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轉印印刷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轉印印刷機(Thermal transfer printer),特別是涉及一種可降低墨帶的運行成本的熱轉印印刷機。
背景技術:
根據(jù)日本專利文獻1記載的發(fā)明說明以往的熱轉印印刷機31,如圖4所示,熱轉印印刷機31具有打印機本體31a、和可在此打印機本體31a內安裝后述的帶盒39的盒安裝部31b。
另外,在打印機本體部31a內,設有壓紙輥32,在此壓紙輥32的上方設置有熱敏頭33。
此外,在熱敏頭33與壓紙輥32之間,記錄用紙34被給紙和輸送。
所述熱敏頭33由打印頭部安裝臺35支承,此打印頭部安裝臺35被安裝在打印頭桿36上。并且,打印頭桿36以支承軸37為支點可回轉地支承著,通過轉動該打印頭桿36,熱敏頭33與壓紙輥32接觸和離開(頭部提升/下降)。
另外,在使熱敏頭33進行頭部提升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后述的帶盒39裝到盒安裝部31b中,墨帶38就位于壓紙輥32與熱敏頭33之間。
所述墨帶38被收納于帶盒39中,其兩端部被卷繞在供給軸39a和卷取軸39b上。
如圖5所示,所述墨帶38在長尺狀的樹脂片材的表面反復地形成有例如由黃色(Y)、青色(C)、紅色(M)的油墨構成的油墨面38a、38b、38c和透明油墨構成的外覆層38d,這些油墨面38a、38b、38c和外覆層38d形成為比記錄用紙34的印刷范圍稍寬的面積。
并且,在C色的油墨面38a和Y色的油墨面38a之間的透明部分形成2根第1標識器38b,在Y色的油墨面38a與M色的油墨面38a之間,以及在M色的油墨面38a和C色的油墨面38a之間分別形成1根第2標識器38c。
通過后述的帶傳感器42檢測出所述第1標識器38b,在印刷時,進行最初的Y色的油墨面38a的抽頭。
另外,由第2標識器38c進行M、C色的油墨面38a的抽頭。
從所述第1、第2標識器38b、38c到各色油墨面38a之間形成尺寸為B的透明的間隙部38d。
另外,在帶盒39上,在隔墻39e的圖示左側形成有退讓槽39d,在此退讓槽39d的圖示上部的底部側形成有卷取口39f。由金屬棒構成的導引輥39g可自由回轉地支承在所述卷取口39f近傍的側板39c上。
而且,在印刷時,與記錄用紙34緊密接觸的墨帶38以預定的剝離角度從熱敏頭33剝離后,可通過導引輥39g卷取到卷取軸39b上。
另外,在壓紙輥32的圖示左側,設有送紙輥40和壓接此送紙輥40的壓接輥41,以在送紙輥40與壓接輥41之間將記錄用紙34夾持并可沿箭頭A方向輸送。
而且,在將帶盒39裝入盒安裝部31b中時,將壓接輥41位于退讓槽39d處。
此外,退讓槽39d所位于的部分設有光學式帶傳感器42,在與該帶傳感器42相對置側的隔墻39e上形成有具有光澤的反射部(未圖示),該反射部可將由帶傳感器42照射的光加以反射。并且,從頭部下降狀態(tài)的熱敏頭33的發(fā)熱元件到帶傳感器42的尺寸與墨帶38的間隙部38d的尺寸B成為相同尺寸。
對如此以往的熱轉印印刷機31的印刷動作說明,首先,在使熱敏頭33呈頭部提升的狀態(tài)下,轉動卷取軸39b,卷取墨帶38,一旦帶傳感器42檢測出第1標識器38b,就停止帶卷取。如此,墨帶38的最初Y色的油墨部38a的頭部定位于熱敏頭33的發(fā)熱元件形成部分,以進行墨帶的抽頭。
同時供給的記錄用紙34的前端部34a由送紙輥40和壓接輥41夾持,以進行記錄用紙34的抽頭。之后,將熱敏頭33進行頭部下降,靠送紙輥40的回轉,將記錄用紙34朝箭頭A方向輸送,并且通過根據(jù)印刷信息使熱敏頭33的發(fā)熱元件選擇性地發(fā)熱,最初的Y油墨被熱轉印,在記錄用紙34上印刷上Y色的圖像。
之后,使熱敏頭33進行頭部提升,反饋記錄用紙34以進行用紙的抽頭,并且通過卷取軸39b,帶傳感器42檢測出M色的油墨面38a的第2標識器38c,以進行M色的油墨面38a的抽頭。
然后,熱敏頭33進行頭部下降,從Y色的圖像上重合印刷上M色圖像。之后,通過反復進行同樣的動作,以在M色圖像上重合印刷C色圖像,可在記錄用紙34上印刷上所希望的彩色圖像。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2002-144616號公報但是,以往的熱轉印印刷機31中,因將帶傳感器42設置在與熱敏頭33的發(fā)熱元件分離的帶盒39的退讓槽39d中,所以與從熱敏頭33的發(fā)熱元件到帶傳感器42的尺寸相對應的墨帶38的間隙部38d的尺寸B變長。
為此,墨帶38增加了不供給印刷的部分,提升了運行成本,存在著記錄用紙34的每一枚的圖像印刷成本變高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了所述的技術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降低墨帶的運行成本,可使記錄用紙的每一枚的圖像印刷成本降低的熱轉印印刷機。
作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第1方案的本發(fā)明的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具有熱敏頭;壓紙輥;相對所述壓紙輥可接觸和離開(頭部提升/下降)所述熱敏頭的頭部提升/下降機構;在所述熱敏頭與所述壓紙輥之間被引帶的墨帶;可輸送記錄用紙的送紙輥;設置在所述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上的所述熱敏頭下游側、可將印刷時與所述記錄用紙緊密接觸的墨帶剝離的剝離輥;以及設置于所述熱敏頭與所述剝離輥之間、可將與形成于所述墨帶表面上的所希望的顏色的油墨面相對應的檢測標識器加以檢測的光學式帶傳感器。
另外,作為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第2方案,其特征為,在與所述帶傳感器相對置側的所述墨帶的引帶路徑上,設有可將來自所述帶傳感器的照射光加以反射的反射板。
再有,作為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第3方案,其特征為,與所述熱敏頭的所述頭部提升/下降動作連動地配設有可與所述壓紙輥接觸和離開的頭部導引件,所述剝離輥可自由回轉地支承在頭部導引件上。
另外,作為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第4方案,其特征為,所述送紙輥設置于所述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上所述壓紙輥的下游側,所述反射板設置于所述壓紙輥與所述送紙輥之間,所述帶傳感器設置在與所述反射板相對置的所述頭部導引件上。
此外,作為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第5方案,其特征為,在形成于所述壓紙輥與所述送紙輥之間的所述記錄用紙的輸送路徑上,設有可導引所述記錄用紙的用紙導引件,在該用紙導引件的表面裝有所述反射板。
本發(fā)明的熱轉印印刷機,由于在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上的熱敏頭下游側,設置可將印刷時與記錄用紙緊密接觸的墨帶剝離的剝離輥,在熱敏頭與剝離輥之間,設置可將與形成于墨帶表面上的所希望顏色的油墨面相對應的檢測標識器加以檢測的光學式帶傳感器,所以能夠縮小從熱敏頭到帶傳感器的距離。
因此,與從熱敏頭到帶傳感器的距離相對應的、從墨帶的檢測標識器到油墨面的間隙部的尺寸可縮小,可降低墨帶的運行成本,能夠使記錄用紙的每一枚的圖像印刷成本低廉。
另外,由于在與帶傳感器相對置側的墨帶的引帶路徑上,設有可將來自帶傳感器的照射光加以反射的反射板,所以能夠用反射板反射來自帶傳感器的出射光,能夠可靠地檢測出形成于墨帶上的標識器。
此外,由于與熱敏頭的頭部提升/下降動作連動地、設有可與壓紙輥接觸和離開的頭部導引件,頭部導引件可自由回轉地支承著剝離輥,并且由于通過頭部導引件上下動作,剝離輥也上下動作,所以在盒安裝部中的帶盒的安裝作業(yè)性良好。
另外,由于送紙輥設置于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上壓紙輥的下游側,反射板設置于壓紙輥與送紙輥之間,帶傳感器設置在與反射板相對置的頭部導引件上,所以能夠縮小從熱敏頭到帶傳感器的距離。
此外,由于在形成于壓紙輥與送紙輥之間的記錄用紙的輸送路徑上,設有將被輸送的記錄用紙加以導引的導引部件,在該導引部件的表面裝有反射板,因此能夠消減部件數(shù)目。
圖1為本發(fā)明熱轉印印刷機的要部剖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熱轉印印刷機的要部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墨帶的俯視圖。
圖4為以往的熱轉印印刷機的要部剖視圖。
圖5為以往的墨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根據(jù)圖1~圖3對本發(fā)明熱轉印印刷機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圖2為本發(fā)明的熱轉印印刷機的要部剖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墨帶的俯視圖。
如圖1所示的熱轉印印刷機1中,在下部側設有圓柱形的壓紙輥3,其由本體罩部2的側板2a可自由回轉地支承著。
與此壓紙輥3對置的上方設有由平行于壓紙輥3的軸向的長尺狀的線性頭部(ラインヘツド)構成的熱敏頭4。
所述熱敏頭4在與壓紙輥3相對置側的長度方向定向整列形成有多個發(fā)熱元件(未圖示),通過頭部安裝臺5安裝到頭部支承部件6上。
所述頭部支承部件6形成有安裝有頭部安裝臺5的頭部支承部6a和從此頭部支承部6a沿圖示右方向呈曲柄狀延伸的延伸部6b,在此延伸部6b上裝有可將熱敏頭4的熱量散熱的降溫部6c。
另外,在延伸部6b的圖示右側端部,裝有向下的支承腕6d,該支承腕6d由架橋式支承于本體罩部2的側板上的支承軸7可自由回轉地支承著。
并且,熱敏頭4通過頭部支承部件6以支承軸7為支點回轉,可實現(xiàn)與壓紙輥3的接觸和離開(頭部提升/下降)的動作。
另外,頭部支承部件6的頭部支承部6a支承著第1螺旋彈簧8的下端側。而第1螺旋彈簧8的上端側彈性施力于壓接部件9的壓接板9a。所述壓接部件9具有一端部側形成為長尺狀且平行于熱敏頭4的長度方向的壓接板9a,該壓接板9a的兩端部與一對回轉臂9b的一端部側被形成為一體。
并且,回轉臂9b的另一端側由支承軸7支承,通過回轉臂9b以支承軸7為支點回轉,壓接板9a上下動作。
所述壓接部件9形成將回轉臂9b的一部分切開立起的卡支部9c,頭部支承部件6的延伸部6b由該卡支部9c卡支。并且,由于通過未圖示的彈性部件,壓接部件9通常彈性施力于上方,因此,在解除后述的凸輪部件10所致的壓接板9的壓接時,頭部支承部件6和壓接部件9可以支承軸7為支點向上回轉,熱敏頭4處于頭部上升狀態(tài)。并且,壓接部件9通過壓接板9a推壓著由支承在側板2a上的支承軸10a可回轉地支承的凸輪部件10,而可上下動作。
另外,以將安裝有熱敏頭4的頭部安裝臺5包圍的狀態(tài),設置與頭部支承部件6分體的頭部導引件11。所述頭部導引件11的內部形成有空洞部11a,該空洞部11a的下部側因開口部11b而開放。
并且,在頭部導引件11的圖示左下端部可自由回轉地支承著剝離輥11c,可將印刷時與后述的記錄用紙17緊密接觸的墨帶18剝離。
此外,在頭部導引件11的空洞部11a內,在開口部11b的圖示左側(在后述的記錄用紙17的箭頭A的給紙方向上的熱敏頭4的下游側),設有光學式帶傳感器12,由該帶傳感器12,檢測出后述的墨帶18的油墨面,可實現(xiàn)定位于印刷開始位置上的帶的抽頭。
所述頭部導引件11通過未圖示的彈性部件,通常彈性施力于由壓紙輥3構成方向的上方,熱敏頭4在頭部提升狀態(tài)的印刷待機狀態(tài)下,如圖1所示,頭部導引件11也從壓紙輥3上升預定量。
如此頭部導引件11通過驅動凸輪部件10的同一驅動源可獨立地上下動作。
并且,熱敏頭4進行頭部下降并印刷時,頭部導引件11下降到壓紙輥的附近,熱敏頭4的多個發(fā)熱元件位于開口部11b,可與壓紙輥3壓接。
另外,在壓紙輥3的圖示左側,設有送紙輥13和通過桿件14且在第2螺旋彈簧15的彈力下而與送紙輥13壓接的壓接輥16。
并且,在頭部提升狀態(tài)下的熱敏頭4與壓紙輥3之間,由可進行彩色印刷的感光紙等厚紙構成的記錄用紙17通過未圖示的給紙輥朝箭頭C方向被給紙,并由送紙輥13與壓接輥16壓接式夾持。
另外,由送紙輥13與壓接輥16壓接式夾持的記錄用紙17在送紙輥13的回轉下,可在箭頭C方向和與之相反方向的箭頭D方向輸送。
向所述壓紙輥3與熱敏頭4之間給紙并朝箭頭C方向輸送的記錄用紙17,在由送紙輥13與壓接輥16壓接式夾持的前端部17a被用紙傳感器(未圖示)檢測出以進行抽頭時,暫時停止送紙輥13的回轉。
此外,在頭部提升狀態(tài)的熱敏頭4與壓紙輥3之間,在記錄用紙17的上部側,墨帶18被引帶。
所述墨帶18形成為寬度尺寸稍大于記錄用紙17的寬度尺寸。并且,在成為墨帶18一方表面的圖示下面?zhèn)?與記錄用紙17相對置側),如圖3所示,形成有比記錄用紙17的印刷范圍稍長的、例如可涂布黃色(Y)、青色(C)、紅色(M)油墨的油墨面18a。
在所述C色的油墨面18a與Y色的油墨面18a之間的透明部分,形成有由2根黑色的筋條(スジ)構成的第1標識器18b,在Y色的油墨面18a與M色的油墨面18a之間以及M色的油墨面18a與C色油墨面18a之間分別形成有由1根黑色的筋條構成的第2標識器18c。
并且,通過帶傳感器12檢測出第1標識器18b,以進行最初的Y色油墨面18a的抽頭。另外,通過帶傳感器12檢測出第2標識器18c,可進行M、C色的油墨面18a的抽頭。
從所述第1、第2標識器18b、18c到各色的油墨面18a之間,形成有尺寸為E的透明的間隙部18d。
所述間隙部的尺寸E形成為稍小于從熱敏頭4的發(fā)熱元件到帶傳感器12的尺寸。
而且,墨帶18的兩端部卷繞在供給軸19和卷取軸20上,并收納于帶盒21中。
所述帶盒21如圖1所示,形成有收納使未使用的墨帶18成卷繞狀態(tài)的供給軸19的第1條帶收納部21a、和可收納將使用后的墨帶18卷繞的卷取軸20的第2條帶收納部21b。
并且,第1、第2條帶收納部21a、21b由相互對置形成的連接壁21c連接。
另外,在帶盒21上,在第1條帶收納部21a的連接壁21c側形成有可將卷繞在供給軸19上的墨帶18引出的引出口21d,并且,在第2條帶收納部21b的連接壁21c側形成有卷取口21e,從引出口21d引出的墨帶18可卷取在卷取軸20上。
此外,在帶盒21的連接壁21c上,形成可將上下動作的頭部導引件11穿過的導引件穿通孔21f。
如此帶盒21在使熱敏頭4進行頭部提升,并且使頭部導引件11上升的狀態(tài)下,可安裝于在本體罩部2內部形成的盒安裝部22中。
另外,在壓紙輥3與送紙輥13之間的記錄用紙17的輸送路徑上,設有防止被輸送的記錄用紙17向下方撓曲的可導引的用紙導引件23,在該用紙導引件23上,用粘接劑等固定上例如表面具有光澤的被鏡面精加工而成反射面的反射板23a。
或者,也可以用紙導引件23也可通過金屬電鍍等形成有在表面的直接光澤的反射面作為反射板。
說明如此結構的本發(fā)明的熱轉印印刷機1的動作,首先,在作為印刷待機狀態(tài)的初期狀態(tài)下,熱敏頭4成為頭部提升狀態(tài),并且頭部導引件11上升,從壓紙輥3離開。在作為如此印刷待機狀態(tài)的初期狀態(tài)下,首先,回轉卷取軸20,卷取墨帶18,帶傳感器12檢測出第1標識器18b,進行最初的Y色油墨面18a的抽頭。
之后,在初期狀態(tài)的熱敏頭4和頭部導引件11與壓紙輥3之間,從圖示右側向箭頭C方向給紙,以將記錄用紙17的前端部17a由送紙輥13與壓接輥16壓接式夾持,以進行記錄用紙17的抽頭。
然后,一旦進行記錄用紙17和墨帶18的抽頭,就使凸輪機構10回轉,當將壓接部件9的壓接板9a向下推壓時,通過第1螺旋彈簧8,頭部支承板6向下回轉,熱敏頭4開始頭部下降。
同時,頭部導引件11獨立地下降,熱敏頭4壓接壓紙輥3前,頭部導引件11的下面推壓記錄用紙17,以與壓紙輥3的外周面可靠地緊密接觸。
為此,即使記錄用紙17上存在翹曲(反り)等,具有翹曲的記錄用紙17也能夠由頭部導引件11可靠地推壓在壓紙輥3上。
所述頭部導引件11下降后,頭部下降的熱敏頭4將墨帶18和記錄用紙17壓接在壓紙輥3上。
然后,根據(jù)印刷信息使熱敏頭4的多個發(fā)熱元件選擇性地發(fā)熱,并且,通過將記錄用紙17向箭頭C方向輸送,在記錄用紙17上,轉印上墨帶18最初的Y色油墨面18a的油墨,將Y色的圖像印刷到記錄用紙17上。
之后,使熱敏頭4進行頭部提升,并且使頭部導引件11上升,將記錄用紙17朝箭頭D方向反饋。
然后,再次進行記錄用紙17的抽頭,并且通過使熱敏頭4頭部下降,將M色的油墨面18a的油墨印刷到Y色的圖像上,將M色的圖像在Y色圖像上重合印刷。
通過反復地進行如此印刷動作,可將所希望的彩色圖像印刷到記錄用紙17上。
本發(fā)明的如此熱轉印印刷機1中,由于將帶盒12設置于熱敏頭4的下游側附近,能夠使墨帶18的間隙部18d的尺寸E減小,可降低墨帶18的運行成本。因此,能夠使得記錄用紙17每一枚的圖像印刷成本低廉。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對將帶傳感器12安裝于頭部導引件11上進行了說明,但帶傳感器12也可安裝于頭部安裝臺5或頭部支承部件6上。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對設置有頭部導引件11進行了說明,但也可沒有頭部導引件11。此時的剝離輥11c可由本體罩部2的側板2a支承。
權利要求
1.一種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具有熱敏頭;壓紙輥;使所述熱敏頭相對所述壓紙輥可接觸和離開動作的頭部提升/下降機構;在所述熱敏頭與所述壓紙輥之間被引帶的墨帶;可輸送記錄用紙的送紙輥;設置在所述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中的所述熱敏頭下游側、可將印刷時與所述記錄用紙緊密接觸的所述墨帶剝離的剝離部件;以及,設置于所述熱敏頭與所述剝離部件之間、將與形成于所述墨帶表面上的所希望顏色的油墨面相對應的檢測標識器加以檢測的光學式帶傳感器。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在與所述帶傳感器相對置側的所述墨帶的引帶路徑上,設有可將來自所述帶傳感器的照射光加以反射的反射板。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所述剝離部件與所述熱敏頭的所述頭部提升/下降動作連動地、由可與所述壓紙輥接觸和離開的頭部導引件可自由回轉地支承著。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所述送紙輥設置于所述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上所述壓紙輥的下游側,所述反射板設置于所述壓紙輥與所述送紙輥之間,所述帶傳感器設置在與所述反射板相對置的所述頭部導引件上。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在形成于所述壓紙輥與所述送紙輥之間的所述記錄用紙的輸送路徑上,設有可將被輸送的所述記錄用紙加以導引的用紙導引件,在該用紙導引件的表面裝有所述反射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降低墨帶的運行成本、可使記錄用紙的每一枚的圖像成本降低的熱轉印印刷機,其特征為,具有熱敏頭(4),可將該熱敏頭(4)進行頭部提升/下降的壓紙輥(3),在熱敏頭(4)與壓紙輥(3)之間引帶的墨帶(18),可輸送記錄用紙(17)的送紙輥(13);在記錄用紙(17)的輸送方向上的熱敏頭(4)的下游側,設有印刷時可將與記錄用紙(17)緊密接觸的墨帶(18)剝離的剝離輥(11c),在熱敏頭(4)與剝離輥(11)之間,設有可將與形成于墨帶(18)上的所希望顏色的油墨面相對應的檢測標識器加以檢測的光學式帶傳感器(12)。
文檔編號B41J33/14GK1775536SQ2005101253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1月17日
發(fā)明者丸山貴史, 阿部榮文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