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印版滾筒上安裝和配準印刷版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在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印版滾筒(15、25)上安裝和調節(jié)印刷版(P)的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印版滾筒(15、25)的前、后夾持桿(FC、RC)之間的前、后端部(LP、TP)處夾持印刷版(P),后夾持桿(RC)能夠在施加張緊力的條件下移動并且在夾持印刷版(P)的后端部(TP)之后占據(jù)張緊-釋放位置。通過初始地施加名義張緊力(Fo)至后夾持桿(RC)而實現(xiàn)印刷版(P)的張緊,由此引起后夾持桿(RC)從張緊-釋放位置移動至名義張緊位置,名義張緊位置被設定為后夾持桿(RC)的參考位置。隨后,測量張緊后的印刷版(P*)的印刷配準,將張緊后的印刷版(P*)的測量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對比,以便確定與該目標印刷配準對應的后夾持桿(RC)的校正后的參考位置。隨后釋放印刷版(P)的張緊。在再次張緊印刷版(P)之前(或之后)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定為后夾持桿(RC)的新的參考位置。如果必要,重復測量和校正步驟直到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匹配。
【專利說明】在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印版滾筒上安裝和配準印刷版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大體涉及一種在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對應印版滾筒上安裝和調節(jié)印刷版。本發(fā)明更具體地涉及在包括將墨水傳遞至共用橡皮滾筒的多個印版滾筒的這種類型的多色膠版印刷機上的印刷版的安裝和調節(jié)。本發(fā)明尤其能夠應用于用于例如鈔票的安全或保密憑證的生產(chǎn)過程中采用的紙張或卷筒紙材料的同步雙面印刷的所謂的同步型膠版印刷機。
【背景技術】
[0002]“同步”過程是本 申請人:早在五十年前創(chuàng)造的獨特地不同的且可靠的膠版印刷工藝,這種工藝廣泛地應用在安全或保密印刷工業(yè)中。這種工藝越來越受到臺式印刷系統(tǒng)和商業(yè)印刷的質量日益提高的方便可用的仿造的方法的挑戰(zhàn)。
[0003]同步工藝與商業(yè)膠版印刷完全不同。商業(yè)膠版印刷工藝使用大量的分離的印刷單元產(chǎn)生多色的圖像,紙張連續(xù)地行進通過大量的分離單元。紙張從一個單元行進到下一個單元以便一個接另一個收集在襯底上的全部分離的顏色。然而,襯底是具有壓力、濕度以及溫度的柔性的活性材料。即使使用最好的材料,這些變量隨機地變化。因而,印刷過程的端部或結束處色彩至色彩的配準對于印刷的不同區(qū)域有些不同。在商業(yè)的膠版印刷機上印刷的彩色圖像通常通過微點陣列的組合形成,其足以忽視這些變化。相反,在安全或保密膠版印刷機上產(chǎn)生的安全或保密印刷,尤其是通過上述的同步工藝在安全膠版印刷機上產(chǎn)生的安全或保密印刷,要求在整版紙張上完美的版至版配準。此處,(如 申請人:銷售的注冊商標Super Simultan(R))同步膠版印刷機的具體設計開始應用。實際上,與基于在上述商業(yè)印刷機中使用的分離的印刷單元不同,同步膠版印刷機(圖1A、1B以及2中示出的示例)是基于不同的原理,即從共用膠布滾筒上的印刷板收集不同顏色圖像。在同步印刷機中,這種原理實際上被同步地應用在印刷材料的兩個側面,即兩個膠布滾筒(一個用于每一側面)收集分別位于正面和反面上的承載印刷版的相應的印版滾筒的彩色圖案。使用這種原理,顏色之間的配準的精確度不再依賴于襯底的波動或起伏,而僅來自印刷機的高精度機械結構(傳動裝置、框架、軸承、滾筒等)和印刷版的復制和安裝。
[0004]但是具有精確的印刷機是不夠的,在工藝過程中的所有元件必須同等精度。雖然同步過程顯示了技術上無匹敵的印刷性能,但是仍然需要改進該工藝以及實現(xiàn)更高的印刷精度和顏色配準。為了保持安全或保密印刷中保持其前端并且為了保持與已有的甚至改進的威脅的安全距離,通過在印刷機的印版制造和印刷前的排版調整使得整個工藝得以審查和更新,目的在于在以易于掌握的方式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度并打開大門進入全新的安全特征級別的安全印刷工業(yè)。
【發(fā)明內容】
[0005]因此,本發(fā)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改進已知的方法,為的是實現(xiàn)和確保在多色膠版印刷機中,尤其是在例如并具體地是用于同步正反面印刷紙張或卷筒紙材料的同步型膠版印刷機的包括將墨傳遞至共用膠布滾筒的多個印版滾筒的類型的膠版印刷機中,的高度印刷配準。
[0006]更具體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印版滾筒上印刷版的安裝和調節(jié)的已知方法。
[0007]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改善這些方法,為的是從通過印刷機中的印版制造和排版調整的源頭控制整個過程,并確保對印版配準的影響,由此幾乎完全免除印刷配準。
[0008]這些目的的實現(xiàn)得益于權利要求中限定的方案。
[0009]更準確地,提供一種在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印版滾筒上安裝和調節(jié)印刷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10]a)將印刷版的前端部夾持在印版滾筒的前夾持桿中;
[0011]b)圍繞印版滾筒的圓周卷繞印刷版;
[0012]c)將印刷版的后端部夾持在印版滾筒的后夾持桿上,后夾持桿能夠在施加張緊力的條件下移動并且在夾持印刷版的后端部之后占據(jù)張緊-釋放位置;
[0013]d)通過施加名義張緊力至后夾持桿而張緊印刷版,由此引起后夾持桿從張緊-釋放位置移動至名義張緊位置;
[0014]e)將名義張緊位置設定和存儲作為后夾持桿的參考位置;
[0015]f )測量張緊后的印刷版的印刷配準;
[0016]g)將張緊后的印刷版的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對比并確定與該目標印刷配準對應的后夾持桿的校正后的參考位置;
[0017]h)釋放印刷版的張緊;
[0018]i)在再次張緊印刷版之前或之后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定為后夾持桿的新的參考位置;和
[0019]j)如果必要,重復步驟f)至i)直到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匹配。
[002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步驟i)包括在再次張緊印刷版之前通過施加張緊力至后夾持桿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置為后夾持桿的新的參考位置,由此引起后夾持桿移動至新的參考位置。
[002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步驟i)包括通過施加張緊力至后夾持力再次張緊印刷版,由此在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置為后夾持桿的新的參考位置之前引起后夾持桿移動至校正位置。
[0022]得益于這種方法,可以以極為容易的操作確保在印刷機的印版滾筒上正確和精確安裝印刷版。
[0023]進一步地,作為現(xiàn)有技術中印版安裝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不想要的和不能撤銷的印版變形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
[002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得益于限制操作者的手動操作數(shù)量和確保無敵的可重復性的半自動印版夾持過程,防止了印刷版的處理中的變化。
[0025]本發(fā)明的其他有利實施例形成從屬權利要求中的主題,并在下文中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通過閱讀下面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加清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詳細描述通過非限制性的示例的方式從原理上給出并且通過附圖的方式不出,在附圖中:
[0027]圖1A是用于在制造例如鈔票的安全或保密憑證使用的紙張的同步正反面印刷的已知的同步型多色膠版印刷機的示意側視圖;
[0028]圖1B是圖1A的印刷機的印刷組的放大側視圖;
[0029]圖2是圖1A和圖1B中的印刷機的示意側視圖,其中印刷機的移動上墨印版版臺被移動至縮回位置,由此允許通向印刷機的多種印版滾筒;
[0030]圖3是圖1A、1B和2的印刷機的印版滾筒的示意立體圖,示出位于印版滾筒的滾筒凹陷中的相應的印版夾持系統(tǒng),該印版夾持系統(tǒng)用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情形中;
[0031]圖4是沿圖3中示出的剖面1-1截取的圖3的夾持系統(tǒng)的示意剖視圖;
[0032]圖5a_5e分別是印刷機的印版滾筒和相關的印刷版盒保持裝置的示意側視圖,該側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將印刷版夾持并安裝在印版滾筒的圓周上的印版夾持過程的多個階段;
[0033]圖6a_6e分別是示出夾持在相應的前夾持桿和后夾持桿中的印刷版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示意圖,這些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將已經(jīng)夾持并安裝在印版滾筒的圓周上的印刷版張緊以實現(xiàn)想要的、目標印刷配準的印版張緊過程的多個階段;和
[0034]圖7a_7e分別是示出夾持在相應的前夾持桿和后夾持桿中的印刷版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示意圖,這些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將已經(jīng)夾持并安裝在印版滾筒的圓周上的印刷版張緊以實現(xiàn)想要的、目標印刷配準的印版張緊過程的多個階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文中將在用于在制造諸如鈔票的保密憑證情形中使用的同步正反面印刷的多色紙張進料膠版印刷機的情形中描述本發(fā)明。這種保密印刷機通常被稱為所謂的“同步型”(或簡稱為“同步”)保密印刷機,因為以同步的方式在紙張的兩個側面上執(zhí)行紙張的印刷。本 申請人:銷售使用注冊商標“Super Simultan(R) ”的這種同步印刷機。
[0036]圖1A和IB中示出的保密印刷機已經(jīng)在國際申請案W02007/105059A1 (和相應的US公開案US2009/0025594A1)中描述,該公開案通過參考的方式在此全文并入。此外在歐洲專利EP0949069B1 (和相應的美國專利US6, 101,939)和國際申請W02007/042919A2(和相應的美國公開案US2008/0271620A1)和W02007/105061A1 (和相應的美國公開案US2009/0007807A1)中公開了關于這種印刷機的其他信息。上面列出的全部申請案通過參考的方式在此并入。
[0037]適于這種情形以執(zhí)行紙張的同步正反面膠版印刷的印刷機的印刷組傳統(tǒng)方式上包括沿箭頭所指的方向轉動的兩個膠布滾筒(或壓印滾筒)10、20,并且在兩個膠布滾筒之間紙張被供給以接收多色壓印。在該示例中,膠布滾筒10、20是三段式滾筒。膠布滾筒10、20接收并收集來自印版滾筒15和25 (在每一側四個)不同的具有相應的顏色的墨圖案,它們圍繞膠布滾筒10、20的圓周的一部分分布。這些印版滾筒15和25,每一個承載相應的印刷版,本身分別通過相應的上墨單元13和23以本領域技術中已知的方式上墨。兩組上墨單元13和23有利地放置在可以朝向居中放置的印版滾筒15、25和膠布滾筒10、20移動或離開它們移動的兩個上墨印版版臺100、200中。特別地,圖2示出在維護操作期間可移動上墨印版版臺100、200被移動至縮回位置的印刷機,包括目的在于替換和安裝印版滾筒15、25上的印刷版。
[0038]紙張被從位于印刷組(在圖的右手邊)隔壁的供給站I供給到進料臺2上,隨后供給到布置在膠布滾筒10、20的上游的一連串的傳送滾筒3a、3b、3c (在本示例中是三個滾筒)。在通過傳送滾筒3b被輸送的同時,紙張可以可選地使用附加的印刷組(未示出)在紙張的一個側面上接收第一壓印,附加的印刷組如歐洲專利EPO 949 069B1和國際申請案W02007/042919A2中描述的,傳送滾筒3b在這種情況下實現(xiàn)壓印滾筒的附加功能。在通過可選的附加的印刷組印刷紙張的情況下,在被傳送到膠布滾筒10、20用于同步正反面印刷之前通過干燥或固化單元4首先干燥這些紙張。
[0039]在圖1A和IB的示例中,紙張被傳送到膠布滾筒20的膠布滾筒每個紙張的前邊緣通過位于在膠布滾筒的每個段之間的滾筒凹陷中的合適的夾持裝置保持的表面上。每個紙張因此通過膠布滾筒20輸送至膠布滾筒10和20之間的進行同步正反面印刷的印刷壓印線。一旦兩個側面被印刷,如本領域中已知的,印刷過的紙張隨后被傳送至鏈夾具系統(tǒng)5以在紙張交付站6中交付,紙張交付站6包括多個交付疊層(在本示例中為三個)。
[0040]鏈夾具系統(tǒng)5通常包括保持多個間隔分開的夾具桿(未示出)的一對鏈,每個夾具桿設有用于保持紙張的前邊緣的一系列夾具。如圖1A所示,鏈夾具系統(tǒng)5從兩個膠布滾筒
10、20的下面延伸通過印刷機的底板部分,并在交付站6的三個交付疊層頂部上延伸。夾具桿在順時針方向上沿該路徑被驅動,從印刷組延伸至紙張交付站6的鏈夾具系統(tǒng)5的路徑在鏈夾具系統(tǒng)5的返回路徑下延伸。干燥/固化系統(tǒng)7沿鏈夾具系統(tǒng)5的路徑設置,以便干燥紙張的兩個側面,依賴于所用的墨的類型使用紅外燈和/或UV燈實施干燥。在該示例至,干燥系統(tǒng)7位于鏈夾具系統(tǒng)5豎直部分處,其中從印刷機的底板部分引導夾具桿至紙張交付站6的頂部。
[0041]在圖1A、1B和2的示例中,第一和第二傳送滾筒(未標記),例如抽吸輥或滾筒,設置在鏈夾具系統(tǒng)5和膠布滾筒20之間,使得印刷過的紙張可以從膠布滾筒20的表面被取走,隨后繼續(xù)被傳送至第一傳送滾筒,第二傳送滾筒,最后傳送至鏈夾具系統(tǒng)5。第一和第二傳送滾筒被設計為執(zhí)行在紙張的正面和反面?zhèn)壬系臋z查,如在國際申請案W02007/105059A1中描述的那樣。是否設置第一和第二傳送滾筒不影響本發(fā)明的主題,并且可以相應地刪除這種滾筒。
[0042]回到圖2,當必須將新的印刷版安裝在印刷機上時,首先將上墨印版版臺100、200縮回到如圖2中的虛線示出的維修位置,以提供入口給操作者以在印刷機的多種印版滾筒15,25上工作。
[0043]如本領域中已知的,每個印刷版包裹相應的印版滾筒并通過合適的印版夾持系統(tǒng)夾持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該印版夾持系統(tǒng)位于印版滾筒的相應的滾筒凹陷中。這種滾筒凹陷在圖2至用附圖標記15a和25a表示。
[0044]在圖3和4中示出合適的印版滾筒和印版夾持系統(tǒng)。應該認識到,印刷機的每個印版滾筒15、25呈現(xiàn)相同的結構。圖3和4的印版滾筒和印版夾持系統(tǒng)已經(jīng)被徹底地重新考慮以便確保印刷版的充分的和高度精確的安裝和張緊。
[0045]印版夾持系統(tǒng)包括前夾持桿FC和后夾持桿RC,它們分別被設計用以保持印刷版的前端部(下文用附圖標記LP表示)和后端部(下文用附圖標記TP表示)。夾持桿FC、RC都安裝在印版滾筒15、25的滾筒凹陷15a、25a中。在本領域中典型地,前夾持桿FC設置有一對配準銷31、32,該配準銷設計成與設置在印刷版的前端部LP的相應的配準穿孔協(xié)同操作,該配準銷和配準穿孔確保將印刷版的前端部在前夾持桿FC中并相對于前夾持桿FC的限定的安裝。配準銷31、32和相應的配準穿孔(用附圖標記Pa和Pb表示)也在圖6a至6e中示出。
[0046]在本領域中使用配準銷和配準穿孔是普遍的,可能尤其地是,在歐洲專利申請案EP0581212A1、EP0711664A1、EP0933204A1 中公開的那些。
[004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配準銷31、32每一個具有至少一個傳感器元件,該傳感器元件設計成指示印刷版的配準穿孔Pa、Pb抵接配準銷31、32的精確配合抵接。這樣的傳感器在圖6a至6e中示意地示出并分別通過附圖標記31a、32a標示。以此方式,確保將印刷版的前端部LP正確插入在前夾持桿FC中,前夾持桿FC僅在傳感器元件31a、32a反饋配準穿孔Pa、Pb抵接配準銷31、32之后被閉合。
[004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有利的變形形式,以與成像在印刷版上的印刷圖像配準的方式設置配準穿孔Pa、Pb,在印刷版上成像印刷圖像之后,且與印刷版上的印刷圖像的位置相關聯(lián)的,配準穿孔Pa、Pb被穿孔。用于與印刷版的印刷圖像配準穿孔配準穿孔的高精度穿孔設備在本領域中是已知的。這樣的設備例如可用Polygraphische innovative TechnikLeipzig GmbH,或 〃PITSID〃,(www.pitsidieipziq.com),名稱為"Automatic PrecisionPlate Punch"(〃Automatische Prazisions-Plattenstanze〃),或〃APP〃,并且與 SIDLeipzig (Sachsisches Institut fur die Druckindustrie GmbH_www.sidleipzig.de) —起發(fā)展。類似的系統(tǒng)也可用 LEHNER GmbH, Sensor-Systeme (www.lehner-gmbh.com)。得益于這樣的解決方案,確保根據(jù)配準銷和配準穿孔的印刷版上的印刷圖像和印刷版的定位之間的高度配準具有若干微米量級精確度。
[0049]在正常條件下,前夾持桿FC作為印版的前端部LP的固定參考,并且通常位置不調整。然而,在該示例中設置兩個調節(jié)元件51、52。調節(jié)元件51、52定位在前夾持桿FC的后壁部的右手邊和左手邊上的印版滾筒15、25的滾筒凹陷15a、25a的其余開口中(見圖6a至6e)。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兩個調節(jié)元件51、52執(zhí)行前夾持桿FC的位置的精細調節(jié)??紤]到通常通過整個印版滾筒15、25的橫向定位調節(jié)橫向配準以及通過印版滾筒15、25的正確的轉動定位調節(jié)印刷版在圓周位置上的零位置,可以為前夾持桿FC提供圍繞樞轉軸線(在圖6a至6e中用附圖標記O表示)朝向右或左傾斜的能力。這就是說,在正常條件下,前夾持桿FC可以保持固定位置并且通常不調節(jié)。因此,在替換的實施例中,可以想到將前夾持桿FC設計為不具有調節(jié)能力的整個固定的夾持桿。
[0050]另一方面,后夾持桿RC被設計成沿圓周方向是可移動的,而多個調節(jié)元件,在四個調節(jié)元件61至64的情況下,被設置成允許后夾持桿RC的位置的精細調節(jié),在下文中參照圖6a至6e會說明。與調節(jié)元件51、52類似,調節(jié)元件61至64沿后夾持桿RC的后壁部的長度分布在后夾持桿RC的右手外側、右手邊中央、左手邊中央以及左手邊外側。調節(jié)元件61至64 (以及調節(jié)元件51、52)可以有利地是可遠程調節(jié)的機動化調節(jié)元件(例如機動化調節(jié)螺栓),由此允許通過操作者以半自動的方式通過印刷機的任何合適的遠程控制臺執(zhí)行調節(jié)。通過將印刷版的后端部TP夾持在后夾持桿RC中以及印刷版的初始張緊,調節(jié)兀件61至64不抵接后夾持桿RC,由此允許后夾持桿RC自由移動。
[0051]優(yōu)選地,通過適當?shù)臍鈩酉到y(tǒng)(此處不詳細說明)以氣動方式控制后夾持桿RC的移動,氣動系統(tǒng)被設計成朝向滾筒凹陷15a、25a的中心位置驅使后夾持桿RC,由此引起印刷版被張緊。這種系統(tǒng)可以具體地包括位于后夾持桿RC (便利地,安裝在滑輪上)和滾筒凹陷15a、相應的25a的壁部之間的可充氣膨脹的氣動軟管以選擇性地驅使后夾持桿至其張緊位置。施加到可充氣膨脹的氣動軟管的氣動壓力的調節(jié)允許通過后夾持桿RC施加的張緊力的調節(jié)。
[0052]圖4是圖3中的印版滾筒15、25沿圖3中的剖面1_1截取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前夾持桿FC、調節(jié)元件51、52、后夾持桿RC以及調節(jié)元件61至64是可見的。夾持裝置41、42分別設直在如夾持桿FC和后夾持桿RC處,以適當?shù)貖A持印刷版的如端部LP和后端部TP。夾持裝置41、42的操作原理從以Koenig&Bauer AG的名義的德國專利申請案DE19511956A1、DE102005061453A1以及DE102005061460A1中公開的夾持裝置得到靈感/啟發(fā)。在此不詳述夾持裝置41、42的結構,并且可以理解,在本示例中,每個夾持裝置41、42包括可移動的夾持構件410、420,其設計成當被插入到相應的夾持桿FC、RC中時壓靠印刷版的下側面,并且將印刷版的相關端部夾持抵接位于相關聯(lián)的可移動夾持構件410、420之上的固定的夾持構件(未示出)。在本發(fā)明的情況下可以應用多種解決方案實現(xiàn)印刷版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正確夾持,圖4的圖解不是限制。
[0053]正如上面所述,后夾持桿RC設計成沿圓周方向朝向滾筒凹陷15a、25a的內部(即,朝向圖4的右邊)是可移動的,以便張緊被夾持的印刷版。這種移動優(yōu)選通過施加壓力驅使后夾持桿RC移動并生成相應的張緊力的方式被氣動地控制,該張緊力從印刷版的后端部TP施加至印刷版。
[0054]后夾持桿RC被適當?shù)卦O置有鎖定裝置45以允許后夾持桿RC以機械的方式被鎖定在印版滾筒15、25上合適位置。以此方式,當張緊印刷版時僅后夾持桿RC被主動地驅動(例如以氣動的方式),并且一旦后夾持桿RC被適當?shù)囟ㄎ粫r,鎖定裝置45開始作用以機械方式將后夾持桿RC鎖定在正確位置,由此允許在張緊過程期間施加在后夾持桿上的致動力被抑制。然而,應該認識到,為了鎖定或保持后夾持桿RC到位(見圖7a至7e),可以想到其他的方案。
[0055]通過下文可以認識到,印版夾持系統(tǒng)的上述特征被實施以實現(xiàn)印刷版在每個印版滾筒15、25上的精確的安裝和張緊。
[0056]圖5a至5e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印版夾持過程的多個階段,其中附圖標記P表示的印刷版被夾持和安裝在每個印版滾筒15的圓周上。雖然圖5a至5e從印版滾筒15的視角示出印版夾持過程,但是應該認識到,這個過程同等地適用在每個印版滾筒25上安裝和夾持印刷版。
[0057]總的來說,印刷版(在圖中用附圖標記P表示)首先其前端部LP被夾持在前夾持桿FC中,然后圍繞印版滾筒15、25卷繞或卷繞,最后其后端部TP被夾持在后夾持桿RC中,該過程大體在圖5a至5e中示出。
[0058] 申請人:完成的測試表明,初始步驟,即將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夾持在前夾持桿FC中的步驟是特別關鍵的步驟,因為印刷版的精確定位極大地依賴于印刷版P其前度部LP被夾持的方式。根據(jù)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例,以如下步驟執(zhí)行印刷版P的前端部LP的夾持:
[0059]i調節(jié)印版滾筒15、25的轉動位置以匹配用于安裝印刷板(在圖中用P表示)的限定的轉動位置;[0060]ii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被打開以接收印刷版P的前端部LP ;
[0061]iii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定位印刷版P使得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展示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和前夾持桿FC的限定的位置和取向;
[0062]IV印刷版P的前端部LP被插入在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中;和
[0063]ν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被閉合,由此夾持印刷版P的前端部LP。
[0064]可選地,在步驟V之后而將印刷版P卷繞在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上之前,可以將一個或多個下層插入在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和印刷版P之間。
[0065]具體地,借助前述的配準銷31、32和配準穿孔Pa、Pb執(zhí)行上面的步驟iv和V,從而保證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前夾持桿FC之間的正確的配準。
[0066]上面列出的步驟重要性在于,它們確保印刷版P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和前夾持桿FC被定位,并且在盡可能少受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被插入在后者中。在這方面,在如圖1A、1B、2中示出的同步膠版印刷機的情形中,有利的是,對所有的印版滾筒15、25以相同的方式執(zhí)行上述步驟,并且假設,在將印刷版P安裝在相應的印版滾筒15、25上之后,每個印刷版P相對于相應的印版滾筒15、25的位置和取向對于所有的印刷版P和印版滾筒15、25是相同的。
[006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特別有利的應用,進一步地,使用印刷版盒保持裝置(在圖5a至5e中用附圖標記300表示)是方便的并且有保證的,該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包括將要被卷繞到印版滾筒15、25上的印刷版P并且以限定的且可重復的方式鄰接印版滾筒15、25安裝。這種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 (或簡稱“盒”)還具有優(yōu)點是,在預壓部門中形成的印刷版在印刷版安裝在印刷機上之前可以臨時存儲在盒中。以此方式,可以保護印刷版,并且由印刷版處理導致的負面影響可以被排除。優(yōu)選地,對所有的印版滾筒15、25使用相同的盒保持裝置。
[0068]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在圖5a至5e中示意地示出,并且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形狀和結構。雖然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在圖5a至5e中被示出為直線的形式,但是可以例如嘗試以曲面的方式形成盒保持裝置300的形狀以便驅使印刷版P占據(jù)盒保持裝置300中特定的和限定的位置,尤其是如果這有助于確保印刷版P在前夾持桿FC中的限定的定位和插入時。盒保持裝置還可以由單一部分或兩個(或多個)部分形成,這依賴于工效學和處理要求。
[0069]如圖5a至5e,還設置壓輥320,該壓輥320可以從(例如,如圖5a和5b以連續(xù)的線示出的)非工作位置移動至(例如如圖5d以連續(xù)的線示出的)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中在印刷版P圍繞印版滾筒卷繞期間壓輥320壓印刷版P抵接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有利地,該壓輥320可以形成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的一部分。
[0070]進一步限定,有利的是,在將印刷版P安裝在印版滾筒15、25上之前預彎曲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后端部TP。將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后端部TP彎曲至限定的彎曲角度有利于將印刷版P正確地定位和卷繞在印版滾筒15、25上。
[0071]圖5a示出在印版夾持過程的開始階段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的和印刷版P的印版滾筒15、25的可能定位和取向。如圖所示,印版滾筒15、25的轉動位置被調節(jié)為與圖示位置對應,即使得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 (在圖5a至5e中未示出)緊接著存儲印刷版P的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的輸出端的限定位置。印刷版P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和前夾持桿FC的定位和取向使得印刷版P基本上沿前夾持桿FC所處的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的切線對準。在該位置,印刷版P仍然保持在盒保持裝置300內并且壓輥320處于縮回位置。
[0072]圖5b示出印刷版P的前端部LP插入在處于打開位置的前夾持桿FC內(B卩,參照圖4的視圖,夾持裝置41被驅動以降低可移動的夾持構件410并打開前夾持桿FC的口部)。在此操作過程中,設置在印刷版P的前端部LP處的配準穿孔Pa、Pb與設置在前夾持桿上的配準銷31、32抵接配合(如圖6a所示)。
[0073]優(yōu)選地,為了將前端部LP相對于前夾持桿FC的口部以限定的相對位置定位,執(zhí)行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在前夾持桿FC中的插入,即注意印刷版P的前端部LP位于相對于前夾持桿FC的口部的上、下部分的限定的相對位置中。事實上已經(jīng)注意到,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在前夾持桿FC的口部中的位置可以影響夾持印刷版P的方式。
[0074]一旦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已經(jīng)正確地插入前夾持桿FC中,則前夾持桿FC閉合,如圖5c中相對的箭頭示意地示出的。整個夾持桿可以馬上閉合。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變形形式,可以適當?shù)匾源朔绞娇刂苹蛟O計夾持桿FC使得從夾持桿FC的中心位置開始并逐步地朝向側邊進行閉合。一旦前夾持桿FC閉合且印刷版P其前端部LP被夾持,則壓輥320被(手動或者半自動地)引入至其工作位置,與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接觸。
[0075]圖5d示出印刷版P圍繞印版滾筒15、25圓周的卷繞,該卷繞借助于壓輥320的驅使印刷版精確地跟隨印版滾筒15、25的弧度的動作。該卷繞過程可以是全自動的,印刷機控制該步驟并且確保印刷版P在限定的且可重復的條件下被卷繞。
[0076]圖5e示出卷繞操作的端部,在卷繞操作之后印版滾筒15、25的轉動停止并且印刷版P的后端部TP會緊鄰后夾持桿RC的位置的(在圖5a至5e中未示出)。將印刷版P的后端部TP插入后夾持桿RC中優(yōu)選自動地完成,該自動的插入可以要求后夾持桿RC移動至縮回位置(即,朝向滾筒凹陷15a、25a的中心)并在印刷版P繞著印版滾筒15、25全部卷繞之后允許印刷版P的后端部TP進入后夾持桿的打開的口部中。將印刷版P的后端部TP自動插入到后夾持桿RC的口部中可以借助壓棍320的動作。在將印刷版P的后端部TP插入在后夾持桿RC中之后,后者可以閉合,如圖5e中相對的箭頭所示,并且壓輥320可以移動回其縮回位置。
[0077]遵照上述的印版夾持過程,印刷版P被有效地夾持并繞著印版滾筒15、25卷繞。然而,印刷版P仍然需要被張緊并且被調節(jié),以便達到期望的目標印刷配準,即在被印刷的材料的兩側面上的多種顏色之間的精確配準,以及兩個側面上印刷的圖案之間的配準。
[0078]現(xiàn)在參照圖6a至6e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印版張緊過程。該過程的目的在于確保已經(jīng)夾持并安裝在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上的印刷版P被張緊以便實現(xiàn)想要的目標印刷配準。
[0079]如上所述,印刷配準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依賴于多種因素,包括印刷機的機械結構(齒輪、軸承、驅動等)和印刷版本身。印刷版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下面的印版張緊過程的目的在于確保,印刷版被恰當且精確地定位并張緊,以便確保從印刷的前端部至后端部的正確的印刷配準。
[0080]圖6a示意地示出被夾持在前夾持桿和后夾持桿FC、RC之間(但是在此階段沒有被張緊)的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后端部TP。還圖示了前面參照圖3和4描述的調節(jié)元件51,52 以及 61 至 64。
[0081]在圖6a中,調節(jié)元件61至64是不活動的,即后夾持桿RC在有限范圍內沿對應的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自由地移動,這可以允許位移方向平行于圖6a的軸線y。在圖6a中,后夾持桿RC占據(jù)所謂的張緊-釋放位置。
[0082]圖6b示出在施加名義張緊力(示意地用附圖標記Fo表示的白色箭頭示出)的條件下后夾持桿RC已經(jīng)移動的狀態(tài)。結果,印刷版被置于張緊狀態(tài)下(在這種情況下被張緊的印版用附圖標記P*表示)。自由移動的后夾持桿RC因此位移至張緊位置(或“名義張緊位置”)。在圖示的示例中,名義張緊位置與應用至后夾持桿RC的名義張緊力H)和通過被張緊的印刷版P*產(chǎn)生的最終的反作用力Fr (這種反作用力Fr在圖6b中用虛線箭頭示意地示出)之間的平衡對應。
[0083]如上已經(jīng)提到的,印刷版P的張緊優(yōu)選以氣動方式執(zhí)行。附加地,確保通過在印刷版的整個寬度上作用并施加張緊力的整個后夾持桿RC的快速移動實現(xiàn)印刷版的張緊是非常有利的。后夾持桿RC的快速移動保證張緊力沿印刷版P的整個寬度和長度適當?shù)胤植?,由此得到印刷版P的均勻的且基本上是彈性的伸長。
[0084]一旦已經(jīng)達到圖6b中示意地示出的平衡,后夾持桿RC被鎖定在名義張緊位置處。參照圖4,使用鎖定裝置45執(zhí)行后夾持桿RC在印版滾筒15、25上的機械互鎖。一旦被鎖定到印版滾筒上,施加在后夾持桿RC上的氣動壓力可以被抑制。
[0085]接下來,如圖6c所示,名義張緊位置(對于每個印刷版P和每個印版滾筒15、25可以是不同的)被設置并存儲為后夾持桿RC的參考位置。在該第一示例中,通過移動抵接后夾持桿RC的后壁部的調節(jié)元件61至64以機械方式完成這樣的設定,如圖6c示意地示出的。因此,作為調節(jié)元件61至64的相應的位置被存儲的所設定的參考位置被用作用以執(zhí)行后夾持桿RC的必要的精細調節(jié)的參考。
[0086]印刷版P的張緊的調節(jié)首先要求適當?shù)販y量被張緊的印刷版P*的印刷配準。一旦全部印刷版已經(jīng)被夾持并張緊在它們的相應的印版滾筒上,通過可以評價和測量印刷配準中的變量的印刷樣品紙張可以完成上述印刷配準的測量。在這個操作過程中可以使用合適的測量工具幫助操作者。
[0087]一旦已經(jīng)對每個顏色和每個印刷版測量了印刷配準,并且與目標印刷配準對比,可以確定校正,該校正被轉換為相應的且必要的后夾持桿RC的調節(jié)。通常來說,如果測量顯示給定印刷版的印刷長度太短,則這可以轉變?yōu)閷髪A持桿RC的位置的相應的調節(jié),由此驅使印刷版P的較長的伸長。相反,如果測量結果顯示給定印刷版的印刷長度太長,則這被轉換為對后夾持桿RC的位置的相應的調節(jié),由此驅使印刷版P的較短的伸長。這些調節(jié)沿印刷版的寬度可以明顯地不同。因此,在印刷版P的寬度不同位置確定校正,并且轉換為通過調節(jié)元件61至64作出的相應的調節(jié)。換句話說,確定后夾持桿RC的對應目標印刷配準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
[0088]然而,在作出后夾持桿RC的位置的任何調節(jié)之前,印刷版P被返回至非張緊狀態(tài),如圖6d示意地示出的。這通過解鎖和移動后夾持桿RC至張緊-釋放位置完成。在已經(jīng)完成之后,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用調節(jié)元件61至64,后夾持桿RC的之前確定的校正的張緊位置可以被設置為新的參照。
[0089]一旦已經(jīng)做出了必要的校正,通過施加張緊力Ft至后夾持桿RC再次張緊印刷版,由此引起后夾持桿RC移動至新的參考位直,如圖6e中不出的。在這種情況下,與圖6b中的初始張緊操作對照,印刷版P被張緊,直到后夾持桿RC抵接調節(jié)元件61至64。在這種情況下施加的張緊力Ft可以與初始應用的名義張緊力Fo不同。尤其地,如果將要作出的校正要求印刷版P比名義伸長進一步伸長(即,印刷太短的情形),則相對于名義張緊力Fo張緊力Ft必須增大。相反,如果將要作出的校正要求印刷版P比名義伸長較短的伸長(即,印刷太長的情形),則相對于名義張緊力Fo,施加的張緊力Ft必須減小??偠灾?,所施加的張緊力Ft必須足以可靠地驅使后夾持桿RC抵接調節(jié)元件61至64。
[0090]一旦執(zhí)行印刷版P的張緊,則后夾持桿RC可以被鎖定在新的張緊位置。再次參照圖4,這樣的鎖定可以通過使用鎖定裝置45實現(xiàn)。一旦被鎖定到印版滾筒上,同樣地,施加在后夾持桿RC上的氣動壓力被抑制。
[0091]假定對所有的印刷版已經(jīng)正確地作出了調節(jié),印刷機將被正確地設置以實現(xiàn)想要的目標印刷配準。這就是說,上面的過程可以通過再次測量張緊后的印刷版P*的印刷配準和確定是否仍然要求校正被重復,在這情況下遵循上面描述的相同的過程。可以重復相關的校正步驟,直到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匹配。
[0092]現(xiàn)在參照圖7a至7e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替換的印版張緊過程。與前面參照圖6a至6e描述的過程類似,該過程的目的也是確保已經(jīng)被夾持并安裝在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上的印刷版P被張緊以實現(xiàn)想要的目標印刷配準。
[0093]與圖6a至6e的實施例對比,第二實施例使用印版夾持系統(tǒng),其中后夾持桿RC配備有不同組調節(jié)元件,在圖7a至7e中用附圖標記71至74表示。在圖6a至6e的實施例中,以與后夾持桿RC的后壁部配合這樣的方式設置調節(jié)元件,后夾持桿RC的參考位置通過后夾持桿RC的后壁部抵接調節(jié)元件61至64限定。在圖7a至7e的示例中,有利地,調節(jié)元件71至74本身安裝在后夾持桿RC上并且被設計為具有螺紋部分71a至74a的螺絲釘元件,用作調節(jié)構件,延伸通過后夾持桿RC用于分別與安裝印版夾持系統(tǒng)的印版滾筒15、25的相應的滾筒凹陷15a、25a的參考壁協(xié)同操作。在圖7a至7e中,該參考壁示意地用附圖標記70指示的虛線標示。
[0094]圖7a是夾持在前后夾持桿FC、RC之間(但是在這個階段沒有被加緊)的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后端部TP的示意圖。包括調節(jié)元件51、52以及配準銷31、32配置的前夾持桿FC的構造與已經(jīng)在前面描述的構造類似。
[0095]在圖7a的視圖中,調節(jié)元件71至74是不起作用的(或在“零位置”),即未處于張緊條件下的后夾持桿RC通常抵接滾筒凹陷15a、25a各自的壁70(用作參考壁)。后夾持桿RC在張緊操作期間沿相應的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在有限范圍上自由地移動離開參考壁70,位移的容許方向再次平行于圖7a中的軸線。在圖7a的視圖中,后夾持桿RC占據(jù)所謂的張緊-釋放位置。
[0096]圖7b示出在施加名義張緊力(通過附圖標記Fo指示的白色箭頭示意地示出)的條件下后夾持桿RC已經(jīng)移動的狀態(tài)。結果,印刷版被置于張緊條件(張緊后的印版在這種情形中用附圖標記P*標示)。自由移動的后夾持桿RC因此位移至張緊位置(或“名義張緊位置”)。在圖7b示出的示例中(與圖6b中示出的示例類似),名義張緊位置與應用至后夾持桿RC的名義張緊力Fo和通過張緊后的印刷版P*產(chǎn)生的最終反作用力Fr (這種反作用力Fr在圖7b中用虛線箭頭示意地示出)之間的平衡對應。[0097]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類似,印刷版P的張緊優(yōu)選以氣動方式執(zhí)行。同樣,確保通過在印刷版的整個寬度上作用并施加張緊力的整個后夾持桿RC的快速移動實現(xiàn)印刷版的張緊非常有利。后夾持桿的快速移動再次保證張緊力沿印刷版P的整個寬度和長度適當?shù)胤植迹纱藢е掠∷鍼的均勻的且基本上是彈性的伸長。
[0098]一旦已經(jīng)達到圖7b中示意地示出的平衡,后夾持桿RC被保持在名義張緊位置。如圖7c所示,這通過移動調節(jié)元件71至74使得它們的調節(jié)構件71a至74a與參考壁70抵接來實現(xiàn)。因此與第一實施例對比,將認識到,后夾持桿RC不是通過專用的鎖定裝置被鎖定在印版滾筒15、25上,但是得益于與參考壁70抵接的調節(jié)元件71至74被保持在合適位置。一旦調節(jié)元件71至74已經(jīng)移動到抵接參考壁70,則施加在后夾持桿RC上的氣動壓力可以被抑制。
[0099]由調節(jié)元件71至74的位置限定的,名義張緊位置(對于每個印刷版P和每個印版滾筒15、25可以是不同的),被設定并存儲作為后夾持桿RC的參考位置。在第二實施例中,調節(jié)元件71至74的位置尤其被存儲用于隨后的后夾持桿RC的位置校正和精細調節(jié)。
[0100]隨后,一旦全部印刷版已經(jīng)被夾持并張緊在它們相應的印版滾筒上,則執(zhí)行張緊后的印刷版P*的印刷配準的合適測量,與前面的第一實施例一樣,即通過印刷可以評價和測量印刷配準中的變量的樣品紙張。轉換為調節(jié)元件71至74的相應的位置調節(jié)的后夾持桿RC的位置的合適校正由印刷配準的這些測量結果得出。換句話說,后夾持桿RC的與目標印刷配準對應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被確定。
[0101]然而,在作出后夾持桿RC的位置的任何調節(jié)之前,印刷版P返回至非張緊狀態(tài),如圖7d至示意地示出的。這通過首先致動氣動系統(tǒng),將調節(jié)元件71至74移動回到“零位置”(其參考位置已經(jīng)在之前被存儲,如上所述)完成,由此在抑制施加至后夾持桿RC的氣動壓力之后使得后夾持桿RC自由并允許其移動回到其張緊-釋放位置。
[0102]與圖6a至6e中示出的第一實施例相比,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再次張緊印刷版之后,必須執(zhí)行后夾持桿RC的位置校正。如圖7e示意地示出的,通過施加張緊力Ft至后夾持桿RC,相應地張緊印刷版,該張緊力Ft正常情況下大于初始的名義張緊力Fo以便允許調節(jié)后夾持桿RC的位置(除非在校正之后與名義伸長相比要求印刷版P的較短伸長)。這引起后夾持桿RC移動至校正位置(即,允許調節(jié)元件71至74的位置調節(jié)的張緊位置)。隨后調節(jié)元件71至74被移動至之前已經(jīng)確定的它們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一旦這已經(jīng)完成,則可以抑制施加在后夾持桿RC上的氣動壓力,由此經(jīng)由位置被校正的調節(jié)元件71至74引起后夾持桿RC抵接參考壁70。結果,后夾持桿RC被保持在用作夾持桿RC的新的參考位置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
[0103]再次假定已經(jīng)正確地對所有的印刷版作出這些調節(jié),則印刷機將被正確地設定以實現(xiàn)想要的目標印刷配準。這就是說,同樣地,通過再次測量張緊后的印刷版P*的印刷配準和確定是否仍然需要校正可以重復上面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遵循上面參考圖7a至7e描述的相同的過程??梢灾貜拖嚓P的校正步驟,直到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匹配。
[0104]在不脫離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fā)明的上述多個實施例作出多種調整和/或改進。
[0105]例如,有利地,進一步確定每個印版滾筒15、25的圓柱圓度輪廓,該圓柱圓度輪廓對于每個印版滾筒15、25是唯一的并且依賴于印版滾筒15、25和其在印刷機中的安裝和驅動的機械特性,并且基于(或考慮)將要安裝印刷版P的印版滾筒15、25的圓柱圓度輪廓將印刷圖像成像到印刷版P上。此處,尤其希望的是,可以通過在印刷版開始期間補償這種非均勻性消除印版滾筒轉動中的最終不均勻性,即通過調節(jié)印刷圖像以抵消這些不均勻性。
[0106]本文中所用的附圖標記的列表
[0107]I同步型多色膠版印刷機
[0108]2進料臺
[0109]3a傳送滾筒
[0110]3b傳送滾筒(可選地用作壓印滾筒,用于未圖示的可選的附加印刷組)
[0111]3c傳送滾筒
[0112]4可選的干燥/固化單元
[0113]5包括一對保持和驅動多個間隔開的夾具桿的鏈的鏈夾具系統(tǒng)5
[0114]6具有多個交付疊層的紙張交付站
[0115]7干燥/固化系統(tǒng)
[0116]10膠布滾筒(三段的滾筒/正面?zhèn)?
[0117]13上墨單元(具有雙上墨源/正面?zhèn)鹊乃膫€上墨單元)
[0118]15印版滾筒(四個印版滾筒/正面?zhèn)?
[0119]15a印版滾筒15的滾筒凹陷
[0120]20膠布滾筒(三段的滾筒/反面?zhèn)?
[0121 ]23上墨單元(具有雙上墨源/反面?zhèn)鹊乃膫€上墨單元)
[0122]25印版滾筒(四個印版滾筒/反面?zhèn)?
[0123]25a印版滾筒25的滾筒凹陷
[0124]100支撐上墨單元13的可移動上墨印版版臺(正面?zhèn)?
[0125]200支撐上墨單元23的可移動上墨印版版臺(反面?zhèn)?
[0126]P印刷版
[0127]P*張緊后的印刷版
[0128]LP印刷版P的前端部
[0129]TP印刷版P的后端部
[0130]Pa在印刷版P前部和橫向鄰接的前端部LP處的配準穿孔(右手邊)
[0131]Pb僅在印刷版P前部鄰接的前端部LP處的配準穿孔(左手邊)
[0132]FC用于夾持印刷版P的前端部LP的前夾持桿
[0133]O前夾持桿FC的樞轉點
[0134]RC用于夾持印刷版P的后端部TP的后夾持桿(也用作印版張緊裝置)
[0135]Fo施加至后夾持桿的名義張緊力(圖6b)
[0136]Fr在到達平衡之后張緊印刷版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圖6b)
[0137]Ft校正之后所施加的張緊力(圖6e)
[0138]300印刷版盒保持裝置(用于在印版滾筒15或25上安裝印刷版P)
[0139]320可以在圍繞印版滾筒15、25纏繞印刷版期間壓靠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的可移動的壓棍[0140]31設置在前夾持桿FC處用于與配準穿孔Pa協(xié)同操作的配準銷(圓形輪廓)
[0141]31a用于檢測與配準穿孔Pa的正確匹配抵靠的配準銷31的傳感器
[0142]32設置在前夾持桿FC處用于與配準穿孔Pb協(xié)同操作的配準銷(矩形輪廓)
[0143]32a用于檢測與配準穿孔Pb的正確匹配抵靠的配準銷32的傳感器
[0144]41前夾持桿FC的夾持裝置
[0145]410夾持裝置41的可移動夾持元件
[0146]42后夾持桿RC的夾持裝置
[0147]420夾持裝置42的可移動夾持元件
[0148]45用于(在張緊印刷版之后)以機械方式將后夾持桿RC鎖定到印版滾筒15、25上合適位置的鎖定裝置
[0149]51用于前夾持桿FC (右手邊)的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0]52用于前夾持桿FC (左手邊)的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1]61用于設定后夾持桿FC(右手邊外側)的參考位置以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2]62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右手邊中央)的參考位置以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3]63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左手邊中央)的參考位置以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4]64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左手邊外側)的參考位置以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5]70用于(與調節(jié)元件71至74協(xié)同操作的)后夾持桿RC的位置調節(jié)的滾筒凹陷15a,25a的參考壁
[0156]71與參考壁70協(xié)同操作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右手邊外側)的參考位置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7]71a調節(jié)元件71的調節(jié)構件(例如帶螺紋的部分)
[0158]72與參考壁70協(xié)同操作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右手邊中央)的參考位置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59]72a調節(jié)元件72的調節(jié)構件(例如帶螺紋的部分)
[0160]73與參考壁70協(xié)同操作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左手邊中央)的參考位置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61]73a調節(jié)元件73的調節(jié)構件(例如帶螺紋的部分)
[0162]74與參考壁70協(xié)同操作用于設定后夾持桿RC (在左手邊外側)的參考位置及其精細調節(jié)的調節(jié)元件(例如螺紋或螺絲元件)
[0163]74a調節(jié)元件74的調節(jié)構件(例如帶螺紋的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在多色膠版印刷機的印版滾筒(15、25)上安裝和調節(jié)印刷版(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a)將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夾持在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中; b)圍繞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卷繞印刷版(P); c)將印刷版(P)的后端部(TP)夾持在印版滾筒(15、25)的后夾持桿(FC)中,后夾持桿(RC)能夠在施加張緊力的情況下移動并且在夾持印刷版(P)的后端部(TP)之后占據(jù)張緊-釋放位置(圖6a ;圖7a); d)通過施加名義張緊力(Fo)至后夾持桿(RC)而張緊印刷版(P),由此引起后夾持桿(RC)從張緊-釋放位置(圖6a ;圖7a)移動至名義張緊位置(圖6b ;圖7b); e)將名義張緊位置設定和存儲作為后夾持桿(RC)的參考位置(圖6c;圖7c); f)測量張緊的印刷版(P*)的印刷配準; g)將張緊的印刷版(P*)的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對比并確定與該目標印刷配準對應的后夾持桿(RC)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 h)釋放印刷版(P,圖6d;圖7d)的張緊; i)在再次張緊印刷版(P)之前(圖6d)或之后(圖7e)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定為后夾持桿(RC)的新的參考位置;和 j)如果必要,重復步驟f)至i)直到測量后的印刷配準與目標印刷配準匹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i)包括在再次張緊印刷版(P)之前通過施加張緊力(Ft)至后夾持桿(RC)而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定為后夾持桿(RC)的新的參考位置,由此引起后夾持桿(RC)移動至新的參考位置(圖6e)。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在步驟d)和i)的張緊印刷版(P)之后將后夾持桿(RC)鎖定到印版滾筒(15、25)的合適位置上,和在步驟h)的釋放印刷版(P)的張緊之如解鎖后夾持桿(RC)。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使用兩個或更多個,優(yōu)選四個,與后加持桿(RC)抵接的調節(jié)元件(61至64)執(zhí)行在步驟e)和i)中后加持桿(RC)的參考位置的設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i)包括通過施加張緊力(Ft)至后夾持桿(RC)而再次張緊印刷版(P),由此在將之前確定的校正后的張緊位置設定為后夾持桿(RC,圖7a)的新的參考位置之前引起后夾持桿(RC)移動至校正位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在步驟e)和i)的設置后夾持桿(RC)的參考位置之后將后夾持桿(RC)保持到印版滾筒(15、25)的合適位置上,和在步驟h)的釋放印刷版(P)的張緊之前使得后夾持桿(RC)能夠自由移動。
7.如權利要求1、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使用安裝在后夾持桿(RC)上的兩個或多個,優(yōu)選四個,調節(jié)元件(71至74)執(zhí)行在步驟e)和i)中后加持桿(RC)的參考位置的設定,所述調節(jié)元件(71至74)與印版滾筒(15、25)的參考壁(70)協(xié)同操作。
8.如權利要求4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調節(jié)元件(61至64;71至74)是遠程可調節(jié)的機動調節(jié)元件,例如機動螺絲元件。
9.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印版滾筒(15、25)的整個后夾持桿(RC)的快速移動而執(zhí)行印刷版(P)的張緊,所述后夾持桿(RC)在印刷版(P)的整個寬度上作用并施加張緊力。
1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氣動方式執(zhí)行印刷版(P)的張緊。
1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名義張緊位置是與施加至后夾持桿(RC)的名義張緊力(Fo)與通過張緊后的印刷版(P*,圖6b ;圖7b)產(chǎn)生的最終反作用力(Fr)之間的平衡對應的位置。
12.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a)中的夾持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包括下列步驟: al)調節(jié)印版滾筒(15、25)的轉動位置以匹配用于安裝印刷版(P,圖5a)的限定的轉動位置; a2)打開印版滾筒的前夾持桿(FC)以接收印刷版(P)的前端部(LP);a3)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定位印刷版(P)使得印刷版的前端部(LP)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和前夾持桿(FC,圖5b)展現(xiàn)限定的位置和取向; a4)將印刷版(P)的前端部(LP)插入印版滾筒(15、25,圖5b)的前夾持桿(FC)中;和 &5)閉合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0,由此夾持印刷版(?,圖5(3)的前端部(1^)。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a)中的夾持印刷版(P)的前端部(LP)還包括下列步驟:在步驟b)的卷繞印刷版(P)之前在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和印刷版(P)之間插入一個或多個底層。
14.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a3)中的印刷版(P)相對于印版滾筒(15.25)的定位包括提供包含印刷版(P)的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以及將印刷版盒保持裝置(300)緊鄰印版滾筒(15、25,圖5a-5e)安裝。
1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前夾持桿(FC)設有配準銷(31、32)用于與設置在印刷版(P)的前端部(LP)處的對應的配準穿孔(Pa、Pb)協(xié)同操作,配準銷(31、32)每一個具有設計用以指示印刷版(P)的配準穿孔(Pa、Pb)與配準銷(31、32)的精確配合抵接的至少一個傳感器元件(31a、32a),和 其中,在步驟a)中的夾持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包括下列步驟: 將印刷版(P)的前端部(LP)插入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中直到印刷版(P)的配準穿孔(Pa、Pb)抵接設置在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上的配準銷(31、32);和在通過傳感器元件(31a、32a)反饋的印刷版(P)的配準穿孔(Pa、Pb)抵接配準銷(31、32)之后閉合印版滾筒(15、25)的前夾持桿(FC)。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與成像在印刷版(P)的印刷圖像配準中提供配準穿孔(Pa、Pb),在印刷版(P)上成像印刷圖像之后并且與印刷版(P)上的印刷圖像的位置相關地穿孔配準穿孔(Pa、Pb)。
17.如權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將印刷版的前端部(LP)插入到前夾持桿(FC)中包括相對于前夾持桿(FC)的口部以限定的相對位置定位印刷版(P)的前端部(LP)。
1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的圍繞印版滾筒(15、25)卷繞印刷版(P)包括當印版滾筒轉動時使印刷版(P)壓靠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印版滾筒轉動時使印刷版(P)壓靠印版滾筒(15.25)的圓周是通過使用壓輥(320,圖5d)執(zhí)行的。
2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將印刷版(P)安裝在印版滾筒(15、25)上之前預彎曲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后端部(TP),印刷版(P)的前端部(LP)和后端部(TP)每一個展現(xiàn)限定的彎曲角度。
2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c)的夾持后端部(TP)之前印刷版(P)的后端部(TP)自動地插入后夾持桿(RC)中。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后夾持桿(RC)移動至縮回位置,由此在完成圍繞印版滾筒(15、25)卷繞印刷版(P)之后允許印刷版(P)的后端部(TP)進入后夾持桿(RC)的口部。
2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在將印刷版(P)安裝在印版滾筒(15、25)上之前,還包括下列步驟: 確定印版滾筒(15、25)的圓柱圓度輪廓,該圓柱圓度輪廓對于印版滾筒(15、25)是唯一的并且取決于印版滾筒(15、25)和其在印刷機中安裝和驅動的機械特性;和 基于將要在其上安裝印刷版(P)的印版滾筒(15、25)的圓柱圓度輪廓將印刷圖像成像到印刷版(P)上。
2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多色膠版印刷機是包括將墨傳遞至共同膠布滾筒(10、20)的多個印版滾筒(15、25)的類型,并且其中對于每個印版滾筒(15、25)執(zhí)行步驟a)至j)。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印刷版(P)安裝到相應的印版滾筒(15、25)上之后,每個印刷版(P)相對于相應的印版滾筒(15、25 )的位置和取向對于全部印刷版(P)和印版滾筒(15、25)是相同的。
26.如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多色膠版印刷機是用于紙張或卷筒紙材料的同步正反面印刷的同步型膠版印刷機(圖1A、1B、2)。
【文檔編號】B41F27/12GK103648780SQ201280030130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邁克爾·漢斯, 帕特里克·克萊斯, 沃爾克馬爾·羅爾夫·施威茨基 申請人:柯尼格及包爾公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