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筆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筆桿,特別是一種適合用來制作圓珠筆、中性筆、自動鉛筆的筆桿。
背景技術:
為了握筆舒適,長期以來,采用在筆桿的握持位置設置軟質護套的方法。雙色注塑技術的問世,被制筆業(yè)用以雙色筆桿取代軟質護套,不但進一步提高了握筆舒適性,而且明顯提升了筆的美感和檔次。中國專利031208118公開了一種筆,其筆桿為雙色成形,設有外露的硬質部和軟質部,并且其所述硬質部和軟質部及筆夾位于特定位置。該發(fā)明提供的筆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使用感覺和外觀美感的改善。
如何利用雙色成形技術,進一步改善筆的使用感覺,大幅度提升筆的外觀美感和檔次呢?對于傳統(tǒng)的制筆業(yè),這當然成為制筆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這樣一種筆桿,其能進一步改善筆的使用感覺,大幅度提升筆的外觀美感和檔次;同時也能使筆符合人們握筆書寫時手指的方位特點和用力特點,致使書寫時手指不易疲勞。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筆桿,是通過雙色成形來形成作為筆的外桿的外筆桿,所述外筆桿設有使硬質材料在表面上露出的硬質部和使硬度比前述硬質材料要低的軟質材料在表面上露出的軟質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部由透明材料制成而呈透明;在所述外筆桿內還設有內筆桿,使所述外筆桿套裝在所述內筆桿的外面,所述內筆桿為上端設有卡止凸臺的薄壁管狀物,一筆尖與所述內筆桿的下端相聯(lián),并將三者相對固定。
為使筆符合人們握筆書寫時手指的方位特點和用力特點,致使書寫時手指不易疲勞;可將外筆桿的橫截面輪廓形狀做成大體呈三角形,且三個角區(qū)域呈弧形過渡。
對于外筆桿表面硬質部與軟質部的具體分布方案,適宜以軟質部為基本部分,以硬質部為點綴部分;并且在外筆桿中部,顯示有一呈傾斜環(huán)狀的硬質部,將所述外筆桿分成外筆桿上段部分和外筆桿下段部分兩部分。
進一步的方案為在外筆桿上段部分設置一對呈對稱分布的條狀硬質部,位于所述筆桿正視向的兩側;所述外筆桿下段部分設有至少一個呈燕狀的硬質部,位于所述筆桿正視向及兩側。如有需要,可在條狀硬質部表面刻上文字或圖案。
為了便于攜帶和美觀,可將內筆桿的上端卡止凸臺延伸為一筆夾。
為了便于制造,可將內筆桿分為兩段,以緊配方式套裝在一起。
為了提升筆的外觀美感和檔次,可將與筆夾一體的內筆桿表面做成不銹鋼色澤。為了以低成本達到此目的,內筆桿可采用塑料電鍍件。
當然,也可在內筆桿表面印上文字或圖案。
內筆桿也可再進行表面亮光處理或表面亞光處理等后處理。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筆桿,在采用雙色成形形成外筆桿表面硬質部與軟質部的的基礎上,將硬質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同時設置具有特定表面效果的內筆桿顯示于外筆桿硬質部表面上,不但具有良好的握持手感,而且具有獨特而美感的外觀效果;以較低的成本而使產(chǎn)品檔次得以較大的提升。
本發(fā)明筆桿可用來制作各種書寫工具,特別適宜用來制作撳動圓珠筆、撳動中性筆和自動鉛筆。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方案中筆桿的主視示意圖。
圖1-A、圖1-B、圖1-C依次為主視示意圖上相應位置A-A、B-B、C-C的橫剖面示意圖。
圖2為該實施方案中筆桿的右視示意圖。
圖3為該實施方案中筆桿的后視示意圖。
圖4為該實施方案中筆桿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5為該實施方案中筆桿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用該實施方案中筆桿制成的撳動筆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7為該撳動筆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該撳動筆的外觀效果主視圖。
圖9為該撳動筆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外筆桿,1A——外筆桿的硬質部,1A1——呈傾斜環(huán)狀的硬質部,1A2——條狀硬質部,1A3——燕狀硬質部,1B——外筆桿的軟質部,
2——內筆桿,2A——內筆桿的卡止凸臺,2B——筆夾,21——內筆桿上段,22——內筆桿下段;3——筆尖;4——筆芯,5——筆芯彈簧,6——轉輪,7——撳輪,8——撳輪彈簧,9——撳頭。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方案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5所示筆桿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該筆桿可分解為外筆桿1、內筆桿2及筆尖3。
外筆桿1是一個經(jīng)過雙色注塑的整體管狀塑料件,如圖1-A、圖1-B、圖1-C所示,其橫截面輪廓形狀大體呈三角形,且三個角區(qū)域呈弧形過渡。為了便于描述,圖5中將其硬質部1A與軟質部1B分別顯示于圖5-11與圖5-12。硬質部1A選用透明硬膠樹脂MBS,軟質部1B選用軟膠樹脂TPR。在雙色注塑機上分先后2次注塑成形,第1次注硬質部1A,其模具型芯形狀為硬質部1A的內表面形狀,其模具型腔形狀為硬質部1A的外表面形狀,第1次注塑所得的硬質部1A也統(tǒng)稱為半成品。其形狀如圖5-11所示,為一透明管狀塑料件;其中間有一呈傾斜環(huán)狀凸起1A1,其上段有一對呈對稱分布的條狀凸起1A2,其下段有3個燕狀的凸起1A3。第2次注軟質部1B,這時,其模具以第1次注塑所得的硬質部1A充當型芯,其模具型腔形狀為軟質部1B的外表面形狀,也就是在半成品上再注塑一次,第2次注得的軟質部1B的單獨形狀如圖5-12所示,在硬質部1A的傾斜環(huán)狀凸起1A1、條狀凸起1A2、燕狀的凸起1A3的對應位置依次留下相應凹陷1B1、1B2、1B3,供硬質部1A的傾斜環(huán)狀凸起1A1、條狀凸起1A2、燕狀的凸起1A3露出顯示,第2次所注得的軟質部1B粘于第1次注得的硬質部1A上,最后形成雙色注塑件外筆桿1。
內筆桿2為上端設有卡止凸臺的薄壁管狀物,本實施方案中,為了便于攜帶和美觀,將內筆桿的上端卡止凸臺2A延伸為一筆夾2B。業(yè)內人士都知道,細長的薄壁管狀物在注塑過程中得容易產(chǎn)生偏芯、縮壁等注塑缺陷。所以在本實施方案中,采用如下方案如圖5-21~圖5-22所示,將內筆桿2分成內筆桿上段21與內筆桿下段22兩部分,分別注塑,然后將它們以緊配方式套裝在一起,形成如圖5-2所示的內筆桿2。
為了提升筆的外觀美感和檔次,內筆桿表面采用不銹鋼色澤。為了以低成本達到此目的,在本實施方案中,內筆桿采用塑料電鍍件。即將注塑所得的內筆桿塑料件再進行表面電鍍處理,如鍍鉻、鎳、銀等。
筆尖3除公知的功能外,在本實施方案中還承擔將外筆桿1、內筆桿2及其自身相對固定的功能。在本實施方案中具體方式是筆尖3的上端3A處開設有外螺紋,在內筆桿下段22的下端2C處開設有相應的內螺紋。
如圖7~圖9所示的筆,是采用上述優(yōu)選實施方案制成的撳動圓珠。用上述筆桿,再以如圖9所示的方式配裝上制筆通用零件筆芯4、筆芯彈簧5、轉輪6、撳輪7、撳輪彈簧8、撳頭9,即制成一支具有本發(fā)明效果的撳動圓珠;其外觀效果如圖8所示。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案。例如以下各種方案均可組合。
作為透明硬質材料只要能夠維持筆桿的剛性,材料不限于透明MBS,也可選用透明ABS等其它透明樹脂。軟質材料也不限于TPR,只要是硬度比硬質材料低的均可以選用。
外筆桿橫截面輪廓形狀也不限于上述大體呈三角形,且三個角區(qū)域呈弧形過渡的形狀,也可選用其他幾何形狀,如圓形、大體的正方形、六角形等。
對于外筆桿表面硬質部與軟質部的分布方案,也可采用以硬質部為基本部分,以軟質部為點綴部分的方案。至于硬質部與軟質部的具體形狀及具體位置分布組合方案,更是可以變化無窮。
內筆桿也可采用金屬材料,或部分采用金屬材料,也可采用一體方案。其上端卡止凸臺也可采用無筆夾方案。至于內筆桿表面的色澤與圖案,更是可以變化無窮。
另外,本發(fā)明不限于適宜用于制作撳動圓珠筆,也適宜用于制作撳動式活動鉛筆、撳動中性筆;除了上述撳動式筆具外,還適宜用于制作帶有筆套的插套式筆具,如插套式圓珠筆、插套式中性筆、插套式鋼筆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筆桿,是通過雙色成形來形成作為筆的外桿的外筆桿,所述外筆桿設有使硬質材料在表面上露出的硬質部和使硬度比前述硬質材料要低的軟質材料在表面上露出的軟質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部由透明材料制成而呈透明;在所述外筆桿內還設有內筆桿,使所述外筆桿套裝在所述內筆桿的外面,所述內筆桿為上端設有卡止凸臺的薄壁管狀物,一筆尖與所述內筆桿的下端相聯(lián),從而將三者相對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筆桿的橫截面輪廓形狀大體呈三角形,且三個角區(qū)域呈弧形過渡。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筆桿,以所述軟質部為基本部分,以所述硬質部為點綴部分;并且在所述外筆桿中部,顯示有一呈傾斜環(huán)狀的硬質部,將所述外筆桿分成外筆桿上段部分和外筆桿下段部分兩部分。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筆桿上段部分顯示有一對呈對稱分布的條狀硬質部,位于所述筆桿正視向的兩側;所述外筆桿下段部分顯示有至少一個呈燕狀的硬質部,位于所述筆桿正視向及兩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個所述條狀硬質部表面刻有文字或圖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筆桿的上端卡止凸臺為一筆夾。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筆桿分為兩段,以緊配方式套裝在一起。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筆桿表面呈不銹鋼色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筆桿為塑料電鍍件。
10.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筆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筆桿表面印有文字或圖案。
全文摘要
一種筆桿,通過雙色成形來形成外筆桿,外筆桿設有使硬質材料在表面上露出的硬質部和使硬度比前述硬質材料要低的軟質材料在表面上露出的軟質部,硬質部由透明材料制成而呈透明;在外筆桿內還設有內筆桿,使外筆桿套裝在所述內筆桿的外面,內筆桿為上端設有卡止凸臺的薄壁管狀物,一筆尖與所述內筆桿的下端相聯(lián),并將三者相對固定。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筆桿將硬質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同時設置具有特定表面效果的內筆桿顯示于外筆桿硬質部表面上,不但具有良好的握持手感,而且具有獨特而美感的外觀效果;以較低的成本而使產(chǎn)品檔次得以較大的提升。本發(fā)明筆桿可用來制作各種書寫工具,特別適宜用來制作撳動圓珠筆、撳動中性筆和自動鉛筆。
文檔編號B43K3/00GK1743182SQ200510106699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邱智銘, 林斌 申請人:貝發(fā)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