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i)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中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液晶單元中,這樣的液晶顯示裝置是例如用于根據常黑模式對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進行驅動的液晶顯示裝置,(ii)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以及(iii)涉及一種用于驅動液晶顯示裝置的程序。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如字處理機或計算機屏幕的領域。近來,這樣的液晶顯示裝置用于電視屏幕已經快速地普及開來。大多數液晶顯示裝置都采用TN(扭曲向列液晶)模式。當傾斜地觀看時,液晶顯示裝置就分別產生容易降低對比度及容易反轉灰度等級特性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近來,VA(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引起了人們的注意。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單元配置成使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的向列型液晶和垂直整齊排列層可以結合在一起。值得指出的是,具有這樣配置的液晶顯示裝置在未經審查的日本專利公報2002-202511的
圖1和圖2中,或在已經審查的日本專利公報2947350的圖38、圖42和圖44中公開了。
當不提供電壓時,根據從垂直整齊排列層得出的控制力,液晶顯示裝置中液晶單元的液晶分子關于基底表面垂直整齊排列。相反,當提供電壓時,根據關于基底表面傾斜形成的電場,液晶分子傾斜地整齊排列。這就使得穿過液晶單元的光具有一個延遲(相位反差),該延遲隨供電電壓而變化。值得指出的是,對位于液晶單元兩側的偏振片的吸收軸進行布置,使其互相垂直。因此,在偏振片輸出側上的入射光變成橢圓偏振光,該橢圓偏振光隨液晶單元引起的延遲而變化。由于這個原因,入射光的一部分穿過偏振片。這就使得可以根據供電電壓來控制從偏振片出射的光,從而可以實現灰度顯示。
根據這樣的配置,當沒有供電電壓時,由于整齊排列層附近的液晶分子幾乎都是垂直整齊排列,所以在對比度方面就可能產生明顯的改善,同時,也可能在視角特性方面具有優(yōu)勢。
同時,通常,液晶顯示裝置具有比CRT(陰極射線管)或其他顯示裝置慢的響應速度。由于灰度過渡,在相應于普通幀頻率(60Hz)的一個重寫時間段(16.7msec)內,有時不能完成響應。在這種情況下,采用了一種方法,其中驅動信號是已調制及驅動的,以利于從當前灰度到目標灰度的過渡,從而改善響應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這種方法的液晶顯示裝置在已審查的日本專利公報2650479中已經公開。
根據該方法,例如,在根據上升驅動實現從當前幀FR(k-1)到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的情況下,其中的上升驅動使灰度增加,在象素上施加一個電壓,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目標灰度的過渡。更準確地說,就是將具有比表示目標幀FR(k)圖象數據D(I,J,k)的電壓電平高的電壓施加到象素上。反之,在根據衰減驅動實現從當前幀FR(k-1)到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的情況下,其中的衰減驅動使灰度降低,在象素上施加一個電壓,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目標灰度的過渡。更準確地說,就是將具有比表示目標幀FR(k)圖象數據D(I,j,k)的電壓電平低的電壓施加到象素上。
結果,當發(fā)生灰度過渡時,與從一開始就施加表示目標幀FR(k)圖象數據D(I,j,k)的電壓電平的情況下的亮度等級相比,象素的亮度等級更加快速地變化,并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內幾乎達到相應于目標幀FR(k)圖象數據D(I,j,k)的亮度等級。這就確保了即使當液晶的響應速度慢時,也可以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的響應速度。
然而,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和常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類似于其他液晶的僅僅易于灰度過渡,可能會導致圖象惡化并導致不能完全改善響應速度。
發(fā)明概述本發(fā)明是鑒于前述的問題通過下述內容而完成的,(i)通過持續(xù)研究,努力實現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和常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分別改善響應速度和防止圖象的惡化,和(ii)通過發(fā)現“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當導致幾乎都垂直整齊排列的液晶分子發(fā)生傾斜時,彼此的響應速度大大不同的多個區(qū)域共存于一個象素中,這樣使得(i)由于存在過亮現象,使顯示質量徹底惡化,或者(ii)由于存在下述的角度響應,不考慮將灰度設定為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等級,在若干幀中,灰度沒有達到一個期望的灰度級?!痹谶@種情況下,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i)一種例如垂直整齊排列模式和常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盡管具有多個響應速度彼此大大不同的區(qū)域的液晶顯示裝置共存于一個受驅動的象素中,但該方法還是可以改善響應速度并防止圖象的惡化,(ii)一種這樣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以及(iii)一個程序。
為了實現前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中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a)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使有利于從當前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過渡,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步驟(b)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預定的第一組合,該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沒有超過表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不小于第二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c)當當前的灰度預期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相應于第一組合,而預期的目標灰度和下一灰度的組合不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步驟(a)之前,用預定的第一灰度替代期望的目標灰度;和(d)當當前灰度和前一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步驟(a)之前,用通過當前的灰度過渡達到的預定第二灰度替代當前灰度。
這里,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中,當沒有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關于基底幾乎垂直地整齊排列。在液晶單元中,響應于施加到象素電極上的電壓,產生與基底表面相傾斜的電場。在產生傾斜電場的象素電極的附近范圍(稱為第一區(qū)域)中,該傾斜的電場使液晶分子以一個角度傾斜地排列整齊,該角度隨施加的電壓而改變。由于液晶的連續(xù)性,在遠離象素電極的范圍(成為第二區(qū)域)中的液晶分子以相同角度傾斜地排列整齊。
在液晶單元中,第二區(qū)域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這就使得第二區(qū)域中的響應速度具有比第一區(qū)域慢的趨勢。尤其是,當(i)第二區(qū)域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與基底平行的排列方向的平面內分量)沒有確定下來時,及(ii)方向和傾斜角都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時,與排列方向已經確定而僅僅需要確定傾斜角的情況相比,各個區(qū)域的響應速度之差就變得非常大。
假若這樣,在校正步驟中,當有利于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小于第二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的灰度超出了第一偏差,因此,導致用戶察覺到過亮現象。同時,當有利于響應速度快的象素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沒有超出表示第二目標灰度的第一偏差時,就發(fā)生了下面的現象。也就是,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不小于第二偏差。以下,這種現象稱為角度響應。在這種情況下,在促進灰度過渡之后,將響應速度快的象素區(qū)域中的灰度降低到期望的目標灰度。由于這個原因,全部象素的灰度都降低了,這樣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用戶可以覺察到黑跡。
換句話說,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無論如何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等級,都會產生過亮現象或黑跡。
相反,根據具有前述配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當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期望目標校正步驟(第一校正步驟)之前,就由第一灰度代替期望的目標灰度,并且在下一個校正步驟(第二校正步驟)之前,就由第二灰度代替當前灰度。
由于預先確定了第一灰度,使得期望的目標灰度和下一個灰度的組合不符合不考慮下一個灰度的第一組合,則有可能在第二校正步驟中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等級為如下等級,即過亮現象和角度響應都不發(fā)生。同樣,盡管期望的目標灰度和下一個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灰度,但直到確定下一個灰度之后的灰度,即,通過第一和第二灰度過渡,達到期望的灰度是可能的。
結果,在試圖通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實現灰度過渡到期望灰度的配置中,盡管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灰度過渡到使得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有可能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的程度。這就保證能夠實現具有較高顯示質量的液晶顯示裝置。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另一種驅動方法,代替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可以配置成進一步包含如下步驟即在校正步驟之前,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將預定第一值與期望的目標灰度相加的步驟;以及在校正步驟之前,當當前灰度和一個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從當前灰度中減去預定第二值的步驟。
在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進行的灰度過渡符合第一組合的情況下,當試圖促進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進行灰度過渡時,就發(fā)生了角響應。由于這個原因,象素亮度達到目標亮度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相反,根據上述的配置,當判斷出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進行的灰度過渡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校正步驟之前,就在第二計算步驟中從當前灰度中減去第二值。由此,與沒有實現第二計算步驟的情況相比,就更有利于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的目標灰度進行灰度過渡,從而確保了縮短象素達到目標灰度的時間。
結果,在打算通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實現達到期望灰度的灰度過渡的配置中,盡管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達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速度的等級的情況相比,更可能抑制過亮現象產生的程度。這就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進一步地,在校正步驟之前實現第二計算步驟。由于這個原因,盡管不考慮沒有經過第二計算步驟處理過的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從當前灰度中減去第二值,但有利于進行灰度過渡的等級還是隨前述沒有經過第二計算步驟處理過的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而變化。因此,有可能促進降低灰度,例如不增加電路尺寸或計算數量,通過實現第二計算步驟,,促進響應速度慢并需要大量校正的灰度過渡發(fā)生是可能的。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中,其中有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步驟(a)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的目標灰度進行灰度過渡,(b)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會引起顯示質量惡化的第一組合時,按照期望的目標校正和下一個校正來調節(jié)校正,使得由于各個區(qū)域中不同響應速度產生的顯示質量的惡化得到降低。
在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象素中的情況下,當促進灰度過渡的等級設定成對于一個區(qū)域最優(yōu)時,這樣的等級對于其他區(qū)域就不是最優(yōu)的。因此,當試圖基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時,(i)因為太有利于灰度過渡,就使發(fā)生過亮現象的區(qū)域出現在象素中,或(ii)因為沒有完全促進灰度過渡,則響應時間增加,且黑跡等產生。這使得顯示質量惡化。
相反,根據本發(fā)明的配置,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引起顯示質量惡化的預定第一組合時,分別實現期望的目標校正步驟及下一個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
因此,通過第一和第二校正步驟,而不是通過單一的校正步驟實現了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由于這個原因,在基于單一校正步驟,試圖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程度是可能的。這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a)校正裝置,用于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用于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的目標灰度進行灰度過渡,(b)判斷裝置,用于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預定的第一組合,該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沒有超出表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的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的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出第一偏差;(c)第一替換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將期望的目標灰度替換成預定的第一灰度,這樣使得不考慮下一個灰度,期望的目標灰度和下一個灰度的組合不符合第一組合,該裝置還用于將第一灰度提供給所述校正裝置;以及(d)第二替換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將當前灰度替換成當前灰度將要達到的預定第二灰度,第二灰度,以及將第二灰度提供給所述校正裝置。
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可以基于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該方法包含前述的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由于這個原因,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速度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黑跡發(fā)生的情況相比,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程度是可能的。這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另一種驅動裝置的特征在于取代第一和第二替換裝置,包含第一計算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將預定的第一值與期望的目標灰度相加,還用于將相加的結果提供給所述校正裝置;以及第二計算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的灰度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從當前灰度中減去預定的第二值,還用于將減法計算的結果提供給所述校正裝置。
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可以基于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該方法包含前述的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由于這個原因,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就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達到期望的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產生黑跡的情況相比,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程度是可能的。這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由于具有這個配置,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由于各個區(qū)域中響應速度的差別導致顯示質量惡化的第一組合時,在調整步驟中調整目標期望校正步驟和下一個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
這樣,通過兩個校正步驟,而不是通過單一的校正步驟實現了象素的灰度過渡。由于這個原因,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的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的程度是可能的。這確保實現了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為了全面了解本發(fā)明的本質和優(yōu)點,應該結合相關附圖詳細描述參考資料。
附圖簡述圖1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調制驅動處理部分中主要部分的方塊圖,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2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主要部分的方塊圖。
圖3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中象素配置的電路圖。
圖4是示出不提供電壓的情況的模式圖,圖4示出了圖象顯示裝置中的液晶單元。
圖5是示出提供電壓的情況的模式圖,圖5示出了圖象顯示裝置中的液晶單元。
圖6是示出象素電極附近區(qū)域的平面圖,圖6示出了液晶單元的配置。
圖7是示出響應速度分別是快或是慢的區(qū)域在液晶單元中如何分布的注釋圖。
圖8是示出當不利于灰度過渡時,每個區(qū)域中亮度和用于驅動象素的圖象數據如何分別隨時間而變化的曲線圖,圖8示出了關于該實施例,一個比較性實例的圖象顯示裝置的操作。
圖9是示出在驅動液晶單元的過程中,當促進灰度過渡,使其響應于一個幀施加的電壓時,每個區(qū)域的亮度、象素的亮度和用于驅動象素的圖象數據如何分別隨時間而變化的曲線圖,圖9示出了圖8所示的比較性實例的圖象顯示裝置的另一種操作。
圖10是示出當促進灰度躍遷過渡達到無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時,每個區(qū)域的亮度、象素的亮度和用于驅動象素的圖象數據如何分別隨時間而變化的曲線圖,圖9示出了圖8所示的比較性實例的圖象顯示裝置的另一種操作。
圖11是示出面板溫度為20攝氏度的情況下,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說明性圖表。
圖12是示出面板溫度為15攝氏度的情況下,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說明性圖表。
圖13是示出面板溫度為10攝氏度的情況下,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說明性圖表。
圖14是示出面板溫度為5攝氏度的情況下,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說明性圖表。
圖15是示出每個區(qū)域的亮度、象素的亮度和用于驅動象素的圖象數據如何分別隨時間而變化的曲線圖,圖15示出了根據該實施例的圖象顯示裝置的操作。
圖16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方塊圖,圖16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
圖17是示出每個區(qū)域的亮度、象素亮度和用于驅動象素的圖象數據如何分別隨時間而變化的圖表,圖17示出了圖象顯示裝置的操作。
圖18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方塊圖,圖18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
圖19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方塊圖,圖19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
圖20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方塊圖,圖20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
圖21是示出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變化實例的方塊圖。
圖22是示出圖象顯示裝置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方塊圖,圖22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
圖23是示出象素電極的透視圖,圖23示出了液晶單元的另一種配置。
圖24是示出象素電極附近情況的平面圖,圖24示出了液晶單元的又一種配置。
圖25是示出象素電極的透視圖,圖25示出了液晶單元的再一種配置。
圖26反向電極是分別示出象素電極和相對極性電極的透視圖,圖26示出了液晶單元的又一種配置。
圖27是示出象素電極的平面圖,圖27示出了液晶單元的再一種配置。
實施例詳述[第一實施例]下面參考圖1到圖15的描述涉及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更準確地說,根據本發(fā)明,在圖象顯示裝置1中,盡管驅動了垂直整齊排列模式和常黑模式的液晶單元,但還可能實現(i)改善響應速度,和(ii)防止圖象的惡化。
圖象顯示裝置1的面板11(液晶顯示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a)具有以矩陣方式排列的從PIX(1,1)到PIX(n,m)的象素的象素陣列2,(b)數據信號線驅動電路3,其驅動象素陣列2的從SL1到SLn的數據信號線,及(c)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其驅動象素陣列2的從GL1到GLn的掃描信號線。圖象顯示裝置1進一步包括(d)控制電路12,其將控制信號分別施加到驅動電路3和4上,及(e)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驅動裝置),其響應于所施加的圖象信號,相對于將要施加到控制電路12上以促進灰度過渡的圖象信號,來執(zhí)行調制操作。注意,這些電路都是根據從電源電路13接收到的電源來進行操作的。
下面的描述涉及整個顯示裝置1及其操作的示意性配置。這要放在詳細描述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的配置之前。為了方便,例如,類似第i條數據信號線SLi,僅僅當指定一個位置時,才用附加的圖或表示位置的字母字符作為參考。另外,當不必確定位置或已給出類名時,省略表示位置的字符作為參考。
象素陣列2包括多條數據信號線SL1到SLn(這里,有n條數據信號線)、多條掃描信號線GL1到GLm(這里,有m條掃描信號線),這些掃描信號線分別與數據信號線SL1到SLn交叉。當假設任意整數i都落在1到n的范圍內,并且任意整數j都落在1到m的范圍內時,為數據信號線Sli和掃描信號線GLj的每個組合提供象素PIX(i,j)。
根據本實施例,象素PIX(i,j)位于由兩相臨數據信號線SL(i-1)和Sli及兩相臨掃描信號線GL(j-1)和GLj定義的區(qū)域中。
象素PIX(i,j),例如圖3所示,包括(i)場效應晶體管SW(i,j),作為開關裝置,其柵極端子與掃描信號線GLj相連,而漏極端子與數據信號線Sli相連,及(ii)象素電容Cp(i,j),其一個電極(后述的象素電極121a)與場效應晶體管SW(i,j)的源極端子相連。象素電容Cp(i,j)的另一電極(后述的反向極性電極121b)與公共電極線相連,該公共電極線對于全部象素PIX是公共的。象素電容Cp(i,j)由液晶電容CL(i,j)和輔助電容Cs(i,j)組成,該輔助電容根據需要添加。
當在象素PIX(i,j)中選擇出掃描信號線GLj時,場效應晶體管SW(i,j)就接通了。這就使得已經施加到數據信號線Sli上的電壓施加到象素電容Cp(i,j)上。此后,掃描信號線GLj的選擇期間結束,場效應晶體管SW(i,j)斷開。在斷開期間,象素電容Cp(i,j)保持一個前任電壓。當場效應晶體管SW(i,j)斷開的同時,該前任電壓與跨接施加到象素電容Cp(i,j)的電壓一致。注意,液晶的透射率隨將要施加到液晶電容CL(i,j)上的電壓而變化。由此,當選擇出掃描信號線GLj及將電壓施加到數據信號線Sli上時,其中該電壓是隨將要施加到象素PIX(i,j)上的圖象數據D而變化,就有可能根據圖象數據D而改變象素PIX(i,j)的顯示狀態(tài)。
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采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體單元,該液體單元作為液晶單元。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體單元中,當沒有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關于基底幾乎垂直地整齊排列,根據施加到象素PIX(i,j)的液晶電容CL(i,j)上的電壓,相對于液晶分子的排列垂直整齊排列狀態(tài),液晶分子被傾斜地整齊排列。這樣的液晶單元用于常黑模式,在該模式中,當沒有施加電壓時,實現黑屏。
為了更具體,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象素陣列2包括垂直整齊排列模式(VA模式)的液晶單元111(液晶顯示裝置),和位于液晶單元111兩側上的偏振片112和113。
液晶單元111包括(i)TFT(薄膜晶體管)基底111a,該基底具有相應于各個象素PIX的象素電極121a,(ii)具有反向電極121b的相對的基底111b,和(iii)液晶層111c,該層由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的向列型液晶構成,并由基底111a和111b緊密地保持。注意,本實施例的圖象顯示裝置1可以實現彩色顯示,相對的基底111b具有對應于各個象素PIX的色彩的彩色濾色片(沒有示出)。
TFT基底111a進一步具有液位于晶層111c一側表面上的垂直整齊排列層122a。同樣,相對的基底111b具有位于液晶層111c一側表面上的垂直整齊排列層122b。當在電極121a和121b之間沒有施加電壓時,這種配置使位于基底111a和111b之間的液晶層111c上的液晶分子M關于基底111a和111b表面幾乎垂直地整齊排列。
相反,當在電極121a和121b之間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M從液晶分子M的主軸指向法線方向的狀態(tài)變化到液晶分子M以一個傾斜角度排列的狀態(tài),該傾斜角度隨由此施加的電壓而變化(參見圖5)。注意,除了需要特殊區(qū)分的情況,基底111a和111b的法線方向和面內方向將僅僅分別稱為法線方向和面內方向。這是因為基底111a和111b彼此互相面對。
注意,本實施例的液晶單元111是多域排列的液晶單元。控制該液晶單元111,使得每個象素PIX都分為多個域,并使得排列的方向,即,液晶分子M響應于施加電壓的傾斜排列的方向(排列方向的面內分量),施加的電壓在域與域之間互不相同。
更準確地說,如圖6所示,象素電極121a包括一組突出123,具有條紋圖案,具有曲折的截面形狀,并具有鋸齒形面內形狀,使其以充分的直角彎曲。反向電極121b包括狹縫123b(開口部分沒有電極形成的區(qū)域),具有條紋圖案,具有鋸齒形內面,使其以充分的直角彎曲。在一組突出123a和狹縫123b之間的間距設定成一個預定的距離。通過在象素電極121a上涂覆感光樹脂,接著根據照相平版印刷術制作如此涂覆上的感光樹脂來形成該組突出123a。分別通過在基底111a和111b上形成ITO(氧化銦錫)薄膜、在ITO薄膜上涂覆光敏抗蝕劑、曝光和顯影、以接著蝕刻電極圖形,形成電極121a和121b。通過在形成反向電極121b期間,按照相應于狹縫123b的區(qū)域形成圖形并除去,以生成狹縫123b。
注意,在該組突出123a的附近范圍內,排列液晶分子,使其與該組突出123a的斜面相垂直。進一步,在施加電壓期間,該組突出123a附近范圍內的電場傾斜,使其與該組突出123a的斜面相平行。由于這樣會導致液晶分子的每個主軸都傾斜到垂直電場的方向,所以液晶分子在傾斜于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排列。進一步,由于液晶的連續(xù)性,遠離該組突出123a的斜面的液晶分子也在與該組突出123a斜面附近范圍內液晶分子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
以同樣的方式,在施加電壓期間,與基底表面傾斜的電場產生于狹縫123b邊緣附近的范圍內,該邊緣表示狹縫123b和反向電極121b之間的界限。這就導致液晶分子在與基底表面傾斜的方向上排列。進一步,由于液晶的連續(xù)性,邊緣附近的液晶分子也在與邊緣附近的液晶分子相同的方向上排列。
這里,假設在該組突出123a中的每一個和狹縫123b中,就是在兩相鄰拐角部分C之間的部分,稱為線部分。在該組突出123a的線部分123a和與狹縫123b相鄰線部分123b之間的區(qū)域中,在排列方向內的液晶分子的面內分量和從線部分L123a到線部分L123b方向內的液晶分子的面內分量相同。
注意,該組突出123a中的每一個和狹縫123b都在拐彎部分C以充分的直角彎曲。這就使得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在象素PIX內分為四個,因此導致在象素PIX內形成域D1到D4,所述域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彼此互不相同。
同時,設置圖4中所示的偏振片112和113,使偏振片112的吸收軸AA112能夠垂直于偏振片113的吸收軸AA113(參見圖6)。進一步,設置圖4所示的偏振片112和113,使各自的吸收軸AA112和AA113與各個域D1到D4內排列方向上的液晶分子的面內分量處于45度角上(參見圖6)。注意,作為互相垂直的吸收軸AA112和AA113一個實例,圖4示出了吸收軸AA112平行于圖4的層表面以及吸收軸AA113垂直于圖4的層表面的情況。換句話說,吸收軸AA112和AA113可以旋轉90度,即,吸收軸AA112可以垂直于圖4的層表面,而吸收軸AA113可以平行于圖4的層表面。
在前述的象素陣列2中,當在象素電極121a和反向電極121b之間施加一個電壓時,如圖5所示,液體單元111中的液晶分子就按照基底法線方向的角度進行排列,這個角度隨這樣施加的電壓而變化。這就使穿過液晶單元111的光延遲,該延遲隨這樣施加的電壓而變化。
注意,設置偏振片112和113,使偏振片112的吸收軸AA112垂直于偏振片113的吸收軸AA113。這就使入射到輸出側偏振片(例如,偏振片112)上的光變成橢圓偏振光,該橢圓偏振光隨液晶單元111引起的延遲而變化,這樣,入射光就部分地穿過偏振片(偏振片112)。這樣,響應于如此施加的電壓,就有可能控制從偏振片112出射光的總量,因此確保實現灰度顯示。
進一步,如前所述,在液晶單元111中,在象素內形成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互不相同的域D1到D4。由此,即使由于從屬于一個域(例如,域D1)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的平行方向上觀察液晶分子111,因而液晶單元沒有使傳輸的光延遲的情況下,殘留域(這里,域D2到D4)中的液晶分子可以使傳輸的光發(fā)生延遲。這使各個域可以彼此進行光學補償。結果,就有可能當傾斜地觀看液晶單元111,改善顯示質量,從而確保擴大視角。
相反,當在象素電極121a和反向電極121b之間沒有施加電壓時,如圖4所示,液晶單元111中的液晶分子處于垂直整齊排列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即,當沒有施加電壓時)時,從法線方向入射到液晶單元111上的光沒有因各個液晶分子而產生的延遲,因此可保持偏振狀態(tài)穿過液晶單元111。這使入射到輸出側偏振片(這里,例如,偏振片112)上的光變成線性偏振光,該線性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充分平行于偏振片112的吸收軸AA112,因此導致該光不能穿過偏振片112。結果,象素陣列2不能顯示黑色。
這樣,在本實施例的象素陣列2中,在象素電極121a和反向電極121b之間施加一個電壓,產生一個其方向傾斜于基底表面的電場,從而使液晶分子傾斜地排列。于是,有可能根據將要施加到象素電極121a上的電壓電平而改變象素PIX的透射率,從而確保實現灰度顯示。
同時,圖2所示的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提供給每條掃描信號線GL1到GLm一個信號,例如電壓信號,表示掃描信號線是否在選擇期間內。根據例如,由控制電路12提供的如時鐘信號GCK或啟動脈沖信號GSP的定時信號,通過施加表示掃描信號線是否在選擇期間的信號,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改變掃描信號線GLj。這使得可以響應于預定的定時,順序地選擇各個掃描信號線GL1到GLm。
響應于預定的定時,數據信號線驅動電路3實現圖象數據D的采樣,這些圖象數據以分時方式施加到各個象素PIX,從而提取經過這樣采樣的圖象數據D。數據信號線驅動電路3還通過各個數據信號線SL1到SLn,提供輸出信號給各個相應于掃描信號線GLj的象素PIX(1,j)到PIX(n,j),該輸出信號隨各個圖象數據D而變化,該掃描信號線是由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選擇的。
注意,數據信號線驅動電路3根據由控制電路12施加的例如時鐘信號SCK和啟始脈沖信號SSP的定時信號,確定輸出信號的上述采樣定時和輸出定時。
在象素PIX(1,j)到PIX(n,j)中,當選擇了相應的掃描信號線GLj時,分別根據將要施加到相應數據信號線SL1到SLn上的輸出信號,來控制將要施加到象素電極121a上的電壓電平。這就使得可以控制各個象素PIX(1,j)到PIX(n,j)的透射率,從而確定各自的亮度。
注意,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順序地選擇掃描信號線GL1到GLm。于是,象素陣列2的全部象素PIX(1,1)到PIX(n,m)都可以設定成具有各自的圖象數據D所指示的亮度,從而確保更新將由象素陣列2顯示的圖象。
在圖象顯示裝置1中,可以以幀為單位(以全屏幕為單位)傳輸從圖象信號源S0施加到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的圖象信號DAT??蛇x的,可以為由一個幀分成的多個場的每個場傳輸圖象信號DAT。下面的描述涉及一個實例,即為多個場的每個場傳輸圖象信號DAT。
更準確地說,在該實施例中,為一個幀分成的多個場的每個場(例如,為每兩個(2)場)傳輸從圖象信號源S0施加到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的圖象信號DAT。
更具體地,例如,當通過圖象信號線VL將圖象信號DAT傳輸到圖象顯示裝置1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時,圖象信號源S0為特定的場傳輸全部圖象數據,此后,為下一個場傳輸圖象數據。這樣,圖象信號源S0為各個場以分時方式傳輸圖象數據。
場由多條水平線構成。例如,在一個特定的場中,通過圖象信號線VL,為特定的水平線傳輸全部的圖象數據,此后,為下一個將要傳輸的水平線傳輸圖象數據。這樣,以分時的方式為各個水平線傳輸圖象數據。
在本實施例中應該注意的是,一個幀由兩個場組成。在構成一個幀的水平線之中,偶數編號水平線的圖象數據在一個偶數場中傳輸。奇數編號水平線的圖象數據在一個奇數場中傳輸。進一步,當傳輸相應于一條水平線的總量的圖象數據時,圖象信號源S0也以分時方式驅動圖象信號線VL。這就使得可以以一個預定順序連續(xù)地傳輸各個圖象數據。
例如,在液晶電視的情況中,圖象信號源S0相當于調諧器部分,該部分選擇電視廣播信號的信道,并輸出由此選擇的該信道的電視廣播信號。例如,在由例如電腦的外部設備上顯示一個圖象信號的液晶監(jiān)視器的情況中,圖象信號源S0相當于信號處理部分,該部分處理來自外部設備的圖象信號,并輸出由此處理過的監(jiān)視器信號。
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如圖1所示,包括(i)幀存儲器31,其存儲相應于一個幀的總量的圖象數據,該圖象數據通過輸入端T1提供,和(ii)調制處理部分32,其完成校正步驟,在該步驟中,根據兩個圖象數據來對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進行調制,使得有利于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進行灰度過渡,并在該步驟中,還通過輸出端T2,輸出由此調制過的圖象數據(校正圖象數據)。該兩個圖象數據分別是(a)將通過輸入端T1施加的、期望目標幀FR(k)的第一圖象數據,和(b)施加到與第一圖象數據所施加的象素相同的象素PIX(i,j)上的第二圖象數據,第二圖象數據是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其是從幀存儲器31中讀出的。注意,通過輸出端T2輸出的圖象數據DAT2施加到圖2所示的控制電路12上。數據信號線驅動電路3響應于校正圖象信號DAT2驅動各個象素PIX(i,j)。
由于這個原因,即使當液晶單元111的響應速度慢時,通過加強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有可能使象素PIX(i,j)的亮度在較短的時間段內達到目標灰度(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表示的灰度)。
關于包括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體單元并采用促進灰度過渡而驅動液晶單元的圖象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已經進行了研究,從而實現了顯示質量的改善。本發(fā)明人發(fā)現,(i)當減少垂直整齊排列模式液晶單元中幾乎垂直整齊排列的液晶分子時,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象素PIX(i,j)中,和(ii)這種情況下,無論將促進灰度躍遷過渡設定為什么等級,(a)都會發(fā)生過亮現象而導致顯示質量惡化,或(b)都會發(fā)生角響應而導致象素PIX(i,j)在一些幀中不能達到目標灰度值,因此,非常嚴重地惡化了顯示質量。考慮到這種情況,本發(fā)明人獲得了圖象顯示裝置1,包括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參見圖1),從而改善象素PIX(i,j)的響應速度,而不會發(fā)生過亮現象。
更具體地說,由于前面已經描述過了,根據本實施例的象素陣列2,采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作為液晶單元111,該液晶單元111用于常黑模式,在該模式中,在不施加電壓時實現黑屏。如前面已經描述過的,在液晶單元111中,一組突出123a附近區(qū)域(參見圖7中A1表示的區(qū)域)中和區(qū)域(參見圖7中A2表示的區(qū)域)中的液晶分子受傾斜電場影響,液晶分子傾斜地進行排列。相反,在遠離一組突出123a的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和狹縫123b以一個方向傾斜,該方向將在區(qū)域A1和A2(此后,稱為區(qū)域A)中的液晶分子排列之后確定下來。這是由于液晶的連續(xù)性。這樣使得區(qū)域B的響應速度慢于區(qū)域A的響應速度。
注意,即使在區(qū)域B中,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排列方向的面內分量)已經確定下來時,各個區(qū)域A和B中的響應速度之差相對較小。然而,當在象素電極121a上沒有施加電壓時,無論液晶分子屬于哪個域,各個區(qū)域A和B中的液晶分子都幾乎垂直地進行排列,而排列方向還沒有確定下來。即使在象素電極121a上施加電壓的情況下,當這樣的電壓與下述情況同樣小時,即,用于實現至多32灰度級灰度顯示的電壓施加到能夠實現256灰度級顯示的象素陣列2上的情況下,排列方向沒有確定下來的液晶分子仍然保持在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中。由于這些保持的液晶分子沒有確定的排列方向,所以在所施加的電壓上升之后,就分別確定排列方向和它的傾斜角度。結果,與因為排列方向已經確定下來而僅僅需要確定傾斜角度的液晶分子相比,響應速度變慢了。
在適于實現256灰度級顯示的象素陣列2中,類似于灰度從不超過32灰度級變化到超過32灰度級的灰度過渡,在從電極121a和121b之間施加一個低電壓的狀態(tài)開始增加液晶分子傾斜角度的情況下,與當前灰度級是一個超過32灰度級的灰度級(例如,參見圖8)的情況相比,區(qū)域A和B中的響應速度之差急劇地變大了。注意,圖8是示出下面內容的曲線圖,(i)相應于從0灰度級到96灰度級驅動象素PIX(i,j)的情況的圖象數據D,和(ii)各個區(qū)域A和B中的亮度TA和TB。還要注意,亮度是標準化的,因此分別符合圖8到圖10、圖15和圖17所示的它的亮度(這里,是一個96灰度級亮度的實例)。
在該情況下,如圖9所示,當促進灰度過渡到這樣一個等級,例如達到區(qū)域B中亮度TB的目標灰度(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表示的灰度)時,區(qū)域A中的亮度TA就大大超過它的目標灰度。盡管用戶很難觀察到過亮現象并認識該現象,但因為由區(qū)域A占領的區(qū)域小于全部象素PIX(i,j)所占的區(qū)域,還是會使在區(qū)域A中的過亮現象被觀察到并被認識為過亮現象。
相反,如圖10所示,當控制促進灰度過渡到這樣一個等級,就是即使當區(qū)域A的亮度TA超過了它的目標灰度,用戶也還是不能觀察到并認識到過亮現象時,區(qū)域B中的亮度TB在隨后的幾個幀中不能達到它的目標灰度。結果,當觀察到全部象素PIX(i,j)時,象素PIX(i,j)的亮度T在隨后的幾個幀中從其目標值下降。這就使圖象顯示裝置1的用戶可以察覺到它作為黑跡。在本說明中,這個現象稱為角響應,該現象中,即使灰度過渡是有利于驅動象素PIX(i,j)的,但因為象素中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的響應速度是完全不同的,象素PIX(i,j)的灰度在隨后幾個幀中還是不能達到目標灰度。
這樣,在響應速度完全不同的區(qū)域共存的情況下,過亮現象或角響應發(fā)生在這樣一個配置中,在該配置中,根據圖象數據D(i,j,k)和D(i,j,k-1),而不需要校正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和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來促進灰度過渡。
注意,在發(fā)生角響應的情況下的顯示質量比發(fā)生過亮現象的情況下下降的少。在下面沒有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的配置中,促進灰度過渡不能提供幫助,而只能被控制達到這樣一個等級,即,不發(fā)生過亮現象的等級。這就使象素PIX(i,j)的顯示灰度在隨后的幾個幀中從目標灰度下降。
相反,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包括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該部分校正將施加到調制處理部分32的圖象數據D(i,j,k)和D(i,j,k-1),從而控制(抑制)角響應。
更準確地說,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包括判斷處理部分41,該部分完成一個判斷步驟;第一替換處理部分42(第一替換裝置,和調節(jié)裝置),該部分完成第一替換步驟;判斷結果幀存儲器43以及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4(第二替換裝置,和調節(jié)裝置),該部分完成第二替換步驟。判斷處理部分41判斷分別通過輸入端T1和幀存儲器31施加的圖象數據D(i,j,k)和D(i,j,k-1)的組合是否符合特定的預定組合,該預定組合相應于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當期望目標幀FR(k)的判斷結果F(i,j,k)表示該組合符合特定組合(在判斷真實的情況下)時,第一替換處理部分42輸出一個預定的第一值C1給調制處理部分32,替換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判斷結果幀存儲器43存儲相應于一個幀的總量的期望目標幀FR(k)的判斷結果F(i,j,k)。當從判斷結果幀存儲器43中讀出的當前幀FR(k-1)的判斷結果F(i,j,k-1)是真時,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4輸出一個預定第二值C2給調制處理部分32,替換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
注意,特定組合(發(fā)生角響應的區(qū)域)符合一個組合,該組合中,象素中的各個液晶分子的響應速度彼此大大地不同。根據這個組合,當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不需要校正圖象數據D(i,j,k)和D(i,j,k-1)而生成時,假設(i)發(fā)生過亮現象,或(ii)發(fā)生角響應,這樣以致于象素PIX(i,j)的顯示灰度在至少隨后的幾個幀中變小。
根據本實施例,將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設置成例如一個組合(i)當有利于灰度過渡到這樣一個等級,即區(qū)域A中達到的灰度沒有超過區(qū)域A中目標灰度的1 10%的這樣一個等級時,使區(qū)域B中的的至少三個(3)幀的達到灰度達到它的目標灰度,和(ii)當有利于灰度過渡到這樣一個等級,即區(qū)域B中的少于三個(3)幀的達到灰度達到它的目標灰度的這樣一個等級時,使區(qū)域A中達到的灰度超過區(qū)域A中目標灰度的110%。
還要注意,第一值C1是預先設定的,這樣以致于不考慮下一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和圖象數據D(i,j,k+1)的組合不符合該特定組合。
注意,第二值C2是預先設定成一個灰度的,該灰度是在有利于灰度從在先幀FR(k-2)到當前幀FR(k-1)進行灰度過渡的情況下,當將在先幀FR(k-2)的圖象數據D(i,j,k-2)替換成第一值C1時,前述象素PIX(i,j)的邊界區(qū)域B達到的灰度。
根據本實施例,進一步提供一個溫度傳感器34,用于測量圖象顯示裝置1面板11的溫度。判斷處理部分41根據溫度傳感器34測量的溫度而改變特定組合。本實施例的調制處理部分32改變灰度過渡達到的等級,該灰度過渡是根據溫度傳感器34測量的溫度而進行的。
由于具有這個配置,即使當液晶單元111的響應速度變化且發(fā)生角響應的區(qū)域由此產生變化時,判斷處理部分41也能夠沒有任何問題地判斷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進行的灰度過渡是否屬于特定組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即使當由于面板溫度的波動以及適當的有利于發(fā)生灰度過渡的等級由此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響應速度變化時,調制處理部分32也能夠沒有任何問題地促進灰度過渡到這樣一個等級,如適合實際面板溫度的等級。
本實施例的調制處理部分32包括LUT(查找表)51。該LUT51響應于輸入的、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組合,存儲將輸出的校正圖象數據D2(i,j,k)。由于這個原因,即使由于小尺寸電路,不可能計算出用于相應于具有高精確度的每個組合的近似公式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根據具有相對小尺寸電路的輸入圖象數據D(i,j,k-1)和D(i,j,k)的組合而精確地輸出數據。
注意,通過將多個相應于圖象數據D(i,j,k-1)和D(i,j,k)的全部組合的數據存儲到LUT51中,可得出圖象數據D2(i,j,k),及輸出符合輸入組合的數據(校正圖象數據D2(i,j,k))。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更準確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降低LUT51所需的存儲容量,(i)LUT51中存儲的達到灰度不用于全部的組合,而是限制在預定的組合,和(ii)調制處理部分32根據內插計算操作得出校正圖象數據D2(i,j,k)。因為這個原因,調制處理部分32包括計算電路52,該電路(i)相應于LUT51中存儲的每個組合,內插校正圖象數據,和(ii)相應于圖象數據D(i,j,k-1)和D(i,j,k)的組合計算校正圖象數據D2(i,j,k)。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都分別分成八個區(qū)域。為組合存儲校正圖象數據,該組合包含(i)成為八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兩端的九個圖象數據D(i,j,k),和(ii)成為八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兩端的九個圖象數據D(i,j,k-1)。
本實施例包括多個LUT51,這樣以致于響應于溫度傳感器34而改變校正圖象數據D2(i,j,k)。在得出校正圖象數據D2(i,j,k)期間,計算電路52響應于溫度傳感器34而開關并選擇LUT51。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調制處理部分32包括四個LUT51,分別對應于5、10、15和20攝氏度,計算電路52響應于溫度傳感器34而開關并選擇LUT51。注意,計算電路52會通過僅僅參考LUT51就得出校正圖象數據D2(i,j,k),其中該LUT51的溫度接近溫度傳感器34指示的溫度(實際面板溫度)的溫度。換句話說,計算電路52會得出校正圖象數據D2(i,j,k),通過(i)參考兩個LUT51,它們的溫度接近實際面板溫度的溫度和(ii)在根據兩個LUT51計算出的兩個校正圖象數據之間進行內插操作。注意,圖11到圖14分別示出了在圖象數據D可以顯示256灰度的情況下(即,8位圖象數據D的情況下),校正圖象數據D2(i,j,k)的數值,這些數值對應于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期望目標當前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各個組合。
在刪除了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的圖象顯示裝置的一個比較性實例中,實驗證明,發(fā)生角響應的區(qū)域對于圖11到圖14中的每個溫度,相應于由虛線圍起來的區(qū)域X和由虛線圍起來的區(qū)域Y。注意,可能根據測量到的亮度察覺到圖11到圖14中區(qū)域Y中角響應的發(fā)生,但是,在區(qū)域Y中,角響應發(fā)生至這樣一個等級,即用戶不會察覺到顯示質量的惡化。相反,在區(qū)域X中,由于角響應,用戶察覺到了顯示質量的惡化。
例如,可以根據存儲信息的LUT來判斷是否是特定組合,例如,判斷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每個組合是否符合區(qū)域X或區(qū)域Y。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減小電路的尺寸,判斷處理部分41確定一個組合符合特定組合,僅僅當(i)圖象數據D(i,j,k-1)小于閾值T1,(ii)圖象數據D(i,j,k)落入預定范圍內,以及(iii)圖象數據D(i,j,k-1)小于圖象數據D(i,j,k)時。
本實施例的判斷處理部分41根據面板的溫度而改變組合是否符合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判斷。在當前面板溫度不小于15攝氏度的情況下,當分別滿足0≤D(i,j,k-1)<32,16≤D(i,j,k)<96及D(i,j,k-1)<D(i,j,k)時,確定組合成為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進一步,在當前面板溫度小于15攝氏度的情況下,當分別滿足0≤D(i,j,k-1)<32,32≤D(i,j,k)<160及D(i,j,k-1)<D(i,j,k)時,確定組合成為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值C1設定為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上限值(閾值32灰度)。第二值C2設定成與第一值C1(32灰度)相等。在調制處理部分32的LUT51中,用于使PIX(i,j)的區(qū)域B(參見圖7)具有第一值C1的校正圖象數據D2(i,j,k)存儲在相應于D(i,j,k-1)=C2的存儲區(qū)域中。
由于具有這個配置,當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進行的灰度過渡相應于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判斷處理部分41指示第一替換處理部分42,用第一值C1替換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
由于這個原因,例如,如圖10,當施加了引起象素PIX(i,j)的灰度從0過渡到96的發(fā)生并使其保持在96灰度級的圖象信號DAT時,判斷處理部分41輸出表示真的判斷結果F(i,j,k)給第一替換處理部分42。結果如圖15所示,在期望的目標幀FR(k)中,調制處理部分32(i)接收,0灰度,作為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以及(ii)接收,32灰度(=C1),作為期望的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如圖15中D2所指示的,調制處理部分32有利于灰度從0過渡到32。注意,因為從0灰度到32灰度的灰度過渡落入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內,則當調制處理部分32促進灰度過渡,從而使圖7所示的區(qū)域B變成32灰度時,區(qū)域A中的灰度大大超過了32灰度。這就使全部的象素PIX(i,j)都超過32灰度。然而,如前所述,灰度過渡將不會被用戶作為過亮察覺到,因為期望目標幀FR(k)的實際圖象數據D(i,j,k)具有96灰度。
同時,判斷結果幀存儲器43累計判斷結果F(i,j,k),并仍然存儲在下一個幀FR(k+1)中。在下一個幀FR(k+1)中,判斷結果F(i,j,k)作為當前幀FR(k)的判斷結果F(i,j,k)輸出到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4。這樣,在下一個FR(k+1)中,期望目標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按照原狀施加到調制處理部分32,當前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替換成第二值C2。于是,在圖15的情況下,調制處理部分32校正期望目標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從而促進從32灰度到96灰度進行過渡。
注意,幀FR(k)中的驅動操作使從幀FR(k)到幀FR(k+1)進行的灰度過渡遠離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這樣,幀FR(k)終端的象素PIX(i,j)就處于一個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各個區(qū)域A和B中的響應速度之間幾乎不存在差別,即,當適當地促進發(fā)生灰度過渡時,可以實現一個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在象素PIX(i,j)中既不發(fā)生過亮現象也不發(fā)生角響應,且區(qū)域B可以以一個足夠的速度進行響應。于是,在幀FR(k+1)中,當根據校正圖象數據D2(i,j,k+1)來驅動象素PIX(i,j)時,象素PIX(i,j)的亮度就能夠達到它的目標灰度(96灰度),而沒有任何過亮現象和任何黑跡發(fā)生。
這樣,當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進行的灰度過渡符合(屬于)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中的灰度過渡時,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調節(jié)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使其箝位于初步灰度過渡。更準確地說,調節(jié)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B的灰度,使其達到接近于這樣一個灰度(i)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指示的灰度,及(ii)不會引起全部象素PIX(i,j)的顯示灰度重大變化的灰度。
由于這個原因,不同于圖9所示的情況,沒有發(fā)生過亮現象。更進一步,與圖10所示的情況相比,可以縮短象素PIX(i,j)的響應時間,從而抑制黑跡的發(fā)生。圖15涉及灰度從0灰度過渡到96灰度的情況。相反,在幀FR(k)中,不考慮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灰度,促進灰度過渡,這樣使圖7所示的區(qū)域B中的灰度達到第一值C1。因此,類似從0灰度到32灰度的過渡,在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灰度接近于第一值C1的情況下,很可能幀FR(k)中象素PIX(i,j)的亮度超過圖象數據D(i,j,k)。
即使在這個情況下,在沒有配備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的配置中,與促進灰度過渡到象素PIX(i,j)具有前面同樣響應速度的等級的情況相比,發(fā)生過亮現象的總量大大地抑制住了。進一步,在該情況下,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灰度接近于第一值C1,并且是一個相對低的灰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值C1設定成32灰度,該32灰度是這樣的完全黑灰度,該灰度小于常規(guī)伽瑪設定(例如,2.2)中白色亮度的1%。因此,即使發(fā)生這樣的過亮現象,對于用戶來說,也是很難作為過亮現象察覺到該灰度的。從上述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上述配置確保了顯示質量,該顯示質量完全類似于沒有配備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情況下的顯示亮度,并進一步確保提高了響應速度。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相應于存儲在LUT51中的圖象數據D(i,j,k-1)和D(i,j,k)的組合,第一值C1設定成在校正圖象數據值(0、16、32、……255,在圖11到圖14中)中的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上限值。注意,不考慮隨后而來的灰度,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上限值是一些灰度之中最小的一個灰度,這些灰度,即沒有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屬于)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這確保了避免在大部分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中發(fā)生過亮現象。
另外,上面的描述涉及這樣的情況(i)第二值C2設定成與第一值C1相等,和(ii)用于使PIX(i,j)的區(qū)域B(參見圖7)具有第一值C1的校正圖象數據D2(i,j,k)存儲在調制處理部分32的LUT51中相應于D(i,j,k)=C2的存儲區(qū)域中。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該情況。例如,可以配置成這樣(i)用于使全部PIX(i,j)具有第一值C1的校正圖象數據D2(i,j,k)存儲在調制處理部分32的LUT51中相應于D(i,j,k)=C2的存儲區(qū)域中,和(ii)第二值C2設定成一個灰度(例如,24灰度),該灰度是校正圖象數據D2(i,j,k)使PIX(i,j)的區(qū)域B具有的灰度。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二灰度過渡期間,即,在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4將當前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灰度替換成第二值C2期間,發(fā)生細微的角響應,但卻可以完全避免過亮現象的發(fā)生。
(第二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已經涉及這樣的情況(i)當判斷該區(qū)域為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就替換成期望目標幀FR(k)中的一個恒定值(第一值C1),以及(ii)當前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替換成下一幀FR(k+1)中另一恒定值(第二值C2)。在每個幀FR(k)和FR(k+1)中,調節(jié)有利于灰度過渡的每個等級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在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由于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的響應速度互不相同而導致顯示質量惡化的預定組合的情況下,與當對促進期望目標灰度過渡的等級和促進下個灰度過渡的等級都進行調節(jié)(調節(jié)步驟)從而降低圖象質量的惡化時,可以獲得類似的效果。
更準確地說,在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一個象素中的情況下,當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等級設定成對于一個區(qū)域是最優(yōu)的時候,這個等級對于其他區(qū)域卻不是最優(yōu)的。這樣,當試圖通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時,(i)因為太有利于灰度過渡,所以在象素中出現發(fā)生過亮現象的區(qū)域,(ii)因為不完全有利于灰度過渡,所以就發(fā)生了響應速度增加以及黑跡等現象。這就引起顯示質量惡化。
然而,由于具有上述的配置,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預定組合時,該預定組合由于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的響應速度互不相同而使顯示質量惡化,分別調節(jié)有利于期望目標灰度過渡的等級和有利于下一個灰度過渡的等級。
通過這樣調節(jié)有利于期望灰度過渡的等級和有利于下一個灰度過渡的等級,就實現了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過渡。與通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試圖實現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情況相比,盡管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上述第一組合,這種情況確保了降低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將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等級設定成使響應速度等于本實施例的響應速度。這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本實施例涉及另一種調節(jié)方法,在該方法中,當判斷該區(qū)域為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在當前幀FR(k)中,(i)將預定值α加到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上,和(ii)在下個幀FR(k+1)中,從當前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中減去預定值β。
也就是說,如圖16所示,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a具有類似于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的配置,除了第一和第二計算處理部分45和46(第一和第二計算裝置,和調節(jié)裝置)分別代替第一和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2和44。當判斷處理部分41輸出的判斷結果F(i,j,k)指示為真時,第一計算部分45將值α加到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上(第一計算步驟,和調節(jié)步驟)。當判斷結果幀存儲器43輸出的判斷結果F(i,j,k-1)指示為真時,第二計算部分46從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中減去值β(第二計算步驟,和調節(jié)步驟)。
注意,更可取的是,在不發(fā)生過亮現象的范圍內盡可能大地設定值α和β。根據本實施例,不發(fā)生過亮現象的范圍設定為這樣一個范圍,區(qū)域A中將要達到的灰度不超過目標灰度的110%。值α和β的具體示例如下所述。
當圖象數據D(i,j,k)能夠表示265灰度級時,值α滿足-16<α<16。更可取的是滿足2<α<16。更可取的是滿足4<α<12。值β滿足2<β<16。更可取的是滿足2<β<12。更可取的是滿足4<β<8。注意,在象素PIX中,響應速度快的區(qū)域A和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B中的響應速度之差變得更大。當值α設定為一個正數時,幀FR(k)的灰度過渡就太有利了。當區(qū)域A和區(qū)域B之間的透射率之差由此變大而達到一個不能接受的等級時,值α就設定成滿足-16<α<0。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當判斷該區(qū)域為幀FR(k)中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第二計算部分46就從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中減去值β,從而提高在下一個幀FR(k+1)中促進灰度過渡的等級。
由于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則幀FR(k+1)中區(qū)域B(參見圖7)的灰度不能達到目標灰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輸出適合于當區(qū)域B中的灰度已經達到目標灰度時的校正圖象數據D2(i,j,k)時,,象素PIX(i,j)的灰度在隨后幾個幀中從目標灰度驟降。
相反,根據上述配置,當在幀FR(k)中判斷出該灰度過渡是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中的灰度過渡時,(i)第一計算部分45就把上述范圍內的值α加到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上,和(ii)第二計算部分46提高下一個幀FR(k+1)中促進灰度躍遷過渡的等級。
這里,假設值α設定為8灰度,值β設定為6灰度。當如圖10施加一圖象信號DAT時,該圖象信號引起象素PIX(i,j)發(fā)生0到96的灰度過渡,并接著保持96灰度,判斷處理部分41輸出指示為真的判斷結果F(i,j,k)給第一計算處理部分45。于是,如圖17所示,(i)施加0灰度到調制處理部分32作為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ii)施加104灰度(=96+α)到調制處理部分32作為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這使調制處理部分32可以促進發(fā)生從0灰度到104灰度的灰度過渡,如圖17中D2所指示的。
由于從0灰度到104灰度的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如前面所述,在將灰度調節(jié)到如此等級,即實現單一促進級過渡的情況下,如圖10所示,如果將灰度過渡的促進抑制到沒有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的話,就會發(fā)生角響應,使其會作為黑跡被圖象顯示裝置1的用戶察覺到。
相反,根據本實施例,在幀FR(k+1)中,幀FR(k)的判斷結果F(i,j,k)為真。這使第二計算部分46輸出90(=96-β)灰度,作為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還使調制處理部分32促進灰度從90灰度過渡到96灰度。
因此,在象素PIX(i,j)中,引起黑跡的區(qū)域中的灰度,即,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B中的灰度由促進灰度過渡得以提高,并早于圖10所示的配置達到目標灰度(96灰度)。
這樣,根據本實施例,幀FR(k)的灰度過渡使全部象素PIX(i,j)的顯示灰度,即,相應區(qū)域A和B中顯示灰度的平均值接近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下個幀FR(k+1)的灰度過渡使區(qū)域B中的顯示灰度提高到圖象數據D(i,j,k)指示的灰度。于是,盡管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仍然有可能避免發(fā)生角響應。
在上述配置中,計算處理部分46不調節(jié)校正圖象數據D2(i,j,k),而調節(jié)將要施加到調制處理部分32上的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因此,盡管計算處理部分46從圖象數據D(i,j,k-1)中減去值β,該β值設定成落入前述范圍內,但校正圖象數據D2(i,j,k)的調節(jié)寬度還是隨相應圖象數據D(i,j,k)和D(i,j,k-1)而變化。該調節(jié)寬度分別與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無關。于是,不增加電路的尺寸,可能調節(jié)屬于較低灰度級的灰度。也就是說,可能將灰度級中需要較大校正的校正圖象數據D2(I,j,k)調節(jié)為大于灰度級中需要較小校正的校正圖象數據。
(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涉及一種配置,該配置中,在灰度從前一幀到當前幀過渡期間,象素PIX(i,j)的響應不夠的情況下,即使當從當前幀到期望目標幀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如圖1所示的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停止其角響應防范處理。
更準確地說,如圖18所示,根據本實施例,加上圖1所示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的配置,根據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b包括(i)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該部分比較當前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期望目標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和(ii)判斷結果幀存儲器62,該存儲器存儲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的判斷結果F2(i,j,k)直到下個幀(k+1)。當圖象數據D(i,j,k-1)和D(i,j,k)的組合符合預定組合時,由于象素PIX(i,j)響應的不足,即使當有利于發(fā)生灰度過渡時,通過上述預定組合,象素PIX(i,j)的灰度也不能完全下降,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輸出指示為真的判斷結果F2(i,j,k)。另外,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輸出指示為假的判斷結果F2(i,j,k)。同時,當從判斷結果幀存儲器62讀出的幀FR(k-1)的判斷結果F2(i,j,k)指示為真時,代替判斷處理部分41配置的判斷處理部分41b(判斷裝置)輸出指示為假的判斷結果F(i,j,k)。這與灰度過渡是否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無關。
當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的灰度級低于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的灰度級時,即,例如,當促進亮度降低的灰度過渡(衰減)時,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輸出指示為真的判斷結果F2(i,j,k)。
在從在先幀FR(k-2)到當前幀FR(k-1)進行的灰度過渡期間,在即使當有利于灰度過渡時,象素PIX(i,j)的灰度也沒有完全下降的情況下,即使當圖象數據D(i,j,k-1)指示引起響應速度之間大差別的灰度時,即,即使當圖象數據D(i,j,k-1)指示一個灰度,例如,符合如圖7所示的沒有確定排列方向的液晶分子保持在區(qū)域B的情況時,如圖7所示的區(qū)域A和B中響應速度之差仍然很小。這是因為事實上,排列方向已經確定下來了。這確保了即使當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避免發(fā)生角響應。
同時,當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完成角響應防范處理,從而用第一值C1取代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時,驅動象素PIX(i,j),從而使其達到第一值C1,而不是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這樣,在響應速度差小且沒有角響應防范處理不通過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而完成的情況下,當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完成角響應防范處理時,很有可能使象素PIX(i,j)達到目標灰度的時間加長。
相反,根據本實施例,在從在先幀FR(k-2)到當前幀FR(k-1)進行灰度過渡期間,在即使有利于發(fā)生灰度過渡時,象素PIX(i,j)的灰度也沒有完全下降的情況下,即使從幀FR(k-1)到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判斷處理部分41b輸出指示為假的判斷結果F(i,j,k)。這是因為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在幀FR(k-1)期間,將指示為真的F2(i,j,k-1)存儲在判斷結果幀存儲器62中。這樣,驅動象素PIX(i,j),從而使其達到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類似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之外區(qū)域的情況。這確保了避免由于不必要的角響應防范處理使象素PIX(i,j)達到目標灰度花很多時間。
上述描述涉及在實現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實施的灰度過渡衰減的情況下,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輸出指示為真的F2(i,j,k)的情況。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期間,由于象素PIX(i,j)響應的不足,即使當有利于發(fā)生灰度過渡時,象素PIX(i,j)的灰度也不能完全下降的情況下,假若提供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輸出指示為真的判斷結果F2(i,j,k),也能夠獲得類似的效果。
例如,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可以輸出指示為真的判斷結果F2(i,j,k),在下面的情況下(i)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衰減下來,和(ii)圖象數據D(i,j,k-1)和圖象數據D(i,j,k)之差不小于一個預定值。
由于具有這個配置,即使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衰減下來,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的角響應防范處理也會受到阻礙。在下面情況下,(i)圖象數據D(i,j,k-1)和D(i,j,k)之差小,和(ii)假設關于灰度過渡,調制處理部分32的有利性使象素PIX(i,j)以一個足夠快的速度進行響應。這確保了避免了由于不必要的角響應防范處理而使象素PIX(i,j)達到目標灰度花費很長時間。
(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涉及一種配置,該配置中,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上加到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上。更具體地說,如圖19所示,除了圖16所示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a的配置,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c包括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和判斷結果幀存儲器62,它們都類似于第三實施例中所述。進一步,類似于第三實施例,配備判斷處理部分41b代替判斷處理部分41。
注意,根據第二實施例,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完成角響應防范處理,從而在下個幀FR(k+1)期間減少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而因此增加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等級。于是,很有可能在幀FR(k+1)期間,象素PIX(i,j)的灰度越過目標灰度(圖象數據D(i,j,k+1)),從而當盡管角響應沒有發(fā)生而完成角響應防范處理時,使其作為過亮現象被用戶察覺到。
相反,在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c中,類似第三實施例,在從在先幀到當前幀進行的灰度過渡期間,象素PIX(i,j)的響應不夠的情況下,即使當從當前幀到期望目標幀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停止角響應防范處理。這確保了避免不必要的角響應防范處理,因此可以避免過亮現象的發(fā)生。
(第五實施例)注意,在第三和第四實施例中,判斷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期間響應不足是否發(fā)生,并接著存儲判斷結果直到下個幀FR(k+1)?;谶@樣的存儲操作,判斷在從在先幀FR(k-2)到當前幀FR(k-1)進行的灰度過渡期間,響應不足是否已經發(fā)生。
相反,本實施例涉及一種配置,該配置中(i)存儲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直到幀(k+2),該幀在下個幀(k+1)之后,和(ii)進行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幀FR(k-2)的圖象數據D(i,j,k-2)之間的比較,從而判斷是否發(fā)生響應不足的現象。該配置可以分別應用到第三和第四實施例中。為方便起見,下面的描述涉及應用到第三實施例的配置的情況。
更準確地說,如圖20所示,根據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d具有與第三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b基本相同的配置,除了提供一個幀存儲器31d,該存儲器存儲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直到下個幀FR(k+1)之后的幀FR(k+2),并代替存儲幀FR(k)圖象數據D(i,j,k)的幀存儲器31,該存儲器存儲直到下個幀FR(k+2)的圖象數據。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一個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d,該部分將從幀存儲器31d中讀出的幀FR(k-2)的圖象數據D(i,j,k-2)與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相比較,該部分替代將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與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相比較的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
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d輸出指示為真的判斷結果F2(i,j,k),當圖象數據D(i,j,k-2)和D(i,j,k-1)的組合符合一個預定組合時,通過該預定組合,即使當有利于發(fā)生灰度過渡時,由于象素PIX(i,j)的響應不足,象素PIX(i,j)的灰度還是不能完全下降。另外,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d輸出指示為假的判斷結果F2(i,j,k)。
進一步,在本實施例中,省略了判斷結果幀存儲器62,不管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當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d的判斷結果F2(i,j,k)指示為真時,判斷處理部分41b輸出指示為假的判斷結果F(i,j,k)。除了根據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和幀FR(k-2)的圖象數據D(i,j,k-2)進行該判斷操作以外,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d以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方式進行判斷。幀存儲器31d會(i)將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的信息總量減少到響應不足判斷處理部分61d的判斷操作可以沒有任何問題地完成的這樣一個等級,和然后(ii)存儲這樣減少的圖象數據D(i,j,k-1)直到下個幀FR(k+1)。例如,幀存儲器31d會存儲幀FR(k-1)的圖象數據D(i,j,k-1)的若干位(例如,8位中的6位),直到下個幀FR(k+1)。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在判斷出象素PIX(i,j)的響應不足已經在從幀FR(k-2)到幀FR(k-1)的灰度過渡期間發(fā)生的情況下,即使當從幀FR(k-1)到幀FR(k)的灰度響應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還是會停止角響應防范處理。類似第三實施例,這確保了避免不必要的角響應防范處理,從而可以避免響應時間延長的現象。
如圖21所示,根據本實施例的配置應用到第四實施例上,在判斷出象素PIX(i,j)的響應不足已經在從幀FR(k-2)到幀FR(k-1)進行的灰度過渡期間發(fā)生的情況下,即使當從幀FR(k-1)到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還是會停止角響應防范處理。類似第四實施例,這確保了避免不必要的角響應防范處理,從而可以避免過亮現象的發(fā)生。
注意,第一到第五實施例涉及下述的情況,分別是(i)調節(jié)有利于調制處理部分32的灰度過渡過程,和(ii)根據圖象顯示裝置1的面板溫度,完成判斷處理部分41(41b)的判斷處理??蛇x擇地,可以至少將灰度過渡的判斷處理和促進處理的其中之一確定為用于面板溫度的處理,在下面情況下(i)面板溫度變化的不大,和(ii)可以抑制角響應和過亮現象的發(fā)生,而不用調節(jié)判斷處理或灰度過渡的促進處理。
(第六實施例)在根據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f中,如圖22所示,代替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或33a,提供一個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f,該部分是可切換的,并根據面板溫度選擇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和33a的一種功能。注意,該配置可以分別應用到第一到第五實施例上。為方便起見,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種情況,該情況中,該配置施加到第一實施例上。
更準確地說,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f具有與調制驅動處理部分21基本相同的配置,除了第一和第二替換/計算處理部分47(第一替換裝置,第一計算裝置,調節(jié)裝置)和48由第一和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2和44代替。當面板溫度低于一個預定閾值時,第一替換/計算處理部分47起到第一替換處理部分42的作用,而當面板溫度高于該預定閾值時,第一替換/計算處理部分47起第二計算裝置的作用。以相同的方式,當面板溫度低于一個預定閾值時,第二替換/計算處理部分48(第二替換裝置,第二計算裝置,和調節(jié)裝置)起第二替換處理部分44的作用,而當面板溫度高于該預定閾值時,則起第二計算處理部分46的作用。
當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促進灰度過渡,從而使其達到第一值C1,而不是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而。于是,在下一個灰度過渡期間,(i)可能促進灰度,這樣可以抑制角響應和過亮現象,和(ii)與不具有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的配置相比,很有可能象素PIX(i,j)的亮度的升高變慢。
當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i)把值α加到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上,和(ii)在下一個幀FR(k+1)中,從幀FR(k)的圖象數據D(i,j,k)中減去值β。于是,在從幀FR(k-1)到幀FR(k)的灰度過渡期間,促進灰度過渡,從而使其達到相當于目標灰度的灰度(圖象數據D(i,j,k)脈沖α)。這使得與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完成角響應防范處理的情況相比,象素PIX(i,j)的亮度升高變快。但是,對于值α和β來說,將其設定為如下范圍內的一個值,即不管是各個幀FR(k-1)、FR(k)和FR(k+1)的圖象數據D(i,j,k-1)、D(i,j,k)和D(i,j,k+1),都既不發(fā)生過亮現象又不發(fā)生角響應現象的范圍,將是很困難的。這就引起了下面的問題,當面板溫度低時,例如當需要大大地促進從幀FR(k)到幀FR(k+1)的灰度過渡從而抑制角響應發(fā)生時,很可能不能完全抑制角響應的發(fā)生。
相反,本實施例的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f(i)當指示面板溫度的溫度傳感器34不小于閾值,及當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能夠完全抑制角響應發(fā)生時,起到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的作用,和(ii)當面板溫度小于該閾值且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a不能完全抑制角響應發(fā)生時,起到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的作用。
因此,可以抑制過亮現象和角響應的發(fā)生,而不用降低象素PIX(i,j)亮度的上升速度,即使當面板溫度低于該閾值時,也有可能抑制過亮現象和角響應的發(fā)生。
第一到第六實施例涉及一個例子,其中,不管面板溫度,當從當前幀FR(k-1)到期望目標幀FR(k)的灰度過渡符合角響應發(fā)生的區(qū)域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33a和33f)完成角響應防范處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當面板溫度高于一個預定閾值時,角響應防范處理部分33(33a和33f)可以停止角響應防范處理。如圖7所示,當區(qū)域A和B的響應速度差小時,這個預定的閾值設定為一個閾值,該閾值使調制處理部分32促進灰度過渡,而不采用角響應防范處理,也不發(fā)生過亮現象和角響應。由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角響應處理。
前述每個實施例都涉及一種情況,該情況中,液晶單元111設置成如圖4到圖6所示的那樣,象素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分為四個。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代替象素電極121a包括一組突出123a的配置,象素電極121a可以包括狹縫123b。進一步,代替象素電極121a包括突起123a的配置,象素電極121a可以包括狹縫123b。更進一步的,代替反向電極121b包括狹縫123b的配置,反向電極121b可以包括突起123a。在這兩種配置中,當施加電壓時,在該組突出123a或狹縫123b的附近形成傾斜電場。這些元件(該組突出123a或狹縫123b)附近中的液晶分子,即,區(qū)域A中的液晶分子根據如此形成的傾斜電場而排列。相反,在區(qū)域A中的排列方向確定下來之后,遠離該組突出123a或狹縫123b的區(qū)域(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即使當采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體單元作為象素陣列2的液晶時,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另一種配置中,液晶采用圖23所示象素電極121a,省略了該組突出123a和狹縫123b,象素電極121a包括四角形突出124。注意,該突出124類似該組突出123a的形成,可以通過在象素電極121a上涂覆光敏樹脂及通過采用照相平版印刷過程實現構造而獲得。
在該配置中,在突出124附近,液晶分子整齊排列,從而垂直于突出124的每個傾斜面。進一步,當施加電壓時,突出124的電場在一個平行于突出124的傾斜面的方向上傾斜。因此,當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校準排列角度的面內分量與那些最近的傾斜面的法線方向(方向P1、P2、P3或P4)相等。這樣,象素區(qū)域分為四個域D1到D4,這些域在傾斜期間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向。遠離突出124的區(qū)域(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在突出124附近(區(qū)域A)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確定下來之后,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因為這樣,即使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單元中,與排列方向已經確定的情況相比,區(qū)域A和B的響應速度之差在沒有確定區(qū)域B的排列方向的情況下變大。于是,即使當采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單元作為象素陣列2的液晶單元時,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注意,例如,當準備大尺寸的液晶電視如40英寸時,每個象素的大小都如1平方毫米大。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對排列的控制減弱,僅僅為每個象素電極121a提供一個突出124,引起排列不穩(wěn)定。于是,在對排列的控制不夠的情況下,如上面的情況,優(yōu)選在各個象素電極121a上提供多個突出124。
進一步,例如,如圖24所示,也可能通過提供排列控制窗125實現多域排列,該排列控制窗由Y形狹縫形成,位于在相對的基底111b的反向電極121b上,在上下垂直方向上對稱互連。該上下垂直方向符合平行于基本上具有矩形的象素電極121a的某一側面的方向。排列控制窗125相應于沒有電極的區(qū)域。
在該配置中,在一個區(qū)域內,即使當施加電壓時,直接地在排列控制窗125下面,相對的基板111b的表面,沒有產生使液晶分子發(fā)生傾斜的電場。這使液晶分子垂直地排列。相反,在一個區(qū)域內,在排列控制窗125周圍,相對的基底111b的表面,產生電場,由于其接近相對的基底111b,而在排列控制窗125周圍擴展。液晶分子在主軸垂直于電場的方向上傾斜。這使液晶分子具有排列方向的面內分量,如圖24中箭頭所指示,該分量基本垂直于排列控制窗125的每個側面。
遠離排列控制窗125的區(qū)域中(區(qū)域B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也在排列控制窗125附近(區(qū)域A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確定下來之后,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由于這個原因,即使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單元中,與已經確定排列方向的情況相比,區(qū)域A和B的響應速度之差在區(qū)域B的排列方向沒有確定的情況下變大了。于是,即使當采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單元作為象素陣列2的液晶單元時,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前面的描述涉及排列方向分為四個的情況。采用具有徑向排列方向(參見圖25和圖26)的液晶單元111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更準確的說,在圖25所示的配置中,提供基本上為半球形的突出126,代替圖23所示的突出124。在這種情況下,在突出126附近,液晶分子整齊排列,從而垂直于突出126的一個表面。進一步,當施加電壓時,突出126的電場傾斜,從而平行于突出126的該表面。于是,當液晶分子響應于電源電壓而發(fā)生傾斜時,液晶分子易于在突出126上以一個中心焦點放射狀傾斜。這使液晶單元111的各個液晶分子可以放射狀及傾斜地排列。突出126還可以根據與突出124相同的步驟而傾斜。類似突出124,在發(fā)生對排列進行的控制不夠時,優(yōu)選在各個象素電極121a上提供多個突出126。
由于具有這個配置,遠離突出126的區(qū)域中(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也是在確定了突出126附近(區(qū)域A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之后,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于是,即使當采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單元作為象素陣列2的液晶單元時,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如圖26所示的配置中,在象素電極121a上提供圓形狹縫127,代替圖23中所示的突出124。于是,在象素電極121a表面的一個區(qū)域中,直接在圓形狹縫127上方,沒有響應于電源電壓而產生引起液晶分子傾斜的電場。這使液晶分子在這個區(qū)域中垂直地排列。相反,在象素電極121a表面的一個區(qū)域中,在圓形狹縫127附近,產生了電場,其由于在厚度方向上接近狹縫127而在狹縫127周圍擴展。液晶分子在其主軸垂直于電場的方向上傾斜。遠離狹縫127的液晶分子也由于液晶的連續(xù)性而在相同的方向上排列。于是,當在象素電極121a上施加電壓時,各個液晶分子這樣排列,其排列方向的面內分量就在狹縫127上以一個中心焦點放射狀擴展。也就是說,各個液晶分子這樣排列,其排列方向的面內分量關于狹縫127的中心是軸對稱的。電場的傾斜隨施加的電壓而改變。因此,可以控制基底法線方向的分量,即,根據施加的電源電壓控制液晶分子的傾斜角度。當施加的電壓升高時,由此,關于基底法線方向的傾斜角度也相應增加。這使各個液晶分子進行排列(i)基本平行于顯示屏幕的表面,和(ii)在面內放射狀。類似突出126,在發(fā)生對排列的控制不夠時,優(yōu)選在各個象素電極121a上配備多個狹縫127。
由于具有這個配置,遠離狹縫127的區(qū)域中(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也是在確定了狹縫127附近(區(qū)域A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之后,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的。于是,即使當采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晶單元作為象素陣列2的液晶單元時,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進一步,在象素電極121a中,沒有電極的區(qū)域(即,狹縫)和有電極的區(qū)域可以互相替換。更具體地說,在圖27所示的象素電極121a中,提供多個狹縫128,這樣,各個狹縫128的中心形成四方晶格,實心鐵心部分(此后,稱為單位實心鐵心部分)129具有橢圓形。單位實心鐵心部分129基本由四個狹縫128包圍,其中的每個都位于構成一個單位晶格的四格點的每個點上。每個狹縫128都具有四個棱,每個棱都具有象限弧。狹縫128具有星形外形,具有在其中心上的四折軸。注意,象素電極121a由導電薄膜,如ITO膜構成。例如,在提供了導電薄膜之后,就去除導電薄膜,從而使其具有星形外形,接著形成多個狹縫128。對于每個象素電極121a都形成多個狹縫128。相反,實心鐵心部分129基本上由單一的連續(xù)導電薄膜構成。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當在象素電極121a上施加電壓時,傾斜于基底表面的電場形成在實心鐵心部分129和狹縫128之間的邊界附近的區(qū)域(一個邊緣區(qū)域)中。邊緣區(qū)域中的液晶分子根據如此形成的傾斜電場進行排列。相反,遠離邊緣區(qū)域的區(qū)域(區(qū)域B)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是在確定了狹縫128附近(區(qū)域A)的排列方向之后,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的。即使當采用具有上述配置的液體單元作為象素陣列2的液晶時,也可以獲得與前述各個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上面描述的實施例涉及提供狹縫128從而狹縫128的每個中心構成四方晶格的配置。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梢蕴峁┆M縫128,從而構成例如矩形的其他形狀的晶格。上面的描述涉及到狹縫127和實心鐵心部分129都基本上具有圓形的情況。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它們可以具有例如橢圓形或矩形的其他形狀。
在這兩種配置中,如果液晶單元滿足下面(i)和(ii)的情況,則可以獲得相同效果(i)當不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垂直整齊排列,而當在象素電極上施加電壓時,形成傾斜于基底表面的電場,該電場在有電極和沒電極的區(qū)域之間邊界附近的區(qū)域中;和(ii)根據如此形成的傾斜電場確定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注意,如圖27所示,當狹縫128的每個中心構成四方晶格,且實心鐵心部分129具有橢圓形時,有可能均勻地分散象素PIX(i,j)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這確保了實現圖象顯示裝置1具有較好的觀察視角性能。
前述實施例涉及僅僅通過硬件實現構成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每個元件的情況。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各個元件的全部或一部分可通過用于完成前述功能的程序和用于執(zhí)行該程序的硬件的組合來實現。作為一個例子,調制驅動處理部分可以由一種配置實現,該配置中一計算機連接于圖象顯示裝置,起到在驅動圖象顯示裝置期間所使用的設備驅動器的作用。當(i)調制驅動處理部分作為嵌入的或外掛的轉換基底而實現,和(ii)實現調制驅動處理部分的電路的操作可以由重寫例如固件的程序來改變,該電路可以通過分配軟件和改變電路的操作、作為前述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進行操作。
在這些情況下,如果準備了可以實現前述功能的硬件,就有可能僅僅通過使硬件執(zhí)行程序來實現本實施例的調制驅動處理部分。
前面的描述涉及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在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下,本質上,可以通過設定由于響應速度之差而引起發(fā)生顯示質量惡化的灰度過渡達到符合角響應發(fā)生區(qū)域的灰度過渡(第一組合)來獲得相同的效果。
如前面描述過的,根據本發(fā)明,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a)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步驟(b)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一個預定第一組合,該第一組合引起(i)當有利于灰度過渡到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不超過指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一個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這樣的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c)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步驟(a)之前,用預定第一灰度代替期望目標灰度,這樣,不考慮下個灰度,期望目標灰度和下個灰度的組合不符合第一組合;和(d)在步驟(a)之前,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用當前灰度過渡將要達到的預定第二灰度代替當前灰度。
這里,在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中,當沒有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基本上幾乎垂直于基底地進行排列。在液晶單元中,響應于象素電極上施加的電壓,產生傾斜于基底表面的電場。在產生傾斜電場的象素電極附近的區(qū)域(稱為第一區(qū)域)中,該傾斜電場使液晶分子以隨著所施加得電源電壓而變化的角度傾斜地排列。遠離象素電極的區(qū)域(稱為第二區(qū)域)中的液晶分子由于液晶的連續(xù)性以相同的角度傾斜地排列。
在液晶單元中,第二區(qū)域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這使第二區(qū)域中的響應速度具有慢于第一區(qū)域的趨勢。特別是,當(i)沒有確定第二區(qū)域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基底的排列方向的面內分量)時,和(ii)與已經確定排列方向并僅需要確定傾斜角度相比,排列方向和傾斜角度都由液晶的連續(xù)性確定的情況下,各個區(qū)域中響應速度之差急劇變大。
在這種情況下,在校正步驟中,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從而使用戶可以作為過亮現象察覺到它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同時,當促進象素中響應速度快的區(qū)域的灰度達到這樣一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的灰度不超過指示第二目標灰度的第一偏差時,發(fā)生下面的現象。也就是說,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此后,這種現象稱為角響應。在這樣情況下,在促進發(fā)生灰度過渡之后,象素響應速度快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降低到期望目標灰度。于是,全部象素的灰度都降低了,這樣它就作為黑跡使液晶顯示裝置的用戶察覺到。
換句話說,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無論將促進灰度過渡設定為什么等級,都會發(fā)生過亮現象或黑跡。
相反,根據具有前述配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當判斷出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就在期望目標校正步驟(第一校正步驟)之前,用第一灰度來代替期望的目標灰度,并在下個校正步驟(第二校正步驟)之前,用第二灰度代替當前灰度。
由于預先確定了第一灰度,這樣使得期望目標灰度和下個灰度的組合不管下個灰度,不符合第一組合,則可能在第二校正步驟設定灰度過渡的促進達到過亮現象和角響應都不發(fā)生的這樣一個等級。同樣地,盡管期望目標灰度和下個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還是有可能在直到確定了下個灰度之后,即,通過第一和第二灰度過渡,達到期望灰度。
結果,盡管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在試圖通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而實現灰度過渡到期望灰度的配置中,與設定促進灰度過渡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黑跡發(fā)生的情況相比,還是可能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順便,類似不包括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的情況,可在校正步驟中促進灰度過渡。然而,當(i)在第二校正步驟中,更適當地設定促進灰度過渡達到的等級時,和(ii)第二校正步驟需要更精確地達到目標灰度時,可以在上述配置上附加一個配置。根據這樣的配置,第二灰度設定為等于第一灰度,并在步驟(a)中,當實現灰度過渡到第一灰度時,促進灰度,使得在象素各個區(qū)域中具有最慢響應速度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灰度。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當指示實現灰度過渡到第一灰度時,促進灰度過渡,使在象素各個區(qū)域中具有最慢響應速度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灰度。因此,當完成第二校正步驟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已經在前述第二區(qū)域(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確定下來。結果,第二校正步驟使更精確地達到目標灰度。
在灰度過渡到第一灰度期間,由于促進灰度過渡,使在象素各個區(qū)域中具有最慢響應速度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灰度,可在全部象素中獲得下面的結果。更準確地說,即使當實際達到的灰度超過第一灰度時,在大部分第一組合(期望目標灰度不符合第一組合的組合)中,還沒有經過第一替換步驟的替換處理的灰度或還沒有經過第一計算步驟(下面描述)的計算處理的灰度將決不會超過實際達到的灰度。因此,這樣的灰度將不會作為過亮現象被察覺到。
進一步,在前述配置中可以附加一種配置。在這樣一種配置中,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大的灰度時,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灰度顯示,第一灰度設定為32灰度。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因為第一灰度設定為32灰度,則有可能在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的液晶單元中,縮短象素達到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而不會發(fā)生過亮現象。
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轉置的另一種驅動方法,代替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可以配置成進一步包括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校正步驟之前,在期望目標灰度上加上一個預定的第一值的步驟;以及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校正步驟之前,從當前灰度中減去一個預定的第二值的步驟。
當灰度過渡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的灰度過渡符合第一組合的情況下,當試圖促進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進行灰度過渡時,發(fā)生角響應。于是,象素亮度達到目標亮度所需的時間延長了。
相反,根據上述的配置,在第二校正步驟中,當判斷出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的灰度過渡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校正步驟之前,從當前灰度中減去第二值。因此,與沒有實施第二計算步驟的情況相比,更有利于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從而確保縮短了象素達到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
結果,在試圖通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而實現灰度過渡到期望灰度的配置中,盡管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設定有利于灰度過渡到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黑跡發(fā)生的情況相比,還是可能更多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進一步,在校正步驟之前完成第二計算步驟。因此,盡管從當前灰度中減去第二值,而不管當前灰度和還沒有經過第二計算步驟處理的期望目標灰度,但促進灰度過渡的等級還是隨上述還沒有經過第二計算步驟處理的兩種灰度而變化。因此,不增加電路尺寸或計算總量,用于完成第二計算步驟,可以促進較低的灰度,即,可以促進響應速度慢且需要較多校正的灰度過渡。
除該配置之外,液晶單元可以配置成液晶單元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并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的灰度時,(i)第一值設定為不小于-16灰度,不大于+16灰度,和(ii)第二值設定為不小于2灰度,并不大于16灰度。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因為第一和第二值分別設定為上述值,則有可能在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的液晶單元中,縮短象素達到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而不發(fā)生過亮現象。
除該配置之外,液晶單元可以配置成液晶單元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并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的灰度時,(i)第一值設定為不小于2灰度并不大于16灰度,和(ii)第二值設定為不小于2灰度并不大于12灰度。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因為第一和第二值分別設定為上述值,則有可能在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的液晶單元中,進一步縮短象素達到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而不發(fā)生過亮現象。
順便,不管包括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或包括第一和第二計算步驟的情況,除該配置,其可以配置成在判斷步驟中,判斷出為第一組合,當(i)當前灰度小于預定閾值時,(ii)期望目標灰度落入預定范圍時,及(iii)期望目標灰度具有高于當前灰度的亮度時。
具有這樣的配置時,因為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第一組合,可以僅僅通過比較當前灰度與閾值,并判斷期望目標灰度是否落入上述范圍來實現,因此有可能減小電路尺寸,或減小用于完成判斷步驟的計算總量。
除該配置外,可以根據液晶單元的面板溫度而改變該閾值和該范圍。由于這樣的配置,即使當象素的響應速度隨面板溫度而變化,但還是可以根據面板溫度將閾值和范圍變?yōu)檫m合面板溫度的閾值和范圍。這確保了更適當地判斷該組合是否符合第一組合。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判斷錯誤而導致過亮現象或降低象素亮度的提高速度的現象的發(fā)生。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進一步,除該配置,液晶單元可以配置成液晶單元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的灰度時,閾值設定為32灰度,該范圍落入不小于32灰度且小于160灰度的范圍內。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因為該閾值和該范圍設定為上述值,則有可能在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的液晶單元中,適當地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第一組合。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代替上述設定,液晶單元可以配置成液晶單元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的灰度時,該閾值設定為32灰度,該范圍落入不小于16灰度且小于96灰度的范圍內。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在面板溫度不小于15攝氏度的情況下,有可能在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的液晶單元中,更適當地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第一組合。因此,在液晶顯示裝置用于周圍溫度不小于15攝氏度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除該配置外,液晶單元可以配置成液晶單元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并在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的情況下,(i)當液晶單元的面板溫度小于15攝氏度時,該閾值設定為32灰度,該范圍設定為落入不小于32灰度且小于160灰度的范圍內,和(ii)當液晶顯示單元的面板溫度不小于15攝氏度時,該閾值設定為32灰度,該范圍設定為落入不小于16灰度且小于96灰度的范圍內。
由于具有該配置,在能夠實現256灰度顯示的液晶單元中,根據面板溫度是否不小于15攝氏度來調節(jié)該閾值和該范圍。因此,可以避免由于錯誤判斷導致過亮現象或降低象素亮度的提高速度的現象發(fā)生。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進一步,除該配置外,其可以配置成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一個預定的第二組合,該第二組合盡管促進灰度過渡而仍導致響應不足時,不完成步驟(c)和(d)。
例如,當當前灰度的亮度小于在先灰度的亮度時,判斷為第二組合。可選擇地,當當前灰度的亮度小于在先灰度的亮度,并當該兩灰度的亮度差大于一個預定閾值時,判斷為第二組合??蛇x擇地,可以根據已經存儲了的在先灰度來判斷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第二組合??蛇x擇地,可以根據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第二組合的判斷結果來判斷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第二組合,存儲所述判斷結果直到下個時間段。
在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的灰度過渡符合盡管有利于灰度過渡的發(fā)生而仍然導致響應不足的組合的情況下,由于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的灰度過渡期間響應的不足,即使當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符合第一組合時,實際象素還是具有小的響應速度差(第二區(qū)域中的排列方向已經確定)。由于這個原因,當完成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或第一和第二計算步驟時,很有可能由于錯誤判斷而發(fā)生過亮現象或降低象素亮度的提高速度。
相反,根據本發(fā)明的配置,當從在先灰度到當前灰度的灰度過渡符合導致響應不足的組合時,類似于在判斷步驟中判斷出不符合第一組合的情況,停止(不完成)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或第一和第二計算步驟。這確保了避免由于實現第一和第二計算步驟而導致過亮現象的發(fā)生,或避免由于完成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而導致降低象素亮度的提高速度的現象發(fā)生。因此,可以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如前面描述過的,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中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a)校正期望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b)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導致發(fā)生顯示質量惡化的第一組合時,調節(jié)期望目標校正操作和下一個校正操作中的校正結果,這樣降低了由于各個區(qū)域響應速度的不同而導致的顯示質量的惡化。
在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一個象素中的情況下,當促進灰度過渡的等級設定為對于一個區(qū)域是最優(yōu)時,這個等級對于其他區(qū)域不是最優(yōu)的。這樣,當試圖基于灰度過渡的單一促進而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時,(i)因為太有利于灰度過渡,則在象素中出現發(fā)生過亮現象的區(qū)域,或(ii)因為沒有完全促進灰度過渡,則增加了響應時間并出現發(fā)生黑跡等現象。這導致了顯示質量的惡化。
相反,根據本發(fā)明的配置,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引起顯示質量惡化的預定第一組合時,分別完成期望目標校正步驟和下一個校正步驟的校正操作。
這樣,通過第一和第二校正步驟而不是通過單一的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的目標灰度。因此,在試圖基于單一的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與通過將灰度過渡的促進設定為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黑跡發(fā)生的情況相比,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還是可以更大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進一步,除該配置外,在調節(jié)步驟中,其可以配置成預先完成期望目標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使灰度過渡完成到這樣一個灰度,(i)根據下個校正步驟的校正操作,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接近期望的目標灰度,和(ii)使全部象素的顯示灰度基本上不變。
由于具有這樣的配置,在第一校正步驟中完成預先的校正操作,這樣,可以在下個校正步驟中達到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附近。因此,在試圖基于單一的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與通過將灰度過渡的促進設定成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還是有可能更大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代替預先校正,在調節(jié)步驟中,其可以配置成完成期望目標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使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的平均值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并完成下個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就上升到期望的目標灰度。
由于具有該配置,促進灰度過渡,這樣,使在第一校正步驟中,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就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這樣,在第二校正步驟中,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就上升到期望的目標灰度。因此,在試圖基于單一的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將灰度過渡的促進設定為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還是有可能更大地抑制過亮現象的發(fā)生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如前面描述過的,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校正裝置,用于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b)判斷裝置,用于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一個預定第一組合,該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如此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不超過指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如此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c)第一替換裝置,用于將期望目標灰度替換成預定第一灰度,這樣,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不考慮下一灰度,期望目標灰度和下個灰度的組合不符合第一組合,還用于將第一灰度提供給所述校正裝置;和(d)第二替換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將當前灰度替換成當前灰度過渡將要達到的預定第二灰度,第二灰度,還用于提供第二灰度給所述校正裝置。
具有上述配置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可以基于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該方法包括前述的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因此,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將灰度過渡的促進設定為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還是有可能更加抑制過亮現象的發(fā)生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如前面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另一種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代替第一和第二替換裝置,而包括第一計算裝置,該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將預定第一值加到期望目標灰度上,還用于提供相加結果給所述校正裝置;第二計算裝置,該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從當前灰度中減去預定第二值,還用于提供相減的結果給所述校正裝置。
具有上述配置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可以基于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該方法包括前述的第一和第二替換步驟。因此,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將灰度過渡的促進設定為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還是有可能更大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如前面所述的,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另一驅動裝置,其中共存有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正裝置,該裝置用于校正期望目標灰度,這樣可以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還包括調節(jié)裝置,該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導致發(fā)生顯示質量惡化的第一組合時,連續(xù)完成第一和第二校正操作,分別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校正操作,這樣,減少了由于各個區(qū)域中的響應速度差引起的顯示質量的惡化。
除該配置外,調節(jié)裝置可以預先調節(jié)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這樣可以實現過渡到這樣一個灰度,即(i)根據對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進行的調節(jié),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接近于期望目標,和(ii)使全部象素的顯示灰度基本上不變。
進一步,代替調節(jié)裝置的預先調節(jié),調節(jié)裝置可以調節(jié)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這樣,使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的平均值可以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調節(jié)裝置還可以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這樣,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上升到期望的目標灰度。
具有上述各種配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可以根據前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驅動液晶顯示裝置,該方法包括前述的調節(jié)步驟。這樣,類似于液晶顯示裝置的這些驅動方法,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將灰度過渡的促進設定為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還是有可能大大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順便,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可以通過硬件實現。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計算機可以執(zhí)行程序,這樣可以實現驅動裝置。更具體地說,根據本發(fā)明的程序使計算機實現上面描述過的各個步驟。當計算機執(zhí)行程序時,計算機可以基于每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來驅動液晶顯示裝置。因此,類似上述驅動方法,在試圖基于單一校正步驟實現象素的灰度過渡到期望目標灰度的配置中,即使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但與通過將灰度的促進設定為可以獲得與本發(fā)明相同響應時間的這樣一個等級來避免發(fā)生黑跡的情況相比,還是有可能大大地抑制過亮現象發(fā)生的等級。這確保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高的顯示質量。
更進一步,如前面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電視包括具有各種配置的任何一種驅動裝置、由驅動裝置驅動的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調諧器部分。注意,盡管驅動裝置驅動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一個象素中的液晶顯示裝置,但還是可以實現既提高響應速度又防止圖象惡化。這使液晶電視適合用于電影顯示器(用于顯示運動圖象)。因此,液晶電視可以適合顯示調諧器部分輸出的電視圖象信號。
根據本發(fā)明的液晶監(jiān)視器如前所述包括具有各種配置的任何一種驅動裝置、由驅動裝置驅動的液晶顯示裝置、以及信號處理部分。注意,盡管驅動裝置驅動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一個象素中的液晶顯示裝置,但還是可以實現提高響應速度并防止圖象惡化。因此,液晶監(jiān)視器可以適合顯示監(jiān)視器圖象信號。
除該配置外,調節(jié)裝置根據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的面板溫度,切換并選擇第一和第二操作之一,該第一操作使調節(jié)裝置可以預先調節(jié)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這樣可以實現過渡到這樣一個灰度,即(i)根據對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進行的調節(jié),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和(ii)使全部象素的顯示灰度基本上不變;該第二操作使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這樣可以使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的平均值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并使調節(jié)裝置可以調節(jié)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這樣使得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上升到期望的目標灰度。
由于具有該配置,可以根據面板溫度切換并選擇第一和第二操作之一,從而確保分別保持抑制過亮現象的發(fā)生和角響應的發(fā)生。
如上描述了本發(fā)明,很明顯,在許多方面可以變化同樣的方法。不認為這樣的改變脫離本發(fā)明的實質和范圍,如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很明顯的這些改進都趨于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在該裝置中,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所述方法包括步驟(a)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下述步驟(b)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預定第一組合,該預定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沒有超過指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c)在步驟(a)之前,用預定第一灰度代替期望目標灰度,這樣,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不管下個灰度,期望目標灰度和下個灰度的組合不符合第一組合;及(d)在步驟(a)之前,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用當前灰度將要達到的預定第二灰度代替當前灰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第二灰度設定為等于第一灰度,和在步驟(a)中,當實現了灰度過渡到第一灰度時,這樣促進灰度過渡,使在具有象素各個區(qū)域的響應速度中最慢的響應速度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灰度。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級灰度的顯示,和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時,第一灰度設定為32灰度。
4.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中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所述方法包括步驟(a)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下面的步驟(b)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預定第一組合,該預定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沒有超過指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和(c)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步驟(a)之前,在期望目標灰度上加上預定第一值;及(d)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步驟(a)之前,從當前灰度中減去預定第二值。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級灰度顯示,和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時,(i)設定第一值不小于-16灰度并且不大于+16灰度,和(ii)第二值設定為不小于2灰度且不大于16灰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級灰度顯示,和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時,(i)第一值設定為不小于2灰度且不大于16灰度,及(ii)第二值設定為不小于2灰度且不大于12灰度。
7.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當(i)當前灰度小于預定閾值時,(ii)期望目標灰度落入預定范圍內,及(iii)期望目標灰度具有大于當前灰度的亮度時,判斷為第一組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該閾值和該范圍根據液晶單元的面板溫度而變化。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級灰度顯示,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時,將閾值設定為32灰度,和該范圍落入不小于32灰度且小于160灰度的范圍內。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級灰度顯示,當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時,該閾值設定為32灰度,和該范圍落入不小于16灰度且小于96灰度的范圍內。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液晶單元可以實現256級灰度顯示,和在由于亮度較高而需要較高灰度的情況下,(i)當液晶單元的面板溫度小于15攝氏度時,該閾值設定為32灰度,該范圍設定為落入不小于32灰度且小于160灰度的范圍內,和(ii)當液晶單元的面板溫度不小于15攝氏度時,該閾值設定為32灰度,該范圍設定為落入不小于16灰度且小于96灰度的范圍內。
12.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預定第二組合,該預定第二組合盡管促進灰度過渡,但仍導致響應的不足時,不完成步驟(c)和(d)。
13.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中共存有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驟(a)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下面的步驟(b)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該第一組合導致發(fā)生顯示質量惡化時,調節(jié)在期望目標校正步驟和下個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可以降低由于各個區(qū)域不同的響應速度導致的顯示質量的惡化。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預先完成期望目標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實現過渡達到這樣一個灰度,即(i)根據下個校正步驟的校正操作,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接近于期望目標灰度,和(ii)使全部象素的顯示灰度基不變。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驅動方法,其中在步驟(b)中,完成期望目標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使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的平均值達到接近于期望目標灰度,和完成下個校正步驟中的校正操作,這樣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上升到期望目標灰度。
16.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其中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校正裝置,該校正裝置用于校正期望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判斷裝置,用于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預定第一組合,該預定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不超過指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第一替換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用預定第一灰度代替期望的目標灰度,這樣不管下個灰度,使期望目標灰度和下個灰度的組合不符合第一組合,還用于提供第一灰度給所述校正裝置;和第二替換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用當前灰度過渡將要達到的預定第二灰度代替當前灰度,第二灰度,還用于提供該第二灰度給所述校正裝置。
17.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其中以常黑模式驅動垂直整齊排列模式的液晶單元,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校正裝置,該校正裝置用于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判斷裝置,用于判斷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是否符合預定第一組合,該預定第一組合使(i)當促進灰度過渡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不超過指示第一目標灰度的預定第一偏差的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二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不小于預定第二偏差,和(ii)當促進灰度過渡達到如下等級,即象素第一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第一目標灰度所需的時間變得小于第二偏差這樣一個等級時,象素第二區(qū)域中的灰度超過第一偏差;第一計算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在期望目標灰度上加上預定第一值,并用于提供相加的結果給所述校正裝置;和第二計算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在先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時,從當前灰度中減去預定第二值,還用于提供相減的結果給所述校正裝置。
18.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裝置,其中共存有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校正裝置,該校正裝置用于校正期望的目標灰度,從而促進從當前灰度到期望目標灰度的灰度過渡,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包括調節(jié)裝置,用于當當前灰度和期望目標灰度的組合符合第一組合,該第一組合導致發(fā)生顯示質量的惡化時,分別調節(jié)校正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校正操作,從而降低由于各個區(qū)域響應速度的不同而導致的顯示質量的惡化,其中第一和第二校正操作是連續(xù)地完成的。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中所述調節(jié)裝置預先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這樣實現過渡到這樣一個灰度,即(i)根據對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的調節(jié),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接近于期望目標灰度,和(ii)使全部象素的顯示灰度基本不變。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中所述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這樣使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的平均值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和所述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這樣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上升到期望的目標灰度。
21.使計算機執(zhí)行如權利要求1、4、或13所述的步驟的程序。
22.一種液晶電視,包括驅動裝置,如權利要求16、17、18、19或20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由所述驅動裝置驅動;和調諧器部分,選擇電視廣播信號的信道,并施加如此選擇的信道的電視圖象信號給所述驅動裝置,從而確定各個象素的灰度。
23.一種液晶監(jiān)視器,包括驅動裝置,如權利要求16、17、18、19或20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由所述驅動裝置驅動;和信號處理部分,處理監(jiān)視器信號,該信號指示將由所述液晶顯示裝置顯示的圖象,并輸出已經過處理的監(jiān)視器信號給所述驅動裝置。
24.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中所述調節(jié)裝置根據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的面板溫度切換并選擇第一和第二操作之一,第一操作使所述調節(jié)裝置預先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從而實現過渡到這樣一個灰度,即(i)根據對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的調節(jié),使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和(ii)使全部象素的顯示灰度基本不變,和第二操作使所述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一校正操作,這樣使得全部象素的各個亮度的平均值能夠達到接近于期望的目標灰度,并使所述調節(jié)裝置調節(jié)所述校正裝置的第二校正操作,這樣使得響應速度慢的區(qū)域中的灰度上升到期望的目標灰度。
全文摘要
在液晶顯示裝置中,該裝置中有多個響應速度大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于一個象素中,無論如何設定灰度過渡的促進等級,幾個幀中的灰度沒有達到期望的灰度,或者發(fā)生了過亮現象。當從當前幀到期望目標幀的灰度過渡符合上述的灰度過渡時,第一替換處理部分用第一灰度代替期望目標幀的圖象數據。第二替換處理部分用第二值代替當前幀的圖象數據。第一值設定為不發(fā)生過亮現象而引起象素以一個非常高的速度響應的值。不用避免圖象的惡化,在象素中響應速度互不相同的區(qū)域共存的情況下,可以驅動一個液晶顯示裝置,例如垂直整齊排列模式和常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
文檔編號G09G3/36GK1542714SQ200410032690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鹽見誠, 富澤一成, 成, 一, 宮地弘一, 古川智朗, 朗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