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及出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出版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及出版物。
背景技術:
在圖書出版領域,對于歷史等與時間關系密切的題材,目前的大多都還是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在版面中向讀者展示,例如使用文字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描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歷史數據,使讀者通過文字的描述了解到相關歷史知識。但是現有的這種展示方法,無法給讀者一個清晰直觀的時間印象,客觀上無法展示出事件或人物隨時間變化而演進的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及出版物,能夠展示出事件或人物隨時間變化而演進的效果。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該方法包括:建立時間軸和事件軸;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將發(fā)生在相同時間的歷史數據在相同時間刻度對應的所述事件軸上排序;將所述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印制在出版物頁面上。優(yōu)選地,所述歷史數據包括:歷史事件、朝代、歷史人物和文學名詞解釋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優(yōu)選地,所述時間信息包括: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結束時間、朝代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所述歷史人物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所述文學名詞所涉及的年代范圍。優(yōu)選地,所述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包括:將歷史事件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事件的結束時間對齊;將朝代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朝代的發(fā)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朝代的結束時間對齊。優(yōu)選地,所述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包括:將歷史人物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人物的出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人物的死亡時間對齊;將文學名詞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設置于時間軸上,該文學名詞涉及的年代范圍對應的時間段內。
優(yōu)選地,所述時間軸包括:公元前2700年 公元2000年之間,以I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公元前I萬年 公元前2700年之間,以1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公元前10萬年 公元前I萬年之間,以10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公元前200萬年 公元前10萬年之間,以100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優(yōu)選地,所述朝代的介紹文字包括:尊號、廟號、年號、姓名、本朝在位序次和在位年數中的任意多種的組合;不同朝代采用不同的背景色標識。優(yōu)選地,所述事件軸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歷史事件區(qū)域、朝代傳承區(qū)域、歷史人物區(qū)域、文學名詞解釋區(qū)域。一種出版物,所述出版物的頁面上印制有所述的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優(yōu)選地,所述頁面為A4格式。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發(fā)明的這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及出版物,通過將預先建立的以時機軸和事件軸來表示的歷史數據,可以在客觀上展示出事件或人物隨時間變化而演進的效果,從而實現對歷史數據更加清晰直觀的展示,使讀者得到直觀的時間印象。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流程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效果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1、建立時間軸和事件軸;步驟102、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步驟103、將發(fā)生在相同時間的歷史數據在相同時間刻度對應的所述事件軸上排序;步驟104、將所述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印制在出版物頁面上。其中,所述歷史數據包括:歷史事件、朝代、歷史人物和文學名詞解釋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對應的,所述時間信息包括: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結束時間、朝代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所述歷史人物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所述文學名詞所涉及的年代范圍。步驟102中,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包括:將歷史事件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事件的結束時間對齊;將朝代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朝代的發(fā)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朝代的結束時間對齊。將歷史人物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人物的出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人物的死亡時間對齊;將文學名詞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設置于時間軸上,該文學名詞涉及的年代范圍對應的時間段內。另外,所述朝代的介紹文字包括:尊號、廟號、年號、姓名、本朝在位序次和在位年數中的任意多種的組合;不同朝代采用不同的背景色標識。所述事件軸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歷史事件區(qū)域、朝代傳承區(qū)域、歷史人物區(qū)域、文學名詞解釋區(qū)域。另外,時間軸上具體刻度任意,例如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設置刻度:公元前2700年 公元2000年之間,以I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公元前I萬年 公元前2700年之間,以1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公元前10萬年 公元前I萬年之間,以10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公元前200萬年 公元前10萬年之間,以100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另外,圖2給出了另一個實施例,具體效果如圖2所示。橫向:以時間為軸,分列各個歷史朝代的更替,以及同一朝代的傳承情況。①以數字時間為軸線加以展開,并輔以對應的網格線,從公元前2700年 公元2000年(即從黃帝至今),精確到I年一小格,10年一大格,每10大格(B卩100年)為一個頁面,分級標示數字字符,且與粗細分級的網格線相對應,形成極易對位記憶的時間格式。另外:公元前I萬年 公元前2700年,I格=100年;公元前I萬年 公元前10萬年,I格=1000年;公元前10萬年 公元前200萬年,I格=10000年。②一個朝代一種色彩,彰顯色彩對時代的輔助性定位記憶。例如,通過色彩的區(qū)分直接定位朝代,具體地,遠古、傳說時代用藍色;夏、商、周用紅、綠、黃三色;秦之后跨度相對較長的漢、晉、唐、宋、元、明、清分別用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秦及其他的中間朝代用灰色;其他邊緣附屬小國,取前后相應主朝代的臨近色。閱讀者只要能記住這七個色對應的七個朝代,便能直觀的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朝代。把無序繁雜的歷史信息,根據需要,通過色彩的確定很快就篩選出來,或對整個歷史進行一個輪廓性的全方位提取。③以歷代500多位帝王的宗法制接力式更替為具體的時間參照背景,標注其在位的起訖時間,且使方框左右邊框線與時間網格線相對應(對在位時間不足I年的,時間點且壓在網格線上)??騼燃椿实鄣暮喴畔ⅲ来螢?尊號(多為唐以前,稱“…帝”)或廟號(多為唐及之后,稱“…宗”、“…祖”)、年號、姓名、本朝在位序次、在位年數(為與網格對應皆按實歲計算)。不能完全表達時,首列名、姓名,再依次為尊號或廟號、年號等。④同一朝代 相連兩帝之間的親緣關系,沒有任何指示時一般黙認為父子關系,非子承父業(yè)的用實線箭頭指示;跨代傳位的在實線箭頭上加小方框標示所歷親王、太子或代數;非下屬血緣關系的用虛線箭頭表示,并在框內標明其關系;關系尚不明確的虛線箭頭上的方框內打“? ”。⑤在主線朝代延展的過程中,朝代間或皇帝間的傳位出現空檔的,用空白表現;對新朝代已建立,舊朝代尚還延續(xù)的,則在新朝代建立當下的舊朝帝王廟號或尊號后用〃……"表示。⑥非主線朝代的吳、蜀、北朝、遼、西夏、金,其皇帝間的血緣關系不便予以系統注明。十六國、十國,只列建國起止時間、國名、都城,并依序排列皇帝姓名,表達不完的,用省略號表示,用箭頭或終端位置表現其最終歸屬朝代??v向:主要為至上而下的歷史事件、朝代傳承(重點為橫向所述內容)、作家、文學專有名詞解釋等三個板塊,分類明細,通過位置的合理安排,使其各具線條,而又相得益彰。①最上為諸如政變、改革、判亂、戰(zhàn)爭、起義、文化、經濟等方面的重大歷史事件。②中間主體部分為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承接性強的300多位重要作家,以方框為構形,具體內容為:姓名、生卒年(使方框左右邊框線為與生卒年時間網格相對應)、壽命(生卒年中間“ + ”后面暗紅色數字,為與網格對應皆按實歲計算),后面的內容為字號、經歷概要、成就及作品集等,其詳略程度一般依作家的重要性而定。生卒年不詳,或一方面不詳的,用色彩的淡入淡出加以體現。作家間的排序主要依照出生的先后、風格、流派等因素有序排列。③最下為60多個專屬文學方面如流派社團、文學樣試等名詞解釋,并分色體現。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出版物,該出版物的頁面上印制有上述內容,該出版物具體實現方式舉例如下:打開方式:該出版物可以呈活頁結構,把活頁全部展開,掛在墻上,中國歷史就能一覽無余的呈現在眼前(當然這樣的方式需要有足夠的場地)。通常情況下,呈A4版面,打開時為2個A4頁面,也可以選擇想要看的幾頁去打開,三、五頁,七、八頁等同時打開都不受限制。閱讀方式:打開出版物頁面后,可從左向右看,或了解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或了解朝代帝位的更替情況,或了解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等。從上向下,可以了解歷史事件、在位帝王、歷史人物的相互間可能存在的關聯,從而避免出現了解歷史時,事件、帝王、人物的錯位,或張冠李戴。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建立時間軸和事件軸; 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 將發(fā)生在相同時間的歷史數據在相同時間刻度對應的所述事件軸上排序; 將所述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印制在出版物頁面上。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歷史數據包括:歷史事件、朝代、歷史人物和文學名詞解釋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間信息包括: 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結束時間、朝代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所述歷史人物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所述文學名詞所涉及的年代范圍。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包括: 將歷史事件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事件的結束時間對齊; 將朝代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朝代的發(fā)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朝代的結束時間對齊。
5.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包括: 將歷史人物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的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人物的出生時間對齊;一邊與時間軸上,該歷史人物的死亡時間對齊; 將文學名詞的介紹文字設置在框體內,該框體設置于時間軸上,該文學名詞涉及的年代范圍對應的時間段內。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間軸包括: 公元前2700年 公元2000年之間,以I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 公元前I萬年 公元前2700年之間,以1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 公元前10萬年 公元前I萬年之間,以10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 公元前200萬年 公元前10萬年之間,以10000年為間隔設置的刻度。
7.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朝代的介紹文字包括: 尊號、廟號、年號、姓名、本朝在位序次和在位年數中的任意多種的組合; 不同朝代采用不同的背景色標識。
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歷史數據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軸由上至下,依次包括: 歷史事件區(qū)域、朝代傳承區(qū)域、歷史人物區(qū)域、文學名詞解釋區(qū)域。
9.一種出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版物的頁面上印制有如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
10.按權利要求9所示的出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頁面為A4格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歷史數據展示方法,該方法包括建立時間軸和事件軸;將歷史數據按照其時間信息的先后順序在所述時間軸上進行排序;將發(fā)生在相同時間的歷史數據在相同時間刻度對應的所述事件軸上排序;將所述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印制在出版物頁面上。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出版物,其頁面上印制有上述方法中的排序后的歷史數據及所述時間軸和事件軸。該方法及出版物能夠展示出事件或人物隨時間變化而演進的效果,從而使得讀者在客觀上對歷史數據得到清晰直觀的時間印象。
文檔編號G09B19/00GK103093666SQ20131002872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黎啟松 申請人:黎啟松