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打印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插入的媒體取入內部,對該媒體進行打印處理的打印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存在著從在金融機關等中使用的存折傳票打印機到作為一般家庭中使用的個人用計算機的輸出設備的打印機。在這些打印機中,取入由手動操作插入的媒體或預先設置在所定的存儲磁帶盤中的媒體,傳送到打印部分。在傳送這種媒體的傳送引導裝置中,在媒體厚度方向,具有比媒體厚度充分大的寬度,并且在矯正媒體的斜行后再取入打印機內。日本平成1年公開的1-247356號專利公報和在日本平成5年公開的5-309925號專利公報等已經揭示了這些技術。根據這些技術,能夠在媒體上所希望的打印位置上進行打印。
進一步,在打印部分,因為打印頭對媒體進行打印,所以需要在橫切傳送引導裝置的方向中,設置開口部分。因此,就在開口部分下面,因為不能夠控制媒體的打印面一側的位置,所以傳送時媒體會沒有準備地從開口部分突出來,從而發(fā)生傳送阻塞。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存在著日本平成6年公開的6-20958號專利公報和日本平成5年公開的5-16464號專利公報等揭示的技術。它是具有輔助引導裝置(導塊)作為當媒體通過開口部分時的引導的技術,并且與傳送控制方法有關,能夠防止媒體的前端通過開口部分時的傳送阻塞。在日本昭和63年公開的63-183150號專利公報揭示的裝置中,在媒體傳送路徑上設置遮光器,當媒體接觸遮光器時,通過與媒體接觸滑動的多個矯正滾輪對媒體的斜行進行矯正。
日本平成1年公開的1-247356號專利公報揭示的技術是通過使?jié)L輪與賬票類接觸,利用滾輪和賬票類之間的摩擦力,使賬票類每次稍稍前進一點,碰到突出板,而對賬票類進行整理排列。但是,因為分別地設置傳送賬票的裝置和驅動突出板的傳動機構類,所以存在著增加部件數(shù)和增加消耗功率等的課題。又,在日本昭和63年公開的63-183150號專利公報揭示的已有技術中,因為設置各個矯正滾輪等,所以使部件數(shù)增加并且使控制復雜化的情形是很多的。
日本平成6年公開的6-20958號專利公報揭示的技術是一面檢測媒體的橫向寬度,一面通過鍵輸入,存儲關于媒體的橫向寬度的信息,將配有引導塊的印刷頭的位置控制在最佳的位置關系上。因此,需要檢測媒體的橫向寬度的工作,花費處理時間,又,進行鍵輸入那樣的操作是相當煩人的。日本平成5年公開的5-16464號專利公報揭示的技術因為需要使托架進行到空間方向的左右移動工作,所以使控制復雜化。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提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既不增加部件數(shù)使裝置大型化,又容易設置媒體并且不會發(fā)生傳送阻塞的打印機。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打印機的特征是具有傳送要打印的媒體的媒體傳送路徑和配設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的制動器,在通過媒體碰到上述制動器對媒體的斜行進行矯正后,生成表示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內的上述媒體的端部位置的位置信息,根據這個位置信息控制對媒體的打印。
上述打印機的特特征是上述制動器能夠既可以進入又可以退出上述媒體傳送路徑那樣地進行移動。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上述媒體的端部至少是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中傳送的媒體的前端和側端。
本發(fā)明采用一種打印機,它的特征是具有在沿第1方向延伸傳送要打印的媒體的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沿與上述第1方向實際上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地設置的開口部分;通過上述開口部分搭載在上述媒體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托架;和使上述打印頭托架沿上述第2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作為面對上述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上游側的第1引導裝置,上述第1引導裝置可以轉動并且具有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外面傾斜一面向下游側延伸的前端部;和作為面對上述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下游側的第2引導裝置,上述第2引導裝置可以轉動并且具有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外面傾斜一面向上游側延伸的前端部,當上述媒體從上游側向著下游側,通過上述開口部分時,只有上述第1引導裝置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當上述打印頭托架處于上述第2方向的一端時,上述第1引導裝置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當上述打印頭托架處于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端時,上述第2引導裝置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
與本發(fā)明有關的其它打印機的特征是具有傳送要打印的媒體的媒體傳送路徑,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中沿第1方向傳送媒體的媒體傳送裝置,在與第1方向實際上正交的第2方向,以預定的間隔配設的多個媒體檢測傳感器,對上述媒體的斜行進行矯正的斜行矯正裝置,和使搭載為了在上述媒體上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托架沿第2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當上述多個媒體檢測傳感器中的至少一個檢測出上述媒體時,使上述斜行矯正裝置工作后,由上述媒體傳送裝置和上述至少一個媒體檢測傳感器測定上述媒體的斜行量,當上述斜行量在允許范圍內時上述打印頭行走裝置進行工作。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它進一步具有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沿第2方向延伸的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打印頭托架上,覆蓋上述開口部分的一部分的輔助引導裝置,和設置在上述打印頭托架上,檢測媒體的側端部的傳感器,當上述打印頭行走裝置工作時,上述打印頭托架通過上述開口部分向著媒體傳送路徑并且沿上述開口部分行走,上述傳感器檢測上述媒體的側端部。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上述斜行矯正裝置具有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與上述媒體的前端接觸的制動器,和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向著上述制動器傳送上述媒體那樣地進行轉動的滾輪,上述制動器和上述滾輪,相互聯(lián)動,可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和退出上述媒體傳送路徑。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上述打印頭托架具有別的傳感器,該傳感器讀取記錄在上述媒體上的信息。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上述制動器具有在第2方向進行整列并且對著上述滾輪配設的多個突起部分。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上述滾輪對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時的進入量進行控制。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上述斜行矯正裝置工作后,當媒體的斜行量處于允許范圍外時,使上述滾輪的前進進入量增加,上述斜行矯正裝置再次進行工作。
與本發(fā)明有關的其它打印機的特征是具有在沿第1方向延伸,傳送要打印的媒體的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沿與上述第1方向實際上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地設置的開口部分,通過上述開口部分搭載在上述媒體上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托架,和使上述打印頭托架沿上述第2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作為面對上述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上游側的第1引導裝置,上述第1引導裝置可以轉動并且具有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外面傾斜一面向下游側延伸的前端部,和作為面對上述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下游側的第2引導裝置,上述第2引導裝置可以轉動并且具有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外面傾斜一面向上游側延伸的前端部。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當上述媒體從上游到下游方向通過上述開口部分時,只有上述第1引導裝置為了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里面那樣地轉動。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當上述打印頭托架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中處于上述第2方向的一端時,上述第1引導裝置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里面傾斜,當處于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端時,上述第2引導裝置為了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里面那樣地轉動。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當進行上述媒體傳送時,從上述媒體的前端或后端的系合位置選擇上述打印頭行走裝置的停止位置。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當上述打印頭托架不位于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中,上述第2方向的任何一端時,第1引導裝置和第2引導裝置兩者為了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里面那樣地轉動。
與本發(fā)明有關的其它打印機的特征是具有傳送媒體的傳送滾輪,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的開口部分,面對上述開口部分,可以轉動地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上游側并且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外面傾斜一面向下游側延伸的前端部的第1引導裝置,和具有面對上述開口部分,可以轉動地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下游側并且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外面傾斜一面向上游側延伸的前端部的第2引導裝置,作為與上述第1引導裝置和上述第2引導裝置中的至少一個系合的部件,上述部件,從上述傳送滾輪的轉動軸,通過摩擦力,轉達轉動力地進行轉動,使在上述第1引導裝置和上述第2引導裝置中的上述至少一個只轉動所定量。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根據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中傳送上述媒體的方向,使上述第1引導裝置和上述第2引導裝置中的一個轉動。
與本發(fā)明有關的其它打印機的特征是具有搭載為了在媒體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托架,對著上述打印頭設置的,支持處于上述打印頭之間的上述媒體的工作臺,和使上述打印頭托架沿與傳送上述媒體的第1方向實際上正交的第2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上述工作臺沿與第2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與上述打印頭行走裝置聯(lián)動,可以沿對上述打印頭接近的方向和遠離的方向選擇地移動。
上述打印機的特征是當上述打印頭在上述媒體上進行打印時,上述工作臺接近上述打印頭,將上述媒體夾持在上述打印頭托架和上述工作臺之間。
圖1是本發(fā)明的打印機的外觀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打印部分近旁的主要部分構成的側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主要部分的工作的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打印機全體構成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打印機全體構成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傳送系統(tǒng)構成的說明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主要部分的控制的方框圖。
圖8是表示打印系統(tǒng)構成的正面圖。
圖9是表示打印系統(tǒng)構成的平面圖。
圖10是傳送系統(tǒng)的工作程序操作圖。
圖11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中的傳送系統(tǒng)構成的說明圖。
圖12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中的打印處理工作的程序操作圖。
圖13是本發(fā)明的打印機中的打印部分的詳細情況的說明圖。
圖14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2中的傳送系統(tǒng)構成的說明圖。
圖15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3中的打印系統(tǒng)工作的程序操作圖。
圖16是實施形態(tài)3中的存折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我們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各實施形態(tài)。
實施形態(tài)1圖1是本發(fā)明的打印機的外觀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打印部分近旁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主要部分工作的圖,表示凸輪軸27轉動的角度位置與制動器21和壓力滾輪5的位置的關系。圖2與圖3的0度時對應。
在圖2中,媒體2是由打印機1打印的賬單和傳票類。傳送滾輪3-1和3-2與后述的裝置協(xié)同工作,可以一面對媒體2加壓一面夾持媒體2。將傳送滾輪3-1設置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上方,傳送滾輪3-1和3-2的外周部分從設置在上側引導裝置4a上的開口部分12(圖5)突出到媒體傳送路徑4。分別對著傳送滾輪3-1和3-2地設置壓力滾輪5-1和5-2。將壓力滾輪5-1和5-2設置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下方,壓力滾輪5-1和5-2外周部分從設置在下側引導裝置4b上的空穴部分突出到媒體傳送路徑4。
傳送滾輪3-1和3-2的同心度及外形尺寸經過嚴密的設計和制造,通過軸3a可以轉動地軸支持在框架23(圖6)中。傳送滾輪3-1和3-2通過附有齒的皮帶6等與用于傳送的馬達(以后,稱為LF馬達,LF印刷帶給進)7連接。這個LF馬達7是步進馬達,例如,如果每單位步長的媒體傳送量為1/180英寸,則通過將媒體傳送量乘以LF馬達7的轉動量(轉動步數(shù))得到夾持在傳送滾輪3-1和3-2上的媒體2的傳送量。此外,至少壓力滾輪5-1和5-2的表面是由高摩擦材料形成的,在與媒體2之間作用著適當?shù)哪Σ亮Α?br>
工作臺8面對用于在媒體2上打印的打印頭9進行配置。工作臺8控制對于打印頭9的媒體2的里面位置。打印頭9搭載在打印頭托架10上。引導部件11a和11b等與后述的SP馬達15,馬達齒輪15a和饋送齒輪15b一起形成使打印頭托架10沿打印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11。引導部件(以后,稱為饋送螺桿)11a具有刻成螺旋狀的溝,支持系合的打印頭托架10。通過轉動饋送螺桿11a,使打印頭托架10行走。引導部件11b可以在打印頭托架10中滑動地貫通打印頭托架10,因此,使打印頭9的前端保持在工作臺8的打印面的法線方向中的姿勢那樣地,保持打印頭托架10。
將輔助引導裝置11c設置在打印頭托架10上,并且位于打印頭9的兩側部分(詳細情況將在后面述說)。輔助引導裝置11c沿橫切媒體傳送路徑4的方向整理排列打印頭9。輔助引導裝置11c防止圖中未畫出的墨帶沒有準備地與媒體2接觸,從而防止墨汁污染媒體2。在對于媒體傳送路徑4中傳送的媒體2的行進方向的上游側,設置上游側引導裝置13,在下游側,設置下游側引導裝置14。上游側引導裝置13和下游側引導裝置14分別具有傾斜部分13a和14a,因此,能夠在媒體傳送路徑4圓滑地引導媒體2。此外,我們將在后面詳細述說上游側引導裝置13和下游側引導裝置14。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打印機全體構成的說明圖。在圖4中,步進馬達(以后,稱為SP馬達)15通過固定在這個馬達軸上的馬達齒輪15a和饋送齒輪15b,使上述饋送螺桿11a轉動。SP馬達15是步進馬達,例如,每單位步長的媒體傳送量為1/180英寸。通過SP馬達15,使打印頭托架10移動,并且如果驅動打印頭9,則能夠用所定的活字打印文字。此外,SP馬達15,馬達齒輪15a和饋送齒輪15b也都包含在上述打印頭行走裝置11中。
也存在著用DC馬達作為SP馬達,將在外周邊部分近旁具有多個縫隙的縫隙盤固定在DC馬達的軸上,用縫隙檢測傳感器對縫隙盤的縫隙通過傳感器進行監(jiān)視并加以控制的方法。這時,對縫隙每次通過產生的縫隙檢測傳感器的輸出變化進行A/D變換生成控制信號,對馬達的轉動方向和轉動位置進行控制。例如,能夠從這個控制信號的ON(接通)/OFF(斷開)數(shù)控制打印頭托架10的位置。
將媒體檢測傳感器SE1,SE2和SE3以所定間隔一列地配設在與媒體2的傳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各媒體檢測傳感器由發(fā)光二極管和面對發(fā)光二極管配置的受光晶體管構成,使發(fā)光二極管的光橫切媒體傳送路徑4那樣地進行配置。媒體2沿媒體傳送路徑4行進,當遮斷這個光時,產生受光晶體管的輸出變化。對受光晶體管的輸出進行A/D變換,能夠得到ON(接通)/OFF(斷開)信號。又,如果由于媒體2的通過,使多個媒體檢測傳感器的光被遮斷(ON),則這個媒體2的寬度比這些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大。
圖6是表示媒體的傳送系統(tǒng)構成的說明圖。在圖6中,在軸座16中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的空穴16a,該長空穴16a作為軸承起作用,可以轉動地支持固定壓力滾輪5-1和軸5a的兩端。將彈簧17架設在軸座16和軸5a之間,在壓力滾輪5-1上加上使它向著長空穴16a上側的力。將凸輪滾輪18可以轉動地軸支持在軸座16中。又,將與凸輪滾輪18系合的板凸輪19設置在由后述的板凸輪驅動馬達20的動力轉動的凸輪軸27上。當板凸輪19轉動時,在圖3中記載的定時將壓力滾輪5-1壓接在傳送滾輪3-1和上。這個壓接力是由上述彈簧17產生的,這時使長空穴16a的上端面和軸5a之間產生間隙那樣地設定這個壓接力。此外,通過圖中未畫出的軸承和引導部件只在上下方向引導軸5a和軸座16。
制動器21的突起部分21a,如圖所示,是可以從設置在下側引導裝置4b中的空穴進入媒體傳送路徑4那樣地構成的。在本實施例中,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下游側,分別面對4個壓力滾輪5-1,設置4個突起部分21a。各突起部分21a具有與各壓力滾輪5-1的長度大致相等的寬度。由固定在框架23上的支持軸22a可以樞動地軸支持制動器臂22。進一步,將凸輪滾輪24可以轉動地軸支持在制動器臂22的大致中央處,與這個凸輪滾輪24對應地配設制動器凸輪25。
制動器臂22在它前端附近與設置在制動器21上的軸座21b系合。制動器臂22的前端和制動器21之間架設彈簧26,這個彈簧26在制動器臂22上加上使它向著軸座21b的力。此外,通過工作臺8,設置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下游側的傳送滾輪3-2和壓力滾輪5-2不是由上述板凸輪19那樣的部件上下驅動的,而是由圖中未畫出的裝置總是將它們相互之間壓接在一起。
對參照圖2和圖6說明的壓力滾輪5-1進行上下驅動和對與它聯(lián)動的制動器21進行上下驅動,進一步對LF馬達7進行轉動控制等的機構形成斜行矯正裝置。
圖7是表示對本發(fā)明的主要部分進行控制的控制方框圖。在圖7中,驅動電路28是驅動上述的打印頭9和各馬達7,15,20的驅動電路。放大電路29是放大上述傳感器類的輸出信號的放大電路,控制部分30接收放大器輸出的各個信號,根據接收的各個信號,從控制部分30向驅動電路28等發(fā)出驅動指示。在被傳送的媒體2的前端201通過媒體檢測傳感器SE1的時刻將值賦與該前端地址,與LF馬達7的轉動步長同步地對該前端地址的值進行計數(shù)。由A/D變換電路31將經過放大的媒體檢測傳感器的輸出變換成數(shù)字信號。
計數(shù)電路32是進行LF馬達7和SP馬達15等的轉動步數(shù)等的計測的電路。由控制部分30進行控制。例如,在打印頭行走裝置11中,這個計數(shù)電路32對SP馬達15的轉動步數(shù)進行計數(shù),對表示打印頭托架10的位置的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進行管理。存儲部分33由存儲各種工作控制程序的HDD和RAM等構成,暫時存儲工作信息等。在這個存儲部分33中,至少存儲著從前端201和側端部分202到打印在印刷行中的最初文字的中心的距離信息。這個距離信息是SP馬達15的分辨率整數(shù)倍的值。
我們加上圖8和圖9,說明圖6的詳細情況。圖8是表示打印系統(tǒng)構成的正面圖,圖9是表示打印系統(tǒng)構成的平面圖。此外,在圖8中,為了說明方便起見,加大相互之間的間隙地表示工作臺8,媒體2,打印頭9等,并且省略墨帶等。在圖6中,將板凸輪19和制動器凸輪25固定在凸輪軸27上。將縫隙盤34和齒輪27a固定在凸輪軸27的端部附近。當縫隙盤34轉動時,主傳感器HPS檢測縫隙的通過,輸出電信號。這些凸輪類具有如圖3所示的定時關系。
又,在圖6中,固定在板凸輪驅動馬達20的轉動軸上的馬達齒輪20a與齒輪27a齒合,通過控制這個板凸輪驅動馬達20的轉動,使壓力滾輪5-1和制動器21上下(箭頭E方向和箭頭F方向)運動。又,壓力滾輪5-1可以在箭頭E和F的方向上移動,并且當傳送媒體2時受到轉動驅動。如圖6所示,在可以轉動地被框架23支持的齒輪35的轉動軸和軸5a之間裝入萬向接頭36。通過萬向接頭36將齒輪35的轉動力轉達給軸5a。即便當使板凸輪19轉動,軸5a上升時,通過這個萬向接頭36也能夠平滑地轉達轉動力。齒輪35與饋送齒輪37齒合并且通過皮帶輪38由上述附有齒的皮帶6使齒輪35轉動。
其次,我們參照圖8說明打印系統(tǒng)的構成。使?jié)L輪8a和8b可以轉動地支持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上方,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左右端部的附近。另一方面,在打印頭托架10的下端部上連續(xù)地形成傾斜部分10a到水平的下面10b。當打印頭托架10沿橫切媒體傳送路徑4的方向上前進,傾斜部分10a與滾輪8a(對8b也同樣)系合時,因為將滾輪8a壓向下方,所以是通過反抗彈簧39的反彈力將工作臺8壓向下方。
當打印頭托架10進一步移動,移動到圖6左端的停止位置時,滾輪8a與下面10b系合,工作臺8靜止在最下端位置上。在這個打印頭托架10的停止位置,使輔助引導裝置11c位于媒體2的橫幅占有的區(qū)域的外側那樣地進行配置。因此,媒體2不與輔助引導裝置11c接觸,并且,因為工作臺8已經下降,所以驅動LF馬達7和實施媒體2的傳送。
如圖8所示,在輔助引導裝置11c上,設置檢測媒體的右側端部的傳感器SEL和檢測媒體的左側端部的傳感器SER。這些傳感器SEL和SER是所謂的反射型光電耦合器,從發(fā)光元件發(fā)出的光是使受光元件接受從媒體等反射回來的反射光那樣地形成的。通過對這個受光元件的輸出進行A/D變換,例如能夠從黑白區(qū)域等檢測媒體的側端部202。
通過傳感器SEL檢測插入的媒體2的側端部202的位置,指定打印頭9的從這個檢測位置到媒體上的所定位置的移動量,在媒體上的指定地方進行打印。此外,因為通過日本平成4年公開的4-355172號專利公報等已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省略對它的詳細說明。
其次,我們參照圖9說明打印系統(tǒng)的構成。由設置在框架23上的支軸13b可以轉動地將上游側引導裝置13軸支持在它的長方向(即,與媒體行進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兩端部上。將線圈彈簧40嵌入這個支軸13b,總是水平地保持上游側引導裝置13那樣地設置圖中未畫出的掛住部分。進一步,上游側引導裝置13的前端部形成向外曲折形狀的傾斜部分13a。通過這個傾斜部分13a,能夠安全地傳送通過開口部分12的媒體。
當伴隨著打印頭托架10的移動,輔助引導裝置11c移動時,將上游側引導裝置13和下游側引導裝置14的傾斜部分13a和14a壓向下方(向著工作臺的方向)。因此,一面使輔助引導裝置11c的一部分至少與傾斜部分13a和14a的前端滑接一面進行打印工作。又,因為前面的工作臺8也由于打印頭托架10的移動而上升,所以一面由工作臺8和輔助引導裝置11c夾持媒體2一面進行打印工作。
下游側引導裝置14也具有與上游側引導裝置13同樣的構成,通過嵌入支軸14b的線圈彈簧41總是將它保持在水平方向。在上游側引導裝置13和下游側引導裝置14的長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附近,具有降低上述傾斜部分13a和14a高度的脫離部分13c和14c。如圖9所示,將脫離部分13c設置在上游側引導裝置13上,在媒體進入方向的左方,將脫離部分14c設置在下游側引導裝置14上,在媒體進入方向的右方。
如圖9所示,因為當打印頭托架10處于對于媒體進入方向右端側的待機位置時,輔助引導裝置11c位于下游側引導裝置14的脫離部分14c上,所以不壓下下游側引導裝置14,相反地因為上游側引導裝置13的脫離部分13c位于圖示的左端側,所以將上游側引導裝置13壓下到工作臺8一側。
我們用圖10所示的程序操作圖說明從將媒體2插入打印機1到修正媒體2的斜行的處理工作。在圖10中,S1到S23表示工作步驟。移動打印頭托架10,將能夠安全地傳送媒體2的打印頭托架10的停止位置稱為“待機位置”。
控制部分30通過確認主傳感器HPS的ON(接通)/OFF(斷開)狀態(tài),判定壓力滾輪5-1是否處于主位置HP。當壓力滾輪5-1不停止在主位置HP時,使板凸輪驅動馬達20轉動,實施檢測壓力滾輪5-1不停止在主位置HP的工作。如果能夠確認壓力滾輪5-1處于主位置HP,則進入可以處理的狀態(tài)。檢測壓力滾輪5-1是否處于主位置的工作也能夠在前面的打印工作中的媒體2的排出結束后立即進行。
當將媒體2從圖5所示的箭頭A方向插入,媒體檢測傳感器SE1到SE3中的至少1個檢測出ON(接通)信號時,打印機1開始工作(S1)。此外,當壓力滾輪5-1處于主位置時,如也能夠從圖3所示的位置關系看到的那樣,因為制動器21的突起部分21a如圖2所示地突出到媒體傳送路徑4,所以由于這個突起部分21a不能夠預先插入媒體2??刂撇糠?0指示LF馬達7只正轉動所定量(S2)。預先通過實驗求得并設定這個轉動量,它與從媒體檢測傳感器SE1到突起部分21a的距離的約5至10倍相當。
使LF馬達7只正轉動所定量,在傳送滾輪3-1和壓力滾輪5-1保持不壓接而空轉期間,媒體檢測傳感器SE1到SE3進行狀態(tài)檢測(S3)。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能夠確認除了配置在媒體傳送路徑4中央的媒體檢測傳感器SE1以外,配置在SE1左右的媒體檢測傳感器SE2或SE3中的至少1個處于ON(接通)的狀態(tài)。如果多個媒體檢測傳感器處于ON(接通)的狀態(tài),則使LF馬達7只正轉動一定量后停止(S4)。
當即便正轉動所定量,多個媒體檢測傳感器也不處于ON(接通)的狀態(tài)時,認為發(fā)生超時(S5),結束LF馬達7的正轉動驅動(S6)。接著在步驟S4,控制部分30使板凸輪驅動馬達20轉動,使凸輪軸27沿箭頭C方向轉動(S7)。這時的轉動量與從圖3所示的主位置HP經過位置A到位置B相當,在位置A壓力滾輪5-1壓接在傳送滾輪3-1上,進一步通過到位置B的轉動工作,突起部分21a從下側引導裝置4b退出到下側。
其次,使LF馬達7逆轉動,開始沿排出(BLF)方向傳送媒體2(S8)。在這個傳送中,在步驟S3處于ON(接通)的媒體檢測傳感器SE1和媒體檢測傳感器SE2或SE3改變到OFF(斷開)(S9)。首先,如果無論哪個媒體檢測傳感器(例如我們用SE1進行說明)處于OFF(斷開),則通過使計數(shù)電路32復位,控制部分30設置“0(零)”(S10)。接著,開始對LF馬達7轉動的步數(shù)進行計數(shù)(S11)。
如果另一個媒體檢測傳感器(例如我們用SE2進行說明)處于OFF(斷開)(S12),則結束計數(shù)(S13)。這時,也存在著由于媒體2的橫幅,媒體檢測傳感器SE3從ON(接通)變化到OFF(斷開)的情形,但是不考慮它,結束LF馬達7的逆轉動(S14)。不言而喻,因為LF馬達7是步進馬達,所以作為起動的工作要進行數(shù)步的轉動??刂撇糠?0確認為了移動到下一個的處理的計數(shù)值。能夠從這個計數(shù)值算出媒體2的斜行量。例如,如果計數(shù)值為“3”,則在媒體檢測傳感器SE1和SE2之間的距離上產生3×1/180(英寸)=0.423mm的偏移(傾斜)。
維持產生這個“偏移”而進行打印時,作為打印結果打印行發(fā)生傾斜。通過預先規(guī)定允許的斜行量,也就決定了允許的計數(shù)值。例如,如果設定允許值“不到5”,則當計數(shù)值“3”時,因為在允許范圍內所以移動到下一個步驟。又,當計數(shù)值“5”時,因為在允許范圍外,所以移動到對斜行的修正工作(S15)。
在步驟S15,當判定為在“允許范圍內”時,使LF馬達7正轉動,開始沿媒體的插入(LF)方向,向工作臺8傳送媒體2(S16)。因為與傳送沒有間隔地媒體檢測傳感器SE1處于ON(接通)(S17),所以控制部分30將媒體的前端地址設置為0(零)(S18)。當將媒體2傳送到工作臺8時,如圖8所示,確認是否使打印頭托架10移動到右側的退出位置,或從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的值確認處于這個位置(S19)。將從媒體2的前端201到最初打印行的距離變換(計算)成步數(shù),傳送到這個計算值與打印頭9的中心一致的位置(S20)。我們將在后面述說以后的打印工作。
當在步驟S15,判定“允許范圍外”時,通過控制板凸輪驅動馬達20,使凸輪軸27轉動到主位置(S21)。這時的轉動方向可以是正逆中的無論哪個方向。即,因為最好在圖3中從位置B回到主位置HP,所以也可以通過經過位置A的方向和位置C返回。如果壓力滾輪5到達主位置HP,則設置再實施的次數(shù)。這里因為是最初的再實施所以設置“1”(S22)。控制部分30指示板凸輪驅動馬達20轉動到位置X(S23)。如圖3所示,在位置X(例如,凸輪軸27的轉動角度約為40度)增加壓力滾輪5-1到媒體傳送路徑4的突出量。這種狀態(tài)的概念如圖11所示。
在步驟S23,維持壓力滾輪5-1比下側引導裝置4b更突出的狀態(tài),回到步驟S2,再次實施到步驟S15的工作。由第2次的在步驟S15的判定再次成為“允許范圍外”時,設置再實施次數(shù)“2”。而且控制部分30在第3次的步驟S23,指示板凸輪驅動馬達20從主位置轉動到位置Y。如也能夠從圖3的凸輪曲線看到的那樣在位置Y(例如,角度約為60度)壓力滾輪5到媒體傳送路徑4的突出量進一步增加。當這樣地重復再實施工作,設置再實施次數(shù)“3”時,判斷“不可能進行斜行修正”,控制部分30發(fā)出再設置要求,結束該處理。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通過根據壓力滾輪5-1的表面和媒體2的里面之間發(fā)生的摩擦力和壓力滾輪5-1的轉動次數(shù),使媒體2與突起部分21a接觸,到達突起部分21a后也繼續(xù)進一步的工作,對媒體的斜行進行修正。因此,壓力滾輪5-1的材質和寬度,表面粗糙度,進一步,媒體2的重量(連續(xù)的量),尺寸等對修正能力產生影響。設定這樣的情形進行再實施工作時改變壓力滾輪5-1的上升量。
此外,如果能夠預先從指定打印內容類別的輸入等特定插入的媒體2,則能夠從第1次工作就實施最適合于這個媒體2的壓力滾輪5-1的上升量。進一步,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設置3個媒體檢測傳感器,但是不限定于此,為了測定斜行量最好配設最低2個媒體檢測傳感器??梢耘c處理的媒體2的最小尺寸到最大尺寸對應地增減媒體檢測傳感器的數(shù)量,這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如果知道媒體的尺寸,則也能夠設置1個媒體檢測傳感器。即,,我們能夠考慮如果當由圖10所示的步驟S8引起的BLF工作時媒體檢測傳感器從ON(接通)到OFF(斷開)的LF馬達7的步數(shù)與媒體檢測傳感器和制動器之間的距離相當,則成為“無斜行”,如果在所定值以下,則“存在斜行的可能性”。
我們用圖12所示的程序操作圖說明實施形態(tài)1中的打印處理工作。
在打印工作前,從托架頭位置地址的值確認打印頭托架10處于圖8右側所示的待機位置(位置P)(S31)。如果將媒體2傳送到最初進行打印的行位置,則打印頭行走裝置11開始工作。首先,當使SP馬達15沿正方向轉動時,饋送螺桿11a轉動,打印頭托架10開始沿圖8所示的箭頭D方向移動(S32)。當開始移動時,首先與打印頭托架10的下面10b接觸的滾輪8b經過傾斜部分10a,解除與打印頭托架10的系合。通過除去系合和彈簧39的向上的壓力,將工作臺8沿箭頭E的方向(圖8)壓向上面。
在大致同一時期,由輔助引導裝置11c將下游側引導裝置14壓向下方。這個狀態(tài)如圖13所示,壓下下游側引導裝置14和上游側引導裝置13兩者,并且也上升工作臺8。
打印頭托架10進一步移動,輔助引導裝置11c的端部到達媒體2的側端部202,進一步,擱置在側端部202上。因為輔助引導裝置11c的端部形狀成為斜面,所以將媒體2壓向下方。即,由上升的工作臺8和輔助引導裝置11c夾持媒體2。當打印頭托架10進一步移動,傳感器SEL到達側端部202的位置時,傳感器SEL的輸出發(fā)生變化(ON(接通))(S33)。對這個輸出變化進行A/D變換,作為媒體右側端的位置地址存儲在存儲部分33內(S34)。
存在即便只使打印頭托架10移動所定量也不能從傳感器SEL檢測出ON(接通)信號的情形。例如,當SP馬達15脫離時,當媒體2的表面色和工作臺的表面色具有十分相似的顏色(例如黑色)時,存在媒體2的傳送量不足的情形等。在這些情形中,出現(xiàn)超時(S35)。也可以用監(jiān)視時間的方式判斷這個超時,但是一般地說,從給予SP馬達15的驅動步數(shù)進行判定,預先從打印頭托架10的最大可能移動的步數(shù)等決定。此外,因為也考慮媒體2的阻塞等的重要因素,所以也能夠從媒體檢測傳感器SE2是否處于ON(接通)等判斷超時。
如果發(fā)生超時,則結束SP馬達15的正轉動,停止打印頭托架10的移動(S36)。這時通過判斷控制部分30不可能進行處理,將錯誤信息報告給工作人員。又,設定由輔助引導裝置11c和工作臺8夾持媒體2的情形,使SP馬達15的逆轉動,使打印頭托架10向右方向移動那樣地進行控制。進行這種工作時,因為在打印頭托架10的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的值中發(fā)生誤差,所以需要進行打印頭行走裝置11的初始化,但是這里省略對它的說明。
在步驟S34,如果能夠特定媒體的右端面位置,則通過計算驅動打印頭9的位置(S37),由圖中未畫出的主裝置等接收文字活字信息,開始打印工作(S38)。此外,我們省略由打印頭9進行的打印工作的詳細說明。在這個打印工作中,如前面說明的那樣,在圖13所示的狀態(tài)中進行打印。
當結束最初行(n=1)的打印時,控制部分30將第1行打印結束信號發(fā)送給圖中未畫出的主裝置。主裝置確認有無下一行打印數(shù)據。如果存在下一行打印數(shù)據,則將打印數(shù)據發(fā)送給打印機1。控制部分30判斷是否收到下一行打印(S39),當不存在下一行打印數(shù)據時,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42。當存在下一行打印數(shù)據時,為了使媒體2改行到下一行的打印位置,具體地說,使打印頭托架10不與媒體2系合的位置,使輔助引導裝置11c退出到不與媒體2接觸的待機位置(位置P或Q)(S40)。根據打印頭托架10的現(xiàn)在位置判斷是否移動到位置P或Q中的一個,使移動量減少。
當不知道媒體2的橫幅時,最好使打印頭托架10退出到左右中任意一個的待機位置。如果打印機備有能夠由傳感器SEL或SER測定媒體橫幅的控制功能,則也可以不一定退出到待機位置(位置P或Q)。當使媒體2改行(傳送)時,最好不由輔助引導裝置11c和工作臺8夾持媒體2。
如果打印頭托架10移動到待機位置,則使LF馬達7只轉動與所定改行量相當?shù)霓D動數(shù)(S41)。如果改行工作結束,則進行下一行的打印。在這種打印工作中,也可以通過對使打印頭托架10沿與以前的打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進行控制,實施打印。實施從步驟S38到步驟S41的工作直到沒有打印數(shù)據為止。如果打印數(shù)據的輸出結束,則排出媒體2。如果打印頭托架10停止在打印最終行,則確認媒體檢測傳感器SE1的ON(接通)/OFF(斷開)狀態(tài)(S42)。
所謂媒體檢測傳感器SE1處于OFF(斷開)狀態(tài)是媒體2的后端203已經通過媒體檢測傳感器SE1。盡管確認媒體2的后端203已經通過媒體檢測傳感器SE1位置,但是也可以不檢測媒體檢測傳感器SE1的ON(接通)/OFF(斷開)狀態(tài)。例如,在媒體檢測傳感器SE1處于OFF(斷開)的定時,預先賦予表示媒體2的后端位置的后端地址。當每次進行改行工作時,使這個后端地址的值增加1或減少1,如果達到所定的值,則可以判斷媒體2的后端203已經通過媒體檢測傳感器SE1的位置。
下面我們說明當媒體檢測傳感器SE1處于OFF(斷開)時排出媒體2的工作。因為媒體2的后端203的位置一直進行到工作臺8的很近出,所以這是當與上游側引導裝置13的系合不確實時的排出工作。
即便結束打印時的打印頭托架10的位置可以在任何地方,也可以使打印頭托架10移動到左側的待機位置(位置Q)(S43)。通過這種工作,由滾輪8a將工作臺壓向下方,并且,因為打印頭托架10與脫離部分13c相對,所以上游側引導裝置13回復到傾斜部分13a向上突起的狀態(tài)。
其次,我們說明當媒體檢測傳感器SE1處于ON(接通)時的媒體排出工作。因為媒體2的后端203不在離工作臺8很近的位置,所以這是對于通過開口部分12的媒體2不需要特別考慮的排出工作。這時,我們說明以前的改行工作,使打印頭托架10移動到從媒體2上退出的待機位置(位置P或Q)(S44)。在這種狀態(tài)中,當向LF馬達7發(fā)出逆轉動命令時,使傳送滾輪3-1和壓力滾輪5-1轉動,開始將夾持的媒體2向插入口傳送。
在LF馬達7逆轉動中時,使與LF馬達7的轉動步數(shù)一致地更新媒體的前端地址值,實施排出工作直到成為所定位置的地址值K為止(S46)。這里,地址值K表示前端201在突起部分21a和媒體檢測傳感器SE1之間,并且使媒體檢測傳感器SE1處于ON(接通)的位置。如果前端地址值成為K,則結束LF馬達7的逆轉動(S47)。接著,通過使板凸輪驅動馬達2轉動,使壓力滾輪5-1回到主位置(S48)。控制部分30監(jiān)視媒體檢測傳感器SE1的OFF(斷開)。當工作人員取下經過打印處理的媒體2時,因為媒體傳感器SE1從ON(接通)變化到OFF(斷開),所以在這里結束打印(S49)。
當媒體2的進行方向的尺寸大時,如果使板凸輪驅動馬達20轉動回到位置C(圖3),則因為突起部分21a不突出到媒體傳送路徑4,所以通過控制打印結束后的媒體2的排出量也能夠使媒體2不會落下到打印機1外面那樣地進行控制。所以,即便大尺寸的媒體,也不會落下到打印機外面。又,因為壓力滾輪和制動器的退出,所以能夠快速地取出媒體。通過設定彈簧26的張力,也可以由突起部分21a和上游側引導裝置4a壓住媒體2,同樣也能夠防止媒體落下。這是為了夾住媒體,等待用戶取出媒體,對于使用連續(xù)的打印紙的情形是有效的。
實施形態(tài)2圖14表示打印部分附近的傳送系統(tǒng)的構成。與實施形態(tài)1不同的部分是上游側引導裝置和下游側引導裝置的形狀和設置了用于使它們上下運動的部件(杠桿類)。
嵌合在軸3a上的摩擦聯(lián)軸器41具有在與同樣嵌合在軸3a上的推壓杠桿42之間產生摩擦負荷的功能。例如,當傳送滾輪3-1沿箭頭H方向轉動時,由于摩擦聯(lián)軸器41在推壓杠桿42上也產生箭頭I方向的轉動力。此外,這個推壓杠桿42的轉動角度范圍受到圖中未畫出的限制部件的限制。因此,轉動到限制部件的推壓杠桿42不在此以上轉動,在與軸3a之間發(fā)生滑動。
推壓杠桿43的構造是當傳送滾輪3-2沿箭頭M方向轉動時,由摩擦聯(lián)軸器41在推壓杠桿43上在箭頭L方向受到轉動力。因此,這個推壓杠桿43的轉動角度范圍受到圖中未畫出的限制部件的限制。因此,轉動到限制部件的推壓杠桿42不在此以上轉動,與軸3a之間發(fā)生滑動。
上游側引導裝置44具有與實施形態(tài)1說明的上游側引導裝置13相似的形狀,它們的不同之處大致有2點。第1點是上游側引導裝置44以支軸44a為中心可以轉動地被軸支持,但是由于圖中未畫出的彈簧,總是在傾斜部分44b上加上向著媒體傳送路徑4一側的力。第2點是在與傾斜部分44b相反一側具有與固定在推壓杠桿42上的桿42a的系合部分44c。當桿42a從這個系合部分44c脫離時,上游側引導裝置44由于前面圖中未畫出的彈簧沿箭頭J方向轉動,成為圖14所示的狀態(tài)。
下游側引導裝置46也具有與實施形態(tài)1說明的下游側引導裝置14相似的形狀,它們的不同之處大致與上游側引導裝置44相同。下游側引導裝置46以支軸46a為中心可以轉動地被軸支持,但是由于圖中未畫出的彈簧,總是在傾斜部分46b上加上向著媒體傳送路徑4一側的力。進一步將桿46c固定設置在與傾斜部分46b相反一側上,與推壓杠桿43系合。這個掛住部分43a將桿46c壓向下方,抵抗前面圖中未畫出的彈簧將傾斜部分46b壓向上方(箭頭R方向),成為圖14所示的狀態(tài)。
在以上的構成中,當沿箭頭A方向傳送媒體2時,因為傳送滾輪3-1和3-2沿箭頭H,M方向轉動,上游側引導裝置44的傾斜部分44b下降到媒體傳送路徑4一側,而下游側引導裝置46的傾斜部分46b向上方移動,所以媒體2安全地通過工作臺8部分。又,當沿箭頭B方向傳送媒體2時,因為傳送滾輪3-1和3-2沿箭頭H,M方向的逆方向轉動,上游側引導裝置44的傾斜部分44b向上方移動,相反地下游側引導裝置46的傾斜部分46b下降到媒體傳送路徑4一側,所以媒體2安全地通過工作臺8部分。
實施形態(tài)3現(xiàn)在我們說明搭載在打印頭托架10上的傳感器SER(或SEL)光學地讀取記錄在媒體上的信息的工作。圖15是當讀取圖16所示的條形碼(縱條形)2b,通過解析這個讀取結果識別要打印處理的媒體的頁時的工作程序操作圖。圖16是表示金融機關中使用的存折2a的平面圖,在離開存折2a的上端所定尺寸T的位置上,預先印刷了表示存折2a的頁的條形碼2b。此外,從將存折插入打印機到傳送到打印位置,進行與圖10所示的相同工作,當SP馬達15進行正轉動時,打印頭托架10開始從圖8右側的待機位置(位置P)沿箭頭D的方向移動(S51)。當打印頭托架10只移動圖8中的距離N時,傳感器SEL處于ON(接通)。即,檢測存折2a的右側端面(S52)。接受這時的傳感器SEL的檢測信號,控制部分30存儲由計數(shù)電路32計數(shù)的到現(xiàn)在為止的移動量。如果令在右側的的待機位置(位置P)的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的值為0(零),則這個移動量是與到傳感器SEL處于ON(接通)的SP馬達15的轉動步數(shù)(=移動量)相當?shù)牡刂分?S53)。
控制部分30將直到為了讀出條形碼2b的讀出門的位置G的步數(shù)加在傳感器SEL處于ON(接通)時的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的值上(S54)。此外,這時的加法步數(shù)是預先從條形碼2b的印刷位置求得的步數(shù)。如果使SP馬達15轉動直到與在步驟S54加起來的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的值相當?shù)奈恢脼橹梗瑒t控制部分30打開監(jiān)視傳感器SEL的輸出的讀出門(S55)。
傳感器SEL通過在條形碼2b上掃描,輸出與條形碼2b對應的模擬數(shù)據。這個模擬數(shù)據表示條形碼2b的黑線寬度和作為它們間隔的空白區(qū)域的寬度,通過A/D變換電路31變換成數(shù)字數(shù)據(S56)。繼續(xù)使SP馬達15轉動直到打印頭托架位置地址的值達到預定的值為止(S57),如果直到所定位置的操作結束,則關閉讀出門(S58)。
如上所述,因為能夠通過搭載在打印頭托架10上的傳感器SEL,讀取附在存折2a上的頁信息,所以即便工作人員和利用者打開錯誤的頁插入時,也能夠在打印處理前判斷打開的頁是否適合。因此,工作人員和利用者也可以不必擔心是否打開了的存折的正確的頁。進一步,因為不需要在打印機內配備特別的頁讀取機構,所以具有可以實現(xiàn)小型,輕量化的效果。
在上述說明中,壓力滾輪5-1當出于主位置HP時也突出到媒體傳送路徑4。當插入時存在摩擦負荷和發(fā)生不便時,例如,在處理存折等的冊子狀媒體的打印機的情形中,也能夠設定從下側引導裝置4b退出的位置作為壓力滾輪5-1的主位置。
在本發(fā)明中,當配設在傳送方向和直行方向上的多個媒體傳感器中的至少1個檢測出媒體時,進行斜行矯正后,由媒體傳送裝置和媒體檢測傳感器測定媒體的斜行量。因為只有當這個斜行量在允許范圍內時才進行打印,所以不會發(fā)生斜的打印等。又,通過用1個馬達使突起部分和壓力滾輪的進入媒體傳送路徑的工作和退出媒體傳送路徑的工作聯(lián)動,容易進行控制并且可以削減部件數(shù)。進一步,當進行斜行矯正裝置工作后的媒體的斜行量在允許范圍外時的再實施工作時,因為可以增加壓力滾輪的突出量所以能夠確實地進行斜行矯正。
在本發(fā)明中,在設置在要打印的媒體的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的開口部分中,設置搭載為了在媒體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行走裝置。對于這個開口部分,可以向著下游側轉動地將具有前端向著媒體傳送路徑的外側的傾斜部分的上游側引導裝置配設媒體傳送路徑的上游側。又,對于這個開口部分,可以向著上游側轉動地將具有前端向著媒體傳送路徑的外側的傾斜部分的下游側引導裝置配設媒體傳送路徑的下游側。而且,因為通過打印頭托架的停止位置(退出位置)控制將上游側引導裝置和下游側引導裝置向媒體傳送路徑里面壓下的工作,所以不需要特別的驅動源,從而能夠實現(xiàn)裝置的小型化和輕量化。
在本發(fā)明中,對于具有夾持著轉送媒體進行轉動的傳送滾輪的媒體傳送路徑,和設置在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的開口部分,可以向著下游側轉動地將具有前端向著媒體傳送路徑的外側的傾斜部分的上游側引導裝置配設在媒體傳送路徑的上游側。又,對于開口部分,可以向著上游側轉動地將具有前端向著媒體傳送路徑的外側的傾斜部分的下游側引導裝置配設在下游側。進一步,利用傳送滾輪的轉動軸和杠桿部件之間的摩擦力,杠桿部件可以將上游側引導裝置或下游側引導裝置只向下壓所定量。因為這個上游側引導裝置或下游側引導裝置的下壓能夠根據媒體傳送方向自動地進行切換,所以能夠減少部件數(shù)。
在本發(fā)明中,備有搭載為了在媒體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托架,支持媒體的工作臺,和使打印頭托架沿媒體寬度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與打印頭行走裝置的工作聯(lián)動地使工作臺上下運動。從而,因為不需要特別的驅動源所以具有能夠實現(xiàn)裝置的小型化和輕量化的效果。此外,本發(fā)明對打印機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也能夠應用于進行傳真機,光學識別裝置,圖象讀出器等的媒體傳送的裝置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打印機,它的特征是具有在沿第1方向延伸傳送要打印的媒體的媒體傳送路徑的一部分上,沿與上述第1方向實際上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地設置的開口部分;通過上述開口部分搭載在上述媒體上進行打印的打印頭的打印頭托架;和使上述打印頭托架沿上述第2方向行走的打印頭行走裝置,作為面對上述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上游側的第1引導裝置,上述第1引導裝置可以轉動并且具有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外面傾斜一面向下游側延伸的前端部,和作為面對上述開口部分設置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下游側的第2引導裝置,上述第2引導裝置可以轉動并且具有一面向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外面傾斜一面向上游側延伸的前端部,當上述媒體從上游側向著下游側,通過上述開口部分時,只有上述第1引導裝置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當上述打印頭托架處于上述第2方向的一端時,上述第1引導裝置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當上述打印頭托架處于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端時,上述第2引導裝置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
2.權利要求1記載的打印機,其特征是當進行上述媒體的傳送時,與上述媒體的前端或后端的停止位置對應地,選擇上述打印頭行走裝置的待機位置。
3.權利要求1記載的打印機,其特征是當在上述媒體傳送路徑中上述打印頭托架不位于上述第2方向的任何一端時,第1引導裝置和第2引導裝置兩者轉動以進入上述媒體傳送路徑的里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打印機。在本發(fā)明中,設置與在進入媒體傳送路徑(4)的狀態(tài)中要矯正斜行的媒體(2)的前端(201)接觸的突起部分(21a),和向著這個突起部分(21a)沿傳送媒體(2)的方向空轉的壓力滾輪(5)。使制動器(21)和壓力滾輪(5)聯(lián)動,既可以接近媒體又可以遠離媒體那樣地進行工作,并且當矯正斜行后的媒體的斜行量處于允許范圍外時,使上述壓力滾輪(5)更深地進入媒體傳送路徑??梢赞D動地將向著下游側的前端具有向著媒體傳送路徑外面的傾斜部分(13a)的上游側引導裝置(13)配設在設置在媒體傳送路徑(4)的一部分上的開口部分(12)的上游側。又,可以轉動地將向著上游側的前端具有向著媒體傳送路徑外面的傾斜部分(14a)的下游側引導裝置(14)配設在開口部分(12)的下游側。
文檔編號B41J11/00GK1721199SQ2005100824
公開日2006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6月8日
發(fā)明者青木正人, 久下英七, 大山剛司, 池田恭之, 箭野達也, 山縣毅, 片岡宏基 申請人:沖電氣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