背面的引導單元61的一個面上形成多個凹槽,凹槽的方向垂直于傳送方向。凹槽減少了傳送帶51和引導單元61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得傳送帶51能夠平滑地沿著引導單元61的表面移動。
可傾斜的引導輥63和64分別設置在引導單元61的上游側和下游側,引導輥63和64與傳送帶51的背面接觸。引導輥63和64優(yōu)選設置成延伸靠近引導單元61的兩個邊緣。
用于排出紙42的排紙單元包括用于使紙從傳送帶51分離的分離爪71、排紙輥72和排紙輥73。排紙托盤3設置在排紙輥72的下面。排紙單元一定程度地高于排紙托盤3,使得排紙托盤3中能夠堆疊很多張紙42。
可拆卸的雙重送紙單元81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背面部分(參照圖3)。雙重送紙單元81接收由傳送帶51的反向旋轉返回的紙42,翻轉紙42,并將該紙輸出到傳送帶51和對立輥52。手工送紙單元82設置在雙重送紙單元81的上面。
如圖10B所示,在滑架33一側的非打印區(qū)域中設置一維護恢復機構(子系統(tǒng))311,用于維護記錄頭34的噴嘴的運行,并當如果發(fā)生問題時進行恢復。子系統(tǒng)311包括一罩構件312,用于罩蓋記錄頭34的噴嘴面;一擦拭刮片313,用于擦拭噴嘴面;和一廢料排出接收器314,用于接受排出的作廢的墨滴(墨滴的排出并不用于形成圖像)。同樣的,另一個廢料排出接收器315設置在非打印區(qū)域的另一側,用于接收排出的作廢的墨滴。
根據(jù)噴墨記錄裝置的上述結構,紙42一張一張地從送紙托盤2向大致豎直的方向饋送,并由引導件45引導。紙42被夾在傳送帶51和對立輥52之間進行傳送。紙42的點(引導邊緣)由傳送引導件53引導,被點壓輥55壓向傳送帶51,且紙42的傳送方向大約改變90度。
由控制電路(未示出)控制的高壓電源產(chǎn)生的一交流高壓被施加到充電輥56上。充電輥在傳送帶51上形成一充電圖案,其中正向充電的帶狀區(qū)域和負向充電的帶狀區(qū)域交替。當紙在該交替充電的傳送帶51上饋送時,紙42被反向極化(reverse-polarized)。紙42和傳送帶51形成并聯(lián)的假想電容器。相應地,紙42由傳送帶51保持,并隨著傳送帶51的移動在副掃描方向上傳送。
隨著滑架33在主掃描方向上的移動,記錄頭34響應于圖像信號被啟動。在該操作中,掃描線的圖像信號通過排出墨滴被記錄在暫停的紙42上。然后,紙42被運送一預定距離,下一條掃描線的圖像信號被記錄到紙42上。圖像形成操作響應于接收到指示圖像信號終止的信號或者指示紙42的末端的信號而終止。然后,紙42被排出到排紙托盤3中。
下面參照圖11和圖12對送紙托盤2和排紙托盤3進行詳細的描述。
送紙托盤2的壓力板41向著送紙輥43偏置(參見圖10A),使得紙42即使在閑置狀態(tài)下也受壓。根據(jù)這種布置,紙42可以穩(wěn)定地饋送。
排紙托盤3用作送紙托盤2的頂蓋。如圖10A所示,排紙托盤3可以繞著軸91傾斜(部分地旋轉)。壓力釋放單元92設置在排紙托盤3的頂部,使得當送紙托盤2被拉出時,釋放送紙壓力。
當排紙托盤3的后端被抬起時,排紙托盤3的壓力釋放單元92向下壓在壓力板41(當沒有紙堆疊時)或是送紙托盤2的紙42上,并釋放送紙壓力。
根據(jù)上述布置,簡單地抬起排紙托盤3時,施加到紙42上的壓力就能夠釋放。不需要額外的操作,例如按壓壓力釋放按鈕。防止了當送紙壓力施加在紙上(或者如果沒有堆疊紙的情況下,施加在壓力板上)時,送紙托盤2被拉出。同時還防止了當送紙壓力施加在紙上時,送紙托盤2被推入裝置主體并造成堵紙。
由于排紙托盤3用作送紙托盤2的頂蓋,所以排紙托盤3可以防止灰塵進入送紙托盤2。相應地,可以使用上述結構,其中當排紙托盤3傾斜時,釋放施加到紙42上的送紙壓力。
圖11A所示為排紙托盤3蓋在送紙托盤2上的狀態(tài),而圖11B所示為排紙托盤3被抬起的狀態(tài)。當排紙托盤3被抬起時,由于偏壓單元的操作,送紙托盤2被回推(向記錄裝置的前側方向)一定距離(例如大約20mm)。
如上所述,當用戶往送紙托盤2中補充紙時,用戶僅僅需要抬起用作送紙托盤2頂蓋的排紙托盤3。排紙托盤3的抬起自動地釋放了施加在紙上的送紙壓力,并導致送紙托盤2向用戶推出。用戶可以很容易地確認釋放了施加在紙上的送紙壓力并拉出送紙托盤2。
參照圖12和13,下面描述送紙托盤2設置前后的狀態(tài)。
如圖12所示,送紙托盤2包括盒底板41,該盒底板能夠繞著軸121傾斜。能夠繞軸123傾斜的臂構件122設置在送紙托盤2的末端(端部)處。臂構件122的端部之一與底板41通過一分隔彈簧124連接。在圖12所示的狀態(tài)下,紙能設置在底板41上。
如圖13所示,當送紙托盤2推入裝置主體時,引導單元125導致設置在送紙托盤2的末端的臂構件122一端旋轉。由于底板41和臂構件122通過分隔彈簧124連接,所以底板41隨著臂構件122的旋轉而升高傾斜。從而,一優(yōu)選的壓力施加到放置在底板41的紙42上用于分離紙。
當送紙托盤2設置在裝置主體1中時,送紙托盤2的末端接觸送紙輥43(參見圖10A)。分離彈簧124施加一順時針的力(見圖13)到臂構件122上。相應地,從引導單元125向送紙托盤2施加一個力,以將其推出裝置主體1。當送紙托盤2釋放時(以下將描述),這個力將送紙托盤從裝置主體1推出一預定距離(向著用戶)。
以下將參照圖14到16詳細描述送紙托盤釋放機構。
如上所述,排紙托盤3由軸91支撐,并可以繞著軸91傾斜。當補充紙時,排紙托盤3被抬起。當排紙托盤3被抬起時,設置在軸91(排紙托盤3的旋轉中心)附近的可旋轉桿126受壓并繞著軸127旋轉。
根據(jù)桿126的旋轉,桿126推動設置在桿126下面的桿129。桿129設置在裝置1的框架上并能左右移動,如圖15所示,臂構件130連接到桿129上并隨著桿129移動而旋轉。臂構件130能夠繞著軸131旋轉。
另一方面,送紙托盤2固定在裝置主體1上,同時在送紙托盤2的底面設置爪單元133,其中爪單元133鉤住裝置主體1的框架134。爪單元133是柔性的。當臂構件130沿著圖16所示的方向旋轉時,送紙托盤2的爪單元133如豎直箭頭所示地被抬起,并且瓜單元133和裝置主體框架134之間的鉤合被釋放。因為送紙托盤2被上述力推動,所以送紙托盤2向著用戶自動地被推出裝置主體1。
如圖14所示,桿126包括桿體136、桿輔助部分137和彈簧138。桿輔助部分137經(jīng)由彈簧138連接到桿體136。如果桿輔助部分137直接連接到桿體136,由于送紙托盤2和排紙托盤3通過釋放機構互鎖,所以當送紙托盤2被放入裝置主體時,排紙托盤3就需要降低。彈簧138使得無論排紙托盤3的位置如何,都可以裝載送紙托盤2。
如果裝載了送紙托盤2并然后壓下排紙托盤3,則排紙托盤3的桿單元就會推壓桿126。因為桿輔助部分137由彈簧138逆著桿體136支撐,所以桿輔助137越過了。送紙托盤2并不受壓下排紙托盤3的影響。
根據(jù)上面的布置,當排紙托盤3抬起和壓下時,送紙托盤2自動地被推出裝置主體1。
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被設計成使得送紙托盤2不能夠被完全地拉出裝置主體1。如圖17所示,被推出的送紙托盤2和抬起的排紙托盤3形成一開口。開口的高度H受到限制。就是說,排紙托盤3可以抬起的高度和送紙托盤2可以拉出的距離限制了開口尺寸。從而,可以防止用戶放入太多的紙到送紙托盤2中。
如圖18所示,送紙托盤2的開口2a受端部擋柵95限制。端部擋柵95使通過開口2a插入紙變得困難??梢苑乐褂脩翦e誤地供紙。
以下將參照圖19和20描述排紙托盤3。圖19是示出記錄裝置1的透視圖。圖20是排紙托盤3的正視圖。
排紙托盤3包括一斜面單元101,其在排紙方向上的下游側高于下游側。向下臺在垂直于排紙方向的方向上,在該斜面單元(中央單元)101的每個邊緣設置一向下的臺階102。
由于在排紙方向上,上游側比下游側低,所以排紙輥72和排紙托盤3之間的高度變得更大。根據(jù)這種布置,更多的紙可以堆疊在排紙托盤3上。相應地,因為紙42的末端(前導邊緣)快速地接觸排紙托盤3,所以可以防止堆疊的紙42卷起。
在傳送輥57具有較短半徑且紙的傳送方向改變90度以使成像裝置小型化的情況下;以及在通過噴墨記錄方法記錄圖像的情況下,紙42被卷起。通過放置已經(jīng)排出的紙卷起,可以放置正被排出的與已經(jīng)排出到排出托盤3中的紙接觸。從而,紙的排出變順暢。
因為在中央單元101在垂直于排紙方向的方向上的每個邊緣處形成向下的臺階單元102,所以,甚至紙42已經(jīng)卷起,紙42兩側的卷起能夠被消除,如圖20所示。紙的排出變得順暢。
下面描述在雙重送紙單元81的位置被附接至裝置主體1的傳送蓋。參照圖21和22,將描述用以附接雙重送紙單元81的機構。圖21是示出雙重送紙單元81附接之前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22是示出雙重送紙單元81附接之后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用于定位雙重送紙單元的槽口141(上部的和下部的)形成在裝置主體1上。對應于各個槽口的凸臺單元142形成在雙重送紙單元81上。相應地,當雙重送紙單元81被附接到裝置主體1時,通過將凸臺單元142配合到槽口141中來定位雙重送紙單元81。
可繞軸143旋轉的一桿144設置在雙重送紙單元81上。桿144的末端144a(鎖定單元)能夠鎖定到裝置主體一側的固定銷145上。在雙重送紙單元81定位到裝置主體1上后,桿144旋轉。通過將桿144的末端單元144a鉤住設置在裝置主體1上的固定銷145,雙重送紙單元81可以被固定在裝置主體1上。
參照圖23和24,下面描述傳送蓋111。圖23是示出記錄裝置的后表面的示意圖,圖24是示出傳送蓋111的橫截面圖。當雙重送紙單元81不使用時,傳送機構的內部是外露的。因此,可以在裝置主體1上附接與雙重送紙單元81具有大致相同外形的傳送蓋111。
在這種情況下,傳送蓋111的外表面的形狀與從裝置主體1后表面的每一側各突出的一個突出單元1a和1b的形狀大致相同。根據(jù)傳送蓋111的形狀,該后表面的右邊和左邊并不單獨的突出,這防止了裝置主體1看起來比實際的大。
傳送蓋111的內部是一存儲單元112??梢酝ㄟ^繞鉸鏈114旋轉而被打開的蓋構件113設置在其頂面上。例如用戶手冊、安裝光盤和備用墨水等附件和補給品,可以存儲在存儲單元112中。根據(jù)上面的布置,可以提供有著較好外觀的存儲單元112的成像裝置。
根據(jù)本實施例,傳送蓋111可以作為存儲單元112的一個側壁。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存儲包可以設置為傳送蓋111的一個獨立部分。存儲包可以固定在傳送蓋111上,或者與傳送蓋111形成為一體。
下面描述實現(xiàn)正面操作的噴墨記錄裝置。
如上所述,紙42可以從記錄裝置的前側饋送,并排出到記錄裝置的前側。相應地,如圖2B所示,墨盒38可以從前側裝載以及卸載到前側。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正面操作,需要在滑架33上設置子儲罐35,用于供應墨水到記錄頭34,并將來自墨盒38的墨水供應到子儲罐35。墨盒38要求較薄。
參照圖25到27,下面描述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墨盒38。
墨盒38包括用于容納墨的墨囊402和用于存放墨囊402的外殼403。外殼403包括第一外殼411、第二外殼412和第三外殼413。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形成一個保護蓋,用于保護墨囊402的側面。外殼403被分成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它們用平行于供墨方向的面蓋住墨囊402。
參照圖28到34,下面描述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墨囊402。圖28是墨囊402的一側視圖。圖29是用于說明墨囊402充有墨水的狀態(tài)的仰視圖。圖30是形成墨囊402的主體的鋁層壓膜的橫截面圖。圖31是示出墨囊402的保持構件422的側視圖。圖32是保持構件422的后視圖。圖33是保持構件422的前視圖。圖34是示出墨囊402的墨出口434的橫截面圖。
墨囊402包括用大致矩形的鋁層壓膜制成的彈性囊體421和由樹脂制成的固定在墨囊體421的長邊上的保持構件422。
如圖30所示,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囊體421由鋁層壓膜430制成(并不限于鋁層壓薄430),其中在LDPE 425上層壓干疊層(dry lamination)426、鋁膜427、干疊層428和PA429。如圖28和29所示,兩片鋁層壓膜430在其邊緣處彼此粘合,從而形成一囊,該囊還附接在保持構件422上。與其中具有用于保持其形狀的框架的傳統(tǒng)囊體不同,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囊體421中并沒有一個這樣的框架,它是可變形的。因此,幾乎沒有墨水殘留而未被使用。
如圖31到33所示,保持構件422包括一法蘭單元431、形成在法蘭單元431的一個面上的一連接單元432、形成在法蘭單元431的另一個面上的墨入口單元433(示出了附接之前的墨入口單元)、和墨出口單元434。上述單元形成一體形成。囊體421熱粘附在連接單元432上。墨入口單元433和墨出口單元434是中空的。
如圖32所示,連接單元432的兩端(保持構件422的長度方向上的端部)是象菱形一樣漸縮的。凹槽432a圍繞連接單元432。根據(jù)這種布置,由鋁層壓膜430制成的囊體421可以堅固地粘附在連接單元432的凹槽周邊。
一穿過法蘭單元431和連接單元432的孔435,形成在墨入口單元433中。在墨囊402注入墨后,墨入口單元433通過熱熔粘結被密封。密封的墨入口單元433在圖28和29中被示為一密封單元436。墨入口單元433可以通過熱熔粘結容易地并牢固地被密封。
用于穿過法蘭單元431和連接單元432來排出墨的孔437,形成在墨出口單元434中。設置了一開口438,其用于配合一柔性構件,所述柔性構件用于密封墨出口單元434末端處用于排墨的孔437。在圍繞墨出口單元434的更遠的外圍形成一臺階單元439,其配合一罩構件,該罩構件用于固定所述柔性單元。
如圖34所示,柔性構件441配合到墨出口單元434的末端部分中,并且該柔性構件441由罩構件442支撐。柔性構件441優(yōu)選由例如硅、氟、或丁基橡膠等橡膠材料制成。當一個中空針形供應針(supply pin)(其將墨引導到記錄裝置主體)從記錄裝置主體側插入時,柔性構件441保持密封,而使得墨被供應到記錄裝置主體。當供應針被拔出,該柔性構件膨脹而保持完好的密封。
罩構件442由管狀構件446形成,所述管狀構件具有一法蘭單元445,用于固定柔性構件441。孔447形成在法蘭單元445上,用于從記錄裝置主體側插入供給針。多個限制塊448向內彎曲,形成在管狀構件446上。罩構件442配合到墨出口單元434的末端。如圖34所示,罩構件442保持與限制塊448配合,而限制塊448與臺階部件439接合。
如圖28所示,保持構件422的墨出口單元434大致設置在墨囊402的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處。相應地,當墨盒38縱向設置時(如圖1所示),與墨出口單元設置在一側的情況相比,墨囊402的囊體421中的墨流動得更順暢。從而,可以將墨完全使用掉。
與設置在第一外殼411側的限制爪(以下將描述)接合的接合單元451和452整體形成在保持構件422上。凹槽單元431a和431b形成在與法蘭單元431的側面上的接合單元451和452相對應的位置處。
如上所述,通過將保持構件422固定在大致矩形的柔性囊體421的一個邊緣上而形成墨囊402。保持構件422具有一墨入口單元433,用于向囊體421補充墨,以及一墨出口單元434,用于排出囊體421中所容納的墨。保持構件422進一步具有接合單元451和452。結果,墨水可以幾乎完全地被消耗。墨囊402能夠穩(wěn)定地并可拆卸地固定到外殼403上。
參照圖35到37,下面描述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的墨囊402。圖35是墨囊402的一個側視圖,圖36是注有墨的墨囊402的透視圖,圖37是圖35所示的墨囊402的仰視圖。
在墨囊402中,囊體421由兩片鋁層壓膜430薄片和由同樣的鋁層壓膜430制成的底部單元421a形成。根據(jù)上述布置,墨囊402可以容納大量的墨水。
參照圖38和39,下面描述墨盒38的外殼結構。圖38是墨盒38的第一外殼411的側視圖,圖39是墨盒38的第二外殼的側視圖。
墨盒38的外殼403(參見圖25)包括第一外殼411、與第一外殼411類似的第二外殼412、和第三外殼413。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結合以形成一組合的外殼,第三外殼413配合在組合外殼的前下方,從而形成一矩形的外殼403。在外殼403上形成一凹入單元461和一鉤合單元462。墨出口單元434所面對的一開口473形成在外殼403的前表面上。
例如,如圖38所示,第一外殼411大致是矩形的。在第一外殼411的外圓周上,形成有一凹入單元461A、一鉤合單元462A、一槽口單元463A、以及引導單元464和465。凹入單元461A和鉤合單元462A分別是凹入單元461和鉤合單元462的一半。槽口單元463A形成一個空間,其中可以插入墨補充裝置,用于向保持在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之間的墨囊402補充墨。引導單元464和465用于將墨盒裝載到記錄裝置主體或者墨水補給裝置上。
與第二外殼412的限制爪(將在下面描述)接合的接合單元466a、466b和466c形成在第一外殼411內壁的三個角上。定位保持構件422的定位單元467和468建立在第一外殼411的內壁上,用于固定墨囊402的保持構件422。用于接合保持構件422的接合凸起451和452的接合爪471和472也建立在第一外殼411的內壁上。
一個大約為開口473的四分之一大小的弧形單元473A形成在第一外殼411的前表面上。當安裝了第三外殼413時與第三外殼413的接合爪接合的接合凹入部分479形成在第一外殼411上。
如圖39所示,例如,第二外殼412與第一外殼411大致相似。在第二外殼412的外圓周上,形成有凹入單元471B、鉤合單元442B、槽口單元463B、以及識別單元484。凹入單元471B和鉤合單元442B分別是凹入單元461和鉤合單元462的一半。槽口單元463B形成一個空間,其中可以插入墨補充裝置,用于向保持在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之間的墨囊402補充墨。識別單元484是一凸起,用于指示墨盒38的墨囊402中保存的墨水的顏色。
與第一外殼411的接合單元接合的鎖定爪486a、486b和486c,整體地形成在第二外殼412的內壁的三個角上。具有凹槽的配合單元487和488形成在第二外殼412的內壁上,其中,墨囊402的保持構件422配合到所述凹槽中。
一個大約為開口473的四分之一大小的弧形單元473B形成在第二外殼412的前表面上。當?shù)谌鈿?13裝配上時與第三外殼413的鎖定爪接合的接合凹入部分489形成在第二外殼412上。
如圖26所示,第三外殼413配合到槽口單元463A和463B中,所述槽口單元位于配合在一起的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的供墨側的前表面上。在第三外殼413上形成分別與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的接合凹入部分479和489接合的鎖定爪491和492。相應地,弧形單元473C相當于開口單元473的1/2。
根據(jù)上述結構,如圖40所示,由于第一外殼的鎖定爪471和472鎖定了墨囊402的保持構件422的接合凸起451和452,所以通過按壓利用第一外殼411的定位單元467和468定位的保持構件422,墨囊402的保持構件422就鎖定到第一外殼411上。
然后,由于第二外殼412的鎖定爪486a-486c與第一外殼411的接合單元466a-466c鉤合,所以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通過將其從外部疊合并擠壓就被組裝起來。完成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的組裝(參見圖26)。
如圖26所示,當?shù)谌鈿?13配合到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時,第三外殼413的鎖定爪491被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的接合凹入部分479和489鉤住。從而,完成如圖25所示的墨盒38。
參照圖41和26,下面描述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的墨盒38。
圖41所示的墨盒38包括墨囊402、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分別具有槽口單元469A和469B,它們形成在墨出口434和設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構件442周圍。墨盒38還包括第三外殼413,第三外殼413具有一槽口單元499,其形成在墨出口434和設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構件442周圍。
如圖42所示,通過從裝置主體側向墨盒38的墨出口單元434插入針511,墨盒38就與裝置主體的供墨系統(tǒng)相連接。針511受到針保護件512的保護。然而,當墨盒38變得薄時,就難以有足夠的空間供針保護件512進入開口473。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外殼411、412和413上,一槽口單元件形成在墨出口434和設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構件442旁邊。根據(jù)這種布置,針保護件512可以不接觸外殼而進入。因此,墨盒可以制作成更薄。
第一外殼411和第二外殼412分別具有槽口單元469A和469B,它們形成在墨出口434和/或設置在墨囊402的墨出口434末端的罩構件442的周圍。然而,第三外殼沒有槽口單元。
如上所述,既然墨囊402存放在盒外殼403中,所以可以形成薄的盒形的墨盒38。進一步,如圖10B所示,墨經(jīng)由供墨管36從墨盒38被供應到設置在滑架33上的子儲罐35。相應地,墨盒可以通過正面操作被裝載到裝置上或從其上卸載。
例如,日本早期公開專利申請No.10-202900公開了一種向子儲罐供墨的傳統(tǒng)墨盒,該墨盒包括具有一墨出口的柔性囊狀墨罐以及底座單元(外殼),該底座單元具有一開口,墨罐可以通過該開口被存放或是移除。
當墨盒在其墨出口單元朝下的情況下從頂部被裝載到裝置主體時,墨罐較好地置于底座單元中。然而,如果墨盒在其墨出口單元水平朝向的情況下從正面被裝載到裝置主體時,墨罐在底板上傾斜。這就是說,傳統(tǒng)的墨盒不能在正面進行裝載操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墨盒可以從正面裝載到裝置主體上以及從其上被卸載(正面操作)。
如圖2A,2B和45所示,所有對應四個相應的顏色的墨盒38都裝載在記錄裝置主體1的前表面的右側。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例如,如圖46中所示,彩色墨盒38C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右邊,但黑色墨盒38B可以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左邊。使用更多的黑色墨盒38B可以做得比彩色墨盒38C更大。彩色墨盒38C也可以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左邊。
如圖47所示,四個顏色的墨盒38可以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左邊。或者,如圖48所示,墨盒38中的一個可以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右邊,其他的墨盒38可以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左邊。如圖49所示,可以在裝置主體1的各邊設置兩個墨盒。墨盒38的數(shù)目并不限于四個。設置在裝置主體1右邊的墨盒38的數(shù)目與設置在裝置主體1左邊的數(shù)目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
根據(jù)上述實施例,假定墨盒從裝置主體的正面滑動地裝載到裝載單元中。然而,如圖50所示,墨盒38可以從裝置主體1的正面橫著裝載。另外,墨盒38可以從裝置主體1的正面傾斜地裝載。墨盒38的姿態(tài)可以根據(jù)設置在裝置主體1的前側的構件的尺寸和位置來確定。
根據(jù)本實施例,如圖2A和2B所示,例如,墨盒38滑入并裝載到裝置主體1上。如圖52所示,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墨盒38可以從裝置主體1的側面或者從裝置主體1的后面滑入裝置主體1。在這種情況下,墨盒38可以如上所述地水平或傾斜設置。
根據(jù)上述實施例,送紙托盤2、排紙托盤3和墨盒38可以在裝置主體1的正面操作。另外,如圖54所示,可以在裝置主體1的前表面12上設置一連接電纜的連接器611、電源開關612以及連接外部設備的諸如USB連接器的其他連接器(全部正面操作),以提高記錄裝置的可操作性。
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本發(fā)明適用于串行型(往返型)噴墨記錄裝置,其中滑架對紙進行掃描。根據(jù)另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適用于具有線型打印頭(linetype head)的線型噴墨記錄裝置。
本發(fā)明并不僅適用于噴墨打印機,也可適用于例如傳真機、復印機以及具有打印、傳真、復印等多功能的外圍設備。另外,本發(fā)明所適用的裝置排出的液體除了墨以外,還可以是諸如抗蝕劑和DNA樣本之類的液體。
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齊做出各種變化和修改。
工業(yè)實用性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有用的可正面操作的小型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的傾斜前表面的底側向后縮進。根據(jù)這種布置,能夠提供一個平坦的頂面,同時,提供一個足夠的空間進行送紙和排紙。
權利要求
1.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大致平坦的頂面;以及一傾斜的前表面,其底邊向后縮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排紙托盤,其設置在所述傾斜的前表面的下部,所述排紙托盤向前伸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排紙托盤可以向上和向下傾斜。
4.如權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個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送紙托盤,其設置在所述傾斜的前表面的下部,所述送紙托盤向前伸出。
5.如權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個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位于所述傾斜前表面的一部分處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向前伸出。
6.如權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個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頂面的包括其前端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為一可開合的頂蓋,并且所述頂蓋的前表面的底邊向后縮進。
7.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大致平坦的頂面,其被看得見地劃分。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條紋狀劃分元件,其形成在所述頂面上,將所述頂面劃分成前部和后部。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臺階,其形成在所述頂面上,其中所述臺階將所述頂面劃分成前部和后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前部比所述后部低。
11.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送紙托盤,其向堆疊于其中的紙施加壓力,用于饋送紙;一排紙托盤,用于堆疊其上形成有圖像的紙,其中所述排紙托盤可以雙向傾斜;以及一釋放機構,當所述排紙托盤被傾斜時,所述釋放機構釋放施加在所述送紙托盤中堆疊的紙上的壓力。
12.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送紙托盤,用于饋送紙;以及一排紙托盤,用于堆疊其上形成有圖像的紙,其中所述排紙托盤可以雙向傾斜;一移動機構,當所述排紙托盤被傾斜時,所述移動機構在與送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所述送紙托盤。
13.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排紙托盤作為所述送紙托盤的頂蓋覆蓋于其上。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排紙托盤的開口取決于所述排紙托盤能夠傾斜的角度和所述送紙托盤能夠被拉出的最大距離。
15.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送紙托盤在其前表面上具有一開口,并且其具有一用于限制該開口的端部擋柵。
16.一其中堆疊從裝置主體排出的紙的排紙托盤,其包括一斜面,其上用于堆疊紙,所述斜面的第一側比所述斜面的第二側高,其中所述第一側位于排紙方向的下游。
17.一其中堆疊從一裝置主體排出的紙的排紙托盤,其中所述排紙托盤在垂直于排紙方向的方向上的側部低于所述排紙托盤的中央部分。
18.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排出其上形成有圖像的紙;以及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排紙托盤。
19.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成像單元,用于在紙上形成圖像;一可拆卸的傳送蓋,其設置在成像裝置的后側,用于覆蓋所述成像單元的一機構;以及一存儲單元,其形成在所述可拆卸的傳送蓋上,用于存儲各種物體。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存儲單元和所述可拆卸傳送蓋一體形成或者獨立形成。
21.如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可拆卸傳送蓋的外形與從一裝置主體一側向后伸出的部分的外形大致相同。
22.如權利要求1-15、18-21中任何一個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記錄頭,其排出記錄液用于形成圖像。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子儲罐,其向所述記錄頭供應記錄液;以及一記錄液盒,其供應記錄液到所述子儲罐。
24.一成像裝置,其包括一記錄頭,其排出記錄液用于形成圖像;一記錄液盒,其供應記錄液到所述記錄頭;一送紙托盤;一排紙托盤;以及一盒裝載單元,其中裝載所述記錄液盒;其中所述送紙托盤、所述排紙托盤和所述盒裝載單元設置在所述成像裝置的前表面上。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記錄液盒沿與所述送紙托盤送紙方向相同的方向被裝載到所述成像裝置上。
26.如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操作單元、連接外部設備的連接器、電源開關和連接電纜的另一連接器中的至少一個。
27.如權利要求24-26中任何一個所述的成像裝置,其中,所述記錄液盒的形狀類似薄的盒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成像裝置,其包括大致平坦的頂面和傾斜的前表面,所述前表面的底邊向后縮進。該成像裝置可以包括設置在傾斜的前表面的下部的排紙托盤,該排紙托盤向前伸出。排紙托盤可以向上和向下傾斜。因為該傾斜前表面的底邊向后縮進,所以可以提供平坦的頂面,同時有足夠的空間用于確保送紙和排紙。
文檔編號B41J29/12GK1756665SQ20038010879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4日
發(fā)明者勝山悟朗, 株本正昭, 雨宮香苗, 三木修, 青木秀夫, 田中章喜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